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平衡针治疗疾病

平衡针治疗疾病

平衡针治疗疾病1 .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cm〔1寸〕处。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那么:定位取穴针刺原那么: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到达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那么:定位取穴,交*取穴原那么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到达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平衡针灸操作方法

平衡针灸操作方法

平衡针灸操作方法
平衡针灸是中医针灸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确定刺激穴位:选择合适的穴位,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

2. 采用单针穿刺法:在选定的穴位附近找到最敏感的部位,以单针穿刺法进行操作。

3. 加压操作:在针灸后加压约5~10秒。

4. 取出针后进行拔罐:拔罐可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加速疾病恢复。

5. 灸法加温:在针灸之后,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使用艾条进行烧灸。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针灸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

此外,需要严格遵守穴位操作法和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损伤和不良反应。

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篇: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平衡针灸学的简介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9年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平衡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

根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

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消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

2、神经交叉学说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是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在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冲动和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

平衡针灸学主要取决于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

3、生物全息学说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1980年创立的一个生物学新学科。

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与经络对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为“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身体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部分等于整体,在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

平衡针

平衡针

平衡针灸以一针快速取效,简便快捷,容易学,网上都有许多资料,那二羊根据网络上整理资料,按常用到的排序,特别是疼痛类穴位很好使,在临床上屡用不爽。

总括分类一、颈肩腰背痛二、1.颈痛穴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

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2、肩背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征。

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

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

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3、肘痛穴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共38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9个上肢部穴位11个下肢部穴位11个胸腹部穴位7个头面部穴位共九个穴位1、升提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后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 cm左右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功能:升阳固脱、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主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2、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3、急救穴定位: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或面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0.5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主治:休克、晕车、晕船、晕机等4、胃痛穴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健脾养胃、活血化淤、健胃消食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溃疡、膈肌痉挛等5、鼻炎穴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N抗过敏主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主治: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7、明目穴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2015-01-10 09:36:41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1. 臀痛穴(BP-UEl)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

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

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

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2.膝痛穴(BP-UE2)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

(有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亦有说即曲池穴。

)局解:布有头静脉的属支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域。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清热祛风,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荨麻疹。

3.痔疮穴(BP-UE3)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术 ppt课件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12
颈痛穴

1.3取穴原则:区域性取穴 1.4针刺神经: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 1.5针刺方法:平刺2-4cm(1-2寸) 1.6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1.7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1.8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1.9主治:颈痛


5.3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ppt课件
20
臀痛穴

5.4针刺神经: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
5.5针刺方法: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斜刺4-5cm(2.5寸)左右
5.6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5.7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5.8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5.9主治:臀痛
ppt课件
21
膝痛穴

6.1取穴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至腕关节连线的中点。 6.2 局部解剖:在桡侧伸腕长肌起始部,布有桡返动脉分支和前 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干。

6.3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ppt课件
22
膝痛穴

6.4针刺神经:前臂背侧皮神经或桡神经干。 6.5针刺方法:直刺3-4cm(1-2寸) 6.6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6.7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6.8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6.9主治:膝痛
2、当个别患者针刺部位出现不适时 , 可选择与其相称部位指针疗法解除不适 感。
3 、针刺过程中应用提插手法时,提插次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16
肩痛穴


3.4针1-1.5寸) 3.6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法或提插针刺法 3.7针感:局限性针感或触电式针感 3.8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修正车辆动态平衡性的车辆维修技术。

它通过在车轮上安装一定数量和重量的平衡针来调整车轮的平衡,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抖动和震动。

为了正确和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下面是一些操作规范和步骤,供参考。

1.准备工作:在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之前,必须确保车辆停稳,并处于整平地面。

同时,车轮和车轮轴必须干净,没有杂质和污垢。

工作区域应该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和绊倒的危险。

2.确定不平衡位置:将车辆的车轮置于旋转装置上,并逐个转动车轮。

观察车轮是否有明显的抖动和震动。

用手或指甲捻感应侦测不平衡位置,同时标记在车轮上。

3.应用平衡针:根据车轮上的标记,用扎靶或其他适当工具在车轮上打孔。

平衡针应均匀地分布在车轮上,并确保整个平衡针质量均匀。

4.校验平衡性:将安装了平衡针的车轮放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平衡机会检测车轮的不平衡部分,并给出相应的读数。

根据读数,可以判断哪些平衡针需要调整或增加重量。

5.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根据平衡机的读数,逐个调整平衡针的重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平衡针的数量来调整车轮的平衡性。

注意,每次只能调整一个平衡针,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

6.校验调整效果:在调整完所有的平衡针后,将车轮再次放置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如果车轮的读数达到了规定范围内的平衡性要求,则表明操作成功。

如果仍然存在不平衡部分,需要再次调整平衡针。

7.定期检查和维护:完成平衡针技术操作后,应定期检查车轮的平衡性。

如果在维修中更换了新轮胎,也需要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轮胎可能会受到冲击和磨损,导致平衡性失衡。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持车辆平衡性的重要措施。

总结: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准备工作、确定不平衡位置、应用平衡针、校验平衡性、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校验调整效果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步骤。

这些规范可以帮助车辆维修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提高车辆的平衡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张力平衡针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这种针法强调人体细胞之间的生物电平衡,并通过针刺来调节人体的生物电流平衡,进而起到疏通经络、启动自然修复机制,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张力平衡针法的相关内容。

一、原理及流程张力平衡针法是按照针灸学理论来操作的一种特定的针刺技术。

其操作流程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确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定位阶段:首先通过脉诊、舌诊等诊断手段,确定针刺的部位和穴位;其次,使用针刺定位仪来精确定位,确保每一针的落点准确无误。

2.刺入阶段:在确认好位置后,采用细针刺入皮肤,达到穴位层面,并尝试寻找张力点。

张力点是指人体皮肤和主要的肌肉筋膜之间产生张力的部分。

一旦找到张力点,请将针缓慢地旋入穴位,并试探寻找到最佳的针灸位点,即使刺光深度不一,整个操作时间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

二、适应症及作用张力平衡针法针对的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调节都是非常好的。

适用于身体疲惫,容易失眠、心悸、头痛等症状的患者。

具体来说,其主要作用如下:1.调节免疫系统:张力平衡针法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并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机能的增强,从而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

2.改善血液循环: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可以调节身体的血液微循环,解决一些血管疾病和组织坏死等症状。

3.调节情绪:张力平衡针法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有明显的缓解和安抚作用。

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缓解疼痛:经过张力平衡针法的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舒适感。

它不仅对末稍神经系统有益,也对肌肉疼痛等有疗效。

三、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张力平衡针法是一种无创、无痛、无需注射的中医治疗技术,因此非常安全。

然而,在进行操作之前,针灸师需要首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为确保安全,在进行治疗时,针灸师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定,采用消毒针具和手套等工具保证操作的无菌。

此外,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充分休息和放松,同时遵医嘱和按照治疗计划进行,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平衡针灸学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这两个调控学说从中西医不同方面阐述人体存在一个平衡系统,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这个平衡系统的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以最快速度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后,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平衡针灸疗法 - 平衡针灸的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就是强调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八个常用穴1、肩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

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腕痛穴定位:足背踝关节的横纹中央(解溪穴)。

进针点位于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中点的位置旁开各一寸处。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5—2寸从肌腱下走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针法是通过针刺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临床常用于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一穴多病、快速见效的特点。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取穴原则1.特异性取穴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

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感冒穴等。

2.交叉性取穴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

(二)持针方法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

临床多- 1 -选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

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1.提插手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

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

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

2.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

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3.一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

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4.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 2 -体内,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

进针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胸痛穴等。

平衡针

平衡针

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

平衡针灸穴位1.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 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 (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平衡针完美版

平衡针完美版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 分布 区域性取穴或左右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 针感
以针刺滑车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上下提插手法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主治
备注
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为主 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 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机及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感觉是针带这手往前走不是很难扎
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配颈痛穴、
肩痛穴)、中风后遗症
进针一定要快,不然容易弯针
咽痛 +止麻 =爪形手 逆时针 针刺量大(要求患者体质好)进针 3 寸
功能 主治
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是神经、舒筋通络、滋肾壮阳、清肝明目、 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腕管综合症,此外临床还
备注
可用于治疗近视、花眼、沙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眼 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出血几率很小 5%~10%
7、指麻穴 定位
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 针感
分布有指背动静脉和手背静脉网,尺神经的手背支 同(患)侧取穴 以针刺尺神经的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 1.5~2 寸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主治
备注
(退热临床上不作为配穴用)醒脑开窍、止痛止麻、消炎、调节神经
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天麻杜仲丸
胶囊 放血 用温水泡手) ,此外临
备注
在横断面提插
4、肩背穴 定位
同侧的乳腺穴缓解用过肩痛穴的肩部疼痛
局部解剖
尾骨尖旁开 2 吋处直刺进针 3 吋 上下提插手法小幅度 坐骨神经

平衡针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

二、适应症(一)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

(二)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

(三)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

(四)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

(五)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六)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

三、禁忌症(一)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二)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婴儿颅骨囟门未闭、局部病灶不宜针刺。

四、操作流程(一)用物准备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0.32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

(二)针具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三)体位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

(四)针刺手法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

1、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

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

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

2、斜刺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

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Company Logo

(二)、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1、肩痛穴体表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 、肩痛穴体表定位: 踝高点连线的上1/3处 踝高点连线的上 处。 2、靶点定位:腓浅神经上1/3处。 、靶点定位:腓浅神经上 处 3、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 、局部解剖: 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4、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 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
Company Logo

二、平衡针治疗疾病的原理
1、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自身 的调节修复功能、平衡功能。 的调节修复功能、平衡功能。根据生命 科学,按照遗传基因程序, 科学,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 过外周神经实施对内脏肢体的科学管理 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 统的整体调节原理。 统的整体调节原理一)、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肩痛穴是王文远教授经过长达40余年临 肩痛穴是王文远教授经过长达 余年临 床研究, 数万次针感体验, 床研究 , 数万次针感体验 , 大面积的临床 验证, 验证 , 从下肢腓浅神经发现的治疗肩痛的 特效靶穴。经治疗10万余例肩痛病人的疗 特效靶穴 。 经治疗 万余例肩痛病人的疗 效 统 计 , 临 床 有 效 率 99% , 临 床 治 愈 率 90%,一针治愈率 ,一针治愈率11%。 。
Company Logo

(二)针刺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 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 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目穴、牙痛穴、踝 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平衡针治疗疾病

平衡针治疗疾病

平衡针治疗疾病1 .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cm(1寸)处。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

二、适应症(一)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

(二)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

(三)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

(四)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

(五)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六)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

三、禁忌症(一)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二)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婴儿颅骨囟门未闭、局部病灶不宜针刺。

四、操作流程(一)用物准备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

(二)针具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三)体位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

(四)针刺手法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

1、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

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

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

2、斜刺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

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

五、注意事项(一)当针刺伤血管时,病人会有烧灼痛样感觉。

起针时,要用干棉球轻压揉按针眼。

(二)极个别患者畏针,或体质虚弱,如针刺手法过强,也有晕针现象。

对于晕针患者,一般予卧位,休息一下即会好转。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1人1穴1针,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

(四)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

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附件平衡针灸38穴位1.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 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3.急救穴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

4.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寸)。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滞针手法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

还可作为保健穴。

5.偏瘫穴定位:耳尖上3厘米。

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6. 鼻炎穴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

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7. 牙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

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

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8. 明目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9. 醒脑穴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旅游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10. 臀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21面瘫穴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

22神衰穴定位:位于脐窝正中。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23痤疮穴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

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棉球压迫即可。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

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24疲劳穴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主治: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25乳腺穴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

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26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主治:颈肩综合征。

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

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

腓肠肌痉挛。

27耳聋穴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手法:1.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在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

2.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28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29腹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

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

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

30过敏穴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手法:上下提插。

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31肘痛穴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

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

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32 癫痫穴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及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手法:上下提插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

33精裂穴定位: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34肾病穴定位: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厘米,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