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品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在经历物理学习后,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准确的物理观点并养成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要落实这个目标,课堂就应给学生思考的任务和时间,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满足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需求。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学生经历过的“乘凉”为问题情景,闲话烈日炎炎的夏天,乘凉的舒适,迁移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理解林间光柱、树荫产生的道理。持续转换话题的观察点,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地面上的光斑。观察发现地面上的光斑大小、形状、亮暗都不一样,其中相对较小的圆形光斑特别引人注目,且圆形光斑均较暗,由此提出问题:光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较小的圆形光斑为什么较暗?

继续观察:光斑是由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进来形成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树叶间缝隙的形状、大小各异,且缝隙到地面的距离各不相同。提出猜想:树叶间缝隙的形状、大小,树叶间缝隙到地面的距离可能是影响光斑形状和亮暗的因素。

设计方案探究光斑的形状、亮暗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大小,缝隙到地面距离间的关系,首先要建构模型、准备器材:光源可直接利用太阳光,没有太阳光可用发出近似平行光的手电筒;树叶间的缝隙用开有小孔的硬纸板模拟,缝隙到地面间的距离转化为小孔到承接光斑的光屏间的距离。其次要实行控制变量,控制“孔到屏间距离远近、孔的形状、孔的大小”三个量中的两个量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量,观察光斑的形状和大小随此量的变化关系。由此延伸出探究课题的多个子课题,如孔到屏间的距离较近时,光斑的亮度与孔的形状、大小相关吗?

课堂学习小组每组6人,每3人为一个合作单元,每小组选择一个探究子课题,实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合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突出物理知识及观点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功能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树荫下的光斑,发现、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训练依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的技能。

2.经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针对提出的问题实行猜想、设计实验,养成建立模型、控制变量的意识,培育创新设计水平。

三、教学重点

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提出问题。

四、教学难点

养成建立模型、控制变量的意识,培育创新设计水平。

五、教学资源

生活情景的树荫图片、视频,平行光手电筒,开有不同形状小孔的纸板,形状不变、孔径可变的纸板,光屏,刻度尺等。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