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27【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27【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1.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2.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

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美国等国的技术援助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词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浯,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人类基因组计划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4. 2008年9月27日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5、嫦娥奔月,千年飞天梦成真。

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成就是___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0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0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 )银河-Ⅱ巨型计算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关史实。

材料主要突出了钱学森在军事领域上的杰出贡献,A项原子弹的爆炸符合题目要求。

B项银河-Ⅱ巨型计算机反映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成就,C、D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

排除B、C、D三项。

【答案】 A2.上图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形容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 )A.农业B.工业C.航天业 D.信息业【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是指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这属于农业科技成就。

【答案】 A3.(2013·福州高二检测)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千兆以太网交换机C.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解析】A项是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B项是2001年的成就,C项是1964年的成就,D项是1970年的成就。

【答案】 C4.(2013·江苏南京四校联考)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 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1号”C.“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解析】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 B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汇总]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

[汇总]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

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一、选择题:1.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C.与美国争霸D.用于收复台湾2.“两弹一星”是指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3.由于对两弹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赵忠尧4.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D.我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5.标志着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A.“神州一号”飞入太空B.“神州三号”飞入太空C.“神州五号”飞入太空D.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6.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7.“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位人物是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王淦昌8.我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9.下列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C.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能发电技术的国家10. 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D.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1.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课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12. 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①②B. ①③C.①④D.③④13.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笔试必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练习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笔试必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练习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此次飞行队我国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有着诸多的好处。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那么,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D.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2.“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3.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

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4.2018年5月21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迈出了第一步——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

下列“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③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④③①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5.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

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6.1962年12月,美国国务腊斯克指出:“现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危险将急剧增加,我们必须认真看待这种威胁,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A.“一五”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后【答案】 C【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B【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

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答案】 D【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经济特区的创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 A【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名满天下”却专注于“田畴”可判断出。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4)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5)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枢纽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基本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7)在电脑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8)在农业科学方面,193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贡献。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工程的目的就是增强国防力量,以及打破美、苏核垄断。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我国已掌握核技术,也说明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以及国防力量的增强,故BCD项属于“两弹一星”工程或我国掌握核技术,但并不是标志性事件,故选A。

【考点】“两弹一星”工程点评:本题考查阐述历史事物意义的能力。

“两弹一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背景:①美苏两极对峙,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②美国、苏联的威胁(2)历史意义:①打破核垄断与核威胁,增强国防②提高综合国力、国际地位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格曾说过:“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指的是袁隆平B.“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丰衣足食。

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知识点。

1964 年,袁隆平发现一株优势非常强的天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努力后,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单产一般比常规水稻增产 20%左右。

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题合,而B项“南优一号”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生物技术点评: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1.袁隆平简介:(1930.9—)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

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2001 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另外还获得多次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世纪60 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 年,发现一株优势非常强的天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努力后,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单产一般比常规水稻增产 20%左右。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两弹一星1.目前,我国研制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在90%以上,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系列。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背景之一是( D ) A.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B.深圳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文革”造成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倒退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

A、B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C发生在1971年。

2.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确切地说,这句话中“今天的世界”是指( C )A.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B.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上大体赶上了美国C.美苏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并到处挥舞“核大棒”的国际局面D.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共同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3.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该项成就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从此,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B.从此,我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C.从此,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领先于世界D.从此,中国成为一个航天大国训练点2“东方魔稻”4.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B )A.网络技术B.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5.下图中人物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C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 A.钱学森B.邓小平C.华罗庚D.袁隆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田畴”“农夫”“稻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评价的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答案:D2.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这是指()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D.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由此判断“这”是指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C3.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附答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附答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附答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附答案)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试题1.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人类基因组计划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B.中国政府的重视C.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D.有利的国际环境3、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一届人大会上C.全国科技大会上D.全国政协大会上5、“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6、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在这一论断影响下,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1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2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3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4银河二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A.○1○2○3○4B.○2○3○4C.○2○4D.○3○48.下列科技成就中,由中国最先取得的有○1一箭三星技术○2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3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4银河二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A.○1○2B.○2○3C.○3○4D.○2○4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了“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还有()A.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B.银河一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C.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0.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1“解放牌”汽车的批量投产○2南京长江大桥通车○3秦山核电站建成○4京九铁路通车A.○3○4B.○1○2C.○2○3D.○1○411.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1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2灿型杂交水稻育成○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4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A.○1○2B.○1○4C.○1○3D.○3○412.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A.建立科研机构B.设立国家科技委员会C.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D.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集(人教版必修三).doc

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集(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泰州学业水平检测)27.1970年4月24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是关于C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2.(长春外国学校)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C.与美国争霸 D.用于收复台湾答案3.(·盐城高二检测) 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D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4.(广东实验中学)中国成为首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D.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答案 D5.(山东威海)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D6.(广东韶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典型例题】例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 A生产领域 B军事领域 C生活领域 D 影视娱乐B 【解析】解本题抓住时间因素,是在20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因为美苏争霸激烈争霸,导致国际紧张局势,各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在军事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把高新科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答案】B【基础练习】1.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邓稼先 C朱光亚 D钱三强B 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是在 A1963年 B1964年 C1965年 D1967年B 3.我国拥有战略核导弹的标志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C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成功爆炸D“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C 4.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是在A1965年 B1970年 C1973年 D1975年C 5.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的标志是A“银河―Ⅰ型”机诞生B“银河―Ⅱ型”机诞生C“银河―Ⅲ型”机诞生D“银河―Ⅳ型”机诞生C【能力测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夏飞天梦圆――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6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6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26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倒计时,‘读秒到零,起爆!’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

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火球在翻滚,在升高,在膨胀,橘红、靛蓝、绒白地变换着,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竖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

令人恐怖的美丽!”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3.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此人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5.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6.2011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

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重大科技成就选择题1. FAST望远镜
FAST望远镜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
A. 江苏
B. 贵州
C. 四川
D. 广东
2. 量子通信卫星
中国首次发射的量子通信卫星叫什么名字?
A. 墨子号
B. 太极号
C. 北斗号
D. 天宫号
3. 5G技术
中国在哪个城市进行了全球首次5G网络直播?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杭州
4. 嫦娥探测器
嫦娥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的哪个区域?
A. 北极区
B. 南极区
C. 赤道区
D. 月海区
5. 天宫空间站
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首个核心舱叫什么?
A. 天和号
B. 天宫号
C. 天舟号
D. 天网号
6. 高速铁路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哪一条线路?
A. 京沪高铁
B. 京广高铁
C. 京哈高铁
D. 京津城际高铁
7.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执行了多少次载人航天任务?
A. 10次
B. 15次
C. 20次
D. 25次
8. 深海探测器
中国最深的载人深海探测器叫什么名字?
A. 蛟龙号
B. 海龙号
C. 潜龙号
D. 神龙号
9. 合成生物学
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什么?
A. 人工合成胰岛素
B. 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
C. 人工合成腺病毒基因组
D. 人工合成人类基因组
10. 人工智能
中国在哪一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AI芯片市场?
A. 2015年
B. 2018年
C. 2020年
D. 2022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1. “哇塞,你知道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可多啦!就说那杂交水稻吧,袁隆平爷爷可太厉害了!”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我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问妈妈:“妈妈,以前的米饭也是这么好吃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都能吃饱饭呀。

”我一边大口吃着米饭,一边想着袁隆平爷爷真伟大,让大家都不再饿肚子了。

2. “嘿呀,载人航天那可真是了不起呀!杨利伟叔叔他们太勇敢啦!”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突然有人说:“你们知道吗,有人能飞到天上去呢。

”大家都很好奇,后来才知道是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呀。

看着天空,我心想,他们在太空里会看到什么呢,真想去看看呀。

3. “哎呀呀,高铁可太快啦,这也是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哟!”那次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坐在高铁上,我兴奋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说:“这也太快了吧,比汽车快好多呀。

”爸爸笑着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呀,让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我点点头,感受着高铁的速度。

4. “哇哦,5G 技术好厉害呀,让我们的生活都变样啦!”在教室里,老师给我们讲 5G 的知识,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以后是不是下载东西都超快呀”“那我们看视频就不卡啦”,我也在想,有了 5G,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不一样呀。

5. “嘿,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那可是超级牛的呀!”有一次在科技馆,我看到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介绍,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旁边的小伙伴说:“这么厉害的计算机呀,能做多少事情呀。

”小伙伴也一脸佩服的样子。

6. “哇,中国的盾构机可太牛了,挖隧道的大功臣呀!”走在路上,看到施工的地方,我就会和朋友说:“你知道吗,挖这些隧道可能就用了中国厉害的盾构机呢。

”朋友好奇地问:“那是啥呀?”我就得意地给他解释,感觉自己懂得好多。

7. “哎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门都不怕迷路啦!”那次和家人出去自驾游,爸爸用着北斗导航,我问:“爸爸,没有这个是不是就找不到路啦?”爸爸说:“是呀,有了北斗,我们才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呀。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卷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卷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卷1.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选项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打破进度表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场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进步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方案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底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阔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获得的宏大成就2.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才能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获得重大打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理论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3.2021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

2021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领域与此类似的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源:学。

科。

网]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C.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D.“神舟〞飞船成功发射4.1978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到达或接近1970年兴旺国家的科学程度。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A.开场淡化科技领域的意识形态B.认识到国内科技程度落后的现实C.准备用科学技术引领改革开放D.在科技开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5.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社会主义好〞;?汉诺威汇报?那么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项科技成就是A.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C.“神舟5号〞宇宙飞船往返成功D.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6.以下图所示内容是局部国家1993—2021年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题
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典型例题】例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 A生产领域 B军事领域 C生活领域 D 影视娱乐B 【解析】解本题抓住时间因素,是在20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因为美苏争霸激烈争霸,导致国际紧张局势,各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在军事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把高新科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答案】B
【基础练习】 1.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朱光亚 D钱三强B 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是在 A1963年 B1964年 C1965年 D1967年B 3.我国拥有战略核导弹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C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成功爆炸D“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C 4.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是在
A1965年 B1970年 C1973年 D1975年C 5.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的标志是A“银河―Ⅰ型”机诞生B“银
河―Ⅱ型”机诞生C“银河―Ⅲ型”机诞生D“银河―Ⅳ型”机诞
生C
【能力测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夏飞天梦圆――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
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
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
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
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0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年4
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1年3
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

这使
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
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目前我国
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
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
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
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
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

2
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
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
验发射。

材料二:神舟家族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 11月21日成功着陆神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
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 1月16日成功着陆神舟二号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
料等领域实验,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4月2日成功着陆。

神舟三号装
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首次进行了逃逸系统试验。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 1月5日“神舟”四号成功返回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

神舟四号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试验,预备航天员发射前进入飞船进行实际体验。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号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天,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

9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遨游后顺利返回。

――摘自互联网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外知识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