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论》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权利公约》

2.福禄培尔

3.恩物,作业

4.乌申斯基

5.湖北幼稚园

6.陈鹤琴

7.三段论式

8.格鲁斯

9.惟乐原则

10.贝特森

11.游戏

12.社会性因素

13.皮亚杰,同化,顺应

14.同化;情感需要

15.维果斯基,低级心理技能,高级心理机能

16.艾里康宁

17.内驱力理论;生理机制

18.觉醒

19.探究;游戏

20.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21.纽曼

22.控制、真实性、动机

23.克拉思诺,佩培拉

24.表情;动作;言语;材料

25.微笑

26.娃娃游戏

27.练习性游戏

28.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9.探索;象征

30.游戏物质环境;游戏心理环境

31.动机;体验

32.象征性游戏

33.感觉运动游戏

34.帕登

35.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36.感觉运动性水平;象征性水平;规则性水平

37.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38.扮演意识;角色认知

39.游戏的内容;游戏情节

40.游戏情节;游戏的形式

41.儿童需要;游戏动机;游戏行为

42.游戏场地;游戏时间

43.同伴关系;社会文化背景

44.年龄差异;个性差异

45.形象玩具(主题玩具)

46.角色游戏

47结构游戏(称建构游戏)

48独立自主性

49游戏的教育化;教育的游戏化

50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51、智力游戏

51、自我效能感

53合作游戏策略

54、命题构造;自由构造

55、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D

10.A

11.C

12.C

13.C

14.B

15.B

16.C

17.A

18.B

19.C

20.C

21.C

22.B

23.B

24.B

25.A

26.C

27.D

28.C

29.D

30.A

31.A

32.B

33.C

34.D

35.B

36.A

37.B

38.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D

11、ABD

12、ABCD

13、ABCD

14、BCD

15、AB

16、AD

17、CD

18、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

24、ABCD

25、AC

26、ABCD

27、BCD

28、ABCD

29、BC

30、AB

31、BC

32、ABC

33、AD

34、AC

35、AB

36、ABD

37、BCD

38、ABCD

39、CD

40、ABCD

四、名词解释

1、游戏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2.娃娃游戏

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3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4.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5、内部动机

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6、游戏性体验

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如积极或不积极)和评价(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对于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至关重要。事实上,游戏性体验是所有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

7、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它带有“好像”和“假装”的特点。儿童在这种游戏中,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持,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也使儿童能够在虚拟的情境中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

8、接受游戏

又称“鉴赏游戏”,是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童话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

9、本体性游戏

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

10、工具性游戏

是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1、感觉运动游戏

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在感知运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