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热点专题 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说:“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 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又说:“可爱 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 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君道、政体》)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王道之要, 不过推其不忍之心,以行不忍之政而已”。 他认为:仁是一种先天的善心,所以君主就应 该体现这种仁德之心,治国治民必须为政以 德。可见,思想家对先秦民本思想的最大发 展就是在理论上从哲学角度找到了以民为本, 仁政王道的必然性.
(1)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 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2)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和思考。
(3)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 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 路。
3、民本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发展 秦朝短命的现实使西汉统治者本能的抛 弃了秦朝的暴政,民本思想又重显其耀眼的 光芒。董仲舒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 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天与之;其乐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在他 看来君主行德治仁政才能符合天意。
(四)、先秦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1、在先秦民本思想的设计框架中,君
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的,民为本也是在被君统 治前提下,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 的统治地位,保证统治阶级的利益得以实现。
2. 先秦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民主观念的发展。
二、近代民主思想
1、 18世纪法国民主思想的基本要义:
战国中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 想,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体系。孟子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是立国之 宝,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他指责: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民 有饥色,野有饿莩。”主张给民“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使民有“恒产”、 “恒心”,能够“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具备基本生活条件。
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民本思想的形成(时间、过程、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的思想:“仁”的学说,以德治民的政治思想。 (2)孟子的民本思想:
①“民为贵,君为轻”。 ② “仁政”: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
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3)荀子的“舟水说”。
思考: 2、民本思想形成的原因
建君主专制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 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后来,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继续 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 ③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明确地提出了 “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追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三、试比较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不同点
经济基础 : 阶级基础 : 权力主体:
民本 封建经济
地主阶级
神授君权
民主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天赋人权
治国方法: 以德治民
以法治国
发展前途: 不代表历史 发展潮流
代表历史 发展潮流
四、学者对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新思考
学者徐复观认为,儒家的政治思想总是站在统治者 的地位为统治者想办法、解决政治问题,这与西方近代 以来的民主政治由下向上去争的情形,形成极为明显的 对照。但是,他又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实际上很难解决社 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个人与全体的矛盾和冲突。而正是 在这一点上,徐复观又感到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素来强 调的德治政治似乎可以为解决西方政治制度危机提供一 条很好的思路和办法。他强调说,我们应走在民主政治 的道路上,同时把儒家的政治思想倒转过来,变以统治 者为起点为以被统治者为起点。这样,民主政治则可因 儒家思想的复活而得其更高的依托;而儒家思想也可因 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得以完成真正的改造。
社会原因: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追求民主的社会经 济根源。
②中国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对内专制,对外卖 国投降,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生存的危机。
④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们拿起“民主”这一思想武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
《尚书·泰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 德的要求之一便是敬天保民。
先秦民本思想在春秋时期得到较大发展, 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秦誓》:“民生之所欲,天必从 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周易》的内容表明,从夏、商 到西周,形成了民心天意,君主以德配天而 敬天保民的意识。这标志着民本思想已经初 步形成。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民 神、民君关系的重新认识上。一是民为神 主。“民,神之主也”(《左传·信公十九 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 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
于防川。”《管子·牧民》:“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百度文库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 1、“民惟邦本”的核心理念 2、“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3、“为政以德”的爱民学说 4、“制民之产”的富民思想 5、民心向背的顺民心理
(三)、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 1、对专制的限制 2、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宣传西方资产阶 级的“民权”思想时,巧妙地援引了传统 民本思想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 3.当代社会“以人为本”。在传统民 本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近现代的人权观 念。 4.和谐社会的构建
热点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与近代民主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民 本思想的胚芽,如神农尝草、有巢造屋、燧人取 火、大禹治水等,都反映了部落首领对部落成员 和社会所表现的本能性的责任感。
先秦民本思想萌发于殷周的“敬天保民”思 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 歌》),古代民本观念的典型表达和最早源头。
①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主权)。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2、简述中国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实践民主思想的历程 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历程: ①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并力图付诸政治实践 。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武力推翻封
先秦民本思想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最
大的特点,诸子百家从多个方面对春秋时期 形成的民本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发挥。但无 论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为民”、 “爱民”、“利民”,还是墨子的“兼爱”, 管子的“修法安民”,抑或是老庄基于社会 批判基础上的富民主张,在追求以民为本的 价值指归这一点上,都是殊途同归的。这之 中,尤以孟子的民本思想最为突出。
民本思想的极致时期明清时期民本思想 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家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 制度进行的批判。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突破天 意君德的说教,疾呼以“公天下”取代“私天 下”,直指君王与臣民、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黄宗羲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包括民选、 议政、弹劾、罢免在内的新制度蓝图,试图把 君主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权力制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考: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知识分子对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我们 从中得到什么精神启示?
1、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3、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孟子认为,君主乃上天之子,是上天派到人间管 理万民的。天的旨意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民意体现出来。 君主应该实行仁政,如果君主不能爱民保民,而是残民 以逞,可以视之为独夫民贼,可以易位、放逐乃至诛杀。
战国后期,荀子提出以“王道”为主要内容的民 本思想体系。荀子强调君主应该爱民、利民,“君人 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意焉而亡”,“天 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认 为,君与民的关系有如舟与水的关系,“君者,舟也; 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又认为,君 与民的关系如同仪与影的关系。“君者,仪也;民者, 景也。仪正而景正”。荀子认为,只有民安宁,君才 能安位。他重视民的地位和作用,就是为了实现君安 位的“王道”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