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院专家团队简介资料
(整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
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意志帝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意志帝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王国“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5年未颁奖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美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道夫·克雷布斯(Krebs)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Lipmann)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for his discovery of co-enzyme A and itsimportance for intermediary metabolism"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 爱德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principle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y diversity"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important principlesfor drug treatment"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ellular origin ofretroviral oncogenes"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of single ion channels in cells"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瑞士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split genes" 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for their discovery of G-proteins and the roleof these protei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录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录作者:小乜老师简介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署了他的遗嘱,将他的大部分财产用于奖励表彰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也叫做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负责。
迄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弗雷德里克·班廷。
他与C.H.贝斯特等人一同从动物胰腺中提得可供临床应用的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做出巨大贡献,在32岁时荣膺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是也。
迄今最年长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是美国生物学家裴顿·劳斯。
他因发现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96岁高龄荣膺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名诺贝尔奖得主将得到三样东西:一份诺贝尔奖获奖证书、一枚诺贝尔奖奖章和一份奖金证书。
每一份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由瑞典和挪威最为卓越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创作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背面的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正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
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名录近三年获奖情况: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三位科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 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在抑制免疫负调节机制领域的杰出贡献——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方法。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和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NO简介
一氧化氮
化学式NO,分子量30, 氮的化合价为+2。无色气体, 难溶于水。NO分子中有一 未配对电子,可形成自由基, 和其它分子如氧分子、超氧 自由基,或过渡金属反应。 在体内极不稳定,是一短寿 分子,半衰期仅为3~5 s。 NO具有脂溶性,可以快速透 过生物膜扩散,在体内迅速 被血红蛋白、氧自由基或氢 醌等灭活。
由NO的发现研发的药品及保健品
伊格纳罗博士研发的心血 管新产Niteworks(夜宁新) 已在美国康宝莱成功上市。它 能保持维护心脏的冠状动脉的 畅通。防止过多的凝血块阻塞 造成心脏病和中风。松弛动脉 (维持正常血压需)。促进脑 部血液流通以增进长期记忆力。
夜宁新(Niteworks)是 一项心血管革命性的营养食品 独特的配方包括:L-精氨酸专 利配方,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 生。 维持维他命C和维持维他 命E能帮助提升一氧化氮的含 量。 叶酸 & 蜜里萨香草能够 发挥舒缓放松的效果。
弗奇戈特(Robert F.Furchgott)的发现
纽约州立大学的弗奇戈特教授在研究乙酰胆碱等物质对 血管的影响时发现,在相近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有时使血 管扩张,有时对血管没有明显的作用,有时甚至使血管收缩。弗 奇戈特及合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1980 年 发现乙酰胆碱对血管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完整有关:乙 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整的血管扩张。由此弗奇戈特推 测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 种信使分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 张血管。弗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命名为内皮细胞松 弛因子(EDRF)。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包 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伊格纳罗(Louis J.knarro)教授在内 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有关EDRF的研究。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2021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2021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21)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德国林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 1905年罗伯特·科赫 1906年 1907年卡米洛·高尔基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夏尔·路易·阿方斯·拉法国韦朗伊拉·伊里奇·梅契尼俄罗斯1908年科夫“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1909年德国“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埃米尔·特奥多尔·科瑞士赫尔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 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 1919年朱尔·博尔代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阿奇博尔德·希尔1922年奥托·迈尔霍夫法国法国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丹麦英国德国“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加拿大廷 1923年“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 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加拿大荷兰丹麦“发明心电图装置”“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奥地利格治疗价值”法国荷兰英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克里斯蒂安·艾克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 1929年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 1931年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德国堡查尔斯·斯科特·谢灵英国1932年顿爵士埃德加·阿德里安乔治·惠普尔1934年乔治·迈诺特威廉·莫菲1935年汉斯·斯佩曼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美国美国美国德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发现维生素K”“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亨利·哈利特·戴尔爵英国1936年士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 1938年海门斯 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亨利克·达姆比利时德国丹麦1943年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美国伊西 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1945年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1947年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1949年“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葡萄牙尼斯的治疗效果”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爱德华·卡尔文·肯德美国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南非1950年“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发现柠檬酸循环”“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汉斯·阿道夫·克雷布英国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美国普曼约翰·富兰克林·恩德美国斯1954年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美国宾斯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瑞典多尔·特奥雷尔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美国南德1956年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美国查兹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1953年“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1958年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塞韦罗·奥乔亚美国美国美国弗兰克·麦克法兰·伯澳大利亚 1960年内特爵士“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佛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英国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 1962年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澳大利爵士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法国法国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康拉德·布洛赫费奥多尔·吕嫩方斯华·贾克柏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1964年1965年安德列·利沃夫贾克·莫诺裴顿·劳斯1966年查尔斯·布兰顿·哈金美国斯拉格纳·格拉尼特乔治·沃尔德罗伯特·W·霍利1968年瑞典1967年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美国美国“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美国格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美国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969年阿弗雷德·赫希萨尔瓦多·卢瑞亚“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美国德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埃鲁·威尔布尔·苏德美国兰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1971年 1972年“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1973年康拉德·洛伦兹尼可拉斯·庭伯根阿尔伯特·克劳德奥地利“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英国比利时1974年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戴维·巴尔的摩1975年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美国伯格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罗歇·吉耶曼美国 1977年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沃纳·亚伯瑞士 1978年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阿兰·麦克莱德·科马1979年克美国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 1980年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罗杰·斯佩里美国 1981年大卫·休伯尔美国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 1982年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尼尔斯·杰尼丹麦 1984年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麦可·布朗美国1985年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斯坦利·科恩美国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1988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 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哈罗德·瓦慕斯美国 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唐纳尔·托马斯美国 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发现生长因子”“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11/ 11。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龙源期刊网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作者:
来源:《大自然探索》2016年第01期
屠呦呦,生于1930年,中国药物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
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威廉·坎贝尔,生于1930年,爱尔兰药物学家。
1952年获得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学士学位。
1957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1957~1990年,在美国默克研究所进行药物研究。
1984~1990年,担任默克研究所分析研究和开发部门的高级科学
家、主任。
目前是美国新泽西州德鲁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名誉研究员。
大村智,生于1935年,日本药物学家。
1968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70年获得东京理科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65~1971年,大村智在日本北里研究所担任研究人员。
1975~2007年,在北里大学担任教授。
目前是北里大学名誉教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1917年,德国医学家,因研究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年~1932年,英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904年,丹麦医学家,因率先使用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因在消化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因关于结核病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米洛〃戈尔吉(Camillo Golgi),1844年~1926年,意大利医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1852年~1934年,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1922年,法国医学家,因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而获得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Ilya Ilyich Mechnikov),1845年~1916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1915年,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因发明“606”药品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7年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朊病毒发现过程
1972年,普鲁希纳正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住院实习医生。医院收治 了一位50多岁的女病人。这位老妇人的健康状况尚好,就是在半年前发 生了神经协调功能障碍。譬如说,在用钥匙开锁时,钥匙老是插不进领 孔,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往往要重复上千次才能完成。随后,病人开始出 现聋哑、瘫痪和记忆力丧失,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回忆不起来。这些症 状表明,病人患的是罕见的克雅氏症(CJD)。在入院后的第6个星期, 老妇人就病逝了。征得医院同意,普鲁希纳对老妇人的尸体进行解剖, 意外发现死者的大脑组织布满空洞,呈海绵状。无独有偶,患有“羊瘙 痒病”的病羊脑组织也是呈海绵状的。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联系,引起 了普鲁希纳的注意。他经过一系列的临床生化分析,并与人体神经系统 失调引起的多变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作了对照研究,决定将羊痒疫的研 究作为他攻克海绵状脑病的突破口。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两位科学家通过紫外 线或电离辐射处理破坏患羊瘙痒病的组织后, 发现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病” 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 种推断不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利的 实验证明,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 端邪说。
1982年,普鲁希纳在其实验室中,纯化出引 起克雅氏症(CJD)病的病原体,并且证明该 病原体只有含蛋白质,而不含任何的核酸成分, 布鲁希纳医师将这新发现、特异的病原体命名 为普恩蛋白质,简称为PrP。即:朊病毒
朊病毒蛋白构成
构成朊病毒的蛋白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正常的细胞型,属蛋白酶敏感型,即容易被蛋 白酶分解; 另一种是异常的致病型,具有一定的抗蛋白酶消化特 性。异常型的朊病毒蛋白质经蛋白酶消化后还具有感 染性。 这两种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氨基酸顺序,由同一基因编 码,但三维结构却差异很大,因此这种病原引起的疾 病称为构象病。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0-2010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获奖者详细介绍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 R.罗斯(英国)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 N.R.芬森(丹麦)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 R.柯赫(德国)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 P.埃利希(德国)、E.梅奇尼科夫(俄国)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 C.R.里谢(法国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 1918年未颁奖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 S.A.S.克劳(丹麦)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1921年未颁奖1922年 A.V.希尔(英国)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1923年 F.G.班廷、J.J.R.麦克劳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发现心电图机理1925年未颁奖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1929年 C.艾克曼(荷兰)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发现血型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934年 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1935年 H.施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1936年 H.H.戴尔(英国)、O.勒韦(美籍德国)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发现肌肉收缩原理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1939年 G.多马克(德国)研究和发现磺胺药1940年——1942年未颁奖1943年 C.P.H.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 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1946年 H.J.马勒(美国)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1947年 C.F. 科里、G.T.科里(美国)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1948年 P.H.米勒(瑞士)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1949年 W.R.赫斯(瑞士)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1950年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T.赖希施泰因(瑞士)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1951年 M.蒂勒(南非)发现黄热病疫苗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1953年 F.A.李普曼(英国)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1954年 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1956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W.福斯曼(德国)开发了心脏导管术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1958年 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P.B.梅达沃(英国)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61年 G.V.贝凯西(美国)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1962年 J.D.沃森(美国)、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F.吕南(德国)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1965年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1966年 F.P. 劳斯(美国)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969年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1970年 B.卡茨(英国)、U.S.V.奥伊勒(瑞典)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1971年 E.W.萨瑟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R.R.波特(英国)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3年 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N.廷伯根(英国)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1974年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G.E.帕拉德(美国)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5年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R.杜尔贝科(美国)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1977年 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 W.阿尔伯(瑞士)、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1979年 A.M.科马克(美国)、G.N.蒙斯菲尔德(英国)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1980年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J.多塞(法国)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1981年 R.W.斯佩里(美国)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T.N.威塞尔(瑞典)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J.R.范恩(英国)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移动的基因1984年 N.K.杰尼(丹麦)、G.J.F.克勒(德国)、C.米尔斯坦(英国)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1985年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1986年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S.科恩(美国)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1989年 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1990年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1991年 E.内尔、B.萨克曼(德国)发明了膜片钳技术1992年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1993年 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发现断裂基因1994年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C.N.福尔哈德(德国)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R.M.青克纳格尔(瑞士)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1997年 S.B.普鲁西纳(美国)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保罗·格林加德(美国)、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引言诺贝尔医学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年度奖项之一,用以表彰对生理学或医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1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细胞通信和免疫调节方面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背景和获奖者的成就。
背景在解释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细胞通信和免疫调节的基本知识。
细胞通信是细胞之间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外界入侵物质作出反应的过程,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复杂机制。
获奖者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共有三位获奖者。
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布鲁斯·A·比尔斯(Bruce A. Beutler)、卢卡·皮奥托诺特(Jules A. Hoffmann)和拉尔夫·M·史坦纳(Ralph M. Steinman)。
•布鲁斯·A·比尔斯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体内发生的疾病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
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细胞表面上特定受体的发现和研究。
这些受体能够感应到病原体的存在并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卢卡·皮奥托诺特是法国科学家,他的研究使我们对昆虫免疫系统的理解更加广泛。
他的研究揭示了昆虫如何在感染病原体时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与昆虫的遗传基因相互作用。
•拉尔夫·M·史坦纳是加拿大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免疫疗法和疫苗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
他发现了一种名为“树突状细胞”的特殊细胞类型,这种细胞在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成果这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都为人类了解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观点。
布鲁斯·A·比尔斯的发现揭示了感染病原体时细胞表面受体的重要性。
这些受体能够感知病原体,并通过信号传递方式激活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思路。
2001-201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简介
2001-201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简介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细胞凋亡相关)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他们发现气味分子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成。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菌菌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双链RNA能够沉默基因表达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基因打靶”技术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历年诺贝尔医学奖
历年诺贝尔医学奖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一直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
其中,诺贝尔医学奖是由诺贝尔基金会颁发的,以表彰在医学和生理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以下是一些历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和其贡献的简要介绍:
- 1901年:埃米尔·冯·贝林格和威廉·康拉德·伦琴,他们发现了破伤风和白喉的杆菌。
- 1923年:弗雷迪里克·博宁和约翰·马克斯·高夫,他们在白血病研究中做出了关键贡献。
- 1952年:塞尔吉·奥尔奇亚斯·卡尔维洛,他发现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1962年:詹姆斯·瓦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他们提出了DNA 的结构模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 1984年:诺曼·格利兹曼、迪维德·杜洛布曼和乔治·科达尔,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 2012年:约翰·巴格(中国),他为发现干细胞的重要性做出了突出贡献。
每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对人类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
医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希望这份简要介绍能带给您关于历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基本了解。
参考文献:。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大全
2019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_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全 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的,⽬的在于表彰前⼀年在⽣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关于2019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_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全。
希望可以帮助⼤家。
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为诺贝尔的半⾝侧⾯像,右边为诺贝尔的⽣卒年(罗马数字),左下⾓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中收集泉⽔,为⽣病的少⼥解渴。
奖章上刻有⼀句拉丁⽂,⼤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次颁发,由瑞典⾸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10⽇(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举⾏。
2019年10⽉7⽇,2019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获得这⼀奖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供应”。
奖项来源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
1901年12⽉10⽇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次颁发。
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理学或医学、⽂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年中对⼈类作出最⼤贡献的⼈”。
奖项来源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
1901年12⽉10⽇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次颁发。
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理学或医学、⽂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年中对⼈类作出最⼤贡献的评选过程编辑 诺贝尔⽣理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学卡罗琳学院(也叫做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负责。
202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
重大意义
今年的诺奖得主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在对抗病毒性疾病方面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 现。由于他们的发现,如今已实现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测病毒,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消除 了输血后肝炎,极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他们的发现也使得针对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 物得以快速开发。历史上丙型肝炎第一次被治愈,为根除丙型肝炎病毒带来了希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需要全球努力促进血液检测和提供抗病毒药物。 这三位诺贝尔 奖得主的发现使得敏感血液测试的设计成为可能,从而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消除了输 血性传播肝炎的风险。这一突破也促成了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成功。丙型肝炎仍然是一 个重要的全球卫生问题,但是现在有了消除该疾病的机会。
谢谢大家
王云
生 理 或 医学 奖
奖项授予这三位科学家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他们对血源性肝炎做出的原创性研究帮助人类对抗这种导致肝硬
获 奖 原 因
化和肝癌的疾病中做出了重大基础性贡献。正是由于三位科学家 对丙肝病毒的发现,人类才可以对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血液测试, 从而基本消除了世界许多地区的输血后肝炎。三位科学家对丙型 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这些未知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使验血和
生 理 或 医 学 奖
英国 迈克尔·霍顿
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出生于英国。他于 1977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于1982年加入 GD Searle&Company,之后于1982年移居加利福尼亚 州埃默里维尔的Chiron公司。他于2010年移居艾伯塔大 学,目前是加拿大杰出病毒学研究主席和李嘉诚病毒学教 授,在艾伯塔大学任教。他还是李嘉诚应用病毒学研究所 所长。
新药物成为可能,从而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
肝炎
肝脏炎症,或肝炎,是希腊语中肝脏和炎症的合成词,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酗 酒、环境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很明显有两种主要类型 的传染性肝炎。第一种是甲型肝炎,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通常对患者没有什么长 期影响。第二种类型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它代表了一种更严重的威胁,因为随着肝硬 化和肝癌的发展,它会导致一种慢性病。这种形式的肝炎非常狡猾,健康的人可以默默地 感染多年,然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血源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每年在世界范围 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从而使之成为与艾滋病毒感染和结核病相当的全球健康问题。
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
生 理 或 医 学 奖
美国 威廉·凯林
1957年生,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他获 得了杜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进行内科和肿瘤学的专业 培训。他在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实 验室,并于2002年成为哈佛医学院的教授。且自 1998年以来,他一直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 研究员。
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至关重要的氧气
氧气约占地球大气的五分之一,对动物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都会利用氧气将食物转化为有用能量。 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获得者奥托·瓦尔堡揭露了该过程是 一种酶促反应。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一种机制,确保组织和细胞能够 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两侧颈部大血管附近的颈动脉体中含有一些特 殊细胞,能够感知血液中的氧气水平。193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 奖得主科奈尔·海门斯发现了颈动脉体感知到的血氧水平如何与大脑 直接交流、进而控制呼吸速率。
生 理 或 医 学 奖
英国 彼得·拉特克利夫
1954年生,英国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他在剑桥 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学习医学,并在牛津大学进行 了肾脏病学的专业培训。此后,他在牛津大学成立了 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并于1996年成为教授。他还 是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临床研究主任、牛 津大学标靶研发院主任和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成员。
几个团队的更多研究表明,VHL是以泛素标记蛋白质的复合体的 一部分,标记它们在蛋白酶体中的降解。拉特克利夫和他的研究小组 取得了一个重要发现,证实VHL可以与HIF-1α相互作用,并且是后者 在正常氧气水平下降解所必需的。该发现为HIF-1α与VHL之间存在联 系下了定论。
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
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简介诺贝尔医学奖,是诺贝尔奖项的一部分,旨在表彰对医学和生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研究团队。
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是在1982年10月4日宣布的,该年的奖项颁发给了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斯坦利·科恩和里塔·列维-蒙塔尔。
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Stanley CohenStanley Cohen斯坦利·科恩,生于1922年11月17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
他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因为对生长因子的研究。
科恩与他的同事罗斯利·沃顿一起,成功分离出一种名为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它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长因子是一组蛋白质,能够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
科恩和沃顿通过样本的逐层分离纯化,首次分离出了生长因子,从而奠定了研究细胞通讯和调控的基础。
这项重要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细胞增殖的机制,对于癌症治疗等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恩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了解更深入,为后续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里塔·列维-蒙塔尔(Rita Levi-Montalcini)Rita Levi-MontalciniRita Levi-Montalcini里塔·列维-蒙塔尔,生于1909年4月22日,是一位意大利神经科学家。
她因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而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列维-蒙塔尔的研究致力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她通过对鸡胚进行实验,发现了一种名为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它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这项发现打破了以往对神经系统发育的理解,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列维-蒙塔尔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促使科学家们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的理解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她的研究为后续的神经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结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斯坦利·科恩和里塔·列维-蒙塔尔,分别表彰了他们对于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
诺贝尔医院专家团队简介PPT课件
诺贝尔医院专家团队诊室庞月明内科专家全天坐诊诊室中医专家全天坐诊诊室田永福儿科专家全天坐诊诊室内科专家周六日坐诊诊室中医专家周六日坐诊专家门诊中医专家周日坐诊内科大夫全天坐诊妇科专家周日坐诊妇科主任全天坐诊主治医师全天坐诊内科门诊亍秀峰主治医师全天坐诊庞月明院长李琼副院长中医专家田永福儿科专家诊室一庞月明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蔡炳勤教授及皮肤科专家褟国维教授
全天坐诊
二楼妇科门诊
刘保兰 大同三二二医院妇科专家,副主任 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学习进 修,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炎症, 奥洛克微创系统治疗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对 卵巢囊肿微创介入术、处女膜修复术、阴道紧 缩术经验丰富;“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 安全人流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
诊室二
全天坐诊
杨建仁 毕业于山西中 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40 余年,擅长中医妇科及皮肤 科,如月经不调、崩漏、更 年期综合症,宫颈糜烂、宫 颈炎、乳腺增生、荨麻疹、 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等
诊室三
田永福
住院学院),曾在四川宣兵市第一 人民医院进修,一直从事儿科工
王伟伟 妇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医学院, 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从事妇科门诊工 作10余年,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熟练掌握新型可视超导无痛人流终止妊娠技术, 擅长Leep刀宫颈修复术。
周日坐诊
全天坐诊
二楼妇科门诊
全天坐诊
李琼 院长兼妇科主任 ,从 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妇科常 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 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熟练掌握新型可视超导无 痛人流终止妊娠技术,擅长 Leep刀宫颈修复术,男科生殖 整形包皮环切术、腋臭切除术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天坐诊
二楼妇科门诊
刘保兰 大同三二二医院妇科专家,副主任 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学习进 修,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炎症, 奥洛克微创系统治疗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对 卵巢囊肿微创介入术、处女膜修复术、阴道紧 缩术经验丰富;“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 安全人流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
王伟伟 妇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医学院, 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从事妇科门诊工 作10余年,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熟练掌握新型可视超导无痛人流终止妊娠技术, 擅长Leep刀宫颈修复术。
周日坐诊
全天坐诊
二楼妇科门诊
全天坐诊
李琼 院长兼妇科主任 ,从 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妇科常 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 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熟练掌握新型可视超导无 痛人流终止妊娠技术,擅长 Leep刀宫颈修复术,男科生殖 整形包皮环切术、腋臭切除术 等。
诊室二
全天坐诊
杨建仁 毕业于山西中 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40 余年,擅长中医妇科及皮肤 科,如月经不调、崩漏、更 年期综合症,宫颈糜烂、宫 颈炎、乳腺增生、荨麻疹、 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等
诊室三
田永福
住院医师,毕业
于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 医学院),曾在四川宣兵市第一 人民医院进修,一直从事儿科工
周六、日坐诊
专家门诊
周日坐诊
仝斌 大同五医院中医 科专家,主任医师,从医 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运用古典经方治疗脾 胃病、情志病、妇科病、 外感病、皮肤病、颈腰椎、 关节疼痛及各种疑难杂症。
专家门诊 牛进平 主治医师,本科学历,学 士学位,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 专业,曾先后在怀仁光明眼科医院、太 原康明眼科医院、大同安康眼科医院从 事眼科临床工作10余年,掌握了丰富的 眼科疾病诊治经验,擅长各种眼底疾病 的诊治,尤其是视网膜血管病、糖网病 及玻璃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 翼状胬肉割烙术、眼外伤等眼科手术。 2007年到2009年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进 修,主攻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的诊断与治 疗。
全天坐诊
周日坐诊 全天坐诊 全天坐诊
内科门诊
于秀峰
主治医师
全天坐诊
诺贝尔医院专家栏
庞月明 院长
李琼 副院长
仝斌 中医专家
蒋海萍 中医专家
田永福 儿科专家
杨建仁 中医专家
王建秀 内科专家
牛进平 内科大夫
刘保兰 妇科专家
王伟伟 执业医师
李麾 检验
诊室一
全天坐诊
庞月明 硕士研究生,毕业 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 老中医蔡炳勤教授及皮肤科专家 褟国维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 疗内科、外科及皮肤疾病,尤其 对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脉管 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有 独到见解,曾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十余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全天坐诊
作至今,擅长儿科呼吸、消化系
统疾病的诊治。
诊室五
蒋海萍 副主任中医师。原怀仁县人民医 院中医科及糖尿病专科门诊工作。自幼秉承 家学,亲受怀仁已故名医蒋贵堂先生启蒙, 并师从原怀仁县中医院院长武宏斌先生。后 与中医世家,原县人民医院院长刘志平结为 夫妇。医学建树融合了蒋、武、刘三家所长。 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并参 加全院糖尿病高级研修班,跟随糖尿病中医 学会理事长,著名中医教授、博导吕仁和先 生及中医泰斗祝谌予先生数年。在糖尿病的 治疗中得到吕、祝二老的亲授真传。发表有 关糖尿病的论文十余篇。系怀仁县政协第四、 五、六、七、八届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诺贝尔医院专家团队
诊室1
庞月明
内科专家
全天坐诊
诊室2
诊室3 诊室4 诊室5 专家门诊 二 楼
杨建仁
田永福 王建秀 蒋海萍 仝 斌
中医专家
儿科专家 内科专家 中医专家 中医专家
全天坐诊
全天坐诊 周六、日坐诊 周六、日坐诊 周日坐诊
牛进平
妇科门诊 刘保兰 李 琼 王伟伟
内科大夫
妇科专家 妇科主任 主治医师
全天坐诊
检验科
李麾 主管检验师,本科学历,毕业于 山西医科大医学检验专业,曾先后在大同新 健康医院、大同检验中心、太原第二人民医 院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十余年,掌握了大量的 临床检验技术,对各类检验技术有独到的见 解,尤其擅长生化分析、免疫分析、病理检 验等,精通各类检验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2013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 掌握了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内分泌疾病检验 诊断的新方法、新技术。 2014年在北京301医院检验科进修,掌 握了各类常见疾病检验项目的最新检验理念、 标准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