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优质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优质课件

“朔漠”对“黄昏”: 空间 时间、空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
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
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 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 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 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 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 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 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咏怀古迹》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各咏一古 迹。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 诸葛亮; 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 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 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生 离 汉 宫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 独 对比 去 留
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 对比 紫台 青冢 (悲) 富丽繁华 荒凉冷落
死 葬 异 域
不 幸 、 孤 写出塞之景 连 苦 朔漠
孤 寂 、 冷 向 写思汉之心 落 黄昏
大漠指无边无际的北方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 这里更主要指空间,即笼罩四野的昏黄时分的天幕。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
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
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昭君不幸的最根本原因 还是统治者的昏庸
颔联是怎样表现昭君之怨的?
(试从对比或对仗的角度分析)
对仗——昭君怨
“一”对“独”: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连”对“向”: 大漠无边、 悲伤无边、 思汉之心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沉赏 感 郁析 受 顿名 诗 挫句 歌 的, 主 诗体 旨 风会 思 。杜 想 甫。

情。借了 ,感古解 领受伤怀 会诗己古 诗歌的诗 歌的风借 主深格古 旨沉特伤 。感点今

教 学 目 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进入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
二、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一) 操 作 五、归纳寓意 方 法
【点拨归纳】《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 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本课难点)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 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 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 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 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 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 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 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 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 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一) 操 作 方 法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 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 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 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 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 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 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 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 独咏,而本文选自第三首。

5.2《咏怀古迹(其三)+》课件22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5.2《咏怀古迹(其三)+》课件22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 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 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 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 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目的:雄伟的山川是王昭君坚强性格的象征 ①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不 幸
对 比


对 比
孤 寂
寥 落
朔漠
黄昏
冷 凄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颈联: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佩:古人所系的佩玉,多指妇女 所佩的玉饰。在这指王昭君。
揭示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昭君墓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首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日期: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汇报人:
目 录
• 背景介绍 • 诗词分析 • 重点字词解释 • 艺术手法分析 • 思想感情分析 • 文化史影响与价值 • 教学总结与反思
01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 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
誉为“诗圣”。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详细描述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从江水奔涌到山峦起伏,从明月高悬到彩云悠悠,展现了 三峡景观的雄浑壮丽、美丽多姿的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总结词
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VS
详细描述
诗人在诗中提到楚王台、宋玉宅等历史遗 迹,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 和缅怀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这些历史遗 迹的风貌,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 慨。
03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实词解释
支离
瘦弱、病态。
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
猨声
猿的叫声。
重点实词解释
虚幌
透明的窗帷。
猨臂
猿臂,借指少年勇士。
指眼珠。
双瞳

故剑
旧剑,借指结发妻子。
重点虚词解释

再、又。

知道。

只是。

仍然、还。
诗词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解释
朔漠
此处指北方沙漠之地,是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与价值
体现杜甫的创作风格
01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著称,《咏怀古迹(其三)》
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风格。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
昭君的情感 有倾国倾城之容貌, 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 不得不远嫁他国。 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 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什么〔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情感?〔比照体悟感情〕 这种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讨 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 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 这种看法吗?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8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昭君
远嫁
远离
诗人
才华横溢,不被重用
无辜遭贬 ,远离长安
独留青冢,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滞留夔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借古迹 抒己怀
1.抒怀才不遇之的怨愤之情 2.抒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 yù :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 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诗中有一个词语集中表达了王昭君 的情感,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请找出 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群山万壑赴荆门
2、借代
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用 画图:指汉元帝;环佩:王昭君
了 3、用典
哪 些
画图省识春风面
汉元帝与毛延寿画图选妃召幸之事 4、烘托
艺 首联,借群山万壑来烘托昭君之貌美
术 5、对比
技 颔联、颈联,有“去、留”对比,有“生 巧 、死”对比。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 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 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 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 鸣不平,立意较浅。
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 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 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 水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 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
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 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 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 喻
对比、反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31张PPT)
• 三、借古讽今。借历史题材讽刺当 朝统治者骄奢淫逸、昏庸腐朽。
作者简介
杜甫 ,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 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诗风:
沉郁顿挫 内容:深沉蕴藉 语势:抑扬顿挫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王昭君对故国:魂牵梦萦。 • 身陷胡尘,心系汉家。
上马即知无返日,不须出塞始堪悲。
-----欧阳修
尾联:千载zǎi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情感?
怨:埋没汉宫,美貌无人赏识。 恨:远离家国。思念亲人。
【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昭 君抱着怎样的态度?
答:同情她的不幸。
赤壁 杜牧
折戟jǐ 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清照: 述史:借用西楚霸王 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 偷生、乌江自刎的历 史故事。 咏怀:讽刺南宋小朝 廷的投降逃跑主义, 表示了希望抗战,恢 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至生
今当
思作
项人
羽 , 不 肯
杰 , 死 亦
咏 项 羽
深层意义:“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借古咏怀:作者是借王昭君的故事抒发 自己的悲愤,表达了怀才不遇、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情怀。
再见
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大有 惊天动地之势。
• 气势飞动、先声夺人。
• 故乡环境描写的作用:
• 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侧面烘托王昭君。
首联.本诗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 的何在?

高一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7张PPT)

高一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7张PPT)
长她的恨曲中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 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
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 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整体感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画图”和“环佩”分别表现了昭君的什么情感?
• 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 画图,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
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 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 环佩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
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
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 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思考
•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 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 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再 见
咏 怀 古 迹 其 三
·
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
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朗诵古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周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课外扩大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 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 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 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 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课外扩大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 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 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 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 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 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 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情作用,又有为文宜 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课外扩大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 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 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 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 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好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 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恶,而是含蓄地 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 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 怨恨。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 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16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
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丑 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图以 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 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 寿弃市。”
17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 强烈啊!一个美丽的女子沦落到如此下场,怎 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 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18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难怪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 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15
生前 不幸与孤苦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死后 孤寂与冷落
“一去”对“独留”: 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 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黄昏”也可以做 空间解释:“黄”指漫漫黄沙;
“昏”写出黄沙扬起,大漠昏天暗地,“独留”的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19
(2)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 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 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由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 类的,何况远嫁匈奴。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 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 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 最后身死异国。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一去/紫台/连/朔漠,
zhǒng
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13
研读课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赴”本是普通字眼,但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群 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 ——如同接到指令的将士, 整齐步伐奔赴荆门。
7
平沙落雁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
、杨玉环并称为中国
古代四大美女,有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
落雁之容 ,其中 落
雁 ,就是指昭君出
塞的故事。
8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 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 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 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 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 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 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 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 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 君的雅称。
11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写作背景 杜甫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
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 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 恨,但又不能明说。诗题叫“咏怀古迹”, 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 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 深沉怨恨。
12
咏怀古迹(其三)
20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你是怎样理 解的?
诗眼是“怨恨”。
21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远葬他乡


环珮空归月夜魂
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者 的 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22
(4)结合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14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开篇写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要借山川 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 惊天动地。说明在作者的心目,昭君不只是一个明眸皓 齿的弱女子,而是具有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23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 ——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 ——孤独 环珮空归夜月魂 ——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24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5)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25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写 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 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 “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3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4
青冢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
5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6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 女子众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 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 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画得最差,不 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 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 现昭君优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 及,追究下来,就把毛延寿、陈敞等 许多画工都杀了。
咏怀古迹(其三)
1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2
情境导入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 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 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 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 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 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 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9
学习目标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掌握表现手法和背诵全诗。
10
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
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抒怀
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 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