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汇总
2021年《运动解剖学》(专插本)
2021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运动解剖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结构特征,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人体形态对体育运动的适应,掌握体育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的相互关系。
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知识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绪论⒈考试内容⑴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
⑵人体的基本构成。
⑶常用解剖学术语。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畴和意义。
⑵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⑶掌握有关方位术语、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面与基本轴的概念,。
第一章骨与骨连接⒈考试内容⑴骨的分类与构造及其特性。
⑵关节的主要结构与辅助结构。
⑶关节的分类与运动形式。
⑷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骨的数目、发生与生长及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掌骨的分类与构造及其特性。
⑵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辅助结构及分类与运动形式。
⑶了解和掌握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⑷掌握基本概念:屈和伸、内收和外展、回旋(旋转)、环转、水平屈伸。
第二章骨骼肌⒈考试内容⑴躯干、上肢、下肢主要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位置、起止和功能。
⑵骨骼肌的工作性质与协作关系。
⑶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⑷发展骨骼肌力量和伸展性的一般原则。
⑸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⑹掌握基本概念:肌的工作条件、肌的初长度、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
⒉考试要求⑵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⑶卵巢、输卵管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男性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掌握睾丸的、卵巢、输卵管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绪论1. 运动解剖学——2. 动作分析法——3.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4. 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5.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1. 细胞的结构——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3. 皮组织的分类——4. 结缔组织及分类——5. 腺体——6. 软骨组织——7. 透明软骨——8. 软骨——9. 骨组织——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 11. 运动终板—— 12. 哈佛氏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1. 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2. 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3. 运动环节——4. 肌肉的运动单位——5.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6. 骨的构造——7. 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8. 骨的发生方式 9. 骨龄及其意义——10. 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11.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 12. 关节及其分类——13. 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 14. 关节的分类—— 15. 联合关节——16. 关节的运动幅度——17. 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18. 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 上肢骨的组成——20. 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 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 下肢骨的组成—— 23. 髌骨及其意义—— 24. 骨盆构造—— 25. 耻骨联合—— 26. 男女骨盆差异——27. 骨盆的作用原理——28. 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 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 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 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 躯干骨的组成—— 33. 椎间盘——34. 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 颅骨的组成——36. 听小骨——37.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39. 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40. 在活体上内触摸到的上肢骨和下肢骨以及躯干骨的一些骨性标志—— 41. 骨盆的力学特点和功能—— 42. 男女骨盆的比较——43. 胸廓的组成,正常形态以及功能,并说明影响胸廓形态的因素——第二节1. 肌肉的主要构造——2. 肌肉的辅助结构——3. 筋膜——4. 腱鞘——5. 滑膜囊——6. 滑车——7. 籽骨——8. 肌肉的分类—— 9. 肌肉的物理特性——10. 原动肌定义和分类及其如何确定—— 11. 对抗肌——12. 固定肌于中和肌—— 13. 肌肉的初长度—— 14. 胸骨角—— 15. 提携角—— 16. 腹股沟韧带—— 17. 腹直肌鞘——18. 腹白线—— 19. 脐环——20. 固有呼吸肌—— 21. 腹股沟三角—— 22. 肌肉的工作性质—— 23. 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25. 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 肌肉初长度——28.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29. 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0. 三角肌的起止点以及功能—— 31. 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2. 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3.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4. 肩袖——35. 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6. 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7. 下肢肌的组成——38. 髂腰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9. 臀大肌的起止点及其组成—— 40. 梨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1.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2. 股四头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其功能—— 43. 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4. 阔筋膜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5. 股二头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6. 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7. 股后肌群—— 48. 大收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9. 长收肌和短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0. 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各自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1. 背肌的组成——52. 斜方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3. 背阔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4. 菱形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5. 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6. 胸小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7. 前锯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8. 腹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9. 腹外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60. 腹内斜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1. 腹横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2. 腰方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3.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4. 发展各块肌肉的相关力量练习——65. 发展各块肌肉柔韧性的相关练习——66. 环节受力分析法定义及其三种情况的分析—— 67. 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_ 68. 引体向上的解剖学打字分析——69. 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0. 立定跳远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1. 正脚背踢足球的解剖学分析—— 72. 仰卧起坐的解剖学分析+—— 73. 双杠直角支撑的解剖学分析——第三章内脏第一节1. 内脏+——2. 内脏的分类及其构造——3. 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4. 消化系统——5. 消化管——6. 口腔——7. 咽峡——8. 口腔腺—— 9. 咽——10. 咽淋巴环—— 11. 味蕾—— 12. 回盲瓣—— 13. 嗅粘膜—— 14. 声门裂—— 15. 食管—— 16. 胃——17. 小肠—— 18. 小肠绒毛—— 19. 大肠—— 20. 消化腺—— 21. 肝的构造—— 22. 肝小叶——23. 肝内的血液循环—— 24. 肝脏的功能——25. 肝内胆汁的分泌途径—— 26. 胰腺—— 27. 呼吸系统——28. 呼吸系统的构造—— 29. 呼吸道——30. 鼻——31. 鼻旁窦—— 32. 喉—— 33. 气管—— 34. 肺—— 35. 肺小叶—— 36. 肺门—— 37. 气血屏障—— 38. 肺内血液循环—— 39. 憋气和屏气的比较—— 40. 泌尿系统—— 41. 肾—— 42. 肾门—— 43. 肾蒂——44. 肾的位置和大体构造及其功能—— 45. 肾窦——46. 肾单位—— 47. 肾小体——48. 滤过屏障—— 49. 原尿—— 50. 终尿—— 51. 膀胱三角—— 52. 肾内血液循环—— 53. 肾小管—— 54. 集合管—— 55. 输尿管——56. 膀胱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57. 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8.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9. 胸膜——60. 纵隔—— 61. 腹膜——62.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63. 体育运动会呼吸系统的影响—— 64. 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5. 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的比较——66. 胆汁和胰液的产生途径和功能——67. 空气如何进入肺内?为什么快而浅的呼吸不利于换气,为什么用鼻腔吸气好—— 68. 泌尿系统的组成——69. 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70. 比较肝、肺、肾内血液循环特点—— 71. 比较肝肺肾内的血管分布特点——第四章脉管系统绪论1. 运动解剖学——2. 动作分析法——3.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4. 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5.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1. 细胞的结构——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3. 皮组织的分类——4. 结缔组织及分类——5. 腺体——6. 软骨组织——7. 透明软骨——8. 软骨——9. 骨组织——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 11. 运动终板—— 12. 哈佛氏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1. 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2. 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3. 运动环节——4. 肌肉的运动单位——5.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6. 骨的构造——7. 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8. 骨的发生方式 9. 骨龄及其意义——10. 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11.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 12. 关节及其分类——13. 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 14. 关节的分类—— 15. 联合关节——16. 关节的运动幅度——17. 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18. 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 上肢骨的组成——20. 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 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 下肢骨的组成—— 23. 髌骨及其意义—— 24. 骨盆构造—— 25. 耻骨联合—— 26. 男女骨盆差异——27. 骨盆的作用原理——28. 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 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 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 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 躯干骨的组成—— 33. 椎间盘——34. 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 颅骨的组成——36. 听小骨——37.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39. 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40. 在活体上内触摸到的上肢骨和下肢骨以及躯干骨的一些骨性标志—— 41. 骨盆的力学特点和功能—— 42. 男女骨盆的比较——43. 胸廓的组成,正常形态以及功能,并说明影响胸廓形态的因素——第二节1. 肌肉的主要构造——2. 肌肉的辅助结构——3. 筋膜——4. 腱鞘——5. 滑膜囊——6. 滑车——7. 籽骨——8. 肌肉的分类—— 9. 肌肉的物理特性——10. 原动肌定义和分类及其如何确定—— 11. 对抗肌——12. 固定肌于中和肌—— 13. 肌肉的初长度—— 14. 胸骨角—— 15. 提携角—— 16. 腹股沟韧带—— 17. 腹直肌鞘——18. 腹白线—— 19. 脐环——20. 固有呼吸肌—— 21. 腹股沟三角—— 22. 肌肉的工作性质—— 23. 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25. 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 肌肉初长度——28.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29. 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0. 三角肌的起止点以及功能—— 31. 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2. 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3.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4. 肩袖——35. 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6. 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7. 下肢肌的组成——38. 髂腰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9. 臀大肌的起止点及其组成—— 40. 梨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1.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2. 股四头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其功能—— 43. 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4. 阔筋膜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5. 股二头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6. 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7. 股后肌群—— 48. 大收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9. 长收肌和短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0. 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各自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1. 背肌的组成——52. 斜方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3. 背阔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4. 菱形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5. 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6. 胸小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7. 前锯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8. 腹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9. 腹外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60. 腹内斜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1. 腹横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2. 腰方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3.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4. 发展各块肌肉的相关力量练习——65. 发展各块肌肉柔韧性的相关练习——66. 环节受力分析法定义及其三种情况的分析—— 67. 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_ 68. 引体向上的解剖学打字分析——69. 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0. 立定跳远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1. 正脚背踢足球的解剖学分析—— 72. 仰卧起坐的解剖学分析+—— 73. 双杠直角支撑的解剖学分析——第三章内脏第一节1. 内脏+——2. 内脏的分类及其构造——3. 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4. 消化系统——5. 消化管——6. 口腔——7. 咽峡——8. 口腔腺—— 9. 咽——10. 咽淋巴环—— 11. 味蕾—— 12. 回盲瓣—— 13. 嗅粘膜—— 14. 声门裂—— 15. 食管—— 16. 胃——17. 小肠—— 18. 小肠绒毛—— 19. 大肠—— 20. 消化腺—— 21. 肝的构造—— 22. 肝小叶——23. 肝内的血液循环—— 24. 肝脏的功能——25. 肝内胆汁的分泌途径—— 26. 胰腺—— 27. 呼吸系统——28. 呼吸系统的构造—— 29. 呼吸道——30. 鼻——31. 鼻旁窦—— 32. 喉—— 33. 气管—— 34. 肺—— 35. 肺小叶—— 36. 肺门—— 37. 气血屏障—— 38. 肺内血液循环—— 39. 憋气和屏气的比较—— 40. 泌尿系统—— 41. 肾—— 42. 肾门—— 43. 肾蒂——44. 肾的位置和大体构造及其功能—— 45. 肾窦——46. 肾单位—— 47. 肾小体——48. 滤过屏障—— 49. 原尿—— 50. 终尿—— 51. 膀胱三角—— 52. 肾内血液循环—— 53. 肾小管—— 54. 集合管—— 55. 输尿管——56. 膀胱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57. 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8.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9. 胸膜——60. 纵隔—— 61. 腹膜——62.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63. 体育运动会呼吸系统的影响—— 64. 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5. 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的比较——66. 胆汁和胰液的产生途径和功能——67. 空气如何进入肺内?为什么快而浅的呼吸不利于换气,为什么用鼻腔吸气好—— 68. 泌尿系统的组成——69. 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70. 比较肝、肺、肾内血液循环特点—— 71. 比较肝肺肾内的血管分布特点——第四章脉管系统。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下,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有关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4学时,理论24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版,2015年3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
(二)通过列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对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四)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目的。
(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运动轴、基本切面)。
125379-专升本插班生考试-《运动解剖学》
2019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运动解剖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结构特征,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人体形态对体育运动的适应,掌握体育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的相互关系。
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知识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绪论⒈考试内容⑴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
⑵人体的基本构成。
⑶常用解剖学术语。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畴和意义。
⑵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⑶掌握有关方位术语、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面与基本轴的概念,。
第一章骨与骨连接⒈考试内容⑴骨的分类与构造及其特性。
⑵关节的主要结构与辅助结构。
⑶关节的分类与运动形式。
⑷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骨的数目、发生与生长及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掌骨的分类与构造及其特性。
⑵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辅助结构及分类与运动形式。
⑶了解和掌握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⑷掌握基本概念:屈和伸、内收和外展、回旋(旋转)、环转、水平屈伸。
第二章骨骼肌⒈考试内容⑴躯干、上肢、下肢主要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位置、起止和功能。
⑵骨骼肌的工作性质与协作关系。
⑶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⑷发展骨骼肌力量和伸展性的一般原则。
⑸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⑹掌握基本概念:肌的工作条件、肌的初长度、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
⒉考试要求⑴了解骨骼肌的分类与命名,掌握躯干、上肢、下肢主要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位置、起止和功能。
⑵掌握骨骼肌的工作术语,骨骼肌的工作性质与协作关系。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多关节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期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肌的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骨盆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或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通过内皮细胞的小孔、基膜和足细胞突起间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
小分子物质所通过的这层结构称过滤或滤过屏障。
脊柱:成人脊柱由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1 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
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的耳状面以下又变小。
侧面观脊柱,具有4 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
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肌节“两条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
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组成的薄膜层。
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
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气-血屏障才能完成。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肌节(概念组成功能):退让工作: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
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向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康复》考研大纲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康复》考研大纲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一、骨学:1、躯干骨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2、上肢骨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3、下肢骨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二、关节学(一)关节学总论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2、动关节的分类、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3、影响关节运动辐度的因素(二)、关节学各论1、躯干骨的连结(1) 脊柱的组成、椎骨间的连结(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 脊柱的生理弯曲。
(3) 椎骨间的连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位置,关节突关节和腰骶关节)、胸廓的构成和形态。
2、上肢骨的连结(1) 肩、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2) 桡腕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3、下肢骨的连结(1)髋、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骨盆的组成、性别特征、功能。
(2)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和足弓的概念。
(3)足关节的运动。
三、肌学(一)肌学总论1、主要肌肉的起止点。
2、肌的辅助装置。
3、骨骼肌常用术话:肌肉的起点与止点,定点与动点,肌肉的固定,包括近固定、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的概念,肌拉力线的概念(二)肌学各论1、躯干肌(1)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 斜方肌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3) 骶棘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组成。
2、头颈肌(1)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上肢肌(1) 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肱肌的位置和作用。
(3) 前臂屈肌群、伸肌群的名称和位置排列关系(其中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指伸肌腱。
4、下肢肌(1) 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2) 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3) 半键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腓肠肌、跟腱、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的名称、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解剖学》试题及考点总结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解剖学》试题及考点总结绪论名词解释——三无运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动作分析法——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的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名词解释——历年1个2008运动终板——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
它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呈圆桶状,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即骨基质和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软骨——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是固态的结缔组织,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较广,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软骨细胞较少。
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间质中间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弹性软骨有较强的弹性。
软骨膜——出关节面软骨以外,软骨的表面均覆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运动解剖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是研究运动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各器官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医学常识,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学时)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1、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2、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解剖学的概念;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3、说明教学较容易,内容清楚。
(二)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1学时)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第二节基本组织第三节器官与系统1、基本要求(1)了解细胞质的组成;上皮组织的分类。
(3)掌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2、重点、难点重点: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难点: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3、说明教学难度较简单,内容清楚。
思考题:上皮组织由哪些特点?(三)运动系统(2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上肢的结构与运动第三节下肢的结构与运动第四节躯干和颅的结构与运动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第六节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1、基本要求(1)了解骨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以及骨的功能;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分类、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胸廓的连结和运动;颅骨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骨的结构;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骨骼肌的结构;上肢各骨和各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下肢各骨及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中轴骨的主要形态特征;脊柱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全身各关节及脊柱运动所需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定义: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侧(6)尺侧和桡侧(7)颈侧和腓侧(8)浅和深人体的基本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3)水平面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
作用:物质识别,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中。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
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内含物: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溶酶体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
肌节: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成为肌节(参考P27)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神经。
运动终板:有髓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髓鞘消失,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的终末部分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链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实现的。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12.实践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一:全身骨观察实验内容:在人体骨架上辨认出各部骨的组成、名称;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各散骨标本的部位;熟练掌握各骨的骨性标志。
实验教学要求: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颅主要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主要仪器设备:人体骨架标本(模型)、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模型)实验项目二:全身骨连结观察实验内容: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分类。
观察并掌握上、下肢各关节的组成、结构、观察躯干骨和颅骨的连结。
拼接各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并根据其结构讨论运动功能。
实验教学要求: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的结构;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的运动。
主要仪器设备:人体骨架标本(模型),肩、肘、腕、髋、膝、踝、手、足等关节标本(模型),脊柱、骨盆、骨关节分类模型。
实验项目三:全身骨骼肌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运动功能;演示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实验教学要求: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及功能;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人体全身肌肉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
实验项目四:内脏和心血管器官观察实验内容:观察消化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呼吸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心的位置、形态和心腔的结构;观察体循环主要动脉的分支与分布;观察心的营养血管。
实验教学要求: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了解心的位置及左右、上下、前后的毗邻关系,熟悉心的位置;掌握血液循环主要途径。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课程性质: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参考书目:《运动解剖学》李世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考核内容: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考核要点:1、方位术语;2、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3、骨的构造;4、骨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年龄特;5、骨的生长发育和功能;6、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7、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8、掌握骨骼肌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9、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上肢的结构与运动考核要点:1、上肢骨的组成和名称;2、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3、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各主要肌群的组成及运动功能;4、运动上肢的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及起止点、功能和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第三节下肢结构与运动考核要点:1、下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形态特征及体表标志;2、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3、运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主要肌群的组成;4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与性别差异;5、运动下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功能和发展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第四节躯干和颅的结构与运动考核要点:1、椎骨、胸骨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2、脊柱的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3、运动脊柱的肌肉位置、形态及起止点和功能;4、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考核要点1、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概念;2、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3、动力性解剖学动作分析步骤与方法;4、多关节肌、单关节肌的概念与工作特点。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人体运动生理内容,主要研究人体运动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人体运动适应规律等问题,为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继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736专业基础综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36] 考试科目名称:运动解剖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一)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含绪论)约10分6%(二)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约60分40%(三)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约50分34%(四)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约20分14%(五)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约10分6%4) 题型结构a.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b.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c.问答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含绪论)1、绪论考试内容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常用解剖学术语;人体运动动作的简化。
考试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了解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基本观点与方法;(3)了解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4)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理解人体运动动作的简化。
2、细胞与细胞间质考试内容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间质;基本组织。
考试要求(1)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2)掌握与理解细胞质的结构(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3)掌握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核仁等)与功能。
(4)了解纤维的结构与物理特性;(5)了解基质的成分与功能。
(6)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分类、结构。
(二)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1、骨考试内容人体骨的组成;骨的分类及其力学特点;骨的结构、骨性标志与体表标志;骨的理化特性、年龄特点及其训练;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考试要求(1)掌握人体骨的组成;(2)理解骨的分类及其力学特点;(3)掌握骨的结构;(4)理解骨性标志与体表标志;(5)理解骨的理化特性、年龄特点及其训练;(6)理解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汇总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解剖学》复习要求及重点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解剖学》复习要求及重点第一章概论学习要求1、掌握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定义2、孰悉肌肉骨骼康复学的特点、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常用检查与治疗方法3、了解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发展简史内容精要肌肉骨骼康复学(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它的特点包括:①早期康复,②与骨科相互渗透,骨科精湛的手术要通过康复治疗才能达到功能的最大恢复,同时康复专业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时,须了解手术过程③专业性强,④以治疗小组方式工作,患者的康复需要康复医师、骨科医生、各种康复治疗师、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一个治疗小组(team work),共同完成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
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涉及基础学科、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基础学科包括:解剖学、运动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以及相关的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等。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客观、准确地检查、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范围。
功能评定可以在器官功能、个体自我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这三个层次上进行。
评定过程有①初期评定,②中期评定,③后期评定。
评定技术有:运动能力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生活质量评定,职业能力评估。
康复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主动训练,辅以其他有效方法。
其主要康复治疗方法有:①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是康复治疗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功能训练方法。
②作业疗法,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减弱了的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其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使其能自理生活和进行学习。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得:运动解剖学就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得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就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得影响。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与组织得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得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得规律。
同时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得影响。
掌握运动中人体环节得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得人体解剖学依据。
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得基本理论知识、去实验观察与分析运动动作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考试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课程得结业考核,考核合格水平应达到高等院校体育类本科教育得要求,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得信度、效度、一定得区分度与难度、。
本考试大纲就就是以本课程得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得,而教材内容中有部分考试大纲内容与要求中未提到得内容,均不在考试范围内,考试内容要求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ﻫ(二)考核目标得能力层次得表达,一般分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一般分为识记(或了解)、领会(或理解)、应用(或掌握)三个层次规定,达到有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就就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得含义就就是:1、“识记”(或“了解” ):要求应考者知道有关得名词、概念、知识得含义,能正确认知与表述。
就就是低层次得要求。
2、"领会"(或“理解”):在识记得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进一步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得区别与联系。
就就是较高层次得要求。
3、"应用"(或“掌握” ):在领会得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得理论与实际问题。
就就是最高层次得要求。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期末结业考试实行我院统一考核, 根据本考试大纲由我系题库命题, 统一评分标准, 统一考试时间,采用教考分离。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同时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掌握运动中人体环节的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人体解剖学依据。
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考试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课程的结业考核,考核合格水平应达到高等院校体育类本科教育的要求,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
本考试大纲是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的,而教材内容中有部分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中未提到的内容,均不在考试范围内,考试内容要求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二)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达,一般分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一般分为识记(或了解)、领会(或理解)、应用(或掌握)三个层次规定,达到有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1、“识记”(或“了解” ):要求应考者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2、"领会"(或“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进一步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应用"(或“掌握” ):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期末结业考试实行我院统一考核, 根据本考试大纲由我系题库命题, 统一评分标准, 统一考试时间,采用教考分离。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00分。
答卷时间:120分钟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1)、单项选择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判断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0%。
(2)、判断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和判断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0%。
(3)、填空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5%。
(4)、名词解释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掌握程度。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5%。
(5)、简答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掌握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15%。
(6)、填图题: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5%。
4、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
三种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依次约为3:5:2。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以本考试大纲为准,要求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联系实际。
命题覆盖面较广, 但试题难度要适中, 题量要适当,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各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下:绪论1、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2、运动解剖学的地位与作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识记)3、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
(识记)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1、细胞的结构概况。
(领会)2、细胞膜分子水平的结构。
(识记)3、细胞质的组成、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领会)4、细胞核的组成。
(识记)5、细胞间质组成。
(识记)第二节基本组织1、四种基本组织概况。
(领会)2、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领会)3、结缔组织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结构。
(领会)4、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领会)5、神经组织的结构。
(领会)6、组织、器官与系统的概念。
(识记)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一、骨1、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识记)2、骨的物理、化学特性。
(领会)3、骨的生长和年龄特点。
(识记)4、全身骨的组成、排列及分布。
(重点领会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5、人体形态测量需要的骨性标志。
(识记)6、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识记)二、骨连结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领会)2、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的分类。
(领会)3、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识记)4、上肢带关节的整体运动。
(领会)5、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结构与运动。
(应用)6、脊柱的组成与运动。
(应用)7、胸廓的组成与运动。
(应用)8、骨盆的组成与运动。
(应用)9、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识记)第二节肌肉1、骨骼肌的结构。
(识记)2、肌肉的起止点与工作条件。
(应用)3、肌肉的物理特性。
(领会)4、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领会)5、斜方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缝匠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发展其力量、伸展性的辅助练习。
(应用)6、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识记)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1、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领会)2、动力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工作。
(领会)3、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
(识记)4、动作分析的方法。
(应用)5、动力性动作和静力性动作解剖学分析的步骤及举例。
(应用)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1、中空性内脏器官管壁的一般构造。
(领会)2、实质性内脏器官的一般结构。
(领会)3、腹部的分区。
(领会)第二节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2、胃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识记)3、小肠的形态位置和分段。
小肠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领会)4、肝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肝小叶的微细结构。
肝的功能。
(领会)5、胰的形态和位置及主要功能。
(领会)6、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识记)第三节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2、呼吸道各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领会)3、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肺小叶的微细结构。
(领会)4、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识记)第四节泌尿系统1、泌尿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2、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肾单位的微细结构。
肾的滤过屏障。
(领会)3、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领会)4、体育锻炼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识记)第五节生殖系统1、生殖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2、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3、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领会)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1、心血管系统的概述。
(领会)2、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腔、心壁的结构。
(领会)3、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
(领会)4、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识记)5、体循环主要动脉的分布及上、下腔静脉系(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领会)6、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的影响。
(识记)第二节淋巴系统1、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领会)2、9条淋巴干、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
(领会)3、淋巴结的结构。
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
(识记)第五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1、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领会)2、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及基本概念。
(领会)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
(识记)2、脑干的位置、外形及内部结构。
(识记)3、间脑的组成概况。
(识记)4、小脑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
(识记)5、大脑的外形和结构,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边缘系统的概念。
(识记)6、体育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识记)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1、脊神经各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的名称和分布概况。
(领会)2、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性质和分布。
(领会)3、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区别。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结构与功能。
(领会)4、四肢、躯干的一般感觉传导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识记)第六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器——眼1、眼球壁结构概况。
角膜、巩膜,睫状体、视网膜视部的结构。
(领会)2、眼球折光装置的各种形态与机能。
(领会)3、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识记)4、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排出途径。
(识记)5、运动眼球肌肉的名称和作用。
第二节位听器——耳1、耳的各部组成及主要功能。
(领会)2、骨迷路及膜迷路简述。
螺旋器、囊斑和壶腹嵴的结构与功能简述。
(识记)3、声波传导与听觉传导路。
(识记)第三节皮肤1、皮肤的构造及主要功能。
(领会)2、皮肤附属器的结构。
(识记)第七章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领会)2、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