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研究背景高三历史课程的热点专题之一是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关系。
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而近现代民主则是当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
探究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的启示和影响,为高三历史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1.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对古代中国儒家、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民本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其核心理念和主张。
–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在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近现代民主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特点–分析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民主选举、言论自由、权力制衡等,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运作情况。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制度模式,探讨其异同和发展趋势。
3.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的启示与影响–分析古代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民主、平等、法治等理念,以及其与近现代民主的契合点和冲突点。
–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和局限性。
4.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重构–分析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与演变,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重构。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古代民本思想的精神,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和近现代政治实践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民本思想和近现代民主的理论认识,还可以为高三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思考路径,促进学生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民主制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以上是一份详细的复杂方案文档示例,供参考。
特殊应用场合1.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新增条款:•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在研究内容中加入与高中历史课程相关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论文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论文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实现方式和经济基础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在重视人民作用、反对统治者专权、专利方面存在的一致性。
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应积极培育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清除“官本位”思想。
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现代民主;民主建设一、民本论与现代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它起源于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自西周以后,统治阶级就已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治国之道中。
民本论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在几千年的流传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人物对它的表述和理解有所不同,既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又有角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民为国本,治国为民,追求民权,反对专制。
“民”是一个政治意义的名词,在古代是指与君、臣相对的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广大庶民。
民为国本,就是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平民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因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民是战争胜负、事业成功、王朝兴亡的决定力量。
苟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既然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其政治活动就必须为民众服务。
因此,治国就要为民。
于是,爱民、重民,安民、救民,富民、利民和教民,成为统治者治国为民的主要内容。
民权,即是指民众的政治主权和行政参与权。
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的政权模式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最高主权和一切政治事物的仲裁权。
民权思想在传统民本思想中只体现在理论层面上,但是,这种肯定民权、反对专制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现实的政治。
民本思想深入到统治者的心中,使其认识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将天下奉一人”之理。
现代民主,主要是指在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指导下的西方民主,是我国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政治思想。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这一思想最终在我国得以确立。
解读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发展
解读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发展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也就是“以民为本”,古代的“民本”包含以下含义:第一、“民”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所在,“民”的利益是国家的价值所在;第二、“民”是君主权力的来源, 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民”的拥护才能长久。
此即《尚书》所言:“民为帮本,本固帮宁”的含义所在。
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理解到人民力量的伟大,③④就明显了,选择C项。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勤政爱民是“仁政”的灵魂和基础。
他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系统化和集中体现。
仁政,就是统治者对人民要行仁政。
孟子的仁政。
就是省刑罚,薄税敛,不夺农时,使民有一个安定生产的环境。
孟子还主张“民贵君轻”,《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平丘民而为天子。
”在人民,君主,国家三者之中,以民为最贵最重。
人民高于君主。
荀子则更是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例二: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准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增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此题在考查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秦朝灭亡原因的理解——暴政,所以,这个事实才从反面证实了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的准确。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 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热点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与近代民主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民 本思想的胚芽,如神农尝草、有巢造屋、燧人取 火、大禹治水等,都反映了部落首领对部落成员 和社会所表现的本能性的责任感。
先秦民本思想萌发于殷周的“敬天保民”思 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 歌》),古代民本观念的典型表达和最早源头。
民本思想的极致时期明清时期民本思想 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家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 制度进行的批判。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突破天 意君德的说教,疾呼以“公天下”取代“私天 下”,直指君王与臣民、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黄宗羲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包括民选、 议政、弹劾、罢免在内的新制度蓝图,试图把 君主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权力制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考: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知识分子对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我们 从中得到什么精神启示?
1、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3、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①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主权)。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2、简述中国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实践民主思想的历程 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生活在民主国家》课件
课堂小结:
古代:民本思想
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生 追寻民主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民主的曙光
活
在
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新中国成立
民 主
实现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①人民当家作主 ②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国
①选举民主
家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 ②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生活在民主国家》
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追寻民主
1、古代的民本思想:
①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尚书》,该书提到: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 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 本思想。
说一说
四幅图片分别体现了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哪一具体民主制度?
说一说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梁启超认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 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这些先贤的思想代表着当时中国人民的什么愿望?
③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认为:“盖国民为一国 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 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精选文档
2、民本思想形成的原因
(1)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 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2)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和思考。 (3)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 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 路。
3、民本思想的实践与评价
(1)实践过程及典型事例 (2)民本思想的影响 ①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 从 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 ④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 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 (3)评价:民本思想的立足点、实质。
社会原因: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追求民主的社会经 济根源。
②中国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对内专制,对外卖 国投降,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生存的危机。
④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们拿起“民主”这一思想武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
二、近代民主思想
1、 18世纪法国民主思想的基本要义: ①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主权)。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2、简述中国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实践民主思想的历程 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历程: ①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并力图付诸政治实践 。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武力推翻封 建君主专制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 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后来,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继续 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 ③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明确地提出了 “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追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主义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主义思想》阅读报告近代的民主主义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一直是世界思想的精华,然而两个重要思想尽管名称相似并且有互通性,但是却有很大差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民本思想的起源是中国古代的生产方式,通过中国人伦社会的形成逐渐表达出来。
在古代,人们没有意识到人民真正的意义,通过春秋战国国家的兴起和衰落,慢慢意识到了人民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才有了孟子最早系统地提出的民本思想。
而且在古代特别是殷周时期,占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通过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普遍信仰“天”“神”的力量,而之后思想家通过论证顺应民意即是顺应天意,说明了人民的重要性。
但是无论如何,“民贵君轻,甚至超越国君”这种说法是绝对没有的,民本思想是希望国君能都体谅百姓,能够仁政,也就是说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还是没有一种正式的形式约束君主来“以民为本”。
近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很多持有“犯天下之大不讳”的思想家,比如李贽和唐甄,他们极度地抨击了君主制度,并且提出了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尽相同的观点,可以说是民主思想的启蒙。
当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会取代封建社会的时候,也认识到民主思想是近代世界的潮流,便开始了近代的资产阶级的改革,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例,是最接近西方民主思想的,然而孙中山先生还是未能全部理解西方民主思想,竟讲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太过民主”。
西方民主思想是以个人的人文主义为基础来架构社会和政府的,通过契约和法律来进行真正的人类近代政治结构改造,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其中有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在中国这个鲜明的封建主义国家的理解自然不是很透彻。
尽管有着理论的相似性,但根不同,便会结出不同的果实,近代西方通过自己发达的民主思想逐渐地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司法和社会体系,是一种由“看得见的正义”主持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完善。
民本思想形成总结
民本思想形成总结民本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种思想潮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政治制度的结合体。
这种思想形成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国家独立和崛起的历史背景之下,表达了普通人民对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的追求和诉求。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民本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克己奉公、以德治国。
然而,随着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外来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逐渐转向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强调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之下,民本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成为了人们对于解决国家问题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指导。
民本思想的形成和演进,离不开一系列开创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贡献。
梁启超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根本精神,强调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主张借鉴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实现国家现代化。
陈寅恪则以“为国为民”为原则,主张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胡适则强调人道主义和人性的自由,提倡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重要源头。
民本思想的实践,也跟随着中国的现实变革而逐渐深入。
辛亥革命中,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强调国民革命、民主政治、人民生活的改善。
这一思想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开创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和变革。
中华民国成立后,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宪政实践都是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际的困难,中国的民主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民本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压制。
在人权和自由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因此,中国的民主化建设需要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加强公民权利保障,推动政府的透明化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实现真正的民主和法治的中国梦。
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
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明清之际出现的新儒学是一个重点,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大胆君主专批判制、提出君臣平等、工商皆本、“众治”等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
很多同学在分析他们的思想的时候,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的思想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与西方同时期的启蒙思想是否一样?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的范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极限。
另一种认为,他们已经提出了民本高于皇权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传统界限,是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那么“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所以,必须明确传统民本和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
民本思想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儒学家历来都比较重视民本思想,如孔子在论语中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等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历代的思想家或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妨探究一下。
孟子说:“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荀子认为:“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从孟子和荀子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有很强的功利性,民本思想一开始就是一种手段和策略,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一种方法,无论统治者如何重民、爱民、保民,最终都是维护君本,仅仅将人民作为巩固统治的目的来看待。
再如西汉初年,面对秦朝二世灭亡的事实,统治者和当时的学者又是如何吸取经验教训呢?贾谊认为:“闻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
021文艺评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历代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与变迁农业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经济模式,其具有商品交换不足,极度分散的特点。
千千万万个彼此相似又极其分散的乡镇组成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一方面要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又要维护社会安定,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尊君”的传统思想。
更重要的是,农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民,农业生产需要广大农民辛勤耕耘,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提供赋税和劳役,达到国祚绵长的目的。
传统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两架马车由“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而这里“重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尊君”。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统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民众、治理民众。
早在商代后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尚书·盘庚》篇提到“重我民”“畜民”。
对于“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的儒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探讨。
作为一个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的政治思想家,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努力贯彻爱民、富民、教民、养民的思想,通过大力改善普通人民的生存条件,酌情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等措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强调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改善民生是统治者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他把改善民众生活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认为只要统治者自觉爱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依附与消长的关系。
秦汉时期,贾谊系统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水平。
他回答了前人没有深刻剖析的问题:历史事实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民的重要性在于,在君民关系的此消彼长中,最终的胜利者是人民。
他希望统治者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试析传统民本思维定式对我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
洛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u yn r lU ies y o r a fL o a gNoma nv ri t
Oc . 2 1 t ,0 1
Vo . O No 1 I3 .0
试析传统 民本思维定式对我 国近代 民主思想的影响
想, 也是 中国近代接 受西方 民主思 想 的对 接 口, 为顺 利接受西方 民主思想搭建 了便 利之桥 。笔者 以为传统
民本思想确实含有一些 民主思想 的 因子 , 但若从 准确 把握西方 民主思想的角度来看 , 据此认 为搭建 了便利 之桥 的看法是 值得商榷 的。因为一种 政治 思想 ,特别 是与制度相结 合后 , 过长期 政治社 会化 的过 程 , 经 就 把它内化在生活在其 环境影响下的人们 的心理意识 和 思维 习惯之中 , 制约着人 们 的政 治判 断与思 考 ,而 民 本 思想 正是维护 君主专 制制度 理论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它固有 的专制 主义倾 向不 能不影 响到近代 中国人 对西 方 民主政治 的接受 。传统 民本思 想虽没有 形成严 密 的 理论体 系 , 但从整体上来 看 , 史上各 个 时期 的民本 历 思想 的阐述都沿着相 同的思路 ,我们也可 以把它 称为
作者简 介 :马超 (9 8一) 15 ,男,河南镇平人 ,许 昌学院法政学 院副教 授 ,许 昌学 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党 史党建 研究。
民本与 民主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 前者 属于 中国传
统政治思想 的范畴 ,后者是 西方政 治思想 的产物 。反 映在制度层面上 , 者更是 构成直 接 的对立 ,一个 是 二 君主专制 主义 的 产物 ,一个 则 是 民 主共 和政 治 的基 础。关于二者 的具体 区别 已有不 少学 者进 行 了 阐述 ,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民本思想是 中国固有的 民主思
探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代的联系
探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代的联系作者:徐志浩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摘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变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
如今,民本思想经过社会的实践检验和发展改进,依然在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民本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主题和发展演进,探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现代的联系。
关键词:民本思想;古代;现代;联系民本思想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长河中,上扮演着一个无法被替代的重要角色,是中国历史遗留下的最有特色的精华之一。
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史中,民本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被无数次地证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思想,因而,民本思想才会为各个朝代的许多统治者、政治家和思想家所提倡。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阶段。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起源于商周时期,一般认为是周公对于商纣王虐待人民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事实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产生了最初的民本思想。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些学派不关心诸侯争霸,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困难上,于是对于民本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代表学派为墨家和儒家。
墨家的墨子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
儒家的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反对统治者剥削人民;到了孟子时期,“仁政”思想成为了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而荀子更是发展了“仁政”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君舟民水”观念,系统的提出了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王霸并用为措施,以礼法结合为保证,以利民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他提出的民本思想,既维护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民本思想理念,标志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形成。
(2)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阶段。
主要以贾谊,李世民为代表。
在西汉时期,贾谊就深刻总结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写出了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形成的肇始,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
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
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
尽管学者迄今对“民”早先的身份地位尚有不同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民”在先秦时代是城邦国家的被统治阶级,也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传世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我们虽然无法判断《五子之歌》已佚原文是否存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但根据可靠的先秦文献,完全可以认为民本思想在商周时代已见端倪。
贾谊《新书》和董仲舒《春秋繁露》等书释“民”为“盲”、“瞑”、“懵懵无知”,意为没有文化和愚昧,这种含有轻蔑意思的训诂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它是否是“民”字所以得声取义之由,还是大可怀疑的。
因为在先秦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民”的另一种叙述。
《尚书·盘庚》:“朕及笃敬,恭录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同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可见在先秦时代,在统治阶级心目中,“民”是很受尊重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民”提升到统治阶级的行列。
在国家尚未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包括氏族和部落首领在内,每个人都是氏族和部落的成员,他们的身份是平等的。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有了国家,有了阶级,也有了君主、贵族、平民和奴隶之别,但是氏族制度的古老传统并没有迅速消亡。
一般的氏族和部落成员虽然变为君主和贵族所治理的“民”,但先辈所曾拥有的尊严和荣誉还遗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民本思想” 与 “民主思想”的区别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
“本”在古汉语中是根的意思,“民本思想”即注重国家根基的思想。
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基础的是普通农民就是“国本”,爱护百姓、注重农耕,就等于维护“国本”,因此古代封建统治者总以“爱民如子”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原则之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统治者才能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
“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
法理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讲究人人平等。
政治上、否定“君权神受”,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要求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物。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二者仅是文字相近,而本质意义却是不同的。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背景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政治思想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许多朝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现代的民主思想,则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推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政治思想。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两者的异同,并试图探讨两者的相互关联之处,以期对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思想有所帮助。
传统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它强调农民、百姓的利益和权益,认为国家的权力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而存在的。
这种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黄帝、尧舜时代。
在古代社会,农民和百姓是社会的主体,而统治者的权威也是建立在农民和百姓的支持基础之上的。
因此,保障农民和百姓的利益是一个合法君主的根本职责。
在这种思想的传统中,人民的利益被认为比国家和君主的利益更为重要。
国家的权力必须始终得到人民的监督和限制,以免滥用权力产生不利后果。
因此,中国历代皇帝和贵族都会努力维护农民和百姓的权益,以巩固国家的统治。
现代民主思想现代民主思想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它从自由和平等这些理念开始,强调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授予的,而不是来自神权或者君主的授权。
现代民主思想一般被认为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现代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人民有自己的自治权力以及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能力。
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代议制、选举制和司法独立三个方面。
选举制度是民主的基本元素,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进入议会,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中。
代议制则是指当选的代表应该适当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制定政策和法规。
司法独立是保障公正和规则的基石。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尽管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民主思想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相似的。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一样,都强调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并将其作为国家政权存在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思想文化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史上的“民主”思想又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精华。
“民本”与“民主”既有其相通性,但又不能等同。
一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
但中国民本思想,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
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
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
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
古人常言“水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
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
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
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
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
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天”的地位已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一些大臣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田氏代齐的重要手段就是收买人心,搞大斗出货,小斗收进,结果“得齐民心”,“民众归之如流水”。
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发展到孟子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告诫统治者“爱民”、“利民”,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这标志着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
古代民本思想绝没有把民看得比君还尊贵的意思,不但提出“民贵君轻”的孟子没有这样的思想,即使整个封建时代,二千年来的地主阶级思想家无论他如何进步,也难于设想民比君更尊贵。
“民为贵”的思想,是为了加强封建君主地位服务的,而不是为民争地位的。
但这种思想本身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历代统治者中不乏英明的君主在治国过程中,在重视法治的同时,注意法、德并重兼施,相信“民为邦本”,以德为本,以身作则,行“王道”(以德服人,即通过尚贤使能,节用裕民等有效措施争取人民),治天下就易如反掌。
因而采取一些顺应民心的“仁政”“德政”措施,从而出现盛世、治世的局面。
反之,只行“霸道”(以武力服人),只强调法治,而忽视、否定德治,就会导致国家迅速败亡。
这尤以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最为典型。
可见由民本思想进而升华为“仁政”“德政“是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治国安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二、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明末清初,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因素产生,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极大发挥,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
这种社会政治思想是进步的,可以看作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它还是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区别。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启始于鸦片战争后。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就介绍了西方的议会制度,称赞美国的联邦共和制,说美国总统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总无世袭终身之事。
”选官举贤自下而上公举,“可不谓公乎?”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带有民主色彩的平等观得到发展。
洪秀全把中国传统农民战争中的平等观与近代西方基督教原始平等观相结合,宣扬“普天之下皆兄弟,一切人皆平等”,主张“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实行一种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的绝对平均主义。
农民未能与新的生产力相联系,无法冲破旧的生产关系,因而他们民主性的平等和平均要求就无法实现。
直至《资政新篇》,提出了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等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主张,说明太平天国后期,农民的民主思想开始向具有近代化意义的民主思想转变。
最早开始直接提出“民主”一词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
他在《易言》中写到“泰西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
早期维新派就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民权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康梁维新派把近代西方进化论思想与儒家“公羊三世说”相结合,认为人类历史必然将由“据乱世”进到“升平世”,再发展到“太平世”,以此推演出资本主义必然将取代封建主义,主张在中国效法俄日,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君民共主,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带有深重士大夫味和儒家传统的民主思想,也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结果。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为楷模,强调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重视三权分立,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集中体现了比较现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设立了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民主观念和制度得到部分实现。
中国的民主政治真正开始起步。
然而辛亥革命后,虽有了选举、三权分立、国会,实际上人民并未获得应有的权力,因为资产阶级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争取建立某种类似西方的政治制度,对真正的百姓的“人权”关心甚少。
实践证明中华民国后来只剩下块空招牌。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探索民主的深层意蕴。
民主强调人权,强调民主政治的实现必须以个人解放为前提,而个人解放意味着独立人格、自主活动的能力,强调对个人权利的重视,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
他们用平民主义来译释民主,意味着为广大劳动人民谋政治、经济、文化的彻底解放。
随着十月革命介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种平民主义便与劳农政治、工人政治、无产阶级政治连接起来,逐渐被更多的群众所接纳、吸收,对以后中国政治影响深远。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它指法律上的平等人权,伦理上的独立人格,学术上破除迷信和思想自由。
充分享有民主,成了广大知识青年的追求目标。
这种民主的精神又化作战斗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青年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共产党诞生后,赋予民主新的内涵,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民主。
三、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比较民本思想是扎根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土壤上的,它是农业经济的产物,它的“重民”、“贵民”主张是农业文明时期宝贵的、进步的思想。
民主思想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从西方引进的。
它是“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产物。
它直接从西方移植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民主观念,它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变革的思想武器。
中国古代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卑,民主观念则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的平等。
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
民本是与君主制相联系的,虽有重民、贵民内涵,甚至还有民本思想推导出反对君主专制的大胆结论,但是它始终没有“公民和政治权利”,即赋予人民发表意见的自由、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权利等,因而没有也不可能发展为民主思想,这是因为民本思想往往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民本思想根本上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提出来的,正如李铁映《论民主》中所言:“民本思想的理想政治是统治者成为‘民之父母’,从而使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政治关系变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
”例如曾子在《大学》中所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
可见,“中国民本思想已经深深打上了宗法制度的烙印。
”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思想,也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这是民主的根本原则和最突出的特征。
人民主权的基础是首先承认人的基本权利,即享有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权力,言论、结社、集会的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民主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人权观念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人权又需要从民主制度中得到认可和保障。
它是在肯定个体主体权利和社会主体权利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健全民主制度去保障这些权利。
它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协调。
但民本思想也不是完全抹煞了人的个体主体作用与价值,如儒家强调“为仁由己”。
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已欲立立人,已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
同时儒家价值观念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所“立”(取得社会所承认的位置和成就),有所“达”(能够顺利发展),这些思想与近代民主所规定的人人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文化中能够有所“立”有所“达”,是有内在一致性的。
民本思想在古代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等级森严,纲常礼教成为社会主导思想的环境中,是十分珍贵的,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思想。
尊重人,珍视人的生命可贵,承认“民为邦本”,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要勇于承担社会政治责任的思想,经过批判继承,吐故纳新,不断进步,成为后来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