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元素化合物解题方法和技巧

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1:3 D.1:4方法:利用假想法。
将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3,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根据题意有:2x + 2y = 6mol ,x + 2y = 5mol 。
解得x = 1mol ,y = 2mol 。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
总结: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和HCO3-,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
例题2 :(1996年全国高考)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A.Cl2B.CO C.CO2D.N2方法: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
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
捷径:A.Cl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Cl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B.CO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2Cu+O2 2CuO,CuO+CO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CO2,故C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C.CO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元素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是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及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元素推断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逐年增强。
主要表现在:抽象程度提高,条件渗透交叉。
题眼隐藏较深等。
学生已很难寻找、利用、推导出题中的题眼。
解答这些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有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
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笔者在近年高三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解答当前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一、直觉法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
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
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份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即只有当条理很清晰,因果关系很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而缺乏自觉地去评价、去完善、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驾驭。
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
因此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固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例1(93年上海高考试题),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族,B、C同周期。
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高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是要审明题意,明确范围,并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
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是要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熟记元素符号,掌握几种关系,利用排布规律,弄清带电原因等,根据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导出。
4. 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
只要挖掘题眼,顺藤
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这类题目需要根据表格中的物质范围进行逐一比对,寻找符合条件的物质。
在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细心审题、分析和推理等能力训练,多做练习题以巩固基础和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足而影响发挥。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保靖民族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彭泽贵梁宏文(一)、<<大纲>>要求:<<大纲>>要求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H、C、N、O、S、Si、卤素);掌握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碱金属、Mg、Al、Fe);运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推断及检验。
(二)、命题趋势:题目小型化,定性推断渗透定量内容;元素推断与无机框图相融合,还可能与有机物联系在一起,并趋向于开放性试题,增大题目的综合程度。
(三)、近几年无机推断试题分析纵观全国各地这几年理综高考试题,无机推断是每年比考的内容。
因为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广,知识点多,综合能力强,对学生要求高,所以今年也不会列外。
为了迎接今年的高考,现将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出现的无机推断试题通过总结、分析,发现这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无机推断试题,分为如下两大类型:1、有关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考查所涉及的元素主要是短周期元素和常见的元素。
例如2004年的北京卷27题,2004年的全国(四)卷27题,2005年全国(一)卷27题,2006年四川卷27题,2006年全国(一)卷26、27题,所考查的元素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元素如:H、C、N、 O、F、Na、Mg、Al、Si、S、K、Fe等,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以及这些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根据要求写方程式。
特别是2006年全国卷(一0的26题,考试后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主要是起点低、立意高,注意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考查了对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反应,而且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是对教材内容的归纳,符合高考大纲精神-----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所以这类试题今年值得特别关注。
2、无机框图、表格推断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及相互之间的转化。
初中化学竞赛推断题目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推断题目解题技巧
1. 熟悉化学知识:推断题目需要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的性质等。
只有熟悉这些知识,才能在解题时迅速找到线索。
2. 仔细阅读题目:推断题目通常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描述一些现象或者条件,让考生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答案。
因此,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3. 利用逻辑推理:推断题目通常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答案。
例如,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结果,推断出反应物或者催化剂;通过分析物质的性质,推断出可能的组成元素等。
4. 利用排除法:当面对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可以尝试使用排除法。
首先假设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然后看这个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所有条件。
如果不符合,就排除这个答案,再试下一个。
5. 反复检查:在确定了答案之后,一定要再次检查一遍,确保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误。
因为一旦答案出错,就可能会影响整个题目的分数。
6. 多做练习:提高推断题目解题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推断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物质A~G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 物和生成物没列出)。已知向D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红棕色
+某酸甲 气体B
+ 溶液D
Na2O2 沉淀F 红棕色 粉末G 单质A
单质A
+某酸乙 可燃无色
+ 溶液E
Na2O2
气体C
2.已知下列物质均由1 ~18号元素组成,X无论 是盐酸还是NaOH溶液,转化均能进行,又知C的 相对分子质量比D少16,A、B、C、D、E均含有同 一种元素。
KOH溶液
溶液B
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C
AlCl3溶液
△
溶液F
沉淀G
通水中
A的 浓 溶液
(NH3)
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D
A的溶液 溶液H
过量稀H2SO4
(SO2)
溶液E
通足量浓 溴水中
4、从元素化合价特征突破
(1)金属元素只有正价,而非金属元素既
有正价又有负价(F、O特殊)。 (2)常考查的变价元素:
黄色溶液F
适量HNO3
3.从物质的典型反应突破
A ( 1)
Na
O2
O2
B
Na2O CO NO
O2
O2
C
Na2O2 CO2 NO2
单质
(4种)
O2不足 C 点燃 O2 N2 放电 O2 S 点燃
O2 点燃 O2
O2
SO2 催化剂,△ SO3
( 1)
A
O2
B
O2 点燃
O2
O2
C
O2
H2S
气态 氢化物 (3种)
黑色粉末,晶体 MnO2、Fe3O4、 橙色溶液
高考化学复习 专题4 元素推断题的解法(含解析)试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第四部分元素推断题的解法元素推断题是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推出四种或五种元素,然后按照要求判断正误的一类选择题。
常见情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叙述依次递增、同周期或同主族、原子比较减小、原子序数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之间的关系。
(1)解题方法: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之最、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信息,确定元素名称;然后利用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及有关规律,判断题给的结论是否正确。
(2)几个重要规律:①元素性质的规律: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金属性强弱判断: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利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判断: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③半径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说明: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多的离子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离子半径。
④化合价规律: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负价的绝对值=8。
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分别为:6、4、2、0.(3)周期表的结构:(4)元素的特殊性质:①元素之最:短周期元素金属性最强、半径最大的元素是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最轻的金属是锂(Li),最轻的气体是氢气;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单质熔沸点最高的是石墨;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高氯酸(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是氕(H);没有正价的元素是F;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化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篇1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o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o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H20==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N205+H2O==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2HCl==CuCl2+H2O、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篇2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高二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策略

高二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策略一道题目的情境、立意、设问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通过有效审题去挖掘这些联系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前提,因此我们审题时应注重规范。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二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策略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化学元素推断题大题解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化学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高二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读课前必须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要带着问题去听课。
首先粗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然后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疑难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如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考虑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提法,以便抓住本质,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清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关系。
元素推断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元素推断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元素推断题是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律)、元素性质等知识的重要题型,同时也是考查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
其命题空间广阔,知识渗透性强,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突破这类题型,以下解题方法,以供参考。
一、从元素“位-构-性”突破1. 利用元素位置【例题1】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 (1)X 元素单质的化学式___若X 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X 单质的摩尔质量是___。
(2)Y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Z 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Z 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解:由X 、Y 、Z 都是短周期元素,结合周期表可知X 、Y 、Z 分别是一、二、三周期的He 、F 、S ,由此易得各问答案如下:(1)He 4g/mol (2)(3)分子晶体2. 利用原子结构【例题2】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W 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X 原子的电子总数与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 原子与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Z 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则(1)元素名称X Y Z W 。
(2)写出W 4XY 2Z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
解:由题意结合原子结构特点依次得出W 是H ,Z 是O ,X 是C ,Y 是N 故答案是(1)X 是碳、Y 是氮、Z 是氧、W 是氢(2)CO(NH 2)2 尿素。
3. 利用元素特性【例题3】A 、B 、C 、D 均为短周期元素,B 、A 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和10;B 与D 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Na +[:S :]2- Na + .. ..水的碱性气体X,B与C能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
X分子与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Y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A,B,D形成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请回答:(1)元素符号A B C D 。
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

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元素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及学生利用物质结构的性质进行综合推断的能力。
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所占分值较高。
学生需要掌握短周期所有元素的结构特点、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掌握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到答案。
一、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二、有关推断必备知识与题型分析题型一由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解题指导1.牢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区分长短周期、主副族、每周期的元素数目等)是求解的基础,一定要“心中有表”。
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4)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6)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7)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8)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9)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典例导析1】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 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C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解析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A、C同主族,且A在第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B为镁,据A、B、C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为碳,C为硅,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SiC,CH4稳定性大于SiH4稳定性,MgO为离子晶体,A的氧化物为分子晶体,原子半径B>C>A。
答案C题型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解题指导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是关键,解决这一关键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北京陈铁强一、推断题题型的特点化学推断题由于综合性强,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推崇,是历年高考试题必考的一类题型。
这是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及简单计算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试题。
在高三复习中抓住推断题,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还能培养分析推理、观察思维、获取信息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元素推断题的常见类型元素推断题包括两种题型:一种为文字推断题,另一种为框图推断题。
“文字推断题”属高考必考题型,其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甚至包括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命题方式灵活、形式多样。
“框图推断题”作为一种高考的常见题型,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
三、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与基本思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元素、化合物的特性,挖掘解题“题眼”,并以此为突破口解题。
此类试题常见的解题方法为“审→找→析(推)→验→答”五步。
即:(1)审:审清题意,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推):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知识,大胆猜测,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条件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近年化学高考中的元素推断题赏析例1. (2012年四川高考化学题)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族。
解答元素推断题的方法与技巧

解答元素推断题的方法与技巧作者:张爱永来源:《甘肃教育》2009年第19期〔关键词〕元素;推断题;解法;技巧〔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52—02元素推断题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解答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此类题目的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三种解法。
一、直觉法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有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
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结论。
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只有当条理清晰、因果关系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
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
所以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因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例1.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族,B、C同周期。
A、B 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戊_________。
分析:此题若要依据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进行推理判断,确定各种物质,过程相当复杂,但根据原子个数比为4∶1的气态化合物之题意,凭此直觉将甲假设为CH4,并以此假设在原题中验证。
若甲为CH4,则A为氢,B为碳,根据B、C同周期,结合A、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以判断C为氧,则乙为H2O2,丙为H2O。
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答题技巧1500字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推理和判断等方法推断出未知物质或未知性质的物质。
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1. 全面掌握化学元素和物质常见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在面对未知物质时,首先应将其与已知的化学元素或物质进行对比,了解其可能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例如,已知溴水可以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溴代烷类,未知物质是一种无色液体,可以推断它可能是溴水。
2. 注意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态、溶解性、燃烧性等物理性质,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推断。
例如,未知物质呈现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可以推测其可能是一种无机盐类。
3. 利用化学反应进行鉴别。
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可以进一步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
例如,将未知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并用氧气进行点燃,发生明亮的火焰和“喀喀”声,可以推断未知物质可能是一种金属。
4. 合理运用实验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实验观察时,要注意控制变量,遵循实验原则,避免误操作和误判。
例如,在进行火焰试验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注意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往往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对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逐个分析和对比,并合理运用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6. 注意总结和归纳。
在解答完试题后,要对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挖掘出解题中的关键信息和规律性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总之,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考察了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结果和反应规律,并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方法进行推断和鉴别。
通过合理运用答题技巧,考生可以在考试中高效解答这类试题并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推断题技巧及方法-精选教学文档

高考化学推断题技巧及方法一、无机推断题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
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
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
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
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
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
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推断的方法与技巧 专题总结

专题:元素推断的方法与技巧1.一般解题思路。
在以上基础上,针对题目按以下具体方法进行推断:2.推断方法。
(1)对于简单的推断题只要应用有关知识点进行直接判断、比较或计算,即可找到答案。
(2)很多情况下只涉及短周期元素或前20号元素,可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只包含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周期表,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3)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①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
②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合理就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③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
同时这类试题关联性很强,如有不慎,一种元素推断错误,往往全盘皆输,因此一定要仔细,不要忘记将推出的元素代入试题中检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这类试题一般是通过化学基本用语回答相关问题,为此回答问题要简洁明确。
3.推断常见“突破口”。
(1)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规律。
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③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F、O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Li。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短周期元素:N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最高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3)主族元素性质、存在和用途的特殊性。
①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或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化学元素推断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是化学中比较基础但也比较重要的题型之一。
在化学课堂中,老师经常会出现关于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
在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元素的基本特征,例如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征,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此外,不同元素的化合物也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例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等化合物的颜色、溶解度都不同,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推断元素的重要依据。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组织的一种形式,其中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
而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则有很大的相似性。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
观察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溶解度、密度等,可以推断其中可能包含的元素。
同时,观察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例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现象,也可以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4. 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表达方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化合物中包含的元素。
例如,若一个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这个化合物很可能包含碳、氧和氢等元素。
综上所述,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观察实验现象和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推断元素化合物。
在日常学习和实验中多加练习,相信大家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其中不仅包含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时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
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下面就对推断题的一般题眼及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解推断题的一般思维策略1.立足基础: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
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
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⑴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⑵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⑷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与溴蒸气(红棕色)⑸特征反应现象:2.抓住特性: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S为淡黄色固体,H2S与O2、X2、Fe3+、SO2反应可产生淡黄色单质硫;SO2可被Fe3+、X2氧化,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
又如:A—若A为化合物,则A必为无氧弱酸的铵盐或不稳定弱酸的铵盐:(NH4)2S或NH4HS;(NH4)2CO3或NH4HCO3;(NH4)2SO3或NH4HSO3。
若A为单质则为铝。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1)铵盐(2)硝酸盐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化合物强烈相互促进水解的物质:3.利用转化:无机物之间有一些重要的衍变关系,在物质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反应时,会形成一定的特征的转化关系。
如:⑴直线型转化: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①②③④⑵交叉型转化:⑶三角形转化:⑷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牢记一些重要的转化关系,在解题时可两相对照,寻找相似,确定X围。
同时,对一些典型的反应还需要从反应类型上加以总结。
如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2)金属→非金属(3)非金属→非金属(4)非金属→金属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置换反应可以按以上的角度总结也可以按是否是同族间的置换总结。
4.应用数据:物质转化时式量的变化、各元素含量、相对密度等数据都是解题的关键点,可综合物质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推断,如CO→CO2,NO→NO2,SO2→SO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式量变化均为16。
5.把握信息:题目给予的新信息可与旧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题干中的“常见”、“过量”等字眼为推断限定了X围;而反应条件、某些物质的频繁出现等隐含信息即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
二、解推断题的一般方法1.顺推法:顺推是根据题设条件和转化关系方框图,从最初反应物入手,利用给定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顺着转化关系往后推,从而解决问题。
例1.(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图1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附表各物质的量CDI起始组成/mol 640某时刻组成/mol 332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E、F和G,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下该反应起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附表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⑴物质H的分子式_______;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⑶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是________。
分析:本题首先给出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然后是电解产物间的作用。
最初条件意义清楚,故进行顺推。
饱和食盐水的电解产物是Cl2、H2、NaOH,其中两两反应可生成三种产物的是Cl2、NaOH中的一种,C为H2,又B、C作用生成H物质,则B为Cl2,A为NaOH,H为HCl。
又由表中数据推知C、D、I三种物质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为(6-3)∶(4-3) ∶(2-0)=3∶1∶2,因C为H2,则D为N2,I为NH3。
答案:⑴HCl;⑵Cl2+2NaOH=NaCl+NaClO+H2O;⑶3H2+N22NH32.逆推法:有的推断题,最初条件意义并不明确,但某一结果有较明确的含义,求解时,从这一结果入手,采用逆推模式,逆向逐层推理,可顺利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2.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图2化学反应方框图填空:(1)单质F是________;(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__;(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________;(4)由C E+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________。
分析:从题设最初条件看,其意义并不明确,但从转化关系方框图中的结果“红褐色沉淀G”可知,其含义明确,故从此入手运用逆推。
由红褐色沉淀G逆推可知溶液E中含Fe2+,再由E逆推知单质C为Fe,单质F 为H2;又由单质F(H2)逆推知单质B可为金属Al或Zn或者为非金属单质Si,另由溶液I加NH3·H2O转化为沉淀J,J溶于强碱溶液,可确定单质B为Al,化合物A为铁的氧化物。
答案:(1)H2;(2)4Fe2++8NH3·H2O+O2+2H2O===4Fe(OH)3↓+8NH或Fe2++2NH3·H2O====Fe(OH)2↓+2NH;4Fe(OH)2+O2+2H2O===4Fe(OH)3;(3)Al3+和Na+;(4)H2SO4或HNO33.假想验证法:假设思维模式是由题设条件和转化关系图找出题目突破口,并对有关内容建立假设,然后将假设结果代入题中验证分析,由此可使问题得以解决。
假设模式的思维途径可表示为:例3.下图①~分别代表反应中的一种物质,请填空白:(1)①、③、④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
(2)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分析:由题设条件“物质①受热分解得气体混合物”可判断①可能为浓HNO3或不稳定酸的铵盐等。
常见的不稳定酸的铵盐有NH4HCO3,(NH4)2CO3,NH4HSO3等。
假设①为NH4HCO3,则气体混合物将为NH3,CO2,H2O蒸气,代入题中可推知③为NH3,④为O2,②为CO2;又由转化关系可推知⑥为NO,⑦为NO2,⑧为HNO3,⑨、⑩一种为MgO,一种为C,因⑧⑨反应生成三种产物,则⑨为C。
以上结果都是符合题意的,可见假设①为NH4HCO3是成立的。
同理(NH4)2CO3亦合题意。
答案:⑴①——NH4HCO3[(NH4)2CO3];③——NH3;④——O2;⑵C+4HNO3(浓) 2H2O+4NO2↑+CO2↑三、参考练习常温下, A是只含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分别是X、Y元素的单质,丙也是某元素的单质。
甲、乙、丙和B、C、D都是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⑴若气体A是纯净物,且X和Y的质量比为1:3,则A的化学式是(写化学式),它的分子构型是,键角是。
⑵若气体A中X和Y的质量比大于1:3,则气体A中肯定有(写化学式)。
⑶若气体A的分子为线形结构,且Y和X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Y的相对原子量,则A的化学式为。
⑷写出化学式:BCD甲。
⑸仅由X与丙所含元素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它们的电子式分别为和。
⑹写出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⑴A的化学式是:CH4,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键角是:109°28′⑵H2⑶C2H2⑷B、CO2;C、H2O;D、CO;甲:H2⑸⑹提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可燃物质有:H2、CH4、C2H6、C2H4、C2H2、C3H8、C3H6、C3H4、C4H10、C4H8、C4H6、NH3(在纯O2中可燃)、CO、H2S、PH3(不稳定,可不考虑)。
⑴上面的纯净物中符合质量比的只不CH4,可用A为CH4验证,则X为H,甲为H2,Y为C(碳元素),乙为C单质,从上图分析知:丙为O2,B应该为CO2,产物C为H2O。
⑵要使A中X和Y的质量比大于1∶3,即增加H元素含量,只有加入H2,所以肯定有H2。
⑶从上知,符合的只有C2H2。
⑷结合⑴做答。
⑸即H与O形成H2O和H2O2。
⑹只有③中反应物为单质乙与化合物C,生成物为单质甲和化合物D,符合置换反应定义。
元素化合物检测题第I 卷(选择题,共72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2.标准状况下H2S和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A.H2S、SO2B.O2C.H2SD.SO33.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在水里的是()A.金属钾B.白磷C.硫磺D.苯4.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
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A.1∶2∶3B.1∶6∶9C.1∶3∶3D.1∶3∶65.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11∶3C.3∶1D.4∶16.在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①放出的气体中除SO2外还有H2②只放出S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 mol③反应结束时转移的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4 molA.①B.②C.②③D.①②7. 某同学在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其他溶液,并测定有关的实验数值。
实验后,将有关实验数据绘制成如下图象,其中正确的是()8.取χ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g,则χ等于()A.8.64gB.9.20gC.9.00gD.9.44g9.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A.KCl晶体B.H2S气体C.CCl4D.Mg10.由H2、CH4、CO组成的混合物的混合气体a mL,完全燃烧时消耗相同条件下O2的体积也为a mL,则原混合气中CH4的体积分数为()A.1/3B.2/3C.1/2D.3/5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