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讲课稿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对世界各地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两千年前,中国开始与外界进行交流,由此导致了许多汉语词汇被吸收并融入了其他语言中。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现象,探讨这一现象对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一、汉语借词的历史背景汉语借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和中国的海上贸易时代。
这些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汉语词汇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历史上,许多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语使用国家的人们曾前往中国寻找新的商机或传教,这进一步促进了汉语借词的现象。
二、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1. 词汇方面: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相当可观,特别是在食物、茶文化、宗教、哲学、医学和武术等领域。
例如,chopsticks(筷子),kung fu(功夫),dim sum(点心),panda(熊猫)等词汇都是被直接借用的汉语词汇。
这些借词为英语丰富了词汇宝库,也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纽带。
2. 文化方面:汉语借词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
汉语借词带入英语语境中的文化元素和观念,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和好奇。
例如,英语中的“yin and yang”(阴阳)概念已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让英语使用者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中的这一概念。
三、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 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语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当不同的语言接触并相互影响时,会促进互相借用单词、语法甚至语音特征。
汉语借词的存在不仅反映了英语与汉语的接触,也是语言接触现象的产物。
2. 文化交流的推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习俗等。
通过语言学习和借词的过程,文化交流得以实现。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使得东西方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合,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结论汉语借词现象在英语中的存在不仅为英语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色彩,也为两种语言及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借词”现象——以中英借词为例
- 23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借词”现象——以中英借词为例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谭梅英【摘要】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前行,语言间的互相融合借用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通过政治、经济、战争等方式产生文化交流之后,借用的词汇开始在彼此之间发展流通,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多样多彩,又互相融会贯通的文化格局。
【关键词】英语借词 汉语借词 第三方借词 历史文化背景一、何为“借词”借词,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
按语言学术语来讲,借词则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code-switching)或是符号混合(code-mixing)的方式。
借词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普及率较高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晶。
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阐述的原则:“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一种语言的人和所近邻语言的和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语言也不是封闭静止的,各种语言在交流的同时都在不断的相互影响。
“当人们在自己的本族语中找不到确切的语言去表达某一引入的新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就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或音译,或意译,或两者结合,这就是语言中的借词。
”二、以中英借词为例的借词现象1.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即来源于英国的词汇。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语言能反映文化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影响文化的发展。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能反映一种文化在各种层面上的体现,例如,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宗教、饮食等。
因此,当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也同时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影响。
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
例如:几何(geometry)、克隆(Clone)、高尔夫(golf)等等。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
一、引言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而语言又是由词汇和词汇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 Renouf, 1988: 168) , 所以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变化最快、最显著。
既有读音和词形的变化, 又有词义的转换; 既表现为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灭亡, 又包括旧词添新义和大量借入外来词。
事实上, “英语中8 %以上的词汇借自其他语言”(Ency clopedia A mericanna, Vo l. 1 , 198 : 423) , 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借自汉语, 并显现出其特有的地域特征、语音特征、语法特征。
为此, 本文拟就英语中汉语借词这些特征和语言文化因素作一具体探讨, 以期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从而加深对英语词汇特别是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理解和运用。
归根结蒂, “语言教学应以词汇为中心进行¹, 而“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看, 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1. 源于中国地域文化或民俗文化的借词这类借词大多来自政治、宗教、历史人物或日常交际等诸多方面, 无不折射出浓郁的中国地域文化特色。
如, yamen 衙门( 旧时官员的办公场所) ; Mandar in 满大人( 清朝九品以上官员) ; T aoism 道教( 我国宗教之一, 由东汉张道陵创立, 南北朝时日渐鼎盛) ; lama 喇嘛( 西藏喇嘛教的僧人) ; Confucius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Mencius 孟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Sun Yat-sen ( 孙中山) , T an Kak Kee( 陈嘉庚) 。
另外, 英语中还有一些表示中国民俗文化的借词。
如Ya ng ko 秧歌( 流行于北方农村的一种民间舞蹈, 常有锣鼓伴奏) ; to ng 堂( 在美国的中国侨民的兄弟会等组织) ; yin 阴; yang 阳; chi( qi) 极; T ai Chi 太极拳( 一种拳术, 动作柔和缓慢) ; Wushu 武术或Kunfu 功夫( 打拳和使用冷兵器的技术) ; 等等。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借词的定义与普遍性2.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1.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2.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1.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2.汉语词汇的独特魅力四、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借词词源1.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2.汉语借词的形态变化五、汉语借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2.丰富英语词汇体系六、结论1.汉语借词的独特价值和意义2.汉语借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借词是一种普遍现象。
借词,顾名思义,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
这种语言现象不仅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各领域不断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各种文化差异的一种反映。
在众多的语言借词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和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
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主要源于 17 世纪至 18 世纪,这一时期,由于中西方贸易往来的加强,一些汉语词汇随着商品、文化等形式传入西方。
例如,“茶”(tea)、“丝绸”(silk)等词就是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
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则始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传教士、学者和商人来到中国,他们为了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开始学习汉语。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许多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并带回西方。
如“孔夫子”(Confucius)、“道”(Tao)等词就是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传入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对汉语词汇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汉语词汇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许多英语使用者。
例如,汉语中的许多成语、典故等,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力,这使得许多英语使用者愿意将这些词汇引入英语中。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浅析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浅析作者:辛文刘婧董通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词语借用是语言发展的普遍现象,英语的借词尤其广泛。
汉语词汇的借入对于英语的丰富和发展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借词作为一种历史语言学现象,主要的借入方式有三种:音译汉语借词、意译汉语借词以及音义兼译的汉语借词,其中音义兼译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受到普遍接受。
随着中英语言及文化的频繁交流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对于英语的影响会日益增加,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关键词英语汉语借词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0引言借词又称外来词,指一种语言成分(书写形式、语音、语法结构等)向另一语言的转移或本名族语言从其他名族语言里吸收来的词。
英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词数量很大范围很广。
从历史上考证英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可能占英语词汇总数的56%至70%(有的学者认为占80%)(梅玲,2009)。
汉语的词汇和短语借词在英语语言的借中居第十一位,数量和种类非常大。
这说明汉语对于英语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很多学者对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研究,例如,Donnson Chen的“英语中的汉语借词”(1992)、汪榕培和常骏跃的“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2001)等,汉语借词的研究前景更加广阔。
1汉语词进入英语的历史渊源作为一种历史语言学现象,汉语借词出现在英语中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
1637年英国船队运茶到华,可算作中国与英国的最早接触,但那时的汉语对英语的影响极为有限,总共引进派生了china(瓷器)、silky(丝绸的)等几十个词。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增长速度从17世纪以后相对加快,从《牛津英语大词典》可以见到这样的词语:ginseng(人参)(1654)、tea(茶)(1601)、bohea(武夷茶)(1711)等,这些借词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与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联系密切。
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词汇如yamen(衙门)、Taoism(道教)等也在这个时期进入英语(汪榕培、常骏跃,2001)。
carland cannon汉语借词
carland cannon汉语借词
Carland Cannon,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因为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名或者地名,源自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语境。
然而,我们可以尝试对这个名字进行解读和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首先,我们可以将“Carland”分解为“Car”和“Land”两部分。
在英语中,“Car”通常指代汽车,而“Land”则意为土地或地区。
因此,“Carland”可能被理解为“汽车之地”或“汽车王国”,暗示着这个地方与汽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是一个汽车制造中心或汽车销售市场。
接着,我们来看“Cannon”这个词。
在英语中,“Cannon”通常指代大炮,是一种重型武器。
然而,在人名中,“Cannon”可能只是一个姓氏,并没有特定的含义。
如果这个名字是一个地名,那么“Cannon”可能与军事有关,暗示着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或战场。
将“Carland”和“Cannon”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Carland Cannon”这个名字。
虽然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含义进行意译。
例如,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汽车之地的炮手”或“汽车王国的重炮手”,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名的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翻译只是基于对名字含义的猜测和推断,并不一定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原名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避免过度解读或误导读者。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作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之一,英语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也受到了各种语言,包括汉语的影响。
这其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本文将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研究。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科技、文化、生活等,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接触、交流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是一种语言接触的现象。
这种语言接触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接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1. 借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汉语借词如何在英语中产生、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涉及的语言和社会因素。
2. 借词的文化内涵:分析借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探讨其在英语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
3. 借词的语用功能:研究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和语境,探讨其在语言交流中的功能和作用。
四、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些借词不仅具有语言学的价值,也具有文化和社会学的价值。
首先,汉语借词的出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资源,为英语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其次,这些借词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
最后,汉语借词的使用也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和多元文化的现状。
五、结论总的来说,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是一种语言接触的现象,反映了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初中英语用汉语说课稿范文
初中英语用汉语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课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本次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课程内容围绕“家庭与朋友”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关家庭成员及朋友关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和拼写有关家庭成员及朋友的词汇;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This is my..., These are my...”进行介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视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及朋友的英文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句型进行介绍。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流畅的口语交流,特别是在实际情景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家庭和朋友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并通过模仿练习,让学生熟悉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操练巩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图片描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 总结反馈通过小测验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口头介绍,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左侧列出本课的主要词汇,右侧展示关键句型,并在中间部分用箭头或线条连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看西方(讲座)
二、借用途径
(一)以美英为轴心的英语国家文化渗透 (1)电影和电视节目 (2)新闻和媒体 (3)消费文化 (二) 文化全球化 (三)以日语为中介的间接借用 (四) 粤方言 (五) “战争携带文化”的文化交流模式
三、英语借词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
丽丽穿上今年最in 的迷你裙和同学一起去看芭蕾。到了 剧场,却发现演出取消了,只好改去附近的跳蚤市场血拼。 走得累了,两人去麦当劳买了一杯可乐和一支冰激凌。看 看还有时间,两人去网吧玩了会电游,网上聊天认识了一 个GG,发了一个伊妹儿,拜拜之后各自回家。全球化 (global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8年奥运会(Olympic Games) 上海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
(二)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由小范围地少量使用
到如今大量流行,反映了中国文化是有生 命力的文化,它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外来词研究之一
一、汉语借用英语的三个时期
(一)鸦片战争以前 fengshui(风水)、kowtow(叩头)、 Ming(明代)、litchi(粤语荔枝)、 mahjong (吴语 麻将) 几何( geometry) 、经济学( economics) 、 政治学( politics) 、鸦片( opium) 、银行 ( bank)等
(二)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1840-1911)
•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1、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有:民主( democracy)、 最后通牒( ultimatum)、支票( check)、坦克( tank)、远程 大炮(cannon)等。 • 2、有关科技、机械、医药方面的有:声呐( sonar)、话筒 (microphone)、越野车( jeep)、电动机(motor)、青霉素 (penicillin)等。 • 3、有关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动画片( cartoon)、照 相机( camera)、华尔兹舞(waltz)、马拉松(marathon)、奥 运会(Olympic Games)等。 • 4、有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有:夹克衫( jacket)、 开司米( cashmere)、布丁(pudding)、巧克力(chocolate)、 三明治( sandwich)等。
[借词,汉语,英语]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一、相关概念(1)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的概念,由葛传槼先生1980 年在《翻译通讯》首次提出,以区别于不规范的中式英语(Chinglish)”。
他认为,中国人讲或写英语时总有一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之后,“中国英语”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有多个学者对中国英语的概念作出描述,影响较大的定义有二。
汪榕培(1991)是第一个给出“中国英语”定义的中国学者,“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称为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
”汪先生经过不懈努力证明了“中国英语”客观存在的事实,结束了之前“中国英语到底存在与否”的学术纷争,在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进程中,为“中国英语”赢得“社会地域变体”的合法身份。
第二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定义由李文中(1993)提出,“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人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李先生对“中国英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界定,将国内“中国英语”的定性定位研究引向高潮,为之后“中国英语”研究视角的深化及扩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覆盖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维度,研究“中国英语”的变体性质、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中国英语的成因研究、中国英语的评价标准、中国英语的特征与功能、中国英语与翻译、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中国英语语料库建设、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等。
(2)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的概念是世界英语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Kachru (1985,1988,1991)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指不同文化背景中所使用英语的模式或变体,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多种地域变体的总称。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鲍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校园英语》2011年3月摘要:借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借词,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音译词;2.音意兼译词;3.译借词。
从汉语借词的词汇类型来研究借词,它包括1.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词汇;2.与中国政治运动相关的词汇;3.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关键词:借词音译词音意兼译词译借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人们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和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必然会引起各民族语言的接触。
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标志着现代与文明。
它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语言,“英语中80%以上的词汇借自其他语言”[1],今天这个数字也许会更高。
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一、“借词”的界定借词(loan word)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总体上,“借词”概念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借词又叫外来词或音译词,它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都来自外语或其他民族语言的词。
主张狭义借词的学者有高名凯和刘正琰(1958)[2]、王力(1957)[3]和Navot a(1967,引自梁改萍)[4]等。
他们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出发,认为语言是严格地按层分级的系统结构。
所以,分析音位时不允许考虑词素或语法层面,而且研究借词也不涉及如社会和文化等非词汇因素。
他们主张把借词局限于因音译而变换的词汇。
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借词,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赵元任(1976)[5]、邹嘉彦(1975,引自郭鸿杰)[6]和马西尼(1997)[7]。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不断吸收着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
其中,汉语借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
一、汉语借词的来源汉语借词主要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饮食、习俗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来源:1、传统文化词汇在英语中,有很多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如“风水”(feng shui)、“太极”(taiji)等。
这些词汇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念和思想。
2、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也成为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例如,“丝绸之路”(silk road)、“功夫”(kung fu)等。
3、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英语词汇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饺子”(dumpling)、“豆腐”(tofu)等。
4、习俗和社会现象中国的一些习俗和社会现象也被引入英语词汇中,如“红包”(red envelope)、“大妈”(dama)等。
二、汉语借词的途径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直接借用一些汉语词汇直接被借用到英语中,如“功夫”、“太极”等。
这些词汇往往能够完整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容易被英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
2、音译借用一些汉语词汇通过音译的方式被借用到英语中,如“风水”被音译为feng shui。
这些词汇虽然不是直接借用,但是在英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发音和意义。
3、意译借用一些汉语词汇通过意译的方式被借用到英语中,如“饺子”被意译为dumpling。
这些词汇虽然不是直接借用,但是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汉语借词的影响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还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汉语借词的影响:1、文化交流汉语借词的出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通过这些借词,西方国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方面。
2、语言发展汉语借词的出现,为英语词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还促进了英语的发展和演变。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摘要: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而整个英语史就是一部词汇借用史。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增强了英语的表达力,丰富和发展了英语词汇,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为英语词汇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格色彩。
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英语借用汉语外来词,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日后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现代汉语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即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由声母和韵母连接拼合而成,并加上一定的声调。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的主要研制者,是他提出了要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他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曾说过,“我们应当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也需要汉语拼音!”谷歌为了纪念他,在周有光诞辰112周年纪念日,特别推出了纪念主页。
当天的谷歌不念 Google,而是GǔGē。
众所周知,从bye bye拜拜、pudding布丁,到flannel 法兰绒、clone克隆,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某些现象时,经常发现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英语词汇。
因此,外国人通过“借词”,创造了很多传神的中式英文词汇,例如“Tuhao土豪”和“Dama大妈”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土豪”和“大妈”都是老词,但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重获新生。
“Tuhao土豪”。
此处的“土豪”已经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里的“土豪”了。
那时的土豪特指不劳而获的“大地主”,是贫民们打击的对象。
下列几个词汇是网络上对“土豪”的翻译:local tyrant, newly rich, upstart等。
但 local tyrant 的解释是:“You can use tyrant to refer to someone who treats the people they have authority over in a cruel and unfair way.” 意为残忍的欺压群众的当地执政者,这和“土豪”的意思有些出入。
英语里的汉语借词
te
:
,
以 对此 进 行 说 明
,
台风 灿板
高岭 土 荔枝
,
瓷土
a t s u P
a n :
hi
:
十八世纪末叶英国对 中国 实行侵 略政 策时 引起中国白银外流 时
, .
曾大且 输入 鸦片
.
.
毒化 中国
.
银价 飞涨
,
财政 困难
.
.
给中国人民 造成 了 无穷 的灾难
.
当
.
很乡 人 染上 了吸 食鸦 片的恶 习
.
其读音却与 标准汉语读音相 去甚远
.
.
原来这样
的 词是按中 国 地方话 的读音借用的 国 最早开放的 门户
. .
以 单词 t e a
(茶 )
,
为例
:
福建的厦 门 为中
当 年大蟹 的外 国 商船 云集厦 门
其 中有许 多是 为贩 运中国
ta e
茶叶 而来 专 到马来 亚
当然
,
这样
.
茶叶一 词 就按 厦 门 话
可能还会愈 识 不 到
它们 原 木 是汉 语 呢 l
( 接 6 页)
2 3 4
. .
Bo li 一 g Ch
C lo
o :n ,
or
.
Aro &
Re
u n
d t h e E d ge ll
e
.
o
f L
o
a 口
gu
a
ge
,
In
t
o n a
t io
s
。
,
10 6 4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随着中英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音系、形态、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进行分析。
音系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通常保留了其原汉语的音韵特征,如“k”, “ch”, “zh”,这些音素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因此在汉语借词中仍然保留。
“kung fu”(功夫),“chop suey”(杂碎),“Mao Tse-tung”(毛泽东),都保留了原本汉语特有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英语中是不常见的,但是通过汉语借词的形式被引入到英语中,从而给英语带来了一种新的韵味。
汉语的声调也是汉语借词的一个特征。
“feng shui”(风水),“qigong”(气功),这些词在英语中保留了其原汉语的声调,这也使得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更具特色。
形态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上。
在名词方面,汉语借词通常保留了其原词性,并没有进行词类转换。
“kowtow”(磕头),“typhoon”(台风),这些词在英语中仍然是名词,没有发生词类转换。
再“kung fu”(功夫),“qipao”(旗袍),这些词也是名词,没有发生变化。
在动词方面,汉语借词在英语中也保留了其原有的动词特征。
“kowtow”(磕头),“karaok”(卡拉OK),这些词在英语中仍然是动词,并没有发生词类转换。
语义特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语义通常保留了其原有的意义。
“kowtow”(磕头)在英语中的意义与汉语中的意义基本一致,都指向人们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种行为方式。
又如,“kung fu”(功夫)在英语中的意义也与汉语中的意义相近,都指代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
而且,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意义有时候还会扩展和转换。
“karaok”(卡拉OK)在英语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中国传统的卡拉OK表演上使用,还可以指代一种娱乐形式。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是一本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借词的整个“动态”过程为“纲”,以借词的分类为“目”,以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为切入“点”,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书籍。
研究表明,英语对汉语的借用,主要以词汇为主,音译借用多为“命名”之需;结构借用较少,主要体现在仿译词和洋泾浜英语的短句上。
总体说来,英汉语言间的接触强度,介于“偶然接触”和“强度不高的接触”之间。
从借词角度看,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音译和仿译的翻译方法,会给汉语词汇提供更多“接触”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汉语词汇进入英语。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其中,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来源、传播及影响。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在现代英语中,汉语借词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借词主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科技发展等方面。
它们在英语中广泛传播,为英语词汇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三、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学科。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两种语言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四、汉语借词的来源与传播1. 来源: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日常生活等方面。
这些借词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英语所接受,并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
2. 传播:随着中英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
这些借词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贸易、旅游、媒体等。
五、汉语借词的影响1. 丰富英语词汇:汉语借词为英语词汇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使英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2. 促进文化交流: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促进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3. 推动语言演变:汉语借词的存在推动了英语的演变,使英语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语言的优秀元素。
六、结论本文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反映了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语言互动。
这些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推动了英语的演变,同时也为中英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将更加频繁,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
七、建议与展望1. 加强中英文化交流:通过加强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为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传播提供更多机会。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阐释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阐释" 论文关键词:借词;地域特征;语法特征;文化信息论文摘要:词汇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倩词,借入方式不拘格,所折射出的文化色彩斑瀚,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
在追根溯源中把握汉语借词的地城特征、语法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借词进行交际。
一、引言在浩如烟海的现代英语词汇中,80%以上借自其他语言,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借自汉语,并显现出汉语所特有的地域特征、语法特征和文化底蕴。
本文拟就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这些特征及其文化成因作一阐释,以期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文化内涵,并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加以理解和应用。
归根结蒂,“语言教学应以词汇为中心进行”,而“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看,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一)源于中国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借词这类借词大多来自政治、宗教和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浸润着浓郁的中国地域文化特色。
如yamen(衙门),Mandarin(满大人),Lohan/Arahat/arhat(罗汉),Guanyin/Kwanyin(观音、观世音),Taoism(道教),lama(喇嘛),lahu(拉枯族,拉枯语),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Zh Yuan-chang(朱元璋),Suua Yat-sen(孙逸仙)等。
语言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一些反映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词语也相继进入了英语。
如paper-tiger(纸老虎),ta-tzu-pao(大字报),capitalist-roader(走资派),iron-rice-bowl(铁饭碗).Red Guard(红卫兵),work-point(工分),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big-pot-rice(大锅饭),the New Long March(新长征),xiahai(下海),take a tight grasp of big ones and let loose small ones(抓大放小;Time,sep.5,1997)。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其中,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来源、传播途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经济、文化等。
例如,“kung fu”(功夫)、“taiko”(太极)等词汇已经成为英语中的常用词汇。
此外,一些汉语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也对英语产生了影响。
三、接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
在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时,接触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接触与传播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汉语借词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汉语借词的来源与传播途径4.1 借词来源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科技合作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加速了汉语词汇的传播。
4.2 传播途径汉语借词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影视作品、互联网等。
其中,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例如,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双方商品的流通,使得一些与商品相关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此外,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推动了汉语词汇的传播。
五、汉语借词的影响5.1 对英语词汇的丰富汉语借词的引入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使得英语更加多样化。
这些借词不仅扩大了英语的表达范围,还为英语带来了新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5.2 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语借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借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同时,这也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和创新。
简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科技信 息
0高校讲 台0
SIN EIF R TO C E C N O MA I N
20 06年
第7 期
简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王 娟 ( 长江 大学 外国语 学 院 湖 北
荆州
44 2 ) 3 0 0
摘墓 : 国际交往 中, 在 汉语对各国语 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 汉语借词 已经成 为英语词汇的一 个部分 , 在荚 美主要词 汇资料 库中至 少有
言 丰 富 和 发 展 的重 要途 径 , 词 ( a 0d ) 借 1 nw rs即外 来 词 , 直 接 从 外 语 ( o 即“ 高粱) o 江的 , no ( c ,n n ( gs , 贵 ot ( i , 浙
h ohi r e ie绍兴酒) otn ̄ ) ni . no( w 等等 引进的词 . 或者通过解 释一个概念 或者模仿一个概念 , 自另 ’ 取 重语 sa- s g cwn( 3政 治 革命时期的借词 大部分都是关 于政 治方 面的 , . 也有小部 言的词。” 一个 民族在和其 它民族 的交流过程 中, 不断地从这些 民族 的 如 u a -e i m( , umitn( l 语 言 中 吸 收 有 用 的语 言 来 丰 富 自己 的 词 汇, 是 各 种 语 言 的词 汇 发 展 分是关 于传统文化的 。 S nY n sns  ̄ 民主义)K o na g ̄民 这 ,afn = 反)Gra . pF rad大 , e , a go u( F , 的一 个 共 同 现 象 ,只 一 种 语 言 与 异 质 文 化 交 往 时 不 可 避 免 的 普 遍 现 党)sna( i , etI a ow r( 跃进)G n f or四人 帮) 象。 R dG ad( 卫 兵1 e urs 红 英 国是一 个开放的 国家 , 英语也 以开放性 著称 , 它从其他语 占吸 三、 英语 中汉 语 借 词 的 变 异 随着 时 光 的 流 逝, 语 中 的 汉 语 借 词 在词 义 和 用 法 上 均 发 生 了细 英 收 了大量的词汇并 且逐 渐发展成了一种世界性 的语 占。 英语作 为一种 国 际通 用 的语 言, 有 英 国 、 国 、 拿 大 、 大 利亚 、 西 兰等 把 英语 微 的 变 化 , 的 甚 至 已 变 得 面 目全 非 。某 些 早 年 作 为外 来 语 进 入 英 语 既 美 加 澳 新 有 作 为第 一语 言 的 国家 , 有 印 度 、 又 巴基 斯 坦 、 E利 亚 等 把 英 语 作 为第 的 汉 语 词 产 生 的变 异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尼 l 二语言的 国家. 还有世界太多数国家都把英语 作为国际交往 的共 同语, 1狭 义 品名 变 得 广 义 化 Gneg还 可 用 作 “ 国 人参 , 丽 参 和 . isn 中 高 每个 国家都能为英语提供新词。 事实上, “ 英语 中 8%以上的词 汇借 自 洋参” 0 的统称 。K o ag k wi g al n 或 o l n( i a 高粱) 词早年 由中国官话音译人 一 其 它语 言 ” 其 中 就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借 自汉语 。我 们汉 语 中也 不 乏 取 自 英语, , 这 词义已有拓展, 包括“ 高粱植物 、 高粱米和高粱酒” hw e ( 。C o m i 炒 n 英 语的外来语 .如:沙发 (o ) sf ,咖啡 ( f e,马达 (oo) 克风 面卜 的词义也有所拓宽, a c e) o m tr ,麦 词 可指 “ 油炸 面条 ”也指“ , 与油炸 面条一块吃 的, 用虾仁 、 鸡丝、 蘑菇 、 芹菜炒出来的配菜 ” og u功夫茶) 。C no( 原为中国 ( irp oe, mco hn ) 克隆( oe等等 。 c n) l 英 语 中存 在 大 量 汉 语 借 词 的 原 因 的一种精制红茶,因采制颇费功夫而得 名 ,8世 纪该词 由中国闽南话 1 1 放 的语 言 态 度 世 界 上 象 英 语 那 样 乐 于 吸 收 外 来 语 的 语 言 进 入 英 语 , 泛 指 “ 国红 茶 ” .开 现 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种类繁多的汉语借词
“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鸭)、chow mein(炒面)已进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cheng-guan(城管)、dia (嗲)等词也在英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冉启斌副教授介绍说。
实际上,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不断涌现。
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如:Confucius(孔子)、Laozi (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经》)、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这些词语已经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
文体娱乐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早带头使用,渐渐地,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通用词汇;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
也已被收入英语词典,有趣的是, yuan这个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现在,yuan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汉语词语的“英化”过程
其实,汉语词语进入英语词汇系统,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英化”改造。
改造方式有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
例如,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tēs”(航行者)组成英语单词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来指中国航天员,现已收录牛津词典中。
而最先由海外华人创造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了英美国家里不少人打招呼的常用语。
同时,汉语词汇进入权威英语词典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
“所有词语被收录于词典之中时,都要考虑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
”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外来词加入词典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多种因素。
“形象化地说,就是要看母语为英语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这些词汇,‘外来语’的感觉是否在逐渐弱化。
如果一个词被媒体广泛使用,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某篇报道之中,我们肯定会考虑收录它。
另外,将汉语词汇纳入英语词典时,还需要考虑这些词语的直观程度,像‘guanxi(关系)’、‘hukou(户口)’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看来就挺直观的。
”
如今,越来越多的汉语流行词汇有望被收录在英语词典之中。
像maotai(茅台)、Peking opera(京剧)……这些词语在母语为汉语的群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那么,它们“出口”后,在英语中也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汉语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姚双云教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归根到底,汉语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中山大学周海中教授认为,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的汉语言学界对于来自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借词研究颇多,而对于汉语词汇的输出现象研究较少。
近年来,国人中文母语意识的提升,席卷全球的“汉语热”,网络上来自中国的各种新闻热点,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探讨汉语词汇输出这个文化现象了。
于国宁
链接:
已录入英语词典的部分汉语借词
Guanxi 关系
Taikonaut 中国宇航员
Goji 枸杞
jiaozi 饺子
Shaolin 少林寺
Qigong 气功
wushu 武术
potsticker 锅贴,煎饺
Wing Chun 咏春拳
kung fu/ kong fu 功夫
Shanghainese 上海(人)的
Pinyin 拼音
Maotai 茅台
Renminbi 人民币
Heongsam 旗袍
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
yuan hsiao 元宵
pekin duck 北京烤鸭
yangko 秧歌
putonghua 普通话
dimsum 点心
pao-tzu 包子
Maotai 茅台酒
Ganbei 干杯
tsu 字
Wen-yen 文言
wonton 馄饨
pai-hua 白话文
(来源:汪慧《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