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下册科学《空气与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4.倡导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强调实验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循实验规则,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空气与氧气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入的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可能仍较模糊。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2.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的蜡烛需要氧气?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有多少氧气?氧气在空气中有什么作用?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和氧气的认识,以及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现象。
4.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气与氧气》,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空气与氧气的概念:介绍空气的组成,重点讲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性质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互评与讲解:学生相互评价练习结果,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总结空气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应用等方面知识。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空气与氧气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1节空气与氧气用途:提供呼吸(如:潜水、医疗、登山等);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宇航)3.氮气的性质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冷冻剂、灯泡充氮、食品防腐、制硝酸和氮肥等。
4.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①性质极不活泼,曾被称为“惰性气体”;②用途:保护气、不同色彩的电光源、激光超导技术、医疗冷冻麻醉等。
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烧杯中的2.水倒流进集气瓶,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②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
4.实验注意点:①装置必须密封好,不能漏气;②红磷必须过量,完全消耗掉集气瓶内的氧气;③不能用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
四、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五、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六、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物质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磷产生大量白烟、放热4P+5O22P2O5木炭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CO2硫①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②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O2SO2氢气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2H2+O22H2O 铁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铝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2=2Al2O3镁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2Mg+O22MgO 铜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 汞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2Hg+O22HgO一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O22CO2甲烷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H4+2O2CO2+2H2O蜡烛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七、探究实验1.木炭燃烧实验【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1节 空气和氧气-第2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3.1空气和氧气-第二课时教材解读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2.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重点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难点各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这个用具有什么用途?这是氧气袋,用来临时急救病人。
2、氧气的用途由什么决定的呢?氧气的性质哪氧气的性质又由什么决定的呢?氧气的结构二、新课教学:我们用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呢?实验法、观察法等1、思考讨论:如何从医用氧气袋中分装到集气瓶中呢?1.向上排空气法(瓶口向上)这跟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2.排水法这又跟氧气的什么物理性质有关?(氧气不易溶解于水)讨论: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还是倒放在桌上?(正放)2、自主阅读学习,完成任务一氧气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
结论:氧气是一种___色___味的气体3.你能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了吗?氧气的物理性质:①.氧气是一种_无__色_无__味的气体②._不易_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_略大__④.低温下可液化成_淡蓝__色_液_体,也可凝固成_雪花_状_蓝_色_固_体4.如何检验氧气?a.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
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你能得出了氧气又具有什么性质?氧气支持燃烧(助燃性)b.如何观察化学反应?反应前物质颜色状态是怎样的?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反应后生成物质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3、仔细观察,完成任务二:磷和氧气反应硫和氧气反应4、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成发红状态,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3.1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教学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3)收集氧气时,若氧气溶解性较好,应采用排水法。
答案:正确。
3. 简答题:
(1)请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答案: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2)请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3. 实验操作题:
a. 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b.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导入新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新课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问题提出后的引导不够清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提出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它在我们的身体中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维持生命。
7. 在实验和讨论中,我们注重环保,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培养了环保意识。
8. 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展现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当( )
A. 氮气和氧气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C. 氧气和氢气
D. 二氧化碳和氯气
b.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 )作为催化剂。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1节空气与氧气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3、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2学情分析空气的组成作为与生活实际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空气中有水、二氧化碳的证据及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利用。
【学习难点】: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活动1: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小组讨论)活动1: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小组讨论)1、2、 3、那么你知道或猜测空气中会有哪些成分?活动2【活动】活动2:寻找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1,学生观察思考:提示:无水硫酸铜的颜色是。
遇水变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
原因。
你还有另外的证据: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
活动3【活动】活动3:寻找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证据活动3:寻找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2,学生观察思考:通过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打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变浑浊的速度怎么样?。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
含量较。
(多/少)你还有另外的证据:活动4【活动】活动4:寻找空气中含有氧气的证据活动4:寻找空气中含有氧气的证据演示课本P34实验3,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两根线香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含有,而且含量较你还有另外的证据:除了上述物质以外,空气中还有没有其他物质,空气的成分还有哪些?阅读P35空气的成分:、、、、等思考: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呢?活动5【活动】活动5: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活动5: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课本P35实验1、2、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思考:(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观察到:(2)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夹子,观察到,瓶内水位;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3)实验说明经过科学家们的精确测定:(体积比例)活动6【讲授】空气的组成:活动7【练习】2.1《空气》课内检测1、空气的成分(占)、(占)、除此之外还有:、、。
《空气与氧气》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空气发现史:(1)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把空气看作是一种成分单一的物质;(2)1772年,一位叫卢瑟福的美国人发现空气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3)1773年前后,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供动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烧(4)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几年后,拉瓦锡将这种气体命名为“氮气”,意为“无益于生命的气体”,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加热后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容器中所减少的那部分空气的体积,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同时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5)19世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它杂质【课堂练习】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A、木条B、蜡烛C、红磷D、液化石油气3、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些物质并写出物质的名称:(1)打开冰箱门,立即有水雾出现,说明空气中含有;(2)老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3)石灰水长期放置于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说明空气中含有。
初二八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与氧气教案 (2)
课前预演:简单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写出下列符号:1、氧元素2、一个氧分子3、2个氧原子新课讲解:知识要点梳理一、空气与氧气(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氧气其他2、氧气含量测定:原理、装置、步骤、现象、误差分析。
3、空气的利用: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二)、氧气1、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它溶于水,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色的。
(2)、化学性质:与四种物质反应的原理、现象、注意事项。
2、制取方法:(1)、实验室制法:三种方法的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
(2)、工业制法。
二、氧化和燃烧(一)、氧化反应1、剧烈氧化:燃烧、爆炸、自燃2、缓慢氧化(二)、灭火与火灾自救1、原理2、常见灭火器与适用范围3、火灾自救措施重难点把握: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是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流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用其他合理装置)。
3、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2)、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3)、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把燃烧匙内的红磷(白磷有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1空气与氧气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教案教学内容1、空气的主要组成及验证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2、小组讨论各种成分的存在,并用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用实验证明其存在(2)学会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各种原因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其证明存在,氧气的含量。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课程主体新课引入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或者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
)任务一:用集气瓶收集一瓶这个教室内的空气(排水法)得出:倒出去水的体积和进入瓶内的空气的体积相等(让学生感受水和气体的体积关系)问题:空气出去水是不是会进进来?得出:抽出空气的体积和进入的水的体积相等。
(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一)、空气的组成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就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实验】(简述拉瓦锡实验的过程)拉瓦锡的结论是: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在19世纪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
后来才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
目前,人们异能用精确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任务二:小组讨论寻找那些实验和现象可以证明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存在。
1.水蒸气的存在(学生讨论)主要是液化现象2.二氧化碳的存在告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向矿泉水瓶中加几滴澄清石灰水后摇晃观察并与前面的现象比较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含量比较少。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同步教案 (新版)浙教版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密度为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
实
)缓慢氧化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
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
)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用于代替
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
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反思:本课题是全书的重点,学生理解容易但不能灵活运用,我认为应在课。
《第三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空气与氧气》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空气与氧气”,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围绕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氧气性质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空气与氧气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学习:(1)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氧气的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3)氧气的用途。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燃烧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氧气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课教学的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八年级下《空气与氧气》优质课下载浙教版3
二、新课讲解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
二、新课讲解
二、氧气的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 1.429 克 / 升,比空气密度 (1.293 克 / 升 ) 略大。在压强 1.01×105帕、-183℃时氧气会液化成淡蓝色 的液体,在 -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二、新课讲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儿 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 色火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儿 的气体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S
O2
二氧化硫 SO2
二、新课讲解
二、新课讲解
气体 D.木炭燃烧后,立即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变浑
浊
四、课堂小结
决定 反映
用途
一、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
二、新课讲解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氧气可以帮助火柴燃烧
燃料在氧气中燃烧 后产生的高温火焰 可用来切割或焊接 金属
二、新课讲解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 沸点低。密度:1.251 g/L。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氮可 用作冷冻剂等。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和氧气反应可用以下文字表达式表示: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丝伸入氧气中?
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浙教版科学初二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初二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六、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充分利用视频展示台、分组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滴瓶、打火机、坩埚钳、镊子、烧杯;牙签、硫、木炭、石灰水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引入课题【问题讨论】:假如你去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课题。
【追问】:健康的人长时间地吸入纯氧对身体是否有益?【课件展示】:卡片资料――人吸入氧气后,体内进行的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能够不断地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的热量过多,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1课《空气和氧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世界的空气》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与作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氧气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组成模型,氧气瓶,火柴,集气瓶,滴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呼吸困难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操作:用滴管和集气瓶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1)介绍空气的组成,解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讲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阐述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氧气性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氧气的性质与作用支持燃烧促进呼吸维持生命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解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答案:(1)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占0.03%。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2、3课时)教案
课题第1节空气和氧气(2、3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2、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了解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4、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3、燃烧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与课件教学预设【引入】列举生活中的氧化现象,并设问。
一、氧气的性质【复习】1、“O2”的含义复习2、什么叫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包括哪些内容?什么叫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一例说明。
【实验】观察氧气的颜色和状态及验证氧气的助燃的性质结论: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介绍】:观察气体的方法和闻气味的方法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思考】氧气能溶解在水中吗?--能。
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得以生存的。
3、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
4、密度:1.429克/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5、较易液化和凝固: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的蓝色液体。
【问题】归纳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1.429g/L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液态——1.013×105Pa时,-183℃,淡蓝色;固态——1.013×105Pa时,-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1)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一节空气和氧气第二课时教学案设计
3.1 空气与氧气(2)【学习任务】1.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2.通过实验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培养自己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一、【自主学习】1.实验室闻气体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闻它的气味。
2.氧气是由组成的,由大量构成的,一个氧分子由构成。
3. 氧气化学性质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反应。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氧气物理性质:活动一:1.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注意正确采用观察和闻气味的方法)2.阅读书本72-73页。
氧气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比空气()略大。
3.溶解性:4.三态转化:气体(颜色:)()液体(颜色:)()固体(颜色:二、氧气化学性质:活动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有何现象发生?现象:性质:1、氧气的检验办法:。
思考:若将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有何现象发生?活动三: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1.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2. 生成一种具有的气体。
3.反应后触摸瓶壁,瓶壁很,说明该反应会热。
4.反应式:+ ()()()()5.若用白球表示氧原子、黑球表示硫原子,反应中的原子重组可以表示为:活动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参照教材74页活动)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④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4.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 ()()()()5.若用白球表示氧原子、黑球表示铁原子,反应中的原子重组可以表示为:6.若某同学取了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来做这个实验。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和氧气》教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科学课题第1节空气和氧气课时类型新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自备教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并知道其主要用途;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红磷吸水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教学准备烧杯、玻璃管、橡皮软管、弹簧夹、燃烧匙、橡皮塞、酒精灯、水槽、火柴、红磷设计意图小实验:将烧杯倒扣入水中活动: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
设置问题情景:烧杯里有什么物质?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回顾:空气的成分组织讨论: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提问:在这些气体中哪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紧密?如何证明它的存在?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回答: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讨论:如何验证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学生:回顾一些自然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利用无水硫酸铜验证讨论:如何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道空气主要成分。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讲述利用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
3、介绍实验装置。
4、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多媒体动画演示集气瓶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的现象)熟悉药品、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为什么细铁丝要卷成螺旋状?
4.这个变化属于______变化,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和____,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如何用文字表示上述变化过程呢?化学式呢?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三)氧化物
1.氧化物是指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的物。
主备老师:二次备课老师:学科:科学
教学
内容
空气与氧气
总课时数
第2课时
设计人
备课
日期
年4月24日
教学
目标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空气的利用和重要性
3、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5、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教学
重点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空气的利用和重要性
3、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请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
1.硫是___________色的固体粉末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色火焰
3.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______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___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式为_____)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______,说明硫燃烧能____热.
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空气的利用和重要性
3、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前
准备
氧气由元素组成构成。氧分子由构成,每个氧分子由构成。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新知尝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的颜色,气味。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1)“养气”的化学式(2)“养气”的一种用途
四.变化尝试
3.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中; B中
(2)A中的水是用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
防止
(3)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
五.综合尝试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碳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
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请写出你所知的至少五种氧化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如:二氧化硫(SO2)
三.同步尝试
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密度略大于空气
C.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D.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中表现出可燃性
2.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在他翻译的化学书籍中,称一种气体为“养气”,该气体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请回答: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六.归纳尝试
教学
反思
硫、铁在氧气中燃烧是重点,需强化。
4.这个变化属于______变化,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和____,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如何用文字表示上述变化过程呢?化学式呢?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铁是________色的金属
铁丝在纯氧气中能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生成一种_____色的固体四 氧化三铁(化学式为_____).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_____,说明铁燃烧能____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