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原因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原因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原因香港能够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内因1.香港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优良港的自然条件。

香港位于珠江入口处,是中国的南大门,又地处中国与邻近亚洲国家的要冲,是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必经之地。

同时,香港位于北纬22度9分至22度37分,东经113度52分至114度30分。

在香港市区与九龙市区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宽度由1.6至9.6公里不等。

有三个大海湾:九龙湾、红勘湾和爱秩序湾;有两个避风塘:九龙油麻地避风塘和港岛铜锣湾避风塘。

而且香港是南中国海唯一的深水港。

这些自然条件使香港成为一个天然良港,而且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被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的天然港。

2.自由贸易政策。

自开埠150年来,香港一直被开辟为一个自由贸易港。

为贯彻自由贸易政策,香港政府实施简明和低税率的税制政策,只对源自香港的收益征税,没有增值税和销售税,也不设资本收益税和股息税。

目前,香港采取的标准税率仅为15%,每年税收总额平均不到本地生产总值的10%。

这不仅在发达国家之下,也在发展中国家之下。

在进口贸易方面,香港政府只对碳氢油类、烟酒类、化妆品征收关税,对其他商品实行免税。

这种自由贸易政策刺激了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3.香港对港口建设的重视。

香港由开始的散装货船渐渐发展为今天的集装箱运输港,并已达到世界先进的海运水准。

这与香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香港港口设施建设分不开。

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香港政府的重视,刺激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更快发展。

香港从1970年开始建立第一、二、三号集装箱码头,到今天已有8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

第九号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中,可望在近1年内投入正式使用(其中包括一个年处理量超过10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码头)。

香港的第十、十一号集装箱码头已经完成规划。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趋势和启示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趋势和启示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趋势和启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航运中心的需求也在增加。

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口,以“欧洲海运之都”自居,其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也确实能够担此殊荣。

鹿特丹拥有欧洲最大的港口,2022年的港口吞吐量为4.675亿吨,其中大部分转运至欧洲腹地、英国和其他地区。

鹿特丹拥有成熟的石化和石油工业,其化工产业集群内聚集了5个炼油厂和超过45家化工企业。

鹿特丹港是最早在码头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港口,建在填海土地上的马斯夫拉克特2号码头在2013年启用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Terminals)证实,到2026年底,将在马斯夫拉克特2号码头的吞吐量增加约200万个标准箱。

与此同时,鹿特丹还在大力发展面向未来的技术与模式,包括氢燃料、循环价值链以及绿色和数字走廊等项目,并且设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作为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腹地物流和技术领域的先驱,位于北海的鹿特丹港直到20年前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尽管向南100公里处的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正在挑战鹿特丹港作为欧盟最繁忙港口的地位,但至少目前来看,鹿特丹港仍是欧盟最繁忙的港口。

但是,鹿特丹的优势远不止于港口。

鹿特丹渴望扩大其作为专业海运服务港口的地位,根据鹿特丹港口合作伙伴鹿特丹海运资本公司(RMC)的数据,港口集群中共有150多家公司。

来自金融、保险、税务、船级社、测量、仲裁和船舶经纪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在该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很多公司都是鹿特丹海事服务社区(RMSC)的成员,该社区致力于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和为各方的接触和沟通创造机会。

保险业是鹿特丹的另一个优势行业。

海运资本公司称,鹿特丹是全球十大保险市场之一,“也是除英国之外唯一实行共同保险制度的保险市场”。

同时,鹿特丹在税务事务和经济学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为其成为公认的海运税务中心奠定了基础。

鹿特丹海运资本公司表示:“有很多公司就与海运行业和国际税务规划相关的问题提供咨询。

英国航运业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动态演变

英国航运业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动态演变

4.英国航运业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动态演变4.1从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向国际航运中心转变1649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伦敦迅速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和手工业生产中心;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产业革命,跨入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纺织业和采矿业成为主导产业带动了英国航运业发展,以英格兰中部大城市群为伦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可靠的腹地货源保障;19世纪3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伴随着国际货物贸易的迅猛增长,英国航运业走向繁荣,伦敦港也逐渐成为欧洲的枢纽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大量兴建和造船业、航运业不断积聚最终造就了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虽然英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英同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强国之一,为英国的航运业和伦敦航运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2从国际航运中心向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转变由于“一战”和“二战”对英国经济和贸易均造成了严重创伤,再加上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美国经济的飞跃发展,英国国际竞争力日益下降,这给英国航运业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港口功能急剧萎缩,但伦敦却通过积极努力,以国际航运中心为基础,以300多年服务经验为积淀,确立了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地位。

因为在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航运交易、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仲裁法院、船舶经纪、船舶注册、船舶代理、航运咨询、信息通讯、教育培训、媒体出版等与航运相关的服务产业,这些服务产业在某一区域的积聚、沉淀、延伸并逐渐形成一套市场规则和惯例,最终造就了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形成。

4.3国际航运中心从运输终点向空间价值网络发展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和国际多式运输的深人,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在整个世界范围进行,逐渐发展为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进而要求多种运输方式的整合集成,此时港口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外部市场参与者的协调和控制,如航运公司、港口管理局、码头运营商、运输经营人(铁路、驳船、公路和近海)、物流服务提供商等,托运人的选择行为是根据整个物流网络的成本和性能(能力、效率和可靠性),而港口是并且仅是该网络中一个节点而已。

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脉络

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脉络

江 、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 ,正式启 事 业带 来 了 重大 打 击 。如 果说 本 次金 服务企业的发展 ;加 强组 织领导和协调 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 ,浙 江 、江苏的 融 危机 中有虚 拟 资 产泡 沫 、信 贷 需求 服务 。
江海港 口为两翼的上海 国际航运 中心建 泡 沫 、生产 过 剩 泡 沫 的话 ,国际航 运 设 。19 —1 9 年 ,上海 国际航 运中心 业也 同样 经历 了一 次泡 沫 化发 展 的 阶 96 97 上海地 区领 导小组 、上海航运交 易所 、
98 月 日本航线上 的新加坡 、香港 、高雄 、神 上 海经济 、金融 、贸易 中心 的优势 ,发 理 部门于 1 9 年9 中旬与浙江签 订共 01 月 户 、东京 、横滨和釜 山相继开展 国际航 挥 宁波北仑 深水港的优势 ,发挥上海 和 同发展水运 市场 的协议 。2 0 年3 , 运 中转业务 。我 国沿海有关港 口开展海 江 苏集 装箱 货流大的优势 ,以上海为 中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第九届全 国人 民代表大
( 2)1 8 年 ,中央有关部 门提 出 海港并X  ̄ 宣布要 “ 上海建成国际航 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历程 92 / ,b 把 “ 联合 长江三角洲港群建设东方大港 ”
运 中心 ” 一 E 、江 苏 、浙 江 j 个 地 区 海
第一阶段 :从2 世f 9 年代初  ̄
第三 阶段 :从2 0 年金 融危 机后到 中心和 国际航运 中心的重大意义 、指导 08
运 中心 是 开发 浦 东 ,使 其成 为 远东 经 2 2 年 ,是上海 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 的转 思想和原则 ;国际金 融中心和 国际航运 00
济 中心 ,开发整个长江 的关键 ”。1 9 型和升级 阶段 。2 0 年 由美 国次贷 危机 中 心建 设 的总 体 目标 、主要 任 务 和措 96 08 年 1 ,国务 院领导在 沪召 开江 苏 、浙 引爆 的全球金 融危机 ,也给全球 的航运 施 ;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 和技术先进型 月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海洋经济的崛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承载航运业务的核心枢纽,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地理、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

首先,地理位置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位于重要航运航线上的国家或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良好的地理位置可以使航运中心成为国际贸易的门户,吸引各国商船驶入。

例如,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重要支撑。

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提供高效、便捷的航运服务,吸引国际船公司和商家入驻,并为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例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船公司落户。

政策环境也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政策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船公司和配套产业入驻。

例如,迪拜作为中东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得益于其政府鼓励发展航运业的政策以及灵活的法规环境。

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关键因素。

优秀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船公司和商家。

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投资充足的港口、码头、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缺的。

最后,国际航运中心的逐渐发展也需要航运产业的集聚效应。

船公司、货代公司、物流企业等相关产业的汇聚,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构建良好的航运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够促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带动更多的船公司和商家入驻,并加强国际航线的连接与合作。

综上所述,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狮城”新加坡第十次蝉联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榜首,其成功与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新加坡地处地区市场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作为枢纽连接起了欧洲和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之间的贸易流,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商业中心。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80年里,新加坡已经完成了国际化转型,凭借优秀的营商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航运企业落地。

新加坡的全球贸易网络已覆盖120多个国家的600个港口,货物可通过该网络高效地运往世界任何角落。

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仅2022年的吞吐量就达到了3730万个集装箱。

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燃料中心,去年共售出4790万吨燃料(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

此外,新加坡的替代燃料(包括甲醇、氨、氢和生物燃料)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新加坡替代燃料的销售量(包括约14万吨生物燃料混合物)已超过液化天然气燃料的销售量(1.6万吨)。

新加坡的航运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规模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新加坡拥有约20家可提供船舶融资产品的本地和国际银行、中介机构以及金融公司。

此外,新加坡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航运替代融资方案,其中包括海上租赁和获得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机会。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人员介绍,新加坡以成为全球绿色船舶融资中心为发展目标,通过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广泛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全球航运企业提供银行债务、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和咨询等服务。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人员向项目组表示:“目前,新加坡已在多个领域发力,为实现这一愿景而不断努力。

”该局已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起的绿色金融业工作小组合作,共同制定了用于明确绿色贸易融资或转型融资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可以让海事和金融服务部门就绿色航运达成共识,由此来促进新加坡国内航运脱碳相关投资的资金流动。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也正在建立有助于促进海运行业绿色发展的融资机制。

该局即将向面向航运企业与机构发放意向调查书(EOI),以征集针对新型电动海港船的技术方案、供需情况以及绿色融资方式的意见建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表示:“我们预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团结制造商、港口船舶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的参与者,共同致力于降低使用成本以及为早期的使用者提供支持。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史与启示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史与启示
了由 “ 西欧板块 ”向 “ 北美板块 ”再 向 “ 东亚 板块 ” 的递进 ,同时出现了此 强彼弱 的局面 。
强大集散 功能 ,并进一 步提高有形商 品的集散效率之
外 ,集有 形商品 、资本 、信息 、技术 的集散于一身 ,
伴 随着 “ 大板 块” 的形 成 、转移 、交错 ,国际 而且还集 中各种要素组 合成 全新 的产 品或服务输 向 目 三 航运 中心在功能上也 发生 了较 为深 刻的变化 。国际航 标市场 ( 伦敦除外 )。第 三代的 出现 是由世界经济 中 运 中心从 功能上可 以分为三个发展 阶段 :第一 阶段 出 生产 一体 化 、资 本一 体 化 、技术 一 体化 、信 息一 体 现在 1 世纪初 ,当时 国际航运 中心 属于航运 中转 型 , 9 通过提供集 散存储场地 、运输工具 和 口岸转运设备 、 化 、市场一 体化的趋势和信 息革 命所致 ,因此 这样的 国际航运 中心 必然又是金融 中心和贸易 中心 ,东京 、
通过该交易所进行买卖 ,年交易额超 出不要求每批立 即 申报
的轨迹是一致 的 ,并形成 了几个 “ 板块 ” ;从 时间上 的兴起 ,国际航运 中心向第二代转 型。二代 国际航运
分 析 ,国际航运 中心又是一个发展 的概念 ,随着世界 中心属 于加工增值 型 ,通 过引进 自由港 、自由贸易 区 经济 与技术 的发 展变化 ,其功能也 在相应地调 整与变 等经济特 区或特殊政策 实现就近加工 、组 合 、分类 、
企业 ,可提供包 括船舶注册 、船 舶买 卖 、航运交易 、
为了加强对船舶 和货物 的管理 、监 控和引导 ,提 高航 运速度和港 口业务 效率 ,安特卫普港 建立 了两套
海事保 险 、海运 融资 、海事诉讼 与仲裁 、航运信息 咨 电子数据 交换系统 ,专 用于引航 以及企业 之间的数据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国际航运事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日益活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政府和行业部门一直在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

我国海运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吞吐港和第四大船舶拥有国。

我国海运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货代、船公司和货主对中国港口日益依赖。

我国航运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普遍采用中国建造的造船设备和船舶。

我国的航运人才储备日益增加,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 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瓶颈和挑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面临不少瓶颈和挑战。

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整体力度不够,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港口能力不足,港口经营效益偏低,存在着港口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

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较低,物流成本较高。

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监管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和服务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形成更加清晰的战略定位。

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未来,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将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构建全球化的航运产业生态系统,为国内外航运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3.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服务水平更加高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的不断储备,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服务水平将更加高效。

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

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

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物流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不仅关乎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因此,制定合理的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二、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义与特点国际物流中心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具备集散、加工、分拨等功能,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国际物流中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优势:国际物流中心通常位于陆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网络。

2. 多式联运能力:国际物流中心应具备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能力,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物流设施完备: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包括货运站、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等,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政策支持: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以吸引企业和投资。

三、国际物流中心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同。

4. 提升城市形象: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四、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创新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应注重创新,引入新的技术、模式和理念,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系统性原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要系统思考,从整体上考虑物流网络的完善和优化。

纽约-新泽西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纽约-新泽西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纽约-新泽西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在过去的400年中,凭借天然深港和港口所处的战略位置纽约已经发展成为美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同区域内能与之竞争的仅有西海岸的洛杉矶港。

2022年,纽约港集装箱吞吐量950万标准箱,散货吞吐量350余万吨。

北美东海岸31.9%的集装箱运输经由纽约港处理,纽约港拥有全美16.4%的市场份额。

2023年上半年,纽约新泽西港保持了良好的势头,5月,纽约新泽西港完成160万标箱吞吐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达5%。

作为区域航运中心,纽约新泽西所辐射的区域不仅是曼哈顿,还包括康涅狄格州的部分地区,特别是斯坦福和格林威治。

这些地区交通便利,长期以来一直聚集着大量船舶经纪人、船东和租船主。

纽约新泽西是重要的国际海运服务中心,在金融、海事保险和仲裁领域尤其具有优势。

受益于优秀的航运服务能力,纽约新泽西成为唯一进入国际航运中心指数前十名的美国城市。

总部设在纽约的海事仲裁员协会(SMA)表示,如今纽约的航运产业集群由250多家航运公司组成,纽约针对外国航运公司的免税制度非常优惠,吸引了众多航运公司落地。

根据资本圈(CapitalLink)的数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航运公司总共近60家。

2023年新上市的公司有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公司CoolCo、干散货船东HimalyaShipping、Heidmar和ToroCorp等。

但近年来,由于DryShips、Atlas和HoeghLNG等大型公司的私有化,在纽约上市的航运公司的市值已有所下降。

正如当地海运协会NYMAR所言,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纽约拥有成熟完善的法定机构和合理的判例法体系,能够解决恶意行为、承保范围、律师费和管辖权等各类问题,并且拥有精通海事保险的法官。

并且得益于海运利益集团多年来的成功游说,海事保险的很多环节可不受州政府掣肘。

港口和城市共同构成了纽约经济的核心支柱,根据纽约市经济发展局(EDC)2017年的统计数据,纽约新泽西港提供了高达40万个工作岗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前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前景

依 法 行 政 ,坚 持科 技 兴 港 和 信 息 化 建 设 。在 全 国第 一 个 制
订地 方 性 港 口条 例 《 海 港 口章程 》 制 订 和颁 布 了 《 海 上 。 上 洋山深水港区港政航政管理办法》和 《 上海 洋 山 深水 港 区 客运 管理 办 法 》 。编 制 了 《 海 市 推 进 国 际航 运 中心 功 能 建 上
20 0 5年 间 ,完 成 外 高桥 港 区一 期 改 造 、二 期 至 五 期 新 建 工 程 ,使 之成 为拥 有 l 大 型集 装 箱 泊位 和 4个 支线 集 装 箱 6个
泊位 、年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超 过 1 0 5 0万 T U 的 大 型 集 装 箱 港 E
吐量 已经 达 到 2 1 . T U。 目前 ,上海 港是 世 界 第 一 大 6 52万 E
对策。

20 0 5年 1 2月 正 式 启 动 了 全 国 第 一 个 带 有 自由 贸 易 区 性 质
的 海 关 特 殊 管 辖 区 域— — 洋 山保 税 港 区 ,将 港 口 、保 税 区 、保 税 物 流 园 区 和 出 口加 工 区 四 者 的 功 能 集 一 身 。2 0 05 年 以来 , 以 上海 海 关 为龙 头 的 长 江沿 线 区 域 通 关 改 革 已 推
维普资讯
设 “ 一 五 ”规 划 》 和 《 博 水 上 客 运 设 施 规 划 》 等 。组 十 世 织 国 内 有 关 方 面 的专 家 开 展 r 《 海 国际 航 运 中 心 软 环 境 上 研 究》 《 、 上海 国际 航 运 中心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等 重 大 课 题 研 究 。 建 立 了上 海 港 综 合 信 息 服 务 网 和 洋 山深 水 港 区 综 合 信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外贸和国际贸易活动也日益增多,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在国际航运贸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它具有便捷的交通、完善的物流、优质的服务等特点,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成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

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下,我国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加速国际贸易便利化、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我国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的对外开放程度、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克服。

要推进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做好工作,谋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国际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督促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要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的港口设施、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高效的货物装卸设备等,都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设施的水平,并且不断提高其综合运营效率。

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服务质量的提升。

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所在。

我国需要加大对国际航运中心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育和引导,提高其服务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质量的国际货运服务。

2023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

2023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

2023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濒临黄海,地理位置优越,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

2023年,青岛名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第15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正式合并运营,成为了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团,2022年总吞吐量突破16亿吨。

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山东省港口群,共有21个主要港区、360余个生产性泊位、330余条集装箱航线,连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8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融合开放的世界级港口群。

青岛港则是山东省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中心与龙头。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三阶段的建设将于今年完工,将为山东港口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港口群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山东港口自主研发的基于云原生架构的A-TOS系统,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3月,青岛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的单台起重机平均效率达成52.7个自然箱/小时,第八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2021年青岛港率先采用氢动力+5G“中国方案”打造绿色智慧港口,该方案每标准箱减少约3.5公斤的碳排放量和0.11公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按年产能300万标箱计算,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二氧化硫640吨。

同时,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2月,山东港口集团在新加坡成立了东南亚分公司,5月在鹿特丹港成立了欧洲分公司,以促进山东港口集团从港口运营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型的发展目标的实现;青岛与美国长滩市关系密切,1985年两市成立了长滩青岛协会,以巩固两座友好城市之间的友谊和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2023年奥斯陆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

2023年奥斯陆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

2023年奥斯陆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报告2023年,奥斯陆成功跻身了全球前20名。

挪威的海岸线长达2650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航运国家。

挪威有12个主要港口,其中奥斯陆最大。

根据挪威统计局的数据,挪威公司拥有约1600艘船只,约占全球船队的3%。

挪威船东在近海服务业、油轮、散货船、化学品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油轮、汽车运输船和邮轮业务方面表现突出,主要船运公司包括滚装船公司Wilhelmsen、散装液体运输船公司Odfjell和干散货运输船公司Spar Shipping。

反过来,这些公司的集聚催生出一个覆盖范围更广的航运中心。

约有58家船舶经纪公司在挪威开展业务,并提供保险和金融服务。

挪威证券交易所是泛欧交易所集团(Euronext Group)的下属机构,目前有40家海运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总市值接近200亿欧元。

而在几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30家。

挪威还是全球最大的船级社挪威船级社(DNV)以及造船厂、船舶设备制造商、海运教育和研发机构的所在地。

它的仲裁机构由2017年成立的北欧海洋工程和海事仲裁协会管理。

挪威与丹麦和瑞典等其他北欧国家一样,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锋。

挪威商业部表示,挪威的电力系统是在19世纪依靠水力开发的,96%的电力由水力设施提供。

因此,挪威成为航运业去碳化的倡导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挪威船东协会一直在游说国际海事组织,希望其能够在2050年之前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挪威的国内和短途航运业已经开始新能源投资布局,目前很多船舶都采用了电池技术。

跟日本一样,挪威也在开发自动化航运技术。

挪威的化工公司Yara和技术公司Kongsberg共同运营着一艘名为Yara Birkeland的自动零排放集装箱船。

据Yara公司称,使用这艘新船后,每年可减少4万次柴油卡车运输,并“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增强道路安全,减少道路扬尘和交通噪音。

这艘零排放船可将Yara位于挪威波什格伦的生产厂所生产的矿物肥料运往布雷维克的地区的出口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2023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中国最国际化、最注重商业发展的城市继续在国际航运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营商政策友好,人口受教育程度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其势必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也被视为通往太平洋海域的重要门户,同时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与枢纽,其对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开发以及与沿海经济带的衔接计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城市。

上海港在过去13年里一直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3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SIPG)运营的港口吞吐量达到了47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

该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中国东海深水港和长江内河港的双重优势,拥有49个集装箱泊位、3个拆装码头和2个散货码头。

去年9月,上港集团发布公告,拟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5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计划于2030年完工,届时将新增7个7万吨级泊位和15个2万吨级泊位,从而增加港口吞吐能力,促进江海联运业务的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货物处理服务,上港集团于2023年推出了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旨在促进港口、航运公司和货物运营商之间的线上线下合作,实现对整个物流链的实时跟踪,提高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运营效率,降低整体航运成本,从而为生态系统赋能,为各方业务增值。

2023年2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公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将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大力吸引各类企业落地,创建贸易、数字、高端服务、时尚、生命科学技术、汽车和低碳能源集群;此外,今年2月《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邮轮制造总装基地、服务全国并辐射亚洲的亚太邮轮物供基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产业集聚区基本框架,到2035年,形成产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领先、消费资源汇聚的世界级邮轮产业集聚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作者:马子雨黄琨来源:《现代企业》2017年第01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有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外在经济条件和内在需求。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拥有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是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首选之地。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具备先进的港口设施,要配备相应的航运服务产业。

而且加快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协调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的话语权。

一、上海港港口设施与航运服务发展状况上海港位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和长江东西运输通道的交汇处,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是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对外发展的需求,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策,1996年正式投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2008年洋山深水港区建设正式竣工,上海港实现了从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上海港的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上海港沿海主要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数达12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数有160多个。

港口吞吐量是一个可以反应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港口在国际、地区间水上交通链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最直接的体现。

201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653万吨,位于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位,比上年增加了3.55个百分点;2015年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二,吞吐量达71739万吨。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的港口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跻身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行列。

除了港口的硬件设施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服务领域也收获了成效,要素聚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在上海落户的国际、国内航运及辅助企业达到两千多家;相关航运功能性机构也加快落户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在沪设立上海中心、波罗的海交易所上海办事处等机构双双落户浦东。

下面主要从航运服务业中的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交易以及油轮服务业来介绍上海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特征

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特征

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特征国际航运中心总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密切相关,世界典型国际航运中心均是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

目前,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为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

纵观这些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它们一般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1、必须拥有一个发达的国际航运市场,其中包括拥有国际运输船舶、提供运输劳务的供给方;拥有国际运输货源、需要运输劳务的需求方;拥有供需双方的代理人、经纪人,它们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从事各种形式的航运交易行为。

2、强大的腹地经济。

腹地经济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另外一大特征。

在众多的港口城市中,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航运中心,同腹地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伦敦、纽约、鹿特丹等欧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国际航运中心的崛起都充分证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离不开腹地经济的发展。

3、充沛的集装箱物流。

集装箱物流量已成为代表当代物流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球性和洲际性国际航运中心都拥有巨大的集装箱物流,即拥有巨大的集装箱枢纽港。

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纽约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处于世界前列。

4、国家或区域性进出口贸易的航运枢纽。

国际航运中心一般都位于国际经济和贸易中心城市,其地理位置一般位于国际主干航线上,或者本身就是国际主干航线的起点。

国际航运中心所在的港口,有上亿吨、几百万TEU的物流进出,必然有众多的航线航班联系世界各国几百个港口。

5、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一流的港口设施。

国际航运中心所在港口,都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港口设施,拥有深浅配套、功能齐全的码头泊位、相应的装卸设备和堆存设施以及适应现代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深水航道。

现代国际海运船舶的大型化对港口航道的吃水条件要求很高,因此,国际航运中心所在港口必须拥有一条15米水深、满足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自由进出的航道。

6、具有完善的后方集疏运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一、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与分类1. 概念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畅通的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发达的航运市场,及为航运服务的相关产业和服务功能的港口城市。

2. 分类尽管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世界现有的国际航运中心仍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具体分类如下:(1)从量级上,可以分为全球级、洲际级和地区级全球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达到全球,如纽约国际航运中心。

洲际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达洲际,如香港国际航运中心。

地区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以区域为主,如汉堡国际航运中心。

(2)从模式上,可以分为经济腹地型和中转型经济腹地型:该航运中心是以经济腹地的货物国际运输为主而形成的,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中转型:该航运中心是以货物国际中转运输形成的,如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二、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署的研究报告口径,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代,目前正向第四代发展之中:(1)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城市产业为基础的海上运输集散型功能结构模式,它主要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自身发展所需求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为基础,构成了连接国内外中多国家或地区的密集航线。

早期的里斯本和伦敦都属于航运中转为主要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其中,又以早期的伦敦为代表。

(2)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加工增值型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港口对城市经济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城市产业经济范围逐渐向内陆腹地延伸,从时间和功能的延续上开始由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向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模式转变。

加工增值型国际航运中心是第二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

它最初是在航运中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政策建立起“两头在外”(即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成特殊区位优势。

之后,航运中转功能又与大规模的临港制造业基地相结合,航运中心成为现代临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而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又是航运中心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政策所提供的环境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空间位移和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的重要诱导因素,为国际航运中心由航运中转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属于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典型。

(3)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球性资源配置是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功能,它是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航运市场的特殊要求的产物。

与第一、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相比较,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具有从单一的有形物流形态与无形贸易服务相结合的资源性功能配置的基本特征。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主要建立在现代信息和全球化国际服务的基础上,一般同时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

现代的伦敦、新加坡和香港是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典型。

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最适合贸易全球化的需要,因此,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往往也是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4)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强调低碳,建立全球海空港智能网络。

第四代港口将成为主力港口,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以“物理空间上分离但是通过公共经营者或管理部门链接”的“组合港”理念可成为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题中之意。

“虚拟组合港”和“海江陆多元直运”方兴未艾。

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迈上崭新台阶。

国际航运与全球航运服务将在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内被联手打造成智力密集型新兴产业,实现双赢。

三、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是世界现代航运史上编制发布的首份国际航运中心指数;也是按“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创新模式的引领,对21世纪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强弱的考核和评价。

2010年3月8日在上海浦东首次发布。

从全球660多个港口城市(区域)中选出50个国际航运中心进行评测,竞争力指数分值位居前20名的依次为:1.伦敦 2.东京 3.香港 4.纽约 5.上海 6.新加坡 7.汉堡 8.洛杉矶 9.鹿特丹 10.釜山 11.安特卫普 12.圣保罗13.温哥华 14.天津 15.巴生港 16.迪拜 17.孟买 18.大连 19.圣彼得堡 20.悉尼。

下面就GSCI位列前五的国际航运中心做一个简要的介绍:1. 伦敦老牌航运中心,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

2. 东京日本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而东京借助港口城市的有利位置,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俨然成为“东方小纽约”。

3. 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

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条航线4. 纽约目前纽约港港域面积为10.5平方千米,深水码头岸线60多千米;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装卸集装化率达90%;约有100家船舶公司的300艘班轮挂靠,通达世界120个国家的370多个港口。

虽有衰落,但仍是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5. 上海上海港依靠优势地理区位,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发展迅速。

2009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位。

201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个标准箱,同比增16%,首次超越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

四、上海港的历史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体制推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配合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及上海尽快建成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要求,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从中央和上海层面提出多项构想和安排。

早在1995年12月8日,中央领导就批示指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

”1995年9月,上海首次提出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

1996年1月,国务院领导在沪召开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6年到1997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组合港管委会相继成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体制推动阶段,但是由于受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和长三角区域协调难度大的影响,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航运中心建设的位置并未获得突出地位。

2. 第二阶段:中国入世前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市场推动阶段中国入世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外资、外贸经济都领先于全国的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到第三位、GDP总量全球第二,上海的航运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轮高潮,2005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2007、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世界第二。

尽管在这一阶段,洋山深水港一期开工建设并顺利开港,洋山保税港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长三角也开展区域“大通关”建设和设立16城市港口管理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但是真正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要来自中国“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和中国在世界生产体系中的位置所引发市场力量使然。

当然在这一阶段长三角在航运中心建设的区域化分工和合作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3. 第三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2020年——转型和升级阶段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也给全球的航运事业带来重大打击。

如果说本次金融危机中有虚拟资产泡沫、信贷需求泡沫、生产过剩泡沫的话,国际航运业也同样经历了一次泡沫化发展的阶段。

在2008年前,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走出低谷,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

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这从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就可以反映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两大体系”。

一是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加快洋山深水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推进内河航道、铁路和空港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洋山深水港区的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

二是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探索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方式为航运业提供融资服务,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

六、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

在硬指标实现突破的同时,上海的航运服务功能也在提升,在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咨询以及拓展现代物流等方面动作频频。

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其他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不但在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衍生品等方面,而且在建设航运中心所需要的法律、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上海港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