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
学习解读《党章》
六大党章(1928年,
十五章五十三条 )
• 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 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 密召开。 • 六大党章针对党内存在的 封建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 的错误倾向,又首次提出 了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 原则。这些重大的修改完 善,适应了革命形势迅速 发展和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对巩固党的组织、推动革 命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人的第一部章程
• 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 的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 者同盟在德国成立,《共产党 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 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是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最早的 组织纲领、最早的党章。
• 一大(1921年7月23日)通过了一个500多字、 内容简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党的一大纲领共十五条,现存十四条(缺第 十一条)。它正式定名我党为“中国共产 党”。它包括政治任务和组织原则两方面 的内容。
• 三大党章(1923年,六章三十条):提出候补党员的概念, 此时的候补党员,相当于后来的预备党员,从此在党章中 第一次有了预备党员的概念。 • 四大党章 (1925年,六章三十一条):规定,“凡有党 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 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 • 五大党章(1927年,十二章八十五条):最大的贡献就是 建立起民主集中制原则。 • 六大党章(1928年,十五章五十三条 )针对党内存在的 封建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又首次提出了民主 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
2、七大党章(1945年,总纲、十一章七十条)
• 七大制定的党章,是中国 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 是充分反映我党意志的、 独立自主制定的全新的一 部党章,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最完备、最好的一 部党章,具备了完整的理 论形态,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 的完全成熟。
社会主义五百年
社会主义五百年导言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一个光辉而悠久的历史时刻。
从社会主义的诞生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个世纪。
这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实践中发展壮大,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五百年中,社会主义经历了风风雨雨,挫折与荣光交织,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的存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工人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丰富多彩,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展开。
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与风云,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虽然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出现过不少挫折和失败,但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人为之奋斗。
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依然是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一面旗帜。
在全球范围内,不平等、贫困、环境问题等挑战依然严峻。
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唯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才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光芒。
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铭记过往的荣耀,珍视当下的成就,共同携手开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6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
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 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 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
•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 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 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 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 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 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 的论述。 •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 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 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 务,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 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 折的探索过程。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2、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邓小平
我们的现代化面临两大任务
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工业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1958年中国流行这样一首豪情满怀的大跃进民歌:
五年计划看三年, 苦战三年看头年, 赶上英国用不了十五年, 嗨吼嗨吼嗨吼, 十五年十五年,嘿嘿十五年!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1958年5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同时,计划指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即建设速 度不是一般地超过过去的中国,一般地超过资本主义 国家。建设速度要成倍地、几倍地以至几十倍地超过 过去的中国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 大)
⑴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 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 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⑶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 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⑷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⑸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 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3)科学社会主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展望未来社
会。Leabharlann 11(4)科学社会主义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同 时,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判断,充分证明 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严谨性。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
12
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7)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 部矛盾。
(8)在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21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 成及其理论成果
1、道路的形成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22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 一步提高。
(6)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
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
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
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7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 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有其客观历史必然性
首先,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来看,英国处于工 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大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 位。
29
谢谢大家!
30
14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 曲折性、复杂性
1、新旧社会更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决定了社会主 义发展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国家的低起点,决定了社会主义 发展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国家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社会主 义发展的艰难性。
5、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决定了社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 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 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 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标注时间社会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标注时间)2.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内容、实质、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建立的组织分别称什么?3.过渡时期,我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巨变(成就)?4.社会主义初期探索时期分别有哪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探索?(标注时间)中共八大作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爆发的时间?根本原因?危害?6.“文革”动乱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严重影响?7.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起步?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形式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9.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初步形成哪四个阶段?(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每一阶段涉及到时间、哪些省、市及区域?注意它们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0.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中共十四大的时间、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标注时间)2.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内容、实质、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建立的组织分别称什么?3.过渡时期,我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巨变(成就)?4.社会主义初期探索时期分别有哪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探索?(标注时间)中共八大作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爆发的时间?根本原因?危害?6.“文革”动乱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严重影响?7.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起步?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形式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9.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初步形成哪四个阶段?(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每一阶段涉及到时间、哪些省、市及区域?注意它们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0.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中共十四大的时间、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标注时间)2.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内容、实质、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建立的组织分别称什么?3.过渡时期,我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巨变(成就)?4.社会主义初期探索时期分别有哪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探索?(标注时间)中共八大作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爆发的时间?根本原因?危害?6.“文革”动乱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严重影响?7.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起步?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形式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9.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初步形成哪四个阶段?(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每一阶段涉及到时间、哪些省、市及区域?注意它们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0.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中共十四大的时间、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列举近代男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男装?列举近代女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女装?(按先后顺序)2.近现代民族服饰的主要代表是什么?这种服饰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西餐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西式住房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最先出现在什么样的区域内?4.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5.中国交通近代化呈现怎样的趋势?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时间?以机械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轮船、第一条铁路、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民航事业)在中国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曾经遭到旧势力的阻挠?6.中国邮政产生于何时?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于何时?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7.最早由中国人自创的报刊是什么?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了哪些报刊?8.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时间、片名?国人自拍第一部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1.列举近代男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男装?列举近代女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女装?(按先后顺序)2.近现代民族服饰的主要代表是什么?这种服饰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西餐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西式住房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最先出现在什么样的区域内?4.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5.中国交通近代化呈现怎样的趋势?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时间?以机械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轮船、第一条铁路、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民航事业)在中国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曾经遭到旧势力的阻挠?6.中国邮政产生于何时?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于何时?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7.最早由中国人自创的报刊是什么?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了哪些报刊?8.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时间、片名?国人自拍第一部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1.列举近代男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男装?列举近代女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女装?(按先后顺序)2.近现代民族服饰的主要代表是什么?这种服饰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西餐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西式住房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最先出现在什么样的区域内?4.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5.中国交通近代化呈现怎样的趋势?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时间?以机械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轮船、第一条铁路、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民航事业)在中国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曾经遭到旧势力的阻挠?6.中国邮政产生于何时?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于何时?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7.最早由中国人自创的报刊是什么?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了哪些报刊?8.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时间、片名?国人自拍第一部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1.列举近代男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男装?列举近代女子服饰有哪些?新中国新增有哪些女装?(按先后顺序)2.近现代民族服饰的主要代表是什么?这种服饰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中国的传统菜系有哪些?西餐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西式住房传入中国在哪个时期?最先出现在什么样的区域内?4.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5.中国交通近代化呈现怎样的趋势?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时间?以机械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轮船、第一条铁路、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民航事业)在中国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曾经遭到旧势力的阻挠?6.中国邮政产生于何时?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于何时?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7.最早由中国人自创的报刊是什么?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了哪些报刊?8.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时间、片名?国人自拍第一部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六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结论: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并不是社会主 义的唯一模式。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俄国十 月革命,
二战后
建立了Βιβλιοθήκη 苏维埃俄国欧洲八个:南斯拉夫、波波兰、阿尔 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 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
政治方面
形式单一,明显脱离生产力 发展实际,经济缺乏活力和 效率
一切经济过程和活动都被纳 入计划,忽视甚至排斥市场 的调节作用
片面强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追求粗放增长和高速度,不 追求质量效益
片面强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 级专政,忽视民主法治建设
(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历 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史 高速度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功 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绩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力保障。
04 促进了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1.列宁领导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使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三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 实施以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
个 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 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
3.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 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 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 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马克思基本原理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讲三个问题: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的涵义(1)“社会主义”渊源“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
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涵义社会主义有三种涵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这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
(3)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古代社会的理想观●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大同”世界观“大同世界”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后来西汉人戴圣编的《礼记.礼运》阐述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产品绝对平均分配;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
●中国近代理想社会观:·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与《大同书》。
(2)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和四次飞跃
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
2.第二个阶段:提出了直接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前,这段时间有69年。
3.第三个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53年列宁逝世之后,这段时间有36年。
4.第四个阶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
从1953年列宁逝世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前,这段时间有23年。
5.第五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有26年。
6.第六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现在,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21年。
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新时代以后,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2.第二次飞跃: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从建立、巩固、完善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不断探索规律、创新理论、完善制度、推进实践。
3.第三次飞跃:人民军队迎来了从建立、巩固、现代化到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飞跃。
我们军队在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中不断增强战斗力、改革力量体系、提高科技水平、拓展国际合作。
4.第四次飞跃:中华文化迎来了从传承创新、繁荣昌盛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飞跃。
我们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创造新时代精神文明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2013年5月6日起,北京卫视、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播出《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50集电视系列片。
理论、历史、现实,巨大的冲击力,令人在观看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许多感想。
看过无数纪录片、电影、电视剧,最为震撼的则要数《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该片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内容上,《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共50集,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第二阶段用7集篇幅,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启拓荒之路;第三阶段讲述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这两个阶段共用14集篇幅;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第六阶段展现了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的两个阶段共用24集篇幅。
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
50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
第六讲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白板内容详实:案例值得运用)
④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在位)
1967年11月,在庆祝十月革命50周 年的大会上,勃列日 涅夫在报告中 正式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 会主义社会”。 1977年通过的苏联宪法载明:“苏 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通往共产主 义道路上的一个合乎规律的 阶段。”
案例引入:跑马乡的故事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 (1958年)11月8日是共 产主义开始之日………(摘 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 事件的回顾》 )
思考:如何评价这一件事?其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1.案例与讨论:一道世纪性的难题 2. 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2)前苏联的探索
①列宁时期
明确地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单元:过 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不 同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 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初级形式的 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列宁:共产主义是很遥远的事 情
198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 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 点都是错误的。”
十二大报告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 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上, 赫鲁晓夫断 言:苏联的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 极重要的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 产主 义社会建设的时期”。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正 式提出了“在20年 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社会”的规划。他将这20年分为两个阶 段:1961-1970年的第一个 十年里,实 现苏联的人均工农业产量超过美国; 1970-1980年的第二个十年里,把美国 远远抛在后面。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
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回顾和总结这四个阶段,对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阶段: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认识市场调节的作用从时间上看,这一阶段大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之前。
1.充分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初步认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6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011979年邓小平又专门提出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0o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提并论,这就为十三年以后我们党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对市场机制大胆地进行了尝试我们党从理论上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并从实践上开始了对市场机制的大胆尝试。
首先在农村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次在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引入了市场机制,确立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使企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再次,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上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 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④60年代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 个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 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 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 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进行社会主义教 育。要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要 正确区别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条路线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 保持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头脑。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 化,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变化。 2.由于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 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在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 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
1957年,毛泽东讲, 不发达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 过渡时期 是“刚刚建立”,还 没有“完全建成”。 过渡时期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启示
1、必须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信心和信仰。
2、是必须厘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 个范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 理基点 。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7
4、“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330 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其中的科学成分, 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 。
其次,从阶级基础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公开化了。
再次,从思想基础来看,西欧思想文化领域里 的成果提供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8
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主要内容的概括是
(1)以往的全部历史(原始社会除外),都是阶 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定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它将 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2)僵化的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比如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错误的认为小生产还会 每日每时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所以要不断 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等。
(3)由于受到了“左”的错误的干扰,轻率的 改变了八大的路线。
18
(4)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的影响,社会主义民 主和党内民主发展很不充分,导致权力过分集中, 甚至产生个人专断,个人崇拜,错误的东西很难给 以纠正。
10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社 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本依据
(1)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 质区别,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对社会的一种幻想,而 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是科学认识。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 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内在的和高度的统一。
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949年——1956年这段时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革命没有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的道路,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一场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存在几千年的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其路线图大致是:上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后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在历代领导人任期内被不断地塑造着。
有别于西方国家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理论为先制度为后的制度发展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基本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基本历史阶段好的,根据你的主题,我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需要明确一下社会主义的定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旨在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促进公平和社会正义。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六个基本历史阶段,如下所述:1. 初级社会主义阶段:这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通常发生在革命成功后的几年内。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并开始进行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初级阶段之后的5-10年内发生。
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实行全面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农业合作制度,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3.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阶段:这个阶段在1966年至1976年之间发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消除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和宣传,同时加强劳动力和生产力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4. 改革开放阶段:这个阶段在1978年至1989年之间发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这个阶段也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阶段:这个阶段是指中国在200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推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段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在当前时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段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加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等。
这些历史阶段,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党的发展史时间轴
党的发展史时间轴——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十个阶段1、大革命阶段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2、土地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和反动统治,实行土地革命所举行的一系列起义。
3、抗战阶段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4、民主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7、文化大革命阶段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 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
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 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 在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 水平;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的教 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发挥 人的潜能,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 财富,而且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 民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 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就是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 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 康生活水平,使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要改变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低和服务业比重低的状况, 使各省市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平衡协调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康社会的覆盖面。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 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 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 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作了 完整科学的概括。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 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 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历史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资源和人口的制约:
(1)地大物博的背后隐藏着危 机;
(2)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是基于 对理论与现实相互结合的思考,是一个比较清醒的 估计。
一个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初级阶段 才能进入高级阶段,例如资本主义大约经历 了100~200年的时间才展现出自身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结合教材第六七章内容,谈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的启示
结合教材第六七章内容,谈社会主义五百年
历史进程的启示
从1516年英国思想家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经过500年跌宕起伏的演化发展呈现出今日的模态。
社会主义最初只是一种“空想”,19世纪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改造变成了“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将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后开始落地、生根、发芽。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后来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形成了“苏联模式”。
完美的理想不等于美好的现实,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番曲折探索,霸权政治、贪污腐化、经济落后和改革停滞滋扰着在许多国家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
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令世界震惊,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在社会生产力日新月异的变迁中,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反复、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要看到社会主义500年演化发展的长程关联性、长程稳定性。
经受锻炼和吸取教训,就是提升适应性的过程。
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在应对复杂性挑战时的极大韧性。
改革开放强化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因此在全球化深度融合中生成了自组织能力、优化了新陈代谢功能。
如果说社会主义最初因反思资本主义弊端而产生,那么,500年来一经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更加凸显了演化发展的自觉性,而无需总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认识自身、把握未来。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将会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贡献及局限性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三、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在社会主义上,它们没有区别,都是公有制的、人人平等、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的社会。
它们的区别就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上。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是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
创立标志: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两大发现的意义: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产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同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同空想成为科学。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条件: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而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
十月革命道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有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的经济政策;③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④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即“不发达”的阶段上,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形式,甚至会存在多种所有制的新构想;⑤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是小生产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和“中间站”的新思想。
斯大林模式(1)历史成因:①内因:苏联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斯大林的个人品性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②外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的产物。
(2)主要特征: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经济表现体现于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代替市场调节。
同时,为了赶超资本主义强国,其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放在了发展的首位政治表现体现在苏联的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苏共,最高苏维埃实际成为通过党的指示的表决机器(就好比本朝的人民代表大会),党的权利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利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实为“一言堂”。
文化表现为大搞文化专制和思想专制,苏联国内弥漫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之风,异见统统成为“异端言论”,位于禁止之列。
(3)主要弊端及其影响:①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前苏联改革的错误定位1、首先看两德统一问题。
其实两德统一问题本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事情,苏联本来就不该插手,但是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苏联外交是如何取从西方的:最开始苏联是极力反对两德统一的,戈尔巴乔夫说过:两德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需要历史去解决。
就是说,因该从现实出发,接受两个德国的现实。
1989年戈氏还向布什表示他欢迎两德的经济文化交往,但必须承认两德存在的事实。
然而到1990年初,他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总理分别表示他赞成两德统一。
这期间除了国内形势等多方面的因素外,有美国经济援助的诱惑,以及考虑到改革要得到西方支持的因素。
但是此时,戈尔巴乔夫还是有条件的:即要保持统一后的德国的中立。
但最后德国统一后还是加入了北约,苏联再次妥协。
其实是这个结果当时已成定局,但是从新思维这个角度来看,苏联也是考虑到德国对苏联经济援助的问题。
2、在与美国的关系上1988年苏联开始单方面裁减军备。
而且,这种妥切还表现在裁军的“单方面”和“不对等”。
“单方面”是指苏联总是抢先宣布它的裁军计划而在美国回绝后,又仍然按照原计划单方面裁军。
“不对等”是说,苏联裁减的数额要远高于美国。
而美国从来不会在限制核武器和裁减军备中主动让步。
1989年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计划。
超越遏制是指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攻心战,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轨道。
与此同时,戈氏却节节退让。
美国进一步干涉到苏联的内政。
表现在与反对党接触,会见波罗的海三国领导人等。
1991年最后一次苏美首脑会晤中,布什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世界热点,而是苏联的政治经济等问题。
可见苏联是一再妥协的。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
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
民主社会主义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并指责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反伦理倾向。
前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政治民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斯大林时代(历史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时代(现实因素):戈尔巴乔夫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无论是领导能力、政策水平,还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是不胜任的;从政治方面看,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鼓吹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高无限制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只是国家失去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引导,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从经济方面看,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完全倒向西方。
3.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美苏之间的冷战和军备竞赛,思想战、信息战和心理战都消耗了苏联自身的巨大精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