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机的演连珠
读陆机的《演连珠》
《韩非子》内外《储说》各篇“经”的部分都各自包括若干条(《内储说上》凡七条,《内储说下》六条,《外储说左上》六条,《外储说左下》六条,《外储说右上》三条,《外储说右下》五条),就如同后世连珠由若干首连成一篇一样,故被称为连珠。[12]
当然,虽说《韩非子·储说》可视为连珠体之肇始,但其它著作对于连珠体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像《韩非子·储说》“经”那样的体式,在其它先秦典籍以至汉魏文章中也能看到。如《荀子·议兵》:
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离民者,虽劳而不治。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猎罴虎者,不于外圂;钓鲸鲵者,不居清池。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楚之不泝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仕,吕子之蒙耻。[⑩]
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驳之,认为《邓析子》乃战国时人假托,且孙氏所举两条,“玩其文辞,不特非春秋战国时人所能作,即扬雄《连珠》,亦视此为质木,安可据以为连珠之体春秋时已有之哉”。[11]范先生所说是有道理的。
例一: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内储说上·经二》)
例二: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外事以眩主,茍成其私利,不顾国患。(其说在卫人之夫妻祷祝也。)故戴歇议子弟,而三桓攻昭公;公叔内齐军,而翟黄召韩兵;大宰嚭说大夫种,大成牛教申不害;司马喜告赵王,吕仓规秦楚;宋石遗卫君书,白圭教暴谴。(《内储说下·经二》)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14]
《文选》中“赋”的分类问题研究
《文选》中“赋”的分类问题研究作者:陆艳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后代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选》中将文分为三十七类,把赋列在卷首,收录了先秦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辞赋作品。
本文主要从《文选》中收录赋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其分类问题。
主要分析了《文选》中“赋”的收录问题,“赋”的分类状况问题,以及《文选》中“赋”的分类与《汉书·艺文志》中“赋”的分类问题的关系。
关键词:文选;赋;分类一、《文选》中“赋”的收录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萧统的《文选》中共收录了31位作家的55篇“赋”类作品。
具体信息如下表:除此之外,《文选》之中还选了一些赋,他们的题目中没有出现“赋”字,也没有被归到“赋”类。
如下表:另外,在萧统的《文选》中并没有收录荀子的《赋篇》,可能是现在我们对于“赋”这种文体的概念理解与那时并不相同[1]。
二、《文选》中“赋”的分类概况《文心雕龙》的《诠赋》中提到:“‘赋’者,铺也;铺釆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选》中收录的大量赋类作品的分类正是遵循“赋”的这种“体物写志”的特点,按照赋的描写主题从赋甲到赋癸的顺序依次分为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和情等几大类。
从这几种分类来看,《文选》对于赋的分类是按照作品的题材来分的。
这种分类充分体现了汉大赋博物的特点。
但是,在这种按照题材的分类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例如“哀伤”和“志”也属于情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归为“情”这一类,在“情”这一类之下单列几个不同的小类。
另外,在《文选》中还收录了一些赋类的作品,但是这类作品的题目中并没有明显的“赋”字,在《文选》中也并没有被列在赋类之下。
例如,屈原的《楚辞》类作品并没有归在赋类里,而是单列“骚”类,另外宋玉的《九辩》、《招魂》也被归入“骚”类。
被认为标志着新体赋正式形成的《七发》以及曹植的作品的《七启》并没有列在赋类之中,而是单分为“七体”一类。
《礼记·乐记》和《诗大序》
• 和“游心”相对立的是“机心”:《天地》云: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而不备。纯白不备,则 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机 心”,就是机变之心,心存机巧、诡诈,忙于应 付世事,就与道无缘了。与“游心于道”相对立 的,是“游心于知”:《骈拇》云:“骈于辩者, 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在坚白 异同中骋其私智,肆其辨锋,就与道无缘了。 《齐物论》所谓“吾丧我”,所谓 “天地与我
• 老、庄思想的文学启悟
宋元君将畫圗,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 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 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庄子称赞能够“解衣般礴”的画师,正是取其不受 世俗礼法束缚的精神。
后人在两方面发挥了庄子的思想:一派强调艺术创 作必须敢作敢为,此为勇者,如恽南田《南田画 跋》谓“作画须有解衣般礴、旁若无人意,然后 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 度之外矣。”吴乔《围炉诗话》:作诗须将古今 人诗一帚扫却,空旷其心,于茫然中忽得一意而 后成篇定有可观。
• 陆机《文赋》论创作构思之始,“皆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文心 雕龙·神思》云:“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 五藏,澡雪精神。”宋代苏轼《送参寥师》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 纳万境。”
•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 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 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 耗气也,必齐(同“斋”字)以静心。齐三日, 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 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 (《达生》)
新解词111111111111111
①采诗说。
是关于《诗经》结集方式的一种说法,最早由汉代学者提出。
持此说的学者认为我国上古有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采诗官到民间采诗,将之献于朝廷以使国君了解民情。
采诗说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②献诗说。
是关于《诗经》结集方式的另一种说法,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君王为了了解自己执政的得失,常命令朝廷官员以诗歌的形式进谏。
③删诗说。
关于《诗经》编订过程的一种说法,持此说的学者认为《诗经》的编集成书经过了孔子的删定,删诗说最早有司马迁提出,后来班固、王充等也支持这个说法,实际上这个说法不正确,根据今人的考证,孔子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并没有删定过。
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订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①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各自含义。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
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大雅》中五篇周人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①“六诗”“六义”:旧时指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按音乐不同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②孔颖达的三体三用说。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
“这就是孔颖达的三体三用说。
他依体用关系,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将他们认定为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
《文心雕龙杂文》翻译
《文心雕龙杂文》翻译《文心雕龙杂文》翻译《文心雕龙杂文》作者:刘勰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辩盈乎气。
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
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文。
及枚乘攡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
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扬雄覃思文阁,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润矣。
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自《对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
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
班固《宾戏》,含懿采之华;崔骃《达旨》,吐典言之裁;张衡《应间》,密而兼雅;崔寔《答讥》,整而微质;蔡邕《释诲》,体奥而文炳;景纯《客傲》,情见而采蔚:虽迭相祖述,然属篇之高者也。
至于陈思《客问》,辞高而理疏;庾敳《客咨》,意荣而文悴。
斯类甚众,无所取才矣。
原夫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
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莫不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此立体之大要也。
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
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
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馀家。
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
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
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
甘意摇骨髓,艳词洞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
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
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
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
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
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陆机《演连珠》注释译文
陆机《演连珠》注释译文以下是陆机《演连珠》的注释和译文:演连珠晋陆机臣闻兰为国香,以荐宗庙之享,而明德之君以为世表,则其本也固矣。
朱草作证,行为物程,违颜咫尺,则不能昭罔缪也。
是以德音广被,若不击之而自鸣;嘉谋肆畅,若不习之而自成。
故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此先师之所以隔百世而得其人也。
是以圣人得以因事以制宜,受变以立权。
正身以定势,绥民以从天。
如是则战无不胜,求无不获矣。
注释:兰为国香:兰香幽雅,喻良将贤相。
朱草作证:朱草是祥瑞之物,以证祥瑞。
德音广被:此指皇帝的美政、德音传播到四面八方。
嘉谋肆畅:指美好的谋划得以实施。
圣人得以因事以制宜:圣人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绥民以从天:使民众顺从天意行事。
正身以定势:端正自身,树立威望。
是则战无不胜,求无不获:只要这样,打起仗来就没有不胜利的,要求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
译文:臣听说兰花是国家的香料,用来进献宗庙,是君王认为可以传世之物,是上品花卉,所以称为国香兰花。
吉祥草可以做证物,象征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多子多孙的祥瑞之物,它的行为应当成为万物的标准。
违背君王咫尺之间,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发挥自己的才干。
所以有德之言传播广泛,如果不宣扬它就会自己鸣响起来;好的谋略有实施的条件,如果不实践它就会自己成功。
所以说:“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得好,听说过不如亲眼所见的好,亲眼所见不如知道得好,知道了不如能实行得好。
”这就是先师所说的百世之后仍能得到贤人的原因。
因此圣人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接受变化来树立应变之权。
端正自身来树立威望,使民众顺从天意行事。
像这样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求无不得。
曾巩《凝香斋》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凝香斋》阅读练习及答案曾巩《凝香斋》阅读练习及答案《凝香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一篇诗作。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曾巩《凝香斋》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
《凝香斋》阅读题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
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
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
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
颈联上句湖光,下句泉水。
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
“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
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
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
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15.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凝香斋》阅读答案14. B E(B项“他不关心政务、醉心自然风物”属误读,“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
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属臆测,于文无据)(选B得2分,选E得3分,选BE得5分)15.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
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
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
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介绍及作品赏析《凝香斋》是曾巩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凝香斋》作品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凝香斋【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释:①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大明潮畔。
③香炉:香炉峰。
(1)“云水醒心鸣好鸟”中的“醒”“鸣”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赏析二字的妙处。
(4分)(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分)《凝香斋》作品赏析曾巩于1071年(熙宁四年)由越州通判改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
到任后曾改善邑政,“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未期,囹圄多空,而枹鼓几息,岁又连熟,州以无事。
”(曾巩《齐州杂诗序》)因而得以悠游湖山,赋诗娱情。
王士祯说:“曾子固曾通判吾州,爱其山水,赋咏最多,……而于西湖尤惓惓焉。
如鹊山亭、环波亭、芍药厅、水香亭、静化堂、仁风厅、凝香斋、北渚亭、历山堂、泺源堂、阅武堂、下新渠、舜泉、趵突泉、金丝泉、北池、郡楼、郡斋,皆有作。
”(《带经堂诗话》卷十四)该篇为1072年(熙宁五年)游大明湖而作。
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大明湖畔,取韦应物“燕寝凝清香”句意而命名。
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都是“西斋景最幽”的具体说明。
“不知官是古诸侯”,紧承首句,形容诗人自身的悠然自得,物我两忘。
“诸侯”,指封建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类似于古代诸侯,故诗人幽默地自称为“古诸侯”。
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连自己地方长官的身份仿佛都忘记了,故说“不知”。
这也正见出西斋景致“最幽”,使诗人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不知官是古诸侯”,并不是曾巩忘记了地方官的职责,而是他善于治邑,游刃有余,能使地方政通人和,因而才有游逛湖山的余暇和雅兴。
谈谈魏晋南北朝的骈文
谈谈魏晋南北朝的骈文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0期在骈文走过的漫长历史中,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是最为重要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无论是写景状物、缘情抒怀,还是论事说理,都出之以骈文。
什么是骈文?骈是成双作对之意,一篇文章之中,有较多的对偶句子,即称之为骈文。
骈文之历史骈文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早在先秦时代,诗歌文章里便有对偶。
经由两汉,对偶成分渐多。
到了东汉末,尤其是建安时期,骈偶已常见于不少作者的笔底,也日趋工整。
试看蔡邕《郭有道碑序》“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云云,已经是典型的骈文语感:对偶工整,句子较短,以四字、六字为多。
多用四字、六字,形成一种既整齐又有变化的节奏,后世骈文往往如此。
到了西晋陆机,可以说典型的骈文已经成熟。
这不仅因为他的作品骈偶成分多而工整,更由于他运用这种文体得心应手。
钱锺书先生曾说:“汉魏文章,渐趋偶俪,然时有单行参乎其间。
蔡邕体最纯粹,而庸暗无光气,平板不流动,又多引成语,鲜使典实。
及陆机为之,搜对索偶,竟体完善,使典引经,莫不工妙,驰骋往来,色鲜词畅,调谐音协……俪之体,于机而大成矣!”(《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此后至于南朝,骈俪作风成为文坛主流。
齐梁时在声律理论的影响之下,在搜对索偶时更加注意音声的和谐,同时在用典、辞藻方面也越发讲究,南朝末期的徐陵、庾信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骈文至此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余风一直及于唐代。
整个唐代,骈文都还是占主导地位,虽有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有意识地反对骈体,以“古文”相号召,但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直到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等,方才逐渐改变骈文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但是骈文并未绝迹,而且在一些应用文体中,还是必须使用骈文的。
启功先生生平简介 [启功先生讲“猪跑学”]
启功先生生平简介[启功先生讲“猪跑学”]启功先生作为学术大师,其学问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
但先生有一件心事未能了结,这就是将所讲授的“猪跑学”课程整理成书。
所谓“猪跑学”本来是先生自谦之语,先生风趣地说:“北京民间有一句谚语,对知识不足、发言错误的人批评说: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称这些最浅近、最常见的知识就借用这个谚语的名称叫它‘猪跑学’。
[1]”据钟少华老师说,启功先生在病重昏迷前几个小时,还跟他谈到“猪跑学”。
先生念念不忘这门课程,究竟想留给学生哪些东西呢?我这里只能谈谈自己听课的体会了。
其一,讲授基本常识。
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应该是鉴于文献整理以及社会上经常出现的许多常识性错误。
启功先生说:他曾经和金克木谈到“猪跑学”,“金先生拍案称快,以为现在这种毛病,可能出于几项原因;一是中学读物包括课本中缺少有关这方面常识的教导,二是到了大学本科时课程和讲法都向高处追求,常识方面的问题容易列入‘早已讲过’的范畴,到研究班的硕士、博士时间,追求的方向和选择的研究课题,距离更高更远,因而越发地缺少这方面补充注意的机会。
金克木教授也提出他自己如何增强研究生常识的方法。
”由于经常纠正学术“硬伤”而被称为“学术警察”的吴小如先生,曾专门写文章“要积极弘扬启老所讲的‘猪跑学”’,甚至大声疾呼“安得许多启功到各处多讲些‘猪跑学’?”[2]可见,先生曾经认真探讨过如何对研究生讲授文化常识的问题,也得到了几位老教授的赞同。
启功先生还说:赵朴初等先生“想到祖国的历史文化的重要,作为常识,自幼年即应学习了解其轮廓,所以联合几位朋友,向教育部建议中学宜设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课程,即蒙批准,足见这个建议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吻合的!”[3]这也说明了老一辈学者对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基本常识的重视程度。
其二,强调学问贯通。
先生本人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通识”教育,他本人的学术论著涉及书画文献考据、文字、音韵、文学、文献整理等学科领域。
理新文敏事圆音泽——论陆机《演连珠》的创作特点
连珠体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通用的文体形式,其体制短小精巧,常以事例或比喻起兴,用笔精炼含蓄,同时注重逻辑推理,在诸多文体中显得较为独特。
关于连珠体类别及来源,刘勰《文心雕龙》将其归入“杂文”一类,认为“连珠”一体始自扬雄。
刘勰持此观点,是因为扬雄《连珠》二首之前,未见以“连珠”命名的作品,也没有以“臣闻”开头的固定格式,并且扬雄《连珠》二首以后,才相继出现了《拟连珠》《仿连珠》《演连珠》等诸多连珠体作品。
因此,“连珠”创自扬雄,较为合理。
“连珠”一体自创制以来,作品颇多。
但在刘勰看来:“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
”[1]直到陆机《演连珠》50首出现,连珠体的创作才趋于成熟。
《文心雕龙·杂文》有论:“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
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2]陆机的《演连珠》构思新颖,文思敏捷,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写作技巧,都对前人连珠体创作有所突破。
一、理新文敏“理新文敏”是刘勰对陆机《演连珠》做出的总体评价,是这50首连珠体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何为“理新文敏”?王运熙、周锋认为是“说理新颖,文思敏捷”[3]的意思,陆侃如、牟世金也认为所谓“理新文敏”就是指“道理新颖,文辞敏捷”[4]。
郭晋稀《文心雕龙注译》解释为“意义清新而文辞畅快”[5],周振甫则将其翻译为“构思、用意新颖,文思敏捷”[6]。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我们可以将“理新文敏”理解为构思新颖,文思敏捷。
(一)开创了三段式连珠体的新体式摘要:“连珠”一体始于西汉,盛于六朝,唐以后趋于衰落。
自有“连珠”以来,作家作品,陆机的《演连珠》当为其中翘楚。
陆机所作《演连珠》50首不仅被《文选》全文收录,更被“连珠”之最,称赞其“理新文敏,事圆音泽”。
陆机用他深厚的学养和卓绝的才华,从形写作技巧等方面提升了连珠体的创作水平,为连珠体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假喻达旨 辞丽言约——陆机《演连珠》解读
贯珠 , 易睹而 可悦 , 谓之 连 珠 也 。班 固喻 关辞 壮 , 章 弘 丽 , 故 文 最
得 其 体 。蔡 邕似论 , 言质 而辞 碎 , 然其 旨笃 矣 。 贾逵 儒 而不 艳 , 傅 毅有 文 而不典 。 ( 艺文 类聚 》 《 卷五 七 )
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丈警 知馘 一
假喻达 旨
一
辞 丽 言约
陆机《 连珠 》 演 解读
王 德 华
连珠 体 只收 录陆 机《 演连 珠 》 篇 , 五十 首 。唐前 一 共 佚 , 陆 机《 连 珠 》 十首 , 《 而 演 五 赖 文选 》 以完 整保 得 体 有较 早认识 的是西 晋傅 玄 。傅 玄《 连珠 》 : 叙 云 所谓连 珠 者 , 于 汉章 帝之 世 , 固、 兴 班 贾逵 、 毅 三 子 受 诏 作 傅 之, 而蔡 邕、 张华之徒 又广焉 。其 文体 , 丽 而 言约 , 辞 不指 说 事 情 ,
时而命官”二七) ( 。而且纳贤不只是一种策略 , 同时应是君王必备的
礼 贤下 士 的从 政 态 度 , 第 四十 八 首 言 : 臣闻 虐暑 薰 天 , 如 “ 不减 坚 冰 之 寒 ; 阴凝地 , 累陵 火 之热 。是 以吞 纵 之 强 , 能 反 蹈 海 之 志 ; 卤 涸 无 不 漂 之 威 , 能降西 山之节 。认 为 统治 者 不 可 用 威 势改 变 人 的气 节 , 侧 不 ” 从 面说 明了招 贤纳士 应有 礼贤 下士 的诚 心 。当然 , 为重要 的是 君王 应 更 该 营造 一 个 贤 才应 时 而 出 的氛 围 , 如第 三 首 云 :臣 闻髦 俊之 才 , 所 “ 世
释“广”
释“广”作者:李湘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广”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然而“广”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读音,不同的读音又有不同的意义内容。
本文选取三部有代表性的字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来诠释“广”字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广厂多音多义字《说文解字·广部》:“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
凡广之属皆从广,读若俨然之俨。
”今“广”为一个多音多义字,“广”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三种读音:一为[yan](上声);二为[an](阴平);三为[kuang](上声)。
而在《说文解字》中只记载了[yan](上声)音一种;在《康熙字典》中记载了[yan](上声)音、[an](阴平)音二种;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三种不同的读音:①[yan](上声)鱼检切,上声,琰韵,疑纽;②[an](阴平)鱼掩切,平声,言前韵,影纽;③[kuang](上声)古晃切,上声,荡韵,见纽。
下面从不同时期“广”的不同的音阐释其不同的意义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一、“广” [yan](上声)音的释义《说文解字·广部》:“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
凡广之属皆从广,读若俨然之俨。
”“广”依《说文解字》“广”的本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而《说文解字注》:“因厂为屋也,厂,各本作广,误,今正。
”又曰:“厂者,山石之崖岩,因之为屋,是曰广。
”《说文解字注》指出“厂”与“广”的不同,认为《说文》中用“广”是误用。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之十八》:“因广为屋,锴本广作厂。
”赵宦光曰:“因广为屋之广当作厂。
”这里都认为《说文解字》中“因广为屋”应为“因厂为屋”。
“广”与“厂”有哪些联系及不同呢?“厂”《说文解字·厂部》:“山石之崖岩,人可居。
”“厂”象形,谓象嵌空可居之形。
《说文解字注》:“崖,山边也;岩者,崖也。
人可居者,谓其下可居也,屋其上则谓之广。
”《中国字例》“厂”,山上石头形成的边岸,它们下面的洞穴是人们可以居住的地方。
高清???吴熙载《陆机演连珠篆书四条屏》书法欣赏
高清吴熙载《陆机演连珠篆书四条屏》书法欣赏吴熙载《陆机演连珠篆书四条屏》纸本155×40cm 西泠印社藏
释文:臣闻灵辉朝觏,称物纳照;时风夕洒,程形赋音。
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於心。
臣闻寻烟染芬,薰息犹芳;徵音录响,操终则绝。
何则?垂於世者可继,止乎身者难结。
是以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款署:仲陶四兄先生雅政。
让之吴熙载。
吴熙载《陆机演连珠篆书四条屏》(局部)纸本155×40cm 西泠印社藏
全网好用的文房用品分享
购买请先添加好友
来源:网络。
陆机的文采有多厉害!读读神作《演连珠》
陆机的文采有多厉害!读读神作《演连珠》二陆: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二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都以文章著称,其中陆机堪称当时“文坛盟主”。
三张:晋张载、张协、张亢,也都擅长文章,但水平不及二陆。
陆机、陆云一进洛阳,三张的声价立刻下降。
人称“二陆入洛,三张降价”。
可惜后卷入八王之乱被杀,临刑前仰天而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一代文宗,所托非人,实堪伤也!人们形容陆机的辞藻文采像大海洋洋而来,所以就有“潘江陆海”,今天不妨就来见识一下什么叫“陆海”。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窃以为是读书的很高境界,通过读书,交友、赏美文、长见识,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每读到西晋文豪陆机的《演连珠》,总是想写点什么文学鉴赏,向大众推介。
这篇收录在《昭明文选》里的奇文,其词精美简短,其义深远含蓄。
《演连珠》用的一种古文体叫“连珠文”,汇聚50首短诗,字字珠玑,句句含典,以历史的人和事为鉴,既发千古悠悠之慨叹,也对世人(帝王)作苦口婆心之讽谏,深合儒家“微言”之妙,又善为佛家“筏喻”手法,近乎政论,堪称大雅之作!全文50篇短骈文,有论政治、说性情、谈修养、叹怀才不遇。
闲时吟咏,只觉婉转风雅,如沐春风!论机遇与才华,如“飞辔西顿,则离朱与矇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武夫匿耀。
是以才换世则俱困,功偶时而并劭。
”说日落天黑,则眼力最好的人也和盲人无异;旭日耀采,最亮的明珠也和暗玉同光。
所以生不逢时,则生计和才华两困;才华遇时,则时代和人才并隆,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双赢。
(武夫是一种不发光的玉石)谈务实,如“积实虽微,必动於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
是以都人冶容,不悦西施之影;乘马班如,不辍太山之阴。
”说的是务实再小,积量变必能引起质变,所以人们都以活色生香的美人为美,没有人会以为西施的画像美;千军万马驰骋泰山之下,而不能阻止泰山阴影移动。
论精神,如“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
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A连珠刘基、庾信、陆机、俞平伯
擬連珠明刘基蓋聞空谷來風,谷不與風期,而風自至。
深山囿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是故福不可徼,德盛則集,功不可幸,人歸則成。
蓋聞志大業者,必擇所任,抱大器者,必擇所投。
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鉤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蓋聞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怒馬之奔,可以超壑,及其憊也,曆坎而瘏。
是以長平之威,報在巨鹿,會稽之勝,終於姑蘇。
蓋聞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是以失時之言,每多謙巳,墮井之呼,不暇擇人。
蓋聞石不亂玉,惟瑊玏為能亂玉,梟不混鳳,惟鷫鷞為能混鳳。
故妖聲冶色,君子遠之必嚴,偽行辯言,聖人懲之必痛。
蓋聞鑒能照物,翳之以塵,則不可照,水能澣物,淆之以泥,則不可浣。
故身明明,斯可以使人明明,政緩緩,不可以責人緩緩。
蓋聞神龍未雲,沕淵淪而無悶,凡魚得水,卦罔罟而莫知。
是故聖哲識時,以遠悔吝,愚蒙競利,以冒傾危。
蓋聞物無全材,適用為可,材無棄用,擇可惟長。
故一目之人,可使視凖,五毒之石,可使潰瘍。
是以穰苴治師,智勇貪愚,咸宜其任,公輸搆廈,棟樑枅梲,各得其良。
蓋聞神龍可豢,而不能使之去水,飛黃可駕,而不能使之捕狸。
是故舍人之能而強之以其所不能,則叛。
奪人之好而遺之以其不好,則離。
蓋聞民情本質,文過則偽,人道本直,慮佚則傾。
是故聖人制禮,因自然之序,哲士用智,利不息之貞。
蓋聞觀形於聲,未必見形,求實於名,未必得實。
是故飄風不可以調宮啇,巧婦不可以為家室。
蓋聞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是以宴安日久,詰戎兵而聽者忽忽,老成人喪,語典刑而聞者嗤嗤。
蓋聞物無專美,用之者貴,人有異欲,諧之者從。
故冠纓不可以服鹿,而鞿鞚不可以馭龍。
是以合抱之松,無庸於竫人之國,若甕之繭,見棄於躶體之邦。
蓋聞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蠍,不蠹棘而蠹松。
是以制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
故能不震而威於斧鉞,不勞而固於垣墉。
蓋聞國不自富,民足則富,君不自彊,士多則彊。
故媢嫉之人庸,則士隱而君獨,掊克之吏進,則民夷而國傷。
演连珠五十首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演连珠五十首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演连珠五十首陆机(士衡)臣闻日薄星回,穹天所以纪物;山盈川冲,后土所以播气。
五行错而致用,四时违而成岁。
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
臣闻任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
是以物胜权而衡殆,形过镜则照穷。
故明主程才以效业,贞臣底力而辞丰。
臣闻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丘园之秀,因时则扬。
是以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明主聿兴,不降佐于昊苍。
臣闻世之所遗,未为非宝;主之所珍,不必适治。
是以俊(义)之渊薮,希蒙翘车之招;金碧之岩,必辱凤举之使。
臣闻禄放于宠,非隆家之举;官私于亲,非兴邦之选。
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
臣闻灵辉朝觏,称物纳照;时风夕洒,程形赋音。
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于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于心。
臣闻顿网探渊,不能招龙;振纲罗云,不必招凤。
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园之币;洗渭之民,不发傅岩之梦。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
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臣闻积实虽微,必动于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
是以都人冶容,不悦西施之影;乘马班如,不辍太山之阴。
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藏器在身,所乏者时。
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臣闻智周通塞,不为时穷;才经夷险,不为世屈。
是以凌飚之羽,不求反风;耀夜之目,不思倒日。
臣闻忠臣率志,不谋其报;贞士发愤,期在明贤。
是以柳庄黜殡,非贪瓜衍之赏;禽息碎首,岂要先茅之田!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辉。
演连珠十首--陆机(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演连珠十首--陆机(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一【原文】臣闻任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1]。
是以物胜权而衡殆[2],形过镜则照穷[3]。
故明主程才以效业,贞臣底力而辞丰[4]。
【注释】[1]应博:过度应用。
博:广大﹑众多的意思。
[2]物胜权:物体重量超过量秤范围。
衡殆:无法测量。
衡:量轻重。
殆:危险、失败。
[3]形过镜:物体范围超过镜面。
照穷:不能完全照到。
穷:缺乏。
[4]程才:衡量考较才能。
底力:致力;尽力。
【注】夫锱铢之衡,悬千斤之重;径尺之镜,照寻丈之形。
用过其力,伤其本性,故在权则衡危,于镜则照暗也。
由衡危镜凶,哲人所以为戒。
故主则程其才而授官,臣则辞其丰而致力,此唐、虞所以缉熙,稷契所以垂美也。
二【原文】臣闻鑑之积也无厚[5],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眡(ㄕˋ视)周天壤之际[6]。
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7]。
【注释】[5]「鑑之积……渊之深」:镜质薄而能照。
鑑:镜子。
无厚:薄,没有厚度。
[6]「目之察……壤之际」:目形小而能视。
察:形状。
畔:边界。
眡周:看到全部。
眡:古同「视」。
[7]「是以万邦……玉帛之惠。
」:为乐不假钟鼓之音,为礼不待玉帛之惠。
《论语》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注】镜质薄而能照,目形小而能视,以其精明也。
故圣人以至精感人,至神应物,为乐不假锺鼓之音,为礼不待玉帛之惠,此所感之至也。
三【原文】臣闻览影偶质,不能解独[8];指迹慕远,无救于迟[9]。
是以循虚器者,非应物之具[10];翫(ㄨㄢˋ万)空言者,非致治之机[11]。
【注释】[8]「览影偶质,不能解独」:物与影不能独存。
影:影子。
偶:成双的。
质:形体。
[9]慕远:嚮往远方。
无救于迟: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
[10]循:沿著﹑顺著。
虚器:有名无实。
应物:待人接物。
[11]翫:安于习惯而鬆懈﹑轻忽。
空言:说空话。
大雅之作《演连珠》
大雅之作《演连珠》
罗华良
【期刊名称】《前进论坛》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窃以为是读书的很高境界,通过读书,交友、赏美文、长见识。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每读到西晋文豪陆机的《演连珠》,总是想写点什么文学鉴赏,向大众推介。
毕竟此文,其词精美简短,其义深远含蓄。
与《飞鸟集》相比,《演连珠》用的一种古文体叫''''连珠文'''',汇聚50首短诗,字字珠玑,句句含典,以历史的人和事为鉴,既发千古悠悠之慨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罗华良
【作者单位】农工党福建省邵武市委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游戏性与严肃性的统一——论连珠的文体特征与陆机的《演连珠》 [J], 李乃龙
2.陆机《演连珠》中的音乐美学思想——陆机音乐美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三 [J], 刘亚男
3.陆机《演连珠》美学臆解 [J], 陈复兴;陈复兴
4.理新文敏事圆音泽
——论陆机《演连珠》的创作特点 [J], 马佳妮;梁祖萍
5.陆机《演连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陆机的《演连珠》读陆机的《演连珠》一关于连珠之肇始,西晋傅玄说:“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
”[①]而南朝人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沈约《注制旨连珠表》、任昉《文章缘起》都说始于扬雄。
[②]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文选》李善注都曾引扬雄《连珠》,看来扬雄已有连珠之作,早在班固等人之前。
不过确实是到东汉时才作者较多。
除班固、贾逵、傅毅之外,杜笃、刘珍、蔡邕、韩说、服虔、赵岐、潘勖以及王粲、曹丕均有所作。
还有一说谓始于战国的韩非。
其说最早见于魏收的《魏书·李先传》,谓北魏明元帝拓拔嗣“召先读《韩子连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
[③]所谓《韩子连珠》(《北史·李先传》作“《韩子连珠论》”),明人杨慎曰:“韩非书中有连语,先列其目,而后著其解,谓之‘连珠’。
据此则连珠之体兆于韩非。
任昉《文章缘起》谓连珠始于扬雄,非也。
”[④]魏收、杨慎所谓韩非书中的“连珠”,是指《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各篇。
所谓“谓之‘连珠’”,应理解为其体式有如后世之连珠者,而不是《韩非子》书中已称连珠,因为其书中实无连珠之名。
他们的话说得是不太清楚的。
清初马骕《绎史》卷一百四十七引《储说》,注曰:“《储说》经文,比物连类,后世连珠之托始也。
”[⑤]则说得最清楚不过了。
《内储说》、《外储说》共六篇,都是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谓之经,先阐说某种观点,然后列举若干事例与此观点相印证,不过还只是标举其目而已;后一部分则依照经中所举事目加以详细叙述。
马骕明白说出连珠所托始者只是经而不包括后一部分,是对的。
体式似连珠者,只是经的部分而已。
[⑥]而且与后世连珠体式特别相近的,只是《储说》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内储说》上、下中的若干条。
试举三例:例一: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其说在董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
)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而公孙鞅重轻罪。
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
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
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内储说上·经二》)例二: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外事以眩主,茍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其说在卫人之夫妻祷祝也。
)故戴歇议子弟,而三桓攻昭公;公叔内齐军,而翟黄召韩兵;大宰嚭说大夫种,大成牛教申不害;司马喜告赵王,吕仓规秦楚;宋石遗卫君书,白圭教暴谴。
(《内储说下·经二》)例三: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
)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虞人而猎。
故明主表信,如曽子杀彘也。
患在尊厉王撃警鼔,与李悝谩两和也。
(《外储说左上》经六)[⑦]都是先说出一个观点,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如例一的“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然后列举若干事目(如例一的“仲尼说陨霜”云云,“丽水之金不守”云云)。
观点与事目之间,以“故”或“是以”相连接(例一、例二用“故”,例三用“是以”),形成因果关系。
在作者心目中,那些观点是原则、原因,由于那些原则,所以会有所举出的那些事实存在。
[⑧] 下面我们再举陆机《演连珠》中的几例对照一下:[⑨]臣闻禄放于宠,非隆家之举;官私于亲,非兴邦之选。
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
(第五首)“是以”之前提出用人惟亲不利于国家的观点,“是以”之后则举出春秋鲁国和西汉时的历史事实予以证实。
在体式方面,上举《储说》中的三例,如果去掉“其说在……”、“说在……”,那么陆机此例便与之十分相似。
又如:臣闻良宰谋朝,不必借威;贞臣卫主,修身则足。
是以三晋之强,屈于齐堂之俎;千乘之势,弱于阳门之哭。
(第十五首)“是以”之前,是说忠臣贤宰的重要;“是以”之后,则举历史事实为证。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古人把《韩非子·储说》认做连珠文体之祖是有道理的。
而近人孙德谦《六朝丽旨》八十四《连珠体》更往前推到春秋时代,认为《邓析子·无厚》已有这样的体式: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
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离民者,虽劳而不治。
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猎罴虎者,不于外圂;钓鲸鲵者,不居清池。
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
楚之不泝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仕,吕子之蒙耻。
[⑩]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驳之,认为《邓析子》乃战国时人假托,且孙氏所举两条,“玩其文辞,不特非春秋战国时人所能作,即扬雄《连珠》,亦视此为质木,安可据以为连珠之体春秋时已有之哉”。
[11]范先生所说是有道理的。
《韩非子》内外《储说》各篇“经”的部分都各自包括若干条(《内储说上》凡七条,《内储说下》六条,《外储说左上》六条,《外储说左下》六条,《外储说右上》三条,《外储说右下》五条),就如同后世连珠由若干首连成一篇一样,故被称为连珠。
[12]当然,虽说《韩非子·储说》可视为连珠体之肇始,但其它著作对于连珠体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像《韩非子·储说》“经”那样的体式,在其它先秦典籍以至汉魏文章中也能看到。
如《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
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
[13]又如《战国策·赵二》: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大吴之国也。
礼服不同,其便一也。
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
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14]此例与上举《韩非子·储说》等例不同的是,不是先说出主旨再举实例,而是先举事例再说出主旨。
这种方式也正是后世连珠所常见的。
以上见之于先秦子史著作。
下面三例见之于汉魏文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15]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
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福于未萌。
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
[17]上举各例都是分作两层,一层说出主旨,一层列举事实。
这正与《韩非子·储说》类似。
此外,连珠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傅玄《连珠序》所谓“假喻以达其旨”,亦即打比方,使用比兴手法,或者以自然界的事物、现象为比,或者以日常生活中某些事物就近取譬,总之表现出一种比类而推的思维逻辑。
陆机《演连珠》五十首的绝大多数都是采取这种写法。
这是与《韩非子·储说》不大一样的,《韩非子·储说》只是提出观点,然后举实例加以证明而已。
[18]而这一比象类推的逻辑特征,也决不是连珠所特有,而是古人极其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在说理性的文字中经常见到,其中有的例子,在句式安排上就与连珠十分接近。
试举数例: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19]駎(竞驱也)者不贪最先,不恐独后,缓急调乎手,御心调乎马,虽不能必先载,马力必尽矣。
何则?先在于数,而不在于欲也。
是故灭欲则数胜,弃智则道立矣。
[20]是故造父疾驱,百步而废,自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
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
[21]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是以空柯无刃,公输不能以斵;但悬曼矰,蒲且不能以射。
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冲蒙涉田而能致远,未若遵途之疾也。
[22]这段话见于西汉王褒的《四子讲德论》。
其正意是说士人若要建功立名,结交公卿,那末一般总需要介绍才成。
作者先正面提出这一观点,然后以做事须有完备的工具为喻,再以渡水行路须有所依凭为喻,其间用“是以”、“故”连接。
《四子讲德论》中类似的情况有好几例,这是其中之一。
又如:臣闻春雨润木,自叶流根;鸱鸮恤功,爱子及室。
故天称罔极之恩,圣有绸缪之惠。
[23]陆机本人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如: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琴之感以末。
何者?欲陨之叶,无所假烈风;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
是故苟时启于天,理尽于民,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
[24]可见所谓连珠体,实在是由来有自。
我们不妨将它看作说理性质文字中的一种典型表现,也可以认为是组成说理文字的一种“部件”、“单元”。
有意识地写作好几个这样的“部件”、“单元”,合为一篇,那就是所谓“连珠”了。
二《韩非子·储说》是游说人主之辞,是为人主出谋画策,贡献治国用人之术的。
汉代从扬雄到曹丕的《连珠》之作,也都谈论政治。
除了曹丕所作三首以“盖闻”发端外,其它诸家都以“臣闻”起头,是臣下向君主贡献意见的口气。
[25]陆机的《演连珠》五十首,同样都以“臣闻”开始,其内容都可以说是谈论治国的道理、策略、方法。
其中有的似乎是一般地谈认识事物、处理事情的道理,谈社会现象和人的性情等,并不局限于政治,但是仍可看作是向人主贡献意见,因为人主要治理好国家,是应该了解和运用这些一般原理的。
正确地认识事物,处理好自身的性情关系,可以说是君人者应有的修养,是与治理国家密不可分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尽管有不同的流派,但都重视统治者的自身修养,陆机《演连珠》的上述内容,正可作如是观。
下面就分析一下陆机《演连珠》的思想内容。
先看直接谈论政治的诸首。
有许多首论如何恰当地任用人材。
第一首“百宫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是就君臣大体而言。
君主设官分职,百官各自担当不同的工作,向君主负责,和而不同,形成上下秩序井然而协调的整体。
这当然是关于君臣关系的一幅理想化图景。
第十五首叹美良宰贞臣的重大作用;第十二首也称赞“忠臣率志,不谋其报”;相反第二十六首说朝有凶邪乱政之臣,须坚决予以清除。
第三首说人才虽然难得,但无世无之。
第十六首说“士苟适道,修短可命”,用人擢士不应求全责备。
第二十七首说用人命官,当根据时势的需要,实事求是,不必空悬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
第二首说君主用人须量才录用,不可浮滥,而臣下也须有自知之明,不可贪冒。
第五首说授官施禄不可偏私,不可滥及于亲宠。
第十三首说“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屡抱后时之悲”,提醒君主为了任用好贤臣,必须不受谗邪的壅蔽。
这样,从正反两面谈论君主任用臣下应该注意的地方。
《演连珠》对于人才与“时”的关系屡屡致慨。
例如:“藏器在身,所乏者时”(第十首),“牵乎时者,非克己所勖,是以……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第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