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研究_杨建青
关于我国地下水监测与预测预报研究的几点思考
土资源部门共同提出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方案,拟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形成 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系统,提升国家地下水监测 信息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家对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重点区域的实
时监控,为各部门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和决策支持。《国家地下水监测
4对地下水监测前景的几点认识
联合国在1992年发表的2l世纪宣言中明确强调:“水文循环信息,包括水质和水量是有效管 理水资源的基础”;联合国水资源开发保护署认为:一个国家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完善程度是目前衡 量其水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唯一尺度‘4l。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突出问题之一。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迫切需求为地下水监测工 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基础的地下水监测是
2地下水监测现状
我国的地下水监测是根据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自然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地表水与地下水是 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必须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系统,统一观 测。因此,长期以来,地下水监测一直是水文基本监测项目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地下水监测 就是水利水文部门一项重要监测工作,用于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体(河道)间的补给转换关系,现 存有零星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门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系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先后经 历了50、60年代的起步阶段、70、80年代的大规模全面发展阶段和90年代的稳步提高阶段,全国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走向正规化。目前,全国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具备较为完整的 管理监测机构,在站网(监测)体系、技术标准、管理队伍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地区还开 展地下水自动监测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此外,国土资源、农业、建设等部门也根据各自业务需要开展有关地下水监测。与其它部门相 比,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地下水专业监测机构较完整,监测历史长、专业站点数量多、控制 范围广。
地下水监测技术研究
地下水监测技术研究地下水是我们地球上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地下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过度开采、污染等问题。
因此,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监测技术是指对地下水体进行监测、管理、评估及预测预警的技术手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下水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一、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分类地下水监测技术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可以分为水位监测、水质监测和水量监测三类。
水位监测是指通过监测井或水位观测点来获取地下水位的信息,以反映地下水的变化趋势和水动力特征。
水质监测是指通过采集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地下水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以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污染情况。
水量监测是指通过监测井或水位观测点的水流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来计算地下水的含水层厚度及其含水量等水量信息。
二、地下水监测技术的方法1、传统地下水监测方法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钻孔监测、物探法和地下水井监测等技术手段。
钻孔监测是通过钻孔到达地下水层,在井中添加或抽取水样进行物理和化学检测以验证地下水的存在和状况。
物探法是利用雷达波、电磁波等物理手段,在地表上完成地下水、地下岩石、土壤的物理物性探测。
地下水井监测是通过开井,将监测管或带井设备安装在井孔中,来获取地下水位、水质等信息。
2、现代化地下水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地下水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无线电网络、气象观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电网络技术是指在地下水监测点附近的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和反射中,利用这些信号信息来提取地下水信息。
气象观测技术是指通过观测天气、气象要素、土壤湿度等气象信息,来预测地下水位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同步行星轨道,对地表和地下资源进行遥感观测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算法等方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对比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对比地下水是许多国家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地下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许多国家普遍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当开发利用地下水时,相当的数据非常匮乏。
而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根据各自的特点具有相应的技术与管理,主要有站网分类、站网布设和密度、监测内容和要求、监测方式和技术几方面的差异。
站网分类世界许多国家对地下水的监测站网有明确的分类,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监测目的;根据管理权属。
根据《地下水监测规范》,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按监测目的分为基本站、统测站和实验站;按监测方式将基本监测站分为人工和自动监测站两类;按管理模式将水位、水质基本监测站分为国家级监测站、省级行政区重点监测站和普通基本监测站。
站网布设和密度《欧盟水框架指令》对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1)多层含水层同一位置每个含水层都应有监测井;考虑含水层的空间不均匀性,要求每个含水层应划分为特性相同的各个水文地质单元,每个单元至少应有一个监测井;(2)监测井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空间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3)监测井群的分布应垂直于边界;(4)监测井群的分布应垂直于河流,覆盖补给与排泄的区域;(5)生产井可用于水质取样,不能用于地下水位监测;开采井可考虑转化为监测井;(6)努力监测到地下水的空间变化趋势,为地下水数值模拟提供便利;(7)水位和水质监测应在同一位置;(8)考虑便于监测的条件,首先消除短期水位波动的影响。
我国站网布设主要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角度,除了对基本类型区监测外,对特殊类型区布设提出了详细分类要求。
站网布设密度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方面的复杂性,反映国家的大小、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地下水系统抗污染性、地下水开采程度和相关利益冲突以及环境保护优先权等。
监测内容和要求《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的欧洲国家地下水监测内容主要是:(1)评价地下水水量水体状况;(2)估算跨界地下水流向流速;(3)验证地下水影响评价程序;(4)评价地下水动态长期趋势;(5)监测受威胁的地下水水体化学状况;(6)监测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趋势;(7)评价这种上升趋势的逆向变化。
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下水是地球上珀岩层中的水,是地球上储存量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地下水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威胁到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方法。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技术的敏感度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有必要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1.2 研究意义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地下水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与保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健康:地下水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源之一,地下水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通过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保障人民的安全用水。
2.促进可持续发展:地下水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地下水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
通过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地下水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通过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环境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维护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安全。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等参数进行连续、自动、实时地监测和记录的一种技术手段。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其监测和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的现状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基本参数之一,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水位测量井、压力水位计和激光测距仪等。
近年来,随着微波无线电传输、卫星导航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在测量精度、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地下水流监测技术:地下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流监测技术包括瞬时水位法、稳态法和示踪法等。
瞬时水位法主要通过观测井中的水位变化来间接测量地下水流速;稳态法则通过边界条件和水位变化来计算地下水流速和流向;示踪法则是通过对示踪剂的注入和观测来推断地下水流速和流向。
3. 地下水质监测技术:地下水质是指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水环境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质监测主要通过采样分析和在线监测来实现。
采样分析常用的技术包括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同位素分析等,而在线监测则主要通过传感器和仪器来实现对地下水质的实时监测。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也在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并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方面通常需要布设大量的测量仪器和传输线路,造成成本较高和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而无线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采集和传输,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还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测范围和实时性。
南京市深层地下水开发及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南京市深层地下水开发及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沈乐;郭红丽;张青;龚来存【摘要】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monthly groundwater from 2010 to 2014 in Nanjing was selecte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otential was analized by mineable coefficient method, and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 of water level of groundwater was analized.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was more potential in Nanjing so that the min-ing of groundwater could be appropriate to encourage. The water level of 63. 2% deep groundwater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ime from 2010 to 2013. The reform of the way of monitoring and monitoring network adjustment and so on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Nanjing.【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69-70,76)【关键词】深层地下水;开发;趋势分析;水位动态变化【作者】沈乐;郭红丽;张青;龚来存【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4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技术创新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技术创新一、引言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面临着污染、过度开采等诸多问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创新(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方法往往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
如今,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被应用于地下水监测中。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地下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的浓度。
(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地下水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将传感器与物联网平台连接,可以实现对地下水数据的远程采集、传输和分析。
监测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地下水的实时信息,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及时性。
(三)卫星遥感技术的辅助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监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中的地表特征、植被覆盖等信息,可以间接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此外,利用重力卫星还可以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从而反演地下水储量的变化。
(四)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发展智能化监测系统不仅能够自动采集和传输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
例如,通过建立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三、地下水管理技术的创新(一)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质运移过程。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值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传统的地下水管理往往侧重于对现状的评估和控制,而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则更加注重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_王爱平
第6期摘要: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展望中图分类号:X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852(2010)06-0053-04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王爱平1,2,杨建青1,2,杨桂莲1,2,章树安1,2(1.水利部水文局,北京100053;2.水利部地下水监测中心,北京100053)水文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第30卷第6期2010年12月Vol.30No.6Dec .,2010收稿日期:2010-03-10作者简介:王爱平(1953-),女,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气象设计工作。
1引言地下水不仅是我国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是自然生态系统及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地下水的不可替代作用日益凸现,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水质型缺水地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更加突出,是这些地区主要的生活和生产供水水源。
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依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占地下水开采量的50%以上,自21世纪以来全国地下水年开采量持续超过1000×108m 3,地下水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由于一些局部地区开采量超过了地下水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采补失衡,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并引发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为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配置、生态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地下水位作为反映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准确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预防、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水位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传统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观测法和简易测量工具法。
人工观测法通常是通过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前往监测井,使用测绳、测深杆等简单工具直接测量地下水位的深度。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着测量频率低、误差较大、数据不连续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管理对高精度、实时数据的需求。
简易测量工具法,如浮标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但仍然存在着易受环境干扰、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此外,这些传统方法大多只能获取单点的水位数据,对于大面积的地下水位分布情况难以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
二、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创新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水位监测技术迎来了一系列的创新。
1、自动监测技术自动监测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水位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它通过在监测井中安装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实时感知水位的变化,并将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中心。
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特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下水位监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大面积、快速获取地下水位信息的新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方式,可以获取地表的地形、植被、土壤水分等信息,结合地质、水文等模型,间接推算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虽然遥感技术获取的地下水位数据精度相对较低,但它能够提供宏观的、区域性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对于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范文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概述1. 单项指标评价法单项指标评价法是最基本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地下水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指标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仅能反映地下水某一方面的质量状况,不能全面反映整体水质。
2. 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地下水中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地下水的整体质量状况,但需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主观性较强。
3.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构建模糊评价模型,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能够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4. 神经网络评价法神经网络评价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
该方法能够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
三、各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1.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单项指标评价法只能反映地下水某一方面的质量状况,而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能够全面反映地下水的整体质量状况。
2. 数据要求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单项指标评价法数据要求相对较低。
神经网络评价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
3. 主观性与客观性综合指数评价法需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主观性较强。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更加客观,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4. 适用范围单项指标评价法适用于对地下水某一方面的质量进行快速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适用于对地下水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适用于处理复杂、不确定性的地下水质量评价问题。
地下水监测管理及站网现状分析及建议
地下水监测管理及站网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水资源紧缺并且水资源受到威胁越来越多的情势下,加强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以榆林市为例,围绕地下水监测管理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榆林市地下水监测管理的现状以及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地下水监测管理和站网建设的建议,旨在不断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水平,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监测站网、管理建议1引言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过去一段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在各地区陆续发生,使民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家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重视力度也不断增强。
自2011年,我国环保部门印发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在这一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有关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的要求。
之后,我国的地下水环境监管工作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强化地下水的监管工作,国家水利部门以及各地区水利系统定期编制地下水动态报告以及地下水监测报告,以昭示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广泛采集多方建议,推动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2榆林市自然条件及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榆林市地处陕西省,位于省内最北部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处。
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km,南北宽263km,占地总面积为43578km2。
辖1市2区9县,156个乡镇、16个街道办事处、297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70万。
榆林市的地势由西往东整体呈现倾斜的态势,其中西南部平均海拔为1000~1500m,其他各地区的平均海拔为1000~1200m。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研究
弱。 还 存 在 着 站 网布 局 不 完 善 、 地 下 水 监 测 站 网 密
度 总体偏 低 、 缺乏地 下水专 用监 测井 、 监 测 技 术 手
般来 说 , 由于 收集地 下水 数据 的成本 比地 表水 高 , 其
段 落后 、 信息分析服务能力弱 、 法 规 保 障机制 不 健 全
要 加强地 下水 动态监 测 ,开展 地下 水动 态模 拟和 分析 预测 . 全 面加 强对地 下水 的管 理 , 以掌握 地下 水数 量和
l 引言
地下 水是 人类重 要 的 自然 资源 ,是经 济社会 可 持
续发 展 的基 础 。根据 《 世 界 水评 估 计 划 》 ( U N / WWA P , 2 0 0 3 ) 。世 界上 大 约 9 8 %的液态 淡 水储 存 在 地下 含 水 层 中 ,全球有 超 过 l 5 亿 的城 市居 民依赖 地下 水生 活 ,
质监 测任 务 ) , 初 步形 成 了覆 盖 北方各 主要 平原 区的地
下 水监测 站 网。 但我 国地 下水 监 测 与管 理 总 遍 面I 临一 个突 出的
问题 , 即, 当开发 利用地 下水 时 , 相 关 的数据 非常 匮乏 。
监 测 与 管 理 工 作 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 地 下水 ; 监 测技 术 ; 管理 ; 比较研 究
中图分 类 号 : P 6 4 1 . 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0 8 5 2 ( 2 0 1 3 ) 0 3 — 0 0 1 8 — 0 7
和人 口增长 , 用水 量也 在 日益增 长 , 自2 1 世 纪 以来 , 我
的实践研 究 , 取得 了许 多成果 。 作者 在收 集整 理欧 美等 主要 国家地下 水监测 管 理 的有 关论 文成 果 和 《 国外地 下 水监 i 贝 4 与 管理》 书稿 的基础 上 , 结 合 多年从 事地 下水
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地下水是地球上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储存形式之一,其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环境及生命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地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等方面的监控和分析。
在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主要由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负责。
目前,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行机制,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同时,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地下水监测管理规定,确保了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尽管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人员力量不足。
地下水环境监测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是很多地方的人员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2.监测手段不够完善。
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依靠采样和分析实验室的手段,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实施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3.监测数据收集统计欠缺。
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存在分散、不连续及不规范等问题,无法形成整体的数据体系。
三、未来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趋势为了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未来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发展,未来地下水环境监测可通过远程监测、分布式传感器等手段实现实时监测的目的。
2.加强行业合作。
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未来应加强行业合作,建立起互联共享平台,以更好地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的互联互通。
3.制定更加规范化的监测标准。
未来地下水环境监测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4.加强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应加强收集和整合,形成连续、规范、体系化的数据系统,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技术
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技术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过度开采、污染等。
为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有效的监测与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一)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是了解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水位监测方法包括人工观测法和自动监测法。
人工观测法通过在井中放置水位尺,定期读取水位数据。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费时费力,且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相对较低。
自动监测法则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现水位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常见的传感器有压力式传感器、浮子式传感器等。
(二)水质监测地下水质的监测对于保障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温度、浊度)、化学指标(如酸碱度、硬度、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采样分析和在线监测。
现场采样分析需要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周期较长,但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在线监测则通过安装在监测点的仪器设备,实时获取水质数据,能够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
(三)水量监测地下水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掌握地下水的开采量和补给量。
常用的水量监测方法有抽水试验法、示踪剂法和数值模拟法。
抽水试验法是通过在井中抽水,观测水位变化和出水量,从而计算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和储量。
示踪剂法是向地下水中投放示踪剂,通过监测示踪剂的运移情况来估算地下水的流速和流量。
数值模拟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变化,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四)监测井的布设监测井的合理布设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有效的关键。
监测井应根据地下水流场、含水层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布置,形成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监测网络。
在重点区域,如水源地、污染区等,应加密监测井的布设。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监测技术与方法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等问题。
为了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科学、准确的监测技术与方法显得尤为关键。
二、地下水资源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是了解其动态变化、评估其质量和数量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监测数据还能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划水资源管理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常见的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一)水位监测水位监测是地下水资源监测中最基础的一项内容。
常用的水位监测方法包括人工测量和自动监测。
人工测量通常使用测绳、测钟等工具,虽然操作简单,但费时费力,且精度相对较低。
自动监测则主要依靠压力式传感器、浮子式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现实时、连续监测,并将数据自动传输至监测中心,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
(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评估地下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等)、化学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电导率、各种离子浓度等)和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水质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分析和现场快速检测。
实验室分析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水质数据,但分析周期较长;现场快速检测则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部分关键指标的结果,适用于应急监测和初步筛查。
(三)水量监测水量监测主要用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和补给量。
常用的水量监测方法包括抽水试验、示踪剂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抽水试验是通过在井中抽水,观测水位变化来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涌水量;示踪剂法是向地下水中注入示踪剂,通过监测其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情况来估算地下水流速和流量;数值模拟法则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流场进行模拟,从而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等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管理。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是保障地下水质量和水量的重要手段。
一、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法1.采样监测法采样监测法是获取地下水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检测结果。
该方法通常需要采用地下水取样器进行采样,分析水样中各种参数,了解地下水中的物质组成和浓度分布,以及是否超过相关标准限值。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工作量大、时间长,且仅仅对采样点局部范围进行分析。
2.地下水位监测法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和水量变化,可以推断水质变化,是一种定性分析手段。
该方法通常使用水压计、振弦式水位计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法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理情况,但只有通过配合采样监测法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
地下水化学监测法通过化学指标来表征地下水水质变化。
地下水的化学指标包括pH 值、溶解氧、总碱度、氯离子等。
该方法较为直观,一般在现场进行监测,并可得到近似的定量数据。
但只能表征地下水中某些特定的物质含量,不能涵盖所有的物质类型和含量。
1.地下水资源利用管理地下水源是干旱地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也供农业、工业生产使用。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实施对地下水源的有效监管,保障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地下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问题之一。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问题,通过污染源治理、水质恢复、污染物迁移控制等措施,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3.地下水保护地下水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的异常情况,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
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和水位下降等。
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下水资源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监测是获取地下水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地下水资源监测有助于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准确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其次,监测地下水质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地下水的质量安全,防止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再者,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传统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一)水位监测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观测井和自动水位记录仪。
人工观测井需要定期派人到现场测量水位,工作强度大,数据采集频率低,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动水位记录仪虽然能够实现自动监测,但精度和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通常采用实验室分析的方法,采集水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水质的变化情况,而且采样过程中容易造成样品的污染和损失。
(三)水量监测水量监测主要依靠抽水试验和水表计量等方法,这些方法操作复杂,误差较大,难以准确测量地下水资源的流量。
四、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传感器被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监测中。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水质传感器能够连续监测地下水的多项水质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电导率等,为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地下水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
地下水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一、前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日益增加。
地下水的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地下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地下水污染的监测技术1.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包括现场采样分析、水质监测井和地下水位监测井等。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成本高、监测点密度低等问题。
2.现代监测技术现代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文地质学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地下水模拟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大面积地下水污染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和相机,可以高效地获取地下水污染情况。
无人机监测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灵活性好等优点,未来有望成为地下水污染监测的重要手段。
三、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技术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包括地下水位降低、吸附剂、渗透壁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地下水污染较为轻微的情况,治理效果较好。
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包括化学还原、化学氧化、生物修复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具有治理效果显著的优点。
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包括生物增殖、生物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等。
这些技术具有治理效果持久、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长时间的治理周期。
四、结语地下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好,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更大的保护。
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技术
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技术
李小杰;潘德元;叶成明;郑继天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设备大致分为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
体驱动式采样器和潜水电泵式采样器4类。
取样筒式采样器原理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受监测井井径、采样深度影响较小;惯性式采样器外径小,可应用于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深度可达到90 m;气体驱动式采样器结构较复杂,适用于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效率较高;潜水电泵式采样器采样效率很高,适用于较大井径的监测井。
【总页数】4页(P48-50,54)
【作者】李小杰;潘德元;叶成明;郑继天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中
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
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74
【相关文献】
1.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设备综述 [J], 李小杰;潘德元;叶成明;郑继天
2.国外地下水监测 [J], 刘钊
3.低渗透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技术探讨 [J], 陈培旭
4.国外污染场地地下水监测井建造技术标准研究 [J], 夏春;岳昌盛;卢光华
5.浅谈第四系地下水监测井成井工艺——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云南省部分)为例[J], 刘吉磊;刘宇成;柴旺;康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河流域地下水监测实践与思考
海河流域地下水监测实践与思考
王哲;杨建青;李宇;马欢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22()16
【摘要】地下水是海河流域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支撑。
基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演变趋势分析,根据新形势下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新要求,剖析了当前海河流域地下水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地下水监测工作进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地下水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21-23)
【作者】王哲;杨建青;李宇;马欢
【作者单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8
【相关文献】
1.海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全面启动
2.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方案介绍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以海河流域2019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为例
4.关于加强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的思考
5.海河流域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析与管理工作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等方面的做法进行系统的对比和分析,以期寻找差距、借鉴经验,并对如何提高和促进我国地下水
监测与管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技术;管理;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P6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3)03-0018-07
1 引言
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根据《世界水评估计划》(UN/WWAP, 2003), 世界上大约 98%的液态淡水储存在地下含水 层中, 全球有超过 15 亿的城市居民依赖地下水生活, 地下水是许多国家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 与地表水相 比,地下水分布范围广、分布相对均匀;地下水不易受 季节等因素影响,供水保证程度高,是抵御干旱的主要 手段; 地下水水质一般要优于地表水, 开发成本比较 低。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埋 藏于地下不被人们直接发现等特点, 人类对地下水缺 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许多国家普遍面临一个突出的 问题,即,当开发利用地下水时,相关的数据非常匮乏。 一般来说,由于收集地下水数据的成本比地表水高,其 专业技术花费大,在大多数国家,地下水水量与水质方 面的数据比地表水要少得多。
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 而,由于一些地区地下水不合理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地 下水采补失衡,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地 下水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迫切需 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 开展地下水动态模拟和分析 预测,全面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以掌握地下水数量和 质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科学合理配置地下水资 源,实现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比之下, 国外主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站 网布局可以很好地掌握地下水内在的运移规律和变化
特性,站网布设更加科学、合理。 我国水利部门主要从 水资源开发利用出发进行站网布设, 在一定时期内可 以更好地与生产需要结合起来, 但随着地下水开发利 用程度的变化,一些监测站点可能会失去其原有功能; 同时由于地下水的运移变化还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的 制约,不利于全面监控地下水的自然特性变化。 2.2.2 站网布设密度
各国对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都有严格要求。 《欧 盟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6]对 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如下:
(1)对于多层含水层,要求在同一位置应考虑每个 含水层都要有监测井;考虑含水层的空间不均匀性,要 求每个测网: 由供水系统负责。
局部性监测网:
有全国地下水质监测网。
20
水文
第33卷
元,每个单元至少应有一个监测井。 (2)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的连续性,要求监测井之间
的距离应不小于空间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 (3)考虑覆盖边界条件的需要,要求监测井群的分
布应垂直于边界。 (4)考虑水文应力范围,要求监测井群的分布应垂
主要用于收集基础数据对水资源 地区或地方机构共同负责。
参考监测网:
水质监测站网
进行管理。
全国标准监测网: 主要用于分析水量水质与地质地 形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关系。
地方监测网: 主要与自治区水利工程联系。
全国性监测网: 由丹麦数据中心 GEUS 负责。
区域性监测网: 注重地下水开发过程中的监测。
地区性监测网: 由县级负责; 规划不同部门使用地下水; 负责(水质)数据收集、评价和报告。
国家 中国
美国 荷兰 英国 瑞典 丹麦 原苏联
表1 我国与部分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分类对比 Table1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n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classification
分类
备注
基本站(专用站): 政府管理; 主要用于收集基础数据对水资源 进行管理; 长期监测。
摘 要: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影响,不同地区、各国之间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对地下水的监测管理差别很大。 作者在系统收集整理欧美等主要国家地下水监测管理的有关论文和成
果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地下水工作的实践与心得体会,根据我国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就我
国与欧美等主要国家在地下水监测网布设、监测技术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成果应用、地下水法规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地下水是工 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重要水源。 在我国 660 多个建 制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有 400 多个;地下水灌溉面 积占耕地面积的 40%以上;北方农村普遍利用地下水 作为饮用水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 和人口增长,用水量也在日益增长,自 21 世纪以来,我 国地下水年开采量持续超过 1 000×108m3 [1]。 地下水的
一般 1 次/周
2~6 次/年
地下水水质 站网密度 (个/100km2)
0.01 监测区 0.1 由不同地区、不同地方 或不同流域的监测网组成
《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的欧洲国家地下水监测主
国家
中国 美国
法国
瑞典 芬兰 丹麦 英国 荷兰 比利时/弗兰德斯 德 国 /Bavaria 匈牙利 西班牙
表2 我国与部分国家站网密度对比 Table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n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density
2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
2.1 站网分类 世界许多国家对地下水的监测站网都有明确的分
类,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监测目的;二是 根据管理权属。 如丹麦有全国地下水量监测网和全国 地下水水质监测网, 并将地下水位监测站网分为地方 性监测网(由供水系统负责)、地区性监测网(由县级负 责)和全国性监测网(由丹麦数据中心 GEUS 负责)。 美 国把地下水监测网分成两类, 第一类为水文地质基准 网,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水资源以及审核与地表水地下 水的形成有关的各种科技问题; 第二类为建立在各个 工程项目上的设计网,用来解决设计中的具体问题。但 是美国没有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 地下水监测站网由 各州管理,各州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
站网布设密度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和水 化学方面的复杂性。 一般而言,含水层特性、地下水开采、 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状况、 人力资源等因素都可以作为站 网设计的参考因素。 此外,还需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地 下水水质基本站网密度通常要比地下水水位站网低。
对欧洲 10 个国家的调查表明, 地下水水位站网密 度, 各国从 0.02/100km2 到 10.70/100km2 个测站不等,荷 兰为世界上地下水监测站网密度最高的国家;地下水水质 站网密度, 各国从 0.02/100m2 到 1.61/100 km2 个测站不 等。 我国与部分国家站网密度与监测频次对比见表 2。
第33卷 第 3期 2013年6月
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Vol.33 No.3 Jun., 2013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研究
杨建青 1,2,章树安 1,2,陈 喜 3,杨艳燕 1,章雨乾 3
(1.水利部水文局,北京 100053;2.水利部地下水监测中心,北京 100053;3.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工程项目设计网: 主要用于工程设计。
长期监测。
基本站: 国家和政府层面; 主要用于规划管理; 长期监测。
专用站:
非政府层面; 主要用于特定目的 (如,评价或监测 某个区域的地下水系统); 短期监测。
临时站: 科研院所层面; 主要用于研究目的; 短期监测。
国家监测网:
英国河流管理机构负责;
地方监测网:
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影响,不同地 区、各国之间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对地下水 的监测管理差别很大。近年,联合国机构和各国政府以 及有关科研人员在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 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作者在收集整理欧美等 主要国家地下水监测管理的有关论文成果和 《国外地 下水监测与管理》书稿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地下水 工作的实践与心得体会, 根据我国地下水监测与管理
站网密度的不同反映了国家的大小、人口密度、经 济条件、地下水系统抗污染性、地下水开采强度和相关 利益冲突、以及环境保护优先权的不同。国外主要发达 国家站网密度普遍高于我们国家, 特别是地下水开发 利用程度高的国家或区域,其站网密度明显较高。我国 站网密度与美国相近,但是监测能力相对薄弱,最突出 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专用监测井。 2.3 监测内容和要求
站网密度 (个/100km2) 监测区 0.37 监测区 0.3
监测区 1.6
0.11 0.02 0.15 监测区 1.2 10.70 1.61 1.00 2.27 1.95
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次
一般 1 次/5 天 自动监测 1 次/天,人工监测按实际变化
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 和水化学方面的复杂性 2 次/月 26 次/年 1 次/月 一般 2~12 次/年 一般 2 次/月
目前,全国水利(水文)部门共有地下水监测站 24 515 处,其中,基本监测站 12 859 处(10%左右兼水 质监测任务),初步形成了覆盖北方各主要平原区的地 下水监测站网。但我国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总体比较薄 弱,还存在着站网布局不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密 度总体偏低、缺乏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监测技术手 段落后、信息分析服务能力弱、法规保障机制不健全 等 问 题 [2]。
直于河流,覆盖补给与排泄的区域。 (5)考虑对现有地下水井的利用,提出生产井可用
于水质取样,但不能用于地下水位监测;开采井可以考 虑将其转化为监测井。
(6)关于含水层的几何结构,要求应努力监测到地 下水的空间变化趋势,为地下水数值模拟提供便利。
(7)关于地下水井的协同定位,要求水位和水质监 测应在同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