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两宋的秘书工作》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作者孙波摘要:宋代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机构庞大,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建立了较完备的秘书制度,对秘书的选拔、秘书工作的保密、公文程式的规范化、秘书工作的签判、公文拟写的期限和传递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对今日的秘书工作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代、机构、选拔、翰林学院、公文、特点。
一、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1.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1)中书省内的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的通进司、银台司、章奏司、封驳司、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阖门通事舍人、阖门祗候。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驳案)(3)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主要有开拆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此外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机构,一般以案称之,如刑部设有进拟案,掌断案文书。
(4)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有枢密院承旨司: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重要的秘书官: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户三部。
秘书机构: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业化,分别负责文书收发、等级、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2.政事堂的秘书机构,政事堂的长官为正宰相。
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3.地方秘书机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路下面有帅、曹、宪、司,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州下面的官僚官有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县下面有主簙、押司、贴司、录事。
二、宋代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秘书学秘书史

唐宋秘书工作内容
三省中的 秘书人员 与工作内容
唐宋 文书档案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工作内容
1
中书省秘书人员与职责
2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3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唐代主要负责起草诏书的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最 重要的秘书官员。 1.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 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 2.参议表章,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 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 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 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正,起到信息反馈的 作用。 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 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 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 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 宾。
宰 相 。
事 、 同
参 加 政
当 然 宰
令 、 侍
堂 会 议
驳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了 协
和 唐 初
最 高 决
设 的 ,
为称、:中书唐中事相中的的,调均策
。、
等孔人设是尚事议议
五目院舍最书堂事事
房、,人高省囊办堂北
,吏负院行的括公为宋
分、责,政大门处宰前
曹户撰有机部下,相期
处、拟知构或省设、沿
理兵诏制。主、于参唐
宋朝设立鼓院,后又设立检察院, 受理天下文书。宋朝三个信访工作机构 各自独立,鼓院是初级机构,检院为高 级机构,匦函为最高级机构,臣民先投 书初级机构,未得妥善处理后再投书于 高级机构,屡经投书而未获处理还可上 诉匦函。这样既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 访的公正,与唐代匦使院全凭 武则天的需要处理问题有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 性、全面性。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中书省仍设有令、侍郎等官职,沿袭唐制,只有中书舍人分作五案办事,五案划分如下:
部
门
负责收发文书。
职
负责册礼和朝会事务。
能
上案 下案 制诰案 谏官案 记注案
负责制作皇帝的制、诏等文书。 负责处理与中央其他政府机构往来的文书。 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起居。
(二)门下省的秘书部门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中书省转发的各种命令。
一、唐朝三省的秘书职能 职责划分 文书工作
中书省出令
唐王朝决策、施政的 重要机构,承担着中 央政府的秘书职能。
草拟
提高文件准确性 三省权利相互制约 防止秘书机构独大 保证皇权 古代秘书工作成熟 的标志之一。
门下省审议
审核
尚书省执行
转发执行
二、唐朝三省的秘书官职
双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唐朝初年皇帝命令两省凡有公文,双方先至政事
堂议定,然后上奏。于是,政事堂成为两省联合办公厅,初设于门下省,后
迁至中书省。中书令是政事堂的主官,宰相职,凡皇帝颁下的诏敕,臣下递 呈的表状,都须经过政事堂,由宰相处置或中转,因此,政事堂成为朝廷公 文周转中心。 初唐时期,凡朝廷各司上达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六部拟办,由尚书省汇 总、分类后,再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批阅,称为“舍人押部”之制。 唐朝中期,政务日繁,公文骤增,开元十一年(723),将政事堂改称中 书门下,并设置枢机、吏、兵、户、刑礼五房,直接协助宰相处理朝廷公文, 五房中各有主书、录事,承担具体的文书事务,逐渐将中书舍人之权接管过 去。政事堂遂称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政务机构。
3 4
5 6
章奏司
封驳司
发敕司
属银台司管辖,掌收受中书省、枢密院交付的 宣、敕,登记后颁发。
秘书史 重点

秘书史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3.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p18)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2.金藤之匮:约于西周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
中国秘书简史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10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二)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唐朝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 其职掌为出纳帝 命,顾问答对, 慰问朝拜的大臣, 监修起居注, 审定并主持六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授职议事。其副手 为门下省的实际主官, 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备皇 帝顾问, 审议中书省拟定的制, 诏等公文。门下 省的重要秘书官员还有: 给事中掌封驳之权, 可 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 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 是门下省中的要职, 地位仅次于侍中, 门下侍郎 ; 典仪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事务; 符宝郎掌 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
11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门下省具体从事秘书工作的主要是给事中、 符宝郎等。给事中在隋代称给事郎, 是门下省仅 次于侍中和门下侍郎的重要人物。一般定额4员, 秩从五品上。佐属品官有录事、主事( 各 4人) , 另有令史、 书令史、 甲库令史、 传制、 亭长 、 掌固、 修补制敕匠等若干吏员。给事中的主要 工作是封驳。
3
一、 三省制的确立及其秘书职能 隋朝官吏地位最高的是“ 三师” 和“ 三公” 。三师为: 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为太尉、 司徒、 司空。 《 唐六典》 卷一记载唐朝“ 三师” 是“ 训 导之官也” , “ 三公” 是“ 论道之官也” , 务 虚不务实。名义上是“ 无所不统” , 实际上是“ 无所统” “ 但存其名位”的荣誉职务。他们并无 实职实权, 往往是作为“ 赠官” 赐予有功的大臣 。
12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三)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 尚书仆射副之。但 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 朝此后的时期, 这个官职轻易不授, 而以尚书仆 射为尚书省长官。唐初, 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 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 正一品的三公、 三师不 单独设臵, 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又被废, 只有从二 品的仆射官阶最高, 其他两省的副官如门下侍郎 、 中书侍郎以及各寺、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p24)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p27)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p35)d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p31)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并出现类似请示,报告的上行文。
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P32)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20《中国秘书史》 (5)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官”和“差遣”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 则毋以台谏选焉”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三、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架阁库 千丈架阁法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 司中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 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中国秘书史第一章一、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分;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原始文字的演进:1、原始文字的演进的过程:距今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符号。
距今约4500—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文。
距今约4200年前,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甲骨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周礼春官》中有属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
上古政治文件的汇编《尚书》,收录的文件起自《尧典》,尧、舜言行的记录。
三、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皇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史记》、《汉书》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尧在位时,曾于庭前设置“进善旌”。
又据舜的建议,设“诽谤之木”。
四、国家建立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前)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2、多数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如下:?据《礼记》中描述,禹死以后,由“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
?考古证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文化遗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夏朝的国都。
四、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1、夏朝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陶文,已经是较为成熟古文字。
不少专家认定,这就是夏朝的文字。
2、夏朝的公务文书《尚书》中的《甘誓》《征》、《汤誓》。
五、商朝的史官1、史官的分工与民目商朝的史官大致可分为四类:(1)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科写卜辞。
商朝的占卜史官又分为巫和史两种,前者偏重鬼神,后者偏重人事。
(2)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天室的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
有乍、乍册右史等名目。
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

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秘书职位发展历史介绍1、起源:炎黄殷商前提:A社会组织、领导者需要辅助人员;B文字书面信息的使用2、各朝具体情况原始社会后期:皇帝设“六相”,以仓颉为史官;尧舜设百揆、秩宗、纳言等官职兼秘书工作特点:工作范围不广,一人负责多事,分工不明,但已脱离萌芽状态,有一定雏形夏商周:我国秘书工作正式确立夏朝建立,制度完善,秘书产生,太史令、左右史、秩宗殷商:巫史合一,称为“史巫”,负责占卜、传达王命、保管文书西周:史巫分家,史官任秘书工作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对内参与国王决策、起草文书、宣布命令;对外接访、信件特点:分工明确、职责重大、地位上升、可以参政秦汉:秦:御史大夫相当于眼下的秘书长汉:尚书台掌管奏章、参与决策;主薄、书佐为中下层秘书,保管文书、写公文特点:地位空前上升,身兼多职汉魏:曹操改秘书为秘书令两晋:设秘书寺,下设秘书卿,秘书少卿,秘书丞,主簿官,形成完整秘书机构特点:汉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激烈,低级秘书提拔为高级秘书隋唐:隋:避讳“忠”,中书省改为内史省,中书监改为内史监,门下省改为纳言唐: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议,尚书执行唐玄宗:翰林学士,内相,学士型秘书军队:秘书官,参军地方:参事,主簿,书吏特点:要求高,科举,书法,文理判事,口才,外貌宋元:宋:中央集权空前集中,只有中书省参与机密,设枢密院元:曾设行中书省,行枢密院特点:a机构更繁杂,分工细密b军政分立,秘书工作分为枢密院,中书省c严格考选制度明清:明:内阁,六科,通政司,六书房,后期有司礼监清:内阁,南书房,军机处地方:师爷特点:已形成系统完备严密的秘书工作体制,皇权统治,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1、清末:纯粹以“秘书”二字命名秘书工作2、辛亥:承政厅、秘书长、政府文秘3、国民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秘书工作,明文规定职责,加强文书工作4、新中国:适合社会主义的工作组织组织制度,秘书长、办公厅主任5、当代: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外国古代英:处理国王通信,处理机密的高官日:秘书是官职,中央政府一级的部长助理俄、法:秘密的文字材料近现代美:1、政府秘书、行政、法律、公司、经理、专业、技术、医学、教育、财经、通信、首席文字处理员、文字处理员2、秘书机构:白宫办公厅、国务院、对外秘书服务处、联合国秘书处3、秘书教育与考试,特许职业秘书考试4、社会、专业、智能化英:1秘书机构:内阁办公厅,内阁秘书处,内阁常务秘书,下院事物处、下议院长办事处2、职级种类:(政府、私人、公司)行政-执行-文书、办事员-助理3考试日:日本型秘书、欧美型秘书;公务-事务-外事-企业-私人级别:见习-初-中-高宫内厅-内阁官方-本府-大臣官房交谈机构官职化1.中国秘书官职化时代在我国,"秘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
论古代秘书工作职能与现代秘书工作职能的异同

原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简论古代秘书工作职能与现代秘书工作职能的异同 (3)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及职能演变 (3)(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 (3)(二)中国古代秘书工作职能演变 (5)二、现代秘书工作职能 (6)(一)对秘书工作的新要求 (6)(二)现代秘书服务工作的复杂性 (7)三、现代秘书职能与古代秘书职能的主要异同 (8)简论古代秘书工作职能与现代秘书工作职能的异同作者单位摘要:中国古代的秘书工作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后,早就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并且独特的诸多传统,中国的秘书工作也形成了鲜明的职能分化。
而现代的秘书工作职能,既是实现了对古代秘书工作职能的继承,也实现了对其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古代;现代;秘书工作;职能前言:在我们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分工已经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秘书工作职能来讲也不例外。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早就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独特的诸多传统,形成了明确的分工。
然而古代的秘书工作分工与诸多传承下来的传统一,有一直被后人传承的也有被后人遗弃的。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秘书人员学习借鉴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 ,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秘书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及职能演变(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秘书工作可以称为管理社会公众事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 ,秘书工作都发挥着不可忽视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一职称源于何时,历史上却少有探究。
事实上,自从人类社会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以后 ,秘书工作也就开始出现了。
一般认为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社会组织,因此我们说,原始社会末期是中国秘书工作的萌芽时期。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也称掌记、书记,负责府内各种表奏、命令、书信的制 作,是地方大员的高级文字秘书,地位重要。 临时受遣充当地方大员的大臣,按制度从中级官员中选 出来负责处理文书工作的属官。 地方大员幕府中掌管文书、档案的属吏。
记室(事)参军
均为地方大员幕府中负责文书的属吏。
五、地方及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双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唐朝初年皇帝命令两省凡有公文,双方先至政事
堂议定,然后上奏。于是,政事堂成为两省联合办公厅,初设于门下省,后
迁至中书省。中书令是政事堂的主官,宰相职,凡皇帝颁下的诏敕,臣下递 呈的表状,都须经过政事堂,由宰相处置或中转,因此,政事堂成为朝廷公 文周转中心。 初唐时期,凡朝廷各司上达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六部拟办,由尚书省汇 总、分类后,再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批阅,称为“舍人押部”之制。 唐朝中期,政务日繁,公文骤增,开元十一年(723),将政事堂改称中 书门下,并设置枢机、吏、兵、户、刑礼五房,直接协助宰相处理朝廷公文, 五房中各有主书、录事,承担具体的文书事务,逐渐将中书舍人之权接管过 去。政事堂遂称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政务机构。
(一)中书省的秘书部门
中书省仍设有令、侍郎等官职,沿袭唐制,只有中书舍人分作五案办事,五案划分如下:
部
门
负责收发文书。
职
负责册礼和朝会事务。
能
上案 下案 制诰案 谏官案 记注案
负责制作皇帝的制、诏等文书。 负责处理与中央其他政府机构往来的文书。 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起居。
(二)门下省的秘书部门
(二)宋朝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基本划分为路、州、县三级。
路:
路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统领数州、府、军、监。为防止割 据分裂,以文臣为路的长官,并将其权利分解为帅、漕、宪、仓
00523中国秘书史

00523中国秘书史00523 中国秘书史笔记依据⽬录第⼀章我国秘书⼯作的起源第⼀节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第⼆节萌发于夏朝第三节形成于殷商第⼆章两周时期的秘书⼯作第⼀节秘书机构的形成第⼆节秘书官吏第三节⽂书档案⼯作第四节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秘书⼯作第⼀节秘书机构的确⽴和演进第⼆节秘书官吏第三节⽂书档案⼯作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作第⼀节秘书机构和官职第⼆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第三节⽂书档案⼯作第五章唐、宋时期的秘书⼯作第⼀节朝廷的秘书机构第⼆节皇宫的秘书机构第三节秘书官吏第四节⽂书档案⼯作第六章辽、⾦、元时期的秘书⼯作第⼀节辽、⾦的秘书⼯作第⼆节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第三节元朝的⽂书档案⼯作第七章明朝的秘书⼯作第⼀节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第⼆节秘书⼈员的来源和地位第三节⽂书档案⼯作第⼋章清朝的秘书⼯作第⼀节中央秘书机构第⼆节秘书官吏第三节⽂书档案⼯作第九章中国近代的秘书⼯作第⼀节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作第⼆节北洋政府的秘书⼯作第三节国民党政府的秘书⼯作第⼗章中国共产党的秘书⼯作【1921~1935年】第⼀节党内秘书和秘书机构的出现第⼆节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扩展第三节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中秘书⼯作的建⽴第四节⽂书档案⼯作第⼗⼀章中国共产党的秘书⼯作【1936~1949年】第⼀节中央秘书机构的发展第⼆节其他秘书机构的发展第三节⽂书档案和保密⼯作第⼗⼆章历代秘书⼯作的经验和鉴戒第⼀节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和教训第⼆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第三节历代秘书⼈员的优良传统第四节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第五节新中国成⽴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作经验单项选择题?我国的秘书⼯作孕育于【A】A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B部落联盟的初期C夏朝~D殷商我国秘书⼯作萌发于【C】A.西周B部落联盟的昌盛时紧C夏朝D殷商我国秘书⼯作形成于【D】A夏朝B西周c;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n殷商⼈类⽂明的重要标志之⼀是【B】A图画丑⽂字C结绳D契刻⼈类表意的⼯具是【C】A,⽂书B。
《中国秘方案史》教学指导大纲

精心整理《中国秘书史》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秘书史 课程编号: 010212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Secretary ” 授课对象: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秘)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基础写作》、《现代秘书原理与实务》 学 时:36 学 分:2 发, (((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属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的一门必修必考课,是为了提高文秘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秘书史有深入了解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对秘书学整体把握的基础课程,与中外文学简史、秘书原理与实务、基础写作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全面系统讲授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秘书工作发展情况,探讨我国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中国秘书史有深入了解。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结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 吸取反面教训, 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一)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秘书工作发展情况,介绍古代秘书官职和秘书工作的界定、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历代秘书工作的确立和演进以及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等章节,以及相对应历史绪论中国秘书史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2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两方面内容:一是具体介绍目前学术界对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让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知道“学史明志”的道理;二是介绍《中国秘书史》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个宏观的了解,初步的建立学习“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秘书史”主要讲述些什么内容。
教学难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避开“秘书”两字的误区;宜从界定古代秘书工作范围着手;界定古代秘书官署;界定秘书官职)1.2.(避1.有三种含义:一种职位(job);具有这种职位、从事这一职业的职员;指一种高级官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
秘书工作历史沿革PPT课件

.
19
• 明:明朝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九年 任满时自我鉴定,由皇帝亲自考核裁决 优劣。五品以下的在一考、再考、通考 后,由吏部、都察院再出题考核,之后 再鉴定工作成绩。
考试内容有三项:文理粗晓、行移得 当、书札不谬。
.
20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党中央秘书长为任 弼时,新成立了书记处“办公处”,下 有机要科(为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前身, 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是机要室改名而 来)。各机要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下设秘 书厅,由秘书长掌管。北平市人民政府 成立后,同样设秘书长领导下的秘书厅 (后改名为“办公厅”),下设“秘书、 行政、人事、新闻、交际”五处和“政 策研究室”。
于下。”
--《尚书》孔氏传
• “古代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 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汉书.文帝本纪》
.
4
▪夏 《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
带“图法”投商。 ➢ 早期“巫”、“史”不分
.
5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 随着国家职能的发展,秘书工作逐步完善、 成型
如: 有了专门的机构及官员配置
(二)秘书工作制度
文书工作制度:
保密制度 一文一事制 贴黄、引黄制 行移勘合制度
行文制度 三省制度 文书立卷制 限期承办制 批红、票拟制(条旨制) 限期承办制 催办制等
.
13
▪ 秦汉:
• 对公文的名称、用途,甚至用语都作了 严格的规定。
《秦律》“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 请,毋羁请。”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 民称之为陛下,其言曰‘制诏’”
隋唐两宋秘书史

一、唐代秘书官员的主要来源
• (一)从科举考试中选拔
•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分不同科目考试,以选拔 官吏 • 唐朝:广泛推行科举制,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 选试内容:身、言、书、判。四项全部合格者授官 • 作用:提高了秘书人员素质,提高了秘书工作效率
一、唐代秘书官员的主要来源
• (二)从文士中聘请
两制:内制:带“知制诰”名衔的学士,有权起 草皇命文书、批答奏章。 外制:带“知制诰”而非学士,奉皇帝或 宰相之命起草有关官员升迁、磨勘 (考核)、改换差遣等文书 选任:皇帝亲自任命 权责: 1、单独面见皇帝,陈述个人看法。 2、接触国家机关,参与重要的人事任免。 3、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相当于皇帝的学习秘书。 注:宋代翰林学士起草诏命时注重保密,注重时效性
• 凡选试未通过的进士及第,可求权贵为之“论荐 ”,即向朝廷保举,如再不成,便可到节度使处 当幕僚,做秘书官,待任职一段时间后,再由节 度使向朝廷推荐。例:李林甫、韩愈、岑参 • 唐代对违法犯规的京官,多贬谪至边远州县任职 ,称左降官
• 一旦遇到大赦或政局变动,左降官即可“量移” ,即向近郊京城处任职,或直接返京任职、升官
三、公文文体
3、上行文
唐:表、状(笺)、启、碟议疏、 榜 子、熟状 宋:奏状、札子、榜子 唐宋地方上行文:辞、申状 4、平行文 唐宋官衙间的平行文主要有关、刺、移 宋朝增加有:咨报、密白、牒
四、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1、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
唐:以前混为一体,后设立甲库
宋:架阁库、金耀门文书库
四、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 随宰相入阁议事 • 给事中有权“驳正违失” • 起居郎、起居舍人等经常随侍皇帝的官员 可以向皇帝面谏 • 地方上的秘书官员和百官也纷纷上谏 • 作用:防止内外政策失误,约束皇帝行为 ,使政治清明,上下政令通畅,君臣关系 协调,形成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3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 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
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 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
案、记注案
4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机构 通进司、银台司 章奏司、封驳司 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 阖门通事舍人 阖门祗侯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
19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20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 引黄制度,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21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17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这一制度通过对资格和履历的强调,把秘书官员的基层经 验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 宏词科—博学宏词科
18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四、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主要体现: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论。 王存、胡寅、王居正、胡安国、曾开等
24
A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诰命、御札、敕、册书、制书、敕书、诏书 (二)朝廷及地方官衙的下行文
堂判、堂贴、宣、劄、札子、部符、部省札、符 (三)上行文
奏状、札子、榜子、辞、申状 (四)平行文
关、刺、移、咨报、密白、牒
22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一)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
1、路:帅、曹、宪、司 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 主管机宜文字官 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2、 州: 幕职官: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3、县: 主簿、押司、贴司、录事
12
A
第二节 皇宫秘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主要秘书官: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 内制、外制 参与重要人事任免,作用重要、地位尊荣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架阁库 中央政府设有最高级别的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 千丈架阁法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档案工作进一步专门化。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 系统化,沿用至今。
23
A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14
A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1、部门及层级数不同; 2、功能不同; 3、隶属及地位不同; 4、规范化程度不同。
15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16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1、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2、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3、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4、“官”和“差遣”
驳案)
5
A
唐代朝报(仿制)
明代邸报
6
A
清代邸报
7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8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四)枢密院的秘书机构 枢密院承旨司: 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 重要秘书官:检详官
9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五)三司的秘书机构 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
、户三部。 秘书机构:
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门化,分别负责文书 收发、登记、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 、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 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10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政事堂分五房办事: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11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三、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
《中国秘书史》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
A
知识点:
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 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 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两宋与隋唐一样,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