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9b7301af45b307e9719716.png)
病理改变
头部受击引起颅骨局部变形,使硬脑膜与颅骨内面剥离,引起脑膜的小 量出血。但积聚起来的血液又使硬脑膜发生新的剥离,产生新的出血。 这样血液越积越多,终于形成血肿。随着血肿的扩大,颅内压逐渐增高, 如颅内压达到与血肿的压力平衡时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在达到这平衡时, 多数病人早已出现较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般血肿量已达25~ 100g, 甚至可更大。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血肿的大小并不一致,但却与 血肿发展的速度及血肿的部位有较大的关系。动脉性出血引起的血肿发 展快,可较早出现脑干受压症状及脑疝,但血肿体积并不一定很大。静 脉窦出血或板障血管出血引起的血肿发展慢,血肿面积可波及很广,体 积也大,但脑受压症状出现较迟。血肿引起颞叶疝时可压迫脑干的血供、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及局部回流静脉,引起脑干、枕叶特别是距状回区域 的血供障碍。这足以解释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血肿存在较久(1周以 上),可有结缔细胞侵入,使之机化。这时新生血管虽不多,但继发出 血颇为常见,使症状再次加重。
2、病情观察
(1)意识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反映脑损伤的轻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加重。 (2)生命体征 伤后可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 血压。因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度发热,若累及脑干,可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 性高热,伤后数日后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呼吸、脉率、血压和 脉压的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3)瞳孔 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 意两侧对比,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伤后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光反 应消失、眼球固定,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某些药物、惊骇、剧痛 可影响瞳孔变化,吗啡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碱使瞳孔散大。 (4)神经系统体征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局灶症状,伤后即出现,不再继续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症状,在伤后逐渐出现,多呈进行性加重。 (5)其他 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性质,有无剧烈头痛等颅内增高或脑疝症 状,及时查明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并处理。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178e83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7.png)
PART 1
定义和分类
硬膜外血肿是指位于颅骨内板与硬 脑膜之间的血肿。根据血肿的来源,
可分为两种类型
A
急性硬膜外血肿:这种 情况是最常见的,通常 在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形
成
B
慢性硬膜外血肿:这种 情况较少见,通常在受 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形成
PART 2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
硬膜外血肿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能训练和生活质量提升
2
以下是一些进阶的护 理和康复建议
心理护理: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 经历严重的头部外伤,容易产生 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家属和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
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功能训练: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 的患者,应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 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 复等。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
PART 11
总结
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注意药 物使用、定期检查等措施, 可以预防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同时,在康复过程中,应进 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生活 质量提升,帮助患者更好地
回归社会
硬膜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 脑外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
疗
对于已经发生硬膜外血肿的 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减轻神经功能缺 损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的发
01 定期健康检查 02 合理用药
03 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 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从而降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风险
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如抗凝药物等, 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不当使 用增加出血的风险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增加患病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 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PART 5
硬膜外血肿的名词解释
![硬膜外血肿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a01b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硬膜外血肿的名词解释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是一种严重的头部外伤并发症,指的是血液在颅骨内硬膜外腔内积聚形成的血肿。
它通常是由头部外伤中颅骨骨折引起的,常见于剧烈撞击头部、摔倒或运动伤害等情况下。
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是颅骨骨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硬膜外腔内。
由于硬膜外腔与脑组织之间存在自然间隙,当血液过多积聚时,会对颅内压力产生压迫。
血肿的扩大会对脑组织造成机械性挤压,导致局部脑缺血、水肿和脑组织损伤。
如果不及时干预,硬膜外血肿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硬膜外血肿的症状通常会在外伤后几个小时逐渐出现。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特别是在外伤后几个小时内出现的剧烈头痛,通常伴随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瞳孔异常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抽搐、昏迷和半身不遂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硬膜外血肿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外伤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CT扫描和MRI。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MRI则能提供更加详细的图像,可用于观察血肿的扩散程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减轻颅内压力,以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以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硬膜外血肿较小且无明显脑组织受压迫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和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力。
但对于较大的血肿或出现明显脑组织受压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会通过颅骨开窗减轻压力、排除血肿,并修复骨折。
对于患者来说,硬膜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病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相关外伤史。
及时的CT扫描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硬膜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头部外伤并发症,常见于头部外伤中颅骨骨折的情况下。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53445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5.png)
10~20mg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100mg.
躁动 避免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呼吸不畅、缺氧、膀胱充盈、
冷热刺激、饥饿、便秘等,寻找并解除引起躁动的因素,慎用镇 静剂,不可强可引起腹胀腹痛等,影响病人食欲,用力排便可诱
出血来源主要是脑膜中动脉,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6-12 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有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 其症状较迟,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最常见于颞区,单个
3
.
病理改变
头部受击引起颅骨局部变形,使硬脑膜与颅骨内面剥离,引起脑膜的小 量出血。但积聚起来的血液又使硬脑膜发生新的剥离,产生新的出血。 这样血液越积越多,终于形成血肿。随着血肿的扩大,颅内压逐渐增高, 如颅内压达到与血肿的压力平衡时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在达到这平衡时,
瞳孔的变化约1/3的病人有患侧瞳孔的不正常,其中绝大多数是瞳孔的散大,
对光反应的迟钝或消失。这是颞叶疝的征象之一,往往出现于血肿的较后期, 是颞叶疝压迫及牵张同侧动眼神经所造成。少数病例在血肿的早期尚有眼球运 动障碍,以出现凝视的机会较多,两眼向病侧偏斜。
头痛病人自诉头痛者很多,头痛的部位常与血肿所在位置相符。此外病人常
.
(2)术后护理
体位 全麻未清醒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
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吸入气管清醒病人, 血压平稳后取头高足低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舌后坠,一般全麻术后,病人口腔
内常留置口咽通气道,避免舌后坠,同时可用于抽吸清除 分泌物,病人清醒喉反射恢复后,应去除口咽通气道,以 免诱发呕吐及喉痉挛;促进排痰和肺扩张,麻醉清醒后, 鼓励每小时深呼吸运动5~10次,每2~3小时协助翻身一次, 同时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痰液粘稠病人可使用超声 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薄,易 咳出。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体弱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给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7d77f46f52d380eb62946d9e.png)
脑膜血管是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脉最 为常见。
出血来源: 脑膜中动脉 静脉窦 板障静脉压增高 随着血肿的体积增 大,病人常有进行性的严重头痛、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
头颅CT:左侧颞硬膜外血肿 左侧颞骨骨折
CT
胸部 X片
右中肺挫裂伤
肝挫裂伤
胸腹部 彩超
化验
WBC:12.7×10^9/L 血清钠:133mmol/L 血清钾:3.2mmol/L
专科检查:意识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应迟钝,GCS:8分,巴彬斯基征(+) 护理评估:自理能力评估0分;Braden评分12分;跌到危险因素125分
硬膜外血肿
临洮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目 录 CONTENTS
目
录
01 硬膜外血肿的概述 02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 03 硬膜外血肿的实验室检查 04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流程 05 硬膜外血肿的康复锻炼
硬膜外血肿的概述
外伤性颅内血肿
血肿形成时间
特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以内 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3天 亚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天—3周 慢性颅内血肿:伤后3周以内
抗感染、营养等治疗。 12-10 拔出气管切开套管。 目前 给予二级护理、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甲钴胺胶囊治疗,
康复锻练。
临床用药
尖吻蝮蛇血凝酶 (止血)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抗感染)
能全力(肠内营养)
防止脑水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脑保护治疗:醒脑静、奥拉西 坦(营养脑神经)
氨溴索(祛痰)
硬膜外血肿护理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1764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2.png)
CHAPTER
硬膜外血肿案例分享
老年女性,因车祸导致硬膜外血肿,意识清醒但情绪不稳定。
患者基本情况
头部CT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血肿,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药物治疗。
诊断及治疗经过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备皮、备血等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健康宣教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伤口护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缓解其疼痛不适感。
保持良好体位
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适当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病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增加蛋白质摄入
控制盐分摄入
控制盐分的摄入,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02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
2
3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并止血。
针对硬膜外血肿
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速尿等。
针对颅内压增高
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将移位的脑组织复位并止血。
针对脑疝
05
CHAPTER
康复与护理教育
根据医生建议,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血肿加重。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b6b5e2969dc5022abea002f.png)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8a40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1.png)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3a2a6416a300a6c30c229f49.png)
临床表现
•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增长速度和并发的硬膜下损伤 有关。 • 1、意识障碍 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5种类型。①伤后一 直清醒; ②伤后一直昏迷 ;③伤后清醒随即昏迷;④伤后昏迷随即 清醒;⑤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中间清醒朋是指 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 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通常认为这种意识 状态的变化不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还是其他颅脑血肿的典型表现。 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1/3。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 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 2、神经系统症状 单纯的硬模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 征,仅在血肿压迫恼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但如血肿持续增 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 象。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 3、颅内压增高 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 出现库欣反应。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手术方式
• • 1、骨瓣开颅术:适用于血肿定位准确的患者,术毕回置骨瓣。术前已有脑疝 形成特别是双侧瞳孔散大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及硬膜扩大修补。如颅骨已粉 粹,可考虑行骨窗开颅术。 2、钻孔探查术: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行诊断性检查时,就 应进行钻孔探查术。所有神经外科医生都应熟悉这种操作。第一个钻孔应该 在颞区,恰好在颧弓上方,根据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并制定手术方案:⑴瞳孔 散大侧;⑵异常运动反应对侧;⑶颅骨骨折侧。接下来钻孔应该在枕区与额 区。探得血肿后按需要延长切口并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妥善止血。当一侧 手术已完成,还应在另一侧重复进行。 3、钻孔穿刺抽吸术:简便易行,有利于迅速挽救患者生命,用于特急性硬膜 外血肿的紧急抢救,可暂时部分缓解颅高压,赢得时间,常常用于院前或术 前急救。 4、钻孔置管引流术:也可用于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做到快速引流血 肿,抢救病人。其适应症为病情相对稳定,出血量约20~50ml,经CT明确定 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按照CT片所示血肿最厚 层面处行锥孔或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后再反复多 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天左右CT复查血肿消失即可拔除引 流管。
硬膜外血肿诊疗规范
![硬膜外血肿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1926b1feefdc8d376ee32e4.png)
硬膜外血肿一、定义硬脑膜外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由于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的特点,一般病史在伤后数小时至1-2日内。
2.意识障碍意识改变受原发性脑损伤及其后的血肿形成的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有一段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只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3.头皮血肿或挫伤往往在血肿形成部位有受力点所造成的头皮损伤。
4.瞳孔变化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即之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侧眼睑下垂。
晚期对侧瞳孔亦散大。
5.锥体束征早期血肿对侧肢体力弱,逐渐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6.生命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7.其他昏迷前有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二)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约90%病例伴有颅骨骨折。
2.头颅CT扫描该项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肿形成,血肿定位,计算出血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及有无脑挫伤等情况,骨窗像对骨折的认识更加明了。
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
三、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非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仅用于病情稳定的小血肿,适应证如下:1.病人意识无进行性恶化。
2.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原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进行性加重。
3.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4.除颞区外,大脑凸面血肿量<30ml,颅后窝血肿<10ml,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5mm、环池和侧裂池>4mm。
可采取保守治疗,止血,降颅压,对症支持治疗。
硬膜外血肿名词解释
![硬膜外血肿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8fd10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9.png)
硬膜外血肿名词解释
硬膜外血肿是指在颅内硬膜外间隙(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形成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通常是由头部外伤或颅内手术等造成颅骨骨折、血管破裂等因素引起的。
硬膜外血肿的形成通常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外伤后出血,在头部外伤后,头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血液渗入颅内硬膜外间隙,形成初始的血肿。
第二阶段是积血,在初始的血肿形成后,血液逐渐积聚,血肿逐渐增大,由于硬膜外间隙有一定的弹性,其积血量的增加会导致颅内压力升高。
第三阶段是形成成熟的血肿,一旦血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通常依赖于血肿的大小和位置。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颅内压增高、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
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
治疗硬膜外血肿通常需要立即行动以降低颅内压力,避免神经损伤。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手术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开颅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力。
药物治疗包括应用利尿剂、抗惊厥药物等,以减轻颅内压力和控制相关症状。
总之,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损伤后的病理过程,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
地降低颅内压力,减轻神经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bbfd258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c.png)
硬膜外血肿一概述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30%,以特急性或急性血肿多见。
一般为单发,以外伤着力点处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的硬膜下血肿较多见。
患者年龄以15~50岁的青壮年多见。
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外伤多较轻,着力点的线性骨折导致局部小的渗血而逐渐形成血肿,也可因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或早期应用大剂量脱水剂而造成血肿逐渐增大。
出血部位以颞部(脑膜中动脉主干)、额顶部(脑膜中动脉前支)和颞顶部(脑膜中动脉后支)多见,上矢状窦出血者多在其一侧或两侧,横窦出血者多在枕部和/或后颅窝;血肿发生部位多在其着力点或邻近区域,发生率依次为颞顶、额顶、顶枕、中线矢状窦旁和颅后窝。
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和血肿形成时间的长短有关。
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为粉红色血液混杂黑色血凝块,中后期为全部为固态的黑色血凝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的包膜可发生机化而形成肉芽组织,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在包膜和血肿腔内出现钙化或骨化。
二病因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骨折,导致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或由于板障血管出血的积聚,均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出血来源以颞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出血最多见。
骨折线损伤上矢状窦时,可形成矢状窦旁血肿或横跨矢状窦的骑跨型血肿;枕部着力引起的线性骨折可产生跨横窦的骑跨型血肿;前额部骨折可损伤脑膜前动脉产生额部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一般多位于着力点和邻近部位,表面有头皮挫伤或裂伤可循。
幕上硬膜外血肿以颞部多见,额顶和额部次之,矢状窦旁少见,额极或枕极更少见。
三血肿特点1.脑膜中动、静脉翼点骨折易损伤主干或分支,蝶骨嵴处骨折可损伤前支并形成颞部硬膜外血肿,前支较后支更易损伤且较快地形成颞部或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损伤主干者常形成特急性硬膜外血肿,损伤与脑膜中动脉伴行的静脉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型血肿。
2.静脉窦常见损伤上矢状窦或横窦而形成窦旁血肿或骑跨性血肿。
3.板障静脉或导血管形成的血肿相对缓慢。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c5c722699b6648d7c1c74621.png)
硬膜外血肿 查房
手术治疗:
1、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血肿定 位准确的患者。术前已有脑疝形成特别 是双侧瞳孔散大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 2、钻孔探查术:在紧急情况下对 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行诊断性检查时, 就应进行钻孔探查术。 3、钻孔置管引流术:可用于部分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做到快速引流 血肿,抢救病人生命。其适应症为病情 相对稳定,出血量约20-50ml,经CT明 确定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上,无继 续出血者。
护理措施
硬膜外血肿 查房
措施依据
1 有效制定护理措施 2 了解患者真实感受 3 通过告知帮助患者解决 心理负担 4 有效配合护理工作
1 评估病人对自我形象改变 的自我认知与接受程度 2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3 讲解通过医疗手段可以取 得的效果,指导病人进行修 饰 4 鼓励家属支持协助病人
硬膜外血肿 查房
谢谢!
硬膜外血肿 查房
硬膜外血肿 查房
案例:
姓名:刘照杰 性别:男 年龄:14 入院时间:2010年7月3日 入院诊断: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查房 入院原因:
患者入院一天前于3m高处不 慎坠落,具体着力部位不详,伤时 有两分钟左右昏迷,口耳溢血,由 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 左额顶部硬膜外血肿,伴积气,左 颞骨骨折,为求进一步治疗急诊收 入我科。
硬膜外血肿 查房
效果评价
2010.7.12
4pm 目标完全实现: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颅内 压增高的症状
硬膜外血肿 查房 护理诊断2:
2010.07.03
1pm 潜在并发症-急性意识障碍 预期目标: 护士严密观察意识变化,早期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继发性损 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7e7e1af0f705cc17552709bb.png)
硬脑膜外血肿一.概述是指颅脑损伤后血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分离的硬脑膜之间,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出血多来源于骨折损伤的硬脑膜动脉、静脉、静脉窦或颅骨板障,以脑膜中动脉损伤最常见。
硬膜外血肿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左右。
二.病因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颅骨线性骨折患者,慢性硬膜外血肿致伤因素与急性者相同,不同者在于患者伤后能够长时间耐受血肿,并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缓慢。
三.病理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制、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 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属急性型。
出血来源于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四.临床表现1.急性硬膜外血肿1)头皮直接暴力伤,可发现局部有头皮伤痕或头皮血肿2)不同受伤机制患者,患者可无意识障碍、短暂昏迷或长时间意识不清。
约20-50%出现典型的“昏迷-清醒-再昏迷”,即中间清醒期。
3)大多数患者伤后即有头痛和呕吐,随着血量增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头痛呕吐加重,烦躁不安或淡漠,定向力障碍,出现两慢一高。
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和呼吸抑制。
4)少量血肿可无神经系统体征,血肿量增大出现小脑膜切迹疝,患侧瞳孔先缩小,光反应迟钝,即之瞳孔进行性扩大,光反应消失,如病情进行性加重对侧瞳孔也扩大,发生枕骨大孔疝。
血肿压迫运动区可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脑疝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2.慢性硬膜外血肿由于发展慢、颅腔容积代偿等原因,临床表现发展缓慢。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7caa3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d.png)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1页
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出血积聚
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 肿30~40%左右。常见于青壮年,﹥60 岁或﹤2岁人群发生率较低;血肿以颞部 最为常见,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2页
硬膜外血肿多为急性,有甚至可在伤 后3~24h内发生脑疝。急性硬膜外血肿 是指发生在伤后3d内血肿,其中伤后3小 时内出现脑受压征者称之为特急型。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25页
3. 钻孔穿刺抽吸术
简便易行,有利于快速挽救患者生命 ,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紧急抢救,可暂 时部分缓解颅高压,赢得时间。常惯用于 院前或术前抢救。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26页
4. 钻孔置管引流术
也可用于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 做到快速引流血肿,抢救病人。其适应 症为病情相对稳定,出血量约20~50ml ,经CT明确定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 上,无继续出血者。
经颅近红外线分光镜检验
该检验已由Gopmath等证实能够准确 地发觉颅脑损伤病人急性颅内血肿。在经 CT证实EDH,SDH或ICH病人中,血肿半 球侧与对侧在视觉密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16页
优点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必须马上到手 术室治疗头部损伤病人,这项检验对发 觉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有很大帮助。
第6页
二、 临床表现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与血肿部位、 增加速度和并发硬膜下损伤相关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其处理
第7页
(一)意识障碍
1. 伤后一直清醒; 2. 伤后一直昏迷; 3. 伤后清醒随即昏迷; 4. 伤后昏迷随即清醒; 5. 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1792f65f0e7cd1842536ed.png)
脑膜中动脉
板障静脉
急性硬膜外血肿
部位:颞区74.7%,额顶11.9%,枕顶5.9%。
4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需要报告医生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
征
5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6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史病因。
1、外伤史(颞部线形骨折) a、直接暴力 b、骨折线走行
不再加重。 继发性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逐渐出现,
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注意小脑幕切 迹疝的发生。
21
病情观察
三、神经系统体征 四、生命体征:
早期出现呼吸、循环改变为原发损 伤。伤后与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同时出 现的进行性心率减慢和血压升高,为颞 叶钩回疝所致。
枕骨大孔疝可突发呼吸停止。
22
病情观察
25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1、高热:原因:脑干、下丘脑损伤,呼 吸道、泌尿系、颅内感染。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毯、冰帽,放置 冰袋,50%酒精擦浴。
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肌注、静脉。 2、躁动:明确原因,相应处理,镇静剂 应用。
26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治疗,腰穿,应用尼 莫地平等药物。
五、其他: 头痛变化 清醒 睡眠遗尿 说明有意识障碍 躁动时,脉率不增加,已有脑疝 有意识障碍病人,呕吐加剧、从能改变体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6c892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外血肿,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不同影像学方法的特征和分析。
1.CT扫描表现硬膜外血肿在CT扫描中可呈现为一片均匀高密度的区域,与周围脑组织的密度差异明显。
在早期血肿形成时,硬膜外血肿呈现为一个局限性的高密度区域,边缘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渐渐扩大,形成一个半月形或分层状的高密度区域。
同时,硬膜外血肿的边缘会出现浮肿和模糊,这是由于血肿周围的组织受到了炎性反应的影响。
2.MRI表现MRI对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T1加权像上,硬膜外血肿呈现为一个低信号区,与周围脑组织的信号强度相比较低。
而在T2加权像上,血肿区域呈现为一个高信号区,与周围脑组织的信号强度相比较高。
此外,T2加权像还可以显示硬膜外血肿的大小、形态和分层情况。
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硬膜外血肿的边缘和周围的炎症反应。
3.血管造影表现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硬膜外血肿的血供动脉和引流静脉。
造影检查通常会显示一条或多条输注血管,并且在填充引流静脉的同时可以观察到血肿的形状、范围和分层情况。
此外,如果怀疑硬膜外血肿是由动脉瘤或其他血管异常引起的,血管造影还可以提供这些异常的详细信息。
4.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CT、MRI和血管造影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来辅助诊断硬膜外血肿。
例如,超声检查对于评估硬膜外血肿的大小和形态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核磁共振梯度回声(GRE)序列在检测小血肿和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血肿CT扫描图像、MRI图像、血管造影图像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________指血液在硬膜与颅骨之间聚集形成的血肿。
2.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________是一种利用X射线扫描头对身体内部进行断层成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未愈:血肿未完全消失,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与手术前病人的意识水平直接相关。在急性硬 膜外血肿已昏迷的病人中。死亡率大约为40%。而在那些术前清醒,不 伴有局部神经功能损害的病人,死亡率几乎为零。患者合并有硬膜下血 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时死亡率是上述合并损伤的4倍。高龄、临床状 态差、血肿体积较大、严重的中线移位和术后颅内压持续较高者,均提 示预后不良。
Company Logo
影像学表现
2.MRI表现:
血肿发生的部位多位于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 头皮血肿,一般血肿较局限,不超越颅缝的界限。硬膜外血 肿的形态改变和CT相仿。血肿呈双凸形或梭形,边界锐利, 位于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血肿的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 的期龄有关。急性期,在T1加权像,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 仿。在T2加权像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 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此外,由于血肿占位效应, 患侧脑皮质受压扭曲,即脑回移位征。与颅骨内极距离增大, 脑表面(皮质)血管内移等提示脑外占位病变征象,得出较 明确诊断。
Company Logo
治疗方法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2、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2.7kpa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3、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4、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5、儿童硬膜外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可考虑手术; 6、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检查血肿较大 (幕上>30ml,幕下>10ml,颞部>20ml,或血肿虽不大但 中线移位>1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者; 7、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如出现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进行性颅 内压增高征象,应积极手术。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Company Logo
诊断
诊断要点: 1、外伤病史。 2、CT显示颅骨下双凸形高密度,边界非常清楚。 3、MRI显示血肿形态与CT相仿。 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
Company Logo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硬脑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都有典型的 CT特点:在 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 40HU-100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 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 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 颅外软组织下;骨窗位常可显示骨折。此外,血肿可见占位 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静脉 源形硬膜外血肿因静脉压力低,血肿形成晚,CT扫描时血 肿可能溶解,表现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少数病人受伤时 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作增强后扫描可显 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Company Logo
骨瓣开颅切口设计
Company Logo
钻孔探查位置
Company Logo
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预后
1.治愈:血肿消失,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遗有颅 骨缺损;
2.好转:血肿消失,症状好转,遗有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可自理或部分 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出血来源: 脑膜中动、静脉窦,板障静脉或导血管。多见于颞部。
LOGO
临床表现
(一)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1.意识障碍 (1)呈现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 (2)伤后无原发昏迷而以后逐渐呈昏迷状态 (3)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由浅变深 2.颅内压增高 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躁动不安 3.神经系统体征 (1)瘫痪 (2)血肿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减弱或消 失 ,对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3)去大脑强直 4.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心率及呼吸缓慢等
Company Logo
治疗方法
手术禁忌症
除手术常规禁忌外,频死的和GCS为3分的极度虚弱的,无 反应的,瞳孔已散大的,没有自主呼吸或血压不升的病人; 国外观点:大于75岁的GCS5分或以下的病人,也应该非手 术治疗,因为不管做不做手术治疗,他们的预后都很差。
Company Logo
手术方式
1、骨瓣开颅术:适用于血肿定位准确的患者,术毕回置骨 瓣。术前已有脑疝形成特别是双侧瞳孔散大者可考虑去骨瓣 减压及硬膜扩大修补。如颅骨已粉粹,可考虑行骨窗开颅术。
Company Logo
Welcome to HUAWEI Technologies
presen谢tati谢on观赏!
Company Logo
LOGO
LOGO
鉴别诊断
主要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
CT平扫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
Company Logo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对于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瞳孔无变化,血肿量幕上<30 ml,幕下<10ml,层厚<10mm,中线结构移位<10 mm,且病情稳定者可在严密临床观察的前提下予以保守治 疗,主要措施是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以及活血化瘀等 治疗,应用脱水剂时在早期不宜大剂量,应以能缓解症状为 宜,以免颅内压下降过多,导致硬膜外血肿扩大。在保守治 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利用 CT作动态观察,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急诊施行手术,清除 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
Welcome to
HUAWprEeIseTenc硬tahtn膜ioonl外og血ies肿
东华医院外2科
头皮、颅骨的解剖
头颅的被膜与腔隙
Company Logo
硬脑y Logo
病理生理过程
Company Logo
病因
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 损伤局部多有骨折。 因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
Company Logo
手术方式
血肿清除后 3、钻孔穿刺抽吸术:简便易行,有利于迅速挽救患者生命,
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抢救,可暂时部分缓解颅高压, 赢得时间,常常用于院前或术前急救。 4、钻孔置管引流术:也可用于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做到快速引流血肿,抢救病人。其适应症为病情相对稳定, 出血量约20~50ml,经CT明确定位,中线移位达0.5cm 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按照CT片所示血肿最厚层面 处行锥孔或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 后再反复多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天左 右CT复查血肿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