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文章结构、写作特色以及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记叙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描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文章中的一个感人场景及其表达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体验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句型,运用所学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美的表达,学会品味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细读、分析等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从而理解“一着惊海天”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章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情感表达或修辞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一着惊海天》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我发现,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仅凭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些修辞手法的美妙之处。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尝试创作,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修辞手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着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令人震撼的英勇行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英勇无畏的精神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涛拍岸”、“英勇无畏”等。
3.句子分析:分析文中精彩句段,如“一着惊海天,英雄豪迈”,理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课后思考:探讨文中海军战士英勇事迹背后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学会尊重和热爱军人。
5.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创作,以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者学生对此主题的兴趣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角色扮演这种形式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英勇无畏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展现英勇无畏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目•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一着惊海天》背景介绍课文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章,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时代背景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国海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母的研制和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学生应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和兴趣。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文章通过描绘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我国海军建设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朗读、默读、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01020304教材分析与处理02教学内容与方法知识点梳理与讲解简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针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读音、词义、用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文背景介绍词汇讲解课文分析写作技巧指导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重点突破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难点解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4. 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
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
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1.注意字音字形着陆(zhuó) 桅杆(wãi)凛冽( lǐn liè) 舰艉(wěi)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 páo)哮镌刻(juān) 澎湃(pãng pài)殚精极虑(dān) 一丝不苟( ɡǒu)2.掌握释义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生默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1.提问: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答:这篇通讯记录了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
2.(学生分别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明确归纳出文章的层次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插入背景资料,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最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教案三篇 精品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教案三篇《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9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由杨海波朗读。
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镌刻桅杆娴熟一丝不苟浩瀚2、多音字着着陆高着儿着火调调动调动载三年五载载人3、重点词语积累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9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21--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1、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1•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2-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第三步,研读课文,掌握文章写法特色1、一着惊海天文章标题的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篇1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凛冽、浩瀚、白手起家、殚精竭虑”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以祖国的强大军事实力为荣,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奉献的志向。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澎湃(pén pài)呼啸(xiào)桅杆(wéi)凛冽(ln liè)殚精竭虑(dn jié)娴熟(xián)默契(qì)咆哮(páo xiào)浩瀚(hàn)紧绷(bn)镌刻(jun)一丝不苟(u)惊心动魄(pò)2.理解词语舰岛:现代航空母舰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战位:“战斗部位”的简称。
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志。
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一般设置4~6道。
桅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苟:苟且,马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殚:竭尽。
虑:思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xx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二、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新闻,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4.写作训练:以“我的海洋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口语交际:讨论与海洋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如生僻词汇、修辞手法理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实际与教材要求相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海洋题材的文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踊跃提问。以下是我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一着惊海天》,提高学生对语文词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海洋探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感悟课文所传递的海洋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举例: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及对人类探索海洋的期待。
(3)海洋相关科普知识:掌握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举例: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们对海洋文化和探险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但在细节方面,如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3.实践活动的组织: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的角色扮演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操作不规范、讨论不深入的问题。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指导,明确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
4.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感态度。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在讨论探险精神时,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帮助他们将探险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阅读与鉴赏: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课文中的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和 Nhomakorabea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感态度,通过感悟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和探险精神的兴趣;
5.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放松地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课堂纪律方面,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成果展示来看,同学们对勇气、拼搏、团结等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活动组织方面,我认为还可以更加细化,让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其中。
(4)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成语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举例:成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来源、含义以及在文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使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着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团结来面对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勇气、拼搏和团结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一着惊海天》的整体内容,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领悟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举例:课文中描述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勇敢、拼搏、团结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精彩语句,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举例:生字词如“磅礴”、“凌空”等,成语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精彩语句如“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6.教学方法的改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改进:
a.在讲授环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观点,以提高课堂参与度。
b.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价值观。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具体的语境中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够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3)课文中所传递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解释:这是一篇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运用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着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情况?”(如参加体育比赛、解决学习难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章中飞行员英勇事迹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飞行员英勇事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进行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联系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主旨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或者是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重点:学习通讯的文体特点与写法难点: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
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
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二、资料助读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桅杆(wéi)承载(zài)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2.生词注释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
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b.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语言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c.体会文章的层次感和生动性,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学探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仍不够准确,对一些关键知识点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最后,我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c.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
-对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应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d.写作技巧的迁移运用。
-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着惊海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一着惊海天》这个故事,了解学生对于该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小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小鱼成功地下到了大海?
2.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练习(15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勇敢和坚持的短文。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扩展阅读相关故事,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赏析重点句子。
①“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说明舰载机着舰非常危险,也非常令人期待。
②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六、课后作业
学习与评价
教后记:
二、自主预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péng pài) 凛冽(lǐn liè) 娴熟(xián) 咆哮(páo xiào)
紧绷(bēng) 一丝不苟(gǒu)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桅gān(杆) 浩hàn(瀚) 默qì(契) 惊心动pò(魄)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文章分为三部分:(1-4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和意义。
(5-19段)交代飞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20-25段)抒发成功着舰后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③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有了更强的阅读感染力。
五、小结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飞行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强军梦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与探究欲。
2.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技能,包括对于生僻字的理解和理解古文中的表意与意蕴。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并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重难点1.学会理解并解读古文中的生僻词汇,作用和表达方式。
2.学习如何区分和领会语文中蕴含的抒情文学。
3.掌握准确描述字词的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分发学生《一着惊海天》全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2.可展示相关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学过程1.导入话题,让学生回想郭子仪事迹。
能否谈起郭子仪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历史背景,了解海天之战对唐朝的意义以及其影响。
3.引入教材,给学生阅读本课文《一着惊海天》.文本阅读1.给学生时间自行阅读全文,并思考全文蕴含哪些意思和情感。
2.用一些生动的例子介绍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和生僻字词的含义。
3.解释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思考讨论1.在简要介绍课文之后,让学生第一次读全文。
2.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中文、诗歌、古代文化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并感性总结。
3.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用意,深入阅读全文。
语文写作1.细究一段文字,学习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
2.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挑选一个突出的字词进行展开说明和描写.课堂点评1.对全班或个别学生进行点评和评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基础能力。
2.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参与点评,以协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简要点评学生表现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并与学生共享成就。
课后作业1.总结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自己对课文进行制作讲稿,评价自己的表现,找出并加以改进之处。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海的无限力量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
2. 掌握诗歌韵律特点,培养朗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和欣赏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感教育法五、教学过程Step1 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课文,并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2. 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作品?3.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4. 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5.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表达了哪些情感?Step2 合作解读1.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后,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人的情感表达,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2. 学生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组内的标志性诗句表达出来,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综合剖析正文,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领略“一着惊海天”所表达的情感。
Step3 实践运用1.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在“一着惊海天”这句诗句的启发下,让学生们写一篇意境深远的随笔,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生们通过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朗诵小组选出的标志性诗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现分享,同学们互相欣赏、指正,进行心得交流。
六、教学反思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抽象、最为深刻、最迷人的创作形式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魅力,同时对海的神奇力量和生命的珍贵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和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着惊海天》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战斗机着舰训练的通讯。
课文通过讲述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官兵们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展现了我国航母战斗群官兵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时事政治和国家发展有一定的关注。
但对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以及航母战斗群官兵的工作和品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专业术语;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专业术语、人物形象分析等;2.图片资料:收集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相关的图片资料;3.视频资料:寻找与航母战斗群官兵工作相关的视频资料;4.学习工具:准备课文阅读理解题、人物形象分析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一着惊海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着惊海天》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飞行员在南海执行任务时,与敌机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描绘飞行员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安全的忠诚,展现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分析课文主题和理解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飞行员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报国精神。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英雄人物事迹,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飞行员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飞行员们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飞行员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报国精神。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4.了解课文背景,探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国家大事的精神。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一着惊海天》所传达的航天精神,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述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讨论提纲,并在讨论过程中引导他们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发言。
另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于航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深刻的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航天精神相关的实践作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和践行航天精神。
-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如改写句子、仿写段落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文化背景的融合方面,教师可引入相关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着惊海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况。
2.了解通讯的写作特点,区别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2012年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
你想知道这次着舰惊心动魄的一刻吗?阅读蔡年迟和蒲海洋的这则通讯,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导入二(情境导入):出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的图片。
下面我们一起读通讯,了解着舰这“刀尖上的舞蹈”吧。
1.交流背景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
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
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读者认为,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
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2.积累字词(1)注音澎湃(pénɡpài)桅杆(wéi)凛冽(lǐn liè)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咆哮(páo xiào) 紧绷(bēng) 镌刻(juān)一丝不苟(ɡǒu) 惊心动魄(pò) 殚精竭虑(dān)(2)解释词语①澎湃:形容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②凛冽:刺骨地寒冷。
常用于形容隆冬时的寒风。
③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④娴熟:熟练。
⑤咆哮: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轰鸣。
⑥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⑦镌刻:雕刻。
⑧殚精竭虑:用尽精力,用尽心思。
⑨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⑩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一)整体感知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全文的层次。
3.说说本文和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区别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异同。
【交流点拨】1.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第一部分(1—4):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渲染着舰前的紧张的气氛。
第二部分(5—22):具体描写歼-15舰载机“起飞”“着舰”惊心动魄的过程。
第三部分(23—26):极力描写人们在成功着舰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二)深层探究1.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说说副标题的作用。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文章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1.本文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洁准确,生动形象,一个“惊”生动准确地表现“着”的惊心动魄。
标题“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2.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3.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
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这则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第二课时1.生字词巩固检查。
2.找出这则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异同点。
(一)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在叙写着舰过程时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作了准确地阐述,并且每一次指令都独立成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交流点拨】1.环境描写。
“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等语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局好了,仿佛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幅壮美的意境。
2.每句话独立成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把口令声详实地作了呈现,接下来更是把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一一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
(二)品析语言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2.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交流点拨】1.①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2.“白手起家”突出我们是在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为了这次着舰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文章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稿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选做。
1.结合通讯内容,针对歼-15舰载机着舰这一事实,写一则消息。
2.戴明盟是歼-15舰载机试飞员之一,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者”。
如果让你采访他,请设计你的问题。
一着惊海天歼-15舰载机着舰——“刀尖上的舞蹈”。
着舰前:揭示首次意义,渲染紧张气氛。
描写“起飞”“着舰”惊心动魄的过程。
描写着舰后的喜悦与激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第二单元整体学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学会应用。
3.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4.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藤野先生》2课时《回忆我的母亲》2课时《列夫·托尔斯泰》1课时《美丽的颜色》1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
2.授课技巧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以物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
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
其次,七年级学生一般喜欢词语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理解不了语言质朴、平实文章的长处。
本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