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 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1.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p120)
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1)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治安、公共教育、公 共文化设施等,以及制度安排、法规和政策等; (2)消除外部效应; (3)调节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对涉及大众基本生 活质量的水、电、煤气等,以及通讯行业等进行特 殊的管理; (4)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守夜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管理社会事务和 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和相应职能的确立, 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必须是 政府; 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变化发展趋势及 其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 的主体。??
公共事务变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管理的需 求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 体。??
1.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
社会科学联合会、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图 书馆、博物馆、直接为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提供咨询、 技术支持的机构、计划生育协会等等——依靠国家公 共财政的支持。
2.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如养老院、大专院校、中小学校、重要的医疗卫生单位、疗养 院、考试管理中心等——通过差额拨款进行资助,其经济上的 收入应收支两条线。同时,应通过相当法律进行非营利公共组 织的严格管理,避免其由公益性变为营利性,改变其作为社会 公共组织的基本性质和宗旨。
2.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
逐步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 监督管理中重过程管理,要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 监督。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内涵:所谓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 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 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 务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体育、农业、城市公用、交通、社会福利等领 域。(参考P145-148)
政务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社会事务 管理职能。 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处理公共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 具体涉及处理好公众之间的关系,处理包括种 族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 团、利益共同体、家庭与外部的关系,以及提 供必须的作为公共产品的教育、文化、科技等。
三、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依赖:现代公民社会的活动空间是由法律确定并受法 律保护的,公民社会与国家有依赖的一面; 互补:由于一个社会中,市场失灵、政府失效和公民 社会失效同时存在,因此,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对集体 需要作出反应等方面,公民社会与国家可以相互补充。
思考:
社会自我管理及其国家与社会
的良性互动如何形成? 社会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 ——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 的必要组成部分
1.社会自我管理的事务类别划分及与公共事业的关系
社会中介组织
盈利性中介组织
非盈利性中介组织
公民社会自我管理所涉及的事务
非公共性事务 (经济性事务为主)
公共性事务 (社会事务为主)
盈利性中介组织及其管理服务对象
指以盈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 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 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管理或服务的对象:与市场有关的非公共事 务。
2.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社会事业社会办 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与服务社会化
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改革 基本原则:政事分开、事社分开
政事分开的基本要求:
职责分开; 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事社分开。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公共组织
公共事业的基本属性决定着管理的主体必须是社会 公共组织; 广义: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 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 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狭义:是指行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达成 公共目的的组织,即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最重要 的公共组织。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 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 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律化、 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首先必须是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 质和基本方向;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共组织的特征
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 威性; 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 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 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权力
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是权力的 运用过程; 公共组织凭借的权力——公共权力;
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
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规模仍然很大,增长过 快,从而财政负担过重没有根本性的缓解; 社会效益不高,官僚作风严重; 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 内部机制不活。
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投资主体单一; 布局结构不合理; 政事不分的格局没有打破,管理手段单一; 管理体制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非盈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及其管理服务对象
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的中介 组织,如各种志愿者组织、失业救济基金会、 环保协会,以及非营利的教育、卫生、科学、 文化机构等,另外,非营利的律师事务所等 也属于这一中介组织类别; 非盈利中介组织所涉及事务的性质和范围, 基本上是带有公共性的社会事务。
强制性权力
公共权力
非强制性权力
公共权力的特征
社会性; 政治性; 合法性; 约束性。
公共权力的运行
包括公共权力的 形成; 分配; 控制; 作用。
公共权力的运行
形成
分配
控制
作用
权 力 转 让
横向 纵向
立法和授权
权力自我监督 组织外部监督
行使权力 发挥权力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
2.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
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 自治性; 自愿性; 非政治性; 非宗教性。
3.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 的必要组成部分
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 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 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当代社会 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 的必然要求; 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 业管理的主体,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 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加社会公 民化程度等作用。
3.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
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院所、广播电视台、报纸、刊物和 出版社,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市政管理、房产管理、园林 设计等单位,以及规划、勘探等方面的公司、农业方面的 种子站、科技服务中心等——应使其企业化,让其自收自 支; 由于这类事业单位又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公众的整体利益, 或是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其转为企业化 后,总体上仍需将其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对这些单 位而言,其仍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实际管理者。 其中,对一些单位如城市的水、电、煤气、公交等,既要 防止其形成垄断,又必须从保证公众基本需出发进行直接 的价格等管理,因而要对其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而对另 一些自收自支能力不足的,应依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在税收、 信贷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思考、交流:中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比 较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ppt 美国大学启示录.doc 中国魅力大学排行榜.doc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 的目标取向
1.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多万家,大致分为25种行业 类别,即教育、科研、勘察设计、勘探、文化、卫生、 体育、新闻出版、农林牧水、交通、气象、地震、海洋、 环保、测绘、信息咨询、标准计量、知识产权、进出口 商检、城市公用、物资仓储、社会福利、经济监督、机 关后勤及其他。这些事业单位总从业人员编制数近2900 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4.85%,资产近3000亿元。 (P152-153)
三、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P138) (二)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 1.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问题
身份不清、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 性。
2.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
在环境方面
基本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 重登记管理而疏过程监督的现象; 相关的法律过于简略、薄弱。案例:牙防组事件
公共组织的类型
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准行政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 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 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 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 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现实中,我国目前的一些事业单位和一些有一定行 政执法权的团体如残联等,以及各种经济仲裁委员 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等即属于此类。
一、政府的概念 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 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 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广义的政府和狭义的政府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主要是行政机关,即狭义 的政府,但在一定范围内也涉及立法机关和司法机 关。
政府的基本属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政府的基本职能: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思考: 当代中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与公共事业管
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提出)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
广义的社会:是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 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320页);
狭义的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介于国家和 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 关的价值或原则。
公民社会中的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强调社会自我管理,不受国家干预或侵犯,即有 消极自由的同时,也强调公民社会有参与国家事 务、影响国家政策的权利,即有积极的自由; 公民社会与国家是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
2.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服务性; 公益性; 实体性; 公有性(变化)。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政府办事业; 政府管事业; 政府养事业。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和国家管理——政府和 事业单位的一体化。
传统体制下事业单位运作的特点:
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 事业由国家主办并主管; 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 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我国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不足??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doc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doc 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doc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1.培育非政府组织
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 事,政府就不要插手” 的观念,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确立起相 应的法律制度,政府逐步有序地从社会微观领域中退出,使非政府 组织有必须的活动空间,扩大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加快非政府组织 的自治化进程; 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