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4.人均GDP:总的GDP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所产生的额外效用递减。其适用于较短的周期。

4.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1)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少。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增加的速率减小。

5.价格弹性:由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得来。E=

6.富有弹性:E>1,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

7.缺乏弹性:E<1,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

8.单位弹性:E=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

9.弹性与收益:E>1,降价会增加收益;E<1,降价减少收益;E=1,降价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

10.价格弹性决定因素:商品特性,即是必需品还是奢饰品;替代品的可得性;相对于收入的价格。

第五章

1.市场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的总量。

2.生产要素:可以被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分为短期要素、长期要素。

3.生产函数:产能约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生产要素)与最终产品(产品)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

假设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和资本K,产出为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成Q=F(K,L).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4.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一些投入(例如土地和资本)是固定的。此时产出取决于可变投入(如劳动力)的数量。

5.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产能上线

潜在产出的上限取决于最少的要素,即短边原则或木桶效应。

6.边际物质产品: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

反应每一单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

边际物质产品(MPP):。

7.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此后边际物质产品随这一投入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注意:“最终”,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物质产品并非自始至终减少,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8.收益递减规律的原因:资源约束。最初边际物质产品增加来源于劳动专业化。

9.总成本:生产商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所有资源的市场价值。

10.固定成本:总成本中不随产出的改变而改变的那部分成本。短期内,产出增加,固定成本不变。

11.可变成本:总成本中随着产出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总成本的变化都是由于可变成本的变化而引起的。

12.平均成本的度量:

一、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ATC=

二、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13.U型ATC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经历先递减再递增的过程,ATC曲线最初的下降主要归功于固定成本。

14.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曲线呈上升状态,所增加的一额外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边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上升,是因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产品递减等价于边际成本上升,边际产品递减意味着,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时,每一单位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品增量会越来越小。换言之,当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型平均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最初下降归于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曲线后来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的上升。

第六章

1.市场结构:不同的企业获利的机会不尽相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追逐构成影响;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中厂商的绝对数量以及相对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