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二课;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发展历程
[计划]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掀开了中华民族史上苦难的一页。
在这场旷古未有的“奇变”中,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曲折征程。
本文试图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作一总结,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专题的认识。
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他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地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敏锐地认识到要抵制西方侵略,就必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即所谓“坚船利炮”),使“西洋之长技,尽为中国之长技”。
于是,他们通过大量翻译外国书报等方式千方百计地“采访夷情”,并利用所能搜集到的资料著书立说,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状况,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虽然林则徐、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为强国御侮而寻求真理的思想方向。
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如果说林、魏开了风气之先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洋务派则是学习西方的实践者。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抱着御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子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求强”(创办军事工业)、“求富”(创办民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把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实践向前推进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仁玕那充满近代资本主义气息的《资政新篇》虽然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而成为一纸空文,但它毕竟代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一个方面。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存亡关头,部分中国人便由此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的全方位变化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人从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的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顽固派认为应该沿用旧的封建制度进行统治,仍旧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洋务派认为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
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开办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人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盛起来,清政府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一些仁人志士不断探究其失败原因,寻找救国的方案。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第三课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三课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的。
(1)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2)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3)三个阶段: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或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
(4)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4)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3.“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举措:A.重视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B.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①《海国图志》的编著:魏源受林则徐委托,在《四洲志》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②性质: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③主旨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④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鸦片战争后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徐继畲:《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介绍美国民主制度,赞扬华盛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姚莹:《康輶纪行》特别关注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
近代中国向外国学习经历了哪些阶段
近代中国向外国学习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各地的农民起义使得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危机,一部分清朝官员意识到传统的思想不足以应对当前形式,于是萌生了向对外学习的念头。
但是他们的学习是在继续沿用传统礼教的基础上向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学习技术。
洋务运动虽然表面上是为了自强求富,但是根本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因而很难脱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为中国找到新路子也是不能实现的。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国内知识份子义愤填膺,在康有为的带领下开展了“公车上书”的活动。
光绪帝开始重视变法的主张,随后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展维新运动,但是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在抵御列强侵略的同时又积极反抗清朝统治。
1911年,中国爆发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被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的同时,中外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带动起了新文化运动。
此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大幅度传入中国。
为什么都没有能够救中国?洋务运动之所以不能救中国,是因为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因为只停留在学习器物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入到制度上学习,所以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压制,只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作挣扎。
洋务运动的性质决定了这种学习不能够救中国。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之所以不能救中国是因为:虽然他们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是他们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
(四)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
2、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 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 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 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3、在激发民众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方面也 起了重要作用
6、面对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 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高举“民主、科学” 旗帜,掀起了一场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7、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传入 我国,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和 发展为毛泽东思想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 国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 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第22课
西学东渐
学习目标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记忆维 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2、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 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 第一人。他鲜明地提出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 为用”的主张。人民应 享有自由权利。他还借 用进化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原理,阐 明了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的道理。他
的译作有《天演论》、《穆勒名学》、《原富》 《法意》、《社会通诠》、《群学肄言》
课堂教学设计二
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中国向西方学三阶段历程
中国向西方学三阶段历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历程可以总结为:第一阶段:近代史时期(1840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对西方学习最为激烈的阶段。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制度,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落后。
中国的精英阶层纷纷留学西方国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学、科学技术等知识。
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如西方的宪政制度、立宪派思想以及军事战略等。
然而,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内外交困等原因,中国在这一阶段无法完全吸收和转化西方学问。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学习西方的重点主要是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等方面。
中国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和科学技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同时,中国还积极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工艺技术。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前的封闭性学习,相对较为独立。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向世界,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加快现代化进程。
中国开始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经济模式以及管理经验,并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西方的市场经济、企业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
中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制度,促进国内的改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历程反映了中国在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现代化,并通过吸收西方国家的知识和经验来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州起义)
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 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1915 —1919)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前提)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传播载体)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兴起,主要学习以“船坚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鸦片战争失败使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家意识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侵略,就要学习西方的“炮利船坚”“工艺精良”等军事技术,从而提出了“师夷”以“制夷”的主张。
此时一批在探索中开了眼界的新型知识分子,逐渐跳出“中体西用’枷锁,开始考虑以西式政体来改变中国社会,继续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把它推到了另一个高度。
第二阶段从中法战争到戊戍变法,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新突破。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批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上层知识分子提出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的改良主义思想。
早期改良派向西方学习的视线投到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环节上,而且接触到意识形态和政体方面。
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最终破产,进而分化出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开始重新思索救国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习重点已转移到政治革命、社会进化方面,这是“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升华。
辛亥革命取消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兴起,将近代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历史主题全部地昭示出来,将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阶段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近代学习西方理论实践和探索中国新道路紧密相结合。
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旨在批判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此中国人决心抛弃资本主义,向往和接受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以俄为师。
纵观整个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西方作为一种社会变革思潮,它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仿效西方的政治体制,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么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
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进步思想演变的进程及其主要特征。
演变过程:①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②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③90年代以后维新思想成为中国进步思想主流,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④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进步思想主流,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较彻底批判了封建传统文化。
A.康有为出生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7.戊戌变法期间,促使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D.维新派的影响
答案:DDBDB/DBDCB/ABACDCD
18.重大“进化”: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一度迅速发展;③引进了西方文化,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4分)
重大问题:①日本消除了封建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军阀割据,民国名不符实。②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而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③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称霸东亚;中国则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6分)
C.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 D.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权之争
10.下列各政治势力具有盲目排外思想的有( )
①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③清政府中的顽固派④资产阶级维新派⑤义和团领导人⑥资产阶级民主派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综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们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每当每个中国人说到这无不为之自豪。
但当说起近代史时,那情感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被乌云笼罩般抑郁,感到无比的屈辱。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中国人民开始挣脱“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枷锁,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840年经历了鸦片战,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华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华民族那颗沉睡已久的心,也惊醒了中国官吏与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和奋起。
大批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外国史地,注意国际形势,开始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1841年,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船。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开创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新风。
19世纪60年初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曾国番,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他们提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分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民强之术”。
如同一切面临着近代西方挑战的民族一样,渴望富强的中国人首先看到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这种选择无疑与中国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关。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
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近代史作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近代史作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3)根本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 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 变、主 要 矛盾 与次 要 矛 盾、开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进展比较分析,确定最 正确选项。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去分析,找出最正确选项。而错误选项,常有以下问题:范 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题例证] (2021·石家庄质检)康有为在?上光绪皇帝第六书?中提出了三 条措施:“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 采 天 下 之 舆 论 ,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 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 下人上书。日主以时见之,称旨那么隶入制度局,此诚变法 之纲领,下手之条理,莫之能易也。〞这说明康有为的主张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大不同是( A ) A.强调君主的地位和作用 B.以制度局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C.重视舆论的监视作用 D.议会对皇帝负责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鸦片战争后,中国各个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
方学习的潮流。鸦片战争中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并不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 既学习西方的技术,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且均付诸实 践,但结果都最终失败。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标导航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课程标准 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掌握林则徐、魏源的代表作品及主要思想, 知道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学习导航 2.掌握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理解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3.知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思想及实践。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及思想变革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及思想变革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次。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层次加深一步。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
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
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流顺 乎 世 界 之 潮
失 败
近代中 国向西 方的历 程
思想变 化的阶 级、阶 层
代 表 人 物 孙 中 山
主要 思想
思想的 具体内 容 主张通 过革命 的方式 推翻封 建统治, 建立资 产阶级 民主共 和国
思想产生的 原因
思想产生的影 响
实践 活动
实践结 果
资 革
命 学习西 产 派 方的制 度
民主 共和 思想
阶
级
பைடு நூலகம்
①维新变法 ①为革命派建 辛亥 革命 运动失败, 立革命团体和 改良道路在 政党提供了理 中国行不通 论武器,同时 ②《辛丑条 也知道了资产 约》签订后、 阶级革命②明 清政府沦为 确了革命目标, 帝国主义的 为资产阶级共 侵华工具, 和国的建立奠 民族危机加 定了基础 剧③民族资 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
专题内容分析
映反 动推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繁荣, 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思想上
政治上
爱国救亡 思想进步 思想启蒙
政治变革 顺应历史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探究四: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
抵抗派
代 表 人物 不 同 学西方目的 学西方内容 性 质 不同 相 同
维新派
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改良) 制度 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变法改革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
近代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即近代 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向资本主义政治过渡 经济上:由传统社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上:由传统封建文化向近代文化过渡
林则徐 (1785—1850 年),福建侯 官(今福州)人
学习西方的先河。
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 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 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反映了 什么?)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 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
失败
近代中国向 思想发生变化的阶 西方的历程 级、阶层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
实践活动
实践的结 果
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的 文化
激进派
陈独秀、 民主科学思想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 动
无产阶级
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
导
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 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 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 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 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 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洋务派观点: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李鸿章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学习器物
新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制度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看看谁的主张?
——梁启超
探究二
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 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著名的政治改革 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 • 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 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 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 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九州生气恃风雷,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 这两本书分别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有怎样的历史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打探西方情报; 地位和价值?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 《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 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
思考: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 背景、
途径、
代表人物。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及确立: ⑴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 华, ”。 ⑵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 华, , ”。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时间: 1905至1907年间 《新民丛报》 阵地: 《民报》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内容: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三民主义 实质:
林则徐、魏源 维护封建统治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都在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而找到维护统治、救国救民之策。
四、走向共和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 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 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 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 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 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 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 所济有限”,而“医国” 比“医人”更重要。从 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康有为 思想主张 特点 1、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措施,初 政 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2、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 治 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制 3 、全力策划新政 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 度 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 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 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兴起背景: (1)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2)民族资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4)19C90S,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3、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 意义: 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 大了民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主 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材料二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 “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 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根据上述材料和前面所学知识,比较维新派与革命 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向西方 阶级、 代表 主要 的历程 阶层 人物 思想
思想的具体 内容
思想产 生原因
思想的影响
实践 结 活动 果
资 早
期 学习西 产 维 方的制 新 度 派
阶
康 梁 维 新 派
王韬、早期 郑观 维新 应 思想 (19 世纪 60年 产生)
经济:振兴 ①洋务 工商业,发 运动的 展资本主义 兴办② 经济;政治: 民族资 实行君主立 本主义 宪制;文化: 兴起③ 学习西方思 西方思 想文化和科 潮传入 学技术 通过维新变 法(改良) 的方式,建 立君主立宪 制,发展工 商业 ①民族 危机的 空前加 剧 ②民族 资本主 义初步
: 君 主
——康有为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 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 之所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 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严复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 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