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5(化学的研究对象) 沪教版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一章_开启化学之门_1.2_化学研究些什么_同步检测(有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检测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节日燃放焰火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D.檀树皮制成宣纸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能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4.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A.食盐、水、酒精B.衣服、桌子、电视机C.太阳、宇宙、太空D.精神、意识、力量5.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B.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C.做馒头时,要在面团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D.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6.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7. 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风扇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供充足的氧气C.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液态空气D.双氧水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B.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C.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D.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10.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原集气瓶容积的11.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A.氧气氧化汞B.糖水白酒C.氮气澄清石灰水D.水石灰石12. 如图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13.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结束时量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滴入酚酞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B.随着蜡烛的燃烧,水槽中的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等气体14.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完全消失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导致水面上升D.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和都属于氢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学式为型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必然相等C.克食盐与克水混合充分振荡,形成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克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17. 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太多,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外界空气进入瓶内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1)石墨与金刚石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8.(2)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建筑工人通常在用剩的石灰浆上面覆盖一层沙土的原因是________.19. 现有、、、、五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把它们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①跟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②跟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③跟两溶液混合,产生气泡;④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析上述实验现象,推出、、、、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或“”)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蜡烛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各举出日常生活中两种变化的二个例子.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产品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和化肥.生产原理是:将和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晶体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后分离出,加热制得纯碱.生产流程:相关资料:(1)(2)已知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问题讨论:(1)操作、中,相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①加适量的盐酸,适量是指________.(2)检验挥发性气体的方法________.(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挥发性气体;.溶液;.氢氧化镁;.化肥组成确定:(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________(写化学式).含量测定:称取该纯碱样品固体混合物,加水配成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数据见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1)________;(2)在实验三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总结反思:请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________品,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溶液改为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报告表.(查阅资料:铁可以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2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可燃物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进行分析.【解答】解:、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的,故说法正确、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故说法正确;、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说法正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故说法不正确.故选:.2.【答案】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训练习题课件1.2.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
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
气”,这种“有用空气”指( )
A.氮气
B.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中考·葫芦岛】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
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3.【中考·重庆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
。
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更环保)
【点拨】实验中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 空气体积的1/5,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其余4/5 体积主要是氮气。由实验中过量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氮 气不能支持燃烧;氮气没被点燃,说明氮气不能燃烧;由 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后不再上升, 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点拨】液氮汽化时吸收热量,造成低温环境,所以可以 用于医疗手术;氮气含有氮元素,所以可用于制氮肥。
【答案】A
14.用煤和石油制造的产品有( D ) ①药物 ②合成纤维 ③塑料制品 ④合成橡胶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 物的是( D ) A.洁净的空气 氮气 B.稀有气体 人体呼出气体 C.二氧化碳 冰水混合物 D.氮气 澄清石灰水
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或红磷要足量或要冷却 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等)
(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
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始终密封,实验结论更准确(或避免白烟扩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学案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 1 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理解反响现象和实质的联系。
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看法。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结、加热、过滤、称量、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3.能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二】知识回首:1、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陪伴一些现象,如、、、、等。
2.固体药品寄存在中,液体药品寄存在中。
取用药品时,假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当取量,固体只要,液体 ml.3.实验室里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野应与保持水平,同时还一定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4. 除掉液体中的不溶固体的一种方法是,在进行操作时玻璃作用是; 蒸发操作中也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5. 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原那么”是、、。
6.写出以下文字表达式并描绘实验现象①镁条在空气中焚烧②加热碳酸氢铵③加热碱式碳酸铜【三】经典例题:例:不可以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变化依照的是〔〕A、试管口有水珠生成B、将产生的气体通往大水变污浊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固体向下滑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的依照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现象只好帮助我们判断判断化学变化,不可以从根本上判定就是化学变化。
【四】讲堂训练:1.以下家庭实验中不波及化学变化的是〔〕...2.“飞天壮歌” - —中国初次太空闲步航天展”于 5 月 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以下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焚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拥有可燃性D、焚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以下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 2017 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观察太阳系外行星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研制高温超导资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4. 人类使用资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A.粮食发酵B.切割玻璃C.湿衣晒干D.粉碎废纸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湖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玻璃导管:“我在火焰的灼烧下弯了腰”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牛奶C.稀有气体D.碳酸氢铵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6.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甲烷属于有机物C.钢铁和铝合金都是合成材料D.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7.我市正在全面搞好创卫、巩卫工作。
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
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A B.B C.C D.D8.下列用于改正错别字的方法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方法是A.用橡皮擦去B.用透明胶带粘除C.用修正纸覆盖D.用退字灵改写9.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用手直接取用药品B.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C.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D.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10.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A .漏斗、烧杯、玻璃棒 B.量筒、集气瓶、烧杯C.漏斗、试管、玻璃棒 D.滴管、玻璃棒、烧瓶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取用液体药品C.称量15.45g固体D.量9.5mL液体1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炼钢B.氖气用于制航标灯C.用氢气作燃料D.焊接金属时用氮气、氩气作为保护气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容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D.以上说法都对1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挥发石蜡熔化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把黄瓜切成细丝二、填空题15.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B. 氢氧化钠易潮解C. 碳酸不稳定D. 盐酸能与铁锈反应2.下列成语体现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A. 钻木取火B. 木已成舟C. 冰冻三尺D. 凿壁偷光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湿法炼铜B. 黑火药爆炸C. 用粮食酿酒D. 玉石雕琢成玉器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稀盐酸用来制药物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酒精用作燃料5.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酒精: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就减轻了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盐酸挥发B. 牛奶发酵C. 海水晒盐D. 干冰升华8.我国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下列古代工艺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冶铁并铸成铁器B.用巨石修筑长城C.琢磨玉石成饰品D.在甲骨上刻文字9.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B.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 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D. 用明矾溶液制明矾晶体10.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 氧气难溶于水D. 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具有氧化性B. 硫可以在空气中燃烧C. 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 硫粉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1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C. 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作干燥剂D. 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气割、气焊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B. 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C. 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1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 化合反应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置换反应1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蜡烛燃烧B.矿石冶炼、水分蒸发C.瓷器破碎、银器变黑D.铁生锈、灯泡通电发光二、填空题16.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瓷碗易碎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________17.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重点习题练习课件PPT
铁锅相对于其他烹饪用具具有的优势是( D )
A.硬度大
B.熔点高
C.廉价易得
D.补充铁元素
【点评】铁锅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补充人类所需的铁元素。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 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经常放在太阳下晾晒
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全套重点习题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
体有害的物质。下列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
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B )
A.尼古丁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焦油
2.【原创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铁锅,
9.化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肥的合理施用增加了粮食的产量,缓解了人类 的粮食危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B 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2)温度升 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 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 (2)× (3) √ 2.C 3.D 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 1.67×1021/(4×365×24×60×60)=1.33×1013 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
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l.A
2.D
3.D
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以部下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锈蚀B.海水晒盐C.粉尘爆炸D.烧制陶瓷2.在人体上发生的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皮肤损坏B骨.折C消.化食品D切.除肿瘤3.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白腊消融C.海水晒盐D.铁矿石炼铁4.古诗词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产。
以下诗句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需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以下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B.牛奶变质C.木炭焚烧D.粮食酿酒6.以下变化中不波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刚石刀切割玻璃B.用粮食发酵酿酒C.生石灰吸水变为粉末D.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7.在物质以下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腊的可燃性B.玻璃的密度C水.的沸点 D.酒精易挥发8.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硬水融化B蜡.烛焚烧C蛋.白质的盐析D葡.萄糖的氧化9.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为红色.一些同学以为这类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同样,碰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见解而言,应属于科学研究中的〔〕A.察看B实.验C假.设D结.论10.生活中的以下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榨取果汁C.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自来水消毒11.以下各组平时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所有下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煤气焚烧水变蒸气B.瓷碗破裂剩饭变馊C.菜刀生锈水果腐化 D.灯泡发光冰块消融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B.梅花飘香C.海水晒盐D.空气液化13.以下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1/5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A.风力发电B.铜用于制作导线C.液氮制冷D.天然气用作燃料14.在铁丝在氧气中焚烧实验,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铁丝变短B.激烈焚烧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15.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罕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6.以下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煤的焚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害17.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木材焚烧C.玻璃破裂D.湿衣服晾干18.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列图不属于模型方法的是〔〕A. 光芒B. 磁感线C. 水分子D. 氢元素19.请你判断下边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亲密有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供给便利条件;〔3〕五彩斑斓的硬塑玩具取代了原始的木制少儿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立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样补钙产品纷繁问世A.〔1〕〔5〕B.〔1〕〔3〕〔5〕C.〔1〕〔4〕〔5〕D.〔1〕〔2〕〔3〕〔4〕〔5〕20.以下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习题沪教
B.粮食酿酒
C.活字印刷
D.火药使用
4 【2020•重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
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5 【改编•东营】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
是( D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6 【2020•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C )
10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有发光、放热的变化 B.有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 C.有气体生成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方法规律】 本题采用本质分析法解答。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伴 随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此判断物质 的变化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变化时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
2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3 【2021•西安莲湖区期末】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
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法炼铁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7 下列有关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点拨】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沪教版化学(全国)-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巩固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全国)-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食物消化C. 粉笔折断D. 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B. 风吹草动C. 玉石摔碎D. 滴水成冰4.“山西面食”闻名天下.以下制作面食的步骤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擀面B. 切面C. 煮面D. 捞面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 能闻到花香C. 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 铜线用于制电缆6.(莆田)上海世博园使用或展示的部分高新科技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门票检录采用新型视频识别技术B. 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C. 意大利馆建筑材料使用了新型“透明水泥”D. 日本馆展示活用氢气制铁新工艺7.小明一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猜想假设B. 反思评价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8.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用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B.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 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9.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酒精燃烧C. 铁丝弯曲D. 西瓜榨汁二、多选题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用作电极B. 氧气用于气焊C.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 碳用于冶炼金属11.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 隐形飞机有声音吗B. 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 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 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12.(双选)下列描述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炸、蒸发B. 气化、腐烂C. 熔化、发酵D. 发热、沸腾1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 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14.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 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 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三、填空题1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①________;②________.弊:①________;②________.16.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冶炼B。
雕刻印章C。
高粱酿酒D。
烧制陶器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B。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时发生化学变化C.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后通常还是硬水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加热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D。
用滴管取液体5。
下列仪器操作错误的是()A. 浓硫酸的稀释 B.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过滤6。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B。
石蜡熔化C。
纸张燃烧 D. 湿衣晾干7。
某学生量取液体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则量筒中液体的实际体积( )A。
大于15mL B. 小于15mL C. 等于15mL D。
无法确定8。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A。
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9.(2016•衡阳)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B. 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整理与归纳讲义沪教版-优秀
中考邮件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
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B )
A、铁生锈
B、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有沉淀生 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 方法
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 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 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挥发性。
复习:开启化学之门
研 物质的变化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究
物理性质
内
容
认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 组成与结构 决定 性质
识 化
化学
学
带 给
人
类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性质 决定 用途
1、科技发展 解决 健康问题
2、社会进步
地球 正面 临的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3、环境问题 问题 环境问题
方法—实验探究 常用仪器 基本操作
第一章 章节复习
实验操作复习:
常用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 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 体飞溅 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 热,用余热蒸发剩余液体 取用蒸发皿时一般用坩埚钳;加热 后的蒸发皿应垫石棉网放实验台上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化学研究的内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与探究:观察蜡烛燃烧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和解释
1.取出蜡烛,观察蜡烛的 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 等。切一小片蜡烛放于水 中,观察其是否溶解与其
燃烧发光、放热释 电池内部发生化学 光合作用需要吸
放光能、热能
反应释放电能
收太阳光能
2.试说说下列化学变化中能量的转化。 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干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呼吸作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其他形式能量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石蜡是白色固体,能浮于水面, 石蜡是一种白色不
不能溶于水,质软。
溶于水的固体,硬
度小,密度小。
在水中的浮沉。
2.点燃蜡烛 (1)观察蜡烛燃烧时蜡烛 的变化。
(1)固体石蜡熔化。 (2)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火
(1)蜡烛燃烧放热,石 蜡熔点低。
(2)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
将火柴梗伸入火焰当中很 最暗。火柴梗在火焰中被烧焦的
活动与探究 1.将少量蔗糖、面粉和葡萄糖放在燃烧匙中加
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2. 讨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 子和离子。
金刚石结构模型
石墨结构模型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交流讨论:下列用途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 墨的用途,说明该用途利用了它们什么性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开启化学之门练习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6.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7.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8.“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i!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 )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的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9.加热50 mL液体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⑦漏斗A.①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⑤⑥10.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1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 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固体直接变成气体不一定属于升华 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13.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14.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训练习题课件1.2.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2)酒精的化学性质___酒__精__易__燃__烧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___酒__精__汽__化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酒区精别燃是烧__生__成__水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 (6)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同时发有生无物新理物变质化的,生发成生物
罩在火焰上
步骤二:点燃蜡 烛,用内壁涂有
现象
结论
水珠
烧杯内壁出现
蜡烛燃烧有 _水___产生,
_______发;热用手 反放 应
触摸烧杯外壁, ______(填“
感到_______ 吸”或“放”) 浑浊 二氧化热碳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有 ________产
实验
现象
结论
步骤三:观察白 钨丝是灰黑
炽灯内钨丝颜色、 状态,然后通电, 观察现象,约1~ 2 min后,停止通 电,用手触摸灯
。
(2)有变发化光不、是放化热学现变象化出现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 气 体 产 生 的 变 化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举 例 : _灯__泡__通__电__发__光__、__放__热__,__该__变__化__不__是__化__学__变__化___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D ) A.炸药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 C.O2用于金属切割 D.不锈钢制成锅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易错题全集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17.(1)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2)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等现象发生,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爲吸热、放热、发光等.19.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爲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 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爲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三.解答题(共2小题)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 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 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 一段时间后, 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 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提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 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 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 故AD均错,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 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故选A、D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属于科学探究的新范畴.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据此解答.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运动要改变, 错误;B、分子间的间隔要发生改变, 错误;C、分子的物理性质要改变, 错误;D、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一定不变,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特点,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用模型来做实验, 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解答:解: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爲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 不属于模拟实验.故选:A.点评: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的理解.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 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 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故B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 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 只有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 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 故A错;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故B 不属于随机事件;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 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 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 才能发生爆炸, 故D属于随机事件.故D正确.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空气组成的测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 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解答: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 故A正确;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 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故B正确;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表述一致, 故C正确;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 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 故表述不一致,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比较新颖, 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 直观简洁, 是一道不错的试题.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 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如果放错了, 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 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4 g﹣0.3 g=3.7g.故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 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由此列等式计算, 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 都可以算.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 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氢气密度小, 进气管应长, 出气管应短, 故错误;C、导管放入水中, 用手握住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有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 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 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解答:解: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 例如棉花中含有纤维素, 故A错误;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 故B错误;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故C正确;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学研制的范围, 以及化学对人类的贡献.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 沿器壁, 慢慢倒, 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 试管横放, 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 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 制取纯碱, 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 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 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 制取镁,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 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态氮做制冷剂利用液氮气化吸热, 利用其物理性质;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是利用碘与淀粉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利用其化学性质;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A.点评: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正确理解定义, 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条件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填“深”或“浅”).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根据猩猩的行爲可知, 是在一定的视觉刺激下进行的活动, 属于条件反射;(2)根据光的折射可知鱼的位置比实际问题要浅.解答:解:(1)猩猩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通过视觉刺激, 将活动与鱼联系起来, 属于条件反射;(2)如图, 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故答案爲:条件, 浅.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 条件反射就是: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 通过一个学习过程, 就是把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 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 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17.(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③④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是化学变化;⑧是物理性质, ①⑦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5(化学的研究对象) 沪教版
5:化学的研究对象2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并探寻两种性质的区别教学过程:实验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海水C、碳酸氢铵D、市售纯净水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恒大冰泉B、水C、冰水混合物D、酒精3.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 B.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 D.电炉发热的原理4.石英坚硬而石墨质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5.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中并用酒精灯加热,会得到色的残渣,说明它们中含有元素。
6.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
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于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
1898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有放射性的朴和镭。
7.下列产品不能由煤或石油制造的是 ( )A.供动物食用的蛋白质B.塑料C.玻璃D.化肥8. 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后都得到一种黑色残渣——炭,由此说明 (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两者的用途相同9.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⑴放射性的钋和镭b.居里夫人⑵元素周期表c.诺贝尔⑶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d.拉瓦锡⑷研究空气成分10.在普通的食醋中含有一种物质叫醋酸,其化学名称为乙酸,16.6℃以上的纯净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可以溶于水和酒精。
能与活泼金属(如铁、铝、锌)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还能用于家中热水瓶的水垢的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5(化
学的研究对象)沪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并探寻两种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海水
C、碳酸氢铵
D、市售纯净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恒大冰泉
B、水
C、冰水混合物
D、酒精
3.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 B.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 D.电炉发热的原理
4.石英坚硬而石墨质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5.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中并用酒精灯加热,会得到色的残渣,说明它们
中含有元素。
6.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
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于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
1898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有放射性的朴和镭。
7.下列产品不能由煤或石油制造的是 ( )
A.供动物食用的蛋白质
B.塑料
C.玻璃
D.化肥
8. 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后都得到一种黑色残渣——炭,由此说明 ( )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的用途相同
9.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⑴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⑵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⑶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⑷研究空气成分
10.在普通的食醋中含有一种物质叫醋酸,其化学名称为乙酸,16.6℃以上的纯净醋酸是一种有强烈
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可以溶于水和酒精。
能与活泼金属(如铁、铝、锌)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还能用于家中热水瓶的水垢的清除。
当醋与水垢接触时,能看到水垢表面有较多的气泡。
问:(1)醋酸的物理性质有(2点);
(2)醋酸的化学性质有(列举1点);
(3)家中的铝制器皿是否可以用来盛放食醋?。
(4)食醋的用途有
11.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写到下列括号内。
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②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
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
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⑦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⑧但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