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下是有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让·皮亚杰(1896年—1980年),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有长足的发展。
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数量的简单积累的过程。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有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来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有机体又不完全是消极适应,整个适应过程也是有机体内部积极构建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他把人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的永久性概念,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 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在感知 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此时语言尚未出现。在前操作 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表象,但思维仍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操作阶段,儿 童开始形成逻辑思维,但仍有局限性。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具备高级思维能力, 包括抽象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为儿童语言习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 空间。未来的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语言习得的过 程和特点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跨文化因素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设备和应用程序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角色越来越 重要。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这些新技术如何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及如何最有效 地利用这些技术来促进儿童的语言习得。
参考内容三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为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在了解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绘画的阶 段性特点、教育方法和目标,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皮亚杰理论,从而促进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概述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以认知发展为核心,将儿童的成长 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儿童通过不断适应环境、解决问题来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 阶段
1、感觉运动期(0-2岁)在感觉运动期,婴儿主要通过运动、看、听、尝、 摸等感官信息来认知世界。此时,婴儿的认知能力处于一种初级阶段,他们通过 不断的尝试和错误来逐渐熟悉周围环境。例如,婴儿会试图用嘴咬、手摸等方式 来了解物体的质地、形状等属性。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有趣啦。
一、认知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皮亚杰觉得儿童的认知发展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慢慢搭起来的。
儿童不是一生下来就啥都懂,他们的认知是随着年龄增长一点点发展的。
比如说,小婴儿刚开始可能就只知道饿了哭、困了闹,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很简单。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能区分不同的声音,看到妈妈的脸会笑,这就是认知在发展啦。
这就像是在一个神秘的花园里,小花朵慢慢绽放,一点一点展现出更多的美丽。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这个阶段的宝宝可逗了。
他们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
你看,小宝宝会抓着东西就往嘴里塞,不管是玩具还是自己的小脚丫,他们可不管干净不干净呢。
这其实就是他们在探索,用嘴巴来感知这个东西是啥样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他们还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眼睛跟着移动的东西转。
就像小探险家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用最原始的方式去发现秘密。
2. 前运算阶段(2 - 7岁)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开始有了一些小想法。
不过他们的思维可有意思了,是非常自我中心的。
就像有个小朋友觉得月亮是跟着他走的,他走到哪月亮就跟到哪。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守恒概念呢。
比如说,同样一杯水,倒进一个高瘦的杯子和一个矮胖的杯子里,他们就会觉得高瘦杯子里的水多。
这时候跟他们解释可不容易,得想些有趣的办法,像变魔术一样给他们展示,才能让他们慢慢明白。
3. 具体运算阶段(7 - 11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开始变得聪明多啦。
他们能理解一些比较具体的逻辑关系了。
像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能算出简单的加减法,还能明白一些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他们不再像之前那么自我中心,开始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就像小种子开始发芽,慢慢长出了更茁壮的枝干。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 - 成人)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就更高级了。
他们可以进行抽象的思考,可以想象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比如说,他们能理解科幻小说里那些奇特的概念,像穿越时空之类的。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36 2014-5-25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结 束
组织 (平 衡2)Fra bibliotek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 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 的更为完整的结构 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 层次的图式
18 2014-5-25
刺激-反应关系:
刺激-反应关系是一种受制于主体的同化 过程: S→ (AT) →R 外界刺激经主体认知结构(T)的同化(A) 后才产生反应。
从20年代起作了大量的实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
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智慧心理学》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 《发生认识论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在皮亚杰的所有构想中,可能最 基本的观点是:人类的发展是一个适 应过程。适应的最高形式是认知(或 者了解)。
37 2014-5-25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 B改变形状,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 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 A杯?一样高 38 2014-5-25 ?低于A杯?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被誉为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框架,描述了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认知发展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出生到约2岁的阶段,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触摸、品味、咀嚼等感官经验来探索周围的物体,并通过运动来发展基本的协调能力。
此时的婴儿还没有形成对象的永久性概念,他们只能感知到当前的刺激。
前运算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和行为。
他们能够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进行思考和交流。
皮亚杰将这个阶段进一步细分为前概念真实阶段和前概念错误阶段。
前概念真实阶段是指儿童开始建立起物体的永久性概念,即它们的存在不受到感官体验的影响。
前概念错误阶段是指儿童在应用逻辑和符号表达上存在一些困难,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
具体运算阶段发生在7岁到11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发展具体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逻辑关系、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概念。
比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理解重量、容积和时间等概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开始理解有关身份、中心思维和逻辑难题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发生在11岁之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抽象思考和进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概念,能够进行假设和演绎推理。
此时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动态的思考能力,能够从一般的原则和规则中推导出特殊的情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蓝图,对儿童教育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理论,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
在感知运动阶段,应该提供丰富的感官和运动体验;在前运算阶段,应该注重语言和符号的发展;在具体运算阶段,应该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实践经验;在形式运算阶段,应该培养抽象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出示6堆10个一组的木片,每一堆的颜色不同,要求被测试者任意组合两个木片,但要求颜色要不一样。找出全部可能的组合。完整地组成15对,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题。此实验是研究儿童的推理水平。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他们能够理解“=”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紫禁城”政治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符号,“布尔什维克”是共产主义者的符号。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看到人才可以比出来,否则不能。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的遵守,不敢改变
老师告诉他们上课不要乱动,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坐的规规矩矩,一动不动,他们并不知道,只要不开小差,不影响学习,也可以换轻松地姿势去坐。
4、思维具有可逆性
问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能回答出小红是他的姐姐。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会考虑把东西拿走,这是可逆思维。而高一级的补偿性可逆思维是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不是简单地拿走东西,即从另外的方面入手。
让.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
特点
举例说明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前运算阶段(2-7岁)
1、“万物有灵论”(也叫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3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4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奥特曼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三山实验”。举例说明:知道2+3=5.却不知道3+2=;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是他的姐姐,他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他:“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
4、没有守恒概念
当一个饼干被掰开后,就会觉得多了。
5、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