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合集下载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大自然的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实物(如树叶、石头等)。

学具:笔记本、笔、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自然的语言。

2. 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物,让学生观察、触摸,加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大自然语言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小组代表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与大自然的语言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与大自然的语言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2. 大自然的语言特点3. 大自然的语言应用4. 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眼中大自然的美,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大自然语言的知识?2. 拓展延伸:如何将大自然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课后跟进:关注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导语】《⼤⾃然语⾔》是⼀篇⾮常经典、规范的事理说明⽂。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认识9个⽣字和11个词语。

认识“罕、蝌、蚪、逗、间、如、粗、意”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激发学⽣观察⾃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9个⽣字和11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激发学⽣观察⾃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朗读课⽂时注意句⼦的节奏和语⽓。

★正确理解“不爱学习的⼈总也看不懂”、“粗⼼⼤意的⼈总也看不见”等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谈话导⼊ 1.教师板书:⼤⾃然的语⾔,齐读课题。

2.师讲:别以为⼈才会说话,⼤⾃然也有语⾔,让我们⼀起来感受⼤⾃然的语⾔, ⼆、初读课⽂内容。

1.借助拼⾳读课⽂,读通课⽂,在读时有读不准确的语⾔,要停下来借助拼⾳读正确。

2.再读课⽂,标画出⽣字和会认的字。

借助拼⾳把⽣字和会认的字多读⼏遍。

3.分⼩节读课⽂,其他同学听听有没有读不准的⾳。

4.电脑出⽰⽣字;让学⽣读⼀读。

5.电脑出⽰词语:请学⽣读⼀读。

语⾔化⽯告诉发现说话⼈们 镶嵌⼭巅汪洋那是这是蝌蚪逗号粗⼼⼤意 6.学⽣选择1个或2个或⼏个词语练习说话。

7.同桌同学互读课,相互正⾳。

⼆、精读课⽂内容,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家听听从⼤⾃然的语⾔中听出了什么?(学⽣说明⼩节的内容,就学习哪段内容。

) (1)学⽣A回答:古⽼的“三叶⾍”化⽯,镶嵌在喜马拉雅⼭巅,这是告诉我们那⼉曾经是汪洋⼀⽚。

①教师板书 三叶⾍化⽯,汪洋⼤海 ②为什么找到三叶⾍化⽯的坟,可以推测那⾥是汪洋⼀⽚呢? ③出⽰“三叶⾍化⽯”的标本或书上的图,请查找到三叶⾍资料的同学给⼤家讲⼀讲:三叶⾍是节肢动物,在2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了,它⼤多数⽣活在海洋⾥,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

④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断句。

教师范读:“电脑出⽰”古⽼的/三叶⾍化⽯,镶嵌在/喜马拉雅⼭巅。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打印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

(2)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或想法?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学生互换阅读,讨论课文中的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解释。

(2)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语言,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2. 邀请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大自然语言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的语言,探索大自然中的声音和景象,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大自然,发挥想象力。

重点:认识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自然景象图片、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录音机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大自然的语言,如鸟叫、雷声等,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观察到大自然的语言,并进行描述。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大自然的语言,其他幼儿猜测。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鸟叫雷声风声水声2. 描述大自然的方法观察现象用语言描述发挥想象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大自然,用画笔记录下你最喜欢的大自然语言,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小鸟叫声。

画纸上画有小鸟,描述文字如下:“今天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它们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共同完成作业,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4. 课堂互动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六、说板书设计
语言准确 语言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拟人手法
事物特征
四字成语
有声有色描绘
用词典雅
说明方法
谢谢指导!
四、说教法学法
1.默读筛选法 2.比较品析法 3.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步感知、梳理内容 (三)细读文本、品析语言 (一)再读课文、体会技巧 (二)小组合作、探究效果 (三)课堂练笔、发展能力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 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也有语言呢?读懂大自然 的语言,你就是一个有智慧的学生。请让我们一 起去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说学情
• 从已有知识基础看,八年级学生已经对说明文有一定 了解,但未能真正领会说明文的本质。
• 从已有生活经验看,此阶段学生的探知兴趣浓厚,适 宜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 从已有学习方式和习惯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1.理清说明顺序,品析本文准确而又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2.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能具体区分并加以运用。(教 学重点) 3.培养亲近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二)初步感知、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 唇、不回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认真思考,填写思维导图
大自然的语言
1.什么是 (1.2.3自然段 )
2.物候观测对 (4.5自然段)
3.
? 1.
的重要性。 2.
。(6-10自然段) 3.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自然段) 4.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章: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的重点词汇。

2. 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的重点词汇。

2. 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3.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三章:分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意义。

2. 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细节。

3.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进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角色扮演活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大自然的语言解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自然现象的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大自然的美。

2. 使学生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自然的语言解读,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自然现象背后的意义。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知识讲解:a. 观察自然现象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观察自然现象。

b. 大自然的语言解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意义。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记录并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观察方法:形状、颜色、声音等语言解读:实例分析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并尝试解读其背后的意义。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大自然的语言解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

1.3 教学准备1.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具:实物模型、图表等。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信号和规律。

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中的语言的理解和体验。

4. 总结:强调大自然中的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章:声音的语言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解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声音。

2.3 教学准备1. 课件: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音频和视频。

2. 教具:录音机、耳机等。

2.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世界。

2. 讲解:介绍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解读,解释不同生物的声音特点和意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和观察实物,识别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声音。

4. 总结:强调声音在沟通和生存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动物的信号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如何通过信号进行沟通和交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动物信号的种类和功能。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解读动物的信号。

3.3 教学准备1. 课件: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具:实物模型、图表等。

3.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信号。

2. 讲解:介绍动物信号的种类和功能,解释不同动物的信号特点和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自然现象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2. 第二课时:生物的特征教学重点: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三课时:生态系统教学重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第四课时:季节的变化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5. 第五课时:自然灾害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近大自然。

5. 小组讨论:准备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识:结合教材,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案完整版优质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案完整版优质课件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案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语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大自然的信息。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学会解读大自然的信息。

重点:掌握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3. 内容讲解:a. 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b. 如何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语言c. 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5.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解读大自然的信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窗外或教室内外的自然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2. 大自然的语言特点3. 解读大自然的信息4. 自然环境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

b. 如何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语言?c.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2. 答案:a. 例如:多样性、动态性、区域性等。

b. 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c. 倡导绿色生活,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课程内容的介绍。

2.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内容的导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章节二:声音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感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声音的分类: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

3. 声音的作用:讲解声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传递信息、警告危险等。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自然界中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章节三:动物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的行为和通讯方式,引发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动物通讯的方式:介绍动物通过声音、体态、气味等方式进行通讯的特点和例子。

3.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通讯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通讯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合作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一:引言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章节二:声音的语言1.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声音特点和作用,如鸟鸣、兽叫、虫鸣等。

2. 教学活动:学生听声音片段,分析其特点和含义,讨论声音在生物交流中的作用。

章节三:动物的信号1. 教学内容:讲解动物通过动作、体色、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信号,如孔雀开屏、萤火虫的闪光等。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动物的信号行为,分析其传递信息的目的和作用。

章节四:植物的沟通1. 教学内容:探讨植物之间通过根系、花朵、果实等方式进行的沟通,如植物的共生、传粉等。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沟通方式,分析其对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影响。

章节五:人与自然的交流1. 教学内容:讲解人类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获取信息,如天气预报、自然警示等。

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尝试解读大自然的语言,培养与自然的联系和敬畏之心。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六:天气的信号1.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变化对大自然的影响,以及动植物如何通过行为和生理变化来感知和适应天气变化。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物行为,分析天气与生物的关系。

章节七:季节的变迁1. 教学内容:探讨季节变化如何影响大自然的语言,例如植物的开花和落叶、动物的迁徙等。

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不同季节的生物变化,讨论季节对生物的影响。

章节八:水流的信息1. 教学内容:讲解水流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动植物如何通过水流来传递信息和生存。

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河流、湖泊等水体,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分析水流对生物的影响。

章节九:土壤的秘密1.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土壤中的迹象来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2)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语言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和感悟。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电子或纸质文本。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教学活动的相关道具或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感悟。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大自然语言的展示活动。

(2)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观看并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及其重要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及作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及作用,自然现象的解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解读自然现象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素材、实物展示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自然现象,让学生记录下来,并尝试解读。

4. 例题讲解:以具体自然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掌握解读自然现象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共同解读,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自然现象传递的信息特点:多样性、普遍性、规律性作用: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观察与解读自然现象:天气、季节、生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读。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2. 答案:(1)学生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解读。

(2)学生个人观点,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了解自然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辨别不同自然现象的声音;(3)掌握基本的大自然声音的记录和描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大自然的态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2)明白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大自然的语言概述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教学内容:(1)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介绍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及其特点;(3)讲解如何倾听和辨别大自然的声音。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2课时:大自然的声音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内容:(1)讲解大自然中不同现象的声音特点;(2)分析大自然声音的产生原因;(3)学习如何记录和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声音,合作完成一份声音记录表。

第3课时:大自然的声音之动物篇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关注动物的声音。

2. 教学内容:(1)讲解动物声音的特点及作用;(2)学习如何倾听和辨别动物的声音;(3)了解动物声音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动物的声音,合作完成一份动物声音记录表。

第4课时:大自然的声音之植物篇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关注植物的声音。

2. 教学内容:(1)讲解植物声音的特点及作用;(2)学习如何倾听和辨别植物的声音;(3)了解植物声音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声音,合作完成一份植物声音记录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探讨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语言和信号。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大自然中语言和信号的观察和想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活跃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想法,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二章:声音的语言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会识别不同动物的声音和信号。

2.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在大自然中的各种形式和功能。

探讨不同动物的声音和信号的特点和含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音频和视频材料,展示不同动物的声音和信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不同动物声音的特点和意义。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以及他们对动物声音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三章:动物的舞蹈3.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舞蹈的形式和意义。

学会识别不同动物的舞蹈和信号。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舞蹈的各种形式和功能。

探讨不同动物舞蹈的特点和含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视频材料,展示不同动物的舞蹈和信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舞蹈的意义和目的。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动物舞蹈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植物的信号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信号和交流方式。

学会识别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信号和交流方式,如花朵的颜色和形状,以及植物的香味。

探讨不同植物信号的特点和含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材料,展示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植物信号的意义和目的。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植物信号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生物特征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四季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学会描述四季的特点和景观。

2. 第二课时:天气与气候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第三课时: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4. 第四课时:水的循环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地球的运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自然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多媒体课件: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生物特征、水的循环、地球的运动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3. 教学道具:四季图片、天气与气候卡片、生物特征模型等。

4. 参考资料:相关科普文章、自然现象案例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五个课时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PPT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PPT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PPT课件PPT课件设计思路:温度带这一专业名词是地理课上才教的,怎样才能把这一专业名词变得让幼儿理解呢?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热带、温带、寒带最大的差别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过这三个地方人们着装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利用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人们衣服的多少得出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热、有的温暖、有的寒冷。

再从温度的不同引出这些地方与太阳远近的关系,让幼儿自己探索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怎么样?最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判断这些地方离太阳的远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引出热带、温带、寒带这三个名词。

整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范围,适合幼儿探索。

目标预设: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查看课件:大班科学课件《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下载地址:/ppt/2832.html活动准备:PPT课件,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出示课件,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PPT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二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二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位小朋友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教案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科学》课程中的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介绍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解读大自然语言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习惯,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大自然语言,提升环保意识和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学会解读大自然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大自然声音的录音带。

学具:每人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让学生注意听到的声音,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回到教室,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声音的录音带,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录音带中的各种声音。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声音的体验,以及如何解读大自然语言的方法。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大自然声音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要保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自然的语言1. 声音的产生原因2. 声音的传播方式3. 解读大自然语言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课后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趣的声音,试着解读一下这些声音背后的意义。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 本段以什么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时间顺序
3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 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答案:
1、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 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 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 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 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
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作者介绍
2、正音、解释
3、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2、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①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图片分析:
1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古诗也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是什么原因呢?
4古今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的原因
■<
描述物象
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J作出解释
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
顺序
阐明意义
本质
第六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 看注释 ⑴ 想: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一一物候学》,好不好?
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有启发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
4古今的差异(时间)
(从主要到次要)
2、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1、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第四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 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
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பைடு நூலகம்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一一夏一一秋一一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一 —再过两个月一一不久一一到了秋天一一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
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
2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
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逐个板书)
3词语评点:
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写夏: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物候现象差异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
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因素
1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