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硬膜外血肿发生率
2.14 /10万,
个人或多数同行认为,此数据是保守估计,毕竟有发表偏倚 国内医院的记录大多不全
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
急诊手术(其中感染手术为主) 多次穿刺或置管时出血 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或抗凝治疗、预防性血栓治疗等
该结果发现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手术减压的时间 小于12h可完全恢复
西安交大,2004
例 老年,麻醉后2d出现,24h后手术,遗留功能障碍
患者,女,70岁,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入院
术前检查:血红蛋白136 g/L,红细胞压积0.42,血小板计数 82×109L-1
心电图正常,血压135/90 mmHg,脉率98次/min,SpO2 92%
ASAⅠ级
选择硬膜外麻醉
T7-8间隙穿刺,置管顺利,置管深度为3.5 cm,无出血情况。
2%利多卡因,阻滞平面T6-12,手术时间 90 min,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
术后第2天,诉双下肢麻木,给予激素、脱水剂、神经细胞营养剂治疗
术后第3天,T10以下感觉消失,很快肌张力减退,完全截瘫
硬膜外:42% 腰麻:36%
原因
操作性损伤 局麻药毒性反应 神经缺血 椎管内出血与感染 原有脊髓或脊神经相关疾病加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王俊科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40多万例椎管内麻醉中2684例并发症
西门版主推荐(2010-08-21 20:09:21) 麻醉与镇痛杂志 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研究
>30h难恢复,6~8h减压可恢复
发生率(1990~1999)
瑞典
腰麻: 126000
硬膜外: 450000
发生并发症:127例
硬膜外血肿: 33例
马尾综合征: 32例
脊髓炎:
29例
硬膜外脓肿: 13例
85例发生永久性损伤
美国
5802例索赔案例 36%为产科病例
例 麻醉后20h出现,40h后手术,5d后下肢肌力恢复,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斜疝术后硬膜外血肿致瘫痪1例
李继庆等,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骨科,湖北襄樊
男,64岁,硬膜外麻醉下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术后0.5h,麻醉消散、双下肢运动、浅感觉恢复 术后1.0h,再次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 术后2.0h,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消失,尿潴留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Neuraxial Blockade:A Retrospective Report from China The incidence of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neuraxial blockade was 2.14 of 100,000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的防治
葛衡江
发生率
硬膜外麻醉应用极为广泛 1869年,Jackson首次报道脊髓硬膜外血肿 1807年,Bain报道首例手术治疗脊髓硬膜外血肿 据报道,硬膜外麻醉
全脊髓麻痹:0.24% 硬脊膜穿破:0.27~0.6% 穿刺后出血:2~6% 硬膜外血肿与脊髓压迫(截瘫):1.3~6/10万
11:00回病房,1h后,双下肢能活动,肌力Ⅲ级,觉伤口疼痛 手术当日23:30(麻醉后12h),出现明显腰背疼痛,不能入睡
经口服曲马多100 mg后,疼痛有所缓解入睡
次日6:00,医师查房
发现患者脐以下感觉迟钝,下肢运动障碍,肌力I级 X线摄片示:L1-2硬膜外间隙内可见直径约0.3 cm 小气泡两个 脊椎MRI检查:T10-L1硬膜外腔 7 cm×0.6 cm 血肿
压迫造成的瘫痪,除直接作用脊髓外
更主要是由于脊髓血管受压闭塞导致的缺血性损伤所致
硬膜外血肿造成快速压迫
受压节段白质与灰质的功能迅速中断,出现急性横断性脊髓综合征 即感觉缺失与上下运动神经元严重功能障碍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1860年,Jackson首次报道 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检查手段的提高(尤其是MR的临床应用)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特发性:
非特发性
凝血机能障碍
脊柱手术后
硬膜外肿瘤浸润
Baidu Nhomakorabea
硬膜外麻醉插管
脊髓硬膜外血管畸形 椎管内穿刺、腰穿
高血压
脊柱外伤
抗凝治疗
......
......
诊断
MR:具有明显优势
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成像可清楚显示血肿 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 脊髓及椎体信号改变,脊髓及硬膜囊受压情况
术后第3天,脐至耻骨联合部感觉恢复明显
经综合治疗,1周后双下肢出现深部感觉 但下肢运动恢复不明显,肌力I级 术后1月转入康复病房行下肢功能锻炼,目前趋于康复阶段。
引自:新疆麻醉网
例 小儿,麻醉后3d出现,8d后手术,未遗留功能障碍
石晓民,孙晓等:《青岛医药卫生》2007年第05期
例 抗凝治疗,麻醉置管后33h出现,及时手术,未遗留功能障碍
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151×l09/L、
凝血原酶时间13.1s(参考值10.7-13.0s),余未发现异常
取右侧卧位,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尾置管 3 cm
经过顺利,导管内无出血现象,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 阻滞平面T10-S5,麻醉效果I级,截石体位下完成手术,2 h 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1 500 ml,出血150 ml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MR诊断
陈向荣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疾病
起病急,易发生截瘫或不可逆神经功能损害 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1998年-2006年
经手术证实及保守治疗复查确诊,12例 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16-48岁,平均为31.4岁 原因:外伤病人,6例;血管畸形出血,2例;腰穿后,1例;不明,3例 部位:颈段,5例;颈胸段,1例;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2例 范围:约1至9个节段椎体不等
报道率有所提高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分类
自发性,继发性两种 有作者报道:两者发病率大致接近 也有报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明显小于继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血肿临床表现与特点
颈、胸、腰各节段均可见,椎管内麻醉相关者多为腰段 突发性、渐进性背或腰部疼痛及疼痛部位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出现瘫痪或其它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4. 无菌性炎症:
主要以明显的疼痛为主,神经刺激症状明显 影像学资料无占位改变
5. 穿刺损伤:
麻醉操作中出现神经异感、疼痛剧烈症状 症状与麻醉穿刺点有关,影像学资料相应部位有改变 感觉与运动障碍的表现变化较固定
6. 药物不良反应:
与药物浓度、配方化学特性相关 无占位改变依据
易发因素:
术前接受较长时间抗凝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 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多次穿刺不顺利或穿刺时有明显出血等
压迫对脊髓引起的损害与压力大小、压迫速度及受压部位有关
Tarlov曾用一个橡皮球置于未麻醉狗的硬膜外腔 分别用快速(类似硬膜外血肿)与慢速(类似硬膜外脓肿)产生压迫 在快速压迫实验中,维持5min以上,运动及感觉功能均立即丧失并不能恢复 如果压迫是缓慢地进行则神经功能尚可恢复
例 麻醉后12h出现,15h后手术,遗留功能障碍
患者,女,63岁,体重55kg,ASA II 级,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全身状况良好,无服用抗凝药物史 有慢性血吸虫病史,但未曾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症状 平时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现象,也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和瘀斑,心肺功能正常,脊柱无畸形、压痛
立即行MRI检查:示T7-10硬膜外腔血肿,压迫脊髓
于当天在全身麻醉下行椎管检查,术中发现T7-10硬膜外腔血肿,血量6~8mL
行椎管减压,清除血肿
术后应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B1、激素等治疗
高压氧治疗50 d,结合针灸治疗,功能锻炼
术后 90 d可站立,辅助下行走
19:00,手术探查。
清除环状血肿7×0.6×1.5cm 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脱水、扩血管及高压氧等 积极抢救治疗3个月,但截瘫无好转
术后第4 个月起
双下肢肌张力逐渐增高,膝腱反射日趋活跃,踝阵挛由不持续到持续 锥体束征双下肢阳性。 8个月后MRI检查,胸段脊髓空洞,再次手术松解粘连,空洞引流。
鉴别诊断:
1. 硬脊膜外转移瘤:
常有恶性肿瘤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胸段 形态常不规则,常伴有邻近椎体及附件破坏 增强扫描常见明显强化
2. 椎间盘脱出:
为髓核突破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 一般位于椎管前方,呈线条状,增强扫描无强化
3. 硬膜外脓肿:
椎管内化脓性感染所致,多在1-3天或更长的潜匿期后出现 表现为局部明显疼痛,伴头痛,畏寒、白细胞增多等征象 大多发生在硬膜囊背、外侧,呈不规则变形,沿硬膜外腔或周围脂肪间隙分布 MRI呈等T1或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次日15:00,转入本院(距出现腰背痛15 h)
转院时脐以下感觉迟钝,T12 以下感觉运动消失,下肢肌力0级 复查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PT19.1s,APTT24.2s,plt100×109/L
诊断明确,紧急手术
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椎板切除减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脊柱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历时 3 h 10 min,术毕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术后4 h,麻醉平面逐渐消退 术后8 h,患者感觉腰及双下肢胀痛、麻木,双下肢运动正常 术后第6天,患者仍持续感觉腰骶部疼痛,会阴部、双下肢内侧胀感 MRI检查:L2下缘-S1上缘间硬膜外占位性改变,马尾神经轻度受压
经专家会诊: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因患者双下肢活动不受限,肌力正常,症状轻微,且病情已超过48 h 故采取保守治疗 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10 mg静推,1次/d,效果显著
马海文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腰麻后硬膜外血肿1例
程庆钦等,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麻醉科
女,45岁,因右外踝开放性外伤急诊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手术史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均正常;X线检查诊断为右外踝骨折
在腰麻下行右踝清创内固定术。
患者取右侧卧位,于L3~4顺利行蛛网膜下腔穿刺一次成功 注入0.75%布比卡因2.0 ml,立即平卧,15 min后测麻醉平面T12水平 术中麻醉效果好,各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持续时间1.5 h,术毕安返病房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4–6.25 of 100,000)
脊麻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 刘桥义 杨天德 史忠
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穿刺或放置导管易引起出血
出血发生率约9.6%~25.9%
硬膜外腔血肿或脓肿压迫脊髓可引起瘫痪
血肿压迫造成瘫痪在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中占第一位
检查方法:
采用Toshbia FLXART 0.5T机型,扫描序列为SE T1WI FSE T2WI 层厚为4mm,层间距为0.5mm,5例平扫,7例行平扫加增强
结果:
12例:均为椎管内硬膜外后方梭形异常信号 5例:呈典型的出血性信号改变,即短T1长T2信号
例 麻醉后16h出现,8h后手术,截瘫与脊髓空洞
男性,49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3:00入院 16:00,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
T10~T11椎间隙进针,向上2.5cm置管 胰包膜切开减压、引流,胃、空肠造疹,腹腔引流
19:00,手术结束 次日11:00,除病情仍危重外,双下肢活动及随意排尿不能
脐下2指以下深、浅感觉缺失 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膝、跟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 临床诊断: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外血肿致截瘫 CT诊断:T8~T10硬膜外占位病变,长约7cm,血肿可能性大
2.14 /10万,
个人或多数同行认为,此数据是保守估计,毕竟有发表偏倚 国内医院的记录大多不全
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
急诊手术(其中感染手术为主) 多次穿刺或置管时出血 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或抗凝治疗、预防性血栓治疗等
该结果发现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手术减压的时间 小于12h可完全恢复
西安交大,2004
例 老年,麻醉后2d出现,24h后手术,遗留功能障碍
患者,女,70岁,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入院
术前检查:血红蛋白136 g/L,红细胞压积0.42,血小板计数 82×109L-1
心电图正常,血压135/90 mmHg,脉率98次/min,SpO2 92%
ASAⅠ级
选择硬膜外麻醉
T7-8间隙穿刺,置管顺利,置管深度为3.5 cm,无出血情况。
2%利多卡因,阻滞平面T6-12,手术时间 90 min,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
术后第2天,诉双下肢麻木,给予激素、脱水剂、神经细胞营养剂治疗
术后第3天,T10以下感觉消失,很快肌张力减退,完全截瘫
硬膜外:42% 腰麻:36%
原因
操作性损伤 局麻药毒性反应 神经缺血 椎管内出血与感染 原有脊髓或脊神经相关疾病加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王俊科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40多万例椎管内麻醉中2684例并发症
西门版主推荐(2010-08-21 20:09:21) 麻醉与镇痛杂志 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研究
>30h难恢复,6~8h减压可恢复
发生率(1990~1999)
瑞典
腰麻: 126000
硬膜外: 450000
发生并发症:127例
硬膜外血肿: 33例
马尾综合征: 32例
脊髓炎:
29例
硬膜外脓肿: 13例
85例发生永久性损伤
美国
5802例索赔案例 36%为产科病例
例 麻醉后20h出现,40h后手术,5d后下肢肌力恢复,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斜疝术后硬膜外血肿致瘫痪1例
李继庆等,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骨科,湖北襄樊
男,64岁,硬膜外麻醉下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术后0.5h,麻醉消散、双下肢运动、浅感觉恢复 术后1.0h,再次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 术后2.0h,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消失,尿潴留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Neuraxial Blockade:A Retrospective Report from China The incidence of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neuraxial blockade was 2.14 of 100,000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的防治
葛衡江
发生率
硬膜外麻醉应用极为广泛 1869年,Jackson首次报道脊髓硬膜外血肿 1807年,Bain报道首例手术治疗脊髓硬膜外血肿 据报道,硬膜外麻醉
全脊髓麻痹:0.24% 硬脊膜穿破:0.27~0.6% 穿刺后出血:2~6% 硬膜外血肿与脊髓压迫(截瘫):1.3~6/10万
11:00回病房,1h后,双下肢能活动,肌力Ⅲ级,觉伤口疼痛 手术当日23:30(麻醉后12h),出现明显腰背疼痛,不能入睡
经口服曲马多100 mg后,疼痛有所缓解入睡
次日6:00,医师查房
发现患者脐以下感觉迟钝,下肢运动障碍,肌力I级 X线摄片示:L1-2硬膜外间隙内可见直径约0.3 cm 小气泡两个 脊椎MRI检查:T10-L1硬膜外腔 7 cm×0.6 cm 血肿
压迫造成的瘫痪,除直接作用脊髓外
更主要是由于脊髓血管受压闭塞导致的缺血性损伤所致
硬膜外血肿造成快速压迫
受压节段白质与灰质的功能迅速中断,出现急性横断性脊髓综合征 即感觉缺失与上下运动神经元严重功能障碍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1860年,Jackson首次报道 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检查手段的提高(尤其是MR的临床应用)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特发性:
非特发性
凝血机能障碍
脊柱手术后
硬膜外肿瘤浸润
Baidu Nhomakorabea
硬膜外麻醉插管
脊髓硬膜外血管畸形 椎管内穿刺、腰穿
高血压
脊柱外伤
抗凝治疗
......
......
诊断
MR:具有明显优势
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成像可清楚显示血肿 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 脊髓及椎体信号改变,脊髓及硬膜囊受压情况
术后第3天,脐至耻骨联合部感觉恢复明显
经综合治疗,1周后双下肢出现深部感觉 但下肢运动恢复不明显,肌力I级 术后1月转入康复病房行下肢功能锻炼,目前趋于康复阶段。
引自:新疆麻醉网
例 小儿,麻醉后3d出现,8d后手术,未遗留功能障碍
石晓民,孙晓等:《青岛医药卫生》2007年第05期
例 抗凝治疗,麻醉置管后33h出现,及时手术,未遗留功能障碍
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151×l09/L、
凝血原酶时间13.1s(参考值10.7-13.0s),余未发现异常
取右侧卧位,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尾置管 3 cm
经过顺利,导管内无出血现象,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 阻滞平面T10-S5,麻醉效果I级,截石体位下完成手术,2 h 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1 500 ml,出血150 ml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MR诊断
陈向荣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疾病
起病急,易发生截瘫或不可逆神经功能损害 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1998年-2006年
经手术证实及保守治疗复查确诊,12例 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16-48岁,平均为31.4岁 原因:外伤病人,6例;血管畸形出血,2例;腰穿后,1例;不明,3例 部位:颈段,5例;颈胸段,1例;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2例 范围:约1至9个节段椎体不等
报道率有所提高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分类
自发性,继发性两种 有作者报道:两者发病率大致接近 也有报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明显小于继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血肿临床表现与特点
颈、胸、腰各节段均可见,椎管内麻醉相关者多为腰段 突发性、渐进性背或腰部疼痛及疼痛部位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出现瘫痪或其它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4. 无菌性炎症:
主要以明显的疼痛为主,神经刺激症状明显 影像学资料无占位改变
5. 穿刺损伤:
麻醉操作中出现神经异感、疼痛剧烈症状 症状与麻醉穿刺点有关,影像学资料相应部位有改变 感觉与运动障碍的表现变化较固定
6. 药物不良反应:
与药物浓度、配方化学特性相关 无占位改变依据
易发因素:
术前接受较长时间抗凝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 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多次穿刺不顺利或穿刺时有明显出血等
压迫对脊髓引起的损害与压力大小、压迫速度及受压部位有关
Tarlov曾用一个橡皮球置于未麻醉狗的硬膜外腔 分别用快速(类似硬膜外血肿)与慢速(类似硬膜外脓肿)产生压迫 在快速压迫实验中,维持5min以上,运动及感觉功能均立即丧失并不能恢复 如果压迫是缓慢地进行则神经功能尚可恢复
例 麻醉后12h出现,15h后手术,遗留功能障碍
患者,女,63岁,体重55kg,ASA II 级,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全身状况良好,无服用抗凝药物史 有慢性血吸虫病史,但未曾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症状 平时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现象,也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和瘀斑,心肺功能正常,脊柱无畸形、压痛
立即行MRI检查:示T7-10硬膜外腔血肿,压迫脊髓
于当天在全身麻醉下行椎管检查,术中发现T7-10硬膜外腔血肿,血量6~8mL
行椎管减压,清除血肿
术后应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B1、激素等治疗
高压氧治疗50 d,结合针灸治疗,功能锻炼
术后 90 d可站立,辅助下行走
19:00,手术探查。
清除环状血肿7×0.6×1.5cm 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脱水、扩血管及高压氧等 积极抢救治疗3个月,但截瘫无好转
术后第4 个月起
双下肢肌张力逐渐增高,膝腱反射日趋活跃,踝阵挛由不持续到持续 锥体束征双下肢阳性。 8个月后MRI检查,胸段脊髓空洞,再次手术松解粘连,空洞引流。
鉴别诊断:
1. 硬脊膜外转移瘤:
常有恶性肿瘤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胸段 形态常不规则,常伴有邻近椎体及附件破坏 增强扫描常见明显强化
2. 椎间盘脱出:
为髓核突破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 一般位于椎管前方,呈线条状,增强扫描无强化
3. 硬膜外脓肿:
椎管内化脓性感染所致,多在1-3天或更长的潜匿期后出现 表现为局部明显疼痛,伴头痛,畏寒、白细胞增多等征象 大多发生在硬膜囊背、外侧,呈不规则变形,沿硬膜外腔或周围脂肪间隙分布 MRI呈等T1或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次日15:00,转入本院(距出现腰背痛15 h)
转院时脐以下感觉迟钝,T12 以下感觉运动消失,下肢肌力0级 复查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PT19.1s,APTT24.2s,plt100×109/L
诊断明确,紧急手术
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椎板切除减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脊柱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历时 3 h 10 min,术毕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术后4 h,麻醉平面逐渐消退 术后8 h,患者感觉腰及双下肢胀痛、麻木,双下肢运动正常 术后第6天,患者仍持续感觉腰骶部疼痛,会阴部、双下肢内侧胀感 MRI检查:L2下缘-S1上缘间硬膜外占位性改变,马尾神经轻度受压
经专家会诊: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因患者双下肢活动不受限,肌力正常,症状轻微,且病情已超过48 h 故采取保守治疗 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10 mg静推,1次/d,效果显著
马海文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腰麻后硬膜外血肿1例
程庆钦等,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麻醉科
女,45岁,因右外踝开放性外伤急诊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手术史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均正常;X线检查诊断为右外踝骨折
在腰麻下行右踝清创内固定术。
患者取右侧卧位,于L3~4顺利行蛛网膜下腔穿刺一次成功 注入0.75%布比卡因2.0 ml,立即平卧,15 min后测麻醉平面T12水平 术中麻醉效果好,各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持续时间1.5 h,术毕安返病房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4–6.25 of 100,000)
脊麻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 刘桥义 杨天德 史忠
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穿刺或放置导管易引起出血
出血发生率约9.6%~25.9%
硬膜外腔血肿或脓肿压迫脊髓可引起瘫痪
血肿压迫造成瘫痪在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中占第一位
检查方法:
采用Toshbia FLXART 0.5T机型,扫描序列为SE T1WI FSE T2WI 层厚为4mm,层间距为0.5mm,5例平扫,7例行平扫加增强
结果:
12例:均为椎管内硬膜外后方梭形异常信号 5例:呈典型的出血性信号改变,即短T1长T2信号
例 麻醉后16h出现,8h后手术,截瘫与脊髓空洞
男性,49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3:00入院 16:00,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
T10~T11椎间隙进针,向上2.5cm置管 胰包膜切开减压、引流,胃、空肠造疹,腹腔引流
19:00,手术结束 次日11:00,除病情仍危重外,双下肢活动及随意排尿不能
脐下2指以下深、浅感觉缺失 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膝、跟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 临床诊断: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外血肿致截瘫 CT诊断:T8~T10硬膜外占位病变,长约7cm,血肿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