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洗涤,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 防止氯化物玷污。
五)氟化物
降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料及空气 颗粒物中可溶性氟化物。监测降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状况。 测定降水中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六)铵盐
氨是某些工业的排放物,也是含氮有机物生物分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空气被含硫化合物污染的状况。
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硫酸钡浊 度法、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 二)硝酸盐 NOx一部分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也有相当部分
来自空气放电。空气中的NOx (NO、NO2)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
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因素之一。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一
二、电导率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常含有各种阴阳离子(如Ca2+、Na+、 K+、NH4+、NO3-、Cl-、SO42-等)。当它们的浓度较 低时,降水电导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测
定雨水的电导率能够快速地推测雨水中溶解离子总量。
雨水电导率一般用电导率仪测定。
三、水溶性离子的测定
一)硫酸盐
降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和大 气中SO2转化产物,其污染对降水酸化起着重要作用。
(1)采样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
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位置。 (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
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
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可能避免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如废
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 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 (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的高大 树木和建筑物,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第七章 环境监测

第七章 环境监测

ENVIS数字化网络生态监测系统
渤海综合治理工程
四、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
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约有1000万种,进入环境的有10万种之多。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 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计算机网络。
全球定位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可应用于空气污染 扩散规律研究、水体污染监测、 海洋污染监测、城市环境生态与 污染监测、环境灾害监测,还可 提供沙漠化进程、土地盐渍化和 水土流失的情况、生态环境恶化 状况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 水体的污染、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 资料,还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 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
遥感数据采集系统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New technique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优势:简单、快速及价廉,能
在野外或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
的筛选实验。 我国的研究者也自行开发了许
多EIA检测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生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开发
从广度上——范围日益扩大(点-城市-国家-全球)
监测手段——越来越多,遥感、卫星测试等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 染环境因素本身及其周 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 染还受到社会评价的影 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 特点 可归纳为:
环境污 染的社 会评价
2、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物流行业物流园区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物流行业物流园区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物流行业物流园区智能监控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物流园区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2.1 安全性原则 (3)2.2 可靠性原则 (3)2.3 实时性原则 (3)2.4 经济性原则 (3)第三章视频监控子系统 (4)3.1 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4)3.2 硬件设备选型 (4)3.3 软件平台开发 (4)第四章人员管理子系统 (5)4.1 人员识别技术 (5)4.2 人员信息管理 (5)4.3 人员考勤与权限管理 (6)第五章车辆管理子系统 (6)5.1 车辆识别技术 (6)5.2 车辆信息管理 (7)5.3 车辆调度与监控 (7)第六章货物管理子系统 (8)6.1 货物识别技术 (8)6.1.1 条码识别技术 (8)6.1.2 二维码识别技术 (8)6.1.3 RFID识别技术 (8)6.2 货物信息管理 (8)6.2.1 货物基本信息管理 (8)6.2.2 货物状态信息管理 (8)6.2.3 货物位置信息管理 (9)6.3 货物追踪与预警 (9)6.3.1 货物追踪 (9)6.3.2 预警机制 (9)第七章环境监测子系统 (9)7.1 环境参数监测 (9)7.1.1 监测内容 (9)7.1.2 监测设备 (10)7.1.3 监测方法 (10)7.2 环境预警与应急处理 (10)7.2.1 预警系统 (10)7.2.2 应急处理 (10)7.3 环境数据分析与应用 (10)7.3.1 数据分析 (10)7.3.2 数据应用 (11)第八章信息集成与交互 (11)8.1 数据采集与传输 (11)8.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1)8.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2)第九章系统集成与实施 (12)9.1 系统集成策略 (12)9.2 项目实施流程 (13)9.3 系统验收与维护 (13)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前景展望 (14)10.1 典型案例分析 (14)10.1.1 项目背景 (14)10.1.2 智能监控系统的实施 (14)10.1.3 实施效果 (14)10.2 行业发展趋势 (14)10.3 市场前景与机遇 (15)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采样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采样控制系统
s2 2
展开为部分分式,即
E ( s)
1 1 1 [ ] 2 j s j s j
求拉氏反变换得 e(t ) 1 [e jt e jt ] 2j 分别求各部分的Z变换,得 Z [e* (t )] 1 [ 化简后得
E( z) z sinT z 2 2 z cosT 1
e(t ) e(nT ) e(nT )(t nT ) e (nT ) (t nT ) 2 2! nT t (n 1)T
外推法: 用采样点数值外推求得采样点之间的数值.
只取第一项 ---- 零阶保持器. 只取前两项 ---- 一阶保持器.
e*(t)
一阶保持器比零阶保持器信号恢复更
自动控制原理
蒋大明
一.Z变换
1. Z变换定义:
Z e
TS
S
*
1 ln Z T
代入上式得:

E ( z) E ( s)
1 s ln z T
e( nT ) z
n 0

n
E ( z ) e(0) Z 0 e(T ) Z 1 e(2T ) Z 2
e(kT)表征采样脉冲的幅值,Z的幂次表征采样脉冲出现的时刻。
-at
(a >0)的Z变换。
e(nT) = e
-a nT
(n = 0, 1, …)
代入Z变换的定义式可得
E(z) = 1 + e
若|e
–aT
-aTz -1
+ e
-2aTz -2
+ e
-3aTz -3
+ …
z
-1|
< 1,该级数收敛,利用等比级数求和公式,其Z变换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07.12.27•【字号】川环发[2007]121号•【施行日期】200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07]121号)各市(州)环保局,都江堰、峨眉山、江油市环保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做好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确保已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保障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的顺利进行,我局组织制订了《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联系人:省环保局科技标准处杨琳联系电话:************邮箱:lily4489@附件: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附件: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可比性,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所有省控城市(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中心、站房基础设施、监测监视及其辅助仪器设备。

第四条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负责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省控网络自动监测系统的统一管理工作。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负责收集、汇总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负责编制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并按照省环保局要求进行发布。

第五条各省控网络点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工作,发布本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报告。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一.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1)监测中心站(总站) 2)固定监测站(子站)包括移动子站3)数据及信息传输系统2.功能:1)总站功能有功能齐全、储存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电台,打印绘图等输出设备,以及数据存储设备。

(1)定时收集各子站传来的监测数据和信息(2)处理储存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3)向子站发布工作指令(4)管理子站的监测工作2)子站功能有测定污染项目的自动监测仪、气象参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和电台。

(1)按预定项目进行监测(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3)显示打印和储存数据(4)接收工作指令,传送数据3 )信息传输系统功能(1)储存数据(2)传输数据(3)按计算机预置方式进行分析二.监测项目和仪器1.监测项目1)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1)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量等。

(2)污染参数:SO2 NOx CO O3 总烃甲烷非甲烷烃等2)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子站的测点分为两类:(1)I 类测点:监测数据要求存入国家环境数据库测点五大气象参数和表9-1中所列的污染参数(2) II类测点:监测数据由各省、市管理测定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监测仪器1)仪器装备P451 图9-1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子站内仪器装备示意图2)监测仪器必须具有下列功能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是在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

(1)连续自动化(2)所测污染物的浓度以电信号大强度来表示(3)测定仪器响应速度要快,性能稳定。

(4)灵敏、准确、可靠等性能三.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1.紫外荧光法测SO2原理:当用波长190-230nm脉冲紫外光照射空气样品时,则空气中SO2分子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被激发至激发态,即:SO2+hv1(220nm)→SO2* 激发态SO2*分子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波峰为330nm的荧光SO2*→SO2+hv2(330nm) 当SO2浓度较低,吸收光程很短时,发射的荧光强度和SO2浓度成正比。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操作手册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操作手册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 (4)1.1 产品简介 (4)1.2 功能特点 (4)1.2.1 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4)1.2.2 智能化控制 (4)1.2.3 安全保障 (4)1.2.4 个性化定制 (4)1.2.5 数据分析 (4)1.2.6 智能语音 (5)1.2.7 云端服务 (5)1.2.8 开放的生态系统 (5)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硬件安装 (5)2.1.1 安装前准备 (5)2.1.2 主控制器安装 (5)2.1.3 传感器安装 (5)2.1.4 执行器安装 (5)2.2 软件配置 (6)2.2.1 主控制器软件配置 (6)2.2.2 传感器软件配置 (6)2.2.3 执行器软件配置 (6)2.3 网络连接 (6)2.3.1 网络连接方式 (6)2.3.2 网络连接配置 (6)2.3.3 网络连接测试 (6)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6)3.1 用户注册 (6)3.1.1 注册流程 (6)3.1.2 注意事项 (7)3.2 用户登录 (7)3.2.1 登录流程 (7)3.2.2 注意事项 (7)3.3 密码找回 (7)3.3.1 密码找回流程 (7)3.3.2 注意事项 (7)第四章设备管理 (8)4.1 设备添加 (8)4.1.1 添加设备前准备 (8)4.1.2 添加设备步骤 (8)4.1.3 注意事项 (8)4.2 设备绑定 (8)4.2.2 绑定设备步骤 (8)4.2.3 注意事项 (8)4.3 设备分组 (9)4.3.1 分组前准备 (9)4.3.2 设备分组步骤 (9)4.3.3 注意事项 (9)第五章智能场景设置 (9)5.1 场景创建 (9)5.1.1 进入场景创建界面 (9)5.1.2 设置场景名称 (9)5.1.3 添加设备 (9)5.1.4 设置触发条件 (9)5.1.5 设置执行任务 (9)5.1.6 保存场景 (10)5.2 场景编辑 (10)5.2.1 进入场景编辑界面 (10)5.2.2 修改场景名称 (10)5.2.3 添加或删除设备 (10)5.2.4 修改触发条件 (10)5.2.5 修改执行任务 (10)5.2.6 保存修改 (10)5.3 场景触发 (10)5.3.1 触发方式 (10)5.3.2 触发效果 (10)第六章安全防护 (10)6.1 防盗功能 (11)6.1.1 功能简介 (11)6.1.2 设备安装 (11)6.1.3 操作方法 (11)6.2 烟雾报警 (11)6.2.1 功能简介 (11)6.2.2 设备安装 (11)6.2.3 操作方法 (11)6.3 水浸报警 (11)6.3.1 功能简介 (12)6.3.2 设备安装 (12)6.3.3 操作方法 (12)第七章环境监测 (12)7.1 温湿度监测 (12)7.1.1 功能介绍 (12)7.1.2 操作步骤 (12)7.1.3 注意事项 (12)7.2 空气质量监测 (13)7.2.2 操作步骤 (13)7.2.3 注意事项 (13)7.3 噪音监测 (13)7.3.1 功能介绍 (13)7.3.2 操作步骤 (13)7.3.3 注意事项 (14)第八章家庭娱乐 (14)8.1 音乐播放 (14)8.1.1 功能简介 (14)8.1.2 操作步骤 (14)8.2 影像播放 (14)8.2.1 功能简介 (14)8.2.2 操作步骤 (14)8.3 游戏互动 (15)8.3.1 功能简介 (15)8.3.2 操作步骤 (15)第九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5)9.1 系统更新 (15)9.1.1 更新目的 (15)9.1.2 更新方式 (15)9.1.3 更新注意事项 (15)9.2 设备升级 (16)9.2.1 设备升级目的 (16)9.2.2 设备升级方式 (16)9.2.3 设备升级注意事项 (16)9.3 故障处理 (16)9.3.1 故障分类 (16)9.3.2 故障处理流程 (16)9.3.3 故障处理注意事项 (17)第十章常见问题解答 (17)10.1 使用问题 (17)10.1.1 如何连接智能家居设备? (17)10.1.2 智能家居设备如何进行分组管理? (17)10.1.3 如何设置智能家居设备的定时任务? (17)10.2 硬件故障 (17)10.2.1 设备无法开机怎么办? (17)10.2.2 设备指示灯异常闪烁怎么办? (17)10.2.3 设备无法连接WiFi怎么办? (18)10.3 软件故障 (18)10.3.1 APP无法登录怎么办? (18)10.3.2 APP无法添加设备怎么办? (18)10.3.3 APP界面显示异常怎么办? (18)第一章概述1.1 产品简介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是一款集成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产品。

(2.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2.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X X X X X X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X X X X X X(以下简称“X X X X”)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以下简称“在线设施”)的管理,保障在线设施正常、稳定运行,提高监测数据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承德建龙在线设施的采购、安装、运行、停用和回收过程,企业与之有关的所有生产单位、职能处室和项目部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在线设施定义在线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承德建龙现有在线设施包括水、气两类,均由采集系统、测量系统、控制系统、辅助系统和传输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第四条承德建龙在线设施的运维执行自运营管理模式。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经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在线设施,其数据作为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在线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企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在线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在线设施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在线设施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职责第八条环保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在线设施的全面管理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在线设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在线设施管理机制,保证在线设施资金的投入和有效使用,并对本办法的落实和实施负领导责任。

第九条在线设施相关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过程参与在线设施的运维管理,对在线设施负具体领导责任。

第十条各部门职责(一)环保管理部门1、参与并指导在线设施招标、现场端建设,确保在线设施选型合理,现场端建设符合国家标准。

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

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

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2)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系统模块划分 (3)2.3 系统技术路线 (4)第三章硬件设施建设 (4)3.1 监测设备选型 (4)3.2 设备安装与调试 (5)3.3 网络设施建设 (5)第四章软件系统开发 (5)4.1 系统需求分析 (5)4.2 系统设计 (6)4.3 系统开发与测试 (6)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5.1 数据采集方式 (6)5.2 数据传输与存储 (7)5.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第六章环保监测预警系统 (8)6.1 预警模型建立 (8)6.2 预警阈值设置 (8)6.3 预警信息发布 (9)第七章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9)7.1 系统运维管理 (9)7.1.1 运维组织架构 (9)7.1.2 运维流程与规范 (9)7.1.3 运维人员培训与考核 (9)7.1.4 运维资源配置 (9)7.2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0)7.2.1 安全防护策略 (10)7.2.2 系统稳定性保障 (10)7.2.3 系统备份与恢复 (10)7.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0)7.3.1 系统升级策略 (10)7.3.2 系统优化措施 (10)7.3.3 系统升级与优化实施 (10)第八章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0)8.1 培训计划制定 (10)8.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1)8.2.1 培训内容 (11)8.2.2 培训方式 (11)8.3 培训效果评估 (11)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效益分析 (12)9.1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2)9.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2)9.3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3)第十章合作与推广 (13)10.1 合作模式摸索 (13)10.2 推广策略制定 (13)10.3 项目可持续发展与优化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环保行业环保监测系统开发方案

环保行业环保监测系统开发方案

环保行业环保监测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环保监测系统概述 (2)1.1 系统背景 (2)1.2 系统目标 (3)1.3 系统架构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4)2.2 功能需求 (4)2.3 可靠性需求 (4)2.4 安全需求 (5)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总体设计 (5)3.2 模块设计 (5)3.3 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接口设计 (6)第四章硬件设备选型 (6)4.1 监测设备选型 (6)4.2 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7)4.3 通信设备选型 (7)第五章软件开发 (7)5.1 开发工具与平台 (7)5.2 编程语言与框架 (8)5.3 软件架构 (8)5.4 关键技术实现 (8)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9)6.1 数据预处理 (9)6.1.1 数据清洗 (9)6.1.2 数据归一化 (9)6.1.3 特征提取 (9)6.2 数据分析算法 (9)6.2.1 聚类分析 (9)6.2.2 分类分析 (9)6.2.3 关联规则挖掘 (9)6.3 数据可视化 (10)6.3.1 散点图 (10)6.3.2 柱状图 (10)6.3.3 折线图 (10)6.3.4 饼图 (10)6.4 异常数据检测 (10)6.4.1 基于统计方法的异常检测 (10)6.4.2 基于聚类方法的异常检测 (10)6.4.3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异常检测 (10)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0)7.1 硬件集成 (10)7.2 软件集成 (11)7.3 系统测试 (11)7.4 功能优化 (12)第八章系统部署与运维 (12)8.1 部署方案 (12)8.1.1 硬件部署 (12)8.1.2 软件部署 (12)8.1.3 网络部署 (12)8.2 运维管理 (12)8.2.1 运维团队建设 (12)8.2.2 运维流程 (13)8.2.3 运维工具 (13)8.3 系统升级与维护 (13)8.3.1 版本管理 (13)8.3.2 升级流程 (13)8.3.3 维护策略 (13)8.4 安全防护 (13)8.4.1 安全策略 (13)8.4.2 安全设备 (14)8.4.3 安全培训 (14)第九章系统应用案例 (14)9.1 环保监测项目案例 (14)9.1.1 项目背景 (14)9.1.2 项目实施 (14)9.2 企业环保监测案例 (14)9.2.1 企业背景 (14)9.2.2 项目实施 (15)9.3 城市环保监测案例 (15)9.3.1 城市背景 (15)9.3.2 项目实施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工作总结 (15)10.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6)10.3 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一章环保监测系统概述1.1 系统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案书

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案书

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案书第一章环境监测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功能 (3)第二章系统运行管理 (3)2.1 运行管理制度 (4)2.2 运行管理流程 (4)2.3 运行管理责任 (4)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 数据采集方法 (5)3.1.1 网络爬虫采集 (5)3.1.2 API接口采集 (5)3.1.3 物联网设备采集 (5)3.1.4 数据库采集 (5)3.2 数据处理流程 (5)3.2.1 数据清洗 (5)3.2.2 数据整合 (5)3.2.3 数据转换 (5)3.2.4 数据存储 (5)3.3 数据质量控制 (6)3.3.1 数据校验 (6)3.3.2 数据清洗 (6)3.3.3 数据审核 (6)3.3.4 数据监控 (6)3.3.5 数据加密 (6)3.3.6 数据备份 (6)3.3.7 数据维护 (6)第四章系统硬件维护 (6)4.1 硬件维护策略 (6)4.2 硬件故障处理 (7)4.3 硬件升级与更新 (7)第五章软件维护与升级 (7)5.1 软件维护流程 (7)5.1.1 维护需求分析 (7)5.1.2 维护计划制定 (8)5.1.3 维护实施 (8)5.1.4 维护验证 (8)5.1.5 维护文档编写 (8)5.2 软件升级策略 (8)5.2.1 升级需求分析 (8)5.2.2 升级计划制定 (8)5.2.3 升级实施 (8)5.2.4 升级验证 (8)5.2.5 升级文档编写 (8)5.3 软件故障处理 (9)5.3.1 故障分类 (9)5.3.2 故障诊断 (9)5.3.3 故障处理 (9)5.3.4 故障追踪与反馈 (9)第六章网络维护与管理 (9)6.1 网络维护策略 (9)6.2 网络故障处理 (10)6.3 网络安全防护 (10)第七章系统功能优化 (11)7.1 功能评估方法 (11)7.2 功能优化策略 (11)7.3 功能优化实施 (12)第八章数据分析与报告 (12)8.1 数据分析方法 (12)8.2 报告撰写规范 (12)8.3 报告审核与发布 (13)第九章系统运行安全保障 (13)9.1 安全管理制度 (13)9.1.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3)9.1.2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13)9.2 安全防护措施 (13)9.2.1 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14)9.2.2 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14)9.3 安全处理 (14)9.3.1 安全的分类与等级 (14)9.3.2 安全的报告与调查 (14)9.3.3 安全的处理与责任追究 (14)第十章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培训 (14)10.1 培训计划 (14)10.2 培训内容 (15)10.3 培训效果评估 (15)第十一章系统运行维护成本控制 (16)11.1 成本控制策略 (16)11.2 成本核算方法 (16)11.3 成本优化措施 (16)第十二章系统运行维护评价与改进 (17)12.1 运行维护评价方法 (17)12.2 运行维护改进措施 (17)12.3 持续改进策略 (18)第一章环境监测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系统。

环保行业环境治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保行业环境治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保行业环境治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环保行业环境治理监控系统概述 (2)1.1 系统背景 (3)1.2 系统目标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1.1 监测功能 (3)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 (4)2.1.3 预警与应急响应功能 (4)2.1.4 系统管理与维护功能 (4)2.2 功能需求 (4)2.2.1 响应速度 (4)2.2.2 数据存储容量 (4)2.2.3 数据传输速度 (4)2.2.4 系统扩展性 (4)2.3 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 (5)2.3.1 系统可靠性 (5)2.3.2 数据安全性 (5)2.3.3 系统安全性 (5)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3.1 总体架构 (5)3.1.1 数据采集层 (5)3.1.2 数据处理层 (5)3.1.3 数据分析与应用层 (6)3.1.4 用户界面层 (6)3.2 硬件架构 (6)3.2.1 数据采集设备 (6)3.2.2 通信设备 (6)3.2.3 服务器 (6)3.2.4 存储 (6)3.3 软件架构 (6)3.3.1 数据采集模块 (7)3.3.2 数据处理模块 (7)3.3.3 数据分析模块 (7)3.3.4 应用模块 (7)3.3.5 用户界面模块 (7)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7)4.1 数据采集方式 (7)4.2 数据传输协议 (7)4.3 数据存储与备份 (8)第五章监测设备选型与部署 (8)5.1 监测设备选型 (8)5.2 设备部署方案 (9)5.3 设备维护与管理 (9)第六章系统集成与接口 (9)6.1 系统集成策略 (9)6.2 接口设计与实现 (10)6.2.1 接口设计 (10)6.2.2 接口实现 (10)6.3 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10)6.3.1 系统兼容性 (10)6.3.2 系统扩展性 (10)第七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1)7.1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1)7.2 报警与预警模块 (11)7.3 数据展示与查询模块 (11)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防护 (12)8.1 系统安全策略 (12)8.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2)8.3 数据加密与防护 (12)第九章系统测试与验收 (13)9.1 测试策略与标准 (13)9.1.1 测试策略 (13)9.1.2 测试标准 (13)9.2 测试用例与执行 (13)9.2.1 测试用例设计 (13)9.2.2 测试用例执行 (14)9.3 系统验收与评估 (14)9.3.1 系统验收 (14)9.3.2 系统评估 (14)第十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4)10.1 系统运维策略 (14)10.1.1 运维团队建设 (14)10.1.2 运维流程制定 (15)10.1.3 运维工具选择 (15)10.2 系统维护与升级 (15)10.2.1 系统维护 (15)10.2.2 系统升级 (15)10.3 故障处理与优化 (16)10.3.1 故障处理 (16)10.3.2 优化 (16)第一章环保行业环境治理监控系统概述1.1 系统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第七章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第七章
指示动压时,先用预绘制的皮托管动压和等速采样流量
关系曲线,及时算出采样流量并进行采样。平行采样法 的流量计算与预测流速相同。
等速管采样法分为动压平衡和静压平衡两种方式,它不需
要预先测出气体流速和气态参数来计算等速采样流量,
只需通过调节压力即可进行等速采样,动压平衡等速采
样法是利用采样管上装置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的采样点
9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2.1 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系统 7.2.2 静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3 动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4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系统
10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2.1 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系统 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系统采样嘴、滤筒、采样管、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第七章 颗粒物标准分析方法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本章主要内容
7.1 烟尘的测定原理与采样方式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3 烟气含湿量测定 7.4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使用 7.5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校准 7.6 影响烟尘采样与浓度测定的一些因素
7.4.2 采样前的准备
用铅笔将滤筒编号,在105-110℃烘箱内烘烤1h, 取出放入干燥g硅胶装 入硅胶干燥器的3/4刻度线处。
21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4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使用
7.4.3 采样步骤 ①连接好仪器各部分气路,记下滤筒编号,将滤筒装入采样管用滤筒压盖将
滤筒进口压紧。换上已选好的采样嘴,将采样管插入烟道,使采样嘴对 准气流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的偏差不得大于10°,密封测孔固定采样 管,启动确认键,仪器进入采样状态。 ②第一个测点采样完毕后,按预先在采样管上作出的标识符在水平方向平行 移动至第二个点,使采样嘴对准气流方向,仪器自动恢复采样程序。 ③采样结束时,迅速从烟道中取出采样管,正置后,再关闭抽气泵。用镊子 将滤筒取出,轻轻敲打前弯管,并用细毛刷将附着在前在前弯管内的尘 粒刷至滤筒中,将滤筒用纸包好,放入专用盒中保存。每次采样,至少 采取三个样品,取平均值。 ④数据存贮操作及打印。 ⑤取样及称量:用镊子将滤筒取出轻轻敲打管嘴,并且细毛刷将管嘴内的尘 粒刷到滤筒,放入盒中保存,并在105℃烘箱内烘烤1h,取出置于干烘 器中,冷却至室温。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计算采样前后的滤筒重量之 差值,即为采样的烟尘量。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第一章智能建筑设计概述 (2)1.1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1.2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建筑设计方法与流程 (3)2.1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2.1.1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3)2.1.2 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4)2.2 智能建筑设计流程 (4)2.3 智能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5)第三章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5)3.1 BIM技术的概述 (5)3.2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5)3.2.1 设计协同 (5)3.2.2 设计优化 (5)3.2.3 设计可视化 (6)3.3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6)3.3.1 项目策划与招投标 (6)3.3.2 施工进度管理 (6)3.3.3 施工质量管理 (6)3.3.4 成本管理 (6)3.3.5 竣工资料管理 (6)3.3.6 建筑运维管理 (6)第四章智能建筑设备选型与集成 (7)4.1 智能建筑设备选型原则 (7)4.2 智能建筑设备集成技术 (7)4.3 智能建筑设备维护与管理 (7)第五章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8)5.1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概述 (8)5.2 能源监测与优化策略 (8)5.2.1 能源监测 (8)5.2.2 优化策略 (8)5.3 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 (8)5.3.1 能源管理 (8)5.3.2 节能措施 (9)第六章智能建筑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9)6.1 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9)6.1.1 构成 (9)6.1.2 功能 (10)6.2 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6.2.1 设计原则 (10)6.2.2 实现方法 (10)6.3 智能建筑安全监控与预警案例分析 (10)第七章智能建筑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11)7.1 环境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1)7.1.1 系统构成 (11)7.1.2 系统功能 (11)7.2 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7.2.1 设计原则 (11)7.2.2 实现方法 (12)7.3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与控制案例分析 (12)第八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与维护 (12)8.1 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概述 (13)8.2 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8.3 智能建筑运维维护案例分析 (13)第九章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与协作 (14)9.1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概述 (14)9.2 项目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5)9.3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15)第十章智能建筑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6)10.1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16)10.1.1 技术创新 (16)10.1.2 绿色环保 (16)10.1.3 个性化定制 (16)10.1.4 智能化管理 (16)10.2 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6)10.2.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6)10.2.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7)10.2.3 行业标准规范 (17)10.3 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17)10.3.1 某市绿色建筑政策 (17)10.3.2 某省智能建筑补贴政策 (17)10.3.3 某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17)第一章智能建筑设计概述1.1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对建筑环境、设备、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智能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操作手册

智能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操作手册

智能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操作手册第一章绪论 (3)1.1 系统概述 (3)1.2 系统功能简介 (4)1.2.1 实时数据监测 (4)1.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4)1.2.3 数据分析 (4)1.2.4 预警与报警 (4)1.2.5 远程控制 (4)1.2.6 用户管理 (4)1.2.7 系统维护与升级 (4)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硬件设备安装 (5)2.1.1 设备清单 (5)2.1.2 安装步骤 (5)2.2 软件安装与配置 (5)2.2.1 软件清单 (5)2.2.2 安装步骤 (5)2.3 网络连接与调试 (6)2.3.1 网络连接 (6)2.3.2 调试 (6)第三章用户界面与操作 (6)3.1 系统登录与退出 (6)3.1.1 系统登录 (6)3.1.2 系统退出 (6)3.2 主界面功能介绍 (6)3.2.1 菜单栏 (6)3.2.2 工具栏 (7)3.2.3 实时监控界面 (7)3.2.4 历史数据界面 (7)3.2.5 系统设置界面 (7)3.2.6 帮助中心界面 (7)3.3 系统设置与个性化 (7)3.3.1 参数设置 (7)3.3.2 报警设置 (7)3.3.3 用户管理 (8)3.3.4 系统升级 (8)第四章数据采集与管理 (8)4.1 数据采集方式 (8)4.2 数据存储与备份 (8)4.3 数据查询与导出 (9)第五章环境监测与预警 (9)5.1.1 监测内容 (9)5.1.2 监测设备 (9)5.1.3 监测方式 (9)5.2 预警阈值设置 (9)5.2.1 预警阈值设置原则 (9)5.2.2 预警阈值设置方法 (9)5.2.3 预警等级划分 (10)5.3 预警信息推送 (10)5.3.1 推送方式 (10)5.3.2 推送对象 (10)5.3.3 推送内容 (10)5.3.4 推送频率 (10)5.3.5 推送效果 (10)第六章自动控制与调度 (10)6.1 自动控制设备接入 (10)6.1.1 设备接入概述 (10)6.1.2 接入步骤 (10)6.1.3 注意事项 (11)6.2 控制策略设置 (11)6.2.1 控制策略概述 (11)6.2.2 设置步骤 (11)6.2.3 注意事项 (11)6.3 调度任务管理 (11)6.3.1 调度任务概述 (11)6.3.2 管理步骤 (11)6.3.3 注意事项 (11)第七章农业生产管理 (12)7.1 作物生长周期管理 (12)7.1.1 生长周期概述 (12)7.1.2 生长周期监测 (12)7.1.3 生长周期管理策略 (12)7.2 农事活动计划与执行 (12)7.2.1 农事活动计划制定 (12)7.2.2 农事活动执行 (13)7.3 产量分析与统计 (13)7.3.1 产量数据收集 (13)7.3.2 产量分析 (13)7.3.3 产量统计 (13)第八章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13)8.1 硬件设备维护 (13)8.1.1 定期检查 (13)8.1.2 设备保养 (14)8.2 软件升级与更新 (14)8.2.2 软件更新 (14)8.3 常见故障处理 (14)8.3.1 传感器故障 (14)8.3.2 控制器故障 (15)8.3.3 通信模块故障 (15)8.3.4 电源故障 (15)第九章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 (15)9.1 系统安全策略 (15)9.1.1 安全框架 (15)9.1.2 安全防护措施 (15)9.2 数据加密与解密 (15)9.2.1 加密算法 (15)9.2.2 加密流程 (16)9.2.3 解密流程 (16)9.3 用户权限管理 (16)9.3.1 用户角色 (16)9.3.2 权限分配 (16)9.3.3 权限控制 (16)第十章技术支持与服务 (16)10.1 客户服务与咨询 (16)10.1.1 服务宗旨 (16)10.1.2 服务渠道 (17)10.1.3 服务内容 (17)10.2 技术培训与指导 (17)10.2.1 培训对象 (17)10.2.2 培训方式 (17)10.2.3 培训内容 (17)10.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7)10.3.1 升级策略 (18)10.3.2 升级流程 (18)10.3.3 优化建议 (18)第一章绪论1.1 系统概述智能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农业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水样预处理方法、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DO监测分析方法;难点是水样的预处理及分析仪器的测定原理。
[教学方法]教授为主、兼适当讨论。
[教学时间] 16课时
[教学内容] 1、水质污染与监测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6、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测限和测定限的含义及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中的作用;
7、如何绘制监测质量控制图,监测质量控制图怎样控制监测数据。
第十章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功能及对环境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了解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和简易监测方法。
[教学重难点]本章教学重点为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难点是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兼适当讨论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内容]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3、污染生物监测
4、生态监测
[考核目标] 1、污水生物系统法监测河水水质污染程度的原理;
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5、颗粒物的测定
6、降水监测
7、污染源监测
8、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
[考核目标] 1、制订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2、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对监测点位的优化和选择;
3、空气采样器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影响采样器效率的因素;
4、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理;
本门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内容包括主要的环境要素监测即: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9841B NO/NO2/NOx分析仪
• USEPA认证等效测量方法 RFNA-1292-090 • 化学发光法
• 量程:0 - 20 ppm
• 最低检测限: 0.5 ppb • 内部诊断& 测试功能
• 远程和本地控制
• 手动自动远程校准 • 在分析仪器和9400记录器之间可进行数
字通讯
ML/EC9841(B)型氮氧化物分析仪
6.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
B射线吸收法
• • •
• • •

B射线测定法的原理基于物质对B射线的吸收作用。 当B 射线通过被测物质后,射线强度衰减程度与所透过物质的质量 有关,而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关。 原理:它是通过测定清洁滤带(未采PM10)和采样滤 带(已采PM10)对B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来测定PM10量的。 因为采集空气的体积是已知的,故可得知空气中PM10浓度。 △m=1/K㏑I1/I2 式中:I1和I2分别为等强度的B射线穿过清洁滤带和采 PM10 滤带后的强度; K质量吸收系数,cm2/mg △m滤带单位面积上PM10质量,mg / cm2 设滤带采PM10部分的面积为S,采气体积为V,则空气中 PM10浓度P为: P=△m.S/V=S/V.K㏑I1/I2
系统包括
• • • • • • • •
监测站站体 仪器柜 采样方式 分析仪 校准系统 气象传感器 数据采集系统 中心站的数据评估系统
大气质量监测站测量物质
• NO/NO2/NOx • SO2
• O3
• CO • CO2 • 烃,碳氢化合物 • 尘
• 气象 等
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
调制解调器 &电话线
ML/EC9850(B)型二氧化硫分析仪
ML/EC9850(B)型二氧化硫分析仪有微机进 行控制,采用紫外荧光原理,可以精确,可靠地对 二氧化硫进行测量。
仪器对由温度、压力变化造成的影响自动进行修正。 当紫外光照射SO2分子时,便激发出荧光,紫外光被一 个参比检测器检测,而产生于SO2的荧光被光电倍增管 (PMT)检测,这两个检测值通过一个典型的双通道技 术获得,它可以使光强度变化、光路污染及PMT漂移的 影响降到最小,在进行样气测量之前,用一个碳氢化合 物过滤器除去有干扰的碳氢化合物。
臭氧分析仪
中心站 数据采集和系统报告
数据采集系统
校准系统
分析仪
双联仪器柜
常用的分析仪,校准器,零气 发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根据所安 装的仪器设备而定
大气环境分析器的监测方法
• NO,NO2, NOX -化学发光法 • O3 – 紫外吸收法 • SO2 –紫外荧光法 • CO – 相关红外法 • 烃--火焰离子法
三.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
1.紫外荧光法测SO2
• • • •
• • • •
原理: 当用波长190-230nm脉冲紫外光照射空气样品时, 则空气中SO2分子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被激发至激发态,即: SO2+hv1(220nm)→SO2* 激发态SO2*分子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 波峰为330nm的荧光 SO2*→SO2+hv2(330nm) 当SO2浓度较低,吸收光程很短时,发射的荧光强 度和SO2浓度成正比。 F=K(SO2) 测量荧光强度,并与标准气样发射的荧光强度比较, 即可得知空气中SO2浓度。
四。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1.基本介绍
(SACOL)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位于兰州东部夏官营镇兰州 大学榆中校区海拔1965.8米的萃英山顶上(35.57N,104.08E)。 观测场占地约120亩,下垫面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塬面 梁峁基本为原生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山顶的环境基本属 于自然状态。 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6.7°C,一月平均气温-8°C ,七月平均气温19°C。年平均降雨量381.8毫米,相对湿度63%。 山顶全年盛行西北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约为1.6米/秒。全年日照 时数2607.2小时左右。
ML/EC9841(B)型氮氧化物分析仪由微机进行控 制,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量。可以精确、可靠的测 量NO、NO2及NOX,量程范围0-50ppb0到-20ppm, 最低检出限为0.4ppb。仪器对由温度、压力变化造成 的影响自动进行补偿。 测量原理是NO分子与内置臭氧源产生的臭氧在反 应室中进行反应时发出光子。工作时交换地将气样绕 过或通过催化剂,在反应室里对NO进行测定,转化剂 可使气体中的NO2转化为NO,交换测量后得到NO值 及NOx值,而两者之差即为NO2值。
3. 紫外光度法测O3
• 原理: • 基于O3对254nm附近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根据吸
光度确定空气中O3的浓度。
• •
测出透过空气样的光强I和透过背景气的光强I0,根 据I/I0值算出空气样O3的浓度。 连续或间歇自动测定空气中O3的仪器.紫外光度法O3 监测仪应用最广,其次是化学发光法O3监测仪。
电导式SO2 监测仪
原理: 用稀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硫,并发生氧化反应: SO2+H2O 2H++ SO32SO32-+H2O2 SO42-+H2O 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使吸收液 电导率增加,测量电导率的变化,可得知二 氧化硫的浓度
2.化学发光法测NOx
• •
• • • • • • •

化学发光法测O3:
• 原理: •
基于O3能与乙烯发生气相化学发光反应, 即气 样中O3与过量乙烯反应,生成激发态甲醛,而激发态甲 醛分子瞬间返回基态,放出光量子,波长范围为3006000 nm峰值波长为435 nm,其发光强度与O3浓度呈 线性关系。 2 O3+2H2C=CH2 4HCHO*+ O2 HCHO* HCHO+hv λ=435nm
第七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一.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的组成和功能 1.组成:
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 站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1)监测中心站(总站) 2)固定监测站(子站)包括移动子站 3)数据及信息传输系统
2.功能: 1)总站功能
有功能齐全、储存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 软件,电台,打印绘图等输出设备,以及数据 存储设备。 (1)定时收集各子站传来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2)处理储存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 (3)向子站发布工作指令 (4)管理子站的监测工作
压电晶体差频法 P193
气样经切割器后,PM10颗粒物进入测量气室,在测 量石英谐振器电极表面放电并沉积,除尘后的气样流经 参比室内的石英谐振器排出。因参比石英谐振器没有除 尘作用,当没用气样进入仪器时,两谐振器固有振荡频 率相同,其差值△f=0,无信号送入电子处理系统。当有 气样进入仪器时,则测量石英谐振器因集尘而质量增加, 使其振荡频率降低,两振荡器频率之差(△f)经信号处 理系统转换成PM10浓度并在数显屏幕上显示。 两振荡器频率之差与采集的PM10质量成正比。 △f=K△m △f 参比与测量振荡器频率之差 K 由石英晶体特性和温度等因素决定的常数 △m 测量石英谐振器质量增值,即采集的PM10质量, mg 设空气中PM10浓度为P(mg/m3), 采气流量为Q(m3/min),采样时间为t(min) △m=P.Q.t P=△f/(K.Q.t)=A. △f
2)子站功能
有测定污染项目的自动监测仪、气象参 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和电台。 (1)按预定项目进行监测 (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 (3)显示打印和储存数据 (4)接收工作指令,传送数据
3 )信息传输系统功能
(1)储存数据 (2)传输数据 (3)按计算机预置方式进行分析
二.监测项目和仪器 1.监测项目
氮氧化物/氨分析仪
ML/EC9841A型和B型氮氧化物分析仪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的 化学发光式分析仪,可提供精确、可靠及有效的监测一氧化氮 (NO)、二氧化氮(NO2)和总氮氧化物(NOX)。仪器对由温 度、压力及流速变化造成的影响自动进行补偿,显示单位可以为 ppm、ppb、或mg/m3、μg/m3。 ML/EC9841型的测量原理是,NO分子与内置臭氧源产生的 臭氧在反应室中进行反应时发出光子。 ML/EC9841采用单通道结构,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及最简便 的操作。单反应室和光电倍增管(PMT)测定通过NO/O3反应产 生的化学发光。样气进入仪器,被电磁阀交替切换,或通过钼转 换炉,将NO2转换为NO,来测量NOX,或不通过钼转换炉,来测 量NO,两读数进行减法运算,可得出NO2值。Fra bibliotek• • •
4.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测CO
原理: 基于CO对红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吸收峰在4.5 um附近),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其吸光度与CO浓度之间关系符 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根据吸光度测定 CO的浓度。
5.气相色谱法测总烃
. 原理:基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分别测定气样中的总烃和甲烷含量,两者之差 即为非甲烷烃含量。 气相色谱仪中并联了两根色谱柱: 一根是不锈钢螺旋空柱,用于测定总烃; 另一根是填充GDX-502担体的不锈钢柱, 用于测定甲烷。
AQMS9000环境大气质量监测 系统
ML9850B二氧化硫分析仪
• USEPA认证等效测量方法 EQSA-0193-092 • 紫外荧光法
• 量程 0 - 20 ppm
• 最低检测限: 0.5 ppb • 内部诊断& 测试功能
• 远程和本地控制
• 在分析仪器和9400记录器之间可进行数 字通讯
3. AQMS-9000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系统
AQMS-9000型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系统是北京莫 尼特尔环境公司利用美国Monitor Labs公司和澳大利 亚Ecotech公司技术,并采用世界著名厂家的监测仪 器组成的具有高性能化,高透明度,运行稳定可靠 的环境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可提供实时环境大 气质量监测的NO/NO2/NOx、CO、CO2、SO2、O3、碳 氢化合物、空气粒子等污染参数和风速、风向、温 度、相对湿度、大气压、降雨量、太阳辐射、净辐 射等气象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