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透视散文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透视散文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83-01

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表达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那么鉴赏散文必须审视散文架构的基本单位--画面。因为散文往往以若干个画面按一定的组合方式连缀而成,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形象,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让人如临其境。在鉴赏散文时抓住散文的画面之美,能让我们快速进入意境从而深入体会散文的主题,深刻领会散文的魅力。

1.画面的直观美

读散文,首先给我们以视觉形式的直观美,通过散文画面的直观之美,可以让我们移情入内,沉浸在作家所表现的艺术氛围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宋代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辛弃疾《青玉案》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抓住富有感情特征的具有表现性的事物,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幅让人惊叹的画面,情随景生,以景显情,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把读者引入情景画面之中,产生情感共鸣。茅盾的著名散文《白杨礼赞》就让我们在文中描绘的画面中深刻理解白杨树的形象及象征意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

律向上,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段话使白杨树的”干”——”绝无旁枝”,”枝”“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的直观形象充满我们的视野,同时我们看树干,树叶,树枝须平视和仰视,就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之后又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白杨树的”皮”上——”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活化出白杨的干、枝、叶、皮想从而让我们想到到西北高原上”对抗着西北风”的坚强性格,深刻揭示出北方的农民以及整个华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战的团结向上的精神。读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散文画面带来的直观之美。

2.体悟情感美

情感是散文的血液。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谊,只要用心去读,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道士塔》一文是余秋雨先生对20世纪初敦煌文物被盗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悲剧的深沉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应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即”我好恨”这三个字),深入讨论分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把握了情感内核,再联系写作背景,我们马上会理解文章。”文学是人学”,不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也没有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放弃了语文课本里最重要的感情资源。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残缺的,如此,学生的精神人格也就势必残缺。我们应顺着情感这条线索,走进作者的情感

深处,破译作者的心灵密码。

3.感受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自由,情感自然流露,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贴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

3.1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朱自清在《背影》中,以家庭灾祸起笔,在设置父亲送子远行的背影时,描绘出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因此,唯有发挥想象,进行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意会到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主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不舍,满怀希望而前景暗淡,两者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3.2 情感美的鉴赏,要对情感进行追本溯源,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在《背影》中,引发我们共鸣的天伦之情――父爱,为什么在当时的作者却未能明了呢?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际,收到父亲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呢?这是因为,父子在时间、空间感情的适当距离产生了美,这种对情感美的缘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鉴赏过程有了实在的着落。由此可见,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经历、不同

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关键是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何途径入手、探幽。

4.”神”之所在,以审美性来传递内在实用

4.1 体现在比喻上,比喻是一种象征主义的描述手法,他的目的不是仅仅去暗示人们话外有话,言外有言,而是从另一种意义上去诠释它,甚至于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样就使文章具有了更大的张力,达到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效果,使文章更具有了朦胧感,意境美。

4.2 表现在意境的运用上,意境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营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宗白华先生称其为”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鸢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底中心之中心”。的确,意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般的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在意境的创作和欣赏中,人们能进入自由的、审美的境地,那是对自然的回归和融入,使诗意的栖居变成现实。但是这一词似乎是更多的运用于对诗歌的解读中,但是在散文中尤其是在写境状物类的散文中意境也被运用的淋漓尽致。散文中的意境是景、物、情的自然融合,当涌动于心中的情偶然间遇到某一特定的物或者景时,这一情被牵动从而产生一种”以我观物,故万物皆有我之色彩”的感觉时,意境便产生了。散文中的意境使欣赏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在妙不可言的意境中欣赏者得到了现实中不可达到的自由高度,可以得到现实中不可得到的理想,这便是散文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宗白华

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即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这也是散文被称为”美文”之原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