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结合起来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来说说这开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这一上来就给咱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悠远的氛围。
想象一下啊,曾经凤凰在这台上翩翩起舞,那得多热闹,多神奇。
可如今呢,凤凰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台和默默流淌的江水。
就好像小时候咱们特别喜欢去的那个游乐场,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后来长大了再去,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那种失落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曾经繁华的吴宫,如今花草都把小径给掩埋了;那些晋代的达官贵人,也都成了一抔黄土。
我上次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宫殿遗址,看着那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心里就想到了这两句诗。
当时阳光斜照下来,光影交错,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那种历史的沧桑感真的是无法言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画面感简直绝了!三座山若隐若现地矗立在青天之外,长江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水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我有一次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就有点像诗中描绘的这种感觉,让人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
最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把自己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那些浮云就像是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到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困难就像浮云一样,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路,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整首诗,李白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他用生动的笔触,把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读来感慨万分。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他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年代:唐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
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
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导语】《登⾦陵凤凰台》是诗⼈李⽩登⾦陵凤凰台⽽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的七⾔律诗《登⾦陵凤凰台》,欢迎阅读! 《登⾦陵凤凰台》 唐•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中分⽩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赏析】 诗的⾸联写的是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台曾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再登凤凰台却是“凤去台空江⾃流”,诗⼈不禁起了历史的兴衰之感。
颔联诗⼈由眼前之景进⼀步⽣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也⼀去不复返了,吴国昔⽇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代风流⼈物也早已进⼊坟墓。
颈联由抒情转为写景,诗⼈把⽬光投射到了眼前的⼭河,只见,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长江,被⽩鹭洲横截,江⽔⼀分为⼆,形成两条河流。
这两句境界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整体地表现出来。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两句由景再次转为抒情,表现出诗⼈对现实的关⼼,对政治的担忧。
“浮云”在这⾥只*邪之⼈,⽽“⽇”则是帝王的象征,因此“浮云蔽⽇”暗⽰着皇帝被*邪之⾂蒙蔽,远离贤⾂,使⾃⼰报国⽆门。
结合李⽩的⾝世可知,诗⼈追求⼊仕,渴望有所作为,却受到*邪的排挤⽽离开长安,他的才能⽆从施展,⼼中是充满愤懑愁苦的,因此末句感叹“长安不见使⼈愁”,“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这是诗⼈登⾼眺望长安的结果,亦是“愁”所产⽣的原因。
⼀则感叹报国⽆门,⼀则表达对朝政的担忧。
扩展阅读:李⽩的诗词思想 盛唐国⼒强盛,多数⼠⼈渴望建功⽴业。
李⽩以不世之才⾃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定,海县清⼀”的功业⾃许,⼀⽣⽮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鹏、天马、雄剑⾃⽐:“⼤鹏⼀⽇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南京李白诗句
以下是李白在南京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和《秦淮渔唱》的原文及解析:
《登金陵凤凰台》:此诗为李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上创作的怀古抒情诗。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秦淮渔唱》: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原文:秦淮河畔打鱼船,渔翁醉卧不知天。
梦中听得歌声起,起来拿笛对河船。
笛声悠扬入云去,渔翁笑语满江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淮河流经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七言律诗
登⾦陵凤凰台作者:李⽩朝代: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中分⽩鹭洲。
(⼆⽔⼀作:⼀⽔)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登⾦陵凤凰台》译⽂及注释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游憩,⽽今凤凰鸟已经飞⾛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仍径⾃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了,早已化为⼀抔黄⼟。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依然耸⽴在青天之外,⽩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不禁感到⾮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陵。
3、⾐冠:指的是东晋⽂学家郭璞的⾐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冠冢豪华⼀时,然⽽到了唐朝⼈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个丘壑了。
现今这⾥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武湖公园内5、三⼭:⼭名。
今三⼭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名⼩⼭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填进了燕雀湖。
三⼭挖平后,在⼭基修了⼀条街道,取名为三⼭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清楚。
7、⼆⽔:⼀作“⼀⽔”。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长江,被横截其间的⽩鹭洲分为⼆⽀。
⽩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西门外,已辟为⽩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与⼈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代名园已成遗址。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战国时楚威王曾置金陵邑,故名。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相传南朝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此,时人以为凤凰,遂筑此台。
颔联意谓:当年吴宫的繁花茂草,均已埋没在这幽静的小路旁;东晋的名门望族,如今也只剩下一片坟场。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建都筑宫于金陵,盛极一时。
晋代,东晋也曾以金陵为首都。
丘,坟墓。
颈联意谓:那遥远的三山,地半如在青山的;大江的二支,左右共夹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二水,秦淮河流经金陵时分两支,一支入城,一支绕城。
白洲,《寰宇记》载:“白鹭洲在(江宁)县西三里……在大江中,多聚白鹭,因名”。
浮云蔽日:阴云遮住太阳,比喻奸邪贬抑忠良。
创作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4] 作品赏析:本诗熔名胜古迹与眼前景物于一炉,寄寓伤时之感于怀古。
高步瀛云:“太白此诗全摹崔颢《黄鹤楼》,而终不及崔诗之超妙,惟结句用意似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全诗八句五十六字。
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
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
格调悠远。
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
伴着江水。
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
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
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
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
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
看着远处的三山。
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
有时把太阳遮住。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
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
在县北一里。
周回连三井冈。
迤逦至死马涧。
登金陵凤凰台宋元嘉十六年。
有三鸟翔集此山。
状如孔雀。
文彩五色。
音声谐和。
登金陵凤凰台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
起台于山。
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
在城之东南。
四顾江山。
下窥井邑。
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
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
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
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
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
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
西入长江。
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登临送目脉脉含情,告急催人奏木兰,昔日龙门飞甲第,今朝云梦见炎炎。
飞阁流丹青,丹青郁古今。
百丈金陵尘,三阳火转阴。
天光云影随,峨眉天都夜。
秋草独寻愁,日暮乡关情。
伏闻叠翠巍,宜览凤还明。
轻舟已过汉江去,千帆过尽寸波平。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叙事诗。
这首诗以文人登临金陵凤凰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台上的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旧时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文章以写景的方式拉开序幕,诗人登上凤凰台,眺望四周,儿女情长,情意绵绵,让人心生感叹。
接下来,诗人告知急切之事催人奏木兰,展示了时光的变迁和青史留名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叙述过去的辉煌,构建了金陵龙门飞甲的景象,体现了辉煌一去不复返的现状。
而今朝之时,诗人眺望云梦间的景象,炎炎火热,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
下一段描述了凤凰台的艳丽景象,飞阁流丹青,丹青郁古今。
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传递出凤凰台的美轮美奂,同时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百丈金陵尘,三阳火转阴,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事变迁的寂寞。
接着诗人用几个简短的字句描绘了天光云影的飘渺景象,夜色笼罩的峨眉山和天都地方的景象。
在这种暗淡的氛围下,诗人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往日情景的回忆。
最后一段中,诗人表现出秋草独寻愁的心情和日暮乡关的情感,以及叠翠巍峨的山川美景和凤还明亮的景象。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又对光阴逝去所带来的感慨。
最后两句“轻舟已过汉江去,千帆过尽寸波平。
”是整篇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
诗人通过轻盈的舟身和千帆的繁盛,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悲凉。
同时,描述汉江的波平,给人以平淡、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分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旧日辉煌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之情。
通过诗人丰富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凤凰台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辉煌往事,带给读者深入思考和景物交融的艺术鉴赏愉悦。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三、《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牛牛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介绍,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凤凰台诗句
凤凰台诗句一、诗作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诗歌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诗的第一句点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 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 而接着的一句,却感慨无限:“凤去台空江 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 喟叹。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 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 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 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 寄慨遥深,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 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晋明帝才只有几岁时,坐在元帝膝头上。有人 从长安来,元帝问到洛阳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泪。明帝问他为什么要哭,元帝便把自己东渡 长江而来的经历全都告诉了他。接着问明帝: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一个更远呢 明帝回 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这就显然可知。”元帝感到很惊异。第二天,元 帝召集部属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大 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 近。”元帝惊愕失色,说:“你说的话为什么跟 昨日不同呢 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能看见太阳,
→意在忧国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 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 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 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不见长安
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 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 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 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 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 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 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 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 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
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此诗自然奇巧,作为登临吊古之作,表现了政治 上非常失意的心情,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 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 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著有《沧浪诗话》的严羽 :“当以崔 颢《黄鹤楼》第一”; 著有《删订唐诗解》吴昌祺在评论 《凤凰台》时也说它“岂能比肩《黄鹤 楼》”;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以“真敌手棋也”论之; 编《李太白年谱》的王琦“调当让崔, 格则逊李”。
《咏怀古迹》释义:
1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 3、去:离开. 4、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5、朔漠:北方的沙漠. 6、省识:略识。 7、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 ng),字昭君,原为汉 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 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 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 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 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 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 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 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 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 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 视剧等艺术作品。
主旨: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 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宣扬自 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 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
李白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 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 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 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其三),烟 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
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含蕴着李白独特的
历史感喟,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晋代衣冠
•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 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 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 •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 之混茫与“一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
观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
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 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
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 “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 洁净、疏郎,显然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 的情怀相一致,词义契合
关于凤凰台
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 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 颜六色、叫声悦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 到秣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栖李树而鸣。群 鸟随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 彭城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 宁寺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 台山,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晋元帝(司马睿) 的儿子聪明外,没有明写晋元帝流泪原因。 但根据历史知识我们知道: 晋朝 的都城原来在洛阳,匈奴兵攻占 洛阳后又于公元316年攻占长安灭掉西晋。 317年晋朝皇族司马睿不得不逃到江南的建 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现在有 人从长安来,晋元帝自然会向了解长安特别 是故都洛阳的情况。但这时洛阳已在异族统 治下而且破坏不堪,想到这里,晋元帝自然 会"潸然流涕"。
吴宫花草埋幽径,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 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 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
吴宫:三家。
李白44岁时,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他们相 约同游开封,又遇诗人高适。三人携手同游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酣饮抒怀,慷 慨高歌。分手后,高适东游江苏,杜甫西行长 安,李白四处浪游。 一年之后,李白又与杜甫在山东短暂相见。 笃于情义的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写下了不少 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他在《春日忆李白》中 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 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 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 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 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 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总为浮云能蔽日,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
• • • • • • • • • • • • •
• 《咏怀古迹》(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
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王璘事件流
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为,惟不得
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
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
见,乃触境而生。
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 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解析: 此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到达金陵 (今南京)时。李白一直心系朝廷, 希望能真正现用于世,但在长安,他 目睹了朝廷的日渐衰败,奸邪小人充 斥庙堂之上,内心务必愤懑。来到金 陵登上凤凰台,他吊古伤时,由六朝 繁华一去不复还,想到大唐国运中衰, 自己空怀壮志却报国无门,于是悲不 可遏,发出深沉的感叹。
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
喻君主。
长安:借指朝廷。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 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 杨国忠、李 林甫等,荒废朝政。
→意在思君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 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 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 奔放,富于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袁行霈: 飘逸:“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 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 无迹可求”。
三四句寓今昔之感;
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
层层写来,次序井然。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
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 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