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画
五年级语文备课 (187)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师指板书,生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昨天,我们已经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也初步阅读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进行听写练习。
入狱酷刑发愤耻辱前无古人辉煌巨著出示课件2检查听写情况。
二、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背诵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读书对于我们学生是那么的重要,因此,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你们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预设1:我学会了读书做记号。
预设2:我知道什么是精读和泛读。
师:说得不错。
有人说读书有两种境界,达到这两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想知道是哪两种境界吗?生:想!师:我来告诉大家,这第一种境界就是把书“读薄”(板书:读薄)。
什么是把书读薄呢?就是我们初读一篇文章时能够大体了解其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
通过昨天的初读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谁能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我知道了司马迁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知识。
预设2:我知道司马迁是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
预设3:我觉得司马迁写成《史记》太不容易了!师:初读课文就能获得这么深的感受,不简单!第一种境界你们已经达到了。
第二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把书“读厚”(板书:读厚)。
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潜心读书,品词析句,走进课文;另一方面还要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跳出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厚,在文章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随感随想。
师:谁来谈谈读书感受?预设1:读了第一节后,我感觉司马迁小时候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我是从:“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中看出来的。
预设2:我觉得汉武帝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因为他随随便便就降罪于人。
二年级语文第十次备课
主备人: 闫伦芳 ×××
课时编号: 071 001
16、孔繁森
备课时间:2007 年 10 月 30 日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 为民族团结 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 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题、第二题 课时目标: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 1、审题。 ⑴请学生自读题目,弄清要求。 ⑵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⑶老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讨论了解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1 个图标中,多云、晴、阴、雷阵雨、小雨、 小雪容易认识,雾应是三条白线,霜冻则是“ㄩ” )
174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63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备课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主备人: 闫伦芳
169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 闫伦芳
课时编号: 074
⑴给“日”加一笔变成新字。 ⑵把“天”改一笔变成新字。 ⑶往“门”里放东西变成新字。 2、写出卡片的同学依次到前面展示,读出新 字。符合要求的同学领取购物卡。 三、找朋友 师:这里有几个部首他们呆得很寂寞,正在寻 找朋友呢。同学们你能不能写出他的另一半,去和 他做朋友组成一个字呢?(课件出示部首) 写出卡片的同学依次到前边展示,并读出新字。 三、谜语王国 下边我们一起来到了谜语王国。今天准备的这 些谜语全是字谜。谁猜出来哪条,就把题号和答案 写在卡片上。(课件出示) 1、加一就成百。 2、太阳东边升,月亮西边挂。 3、一人云上走。 4、夫人不见了。 5、一口咬掉牛尾巴, 6、一口小锅炒仨豆,两个跑走,一个看家。 7、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学生将卡片写好到前边宣布答案。 四、识字超市 刚才我们做了几个游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 出色,你们都得到了好几个购物卡。接下来我们就 用这些购物卡去识字超市来买东西。在这里我们不 用花钱,只要用购物卡并且认识商品上的字,就能 把它拿走作为奖励。 学生活动,领取奖品。 活动到此结束,欢迎下次再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组第四周集体备课
“课例研磨式”集体备课记录表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小刺猬)
2、小刺猬:大家好,我是小刺猬,今天我要和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大家欢迎我吗?(欢迎!)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已经学了不少的声母,那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3、指名抽拼音卡片,认读、领读。
4、小刺猬:咱们班的同学真棒,学过的声母都掌握得很好,那咱们就一起继续学习新的声母吧。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引出语境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2、这些小刺猬正在学习的三个字母zcs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
3、学习z。
(1)、出示卡片z:谁能说说这个声母怎么读?(学生尝试读)(2)、教师指导:把字母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z”。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同桌互相读、指名读、领读。
(4)、师:同学们看看z长得像什么?出示形音图,指导观察,引出口诀:像个2字,zzz。
(5)、大家再看看,z在四线格里写着那个位置,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书写示范)
(6)、师:老师先来写一个z,同学们看看老师写得对不对。
(故意书写错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四线格中的位置,到书写的笔顺,再到是否工整,一步步总结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
4、学习c
(1)、出示形音图:同学们,这个c长得像谁呀?(像小刺猬)小刺猬身上长满了“刺”,“刺”发平声,读得轻而短就是c。
(2)、读口诀:小小的刺猬ccc。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六、作业布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儿的事情呢?说出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我爸爸告诉我,你现在翻的一页书都是将来要数的一张张钞票,所以不让你学习的人,就是在抢你的财富,不想要的都是傻子。
你每天都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不读书你还能做些什么?
二、你现在依赖父母还能依赖多久?父母有多辛苦你知道吗?
三、家里出了点事,你能做些什么?想没想明白这些,你还能继续不努力吗?
这个故事非常有道理。
想想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用读书改变命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所以请看到这个小故事的人和我一起,奋发图强,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一起加油!。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教学
措施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能在阅读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关键信息。
2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熟读背诵文中精彩的片段。
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的联系。
课时
安排
25《古人谈读书》2课时
26《忆读书》2课时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25古人谈读书
谦虚
一求实
勤奋
心到
二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方面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语文备课大师课件小学
语文备课大师课件小学一、总体规划1.对本学段语文教学提出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先要进行整体把握。
明确教材内容体系,作好教材分析和学期教学目标分析。
2.梳理全册每一组元的训练点3.分析学生差异。
4.规划教学进度。
二、组元整体备课设计(树立整体意识)1.组元主题2.组元训练点在细读教师教学用书和教参单元说明基础上,着重从读与写两个角度确定组元训练重点,并将其逐一分解到组元各种课型和课时中,循序渐进的达成。
3.课时安排精读2课时略读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指导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以上是常规要求,不需要写出来,但有变动的要标明。
4.组元学情分析准确做到区域提倡的“六个了解”: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特别要关注前三项的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所学知识做到前瞻后顾。
5.作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准备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从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方法两个角度提前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才能省时高效。
本次习作的内容:素材上的准备:学生要观察(访谈)、实践——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要阅读有关哪方面的书籍、文章——阅读中积累素材方法上的准备:例《》领悟总分总的段式结构,并仿写天上的云变化多端例《》抓住人物的细节刻画人物的形象地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写人物专注学习的形象例《桃花心木》生活中、成长中经历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例《手指》仿写《五官争功》或普通事物带给你的感悟。
(把习作中的能力难点分解到相应的课文中)三、课时设计(树立实效意识)1.课时目标把握“三个维度”和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文本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
目标的描述越具体、清晰、可测、可操作性强,课堂上才不会随意、盲目、越位、不到位。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手册(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手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手册(部编版)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达到课程目标。
2.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正确使用字典、词典查找资料。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作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 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1. 单元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2. 单元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3. 单元三:综合性学习活动4. 单元四:童话、寓言阅读与写作5. 单元五:诗歌、散文阅读与写作6. 单元六: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 单元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8. 单元八: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个单元包含两篇课文,课文内容丰富,涵盖了古诗、现代文、童话、寓言等多种体裁。
教材特点1. 强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4. 每个单元后的练习题型多样,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精品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三年级语文第七次备课
122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54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23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55
18 狼和鹿
备课时间:2008 年 4 月 21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 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 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 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 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 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 课时安排:2 课时
127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56
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 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狼和鹿 (保护) 森林 (破坏)
狼
吃
鹿
128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57
19 放飞蜻蜓
备课时间:2008 年 4 月 20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 了解有关蜻蜓 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 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 明白 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 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 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情景创设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五年级语文备课 (188)
课题:12伊索寓言第二课时上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教学过程:一、复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一)《狐狸和葡萄》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3、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
)——即狐狸的形象(二)《牧童和狼》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
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哪里有什么狼?)3、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蝉和狐狸》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三、理解寓意(一)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者介绍】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
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
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
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课文所配插图和文字就是节选的这一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
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
”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
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条木船。
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碌着、叫喊着。
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居高临下,就像现在的交通警察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参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
虽然两组教材都以春天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有不同之处。
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导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了:一下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
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
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应该说第四册“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单元内容: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
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合理组合。
本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就更加的强烈和持久。
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
”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
“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
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1课时——基础阅读课《画》
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交流: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说说古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3.通过这些景物的特点,你能猜出这个谜语是什么吗? 4.板书课题, 5.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6.指导学生抓住“山、水、花、鸟”四个景物或者“远 近”“去来”两组反义词来背诵。 7.师说出画中景物,生背出相应诗句。 8.全班背诵。
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继续学习草字头和木字旁,理解偏旁 表达的含义。会写“小、少”两个字。(教学重点)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 词的短语。(教学难点)
第2课时——基础阅读课《大小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 1. 出示课本上的物品,
第2课时——基础阅读课《大小多少》
2.多种方式来反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
读,接读句子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
节奏,从而体会语言的韵味。)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整合丛书中的《数量词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整合点: 学习积累量词。
2.圈出儿歌中的量词,积累带量词的词语。
“来”和“果”的竖要在竖中线上,先写撇后写捺,撇、捺要舒 展。
第3课时——写字指导课
四、学写“牛、不” 1.“牛”和“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不”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 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2.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巡视指导。
语境呈现—读帖悟法—范写练习—评价改写
写字课的流程是语境呈现、读帖悟法、范写练习、评价改写。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提醒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学会观察,注 意写字姿势,甚至注意执笔姿势,因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玲玲的画》图文结构式备课(邓雪)
(3)品读爸爸的话。
(二)思维扩散。(4分钟)
(1)角色扮演,渗透善于思考的思想。
(2)角色扮演,练习说话。
(三)理解并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2分钟)
1.深入理解爸爸的话:“好事、坏事”各指什么?
2.背诵爸爸的话。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遇到了困难挫折,也能像玲玲那样,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3)全班读。
2.去掉拼音直接认读。
(1)男女生赛读。
(2)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相机指导、补充。
(1)自由想或同桌讨论识记方法。
(2)师生交流识记方法。(先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提供参考。)
(3)巩固记忆:师说字让学生说出字谜或指着某字让学生说顺口溜。
①全班复习。
②指名回答。
4.生字的迁移、积累。
2.处理好了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关键要素的梯度安排得合理,按照带拼音,去拼音,把生字放到词语、句子、文章中练读的顺序安排了读的内容,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识记玲字。(小女孩图片引出“玲”字)
2.引出课题:玲玲参加画画比赛,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3.齐读课题。
1.提出初读要求:
①给课文标出段落,圈出生字词。
②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就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一)学习生字:玲、详、幅、奖、催、叭、狗、糟、、楼、梯、脏、脑、筋
1.整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进行认读。
(1)小老师带读。
(2)让生自主找出要注意的读音,师相机点讲:“玲、详、脏、奖”是后鼻音,“筋”是前鼻音,“催、脏、糟”是平舌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任务群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54张幻灯片
凭轩望秋雨——《秋天的雨》+《秋雨》
金秋时节
一 寻找秋的符号
二 感受秋的魅力
教学 活动
三 书写秋的私语
四 走进秋的童话
一、寻找秋的符号
金秋时节
孩子们,炎热的夏天慢慢过去,秋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温柔和清凉,轻轻地,把 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再次伴着绵绵的秋雨去感受秋天吧!(板书课题)听 ,秋雨来迎接我们了!来,轻轻呼唤她的名字——生齐读课题:《6 秋天的雨》。 读课文,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出示:
2 任务群学习终结性评价标准
金秋时节
“秋日的旅行”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1.我能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 理解诗意。
自评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 际、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词 语与内容。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意, 读懂文章大意体会秋日之美。
互评
金秋时节
课时活动设计
金秋时节
凭轩望秋雨
能做 从个人的方法锦囊中分享在课内外掌握的理解词语 展示
方法。感受秋天的特点,丰富词语的积累。
运用 理解词语方法
理理解解
知道
子任务三:寻宝大练兵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课外丰富自己的方
组文
法锦囊。
课
子任务二:获取寻宝的锦囊 阅读本单元古诗和课文,获取多种方法理 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内初步形成 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集锦。
二、学习情境与任务
1. 任务核心驱动 2. 单元情境任务群框架
金秋时节
金秋时节
核心概念
理解词语可以更准确理解文章,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把
小学语文《画》知识点汇总范例
小学语文《画》知识点汇总范例一、我会写水shuǐ(开水、口水、水中)去qù(下去、去向、不去)来lái(来去、来了、来回)不bù(不去、不要、不了)二、我会认远yuǎn(远方、远处、不远)有yǒu(有了、没有、有人)色sè(彩色、色彩、颜色)近jìn(远近、近处、近了)听tīng(听见、听说、好听)无wú(无云、无处、无力)声shēng(声音、歌声、大声)还hái(还有、还来、还是)三、多音字还hái(还有)huán(还钱)四、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五、认识偏旁辶:走之底,简称“走之儿“,源于“辵”(chuò),“辵”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忄:俗称“竖心旁”,简称“竖心”。
由“心”演变而来。
称竖心旁或竖心。
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六、译文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七、课文主题这是一首谜语诗,诗人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画》这篇课文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够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学生对古诗及祖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
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
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画
【课标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泛读课文】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生字全解】
【词语理解】
【远】走路走得长。
【色】颜色,本课指画中山的颜色。
【去】过去的意思。
【还】仍然、照样的意思。
【惊】惊吓、害怕的意思。
【近义词】
远──遥
【反义词】
远──近无──有高──矮、低来──去、往
笑──哭白──黑晚──早
【精彩语段】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一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
站在远处看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水,水的声音却听不到。
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
远处看山,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画上的山的颜色却很清楚。
近处听流水,应当能听到声音的;但画面上的流水,人在近处也听不到声音。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一句讲的是画上的花和鸟。
春天过去了,花儿却是那么鲜艳,照样开着。
人们走近了,停在枝头的鸟儿它也不会受惊,仍旧站在枝头。
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
花儿在春天里盛开,春天过去,花儿就凋谢了;但是画上的花儿,不管在什么季节,也照样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的鸟儿,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人走近了,它也不会受惊,不会飞走。
这都表现出一幅山水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