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声”与“腔”的和谐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圆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圆”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圆”摘要: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在歌唱中要想达到字与声的协调统一和完美结合, 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圆, 使语言成为声乐艺术中真正的音乐化艺术语言。
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演唱中,应遵循的重要性原则就是“字正腔圆”。
歌唱是将唱词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的表达出来。
要想把一首作品演唱的更加完美和深入人心,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圆,把歌词与歌曲完美的结合。
“字正腔圆”反映的是人们对声乐艺术的一种美学追求,为了能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
本文通过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处理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了字正腔圆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字正腔圆,歌曲演唱;咬字吐字;声乐艺术引言历史悠久的歌唱艺术,她从远古走到今天一直伴随着人类。
在歌唱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恰恰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声乐是音乐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互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从声乐专业角度来说,它是用歌声与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歌曲中思想感情的。
是一种综合形式,歌唱语言不但体现一定的艺术形象思维,更能通过语言影响听众,使听众从中产生共鸣,体会到艺术的审美、享受。
所以我们在歌曲演唱的学习中必须改掉不正确的发音做到字正腔圆,这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人们在演唱时是通过优美的声音和歌词来打动人心的,假设一位演唱者,如果连咬字不清楚,听众就不能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现在不少人都存在这个缺点。
所以人们在演唱一首音乐作品时一定要认真理解歌词,在演唱时做到字正腔圆,和音乐完美地结合,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打动听众。
一、演唱者初步了解和掌握语言的结构和发音规则、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字音结构的特点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楚和动听, 讲究以字行腔,称此为“字是骨头,腔是肉”,可见,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圆”
在中国汉语言中, 汉字由三个组成因素: 即声、韵、调。声母, 是一个字发音时的第一个音, 是歌唱咬字时的第一个着力点。虽然它在读音时很短暂, 可是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 有些人在唱歌的时候, 听众只
能听到“喔喔哇哇 ”的声音,
1.用“五音”方法来演唱字头的训练方法
歌唱语言的咬字和吐字,是发音时两个密切联系的步骤,咬字是由语言中产生“声母”的器官来决定的,它们是: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所以称为“五音”。五音是辨别汉字声母发音的方法,也是声母发音的依据。从喉部发音的叫喉音,从舌部发音的叫舌音,从齿部发音的叫齿音,从牙部发音的叫牙音,从唇部发音的叫唇音。准确掌握“五音”发音位置,以“五音”为准则去演唱字腹练习咬清、咬准、咬稳、咬狠、咬短,就容易把字头咬正。
论科学歌唱的三腔共鸣
论科学歌唱的三腔共鸣一、声音共鸣的物理原理声音共鸣是指当声波穿过某种物质时,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而被放大和反射的现象。
在人类的声音发声过程中,也存在着共鸣的物理原理。
人类的声音产生于声带振动,然后通过喉咙、口腔和鼻腔等腔道的共鸣作用,形成最终的声音。
三腔共鸣即指的是喉咙、口腔和鼻腔这三个地方对声音的共鸣作用。
喉咙是声带的振动器,它产生的声音首先进入到口腔中,接着通过口腔的共鸣作用进一步放大,并最终通过鼻腔的共鸣作用形成更加丰富和饱满的声音。
这种三腔共鸣的形式使得声音更加圆润、富有变化和表现力,是科学歌唱技巧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声音共鸣的形式在科学歌唱中,声音共鸣的形式对于声音的品质和表现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作用,决定了声音的色彩和音质,而喉咙的共鸣作用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和力度。
在进行歌唱练习时,需要充分利用这三腔共鸣的作用,调整好口腔和鼻腔的空间,使声音得到合理的共鸣放大,同时通过喉咙的调控,掌握适当的发声力度和张力,使得声音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三、对歌唱技巧的影响三腔共鸣对科学歌唱技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了声音的音质、音色和音量,还直接关系到歌手歌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在科学歌唱中,歌手需要通过科学的呼吸和声音调节,使得三腔共鸣的共鸣效果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喉咙的共鸣作用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和力度。
通过合理的发声技巧和声带的调节,歌手可以掌握好声音的力度和音质,实现高音和低音的自如切换,从而展现出更加丰富和饱满的音色。
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作用则对声音的饱满和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口型和舌位的调整,歌手可以使声音在口腔中得到适当的共鸣放大,表现出更加明亮和富有变化的音色;而通过鼻腔的共鸣作用,歌手可以使声音更加富有韵味和柔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三腔共鸣对于歌唱技巧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决定了歌手声音的品质和表现力,直接关系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
饱满 。 我们在“ 打开嘴巴唱歌” 的时候 , 巴是处于无重量的状 下 态, 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如果你无论 怎么动下 巴都不会影响你
歌 唱的 声音 , 就 是 对 的 。 那 二 、 腔 共 鸣 鼻
鼻腔共 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说产生 的共鸣 ,鼻腔是呼气 与吸气的主要通道 , 它依靠声 波在鼻 骨上 的振动, 形成颅底与 3 1腔之间整个腔体的共鸣。 它是不 可改变 的共鸣腔体。 鼻腔共
的 成分 , 是 比例 多少 的 问题 。 初 学 声 乐 的 时候 对胸 腔 共 鸣 只 在
、
口腔 共 鸣
பைடு நூலகம்
口腔共 鸣是在从唇到 咽壁的 口腔之 间的空间形成 的 , 是 可以改变 的共鸣腔体 。它是声 音从 喉咙发出后第 一个共鸣区 域, 是歌 唱非常重要的部分 , 口腔共 鸣不仅是要用 嘴巴唱清楚
缓 和及 改 变 。
四 、 腔 共 鸣 头
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 向前 ,在 1腔 的前上方 即硬腭前部 3 集 中 反射 而 引起 振 动 , 个 硬 腭 前 部 也 叫硬 E盖 , 种 口腔 共 这 l 这
鸣效果明亮 , 靠前 , 中, 于和头腔取得联 系 , 集 易 且可减少咽喉
的负担 ,起保护声带的作 用。 1 3形应该 是竖着张开而不是横 向, 大牙 根的地 方要打开 , 约可 以放下 一个大拇指 的距 离 。 大
时我们 可以用叹气 的方式 来歌唱 , 去体会 、 找到共 鸣的感觉 。 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 注意松 弛 ,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 共鸣而去压 迫喉头, 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我 一 直 以 为胸 腔 共 鸣是 在 唱 中 、 音 区 的时 候 才 起 作 用 , 低
其实不 然 , 在唱到高音的时候 , 时可能会产 生尖锐刺耳 的声 有 音, 特别是女生 , 但是如果加上 胸腔共鸣 , 这种 声音就会得 到
关于合唱中声音练习的技巧
关于合唱中声音练习的技巧合唱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音乐形式,而声音练习是合唱团成员在日常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合唱中,中声音部扮演着连接男高音和女高音以及男低音和女低音之间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声音部的声音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合唱中声音练习的技巧,希望对广大合唱爱好者和合唱团成员有所帮助。
技巧一:正确的呼吸方法合唱中声音练习的第一步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中声音部的成员需要学会深呼吸,并通过腹部呼吸来提高气息的容量,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声音,发出更加饱满的声音。
平时可以进行一些呼吸练习,比如仰卧在地面上,用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逐渐让自己习惯用腹部呼吸。
技巧二: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声音练习中,正确的姿势也非常重要。
合唱中声音练习时,需要保持挺胸、收腹,双肩自然放松下垂,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这样才能够使呼吸更顺畅,声音更加自然。
技巧三:音准练习音准是合唱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中声音部成员需要通过大量的音准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音准水平。
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利用纯音频资源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声部的成员一同进行合唱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准。
技巧四:发声练习在声音练习中,发声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声音部的成员需要通过练习发声来提高自己的音色和音质,可以通过模仿声乐老师的声音来进行发声练习,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口腔舌头的运动来增强发声的能力。
技巧五:掌握好唱腔合唱中的声音练习还需要掌握好唱腔,中声音部的成员需要在练习中注意唱腔的力度和节奏感,同时也需要学会在唱腔中加入适当的情感表达,让歌曲更加生动。
技巧六:灵活运用共鸣共鸣是指声音在发声的过程中在声腔中的反射、共鸣和变化,是声音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声音练习中,中声音部的成员需要学会灵活运用共鸣,通过调整口腔和咽喉的形态来让声音更加丰富。
技巧七: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配合在声音练习中,中声音部的成员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配合。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与“字正腔圆”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与“字正腔圆”摘要:音乐不仅是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可以说,歌唱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艺术必须是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体验为基础,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表现。
歌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人类情感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感情是来自于歌者对实际生活的体验。
关键词:歌唱艺术语言情感音乐不仅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1 歌唱的语言要“字正腔圆”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1.1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歌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语言相伴,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
在歌唱艺术的整体创造中,无论是歌词和音乐的创作,还是歌曲的演唱,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和作用,也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和表现。
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又在《礼记乐记》中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
”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
在歌唱艺术中,诸如作品的曲调美,演唱的声腔美以及由曲调与演唱所体现出来的歌唱艺术的风格特征、民族特征等审美因素,甚至包括演唱中的呼吸、咬字及音色、力度的变化等,都与语言的自然语调、韵律,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紧密相联。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歌唱的发声技巧是指通过正确的呼吸、声音的控制和调节,有效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的方法和技巧。
在歌唱的过程中,发声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歌手获得更加出色的演唱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歌唱发声技巧。
一、呼吸技巧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功,也是其他发声技巧的前提。
要想获得强有力的声音和稳定的音质,必须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气息。
腹式呼吸是指通过膈肌的收缩将气息吸入到腹部,然后再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共鸣技巧共鸣是指声音在身体内腔的反射和放大。
通过正确的共鸣技巧,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饱满和有穿透力。
常用的共鸣技巧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嘴形和舌位来产生共鸣,鼻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鼻腔开放度和气流量来产生共鸣,头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颈部放松和驱动声音来产生共鸣。
三、音调控制技巧音调控制是指通过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调节来达到表现歌曲情感的目的。
音调的高低是通过喉咙的张合程度和发声筋的收紧程度来调节,强弱则是通过气流量的大小和声带的松紧程度来实现。
在进行音调控制时,要注意避免夸张和刻意的做作,保持自然和舒适。
四、音色调节技巧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色,通过对声带振动的调节和共鸣的选择,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常见的音色调节技巧包括调整嘴形和舌位来改变共鸣的位置和形状,调整发声筋的张力和气流量来影响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五、发音技巧发音是指歌词所用语言的正确发音。
要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歌手必须准确地发音。
发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听众对歌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发音时,要注意清晰准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同时也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表达要求进行合适的发音调节。
六、音乐表达技巧音乐表达是指通过音乐技巧和个人情感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感受。
要想更好地表达歌曲,除了掌握歌唱的技巧外,还需要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注入自己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装饰、音乐延长、情感转换等手法来实现。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歌唱如果没有很好的共鸣,没有很好的共鸣位置,歌声一定不会是既松驰圆润又明亮轻巧,能收能放,能强能弱地应用自如的。
而良好的共鸣是以很好的横膈膜气息支持为基础的,而充分地打开的喉咙,又是优美歌唱的关键,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整体,各个方面都只是“零件”,而歌唱就是这三个“零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在歌唱活动中,只有整体协调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就象“森”字是由三个“木”字组合成,少一了个“木”都不成其为“森”。
民族唱法(或戏曲唱法)美声唱法都要求有好的共鸣位置,而好的位置也只能在有了好的气息支持及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的整体协调配合较好的条件下才能得到。
正是意大利传统说的:歌唱艺术的关键在于脖子的松驰和在气息上歌唱。
良好的歌唱共鸣,包括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成份,其中各种不同共鸣成份在歌唱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均等一样的,正如帕瓦罗蒂所说的:“我认为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三个声区所有的声音共鸣位置主要都在面部盒子里,低音稍加胸腔共鸣,但不是整个胸腔,而只是喉下三角区,胸腔共鸣不能过多。
”①就是说口咽腔是人声共鸣的形成及扩大的最重要的部份,所以,口咽腔是否正确地打开,是极为重要的。
口咽腔的正确打开首先要有良好正确的气息支持,恰到好处地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除此还需要放松地打开的下巴(张开牙关)和自如松驰的舌头的配合才能找到口咽腔的合适正确状态,而下巴及舌头往往也是歌唱之中较为常见地给歌唱训练带来困扰的问题,特别在初学者中较为常见,就是在有了较深程度的一些歌唱者,在歌唱之中往往会有某个“拔高”的高音的地方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其实只要把下巴牙关再打开一些,喉咽及呼吸支持再深下去,同时更多一些进入面罩,歌声就会立刻显得更好也更轻松。
可以说整个歌唱活动实际上就只是一种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吸气、张嘴。
打开喉咙、打开下巴、放下舌头(放松地舔着下牙床)这都是伴随吸气同时就应该自然自动地完成的事情。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民族声乐唱法技巧中国民族唱法因受其民歌的影响,在唱法上曾是杂乱的繁多的。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才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式。
下面是民族声乐的唱法技巧,望对声乐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缺少共鸣往往就会显得单薄无力、缺少色彩。
如乐队吹奏的小号。
如果我们把号嘴取下来单独吹,声音会很弱小,也传送不远,但是把号嘴装到小号的号身管上吹奏,声音就马上明亮清脆,丰满动人了,而且还能传送得较远较广。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声音在号管里得到了共鸣的结果。
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
声带振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
基音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共鸣腔体的共鸣使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更远更广。
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歌唱中如何获得运用这些共鸣就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如何取得良好的歌唱共鸣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较好的共鸣,首先要注意各种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
怎样才能使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鸣方法:1、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各共鸣腔体中最方便得到的共鸣和最容易感受到的共鸣,也是声音从喉咙里出来后进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
口腔共鸣的要求:口腔按照吸气和打哈欠的状态上下自然张天,下巴,舌头和喉头自然放下,微提笑肌,上口盖有上提的感觉,包括软腭和上舌都有上提的感觉。
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运动,这就使得口腔里的气息离开喉咽部位,流畅向前,引起口腔的前部和上部振动(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
这样也减少了声音在咽喉部位的振动,减轻了咽喉部位的负担,喉头也就得到了放松,喉头及声带等发声器官也就受到了保护。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论歌唱的语言与情感表现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论歌唱的语言与情感表现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小兵摘要: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唱中要字正腔圃。
吐字清楚、准确。
并将歌唱语言与音乐情感相结合.使歌唱突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表达出歌曲的深邃意境。
歌唱语言应该随着内容争曲调灵活运用。
以表迭歌曲不同风格、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关键词:歌唱艺术:歌唱语言:情感表现歌唱艺术是通过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曲内容的。
歌唱的语言可谓歌唱的灵魂,语言表达时。
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着歌唱的发声位置、共鸣等技术指标的完成。
只有准确的语言表达与优美声音的有机结合。
才能生动而形象地体现曲情词义。
使听众产生共鸣,通过情感的传递迸发出心灵的火花。
这正是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
吐字清楚、准确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进行。
歌唱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所以正确掌握咬字的基本功,是歌唱者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要做到“字正腔圆”。
就要处理好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发音。
1.字头清晰有力。
字头通常是由声母组成,都是子音,子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着力点准。
如s l l i (是)字,字头为声母“s h”。
“si”(四)字,字头为生母“8”。
唱歌中咬字、吐字的第一步.是要把字头唱准确,唱清楚。
其次,字头发音时,要喷出口腔。
给人以干净利落、结实有力的感觉。
2.字腹延伸准确。
字腹也就是韵母中的韵腹,通常是由发音最响亮的元音来充当。
字腹延伸也就是在歌唱中把这个母音延长。
3.字尾收音快捷适时。
凡是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字,其最后一个音素就是字尾。
有字尾的字在发音的最后部分要收音.这样字音才能发得准确、清楚。
4.字的头、腹、尾的关系。
在咬准。
字头”。
吐出并保持好“字腹”,交待好。
字尾”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
成为一个整体,而绝不能三者割裂,转换过渡笨拙。
浅谈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
浅谈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合唱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它要求多个声部在一起演唱,共同呈现一首歌曲。
对于合唱团来说,除了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外,呼吸和共鸣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呼吸和共鸣是合唱表演中的基础,对于合唱团的声音质量和和谐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方法。
首先来说说呼吸训练。
对于合唱团来说,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合唱团的声音更加饱满、均匀、持久。
首先要做的就是练习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在呼吸的时候,让气体充分填满肺部,使得身体更加放松。
因为深呼吸可以让合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有更好的支撑力,可以更加稳定地发声并且延长音符的持续时间。
合唱团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呼吸练习。
比如“长音练习”,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合唱者延长呼气时间,增强声音的持久性。
另外还有“断续呼吸法”,这是一种在音乐节奏中间断续呼吸,可以增加合唱者的呼吸控制能力,让声音更加连贯。
除了呼吸训练,共鸣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共鸣是指声音在人体内部共振的过程。
好的共鸣训练可以增加声音的音质和穿透力,让声音更加饱满和有活力。
共鸣训练首先要注意的是喉咙的保护。
合唱者在训练时要让声音深入到腹部而不是用喉咙发声,这样可以减少对喉咙的损伤。
合唱团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共鸣练习。
比如“唤醒共鸣腔”的练习,这是指让声音深入到头部和面部的感觉区域,增加共鸣的明亮度和通透性。
还有“共鸣连贯练习”,这是指让声音在上半身各个部位进行共鸣,让声音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除了以上的训练方法,合唱团还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和共鸣的小练习。
比如每天早上用深呼吸的方式唤醒肺部,让身体有更好的状态来进行一天的训练。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一些浅吟低唱的方法进行共鸣练习,让身体逐渐习惯合唱的共鸣方式。
这样一来,合唱团的声音会有更加明显的变化。
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唱者们要不断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共鸣技巧,这样才能够有更好的表演效果。
腔体共鸣状态
浅谈腔体的共鸣状态在歌唱活动中,歌声的共鸣并不仅仅是某种单一形态。
一方面,当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后,产生的声波首先就近在声带周围的骨头上产生共振,或是骨头与肌肉传导到较远的口腔前部与鼻咽腔以及声带下部的气管、胸腔等地方振响;另一方面,在喉咽、口咽、鼻咽所组成的发声管道内同样充满了空气,如果把这个发声管道通过某种手段予以调节使管内空气柱的固有频率与声带发出的声波的频率相同或形成某种特殊的倍数关系,那么最后由口腔透出的声音实质上已不断得到美化与扩大了。
共鸣从属于艺术表现的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一部分共鸣而忽视另一部分共鸣。
只有混合共鸣才能扩大音域统一声区,丰富色彩。
一、胸腔共鸣当人们在演唱低音时,只要发声方法正确,用手轻轻按住胸腔,便会感到有种麻麻的振动感,这便是声波在胸腔产生共鸣的缘故。
对于男、女中低音的声部来说,胸腔是他们在中、低音区歌唱发声的主要共鸣腔体,唱高音时也得挂着点儿胸腔;但是,对于男、女高音声部来说,不要挂着胸腔唱高音,否则,高音唱起来会感到很重。
在高音区演唱时,胸口以下找的是通气的感觉。
胸口张开,气儿大嗓子眼儿小,这是唱好高音的关键。
歌唱发声时,歌唱者应找到胸口的发声位置。
要想构成良好的胸腔共鸣,首先必须有一个扩大了的胸部共鸣腔。
当声带振动,声音由高向低进行时,音响随着音高降低而向下面的胸腔阔散,胸腔共鸣得到增强;当高音由低向高进行时,扩散到胸腔里的共鸣音响又开始聚拢,胸腔共鸣从而减弱,高音上升而向胸腔以上的共鸣腔体延伸,自然地顺着咽腔的共鸣通道进入鼻咽腔和头腔中,找到头腔共鸣音色。
胸口以下的空腔和它上面的腔体相通,保持着上下通气,里外通气的感觉,这时如果呼吸压力减少,胸腔扩大,就会构成良好的混合型胸腔共鸣。
二、喉腔共鸣根据歌唱发声管道的结构,歌声可以同时在声带以上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去构成共鸣,亦可同时在声带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胸腔等空间里形成共鸣。
但在这些共鸣腔中,喉咽腔产生的共鸣却是相当重要的。
歌唱各部位的协调要求,这样做就够了!
歌唱各部位的协调要求,这样做就够了!声乐学习音乐欣赏世界更美好享受音乐,用心生活长按二维码关注歌唱各部分的协调要求要想具备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练习。
对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
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音乐线条。
下面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1.站立姿势这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
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弯腿、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机械不协调等不好的姿势。
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表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烦,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易造成挤、卡等到不良发声状态,成了歌唱状态的错误组成部分。
如果强行去改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
可见,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
那么,在练习中,站姿应该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
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掉。
2.气息运用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
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以本人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
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
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未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
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
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
胸腔共鸣的名词解释
胸腔共鸣的名词解释胸腔共鸣(chest resonance)是指发声时,通过有效的运用呼吸系统和发声器官,使声音在胸腔内获得增强和共振的一种声音现象。
这种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富有穿透力,并增强声音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胸腔共鸣是歌唱和演讲中常用的技巧,也是声乐训练和声音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胸腔共鸣的机制发声时,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首先到达喉部,然后通过喉咙、喉头、气管进入胸腔。
当声波到达胸腔时,会与胸腔内的组织产生共鸣现象。
这其中的背后机制主要包括两点:声波的传导和共鸣效应。
1.声波的传导: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喉部、气管等组织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声能转化。
声能从声带转化为喉部组织的机械振动,然后通过气管传至胸腔,胸腔内的空气和组织会进一步将声波转化为共鸣能量,使声音更加丰满。
2.共鸣效应:胸腔是一个空腔,其中充满了空气和组织。
当声波进入胸腔时,会在各种结构上发生反射,并形成共鸣。
其中,肺部是最主要的共鸣区域,它的空气容量大,能够使声波得到有效的共振。
此外,肋骨、脊柱以及胸骨等组织也会对声波起到补充共鸣的作用。
二、胸腔共鸣的作用和效果胸腔共鸣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歌唱和演讲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声音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胸腔共鸣的作用和效果。
1.声音表现力的增强:胸腔共鸣赋予声音更加丰满、饱满的质感,使声音具备更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在歌唱和演讲中,胸腔共鸣可以使音域更加宽广,音色更加丰富,从而提升演绎的表现力。
2.声音力量的提升:胸腔共鸣使声音得到增强,使得声音具备更大的音量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这使得发声者可以在大型场馆或嘈杂环境下,仍能保持清晰的声音输出。
同时,胸腔共鸣还有助于提升声音的质量,使声音更加稳定且不易疲劳。
3.情感表达的丰富:胸腔共鸣的丰满和共振效果可以使声音具有更多的层次和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和丰富。
发声者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胸腔共鸣范围和力度,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和表达。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作者:赵弦箫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0期【摘要】声乐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是我们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字正腔圆”是人们对声乐艺术的一种美学追求,如果做到了“字正腔圆”就能够更好的表达所演唱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我们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是通过字韵、声韵和情韵来体现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字、声、情只有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融通,才能体现出民族声乐中“韵”的美。
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去探究民族声乐演唱,并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发现其中的精髓,从而体现出民族声乐的有蕴含的独特魅力,为我们的演唱和教学提供帮助,从而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字正一、“字正腔圆”概述在声乐演唱中,字是被特殊处理过的,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比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语言夸张了许多,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共鸣,做到字与腔的统一。
其中的“字正”是指我们在歌唱时要吐字咬字清晰。
咬准字头,保持好字腹、字尾要收的圆满(即两短一长:字头要短、字尾要短、字腹要长),在字头咬准后应马上松开,快速的进入字腹,要注意不可将字咬死,在字尾即将收完的瞬间,进入到下一个字,做到每个字之间的连贯。
因为歌唱中的咬字速度要比平时说话的语言慢,所以就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展开,歌唱中咬字的这个过程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回放一样。
在演唱中,腔是旋律和音乐风格的体现,可以使声音听起来更有厚度,更有立体感。
不同的唱法、不同的人唱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体现出了腔的可塑性。
演唱者是一个“导演”也是二度创作者,一个好的演唱者必须是一位好的二度创作者,应对歌曲的曲调和风格进行了解、分析和掌握。
“腔圆”是指在演唱中声音要圆润、优美。
首先,咬字发声的感觉、位置、状态等要符合科学的演唱要求。
在歌唱中要充分运用声音的共鸣和腔体,保持每一个音都要在腔体里面。
歌唱中咬字要亲切、甜美,咬字时要做到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只有这样声音才能够达到圆润和优美的效果。
什么是歌唱共鸣
什么是歌唱共鸣首先声音是从我们的喉咙发出来的,所以想要练声最基本的就是要把喉咙打开,这是歌唱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
其次就是进行发声练习,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想要唱好歌就需要我们充分的歌曲的韵味,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歌唱的共鸣,希望能帮到你。
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宏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其高度.1、人体的共鸣腔体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联头腔,下联胸腔,是个联络站.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是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所谓形成“整体共鸣”.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2、共鸣的运用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3、歌唱共鸣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首先要注意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不能急于求成.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得歌唱各种共鸣的方法.1)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个硬腭前部我们也叫硬口盖,这种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2)头腔共鸣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富,富有光彩.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3)胸腔共鸣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法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继续传送到胸农会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4、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来练习“哼鸣”时,如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农会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为了使三个共鸣腔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歌唱共鸣的整体性,在训练时,还可以选择三个有连带关系的母音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空间比较大,声音较能通畅地进入各个共鸣腔体.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
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
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唱歌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歌声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给人带来愉悦和感动。
然而,要想唱得好,除了有天赋和热情之外,正确的发声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首先,正确的呼吸是唱歌的基础。
唱歌时要通过深呼吸来获得足够的气息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稳定和持久。
正确的呼吸方式是通过腹部呼吸,即用腹部肌肉来控制呼吸,而不是通过胸部呼吸。
当我们深吸气时,腹部应该向外膨胀,当呼气时,腹部则应该收缩。
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让声音更加稳定而且持久。
其次,正确的发声要求我们要注重声音的共鸣。
共鸣是指声音在口腔、喉咙和鼻腔中的反射和共振,这样可以让声音更加丰满、圆润。
要想获得良好的共鸣,我们需要保持舌头放平,嘴巴稍微张开,以便让声音在口腔中得到更好的反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喉咙的放松,不要用力挤压喉咙发声,这样容易伤害声带。
另外,正确的发声也需要我们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发音准确可以让歌曲的表达更加清晰,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歌曲的意境。
所以在唱歌时,要注意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尤其是辅音和元音的发音要清晰准确,不要含糊不清。
在练习发音时,可以多加练习一些唱词,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发音的准确性。
最后,正确的发声也需要我们要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唱歌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需要掌握好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唱歌时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控制呼吸和发声,同时要注意音准的把握,不要唱跑调。
可以通过练习唱准音阶和跟着音乐节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节奏感和音准。
总的来说,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良好的共鸣、准确的发音以及掌握好节奏和音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唱出动人的歌声,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掌握好这些发声方法,唱出更加动人的歌声。
声乐歌唱的基本方法
声乐歌唱的基本方法
声乐歌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歌手具备优美的嗓音,更需
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
下面将介绍声乐歌唱的基本方法,希望能
对学习声乐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呼吸。
呼吸是声乐歌唱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声音
的发声和质量。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即通过腹部的膨胀和
收缩来控制呼吸。
在唱歌时,要保持腹部的放松,深吸气,然后用
腹部的力量将气息慢慢排出,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持久。
其次,要注意发声。
发声是声乐歌唱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声
音的音准和音色。
在发声时,要注意发声的位置和方式。
一般来说,要使声音更加圆润和饱满,可以将声音放在口腔的前部,同时要注
意舌头的位置和舌尖的抬升,使声音更加清晰和饱满。
另外,要注意发音。
发音是声乐歌唱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
到歌词的清晰度和表达力。
在发音时,要注意舌尖的位置和舌根的
抬升,使发音更加准确和清晰。
同时要注意舌头的松紧和口腔的张合,使发音更加自然和流畅。
最后,要注意表情和情感。
声乐歌唱不仅仅是音乐的演绎,更是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身体的语言,使歌曲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同时要注意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交流,使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总之,声乐歌唱的基本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发音和表情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才能使声乐歌唱更加完美和出色。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歌唱水平。
漫谈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
漫谈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摘要:音色优美是保证一个人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中找到有效的共鸣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歌唱发声中产生共鸣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歌唱发声共鸣一、共鸣与呼吸共鸣需要腔体,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连通一气,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
共鸣腔体不仅互为相通,而且在歌唱发声时要积极而又松弛地打开。
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
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里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
共鸣不仅需要腔体,而且需要腔体里的空气,因为空气是使声音传导和发生震动的媒介物质。
一个好的共鸣音响,声音里面总是有混着气的感觉。
这个气儿来源很深。
胸腹之间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着气儿。
上下通气儿,里外通气儿,音越高,气儿越通。
所以说“高位置”与“深呼吸”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说明你用的气也不深。
共鸣与呼吸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就会干死,有了水就变得活跃。
想让声音水灵,就必须像在渠里放水那样让共鸣腔的通道产生通气的感觉,鱼在水中才能游动,声音靠着气才能流动,“以气带声”就是这个道理。
二、共鸣与音源基音不纯,泛音也杂,下面透彻地分析了共鸣音色不纯的主要原因,并就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科学唱法作阐述:1.“让声音落下来”。
基音只有得到各种腔体的混合共鸣之后,共鸣的音响效果才能变得丰满、圆润而又富有明亮的色彩。
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单一的共鸣的位置,而是打开所有的共鸣腔体,使基音在这些腔体中按照“和声含量”的关系产生“共振”。
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仿佛是宝塔的最底层。
歌唱发声因唱法不同,歌唱者对发音位置的自我感觉也不同,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声带的喉结里唱出来的,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胸口里唱出来的,也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喉结的上方某个部位唱出来的。
发音的位置不同唱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不同,因为声音的落点与声带着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落点越接近声带,声带着力支持发声的劲儿就越大,往往唱得音色很杂,声音又挤又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中“声”与“腔”的和谐
每当谈及美声唱法的发声问题时,共鸣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
什么是共鸣问题?究竟从哪儿来?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歌者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几乎每一本声乐教材中都会附有人体解剖图,通过对人体的解剖来找出共鸣腔。
这是人体解剖学对声乐共鸣腔的贡献。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林俊卿本是一个喉科医生,由于对声乐的痴迷,开始潜心研究咽腔共鸣,即由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经过咽腔的共鸣之后发出明亮、饱满并以致远的“咽音唱法”。
这一研究将声乐演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共鸣主要是由于声带发出的声音经共鸣器官的共振而产生的。
声带在气息的冲击下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尖锐的、刺耳的,然而经过共鸣腔之后,其声音进行的“加工”,音量增大,声音圆润,从而产生优美的歌声。
从人体的解剖学角度来分析,共鸣腔主要由胸腔、头腔和鼻、咽、口腔三大共鸣区组成,由于这些腔体的生理构造所致,有的改变其形状大小后,对声音的质量和音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有的则不能改变其形状。
其中不能改变其形状的共鸣腔是:胸腔和头腔。
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很好的运用。
头腔共鸣能使声音具有致远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穿透力”。
然而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结实而且比较丰满。
可以改变的共鸣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
毫无疑问,口腔可大可小,舌头能伸能所而且可以改变厚薄,可以在口腔内自由
的活动;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还可以放松;发声器官——喉头的位置也可以上下移动,这些肌肉的状态可以调节,造成了上述腔体形状大小和空间的改变,因此,进行有意识的锻炼这些腔体的肌肉状态是我们获得扩大音量、塑造优美声音的重要途径。
在以上这些共鸣腔中,头腔和胸腔共鸣是平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较多的共鸣腔体。
也有的教师称“头腔共鸣”为“头声”。
席普斯尔说:“头声是声音的上方部分,这部分的首音大部分是由头腔前方的共鸣空隙而得到加强。
”(《排除声音的裂痕》)它有一定的致远性,而且有美化声音的作用。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威尔考查斯认为:头腔对于声音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不影响音量,因为他不能被看成是一件共鸣乐器。
(《有活力的声音》)
关于胸腔作为共鸣腔体的功能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究竟是由于肺里面的空气之间使之成为共鸣器官呢,还是胸腔的骨骼和肌肉避形成了声音的共鸣;对于这一点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丛声学角度来说,音响既可以随着产生它的气流进行,也可以反着气流进行,便向着朝下的声门的下方胸膛,这样声门以下充满气息的空间就成为共鸣器,它的全部气息加强了声音的震动,一般把这种音响效果称之为“胸腔共鸣”。
在美声唱法中,不管是胸腔共鸣、头腔共鸣还是鼻、咽、口腔共鸣,它们在演唱过程当中的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都占有相应的位置,而且随着声区的变换,它们所占的比例也是不断变化的。
首先,拿“胸声区”来说,也就是唱低音时,胸腔共鸣的比例
加大,胸部的共振现象明显。
当气体被吸入胸腔底部呼出发声时,你会感受到胸部有微微的震动感,此时的共鸣正是以胸腔共鸣的为主的共鸣,而其他共鸣则处于从属地位。
此时演唱出来的声音比较浑厚。
其次,拿“中声区”来说,也就是指一个人的最自然的演唱声区。
此时的共鸣腔中以鼻、咽、口腔为主,头腔和胸腔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并且也较为均衡,可以说此时的共鸣腔是运用的最多的时候。
演唱的过程中你会感觉最为轻松和从容,声音出来的效果更为柔和。
再者,拿“头声区”来说,也就是指的以头腔共鸣为主的声区。
很多人认为这是完全是头腔共鸣了,其实不然。
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胸腔共鸣的头声区是不辉煌的。
周先生所言极是。
“头声区”依然还是有胸腔共鸣的,只是此时的胸腔共鸣所占的比例减少了很多而已。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一生都在追求演唱出带有胸腔共鸣的high c。
就美声唱法来说,不管是胸声区、中声区还是高声区,无不是各种共鸣腔的有机结合而发出来的。
歌唱的共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共鸣腔。
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也不管是原生态还是流行唱法,不同的演唱方法对共鸣腔的要求不一。
在一种唱法中被称为是好的东西,而在另一种唱法上却不被认可。
比如,将演唱歌剧咏叹调的唱法换用到
唱艺术歌曲或合唱曲当中,就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所以,声音的共鸣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但是共鸣的规律,共鸣器官的功能都是共同的,对任何人,任何声音都没有例外。
至于如何运用共鸣的声学规律,发挥共鸣器官的功能,还涉及到生理、心里等许多方面,包含着许多可变因素,没有一位声乐教师能制定出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歌者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将自己技巧学习与自身的声音特点结合,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演唱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与歌曲的语言特点进行,对他们进行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有的人认为,发声要以找共鸣最为重要,哪怕字咬的不清楚也没关系。
这种盲目追求声音的效果是非常有害的,最后显示的后果是永远也无法把歌词唱清楚,以后即使想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
总之,在以后的声乐学习和教学中,作为歌者和授歌者一定要具备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才能在声乐演唱的道路上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