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参考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

一、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81.51全部髖关节置换

双股骨头和髋臼用假体置换

髋关节全部重建术

另编码: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81.52髖关节部分置换

双极内用假体

另编码:;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81.53关节置换修正术NOS

髋置换修正术,未指出替换的成分,(髋臼的,股骨的或两者)另编码任何:

去除填充物(水泥)(关节)(84.57)

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不包括:髋置换修正术,特指成分(00.70-00.73)

81.54全部膝关节置换

双间隔的

部分膝置换

三间隔的

单间隔的(半关节)

81.55膝关节置换修正术NOS

另编码:去除任何填充物(水泥)(关节)(84.57)

不包括:膝关节固定术(81.22)

膝置换修正术,特指成分(00.80-00.84)

二、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03.01去除椎管异物

03.02椎板切除术部位再切开

03.09椎管其他探查术和减压术

减压术椎板切除术椎板切开术

80.50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未特指的未特指切除术或破坏术

80.51椎间盘切除术

推间盘切除术

去除疝出的髓核

颈的

胸的

腰(腰骶部)的

椎板切开或半椎板切除的椎间盘切除术

推间盘切除术伴同一水平的脊髓神经根减压术

对任何切除部位的不同水平伴随有脊髓

神经根减压术,需要编附加编码

另编码:同时进行的脊柱融合(81.00-81.09)

纤维环修补术(80.53-80.54)

不包括:用于(非融合)椎间盘置换装置的置入(84.60-84.69)伴椎体切除术(脊椎的)(80.99)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80.52)

椎板切除术用于椎管内探査术(03.09)

椎板切开术仅用于脊髓神经根减压术(03.09)

80.59椎间盘的其他破坏术

破坏术NEC

激光椎间盘破坏术

81.00脊柱融合NOS

81.01寰一枢脊柱融合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颅颈融合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C~C2融合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枕骨C2融合

81.02前柱其他颈(椎)融合,前路法

C2水平或低于C2水平的关节固定术:

前路椎体融合

前外侧路法

81.03后柱其他颈融合,后路法

C2水平或低于C2水平的后外侧路关节固定术

81.04前柱背和背腰融合,前路法

胸或胸腰区的关节固定术

前路椎间融合术

前外侧路法

外腔法

81.05背和背腰(脊柱)融合,后路法胸或胸腰区的关节固定术,后路法81.06前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前路法前路腰椎体融合(ALIF)

腰或腰骶部区的关节固定术:

前路(椎体)法

前外侧路法

腹膜后的

经腹膜的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

极外侧椎间融合

81.07后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后路法小关节融合

后外侧路法

横突法

81.08前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后路法

腰或腰骶部区的关节固定术,后路椎间融合

81.3脊柱再融合

注:脊椎融合术是按融合与方法(入路)的

解剖位置(脊柱)分类。

对于前柱,融合的是相邻椎体(椎间融合)。前柱可以使用前路、侧路或后路方法。

对于后柱,融合的是后部结构(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或“沟”的融合)。

后柱可以使用后路、后外侧路或侧横路方法。

包括:脊柱关节固定术用

骨移植物

内固定

脊柱假关节矫正术

另编码:任何椎体脊椎融合装置置入(84.51)

任何重组骨形态形成蛋自的置入(84.52)

任何(局部)采集骨的切除用于移植(77.70-77.79)

融合椎骨的总数(81.62-81.64)

81.30脊柱再融合术NOS

81.31寰-枢脊柱再融合术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颅颈融合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C1~C2融合

前路、经口或后路的枕骨C2融合

81,32其他颈椎再融合,前柱,前路法

C2水平或低于C2水平的关节固定术:

前路椎体融合

前外侧路法

81.33其他颈椎再融合,后柱,后路法

C2水平或低于C2水平的关节固定,后外侧法81,34背和背腰椎再融合,前柱,前路法

胸或胸腰区关节固定术

前路(椎体)法

前外侧路法

81.35背和背腰椎再融合术,后路法

胸或胸腰区关节固定术,后外侧法

81.36腰和腰低部脊椎再融合,前柱,前路法前路腰椎体融合(ALIF)

前路椎间融合:

前外侧路法

腹膜后

经腹膜的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

极外侧椎间融合

81.37腰和腰骶部脊椎再融合,后柱,后路法

小关节融合

后外侧法

横突法

81.38腰和腰骶部脊椎再融合,前柱,后路法

腰或腰骶部区关节固定术,后路椎间融合

轴向腰椎间融合[ AXIALIE]

后路腰椎体融合(PLI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TLIF)

81.39脊椎再融合术NEC

81.62 2~3个椎骨融合或再融合

81.63 4~8个椎骨融合或再融合

81.64 9个或更多椎骨的融合或再融合

81.65经皮椎骨成形术

骨空隙填补物注入有病或骨折的椎体(水泥)(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甲酯)

不包括:经皮椎体增强(81.66)

81.66经皮椎体增强

在向骨空隙注射填补物(水泥)(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或其他物质

之前,先对需要创建空腔(空隙)置入膨胀球囊、骨填塞或其他装置以置换(去除)(夯实)骨

脊柱成形术

脊柱后凸成形术

脊柱后凸成形术

脊柱成形术

不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81.65)84.6椎间盘置换

包括:脊柱非融合关节成形术伴有人工相间盘假体置入

84.60椎间盘假体置入NOS

椎间盘置换NOS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1颈部分椎间盘假体置入

颈椎髓核置换装置

部分人工椎间盘假体(易曲的),颈

颈核盘(髓核)置换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2颈全椎间盘假体置入

颈椎间盘置换NOS

颈全椎间盘置换

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易曲的),颈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3胸椎间盘假体置入

胸人工椎间盘假体(易曲的)

胸椎间盘置换,部分或全部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4腰骶部分椎间盘假体置入

腰髓核置换裝置

腰部分人工椎间盘假体(易曲的)

腰核盘(髓核)置换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5腰骶全椎间盘假体置入

腰椎间盘置换NOS

腰全椎间盘置换

腰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易曲的)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84.66颈人工椎间盘修复术或假体置换

去除椎间盘(部分)(全部)假体同时伴颈部新(部分)(全部)同时椎间盘假体置入

颈部以前置入的椎间盘假体修补术

84.67胸人工椎间盘脊椎修复术或置换假体去除胸椎间盘假体(部分)(全部)伴(部分)(全部)同时新椎间盘假体置入

胸部以前置入的椎间盘假体修补术

84.68腰骶部人工椎间盘假体修复术或置换

去除腰低椎间盘假体(部分)(全部)同时伴新椎间盘假体置入

(部分)(全部)

腰骶部以前置入的椎间盘假体修补术

84.69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修复术或置换NOS

去除椎间盘(部分)(全部)同时伴新椎间盘假体置入(部分)(全部)

以前置入的椎间盘假体修补术。

03.0椎管结构探查术和减压术

03.01去除椎管异物

03.02椎板切除术部位再切开

03.09椎管其他探查术和减压术

减压术:椎板切除术

椎板切开术

扩张性椎板成形术

脊髓神经根探查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后路置入、置换和修复术。

脊柱运动维持装置,如果已置入(84.80-84.85)

不包括:用吻合法的脊髓液引流术(03.71-03.79)

椎板切除术伴椎间盘切除术(80.51)

脊髓放液(03.31)

作为手术入路—省略编码

03.1脊髓内神经根切断

脊神经根切断术

03.2脊髓(前侧柱)切断术

03.21经皮的脊髓(前侧柱)切断术

立体定位脊髓(前侧柱)切断术

03.29其他脊髓(前侧柱)切断术

脊髓(前侧柱)切断术NOS

脊髓神经束切断术(一期)(二期)

脊髓神经束横断术

03.4脊髓或脊膜病损的切除术或破坏术

脊髓或脊膜的刮除术

脊髓或脊膜的清创术

脊髓或脊膜囊肿的袋形缝合术[造袋术]脊髓或脊膜的部分切除术

不包括:脊髓或脊膜的活组织检查(03.32) 03.5脊髓结构的整形手术

03.51脊膜膨出修补术

脊膜膨出修补术NOS

03.52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

03.53脊椎骨折修补术

脊髓碎骨掀起术

脊椎骨折复位术

去除椎管内骨碎片

不包括:经皮椎体增强(81.66)

经皮椎体成形术(81.65)

03,59脊髓结构的其他修补术和成形术

修补术:脊髓纵裂脊柱裂NOS 脊髓NOS脊膜NOS 椎弓缺损

03.6脊髓和神经根粘连的松解术

03.7脊髓膜分流术

包括:采用有瓣分流管

03.71脊髓蛛网膜下—腹腔分流术

03.72脊髓蛛网膜下-输尿管分流术

03.79脊髓膜其他分流

腰一蛛网膜下分流NOS

胸腔脊膜吻合术

输卵管脊膜吻合术

三、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

52.6全胰切除术

胰腺切除术同时伴十二指肠切除术

52.7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一期胰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伴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胰空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

二期胰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一期)(二期)

根治性胰腺切除术

惠普尔操作

不包括:根治性胰腺次全切除术(52.53)

四、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

42.4食管切除术

不包括:食管胃切除术NOS(43.99)

42.40食管切除术NOS

42.41部分食管切除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

非端对端吻合术(42.51-42.69)

食管造口术(42.10-42.19)

胃造口术(43.11-43.19)

42.42全食管切除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

胃造口术(43.11-43.19)

非端对端的间置术或吻合术(42.51-42.69)

不包括:食管胃切除术(43.99)

42.5食管胸内吻合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

食管切除术(42.40-42.42)

胃造口术(43.1)

42.51胸内食管食管吻合术

42.52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42.53胸内食管吻合术伴小肠间置术

42.54其他胸内食管小肠吻合术

食管小肠段吻合术NOS

42.55胸内食管吻合术伴结肠间置术

42.56其他胸内食管结肠吻合术

食管结肠吻合术NOS

42.58胸内食管吻合术伴其他间置术

人工食管建造术

胸骨后形成反向胃管

42.59食管其他胸内吻合术

42.6胸骨前食管吻合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

食管切除术(42.40-42.42)

胃造口术(43.1)

42.61胸骨前食管食管造口术

42.62胸骨前食管胃造口术

42.63胸骨前食管吻合术伴小肠间置术

42.64其他胸骨前食管小肠吻合术

胸前:食管小肠吻合术食管回肠吻合术食管空肠吻合术

42.65胸骨前食管吻合术伴结肠间置术

42.66其他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42.68其他胸骨前食管吻合术伴间置术

42.69其他胸骨前食管吻合术

43.99其他胃全部切除术

全部胃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全部切除术伴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食管胃切除术NOS

胃全部切除术伴食管空肠吻合术

根治性胃切除术

五、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51.2胆囊切除术

51.2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激光胆囊切除术

51.24腹腔镜下部分胆囊切除术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

36.1搭桥吻合术,为心脏血管再形成术

注:对于36.10-36,19之间的编码,不要编码00.40-00.43。另编码:心肺搭桥[体外循环][心肺机](39.61)

如果已执行操作,编码静脉搭桥移植物

的加压治疗[引导]伴药物(00.16)

36.10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为心脏血管再形成术NOS

直接血管再形成术:

心脏伴导管支架、假体或静脉移植

冠状动脉伴导管支架、假体或静脉移植

心肌伴导管支架、假体或静脉移植

心肌伴导管支架、假体或静脉移植

心脏血管再形成术NOS

36.11一根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36.12二根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36,13三根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36.14四根或以上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6.15单乳房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吻合术(单一)乳房动脉与冠状动脉胸动脉与冠状动脉36.16双乳房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吻合术,双:

乳房动脉与冠状动脉胸动脉与冠状动脉

36.17腹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吻合术,

胃网膜-冠状动脉

36.19其他搭桥吻合术,为心脏血管再形成术

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

00.66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血管成形术NOS

PTCA NOS

另编码任何;

溶栓药注射或灌注(99.10)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36.06-36.07)

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剂输注(36.04)

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00.45-00.48)

治疗血管的数量(00.40-00.43)

分叉血管操作(00.44)

过饱和氧化治疗(00,49)

经管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17.55)

36心脏血管手术

包括:作为手术入路的胸骨切开术(正中)(横断的)

作为手术入路的胸廓切开术

另编码任何:

心肺搭桥,如已施行[体外循环][心肺机](39.61)

血小板抑制剂注射或输注(99.20)

溶栓药注射或灌注(99.10)

如果做了心肺搭桥[体外循环][心肺机],应另编码(39.61)36,0去除冠状动脉梗阻并置入支架

开胸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36.03)

冠状动脉(动脉):

动脉内膜切除术(伴补片移植术)

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伴补片移植术)

切开手术用于直接去除冠状动脉梗阻

不包括:同时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6.10-36.19)

另编码任何:

置入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36.07)

置入非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36.06)

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00.45-00.48)

治疗血管的数量(00.40-00,43)

分叉血管操作(00.44)

36,06非-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裸支架

Bonded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如:肝磷脂涂抹

血管腔内移植物

血管内移植物

支架置入术

另编码任何:

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00.45-00.48

治疗血管的数量(00.40-00.43)

开胸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36.03)

经皮经管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00.66)

分叉血管操作(00.44)

经管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17.55)

不包括: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36.07)36.07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血管腔内移植物

血管内移植物

支架置入物

另编码任何:

置人血管支架的数量(00.45—00.48)

治疗血管的数量(00.40-00.43)

开胸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36.03)

经皮经管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00.66)

分叉血管操作(00.44)

经管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17,55)

不包括:药物涂层支架,例,肝磷脂涂抹(36.06) 非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36.06)

八、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4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

01.02经以前置入导管的脑室穿刺

经脑室分流导管的穿刺

02.0颅骨成形术

不包括:同时伴脑膨出修补术(02.12)

02.01颅缝切开术

线形颅骨切除术

条带状颅骨切除术

02.02颅骨骨折碎片提升术

颅骨哆开骨折清创术

颅骨骨折减压术

颅骨骨折复位术

另编码:任何同时进行的大脑清创术(01.59)

不包括:颅骨清创术NOS(01.25)

颅肉芽组织去除(01.6)

02.03颅骨瓣形成

用骨瓣的颅骨修补术

02.04颅骨骨移植(术)

颅骨膜移植(术)(自体的)(异体的)

02.05颅骨(金属)板置入术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十八种重点疾病名称及ICD10 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8种重点疾病

18种重点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I21-I22非产妇【O00-O99】、未作心脏手术【35-37】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全部I50非产妇【O00-O99】、非终末【I50.911,I50.913】、非心功能2级【I50.907】 3脑出血主要I60-I62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4脑梗死主要I63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5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S06 非产妇【O00-O99】 6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K25-K28伴有.0-.2;.4-.6和K29.0;K92.2 无并发症、非产妇【O00-O99】 6多部位损伤全部T00-T07 s0-s9两种以上非产妇【O00-O99】 7细菌性肺炎主要J10.0,J11.0,J12-J18成人、无并发症、不含J17*、非产妇【O00-O99】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J44 非产妇、非创伤【S00-S99】【T00-T1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全部E10-E14【.0和.1】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糖尿病伴长期并发症全部E10-E14【.2+—.8+】肾、眼、神经、循环、其他未特指、非产妇/非新生儿 糖尿病伴下肢截肢全部E10-E14【手术84.1】非产妇【O00-O99】 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全部R73无合并症、非产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E04.902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1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及脓肿主要K35.0,K35.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2前列腺增生主要N40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3肾衰竭全部N17-N19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4败血症(成人)全部A40-A4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I10-I15【非O、P码】排除心脏【35-37】和透析通路的手术/操作【39.27,39.42】 16急性胰腺炎主要K85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全部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全部 Z51.201,Z51.103 全部/主要诊断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统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人: 31 日内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 序号十八种重点疾病ICD-10 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数备注 住院数(天)用(元) 排除产妇和心1 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脏手术患者 排除产妇、非第一诊断:I05-I09 , 心源性心力衰2 心力衰竭I11-I13 ,I20-I25 ;第 竭、心功能 2 二诊断+I50 级 3 脑出血和脑梗死I60-I63 排除产妇、颅

4 创伤性颅脑损伤S06 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排除产妇 K25-K28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 5 (.0-02 ,.4-. 6 ),排除产妇 症) K29.0 ,K92.2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 6 T00-T0 7 排除产妇 损伤 J10.0 ,J11.0 , 细菌性肺炎(成人、 7 J12-J18 (不包括排除产妇 无并发症) J17* ) 8 慢性阻塞性肺炎J44.0J44.1 排除产妇、创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伤患者 排除产妇/新 9 E10-E14 并发症生儿患者 10 结节性甲状腺肿E04.1 ,E04.2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 11 K35.0 ,K35.1 排除产妇/新腹膜炎及脓肿生儿患者 12 前列腺增生N40 13 肾功能衰竭N17-N19 14 败血症(成人)A40-A41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15 高血压病(成人)I10-I15 排除产妇/新

生儿、心脏手 术/ 操作、1-4 期肾疾病且准 备透析操作患 者 排除产妇/新16 急性胰腺炎K85 生儿患者 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 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 18 Z51.201 ,Z51.103 治疗

十八种重点手术名称及术式及18种重点疾病

十八种重点手术名称及术式(ICD9-CM) 1 髋关节置换术81.51^81.52^81.53 ; 膝关节置换术 81.54^81.55^81.4101 2 椎板切除相关手术03.0,03.1,03.2,03.4-03.7 脊柱融合相关手术80.5,81.0,81.3,81.6,84.6 3 胰腺切除手术52.6,52.7 4 食管切除手术42.4,42.5,42.6 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1.23,51.24,51.2202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6.1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0.66,36.06,36.07 8 颅脑手术01.0,01.2-01.6,02.0-02.4 9 子宫切除术68.4-68.7 10 剖宫产74.0,74.1,74.2,74.4,74.99 11阴道分娩72^73.0-73.2^73.4-73.9 12乳房切除术85.4 13肺切除术32.4,32.5 14胃切除术43.5-43.9 15直肠切除术48.4-48. 16肾相关手术55.4-55.6; 前列腺相关手术60.3-60.5 17血管内修补术38.34,38.44,38.64,39.71-39.74 18.1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06.2-06.5指明C00-C97 18.2喉癌联合根治术30.4

18.3 肺叶切除术32.4 全肺切除术32.5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32.25 18.4食管胃弓上吻合术42.5202^42.52003 食管胃弓下吻合术42.5203^42.52004 18.5胃远端切除术43.6,43.7; 胃近端切除术43.5 全胃切除术43.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3.99 18.6肝叶切除术50.3 半肝切除术50.3 02&50.3002&50.3003 肝段切除术50.22 除外50.2201 18.7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50.2901,50.2201 左半结肠切除术45.75 右半结肠切除术45.73 直肠前切除术48.63,48.62 腹会阴直肠切除术48.5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45.43,48.3501,48.35001 18.8惠普尔氏术52.7 胰体尾切除术52.59,52.52 18.9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5.43,85.44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85.21 18.10 肾癌根治术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55.3 18.11前列腺癌根治术60.5 18.1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7.71 18.13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65.6 18.14全子宫切除术(经腹)68.4 18.15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0.5903,40.59002 18种重点疾病有关指标统计表 疾病名称及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 1)主要诊断ICD-10:I21-I22 2)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除外手术编码35-39 2、心力衰竭 1)第一诊断ICD-10:I05-I09,I11,I13,I20-I25,I42,I51,Q24 2) 第二诊断I50 3)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4)除外心功能II级I50.903 3、脑出血和脑梗死 1)主要诊断ICD-10:I60-I63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的患者:除外01,02,04 4、创伤性颅脑损伤 1)主要诊断ICD-10:S06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亚目 .0, .2 , .4,.6编码, K29.0,K92.2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1)主要诊断ICD-10:T00-T07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7、细菌性肺炎 1)主要诊断ICD-10:J13,J14,J15,I18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主要诊断ICD-10:J44.0,J44.1,J44.800,J44.900 2)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3)非创伤:除外首页上具有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E10-E14:伴有酮症酸中毒 .1,伴有昏迷 .0 -10:E10-E14:(肾脏 .2,眼睛 .3,神经 .4,循环 .5,其他未特指并发症 .8)并除外O00-O99,P00-P99 10:E10-E14,伴有下肢截肢84.1, 非产妇出院患者:除外O00-O99

传染病重点知识大全

1.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转归以及防治的方法。重点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熟悉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掌握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研究传染病打下基础 2,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亦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 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包括病原体和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4、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也是医学检疫的依据。 5、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发病初期)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 6、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疾病发展到极期,高峰期,某一传染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当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8、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9、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10、再燃recrudescence 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

18种重点疾病

18 种重点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121-122非产妇【000-099、未作心脏手术【35-37】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全部I50非产妇【000-099、非终末【150.911,150.913】、非心功能 2 级【 I50.907 】 3脑出血主要 I60-I62 非产妇【000-099 】、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 4脑梗死主要 I63 非产妇【 000-099】、非颅脑手术 /操作【01-02】 5 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 S0 6 非产妇【000-099 】 6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 K25-K28伴有.0-.2 ; 4.6 和K29.0;K92.2 无并发症、非产妇【000-099 】 6 多部位损伤全部 T00-T0 7 s0-s9 两种以上非产妇【000-099 】 7细菌性肺炎主要J10.0,J11.0,J12-J18成人、无并发症、不含J17*、非产妇【000-099】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 J44 非产妇、非创伤【 S00-S99】【T00-T14】 9 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全部E10-E14 【.0 和.1】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糖尿病伴长期并发症全部E10-E14 【.2+—.8+】肾、眼、神经、循环、其他未特指、非产妇/非新生儿 糖尿病伴下肢截肢全部E10-E14 【手术84.1 】非产妇【000-099 】 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全部 R73无合并症、非产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E04.902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1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及脓肿主要K35.0,K35.1 非产妇【非0码】/ 非新生儿【非P 码】 12前列腺增生主要N40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3肾衰竭全部N17-N19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4败血症(成人)全部A40-A4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I10-I15【非O P码】排除心脏【35-37】和透析通路的手术 / 操作【 39.27,39.42 】 16急性胰腺炎主要K85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全部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全部 Z51.201 , Z51.103 全部/主要诊断

重大疾病种类(新)

平安重大疾病保障种类 一:恶性肿瘤 1.上唇恶性肿瘤 2.下唇恶性肿瘤 3.舌根恶性肿瘤 4.舌尖及侧缘的恶性肿瘤 5.唇缘恶性肿瘤 6.舌尖性肿瘤 7.上齿龈恶性肿瘤 8.额结缔组织恶性肿瘤 9.牙龈恶性肿瘤10.口底恶性肿瘤11.硬腭恶性肿瘤12.软腭恶性肿瘤13.颊内侧恶性肿瘤14.鳃腺恶性肿瘤15.额下腺恶性肿瘤16.舌下腺恶性肿瘤17.涏腺恶性肿瘤18.舌腭弓恶性肿瘤19.扁桃体恶性肿瘤20.口咽恶性肿瘤21.鼻咽后壁恶性肿瘤22.鼻咽侧壁恶性肿瘤23.鼻中膈后缘恶性肿瘤24.鼻咽恶性肿瘤25.梨状窝恶性肿瘤26.环状软骨后恶性肿瘤27.下咽恶性肿瘤28.喉咽恶性肿瘤29.咽壁30.咽恶性肿瘤31.咽后壁恶性肿瘤32.舌根,咽部恶性肿瘤33. 舌根,咽部,喉部恶性肿瘤34.食管上段恶性肿瘤35.食管中段恶性肿瘤36.食管下段恶性肿瘤37.食管中下段恶性肿瘤38.食管恶性肿瘤39.贲门恶性肿瘤40.食管贲门连接处恶性肿瘤41.胃底恶性肿瘤42.胃体恶性肿瘤43.胃窦恶性肿瘤44.幽门恶性肿瘤45.幽门管恶性肿瘤46.胃小弯恶性肿瘤47.胃大弯恶性肿瘤48.胃地贲门恶性肿瘤49.胃溃疡癌变50.胃息肉癌变51.胃腺瘤癌变52.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3.空肠恶性肿瘤54.回肠恶性肿瘤55.小肠恶性肿瘤56.回盲部恶性肿瘤57.盲肠恶性肿瘤58.阑尾恶性肿瘤59.升结肠恶性肿瘤60.结肠肝区恶性肿瘤61.横结肠恶性肿瘤62.脾区恶性肿瘤63.降结肠恶性肿瘤64.乙状结肠恶性肿瘤65.降结肠乙状结肠恶性肿瘤66.盲肠升结肠恶性肿瘤67.结肠的腺瘤恶变68.直肠恶性肿瘤69.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70.直肠恶性肿瘤71.肛门恶性肿瘤72.缸管恶性肿瘤73.肛门直肠恶性肿瘤74.肝细胞癌75.胆管癌76.肝内胆管恶性肿瘤77.肝母细胞癌78.肝星细胞肉癌79.肝恶性肿瘤80.胆囊恶性肿瘤81.胆管恶性肿瘤82.肝管恶性肿瘤83.胆囊管恶性肿瘤84.胆总管恶性肿瘤85.肝外胆管恶性肿瘤86.法特氏壶腹恶性肿瘤87.胰腺壶腹部恶性肿瘤88.胰头恶性肿瘤89.胰体恶性肿瘤90.胰尾恶性肿瘤91.胰管恶性肿瘤92.恶性胰岛素瘤93.胰岛恶性肿瘤94.胰岛细胞腺瘤95.胰腺恶性肿瘤96.脾恶性肿瘤97.胃肠道恶性肿瘤98.乳突恶性肿瘤99.咽鼔管恶性肿瘤100.中耳恶性肿瘤101.上额窦恶性肿瘤102.筛窦恶性肿瘤103.额窦恶性肿瘤104.蝶窦恶性肿瘤105.胰岛细胞癌106.鼻窦恶性肿瘤107.声带恶性肿瘤108.声门恶性肿瘤109.会厌恶性肿瘤110.喉恶性肿瘤111.喉外部恶性肿瘤112.气管恶性肿瘤113.呼吸细支气管腺癌114.肺上叶恶性肿瘤115.肺上叶支气管恶性肿瘤116.肺中叶恶性肿瘤117.肺恶性肿瘤118.肺下叶恶性肿瘤119.细支气管恶性肿瘤120.肺瘢痕癌121.右支气管肺癌122.左支气管恶性肿瘤123.左支气管肺恶性肿瘤124.肺泡性腺癌125.主支气管恶性肿瘤126.恶性胸腺瘤127.胸腺恶性肿瘤128.心包恶性肿瘤129.心房恶性肿瘤130.心脏恶性肿瘤131.前纵隔恶性肿瘤132.后纵隔恶性肿瘤133.纵隔恶性肿瘤134.胸膜壁层恶性肿瘤135.胸膜恶性肿瘤136.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37.眩骨恶性肿瘤138.肩胛骨恶性肿瘤139.桡尺骨恶性肿瘤140.上肢短骨骨恶性肿瘤141.腓骨恶性肿瘤142.股骨恶性肿瘤143.胫骨恶性肿瘤144.颅骨恶性肿瘤145.上额骨恶性肿瘤146.上额骨齿原性恶性肿瘤147.下额骨恶性肿瘤148.下额骨齿原性恶性肿瘤149.脊柱恶性肿瘤150.颈椎恶性肿瘤151.胸椎恶性肿瘤152.腰椎恶性肿瘤153.椎体恶性肿瘤154.肋骨恶性肿瘤155.锁骨恶性肿瘤156.胸骨恶性肿瘤157.耻骨恶性肿瘤158.骶骨恶性肿瘤159.骼骨恶性肿瘤160.骨恶性肿瘤161.耵聍腺癌162.股神经恶性肿瘤163.腹膜后恶性肿瘤164.腹主动脉旁恶性肿瘤165.肾上腺周围恶性肿瘤166.肠系膜恶性肿瘤167.腹膜恶性肿瘤168.腹膜腔恶性肿瘤169.颈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0.面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1.头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2.头面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3.上肢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4.下肢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5.颞部组织恶性肿瘤176.上额恶性肿瘤177.横隔恶性肿瘤178.肩胛区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79.胸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0.腹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1.下腔静脉组织恶性肿瘤182.骶前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3.腹股沟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4.会阴部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5.盆腔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6.直肠阴道隔结缔组织恶性肿瘤187.躯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二节一、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

2017年《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及答案

1.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时,病原学检测间隔(c ),连续两次阴性,可根据相应规定解除隔离措施。 A.1-2 天 B.3-4天 C.2-4天 D.4-5天 2.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A.血生化中有肌酸激酶升高 B.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C.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 D.以上均对 3.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A )周以上 A.3 B.6 C.9 D.12 4.下列哪项不是寨卡的临床特征D A.发热 B.皮疹 C.关节痛 D.角膜炎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 A.年龄≥45岁 B.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 C.发病后持续高热(T≥39度) D.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6.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D ) A.呼吸频率≥3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g C.多肺叶浸润 D.血尿素氮≥7.14mmol/L 7.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 C)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红外线照射 D.过氧乙酸 8.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 A.病毒分离应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符合其流行病学史 C.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至所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测

D.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9.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 ) A.一次性口罩 B.纱布口罩 C.特效抗病毒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10.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11.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保诊疗区域的工作环境达到(D )的需求 A.消灭一切可能性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12.根据WHO通报的MERS疫情,结合文献报道,对(A )进行修订。 A.《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4版)》 B.《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D.《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13.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A A.留取呼吸道标本 B.做药物过敏实验 C.查验血型 D.量体温 14.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A )传播的证据 A.寨卡病毒 B.鼠疫 C.霍乱 D.疟疾 15.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 A.肺炎 B.腹泻 C.出血 D.呕吐 16.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中,未设立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的( B)应急预案 A.患者转运 B.就地隔离 C.就地观察 D.就地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