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4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4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
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
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四)朗读,背诵。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卷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
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
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5篇)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独坐敬亭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学习目标:1、阅读单元导读,整体把握本单元课文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1,师: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请大家阅读单元导读,思考:你从这一段话中,读懂了一些什么?2,根据中国行政区图,了解这一单元课文内容涉及到的景物,在祖国的大致位置。
3,今天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独坐敬亭山》。
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有)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自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
一分钟后,检查。
1,抽生读,点评,纠错。
2,师板书易错字:庭tíng亭tíng3,根据多媒体提示,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古诗)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了;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6、依次译讲3句到4句。
重点引导: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运用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和相关的图片。
2.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准备朗读和默写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PPT或黑板上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引出诗人李白和他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应用练习:(1)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加深学生对李白山水诗风格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讲解:(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独坐敬亭山》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诗歌创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独坐敬亭山》的原文和译文。
(2)诗人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3)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独坐敬亭山》,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独坐敬亭山》,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理解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受?(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实践活动,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的表现。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 5篇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说】《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
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
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⑴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明诗意)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⑴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⑴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⑴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⑴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
2.掌握诗歌韵律知识。平仄、对仗等诗歌韵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3.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独坐敬亭山》,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如“敬亭山”、“众鸟”、“孤云”等,并讲解其文化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寓意,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4.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规律。
3.互动提问,启发思维。教师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诗人为什么要独坐敬亭山?”“诗中的‘众鸟’和‘孤云’代表了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诗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如诗意、诗境、韵律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大好河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地图等资料。
2. 准备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文本和注释。
3. 准备相关的学习素材和写作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敬亭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解析诗句教师逐句解析诗句,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诗中景象相关的题目,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和写作表现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诗人介绍:介绍李白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认读“亭”“厌”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古诗,去感受一座山的魅力。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到诗人在山上做什么吗?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指导“亭”“厌”的读音。
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群鸟高飞、孤云独去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孤独。
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提问:诗人为什么会觉得只有敬亭山不讨厌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4、再读古诗,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感受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喜爱之情。
5、拓展延伸展示李白的其他写景抒情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人李白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其他诗作,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2)展示课件,介绍敬亭山的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笔下的敬亭山。
5. 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 能力提高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美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
(2)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查阅字典,了解生僻字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诗歌讲解:(1)讲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感培养。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并注音。
2. 绘制一幅《独坐敬亭山》的风景画,体会诗中的意境。
3. 调查其他同学对李白的了解,汇总后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性和语调的把握。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全文及其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敬亭山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或背诵。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赞美或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九、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十、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有关敬亭山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敬亭山的美丽景色和文化背景。
人教版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教案:《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句、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淡泊情怀,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淡泊情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独坐敬亭山》的诗歌原文、注释、译文及配图。
•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独坐敬亭山》的诗歌原文及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出课题《独坐敬亭山》。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被誉为‘诗仙’。
那么,在这首诗中,李白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停顿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请大家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通过朗读,你们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吗?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深入研读,理解内涵1.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3、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李白。
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
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认识一个失意的,孤独的李白。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多篇)第1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蓉江街道麻田小学邱际芳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