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下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2、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3、敷药技术操作规程4、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5、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6、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7、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9、刮痧技术操作规程10、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二、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1. 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 进针角度和深度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二、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目的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用物准备治疗盘、三棱针、%碘伏、棉签、弯盘等;操作方法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1. 腧穴点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 刺络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3. 散刺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4. 挑刺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 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 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3. 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4. 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5. 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2. 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3. 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4.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5. 每日或隔日针治1次,3~5次为一疗程;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次为宜;三、敷药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皮肤过敏者禁用;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四、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五、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 cm,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 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 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5.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2.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六、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 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 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七、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操作方法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 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3. 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操作程序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八、推拿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
腰痛三棱针疗法
腰痛三棱针疗法腰痛是以患者自觉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又称“腰脊痛”,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
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属肾”,可见腰脊痛与肾的关系密切,但又不止于肾,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亦可产生腰痛。
本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强直性脊柱炎、部分内脏病变等。
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虚有密切关系。
肾虚是腰痛发生的根本内因,但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
感受风寒或久卧湿地,遭雨涉水,或劳动汗出,衣着湿冷,寒湿之邪浸渍经络,气血阻滞,经络运行不畅而致腰痛;或每因负重闪挫,跌仆撞击,经络受损,气滞血瘀,或弯腰劳动过累,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腰痛。
或年老精血亏虚,或劳欲过度,或久病肾虚,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而致腰痛。
腰痛三棱针疗法一取穴:肾俞、阿是穴。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法加拔火罐。
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mm,快进快出,出血后拔火罐,留罐15~20min,使每穴出血5~10ml。
疗程: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腰痛。
腰痛三棱针疗法二取穴:第一组为委中,第二组为大肠俞、肾俞。
操作规程:委中用三棱针刺络法。
取患侧穴位,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
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穴位附近的静脉,刺入脉中2~3mm,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适量血液。
第二组穴用梅花针散刺叩打,至微出血为度。
疗程: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腰痛。
腰痛三棱针疗法三取穴:腰部阳性点。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挑治法加拔罐。
患者取俯卧位,用软枕将腰部略垫高,使脊柱腰段呈轻度前屈位以利于取穴。
在L1~S4棘突连线旁开2~5cm处(即阳性点)定点,龙胆紫标记、消毒。
取三棱针或8号—次性注射器针头刺入局部,针尖依次通过皮肤、皮下脂肪、腰骶部浅层筋膜,将此处浅层筋膜挑于针尖下,纵向横向各摆动3~5次后出针。
针刺疗法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目的】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
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三棱针、0.5%碘伏、棉签、弯盘等。
【操作方法】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1、腧穴点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刺络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散刺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3.1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
3.2 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
4、挑刺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0.5 cm 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
4、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
5、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
2、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图1-1)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图10-69)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
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身体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
一、适应症与放血部位适用于实证和热证。
1、高热刺大椎、十宣。
2、头痛刺太阳。
3、中暑、中风闭症刺十宣。
4、急性胃肠炎刺曲池、委中。
5、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刺太阳或耳背静脉放血。
6、咽喉肿痛刺少商。
7、小儿疳积刺四缝。
8、外伤性淤血、痈疖、丹毒在病灶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内盛消毒三棱针或粗毫针或小尖刀、75%酒精棉球、消毒敷料、弯盘、胶布。
三、操作方法(一)点刺:又称速刺,多用于穴位放血。
1、选好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术者右手持针,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0.3厘米,立即出针。
3、轻轻按压针孔,挤出少量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止血。
(二)挑刺:多用于胸背、腰骶部或耳后等部位放血。
1、选好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3、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三)缓刺:多用于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1、在刺血部位的上部用手压迫或用止血带扎紧,使其充血。
2、常规消毒皮肤。
3、用粗毫针或三棱针缓慢刺入选好部位的浅表静脉约0.3厘米深,随即缓慢退针。
4、松开压迫刺血部位上部的手或解开止血带。
5、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四)散刺:又称围刺,多用于病灶周围点刺放血。
1、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或沿病灶边缘顺序点刺出血。
3、用酒精棉球消毒并覆盖敷料。
四、注意事项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针刺不宜过猛、过深,手法要轻、稳、准,出血不宜过多,切勿刺伤大血管。
3、凡体质虚弱、孕妇、素易出血者不宜使用。
4、出现晕针,按针刺疗法晕针处理。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拔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刮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穴位注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熏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耳穴压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穴位贴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灌肠........................................................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推拿...............................................................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毫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皮肤针(梅花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艾炷灸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敷(中药烫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拔罐................................................ - 4 - 刮痧................................................ - 5 - 穴位注射............................................ - 6 - 中药熏洗............................................ - 7 - 耳穴压豆............................................ - 8 - 穴位贴敷............................................ - 8 - 中药灌肠............................................ - 9 - 推拿............................................... - 10 - 毫针............................................... - 12 - 皮肤针(梅花针) ................................... - 13 - 艾炷灸技术......................................... - 14 - 热敷(中药烫熨) ................................... - 15 - 瘢痕灸............................................. - 16 - 悬灸技术........................................... - 17 - 温针灸技术......................................... - 18 - 电针技术........................................... - 19 - 头针技术........................................... - 20 -平衡针技术......................................... - 21 - 耳针技术........................................... - 22 - 三棱针法........................................... - 23 - 腕踝针技术......................................... - 24 - 开天门技术......................................... - 25 -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 ................................... - 26 -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 ................................... - 28 - 针罐技术........................................... - 29 - 穴位埋线疗法 ....................................... - 29 - 煎药机的技术 ....................................... - 30 - 中药外敷法技术 ..................................... - 31 - 点眼法............................................. - 32 - 涂眼法............................................. - 33 - 洗眼法............................................. - 33 - 熏眼法............................................. - 34 - 浸眼法............................................. - 34 - 眼部注射........................................... - 35 - 敷眼法............................................. - 36 - 切开法............................................. - 38 - 引流法............................................. - 39 - 垫棉疗法........................................... - 41 - 挂线法............................................. - 41 -结扎疗法........................................... - 42 - 拖线疗法........................................... - 43 - 枯痔疗法........................................... - 44 -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 - 45 - 骨牵引............................................. - 46 - 颈椎牵引........................................... - 48 - 腰椎牵引........................................... - 49 - 关节脱位复位术 ..................................... - 51 - 中医换药技术 ....................................... - 52 - 小针刀治疗技术 ..................................... - 53 - 经穴超声治疗技术 ................................... - 54 - 中药湿敷........................................... - 55 -拔罐【概述】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已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
落枕三棱针疗法
落枕三棱针疗法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冬春季,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迁延数周;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致使颈项部肌肉遭受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或因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颈项强痛。
本病多起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
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多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姿势不正,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使颈部脉络受损;或风寒侵袭颈背部,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所主,因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阻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落枕三棱针疗法一取穴:患部压痛点、落枕穴。
操作规程:压痛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3~5滴,然后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出血适量为度。
落枕穴用毫针刺法,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落枕。
落枕三棱针疗法二取穴:压痛点、风池(患侧)。
操作规程:压痛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人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3~5滴,然后拔火罐,留罐10分钟,以出血适蜇为度。
起罐后,可用艾条悬灸5~10分钟。
风池穴用亳针刺法,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
疗程:大多病例一次即愈。
主治:落枕。
落枕三棱针疗法三取穴:压痛点、风池、肩井(患侧)。
操作规程:压痛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手掌根在患者压痛明显处用力揉按片刻,然后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快速点刺3~5下,使出血3~5滴,然后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以出血适量为度。
中医三棱针法操作规程
三棱针法操作规程一、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2、右手拇指,食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
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
常用的刺法有以下几种:(1)腧学点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施术部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3毫米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此法多用于四肢末端放血,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
(2)散刺法:亦称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淤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
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针刺深浅根据局部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3)刺络法:先用带子或橡胶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按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人脉中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在其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
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4)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迅速消毒后,右手持针迅速刺人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可再刺人3~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破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此法常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等。
3、操作完毕,安排病人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
4、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二、注意事项1、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思想上的顾虑。
2、操作时手法宜轻、宜稳、宜准、宜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更不可伤及动脉。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6)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高热三棱针疗法
高热三棱针疗法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圃内。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图,称为发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
高热是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学所称的“壮热”、“实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
其病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待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
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
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
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
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恶性肿瘤、小儿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病中可见高热。
外感风热之邪从口鼻而人,卫失宣散,肺失清肃,故发热重,恶寒轻。
或温邪疫毒侵袭人体,熘于气分,或内陷营血,引起高热。
亦有因外感暑热之邪,内犯心包而致者。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最易热化,无论外感、内伤,发热居多。
高热三棱针疗法一取穴主穴:十宣穴。
配穴;大椎、曲池(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十宣穴针刺前医者先用手指由患者指根向指尖推按,使血液积聚于指尖针刺部位,继而用左手拇食指夹紧患者手指,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约0.2~0.5cm,随即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5~6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肘关节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伴有伸腕或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如木工、钳工、水电工及网球运动员等。
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
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
本病主要由于慢性劳损引起,前臂在作反复拧、拉、旋转等动作时,使肘部的筋脉慢性损伤,迁延日久,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或感受风寒,以致劳伤气血,阻滞经脉而成。
肘外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故手三阳经筋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一取穴:局部压痛点。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3~5滴。
然后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疗程:2~3日1次。
主治:网球肘。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二取穴:局部压痛点。
操作规程: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准压痛点,龙胆紫标记。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3m1作局部麻醉。
将消毒后的三棱针自标记处刺入,达骨质后,顺肌纤维方向在约1cm范围内来回划,作钝性剥离,直至阻力感消失。
然后以痛点为中心,在1cmx1cm范割内以针尖作骨膜下潜行剥离,直至无阻力感,术后挤压出血,酒精棉球覆盖伤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疗程:如一次治疗疗效不显著,可5日后重复治疗1次,最多3~4次。
主治:网球肘。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三取穴:局部压痛点。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艾灸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3~5滴。
然后施以艾条悬灸,至局部红润,一般每次15分钟左右。
疗程:每日1次。
主治:网球肘。
网球肘三棱针疗法四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五里、阿是穴(患部)。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1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3~5滴。
然后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论述三棱针点刺法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论述三棱针点刺法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棱针点刺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艾条灸操作规程2、拔罐法操作规程3、推拿法操作规程4、刮痧法操作规程5、熏洗疗法操作规程6、中药离子导入法操作规程7、电针法操作规程艾条灸操作规程【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
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
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
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适应范围】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
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三棱针、0.5%碘伏、棉签、弯盘等。
【操作方法】
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
1.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2.刺络
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散刺
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
3.1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
3.2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
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0.5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
4.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
5.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
2.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3.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
4.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5.每日或隔日针治1次,3~5次为一疗程。
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
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