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地势起伏状况 地形
特殊地貌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 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
海岸线
平直或漫长曲折
河流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结 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欠缺)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 河网密布(稀少);水系形状,如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时光
• 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特征及其原因。
•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 •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变化。
(2022·北京·高考真题)
苏里南人口约60万,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广东省等地的华裔,中国 农 历 新 年 是 全 国 性 节 日 之 一 。 该 国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约 为 7 千 美 元 ( 2020 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中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 ) A.天然植被开发程度更高 B.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C.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D.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 2.苏里南( ) A.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
(3)分析阿克苏红枣深受我国东部地区人们喜爱的原因。
(3)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有利于红枣生长;红枣含 糖量高,品质优良;气候干燥,病虫害较少,使用的农药少(或不使用农药); 引天山纯净雪水灌溉,无污染(或污染)小;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绿色环 保;交通的发展和快递业的发展,购买方便。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高考地理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区域具有内部同一性、外部差 异性 、 整体性、可变性等
•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 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活 动
城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墙体薄、敞开、屋顶 墙体厚、封闭、屋
建筑 较尖、楼间距小 顶较平、楼间距大
B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 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
巩固练习:
1.松嫩平原是我国很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C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2.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B)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 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 温带季风气候,水热组
热组合好
合不如长三角
矿产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根据上面两幅景观图片和下一张人口密度分 布图比较两区域土地条件的差异?
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

《高中地理》PPT课件

《高中地理》PPT课件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编辑ppt
3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 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地理位置的差异
建筑 商业
气候条件的差异 综合因素
文化
编辑ppt
综合因素
10
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农 早期 业 社 中期 会 后期
工业社会
自然条件
河流 限制发展 促进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土壤 限制发展
社会经济条

在全国地位
劳动力
低下
不再限制
较快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促进发展 人口南迁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 常起决定性作用。
编辑ppt
18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编辑ppt
19
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6
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地类型
成熟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油料作物 其他农业部门
编辑ppt
7
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工业
长江三角洲
轻工业 重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9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91张PPT)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 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 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工业 交通
人口
科技 ……
P2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 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 太2.阳长辐江射三量角少洲,和年松平嫩均平气原温的低年降水量 分布长各江呈三现角什洲么的规年律降?水形量成大这致种从分南布规 律的向主北要递原减因主分要别是是因什为么该?地南部距
中国中三国大三自大然自区然:自区然:自区然域区域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区:社会文化区
2 区域的特点
• 具备一定的区位特征 • 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1)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 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的文庙,又有西 方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 玩沙戏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 (沿途可见温带落叶落叶林和混交林,黑土 地、麦田)

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对区域的分析不要面面俱到,要先找出最明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要注意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目前社会经济 地理环境的状况,从而探究区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 方向。
返回
典例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
年较差 光照 灾害
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形××;地势××高××低;多××地貌,
地势
地质××
水文
内流河(湖) 外流河(湖 ) 水文特征
为内(或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 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
植被 覆盖率 植被类型
产业 经济 类型 利 为××;利(弊);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

便利(不便);科技水平高(低)
返回
3.区域差异比较时的注意事项:
(1)运用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观点,对比不同区域的差异,探究各要素之间 的联系,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可将所分析 的内容列成表格,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简单明了,直观形象。
(3)区域具有层次性
举例:
我国三大自然区
划分依据:_地_形__和__气__候_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经_济___发__展__水___平_____
双基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思 路
不同区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差异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
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的 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 答案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 然环境的异同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C.水患灾害 D.用水需要
4.“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5.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 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 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 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第4题,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 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 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 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枯水期。第5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当地多 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由于 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 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 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工业 轻、重工业发达的⑮____________ 综合性工业 类型 基地
⑯____________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 为例) 1.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 粮食 的主要产地。 ⑰________ 3. 现代社会: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具体表现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 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 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 异
【典例 1】2011 年 8 月 4 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出台支持西 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图 13-1-3 中 A、B 两地区均为新一
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 展较快;③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
思路整理:结合图例读图→根据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变化,
分析其发展差异→归纳区域特征。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 资源过度开采 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 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 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表是上海与浙 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据此回答 5~6 题。 1990 年 2003 年 制造业部门 上海市 浙江省 上海市 浙江省 3.57 5.95 5.38 烟草 -1.03 3.11 7.84 5.72 11.9 家具 6.31 6.17 2.59 24.28 皮革 25.51 3.54 9.72 15.67 文体用品 9.36 1.76 10.99 14.86 普通机械 11.54 0.72 10.89 4.1 电子通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技巧
提炼归纳记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气候、土地和资源 状况。 ②气候条件:影响该地区的水热状况和种植制 度。 ③土地条件:影响该地的土地生产能力。 ④矿产资源条件:影响该地区资源型工业的发 展。
考点一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解考点】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
【融会贯通】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ppt)
Hale Waihona Puke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人们在_地__理__差__异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指__标__和
_方__法__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空__间__单__位__ 。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_区__位__特__征__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_边__界__ 。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地__理__环__境__条件,并对 _区__域__发__展__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形特点 ①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 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_地__形__类__型__、 _地__表__起__伏__状__况__ 、地形 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 面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_地__表__起__伏__变__化__的趋势上描述。常用 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 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特征 ①_经__纬__度__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 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 经度。 ②_海__陆__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③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 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④ _交__通__地__理__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 中线(如铁路、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的分布进行分析。
(2)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 料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_技__术__和_交__通__条件及 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 主要从_城__市__化__水__平__、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 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 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 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 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因素进行分 析。
(3)区域气候特点 从_气__候__类__型__、_降__水__、 __气__温_ 、 _光__照__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 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 (4)河流特征 ①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__长__度_ 、 __流__向_ 、水系归属、河 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 流多少、河湖关系)、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_流__量__ 、 _水__位__(汛期、枯水期)、 _含__沙__量_ 、 _结__冰__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_贫__乏__
有丰富的_石__油__等矿产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区域 生产方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农 业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商业贸易
工业
_水__田__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 _畜__牧__业__
水稻、_油__菜__、棉花
玉米、_大__豆__、 春小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_发__达__
重要的_综__合__性__工__业__
一年一熟 落后
_重__化__工__业__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
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
势平坦,土质_黏__重__ 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
土壤使开垦困难,_耕__作__农__业__发展缓慢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 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_水__能__资__源__;在河流中下 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 要开发_内__河__航__运__ 。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__热__量_影响)、作 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_水__分__影响)、地域结 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 响。
巧学易记 1.案例(以东部季风区为例)记忆法
2.示意图法记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
名师助学
区域的对比分析是目前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常常选取两个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显著 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以 及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要注意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A._长__江__三__角__洲__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 区的中部,_长__江__的入海口。
B._松__嫩__平__原__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__东__北__地___ _区__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气__候__
松嫩平原 _温__带__季__风__气候
_水__稻__土__为主,多为 _黑__土__为主,多为 土地条件 _水__田__,人均耕地面积 _旱__地__,人均耕地面积
_低__于__全国平均水平 _高__于__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条件
(2)农业社会
水稻具有_单__产__较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 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_劳___动__力_资源,成 为我国的_粮__食__ 、 _桑__蚕__和棉花生产基地
(3)工商业发 展时期
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粮食商品率 _较__低__
“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 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新__疆__南__部__和华北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