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txt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存亡关头,部分中国人便由此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的全方位变化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人从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的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顽固派认为应该沿用旧的封建制度进行统治,仍旧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洋务派认为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

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开办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人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盛起来,清政府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一些仁人志士不断探究其失败原因,寻找救国的方案。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深受西方的影响,这一历程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

从最初的闭关自守到逐渐开放,从最初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逐渐吸收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中国走了一条不易但是必要的道路。

在政治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切从经济建设出发”的口号,这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逐步从以前的“自力更生”思想走向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

1980年代初期,中国在城市和乡村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体经济逐渐向家庭经济倾斜,这一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而在政治方面,邓小平也开始了一系列大胆的调整和改革,如改革选举制度、实行三步走的改革战略、开展对台对外经济合作等。

这些改革对中国在政治上寻求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在于吸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这与吸收和应用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密切相关。

中国在工业、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贸易中做出重要贡献。

从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中国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闭关锁国”的局面。

这一过程对于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方面,中国向西方亦有深入的学习和吸收。

具体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与西方科学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如今,在中国,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在音乐、电影、时尚、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这些新的文化元素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活力与创新,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国际目光中的亮点。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主要表现为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与此同时,也表明了中西方文化互动、合作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向西方学三阶段历程

中国向西方学三阶段历程

中国向西方学三阶段历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历程可以总结为:第一阶段:近代史时期(1840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对西方学习最为激烈的阶段。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制度,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落后。

中国的精英阶层纷纷留学西方国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学、科学技术等知识。

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如西方的宪政制度、立宪派思想以及军事战略等。

然而,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内外交困等原因,中国在这一阶段无法完全吸收和转化西方学问。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学习西方的重点主要是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等方面。

中国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和科学技术,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同时,中国还积极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工艺技术。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前的封闭性学习,相对较为独立。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向世界,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加快现代化进程。

中国开始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经济模式以及管理经验,并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西方的市场经济、企业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

中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制度,促进国内的改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历程反映了中国在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现代化,并通过吸收西方国家的知识和经验来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0电信1班杨红艳近代以来,风雨飘摇中的老旧中国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痛苦蜕变与涅盘革新,这一现代化进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这三个阶段。

具体而言:第一阶段即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识之士把忧国爱国热情倾注在冷静的政治思考中,他们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的文人学者写出了二十多部介绍夷情的著作,介绍西欧国家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诸情况。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洋务派兴起了“制器练兵”、“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实质上是一个军事上、技术上的西化运动。

洋务运动时期还引进翻译了一批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医学、农学著作,创建了一批冶炼、机械制造、化工、轻工、农产品加工、民用工业的官办、民办工厂,创设一批近代学堂、医院报馆……主动性引进西学无疑有其进步性,但洋务派对西学的引进,主要从实用目的出发,重在西方的技艺。

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西方有些舍本求末。

第二阶段即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这一阶段维新派和革命派热衷西学,师法西方,以期中国富强。

清廷当局被迫有限地开放禁区,改变政务,调整工商、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从学习西方的角度而言,这一阶段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关注;二是对西方学术思想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引进。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了重要贡献。

而严复更是近代介绍西学的巨匠,他曾亲身体察英国社会制度,研习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把建立英国式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作为最高理想;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震动一时的政论《原强》等,并译述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穆勒的《名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将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论引进中国思想界。

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兴起,主要学习以“船坚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鸦片战争失败使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家意识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侵略,就要学习西方的“炮利船坚”“工艺精良”等军事技术,从而提出了“师夷”以“制夷”的主张。

此时一批在探索中开了眼界的新型知识分子,逐渐跳出“中体西用’枷锁,开始考虑以西式政体来改变中国社会,继续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把它推到了另一个高度。

第二阶段从中法战争到戊戍变法,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新突破。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批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上层知识分子提出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的改良主义思想。

早期改良派向西方学习的视线投到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环节上,而且接触到意识形态和政体方面。

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最终破产,进而分化出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开始重新思索救国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习重点已转移到政治革命、社会进化方面,这是“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升华。

辛亥革命取消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兴起,将近代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历史主题全部地昭示出来,将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阶段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近代学习西方理论实践和探索中国新道路紧密相结合。

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旨在批判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此中国人决心抛弃资本主义,向往和接受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以俄为师。

纵观整个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西方作为一种社会变革思潮,它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仿效西方的政治体制,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么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促使中国人民开眼看世界,开始步入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这一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拯救中国命运的出路。

由物质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学习;由科学技术上升到政治思想领域的学习;由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到全面革新,建立新的社会形态的学习,最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史进程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史进程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19年,这个时期发生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国家制度到传播西方革命思想,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1919—1949年,这个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发起,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工农联盟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期经历了创建共产党、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时期学习西方的进程分述如下:一、1840----1919年,中国人学西方,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

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西方“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科学技术,为物质层面的学习;第二阶段是甲午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变革社会上层建筑形态的学习;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是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为思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层面的学习。

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表现出三个层次.即:技术成果(器物),物质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政治体制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层。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从鸦片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对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深切地感到了中外在“器”、“技”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综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们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每当每个中国人说到这无不为之自豪。

但当说起近代史时,那情感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被乌云笼罩般抑郁,感到无比的屈辱。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中国人民开始挣脱“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枷锁,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840年经历了鸦片战,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华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华民族那颗沉睡已久的心,也惊醒了中国官吏与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和奋起。

大批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外国史地,注意国际形势,开始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1841年,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船。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开创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新风。

19世纪60年初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曾国番,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他们提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分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民强之术”。

如同一切面临着近代西方挑战的民族一样,渴望富强的中国人首先看到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这种选择无疑与中国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关。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掀开了中华民族史上苦难的一页。

在这场旷古未有的“奇变”中,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曲折征程。

本文试图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作一总结,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专题的认识。

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他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地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敏锐地认识到要抵制西方侵略,就必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即所谓“坚船利炮”),使“西洋之长技,尽为中国之长技”。

于是,他们通过大量翻译外国书报等方式千方百计地“采访夷情”,并利用所能搜集到的资料著书立说,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状况,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虽然林则徐、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为强国御侮而寻求真理的思想方向。

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如果说林、魏开了风气之先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洋务派则是学习西方的实践者。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抱着御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子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求强”(创办军事工业)、“求富”(创办民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把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实践向前推进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仁玕那充满近代资本主义气息的《资政新篇》虽然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而成为一纸空文,但它毕竟代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一个方面。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

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向西方的学习是不断深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一)器物阶段:1840年—— 1894年(二)制度阶段:1894年—— 1915年(三)思想阶段:1915年—— 1921年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外国洋枪利炮下,中国铁骑利箭不堪一击。

以林则徐、魏源、严复为代表的一群地主阶级的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来了中国军备落后、器物不及。

他们明白,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是应该开眼看世界,先西方学习。

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林则徐主持编辑了《四洲志》,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达尔文的学说也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介绍到了中国。

中国死气沉沉的思想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正式开始,而它的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持续了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这些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这些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在中国落下脚来,而近代的轻工业也开始起步了。

反观这一段历史,近代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这种探索对当时的中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它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未来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都在它的催化下产生。

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无论是新思潮的推动者还是洋务派的支持者,他们都没有发现深层次的原因,他们也不可能去摧毁自己生存的土壤——封建制度,因此,这种探索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在更高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无论是维新派还是改革派都热衷于西学,学习西方,以期中国富强。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

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且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主要的阶段和特点:1.明清时期的早期接触:在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了初步接触。

这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传教活动,他们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学问和技术。

中国的士人和政府开始逐渐了解西方文化,并从中吸收部分知识。

2.出使西方的朝鲜、日本和中国官员: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中国派出一些官员到欧洲和日本进行拜访和学习。

这些官员通过观察和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军事、科学、工艺品等方面,获得了一些西方知识和经验,并试图运用于中国。

3.19世纪的影响与学习热潮: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

中国开始意识到需要学习西方的技术、科学、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以强化自身实力。

建设自己的海军、开办新式学校、翻译西方著作等措施被采取。

4.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19世纪末,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尝试,积极引进西方的现代化观念和制度。

维新运动倡导了学习西方法律、政治学、新教育理念和新闻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更为激进地向西方学习,并抱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翻译和传播了大量西方文化、哲学、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

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思想觉醒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从最初的接触到逐渐加深的学习热潮。

这种学习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法律、哲学、文学等。

这些学习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史作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近代史作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近代史作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学习之河”无疆,开辟中西文化交流的传统也开始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180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商人开始在中国不断活跃,开辟了中国与外界交流的历史旅程。

数十家外国企业来到中国,迅速在中国开发经济活动,建立了租界。

在柴灰历史时期,洋务运动开始发动,中国就开始了大规模向西方学习,努力接受西方技术、文化和思想,努力赶超西方。

在洋务运动初期,许多杰出的中国改革家开始学习西方知识,把西方技术和科学应用到中国,其中包括实行罗马法、施行科举制度的改革、引进西方技术和医药科学、介绍火药和印刷术等等。

到20世纪初,中国宣布了“开放政策”,中国决定向西方学习。

1905年,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学生总会,发起了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留学的运动,让许多中国学生赴国外学习,积累西方的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带回国内。

中国因为向西方学习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成就和发明,包括火车、机器、电灯、中外合作的教育机构等等,也迅速接纳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其中罗马、伊斯兰以及儒家思想等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中国文化。

可以说,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式模式向更加融合西方的文化模式的转变。

也正是因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让中国的思想成为更加国际化,使中国得以和世界接轨,不断实现进步,从而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趋势。

可以说,中国一直以来都在以不断汲取外界营养,并以自己独特的思考视点,以及更加开放式的思想观念,把这些营养充分转化,使自身发展更进一步,走在世界大流中,实现自身价值,和世界文化的融合。

专题18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

专题18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

十八、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核心考点】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意义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③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5)意义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的历程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的历程

从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大潮1864年鸦片战争的一炮把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中国打醒了,中国从世界大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现实令国民逐渐奋起寻找国家的出路。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们的目光由此投向世界,既然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该如何求进?为什么我们的探索学习之路如此艰辛?开眼看世界从林则徐的《四洲志》到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国家的地理历历史,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率先打破国人对西方科技“奇技淫巧”的偏见,敲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大门。

洋务运动继承了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形成了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通晓洋务的人才,冲破重本抑末的思想。

其主要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际上企图以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具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管理上的腐朽性,官吏化严重。

这些原因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

其中以大力发展工商业,设议院,“君民共主”这些主张尤为进步,具思想启蒙色彩,但由于只有部分资产阶级先进分子发起无法付诸实现。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延续早期维新派主张,将学习层面首次推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冲击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争取到了光绪帝的支持,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良运动,并在社会风气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其依靠力量直接决定了它对封建主义不敢否定的态度,而且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没有获得群众基础等暴露了它的不彻底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封建统治。

其引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提出五权分立,是中国近现代在政治制度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最终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宣告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6[2017全国卷Ⅲ,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①②。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⑤。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③④。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本题从近代中国面对“旷古未有的变局”时的反应切入,考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中华文明的演进,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家国情怀⑤的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内容反映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遭受列强侵略,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人奋起反抗。

根据材料“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文化上,近代国人都向西方进行了借鉴学习,并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示例:近代中国走上光明和希望之路得益于面对“旷古未有的变局”时所作出的反应。

(3分)
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将自己置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

此时欧美诸国迅速崛起,凭借着先进的政治组织、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高度发达的科技,最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分)
面对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旷古未有的变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虽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而宣告失败,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此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知识分子为解放民众的思想、革新中国的旧文化奔走呼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扫清了巨大的障碍;历史的重担最终落到了新兴力量——无产阶级的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6分)
名师点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主动探寻的过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失败到成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总结其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