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钓鱼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钓鱼的诗词 有关钓鱼的诗词

钓鱼的诗词 有关钓鱼的诗词

钓鱼的诗词有关钓鱼的诗词钓鱼钓鱼的诗词的诗句有:一、《江雪》千山鸟飞绝钓鱼的诗词,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天地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位老渔翁,独自在江心垂钓。

这种远离尘世的洒脱正描绘钓鱼的诗词了钓鱼人的超然物外与清高孤傲,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二、《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路人向小儿招手问话,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

真是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不禁想起小时候钓鱼的自己。

三、《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唐高适作者高适也是一名鱼痴。

用朴实而直率的语言表达出钓鱼人的专注、认真、不为外物打扰。

钓鱼时的钓鱼的诗词你我又何尝不跟古人一样呢?四、《钓鱼绝句》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纪晓岚纪大才子这首诗,十个“一” 字,形象的写出了钓鱼人忘情垂钓的画面,尤其“一拍一呼又一笑”,寥寥几字,上鱼的情形便跃然纸上,钓鱼人看了无不拍案叫绝钓鱼的诗词!五、《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诗人一生钟情于江河,自称“烟波钓徒”。

诗中山、水、白鹭、鳜鱼、斜风细雨中怡然自得的渔夫,情景交融;宛如一幅江南水乡渔歌图。

六、《渡江》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款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张素锦,丁草乱青袍;戏问垂纶者,悠悠见汝曹。

——唐杜甫古代关于钓鱼的诗句古代关于钓鱼的诗句1. 描述垂钓的诗句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杜甫的《渡江》诗曰:“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款斜疾,鱼在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者,悠悠见汝曹。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吟道:“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十二首钓鱼的诗词,不仅仅是钓鱼,还有人生的回味与哲理

十二首钓鱼的诗词,不仅仅是钓鱼,还有人生的回味与哲理

⼗⼆⾸钓鱼的诗词,不仅仅是钓鱼,还有⼈⽣的回味与哲理很多⼈都喜欢钓鱼!喜欢钓鱼时的宁静,喜欢钓鱼过程的等待,喜欢等待之后的惊喜。

⼈有时候,也会在钓鱼的过程中,回忆⾃⼰的种种过往,也明⽩了很多做⼈的道理。

⼗⼆⾸钓鱼的诗词,不仅仅是钓鱼,还有⼈⽣的回味与哲理!钓鱼唐-崔道融闲钓江鱼不钓名,⽡瓯斟酒暮⼭青。

醉头倒向芦花⾥,却笑⽆端犯客星。

钓鱼唐-李群⽟七尺青竿⼀丈丝,菰浦叶⾥逐风吹。

⼏回举⼿抛芳饵,惊起沙滩⽔鸭⼉。

垂钓唐-⽩居易临⽔⼀长啸,忽思⼗年初。

三登甲⼄第,⼀⼊承明庐。

浮⽣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钓鱼宋-姚宽⾃⼩弄丝来,惊多去复回。

沙头晚风起,波上⼣阳开。

观钓鱼宋-周南凑饵惊跳去复回,直疑芒粒是浮埃。

江湖多少潜渊地,何事持⾝⽔⾯来。

钓鱼宋-苏泂是⾮不上钓鱼⾈,从此闲⾝得⾃由。

⼀⾊藕花三⼗丈,明年归住鉴湖头。

龙湖观⼈钓鱼宋-丘葵野客双蓬鬓,溪童⼀钓竿。

得鱼何与我,对境⾃成欢。

⽇暮欲归去,⽀筇更⼀看。

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

钓鱼图明-庄昶溪上春云与浪飞,溪头春⽔鮆鱼肥。

闲⼈只是闲⽆事,⽇出船来⽉出归。

与友⼈钓鱼明-⽂嘉旷野烦襟豁,青天素⽉流。

不因同⼆阮,那复此奇游。

磐⽯偶余契,丝纶亦漫投。

平⽣钓竿兴,随地可消忧。

钓鱼清-林徵韩虽是钓鱼⼈,不⼊渔⼈夥。

时与牧⽜⼉,溪头争⽯坐。

敬德钓鱼清-张⽟纶莫向奇功震海滨,藏⼸烹狗事频频。

试看江上垂纶者,曾是沙场惯战⼈。

钓鱼近现代-徐搢珊风来堤上⽔⽣寒,恰喜鱼多上我竿。

恼煞渔⾈来荡漾,钩沉⽔底不平安。

钓鱼古诗词鉴赏

钓鱼古诗词鉴赏

钓鱼古诗词鉴赏《钓鱼》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写的一首古诗词,全诗词内容如下: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

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钓鱼》古诗词的鉴赏如下:《钓鱼》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融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首句“闲钓江鱼不钓名”,既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界的淡泊态度,也透露出其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通过“闲钓”一词,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悠闲自得的钓者,在江边静静垂钓,不问世事,只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次句“瓦瓯斟酒暮山青”,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瓦瓯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诗人用它斟酒,暗示着生活中没有富贵奢华,只有朴素自然。

而“暮山青”则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诗人身处大自然的怀抱中,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愉悦。

第三句“醉头倒向芦花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醉后的状态。

这里的“醉”并非是酒醉,而是心醉,是对生活的满足和陶醉。

而“芦花”则象征着自然、纯净和美好,这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最后一句“却笑无端犯客星”,则是诗人对人生的另一种理解和洞察。

“客星”在这里指的是天外来客,也即流星。

诗人笑称自己无端“犯”了客星,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无意间闯入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这种“无端”并非贬义,而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尽管如此,诗人仍然能够以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这也是他能够享受这种闲适生活的重要原因。

《钓鱼》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崔道融的超脱、恬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江边垂钓生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通过“醉头倒向芦花里”和“却笑无端犯客星”等诗句,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因此,《钓鱼》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佳作。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展现的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展现的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展现的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中国渔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给今天休闲渔业的发展,灌输绵延不断的民族文化基因,成为中国式休闲渔业的灵魂。

今天,试图通过对唐人张志和《渔歌子》的分析,与朋友们一道欣赏中国渔文化文艺形态代表作之中展现的传统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张志和所作《渔歌子》,是中唐文人词最经典的代表之作。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一直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渔歌子》又名《渔》,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

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第一首:张志和《渔歌子》系列共五首,咱们先来欣赏第一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诗句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味道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不想回家。

从休闲渔业的视角而言,这首词特意用白、红、青、绿四种颜色,营造了色彩鲜明的渔文化画面,又用山、水、白露、桃花、鳜鱼、蓑衣等意象,构建了逍遥优美的休闲垂钓意境。

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桃红”与“流水”相映,点明季节。

古代垂钓诗歌赏析

古代垂钓诗歌赏析

古代垂钓诗歌赏析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钓侣皮日休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杰。

<山居秋螟>(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渔翁盼春丁洪蛰居茅室躲寒冬,忽见墙头柳色葱.只待桃花红大地,金钩一副钓金龙.渔乐丁洪树上蝉莺奏,花丛蜂蟀鸣.世间交响乐,最美钓铃声.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一生无事烟波足,惟有沙边水勃公。

----陆龟蒙长相思陆游云千重。

水千重。

身在千重云水中。

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

耳未聋。

得酒犹能双脸红。

一尊谁与同。

桥如虹。

水如空。

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

使江风。

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钟。

下陵阳讼三门六刺滩李白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盘旋。

何愁七里濑,使我欲投竿。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_诗词名句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_诗词名句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出自唐代杜牧的《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译文及注释】译文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

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注释
散后;一作欲散。

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钓鱼诗秋水钓红渠》全词翻译赏析

《钓鱼诗秋水钓红渠》全词翻译赏析

《钓鱼诗秋水钓红渠》全词翻译赏析第一篇:《钓鱼诗秋水钓红渠》全词翻译赏析《钓鱼诗·秋水钓红渠》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馀。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注释】1: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红渠,花映渠水。

素书,事见《列仙传》。

古乐府:“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待素书,待鱼至也。

2: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列子》云:“詹何以独茧为纶,引大鱼于深渊中,而纶不断。

”蒲米,菇米也。

3: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碧虚,水碧而虚。

4: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詹子,即詹何。

《战国策》:“龙阳君得幸于魏王,王与共船而钓,乃泣曰:臣钓得大鱼,而弃前所得小鱼矣。

今四海美人甚多,臣亦不异所得鱼也。

”【鉴赏】诗的一、二句写诗人秋天去钓鱼,飘飘欲仙不说,且有钓大鲤的准备。

红渠:荷花。

素书:指鲤鱼。

三、四句写观察水情,分析鱼情。

人躲开秧菱秧儿去蒲草边下钩,是担心菱茎缠住他的钓线,又因发现蒲籽儿抖落, 他断定会诱来蛰伏的鱼儿。

独茧:钓线, 据说一只蚕茧可绞制一条钓线。

五、六两句写钓竿斜出、钓线八水时的情景、从诗句的气势上看.诗人对钓大鱼非常自信。

七、八两句是全诗的精彩之处,这里蜥蜴和蟾蜍都是鱼饵。

蜥蜴俗称“ 四脚蛇” , “春”则含生机勃勃之意。

小蟾蛛,小蟾蜍并非指“癫蛤蟆” ,而是指活蹦乱跳于大别山区和江淮之间田畴的.土蛤蟆”。

这种蛤蟆其色如’ 蟾蛛, 但体无疙瘩,其状大如桃核, 小如蚕豆,是钓鱼尤其是钓黑鱼的佳饵, 李贺的家乡河南昌谷在大别山近侧, 用这两种鱼饵应是普遍的。

第九、十两句, 气氛突变。

詹子即詹何, 龙阳为自喻。

诗人对詹何羡情无限。

因为这位钓鱼大师也是用独茧渔线钓获了如车大鱼, 而自己这个阳刚男儿却没钓着鱼, 怎不恨煞羞煞!李贺在这首诗中, 也解释了没有钓着鱼原因 , 即诗的最后两句: “ 为看烟浦上, 楚女泪沾裙。

钓鱼的古诗词诗句

钓鱼的古诗词诗句

钓鱼的古诗词诗句钓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

钓鱼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妙。

而古代文人墨客们更是借钓鱼之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

“岁晚渔舟唱晓风,沉冥斗柄懒纽弄。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的《秋日登吴山楼寄张半山》中的一句诗句。

诗中以钓鱼渔舟为题材,描绘了一个秋天清晨的景色。

作者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钓鱼、唱歌,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有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悠悠暮雪休。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秋日景色的诗。

在这首诗中,登鹳雀楼的高处,作者仰望着远方的江水和钓鱼人,心情忽然感到愁绪万千。

暮雪飘飘,周围的景色仿佛凝固在时间的止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钓台观晚》中,他肆意地享受着钓鱼的乐趣,诗中描述了他钓鱼的情景:“开东篱,通西溪,水缸酒壮杂瓷瓷。

”他把渔舟停靠在台头,随意放下鱼钩,轻松地享受着美丽的晚霞和浩渺的江水,心情愉悦到了极点。

钓鱼诗词中的意境多样,有的是表述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有的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雅兴,更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钓鱼的乐趣与情趣。

钓鱼作为一项独特的休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许多人钓鱼时,习惯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陶醉于那份宁静和放松中。

正如唐代文学家杜甫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所写:“银河欲曙星沉沉,宿鸟归林雨蒙蒙。

”他将自己置身于钓鱼的凉爽夜晚,借景抒发心中的思绪与情感。

钓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等待。

正如唐代文学家杜牧在《秋夕寄严郑同年》中的一句诗所言:“钱关出柳昏昏,朝饭无人与钓矶。

”尽管等待过程有时漫长,但正是这份耐心与执着,让人们更加静心沉稳,更好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钓鱼之乐不仅仅存在于古代文人笔下,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在城市的喧嚣中,通过钓鱼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古人在湖钓鱼诗句

古人在湖钓鱼诗句

古人在湖钓鱼诗句渔父词二首·其二赵孟頫〔元代〕侬住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译文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注释侬(nóng):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

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

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唐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7首钓鱼古诗,人间闲趣,值得细品

7首钓鱼古诗,人间闲趣,值得细品

钓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致的休闲活动,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钓鱼为乐,不少诗人也留下了以钓鱼为主题的诗作。

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钓鱼时的景致、心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人情的感慨与思考。

以下是七首描写钓鱼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古诗中蕴含的闲适与深意。

1. 清·汪中求《钓台》1林壑澄江山色夺,休嗟汉水隔丹濑。

出帆未止风经急,退櫂已沉鱼欲罢。

漾衍晴空无立景,踌躇永日在消歇。

我携酒瓮抛豪气,临君悄然得待意。

解语刘安君。

这首诗通过写景、写意、写情的手法,描述了汪中求与友人在钓台垂钓的情景。

作者以林壑澄江、风景如画的环境为背景,表现了在这样的天赐良机下,挥毫泼墨,倾心垂钓,畅谈江湖风月的情境,展现了一种健康向上、豪情万丈的意境。

2. 唐·孟郊《和仲友钓鱼》叔孙生游无所成,一擅通衢费南粮。

湖海才侵通济少,冈峦官曲后庭长。

乡人乐我同竿钓,水国攀帆续弦簧。

秋月向人宜尔洁,共君莫怨孟嘉勷。

这首诗写了邹子车易散达,投身官场,却事倍功半,后来郊外游钓,这样愉悦自在的生活。

这种挥斥方遒,豁达宽宏的人生情怀,不禁让人感到慨叹和钦佩。

这是为了更真切地让读者感知、理解钓鱼对于古人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了让读者从诗词中得到滋养、启迪。

3. 民国·费蓉洲《钓台》舍得踟蹰按画好,亭风一荆为勒高。

海涛满眼蒲萄暮,麦陇偷闲稻壳老。

北极风卷蒲千草,东方水眉白玉毛。

幸凭一钓孤舟去,基础休与世人交。

通过费蓉洲笔下的这幅精美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到古人利用钓鱼这一活动剖析自己情感、激发自身潜能的丰硕成果。

从而,我们也可以从古人的审美结构、审美境界中获得启迪与指引,借以滋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

4. 清·林叔举《湖亭钓台月夜荅寿琳兄弟》明月未生长江里,西山万顷碧澄初。

次钓传鱼老不肯,一春徘徊二十鱼。

楚人孜孜无向胜,衡阳激激尽号愁。

今日闲游招式好,何如争得荅寿魁。

这篇诗从叙事的角度总结了古人在钓鱼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愉悦。

唐朝名家四首著名的垂钓诗,他们钓的是诗意、隐意、真意和禅意

唐朝名家四首著名的垂钓诗,他们钓的是诗意、隐意、真意和禅意

唐朝名家四首著名的垂钓诗,他们钓的是诗意、隐意、真意和禅意在上一篇关于垂钓诗的文章中,选取的三首唐诗分别描写钓鱼的童年趣,家庭美和天伦乐,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乐趣。

今天的这篇文章,选取了唐朝的四位名家,他们有急流勇退的高官,有怀才不遇的隐者,有不改初心的学者,有佛法深厚的高僧。

他们写了四首最著名的垂钓诗,钓鱼“一拍一呼复一笑”、“一家欢笑在南池”的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乎得是诗意、隐意、真意和禅意。

请看他们的诗吧:斜风细雨不须归一、《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水流中鳜鱼肥美,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惬意享受着斜风细雨不想回。

笔者: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这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山水画。

雨中的青山,翱翔的白鹭,两岸的桃花,春江水绿、鳜鱼肥美,江上渔舟,一位戴青箬笠,穿绿蓑衣的渔夫,惬意地享受着斜风细雨,不想回去。

色泽明丽,语言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张志和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张志和的《渔歌子》问世七年后,就传到了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连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都大加赞赏,亲自作了五首《渔歌子》来相奉和,并且把这首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这首诗,张志和钓的不是鱼,而是悠然的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因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初名龟龄,751年唐肃宗李亨亲赐御名,改名志和。

张志和自幼聪明伶俐、过目成诵。

三岁就能读书,六岁能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二十四岁时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就任正三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

妥妥的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

757年,张志和因力谏唐肃宗遭贬,“坐事贬南浦尉”,758年,张志和以“父母亲去世”为由回老家守孝。

唐肃宗李亨赐给他奴、婢各一个,称'渔童'和'樵青',同时敕加赠张志和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

小儿垂钓_诗词鉴赏_唐_胡令能

小儿垂钓_诗词鉴赏_唐_胡令能

赏析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 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 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 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 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 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 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 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 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 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赏析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诗中没有绚 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 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
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 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 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 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 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 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 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 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 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 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 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 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他远远地摆了摆手, 唯恐鱼儿被吓跑,不敢应答。
赏析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 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 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 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 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 “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 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 动作的生动的笔墨。

关于垂钓的古诗句

关于垂钓的古诗句

关于垂钓的古诗句垂钓自古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诗词中,垂钓被称为一种寻觅自然之美、释放心灵的方式。

下面是一篇关于垂钓的古诗句,以及对其意境的描述。

古诗一:《渔父》河边渔父垂钓舟,悠然自得信天游。

冷眼看花温烟水,笑对人生乐自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垂钓于河边的景象。

他坐在小船上,享受着独特的自在和宁静。

他对周围的美景既冷静地欣赏,也能在寂寥中找到快乐。

作者通过渔父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和人生乐趣的向往。

古诗二:《湖上钓者》湖上钓者调闲情,竿头悠荡跨波迎。

碧波阔处立身立,垂钓固然愿自矜。

这首诗把垂钓者描绘成一个自在自得的人。

他站在湖中,由着鱼线随意穿梭于波浪之间。

他是如此地盛情款待鱼儿,让自己的身影与湖泊融为一体。

垂钓者不仅享受到了钓鱼的乐趣,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古诗三:《渔歌子》渔歌时唱醉花前,红楼鱼跃绿草湖。

倚竿听着轻微浪,心醉蓝天月上时。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垂钓时的静谧和欢愉。

垂钓者手持竿子,坐在婀娜的荷叶上,轻唱渔歌,享受着鲜花和碧波的美丽。

湖中的鱼儿跃起,伴随着水中微浪的声音,使垂钓者的心灵陶冶于湖畔的宁静中。

他沉浸在蓝天和皎洁的月光中,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古诗四:《夜钓歌》每逢月夜身心安,且向江头倚竿旁。

水中闻鱼呜咽声,万户明灯映夜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钓者的情景。

月夜之间,他在江头静静地垂钓。

他身心平静,完全放松下来,享受着夜晚的安宁。

他聆听着水中鱼儿的吟唱,感受到万家灯火给夜晚带来的璀璨光辉。

整个场景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古诗五:《渔者》西江悠悠响彻山,渔者已渡岸千年。

投钩鱼跃扬水花,乐此不疲任作仙。

这首诗让人体会到垂钓对于渔者来说是一种乐趣而非劳作。

西江悠悠的江声回荡在山间,渔者已经垂钓千年。

他投下鱼钩,鱼儿跃起溅起水花,带来欢乐和兴奋。

他每天都以垂钓为乐,从不感到劳累,仿佛是一位长生不老、享受仙境般的存在。

以上便是关于垂钓的一些古诗句。

这些古诗通过描绘垂钓者的心境和情景,展示了垂钓者对自然的赞美和享受,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向往和快乐态度的追求。

唐诗《钓竿篇》沈佺期全诗赏析

唐诗《钓竿篇》沈佺期全诗赏析

唐诗《钓竿篇》沈佺期全诗赏析《钓竿篇》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垂钓诗。

此诗一反作者多为点缀太平的应制诗风,内容写的是“纶钓嬉游”之事。

钓竿篇朝日敛红烟,垂钓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创作背景】沈佺期这首《钓竿篇》大约是公元705年(神龙元年)作者流放岭南之前的作品。

【赏析】钓竿:汉乐府铙歌名,晋鼓吹曲亦有《钓竿》。

《乐府古题要解》说:“有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为《钓竿歌》,每至河侧辄歌之。

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传以为乐曲。

若刘孝威‘钓舟画彩鹢’,但称纶钓嬉游而已。

”这首《钓竿篇》内容是写“纶钓嬉游”之事,虽不无寓托,但格调轻松愉快。

诗分三个段落,每段两联。

第一段写景叙事,着重于描绘自然景色,借景色的变幻表明时间、地点的推移转换,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

首联的起句“朝日敛红烟”,描绘早晨宏丽的景象。

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渐渐消退。

这个“敛”字下得实在好,将人人看得见道不出的“朝日”与“红烟”的关系,形象逼真地表达出来了。

红霞的产生和消失本都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能将灿烂的红霞聚敛来,又能将它收敛去。

云霞散去,大地苏醒,手持钓竿的人垂钓于绿水之上。

这对句“垂钓向绿川”,既切题“钓竿”,又点出了地点;既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出其雅兴的浓郁。

这个小层次叙述垂钓者一大早就出来了。

第二联“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紧承首联从人的感觉和视觉表现“绿川”的澄澈宁静。

由于白云倒影于水中,以致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

河水被阳光照澈,鱼儿缓慢游动的瞬间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

这两句诗出自王逸少的《镜湖诗》:“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但较之王诗意境更鲜明,音韵更优美,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里写景能够虚实结合,境界清幽,引人入胜。

第二段着重描写人与物的情态。

第三联“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是描摹游鱼的情状。

逆水寒钓鱼诗句

逆水寒钓鱼诗句

逆水寒钓鱼诗句
(最新版)
目录
1.逆水寒钓鱼诗句的背景
2.逆水寒钓鱼诗句的内容
3.逆水寒钓鱼诗句的寓意
4.逆水寒钓鱼诗句的文化价值
正文
逆水寒钓鱼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诗描绘了在逆水寒的时节,作者在河边钓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句中,“逆水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即水寒而逆流。

在这个时节,作者选择了在河边钓鱼,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诗句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描绘了作者在钓鱼时的心境,既想乘风回家,又担心高楼大厦的寒冷。

这种心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逆水寒钓鱼诗句的寓意,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两个方面。

作者通过描绘钓鱼的情景,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敬畏和热爱,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

逆水寒钓鱼诗句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寓意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

这首诗的寓意,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同时,诗句中的细腻描绘和优美的语言,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1页共1页。

垂钓的诗句

垂钓的诗句

垂钓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柳宗元的垂钓诗,是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柳宗元的垂钓诗《江雪》。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攻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泛舟,不怕冰雪侵扰。

注释绝:并无,没。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千”、“万”两字,下面的“贫”、“富豪之家”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飘,路上的人踪,这本来就是极平时的事,也就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到“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之一个“绝”和一个“攻灭”字,这就把最为常用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为极端的喧闹、绝对的绝望,构成一种不平时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就是属静态的描绘,由于摆到这种绝对清幽、绝对蛰伏的背景之下,好像反而变得玲珑剔透,存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出来、活跃出来了。

赞咏钓鱼的诗句

赞咏钓鱼的诗句

赞咏钓鱼的诗句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蓼蓼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一诗中,把钓鱼的情趣写得有声有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王维对钓鱼也情有独钟,他在《青溪》诗中写道:“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中妙用东汉时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以隐居青溪垂纶养性作为归宿,显露出他清高闲逸的胸怀。

诗人韦应物在《游溪》诗中写道:“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表达了荡舟垂纶的闲情逸致。

在古人的咏钓中,描写春夏秋冬垂钓情景的都有。

杜甫的《渡江》描绘的是春钓:“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和凝的《渔父歌》诗描写的是夏钓:“白芷汀寒立鹭鸶,萍风轻剪浪花时。

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描绘秋钓的则有孟浩然的名作《临洞庭》,诗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对河边垂钓者时有渔获赞羡不已。

柳宗元描绘冬钓的《江雪》为历代人赏读不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绝以精炼的语言勾画出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寒江独钓图。

在一些咏钓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代垂钓胜地的景色,明代张廷范有一首《咏东山岛东赤港》的诗写道:“难逢佳水与佳山,清气谁能此一湾。

翡翠时来参结构,琅傲声复寄缓潺。

得珠元渚鲛人借,问字沧矶螺女还。

溟海粒冠多变现,直钩亦漫戏垂纶。

”有的咏钓诗写得十分含蓄,有的借诗揭露古代社会的丑恶现象,晚唐诗人李群玉有《放鱼》诗云:“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铁钩。

”此诗从侧面为鱼儿担心,提醒鱼儿小心“香饵下”的钓钩,盼鱼儿莫在江湖漫游,早日另寻更适合栖生的地方。

明代著名才子解缙的“钓鱼诗”写得更妙。

一天,他陪明太祖朱元璋去钓鱼,解缙钓技颇佳,而朱元璋钓了半天却一无所获,有点尴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在渔猎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的渔猎文化,从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和情趣,他们一边渔猎一边抒发对周围景物的热爱、抒发在钓鱼活动中的快乐和感受。

这些古诗词寓意深刻,是讴歌、是情怀、是警句、是对劳动者的歌颂、是勤劳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人通过对古代钓鱼诗词的欣赏、鉴析来陶冶情超,加强修养,同时也是对古代钓鱼诗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古代文人范仲淹非常同情劳动人民,他在诗中写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时的江上往来人一定是达官贵人,携妻挈妾来品尝开江鱼的鲜美,鱼儿虽然鲜美殊不知那是乘着一叶扁舟的渔者顶着风浪,在波涛凶涌的江中辛勤拼博的成果。

鲜美的鲈鱼不仅让我联想到唐肃宗时以渔为乐的隐居者张志和,他在诗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曾担任过待诏翰林,贬官后隐于渔者,并非钟情于渔,而是淡泊名利,重在隐于江湖以垂钓为乐。

友人送他一艘渔舟,从此他便放舟于西塞山前垂钓,以舟以水为家了,想必以中自有其意趣和快乐。

〈〈水经注〉〉云:“西塞山璧立千仞,横截江流,漩涡沸激,舟人过之,每为失色”。

但对风波之患,张志和却隐跃言外,含蕴不露,笔墨神奇入化,超然尘埃之外,凸显了这位烟波钓徒精神气质的高远、恬淡、悠然、脱俗。

用现在钓迷的话说简直是神仙过得的日子。

西塞山并非十分险恶,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他和张志和一唱一合斜风细雨也不回家,毛毛细雨中,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桃花流水中垂钓鳜鱼。

如果说雨中垂钓是一幅水墨画,那么蓑衣就是最好的道具。

古代的雨具—蓑衣诗人多有描写,唐代诗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清代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也写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道:“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这种意境、氛围是今人难以体会到的。

不管是钓鲈鱼也好,鳜鱼也好,辛弃疾在《水龙吟》词中写道:“休说鲈鱼堪荟,岂为莼羹鲈脍哉,尽西风,季鹰归来”。

晋张翰,字季鹰,在北齐为官,因想起家乡吴中的莼菜鲈鱼,而辞官南归,其实是怕政治迫害。

卫人子思说:“鳏虽难得,贪一死饵,吏虽怀道,贪以死禄”。

窃以为,古往今来,不求渔利,只求乐者,大有人在。

是无所利也,所以乐矣。

唐代大改革家王安石则感叹到:“绕岸车鸣水欲干,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井中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无人提携,大千世界的奥秘永远也不知道。

实在是千古警言,足以为鉴。

古代的钓鱼诗词除了警示、明志之外,抒情者居多。

郑板桥的《道情》阅毕不仅让人心怀激荡;“老渔瓮,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往来无牵伴,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巷萧萧白尽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全诗直译就是:有一位老钓翁手拿一把钓竿,依山傍水在垂钓。

这是人物.地点的交代。

接着描写了周围的自然景物和优美的环境:一叶小船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往来穿行,鸥鸟轻点碧波向远处飞去。

风吹水道两傍高高的荻草发出萧萧的声音,白日将尽寒冷的夜晚就要来临,夕阳西下高歌一曲,心旷神怡,抖擞精神接着钓下去。

这正应了南北朝阴铿的一句诗:“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轮”。

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突然抬头月亮已经爬上了东山,月光照在波光摇曳的水中映出了金色的影子,该收竿回家了。

诗人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老渔翁痴迷垂钓的情景和山光水色的迷人,抒发了放歌山野挥竿
垂钓无羁无牵伴的情怀。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钓鱼时可一点也不糊涂,这可能也是诗人自已垂钓生涯的写照。

宋代词作者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胜景,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强管弄影,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实际上是描写老钓叟在姑苏河上夜钓的情景。

一边是灯红酒绿,花天酒地,莺歌燕舞,一边是嘻嘻哈哈的白发钓翁领着孙子在夜钓。

“莲娃”,学钓鱼的孩童。

有诗为证;“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钓鱼如此吸引老少,正象汉卓文君《白头翁》中所吟咏:“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袅袅”?夜钓的情景唐代诗人陆龟蒙也作过描写:“月中抛一声,惊起滩头鸟……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近代文学大师林语堂也酷爱夜钓:“记得一晚,是九月初,蓝鱼已少,但特大。

我与小女相如夜钓,晨四点回家,带了两条大鱼,一条装一布袋,长三余尺惊醒我内人……此时他侨居纽约大西洋之滨。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钓鱼人纵情山水,放歌山野,总是那么陶醉痴迷。

唐人杜荀鹤形象、贴切地刻画出钓鱼人陶醉、痴迷的程度:“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

”是什么让钓鱼人如此痴迷?正如林语堂所言“……是因为钓鱼常在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间,可以摈开俗务,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得身心之益”。

“郎提鱼网截江围,妾把长竿守钓矶,满载鲂鱼都换酒,轻烟细雨又空归。

”还是用近代文人林语堂的《论钓鱼》一诗来结束本文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