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 爆炸浓度极限 定义:
?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
范围,简称爆炸极限。
? CO ? 空气混合物
<12.5% =12.5%
=30% 左右
=80% >80%
不燃不爆 轻度燃爆 燃爆逐渐增强 燃爆最强烈
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 ——不仅是可燃物的 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 容易进入最盛期。
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 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
? (六)燃烧机理(p.178) ? 1.活化能理论 ? 2.过氧化物理论 ? 3.链反应理论
? 二、爆炸(p.180)
? (一)爆炸及其分类 ? 按反应相的不同,分为
1.气相爆炸 2.液相爆炸 3.固相爆炸 ? 按能量来源,分三类:
1. 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V,P )而引起的爆炸, 如:锅炉爆炸、蒸气爆炸等。 2.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 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 如:可燃气、粉尘爆炸。 3.核爆炸——核裂变、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引起。
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构成火三角:
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 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 才能发生。
点火源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 就可以灭火。
Biblioteka Baidu
(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p.176)
1、燃烧过程 2、燃烧形式 ? 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气边 混合边燃烧。
参考: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 (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 烧的。
?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 参考: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
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高,当温度不 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 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 闪即灭),称闪燃。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 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 亚音速传播。
?4 .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 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 燃烧的现象。
2.火灾的定义(p.175)
? 定义: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 参考: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 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 灾事故。
3.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p.175)
燃烧的三要素(必要条件):
?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 燃烧的固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 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 固态可燃物:
——先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 气体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 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p.176) : (1)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3)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热释放速率满足时间平方规律)轰燃
最盛期 (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 盛,火焰包围可燃物。通风决定火势)
减弱期 (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 (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 等)
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熄灭
减弱期
? 轰燃(参考知识)
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 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 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 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 参考: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 如: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 (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p.178) 初起期 (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 (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二)爆炸的破坏作用(p.181-182)
? 1.冲击波 ? 2.碎片冲击 ? 3.震荡作用 ? 4.次生事故
(三)可燃气体爆炸(p.181-184)
?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燃烧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扩散、感应、化学反应
? 3.爆炸反应历程
(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p.184)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p.175)
? 一、燃烧与火灾 ? (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
1.燃烧的定义(p.175)
?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 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 见光。
? 参考: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 反应)。
? 燃烧的三个特征 :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放热 ③发光
? 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 热自燃两种。
? 参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 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 5.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 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 焰的最低温度点。
? 是衡量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 参考: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 汽油-39℃;煤油28~35℃等。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越大。
(三)火灾的分类(p.176)
? 按物质燃烧的特性分6类:
?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 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 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乙醇、沥青、石蜡 火灾等。
?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 氢气火灾等。
?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用标准火焰使材 料引燃并持续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05年辅导教材定义) ? (08年辅导教材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产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 ) ? 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
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 参考:燃点(着火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如:纸 130℃,木材295℃等
?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 等。
? E类(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发电机、 电动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 F类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 脂等。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 (p.177)
?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 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