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通用图形符号标准 SL 556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https://img.taocdn.com/s3/m/63a4e5ee770bf78a65295493.png)
ICS27.140P55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1196—2015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sugarcane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design2015-08-30发布2015-09-30实施目 次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一般规定 (4)5资料收集 (5)5.1自然条件 (5)5.2生产条件 (5)5.3社会经济状况 (6)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 (6)6.1工程建设标准 (6)6.2灌溉规划布置 (7)6.3灌溉管网布置 (8)6.4灌溉方式选择 (9)6.5灌水器选择 (10)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 (10)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 (10)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 (10)7.2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 (11)7.3灌溉质量控制参数计算 (15)8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 (17)8.1可供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17)8.2工程建设规模复核 (18)9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 (19)9.1管道流量计算 (19)9.2管径计算 (20)9.3水头损失计算 (20)9.4设计水头计算 (22)9.5管材规格选取 (23)9.6调压设置计算 (24)9.7管道水锤压力验算 (24)10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 (25)10.1灌溉水源规划布置 (25)10.2泵站工程 (26)10.3机井工程 (27)10.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7)10.5调蓄水池工程 (27)10.6机电设备 (28)10.7控制保护装置 (29)10.8现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 (30)11系统首部控制设计 (30)11.1系统首部布置要求 (30)11.2水质净化与过滤设施设计 (30)11.3施肥装置设计 (32)12施工组织设计 (33)1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33)12.2管道施工方案技术要求 (34)13其他相关要求 (35)13.1水土保持设计 (35)13.2环境影响评价 (35)13.3节能措施设计 (35)13.4工程建设管理 (35)13.5工程运行管理 (36)13.6投资概(预)算 (36)13.7经济评价 (36)13.8设计成果要求 (37)附录A(资料性附录)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表 (38)附录B(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39)前 言为规范和指导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障灌溉设计满足用水管理、全程机械化和农艺措施要求,确保灌溉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制定本标准。
农业机械标准精选(最新)(1)
![农业机械标准精选(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4cd169a0ba0d4a7302763a90.png)
G18679.1 《GB/T17679.1-2002 农业液力喷雾机数据表: 典型格式》 G18679.2 《GB/T17679.2-2002 农业液力喷雾机数据表: 零部件技术规范》 G18687 《GB/T18587-2002 农业灌溉设备: 非旋转式喷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18688 《GB/T18588-2002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的压力损失试验方法》 G18689 《GB/T18689-2002 农业灌溉设备: 小型手动塑料阀》 G18690.2 《GB/T18690.2-2002 农业灌溉设备网式过滤器》 G18690.3 《GB/T18690.3-2002 农业灌溉设备过滤器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 G18691 《GB/T18691-2002 农业灌溉设备止回阀》 G18692 《GB/T18692-2002 农业灌溉设备直动式压力调节器》 G18693 《GB/T18693-2002 农业灌溉设备浮子式进排气阀》 GG1199779912 《《GGBB//TT 1199779912--22000055 温农室业防灌虫溉网设设备计安水装动规化范肥》-农药注入泵》 G19793 《GB/T 19793-2005 农业灌溉设备 水动灌溉阀》 G19794 《GB/T 19794-2005 农业灌溉设备 定量阀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滴灌教程之设计图纸
![滴灌教程之设计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21b912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6.png)
故障排查
检查滴头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滴头不出水或者水量不正常,需要更换滴头。
检查管道连接处
如果发现有漏水现象,需要重新连接或更换管道。
检查水泵
如果水泵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检查水泵的电机和泵头是否正常。
设备更新与升级
性能下降的设备,需要及时更换。
升级滴灌技术
0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升级滴灌系统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
根据大棚结构和种植蔬 菜的需水特性,选择合 适的滴灌设备,如滴箭
、滴灌管等。
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大棚内的滴灌 管线结冰,以及防止灌 溉水倒流至大棚内部。
实例三:花卉种植滴灌系统设计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设计要点 注意事项
美观大方、维护方便
适用于花卉种植,通过滴灌方式供给水分和养分,既满足花卉 生长需求,又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根据花卉种类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滴头或滴灌带,并合理 布置管线位置。
定期检查滴灌管线是否有破损或堵塞现象,及时进行维修和清 理。
05
滴灌系统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滴灌管道
确保管道没有破损、堵塞或漏水 的情况。
检查过滤器
定期清洗或更换过滤器,防止杂质 进入滴灌系统。
清洗施肥器
定期清洗施肥器,防止肥料残留物 堵塞滴头。
灌溉效果。
引入智能控制
03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
高滴灌系统的管理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计要点
注意事项
根据果园面积和地形,合理布置滴灌管线 ,确保每个滴头或滴灌带的工作压力均衡 。
定期检查滴头或滴灌带是否有堵塞现象, 及时清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版水利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目录
![版水利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8cc0e72f90f76c661371a9f.png)
序号
标准名称
45 中国湖泊名称代码
46 中国水闸名称代码
47 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
48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
49 水坠坝技术规范
5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51 水利血防技术规范
5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53 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54 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
55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31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
38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39 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
40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071-2002 GB50199-94 GB50265-2010 GB50286-2013 GB50288-99 GB50290-98 GB/T50587-2010 GB/T50649-2011 GB/T50662-2011 GB50707-2011 GB50773-2012 GB/T50805-2012 SL23-2006 SL25-2006 SL41-2011 SL74-95 SL76-2009 SL106-96 SL170-96
11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119 水库调度设计规范
120 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121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122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123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
12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125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_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_1](https://img.taocdn.com/s3/m/a844e6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f.png)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发布时间:2022-01-20T06:09:45.80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15期作者:张立新[导读] 我国属于农业领域的大国,农业相关的经济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国家相关部门愈来愈关注农业领域的相关经济发展。
农业领域的用水过程的灌溉节水方案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此类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在农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及有效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改善灌溉用水一直短缺的现状。
张立新身份证号:43230219691005xxxx摘要:我国属于农业领域的大国,农业相关的经济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国家相关部门愈来愈关注农业领域的相关经济发展。
农业领域的用水过程的灌溉节水方案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此类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在农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及有效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改善灌溉用水一直短缺的现状。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强化先进灌溉科技的应用和开发,全力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计要点1水利工程建造周期内能源消耗情况的简介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来说,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自身收入水平。
根据作物的不同特点,需要进行具体的计量灌溉作业,合理控制相关作物的生长过程,以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
此外,由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先进的相关灌溉节水技术实现了灌溉水的有效合理利用。
随着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实际推广和使用,节水灌溉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基层民众的观念中,为全民节水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最大的支撑。
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对公众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微妙的积极影响,使节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灌溉节水相关技术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比较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水利和灌溉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农业领域首先关系到国内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也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节水灌溉设备水力基本参数测试方法)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节水灌溉设备水力基本参数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36a60779563c1ec5da719f.png)
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
报区县民政部 门登记
参考文献
图 1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程序
[ 1 ]王弛. 如何规范农村小 型水利 工程建设管理 [ J ] . 水 利科 技与经
济, 2 0 1 2 , 1 8( 7 ) : 3 2 — 3 3
3 . 4 加强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在 我 国 ,水利 部 门最基层 的水 管单 位是 乡镇 级
的作用 与建 设思路 [ J ] . 陕西水利, 2 0 1 1 , 3 : 0 8 8
≈
≈
≈
≈
≈
≈
≈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层水务站发动群众一组织宣传 发展会员、成立 筹备组、办公地点在基层水务站
小( 一) 型水 库工程 ,乡 ( 镇) 人 民政 府统 一 管理所 属 的小 ( 二) 型 水库 工 程 ( 包 括 小型 提 水 、 小型 引水 等 工 程) 。各 乡 ( 镇) 必须 成 立水 利 工程 管理 机构 ,切 实 落 实相关 管理 人 员的 责任 ,做好 水 费收 取和 水库
筹备组制定协会选举办法。推选会 员代表
的维护 、运 用 、管 理工 作 。同时针 对 小型 水库 的管
l
召开代表大会 选举协会组 成人员
理 还可 以组 建农 民用 水协 会 ,配合 小 型水 库 的工程 管 理 ,具 体 组建程 序如 图 1 所示 ,负 责对 小型 水利 工 程 的协助 管理 和监 督工 作 。 所 以 ,为 了确 保 水 库 工程 能 够 安 全 有 效 的 运 行 ,我们 必 须采用 以上科 学的 管理方 法 ,使现代 小 型水库 的功 能最 大化 。
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SL73.2-95】
![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SL73.2-95】](https://img.taocdn.com/s3/m/ad7cfbed551810a6f524867f.png)
文字说明 为了区分不同的处理措施 可自定有关的图例 但图中必须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如图
中一期 二期接触固结灌浆孔 观测仪器等的图例
隧洞 渠道 溢洪道等建筑物的纵剖视或纵剖面图 可在图形的下方列表注写沿轴线的桩
号 高程 建筑物主要工程特性等 必要时可注写地质情况 所列表的垂直分栏线与所注段 应成对
应关系 如图
细部构造图
土建布置图中必须绘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中心线或定位线 并应标注各建筑物之间关系的尺
寸和建筑物控制点的坐标
土建图中尺寸标注的详细程度 应根据各设计阶段的不同和图样所表达内容的不同而定
土建图中可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文字应简明扼要 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其位置宜放在图纸的
右下方
土建图中的视图 剖视图 剖面图和详图等 均应标注其图名 必要时 在图名的下方可加
的规定
表
木材横截面画法及标注
注 木材的剖面图均应画出横纹线或顺纹线
立画图一般不画木纹线 但木键的立面图均须画出木纹线
木结构连接方式的画法及标注方法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木结构连接画法及标注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
续表
注 序号 中扒钉长度 不包括直钩长度 垫板线
序号 中当采用双螺母时应加以注明
序号 中当为钢夹板时 可不画
所示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
图
基础处理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当主要表达钢筋时 简称为钢筋图 图中一般不画混凝土材料图例 钢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
图
泄水洞纵剖视图
筋用粗实线 钢筋的截面用小黑圆点 构件的轮廓用细实线表示 如图
所示
图
钢筋编号
钢筋编号
新规范2013
![新规范2013](https://img.taocdn.com/s3/m/7f4a2dda33d4b14e852468ce.png)
商品编码商品名称售价155170.10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 SL 596-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14 155170.11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 SL 566-2012(中华人民共和20 155170.12河工模型试验规程SL99-201220 155170.13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 SL 587-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32 155170.14水利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 SL 585-2012(中华人民38 155170.1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 SL 634-2020 155170.16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志--水轮发电机安装工程 30 155170.1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20 155170.18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30 155170.19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 SL 631-25 155170.20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SL 632-34 155170.2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25 155170.22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L 611-201212 155170.23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168-201234 155170.24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L 247-2012 替代 SL 24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42 155170.25水轮发电机定子现场装配工艺导则 SL 600-201222 155170.28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校验方法 SL 116-201212 155170.3水利统计主要指标分类及编码 SL 574-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12 155170.4水利数据中心管理规程 SL604-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15 155170.5浮箱履带式挖掘机 技术条件 SL 65-2012(SL 65-2012替代SL/T 65-918 155170.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 SL 567-2012 替代 SDJ 19-7854 155170.7水工金属结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规程 SL 580-201212 155170.8水工金属结构铸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SL 576-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15 155170.9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磁弹法 SL 565—2012(中华人民共10 155084.841钻孔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 SL 499-2010 (中华人民共和25 155084.901X 射线衍射应力测定装置校验方法 SL 53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10 155084.914橡胶坝坝袋 SL 554-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20 155084.9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压缩空气及供水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SL 535-201124 155084.895全油压控制水轮机调压阀 SL 553-2011(SL 553-2011 替代SL 16-91)10 155084.858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 SL 15-2011(SL 15-2011 替代SL 15-15 155084.889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 532-201128 155084.90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规范 SL 512-201120 155084.942注(坐)水灌溉播种技术规范DB23/T1268-2011(代替DB23/1268-200820 155084.961岩石变形测试仪校验方法 SL 122-201212 155084.933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通用图形符号标准SL556-201110 155084.974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B11/T 722-201012 155084.941苗期补灌技术规范DB23/T1267-2011(代替DB23/T1267-2008)黑龙江地20 155084.886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SL323-2011(SL323-2011替代SL32354 155084.8801农村水电送电线路技术管理规程 SL 527-201116 155084.918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X射线衍射法 SL 547-2011(中华人民12 155084.819001水利信息公用数据元 SL 475-201019 155084.810001水利信息核心元数据 SL473-201025 155084.905水利血防技术规范 SL 318-201120 155084.818001灌溉用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470-201013 155084.900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发展规划导则 SL 22-201120155084.8771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486-201120 155084.866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SL 513-201152 155084.903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558-201115 155084.950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SL160-2012(SL160-2012替代SL116 155084.898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SL 35-92(SL35-2011替代SL35-92)20 155084.843水流空化模型试验规程 SL 156-2010 (SL 156-2010 替代SL 156-95)(12 155084.922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SL540-201120 155084.926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 SL 213-2012(SL 213-2012 替代 SL 213-98)(20 155084.908水利水电建设用门座起重机 SL 542-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26 155084.887水情信息编码 SL 330-2011 (SL 330-2011 替代SL 330-2005)(中华人38 155084.962岩石三轴试验仪校验方法 SL 119—2012 替代SL 119—9515 155084.959岩石直剪仪校验方法 SL 121-201215 155084.902铸铁闸门技术条件 SL 545-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10 155084.839锥形阀参数、型式与技术条件 SL 498-201015 155084.919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SL 482-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78 155084.956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 SL 561-201258 155084.85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导则 SL 484-2010 (中华人民共和55 155084.876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179-201138 155084.844掺气减蚀模型试验规程 SL 157-2010 (SL 157-2010 替代SL157-95)(中12 155084.854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规程 SL 165-2010(SL165-2010 替代 SL 165-95)(中10 155084.925透水板 SL 152-2011(SL 152-2011替代 SL/T 152-1995)(中华人民共和12 155084.872灌排泵站机电设备报废标准SL510-201115 155084.853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SL164-2010(SL164-2010替代SL164-95)15 155084.966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 SL 578-201218 155084.951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 SL155-201222 155084.909水工金属结构术语 SL 54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30 155084.827水务统计技术规程SL477-201015 155084.912水工建筑物抗震试验规程 SL 539-201120 155084.969水工金属结构T形接头角焊缝和组合焊缝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SL 15 155084.807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测量设计规范 SL 456-201024 155084.936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548-2012(替代SD140-85)30 155084.848水电站有压输水系统模型试验规程 SL 162-2010 (SL 162-2010替代SL12 155084.809001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SL471-201020 155084.862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SL490-201042 155084.883小型水电站机组运行综合性能质量评定标准SL524-201116 155084.947地下水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SL586-201244 155084.93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30 155084.958水质 叶绿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L 88-2012 替代 SL 88-199410 155084.948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550-201215 155084.859砂石料试验筛检验方法 SL 126-2011(SL 126-2011 替代SL 126-95)(中15 155084.834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1-2010代替SLJ01-8845 155084.811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规范 SL472-201020 155084.85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166-201032 155084.847水工建筑物水流压力脉动和流激振动模型试验规程 SL 158-2010 (SL 15 155084.896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 SL 41-2011(SL 41-2011替代SL 41-93)68 155084.967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检修规范 SL 573-201240 155084.957洪涝灾情评估标准 SL 579-201212155084.9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SL 559-201128 155084.949土壤墒情评价指标 SL 568-201215 155084.954SL/Z 552-2012 用水指标评价导则15 155084.955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SL592-201218 155084.850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 SL 485-201038 155084.890水文测站代码编制导则 SL 502-201012 155084.881农村水电变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 528-201126 155084.884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规程 SL481-201140 155084.939小型水电站现场效率试验规程 SL 55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30 155084.953用水审计技术导则 (试行) SL/Z549-201218 155084.965SL 159-2012 闸门水力模型试验规程15 155084.921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L 52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30 155084.973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sl212-201230 155084.865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 506-201116 155084.864水文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 505-201120 155084.663水利科技信息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 458-200920 155084.822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编制导则 SL488-201015 155084.860水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检验方法 SL 138-2011(SL 138-2011 替代 SL 10 155084.911水利水电建设用混凝土搅拌机 SL 541-201112 155084.952中国河流代码 SL 2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68 155084.963SL 123-201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验方法15 155084.944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SL530-201240 155084.8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规程 SL 163-2010 (SL 163-2016 155084.87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 525-201120 155084.888水利信息处理平台技术规定 SL 538-201110 155084.904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导则 SL 562-201115 155084.937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 560-2012(中华人民共24 155084.93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SL551-2012替代SL60-94SL169-956 155084.928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201278 155084.960SL 120-2012 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15 155084.964SL 509-2012 灌浆记录仪校验方法15 155084.882农村水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 529-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30 155084.86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32 155084.806水利水电工程继电保护设计规范 SL 455-201025 155084.910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技术导则 SL 544-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24 155084.87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 SL 487-201020 155084.871水利水电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SL 396-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12 155084.940旱作节水抗旱技术规范DB23/T1266-2011(代替DB23/T1266-2008)黑龙30 155084.894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 533-201122 155084.972泵站计算机监控与信息系统技术导则 SL 583-201218 155084.838微灌用中小型移动式首部机组 SL 480-201010 155084.97101潜水泵站技术规范 SL 584—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18 155084.945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L531-201248 155084.943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SL235-201256 155084.920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 SL 511-201144 155084.970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SL 57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56 155084.885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489-201016155084.65200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 SL 441-200915 155084.927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范 SL 229-2011(SL 229-2011替代SL 2216 155084.93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规程 SL 557-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20。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SL73.1-95)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SL73.1-95)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ada0c11650e52ea551898af.png)
标题栏的内容 格式和尺寸一直没作具体规定 最新颁布的 建筑制图 和 技术制图 国标仅规定
了标题栏内容的分区和标题栏的长边尺寸为
如条图
条图
所示 其中
技术制图 在附录中以 标题栏格式举例 参考件 的形式给出了具体的内容 格式和各分栏尺寸
如条图
所示 考虑以上这些情况和水利水电行业中各专业的多样性 故条文用词上给出
例如 粗实线定为
时 平行线最小间距也应为
规定这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图中文字的清晰 但为了保证图形完整 应尽量将文字避开图
线注写 只有确实不可避免时 才可断开图线注写文字
图样画法
与本章有关的国家标准为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机械制图 轴测图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一般规定
本条是绘制图样的总原则 条文中 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 是指选用视图 剖视图 剖面图
是指比值大 比例小就是指比值小
与 原水标 比较 本条为新增
年颁布的国标 机械制图 和 年颁布的 房屋建筑制
图统一标准 中均将此内容单独列条
原水标 中只有本标准表
中的 常用比例
修订时在征求意见 并参考 机标 建标 后 本标准增加了
可用比例
本条所述的 特殊情况 主要指地形起伏变化的情
况 如条图
所示 钢屋架的杆件轴线长度与宽度采用不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条文说明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 满足图纸的现代化
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增加了缩微及复制时所需的
对中标志与米制尺度画法的规定 米制尺度的画
法如条图
所示
有关缩微复制和对中符号的详细规定 可查
阅国标 技术制图对缩微复制原件的要求
条图
标题栏
关于标题栏的位置 对于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https://img.taocdn.com/s3/m/fb139c1410a6f524cdbf8503.png)
5.0.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5.0.4井渠结合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根据井、渠用水量加权平均按附录B公式(B4)计算确定。
3、出水口(给水栓)间距不应大于100 m,宜用软管与之连接进行灌溉。
4、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严寒地区应布设排水、泄空及防冻害装置。
5、对规划中将要实施喷灌的输水管道系统,应按照喷灌工程的技术要求。
6.0.3喷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喷灌应满足均匀度要求,不得漏喷,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2、喷灌雾化指标应满足作物要求。
3、管道式喷灌系统应有控制、量测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
4、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和绞盘式喷灌机组应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5、轻型和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单机控制面积以3hm2和6hm2为宜。
6.0.4微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微灌用水必须经过严格过滤、净化处理。
2、灌溉时应满足均匀度要求,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渠道输水灌溉工程,渠道符合本规范5.0.l或6.0.l的规定,田间符合本规范5.0.2或6.0.5的规定。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管道符合本规范5.0.l或6.0.2的规定,田间符合本规范5.0.2或6.0.5的规定。
2013年最新版水利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目录
![2013年最新版水利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4ba26581a0116c175f0e4880.png)
实施日期
2009.02.01 2009.02.01 2009.02.01 2009.02.01 2009.02.01 2009.02.01 2006.07.01 2006.11.01 2007.10.01 1999.05.01 1995.01.01 2006.09.01 2008.07.01 2008.07.01 2009.12.01 2007.07.01 2010.02.01 2011.02.01 2010.02.01 2011.02.01 2011.06.01 2012.05.01 2012.06.01 2003.03.01 1998.08.01 1998.08.01 1998.08.01 2013.04.22 2012.04.20 1993.10.01 2013.06.21 2003.08.01 2013.04.14 2013.04.14 2013.04.14 2013.04.14 2013.04.14 2001.03.01 2012.04.19 1998.11.15 1999.01.01 1999.03.01 2000.08.01 2001.03.01
标准编号
GB/T16453.1-2008 GB/T16453.2-2008 GB/T16453.3-2008 GB/T16453.4-2008 GB/T16453.5-2008 GB/T16453.6-2008 GB/T20203-2006 GB/T20465-2006 GB/T50085-2007 GB/T50095-98 GB50201-94 GB/T50363-2006 GB50433-2008 GB50434-2008 GB/T50485-2009 GB50501-2007 GB/T50510-2009 GB/T50596-2010 GB/T50599-2010 GB/T50600-2011 GB/T50625-2010 GB/T50700-2011 GB50706-2011 SL1-2002 SL2.1-98 SL2.2-98 SL2.3-98 SL4-2013 SL26-2012 SL/T53-93 SL56-2013 SL61-2003 SL73.1-2013 SL73.2-2013 SL73.3-2013 SL73.4-2013 SL73.5-2013 SL73.6-2001 SL213-2012 SL/T225-98 SL227-98 SL/T231-98 SL252-2000 SL259-2000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9f0af76770bf78a64295467.png)
百度一下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机井配套渠道u型断面断面尺寸标准。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P GB ××××—××灌区规划导则Guidelines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联合发布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P GB ××××—××水利灌区规划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rrigation areasProgramming of water resources(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联合发布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水利灌区规划规范GB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加强灌区规划工作,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特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大型灌区规划和已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0.3 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灌区建设最佳方案.1.0.4 编制灌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与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2 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分生产率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3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4 注重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5 灌区的管理体制与水价的形成机制应有利于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6 重视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灌区管理现代化水平.1.0.5 灌区规划应在分析现状水平年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 以近期为重点,近,远期相结合.1.0.6 灌区规划应根据灌区实际,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制定科学合理的灌区灌溉与排水.1.0.7 灌区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的规定.2 基本资料2.0.1 灌区规划应认真调查搜集灌区内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土壤,资源,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2.0.2 灌区规划调查搜集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灌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自然概况等资料;2 降水,蒸发,气温,气压,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冻土深度等气象,水文特征值资料,河沟,水库,承泄区的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实测资料;3 灌区地形图;4 区域地质图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水文地质图等;5 土壤类型,质地,分布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特性等土壤普查资料,盐碱地改良试验资料等;6 灌区内城乡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7 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规律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及环境现状等;8 灌区土地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水库,塘坝蓄水利用,河(湖)水利用,地下水与泉水利用,灌溉回归水利用,城市生活与工业污废水利用,现状各业供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规划供用水情况等;9 灌区历年发生的洪,涝,旱,盐,碱,渍,风灾害情况,受灾范围,成灾面积,受灾原因,减产情况,经济损失,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10 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等;11 灌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面积,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农业单产,总产,林牧渔业生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12 已建灌区还应对灌区的位置,范围,现有工程设施现状,工程布局,特殊渠段和主要建筑物局部地形图,河道及灌排沟渠条带地形图与纵横断面图,主要建筑物及骨干灌排河道地质图与剖面图,地质报告或文字说明,灌区运行管理,灌溉方法,灌溉制度,灌溉试验,节水灌溉情况,农业增产效益,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的经验,管理体制,水费制度改革等资料进行搜集.2.0.3 灌区规划尚应注意搜集本流域,本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利规划,国土整治规划,水资源评价成果及开发利用规划,农牧渔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搜集以往规划成果与实施情况,有关部门的规划发展资料,科研成果和试验资料等.2.0.4 对搜集的基本资料应进行分类整理,并需经合理性验证,资料的完整性与精度应满足灌区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3 水土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3.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1.1 灌区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与水质并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3.1.2 灌区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参照《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的规定,对灌区内水资源数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在水资源综合评价基础上,结合灌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措施建议.3.1.3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以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为主,可辅以必要的观测和试验工作.3.1.4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应按灌区规划要求,参照SL/T238的有关规定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灌区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2 灌区现状供用水调查统计分析及现状供用水效率评价.3 灌区现状供需水平衡分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4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3.1.5 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应着重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3.2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2.1 灌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应在调查区内土地总面积,各类生产用地, 建设用地和非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分析各类用地的比例及农村人均居住占地面积等指标.3.2.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应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合理配置4.1 灌溉分区4.1.1 大型灌区,特大型灌区地形,地貌,土壤,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差异较大, 应进行灌溉分区.4.1.2 灌溉分区应与灌区农业区划相结合,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为原则, 并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工程体系,按照灌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象,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等资料进行.4.2 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4.2.1 灌区规划应在调查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灌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县(市,自治县,旗,区)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远景发展目标,对灌区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标进行预测.4.2.2 预测的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应与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经审定的规划相协调.4.3 灌溉制度分析4.3.1 灌区规划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灌区内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GB50288的规定选定.4.3.2 作物灌溉制度的设计应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进行灌溉制度分析时,应合理确定灌区代表作物及种植比例,作物需水量,灌区有效降水量,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田间持水率上限和下限,地下水补给量等参数,4.3.3 作物灌溉制度应按灌溉分区分别进行设计.4.4 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4.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的适用性等,在满足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环境用地,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灌区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灌区内农业,林业,牧场,水塘,交通,居民用地,工矿用地等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提出不同水平年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合理确定灌区用地和灌区发展范围,拟定灌区范围整体开发分期实施规划.必要时,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土地利用方案,比较其投入, 产出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效益,择优选用.4.4.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结合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国土整治规划进行.4.4.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在保证基本农田和环境用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林业,牧业用地,渔业和其它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和工矿企业用地.4.4.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对原有的不合理用地进行调整.4.5 灌区需水量分析4.5.1 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水平年分区,分部门进行调查和预测.4.5.2 灌区需水量包括经济社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两部分.经济社会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用水.农业用水可按农田灌溉及林牧渔业等需水量进行预测,对有冲沙和洗盐要求的灌区,还应包括冲沙,洗盐用水量;工业用水可按电力和一般工业需水量预测;城乡生活用水可按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用水,农村生活(人,畜用水)等项用水分别预测.以上各项需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可按维护,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基本功能所需要的合理需水量分析预测.4.5.3 灌区规划应根据上述各项需水量,确定灌区各水平年需水过程线.4.6 灌区可供水量分析4.6.1 灌区可供水量应在灌区水资源总量,最大可利用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工程和各规划水平年拟建的供水工程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工程可供水量.4.6.2 灌区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还应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质和重复利用影响,提出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过程.4.6.3 对于上级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规定了灌溉水源引水限额的,应严格按照限额作为可引水量.4.6.4 对有航运,发电,输沙要求的河道,在进行可供水量分析时,应考虑航运, 发电和冲沙用水对可供水量的影响.4.7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7.1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根据各分区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分区进行平衡分析.4.7.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照节水,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应遵循"以供定需定平衡"的原则.4.8 灌区规模论证4.8.1 灌区规模应根据灌区水土资源现状和各水平年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结果定;对已建灌区应复核现有灌区规模,研究续建配套与灌区扩建的潜力.4.8.2 对水资源紧缺或生态脆弱地区的新建灌区,应在合理确定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种植结构合理,有利于灌区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 适当调整农林种植结构,"以水定地",核定灌区规模.4.8.3 对水资源不足,局部地区不能保证灌溉的已建灌区,宜根据渠系及建筑物的现状配套,实际灌溉,经济发展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情况,局部地区可按非充分灌溉调整灌溉制度.4.9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规划4.9.1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符合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地制宜,蓄,引,提相结合.4.9.2 灌区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应遵循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农业,工业, 生态环境以及航运等用水需要,促进各业协调发展,综合效益最大的原则.4.9.3 对地表水,地下水两种水源联合运用的灌区,还应遵循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原则.4.9.4 对外流域或区外调水的灌区,还应遵循当地水资源优先,节水优先,治污优先的原则.4.9.5 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规划应根据灌区水源及各用水户的具体情况,确定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措施,拟定水资源调配方案.4.9.6 对多水源灌区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规划,应按照上下游,不同水源统一水价的原则,采取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与其它措施相结合拟定调配方案.5 总体规划5.0.1 灌区总体规划应遵循旱,涝,洪,碱,渍,盐,沙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水土资源合理,高效,持续利用,经济,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5.0.2 灌区总体规划应对灌区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物工程, 承泄区,道路,林带,村镇,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置,绘制灌区总体布置图.5.0.3 灌区总体规划应按照GB50288 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SL252),首先逐项确定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工程,防洪工程和建筑物工程的等级及防洪.5.0.4 灌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条件,工程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灌区的灌溉模式.当灌区规模较大时,宜分区确定.6 工程规划6.1 水源工程6.1.1 灌区规划应首先根据拟建灌区的水资源状况,水源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对灌区的水源工程进行规划.6.1.2 当河道径流过程与灌溉用水过程不一致或流量小,水位低或流量,水位不稳定,不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且有建库条件时,山丘区宜修建水库,平原地区可考虑建设拦河坝(闸);当河道径流能够满足灌溉用水的流量,水位要求时,宜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当河道径流或湖泊能够满足灌溉用水的流量要求,但水位不能满足自流引水灌溉的要求,且不适于建库时,宜考虑采用泵站提水方式.6.1.3 当采用泉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根据6.1.2条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水源工程.6.1.4 灌区供水水库工程规划应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溉设计保证率,水资源条件,灌溉用水量及水库其它供水目标用水量等,初步确定工程规模.6.1.5 当河道比降较大或虽然河道比降较为平缓,但汇水面积较大,水源充足,且沿河不具有大库建设条件时,宜选择梯级开发,串联建库方式.6.1.6 当山地丘陵区土地比较分散,灌区沿河方向呈长条形分布,选择单一的灌溉系统存在困难或不经济时,或者灌区内有多项蓄水工程,且沿一定高程分布的灌区,宜选择"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6.1.7 灌区规划时,应根据灌区灌溉面积的分布,河(湖)枯水期水位,河道流量, 河(湖)岸边地形,地质,河槽形状,水源含沙量,支流汇流位置等,对引水口的位置,渠首工程的形式进行规划.在多泥沙河道取水时,还应考虑拦沙,排沙设施.6.1.8 渠首工程有综合运用要求时,渠首工程位置与形式的选择和工程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及GB50288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规定.6.1.9 采用泵站提水方式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动力,灌区控制点与水源水位的高程差,次灌水过程用水量等条件,对泵站的位置,扬程,装机等进行规划.6.1.10 选择泵站位置时,应考虑防洪,防冲,防淤和防污的要求;对从多泥沙河道取水的泵站,应对防沙,沉沙,排沙等措施进行规划;对高扬程灌溉工程,宜提出多级提水泵站规划方案.6.1.11 排水泵站应根据控制区的地形,地质,排水区面积,排水流量等,对泵站位置和建站方式进行规划,对具备部分自排条件的,宜考虑与排水闸合建方式.对适于灌排结合建站的灌区,宜采用结合建站方式.6.1.12 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或采用井渠结合的灌区,应根据灌区的水文地条件,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情况等进行机井规划.6.1.13 机井规划应根据有关资料确定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和井距,机井数量等有关参数.6.2 泥沙处理工程6.2.1 灌溉水源中泥沙含量较大,超过了渠道的输水挟沙能力或对水泵磨损较大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可设置沉沙池.6.2.2 沉沙池的位置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条件,泥沙清除方式和引水含沙量等,考虑灌区不同行政区域的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6.2.3 沉沙工程应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和输,用水要求,合理确定沉沙方式及沉沙池型式.6.2.4 泥沙处理规划应进行泥沙淤积预测,并进行沉沙区使用年限分析.6.2.5 泥沙处理规划应研究适合灌区实际的泥沙开发利用技术,提出池区还耕及开发扶持,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6.3 灌区内调蓄工程6.3.1 灌溉水源的时空分布与灌区用水过程存在矛盾时,应进行调蓄工程规划,以充分利用水资源.6.3.2 调蓄工程规划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地质,引用水工程条件初选调蓄工程位置,并依据灌区(或分区)水资源平衡结果,初步确定工程规模,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初步选定调蓄工程类型.6.4 灌溉渠系工程6.4.1 灌溉渠系工程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自流灌溉面积最大;2 灌排结合,有灌有排;3 节约土地,利于耕作;4 利于配水,方便灌溉;5 方便管理与水费征收;6 工程量与投资最小;7 工程安全运行;8 对于已建灌区,应坚持维持现状与调整改造相结合.6.4.2 渠系布置,输水方式和灌溉方式应根据灌区的地形,水源,水文气象等条件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经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5 排水沟系工程6.5.1 灌区排水沟系的规划应结合流域防洪除涝和土壤改良规划及灌溉渠系的布置,统筹规划,对应布置.6.5.2 排水沟系规划应根据排水区的土质,地下水位,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控制要和土地的耕作方式,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合理确定排水方式.6.5.3 排水工程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各级排水沟应布置在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并能满足汛期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2 排水工程应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并与灌溉渠系的布置,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网,林带和行政区划等相协调.3 排水工程的布置应尽量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提排为辅,分片分级排放,当地洪涝水与外来客水分开排放.4 干沟出口应选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稳定的地方.5 下级沟道的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使之不发生壅水.6.5.4 排水系统的布置除应符合以上要求外,还应按照GB50288有关排水系统的规定执行.6.6 防洪工程6.6.1 灌区规划应根据对灌区洪水发生概率及特性的分析,对灌区蓄水枢纽,引提水枢纽及建筑物,灌排渠沟及其建筑物等进行必要的防洪规划.6.6.2 进行灌区防洪工程规划时,应根据建筑物及渠沟的级别按GB50288的规定, 首先确定防洪.6.6.3 傍山渠道或易受洪水威胁的丘陵,坡地渠道,应根据洪水流量的大小,修建必要的排洪沟或撇洪沟.6.6.4 潮汐河口灌排(兼挡潮)建筑物的防洪工程,应考虑必要的防腐蚀措施. 6.7 灌排建筑物6.7.1 灌区灌排建筑物位置应根据灌区地形图,总体布置图和渠(沟)系纵横断面图等,按照建筑物的类型特点,结合工程规模,作用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6.7.2 灌区灌排建筑物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经济适用性;2 安全性;3 节约用水;4 方便管理和维护;5 有利于灌区持续发展和灌溉效益发挥;6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6.7.3 灌区规划应初步确定主要建筑物(包括水源枢纽,干支渠系建筑物,排水河(沟)建筑物)的规模及基本型式.6.7.4 当灌区分期实施或近期有扩建的可能或有其它输水任务时,应按灌区的最终规模或最大设计流量,最高设计水位确定建筑物有关指标.6.7.5 已建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规划应调查统计灌区建筑物的老化,损坏和使用情况,提出重建,改建,维修加固和扩建规划;对增加的建筑物,应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并初步确定拟建工程的位置和主要指标;对已经废弃不用或阻碍灌溉效益发挥的建筑物,应提出拆除规划.6.7.6 灌区规划应对量水设施提出规划.6.7.7 量水设施应设置在灌溉渠道的引水,分水,泄水,退水处及排水沟出口处, 并宜与灌排建筑物结合布置.在没有水工建筑物或现有水工建筑物不能用于量水时,应采用特设量水设备量水.6.8 田间工程6.8.1 灌区进行田间工程规划应根据不同分区的地形,土壤,地下水埋深及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农作物种植结构等,确定不同的灌溉模式,分别进行典型区规划,提出土地平整技术要求,对田间渠(管)系,排水沟(管),配水建筑物,田间道路及林带进行布置,对灌排沟渠(管)进行纵横断面设计(或管径计算),确定灌水沟畦与格田的技术要素,计算工程量.6.8.2 典型区的选择应能代表所在分区的绝大部分农田状况,具有代表性,每一典型区应具有独立的配水系统,典型区面积不宜小于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 3%,特大型灌区可控制在1~3%.6.8.3 田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田间工程的布置应有利于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培育土壤肥力,促进农业节约用水.2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田间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田间灌(排)渠(沟)系.3 灌排系统完善,建筑物配套齐全.6.8.4 经济条件较好的灌区,应优先考虑田间渠道防渗处理或利用管道输水灌溉, 也可根据水源情况采用明,暗渠(管)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采用喷微灌方式.6.8.5 灌水沟畦及格田,田间渠系和田间道路,林带的布置应按照GB50288的规定执行.6.9 节水工程6.9.1 灌区规划时,应根据灌区水资源状况,水源条件,气象,地形,土壤,作物和经济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节水工程规划.6.9.2 进行灌区节水规划时,应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相结合.6.9.3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选择,应遵循经济,高效,适用,易于推广,适度超前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6.9.4 对土壤渗漏量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不符合GB50288规范规定,以及水资源紧缺或地下水水质不符合农业灌溉用水要求的地区,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渠道,应进行渠道防渗衬砌规划或管道输水规划.6.9.5 衬砌渠道应进行断面形式,断面尺寸和结构的经济技术比较和优化,衬砌段。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https://img.taocdn.com/s3/m/bf421740312b3169a451a4b6.png)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931.1农田水利1.1.0.1农田水利irrigation and drainage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1.1.0.2灌溉irrigation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1.0.3农田排水farmland drainage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1.1.0.4机电排灌pumping drainage and irrigation利用水泵抽水对农田进行排水或灌溉的措施。
1.1.0.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capital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capital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1.1.0.6旱涝碱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drought,waterlogging,salinizationand alkalization为防治旱、涝、渍、碱等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水利、农业、林业、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
1.1.0.7小流域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small basin为保持小流域的水土,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而采取的工程和生物等措施。
1.1.0.8水利土壤环境soil environ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施行水利措施,使农业土壤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1.1.0.9农业水利区划zoning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为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按照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利条件划分不同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