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_林记明
国内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比较
国内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比较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关键环节,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比较,以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国内翻译专业教学模式在国内,翻译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师生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语法的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传统翻译技巧的应用,但却缺少实际翻译项目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有限。
此外,缺乏与专业实践结合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的困惑和挫折。
二、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
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翻译环境中锻炼翻译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跨领域知识。
三、国内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的比较1. 教学内容和方法国内翻译专业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语法教学,重视翻译技巧的传授。
而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研究能力。
国外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国内翻译专业教学缺乏与实际翻译项目结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相对较弱。
而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跨文化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国内翻译专业教学缺乏对跨文化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学生在实际翻译中容易遇到困惑和挫折。
而国外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解决问题。
关于搞好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教 学过程 ,通过教 学过程 中的师生 、生生、课 内课 外全程 互动 ,着力于培养 学生的翻译认知力,提 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 :翻译课 程;互动教 学;翻译能 力
翻译 教学现 状 问题分 析 作为英语专业 的主干课程 ,翻译课程与 基础阶段的技能性课程有着本质不 同, 学生 要想达到翻译课程的要求 , 除 了具备 翻译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 还须有开拓性 的思维 和表达力 。然而 ,长期 以来教师对如何实施 翻译教学缺乏科学 的研究 。 没有形成系统 的 认识 , 加之对学习者 ,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 的盲 目性 。 教师大多采用 以讲授为主 的授课 模式 ,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培养 , 虽然教师 备课认真细致 , 唯恐有丝毫的疏漏 , 然而如 此认真负责的教学其结果却是 : 学生抱怨教 师讲授太多 , 课堂教学枯燥 ; 教师则抱怨学 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同样 的翻译错误屡犯 不鲜 。课程结束后 ,就会 发现教 师为 了教学 费时费力 , 而学生翻译 认知力 和翻译 能力不 见起色 。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 的教学模式过 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 ,师生之 间是单 向交 流,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 获得 的是零碎 、 片面的知识 。 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难 以得 到有效激发 , 造成知识的消化不 良;教 师 认真负责地 “ 从头包到脚 ” ,甚至完成 了 本该学生完成的任务,然而却收效甚微 。
教学管理 2 0 1 4年 8月 ( 上)
关于搞好翻译课程教学模 式的几点思考
孟繁利
( 吉林农 业大学外国语 学院,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摘 要:对翻译课程教 学模 式进行探讨 ,应建 立起 以学生为主体 、教 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 式 ,有助于提 高教 学质量。在这一模式 中。“ 互动”贯 穿于整个翻译
[关于,翻译,教学模式,其他论文文档]关于翻译教学模式探论
关于翻译教学模式探论”[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改进的学理依据及其基本策略。
[论文关键词]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构成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即事物、实践活动或动作的定型样式。
模式分客观物质模式和主体意识中的模式”。
教学模式则是指在教学中使教师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
具体地说,它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相对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式。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模式或者说教学范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学理论,在同样是隐然于内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上下级关系,而且能够指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更有普遍性认识论基础之上的。
就指导翻译教学模式的翻译教学理论来说,在认识论上最为接近的根据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如果把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视为把翻译付诸实践前的准备工作,那么,完整的翻译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
有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就能选择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对深化教学方法也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一)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是指某一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原理。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偏经验、重实践的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这是“理论来自实践、真知源于经验”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具体地说,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外部刺激不断作用的情况下,学习者会把从外部接受到的刺激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到各种不同的神经活动中,其中某些受到外部刺激的神经活动会被长时间地储存在记忆中。
当这些能够长时间储存在记忆中的神经活动受到其他刺激并做出反应时,这些神经活动就又可以直接转化为外显性行为。
就我国目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而言,明显受着这种行为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与支配。
工科专业学生翻译教学近十年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养 ; 钊 提 出 “ 科 技 翻 译 作 为 大 学 理 工 科 英 语 金 把 教 学 的终 极 目标 ”, 出 要 重 视 理 工 科 英 语 翻 译 提 教 学 , 极 调 整 现 有 课 程 结 构 ; 伟 分 析 了 理 工 积 陈 科大 学 生 在 学 习 英 语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主 要 心 理
等 3 8个 专 业 。 实 践 证 明 , 科 专 业 人 才 在 我 国社 工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中 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为 了
更 好地 了解 近 十 年 来 在 工 科 翻 译 教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 文 拟 对 相 关 文 献 做 一 些 梳 理 , 提 出一 些 设 本 并
认 为 需 要 提 高 学 习 者 的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L 。余 红 梅 1; 。 提 出从 语 音 教 学 人 手 提 高 工 程 类 学 生 英 语 听 力 理 解 能 力 , 养 适 合 时 代 需 求 的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 培
罗 选 民提 出建 立 基 于 语 料库 的 、 学生 为 主 的数 以 据 驱 动 的 开 放 型 教 学 方 法 。 -
的专 业 知 识 , 要 具 有 较 强 的外 语 应 用 能 力 , 其 也 尤 是 本 专 业 领 域 内英 汉 互 译 能 力 。对 此 , 术 界 , 学 尤
、
近 十 年 国 内高校 工科
英 语 翻 译教 学研 究 的现 状
关 于 工科 翻 译 教学 , 术 界一 直 以来 都 有 所 学
想, 旨在 把 握 国 内 高 校 工 科 英 语 翻 译 教 学 研 究 的 发 展 趋 势 , 对 今 后 的 工 科 翻 译 教 学 研 究 展 开 思 并 考 , 出 一 些 需 要 改 进 的 建 议 , 期 为 我 国 工 科 翻 提 以 [ 收稿 日期 ]2 1 —0 3 0 1 5— 0
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
a d n mi d c t n rc ie e c ig i cu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i e h r fr ,t e r lt n h p b t e n c r c u mo e n e c - y a c e u ai a p a t ,ta h n l d d isd .T e eo e h eai s i ew e u r u m d l d t a h ol c n o il a
段动态 的整体教 育实践进 程。课 程模式是动态 的发展模 式, 教学模式是课程模 式 中的一个 子系统 。 由此廓清翻
揭示课程包含教学 的上 下位 关系。课 程不仅包括“ 育计 划” “ 期结果” “ 生经验” 教 、预 、学 等静 态 内容 , 还被 看作是
一
译 的 课 程 模 式 与 教 学模 式 , 翻 译 教 学 基 本 理 论 研 究 奠定 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程 ; 学 ; 程 模 式 ; 学模 式 课 教 课 教 中图 分 类 号 : 35 9 H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44 2 0 ) 2— l5一o 17 6 1 ( 09 0 0 l 5
20 0 9年 4月
外 国 语 文
F rin L n u g n i rtr o eg a g a e a d L t au e e
Ap ., 0 r 2 09
第2 5卷
第 2期
V 1 2 No 2 o. 5 .
翻 译 的 课 程 模 式 与 教 学 模 式 辨 析
林 记 明 穆 雷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 院的一堂 “ 翻译 教学研 究” 课上 , 同学在谈到“ 有 翻译教学模 式” , 时 提到了某 位学者
谈谈外语翻译课教学方法简析
谈谈外语翻译课教学方法简析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
XX XXXX[摘要] 翻译课的教学,一般是先讲理论,后让学生练习的这种顺向方法.但效果不如先让学生,再由学生总结,教师概括,上升到理论这种逆向方法更佳.该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和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再指导翻译。
XXXXXXXX [关键词]翻译课;顺向教学;逆向教学;模式创新。
XXXXXX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着眼于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我院针对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
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XX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XX XXXXXXXX ,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
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
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
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紧缺的笔译人才。
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
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
在翻译课程中如何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职场特色教学研究
在翻译课程中如何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职场特色教学研究翻译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研究关于高职英语翻译课程在口笔译方面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及其职场特色的实践教学。
标签:翻译教学做一体化职场特色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学术和研究性的科学创新人才,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职业技术性特点,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
因此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更侧重于职场英语口笔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翻译方法掌握与对基本的商旅业务流程和文本进行初步翻译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我系口笔译课程建设小组在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较好教学成果,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职场特色的研究:一、翻译课程的定位,即“教什么如何教”本课程建设拟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开展“分阶段”教学,即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基础英语翻译理论阶段”+“商旅英语知识输入阶段”+“商旅英语翻译运用阶段”,将高职翻译课程定位为职场英语口笔译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三部曲”的节奏,“三步递进”式发展,逐渐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翻译方法和对基本的商旅业务流程和文本进行初步翻译能力。
同时,通过真实的翻译案例教学和职场现场翻译考核,充分体现从基础走向专业的阶段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专门制定《商旅职场英语口笔译实践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考核方法作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定,并联合校企行家合作共同剖析了14个典型工作情境,确定了31个学习任务,用以开展项目教学,针对岗位練技能,充分实现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翻译课程的有效定位为有效地“教”指明了方向和指定标准,并为“学”和“做”打好了基础。
二、翻译课程内容的制定,即“学什么如何学”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突出实训主导型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心,以语境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易到难序化、深化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分析摘要: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贯通作用,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会对英语专业整体教学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实践课程教学一、前言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为英语专业学生专门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对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及双语能力的综合训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迅速发展,翻译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所存在的矛盾切实地反映出了我国高等院校翻译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及缺陷。
同时,我国国内英语翻译学界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明确地指出了高校翻译教学可能的出路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加以培养,这种英语翻译能力不仅仅是翻译行动能力,更重要的是翻译的决断力及思维能力。
面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不良现状,研究英语专业翻译理论及实践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1.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高等院校的翻译课程教师应当切实把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
由于英语翻译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及启发,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
对于课外活动,教师应当注意引导,精心设计,使课外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创新、实践以及思索的重要过程,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应当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个性化的指导。
只有这样,在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学生才能够自主地投入学习,做自己学习上的主人。
2.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在高等院校以往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课堂的主体通常是教师,教师一般会讲授繁多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却大大地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和国际友人进行交流,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翻译教育的缺失逐渐被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做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也增加了翻译题型,一些大学将英语翻译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1.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重视不够虽然大学四六级考试增加了翻译的题型,增加了学校对于英语翻译的重视程度,但是少量的翻译分值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学习目的性很强,甚至有的学生四六级分数很高,在生活里和人交流时,连日常的简单翻译都感到吃力。
这说明我国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
2.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材陈旧大学英语课程使用教材的课后本文由收集整理练习只是对当课生词、词组、语法结构的复习,涉及到翻译的部分很少。
另一方面,即使有翻译的练习,也是文本翻译,按照英文词语逐字翻译,缺少自主发挥的余地,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对语言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英语翻译很多时候要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逐字逐句的翻译。
只有充分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些常用语不同地方的不同含义熟记于心,才能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含义。
在英语学习中,要加强对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避免造成语句理解的偏差。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
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人们文化差异的存在,使翻译的意义变得尤为深远,它能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由此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高对英语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我国目前高校对英语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还是脱节的,语言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中文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中文翻译教学的效果。
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以及教学实践的验证和评估。
在教学理念上,研究人员可以提出针对中文翻译教学的新理念,例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
这些理念可以引导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人员可以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型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研究人员可以开发新的教材、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文翻译知识。
在教学实践上,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例如模拟翻译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翻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实施教学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验证和评估这些创新教学模式的效果。
他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指标,以评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中文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可以为中文翻译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中文翻译教育的发展。
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翻译教学模式概述
翻译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趋势
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案例 分析
翻译教学模式概 述
章节副标题
翻译教学模式的定义
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总称。
翻译教学模式包括多种类型,如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交际翻译教学模式、认知翻译教学 模式等。
21世纪初:多元 翻译教学模式兴 起,强调翻译的 多元性和多样性
翻译教学模式的 理论基础
章节副标题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理论在 翻译教学中的 应用
语言学理论对 翻译教学的影 响
语言学理论在 翻译教学中的 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在 翻译教学中的 局限性
0
0
0
0
1
2
3
4
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解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 社会文化心理学:探讨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心理加工机制 心理测量学:评估翻译能力的方法与工具
案例二:某培训机构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翻译 能力
案例三:某学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提高 翻译水平
案例四:某企业采用实战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高翻 译技能
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实践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翻译教学案例,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启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翻译人才。 实践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从翻译教材视角看待翻译课堂教学
从翻译教材视角看待翻译课堂教学作者:陈伟佳来源:《科技传播》2009年第22期摘要翻译课堂本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工作坊,如今变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独角戏”舞台。
本文从翻译教材编写角度剖析翻译教学活动,并指出现行翻译教材存在的一些弊端:翻译观念欠缺、翻译实例陈旧和翻译理论滞后是导致翻译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翻译教材;翻译教学;翻译理念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09)08-0083-020引言翻译活动涉及范围很广,按其工作方式来分,有口译和笔译两种。
本文所提到的“翻译”仅指笔译,“翻译教材”仅指笔译教材,为方便起见,统称为翻译和翻译教材。
翻译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但如今许多教师放着现有教材不用,倾向于用自编的散页上课,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或回答漫不经心或茫然不知所措,使得本该活跃的课堂显得格外安静,讲台也成了教师自问自答自演的舞台,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所选的翻译教材上。
1当前所选翻译教材的缺陷及解决问题的建议1.1 翻译理念欠缺随手翻开一本翻译教材,可以看到几乎千篇一律的目录:先是翻译概论,接着从字、词、词组、句子层面讲解翻译技巧诸如词的增补、词性转换、语序变动、语态变换、具体句型翻译及长句的处理等等,最后是短文练习和各章节练习的参考答案。
通篇下来,除了翻译技巧(方法)几乎无他,翻译仍然被定为限于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字符转换的活动,整个过程只有原文、译文、作者和译者。
机械化的定义难以让学生对翻译产生兴趣,更不用期待能从课堂布置的作业中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译文了。
“对教师来说,观念是理论的浓缩,它渗透着教师对理论的阐释,是后理论阶段,从而避免了单纯的经验主义;对学生来说,观念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是通向理论的桥梁,从而避免了理论的泡沫化,是前理论阶段。
此模式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直接面对枯燥理论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生赏析译文等其它教学活动的时间。
”换句话说,翻译观念就是经教师消化了的理论知识,它包罗万象,但我们认为最重要一点是要将机械化的翻译定义人性化,视翻译活动为作者和译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变被动地接受原文内容为主动地接触、了解、剖析原文。
国内翻译教学课程形态演进概观
国内翻译教学课程形态演进概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翻译行业也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活跃。
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翻译教学课程形态的演进做一个概观回顾。
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在过去,中国的翻译教学主要以外语专业为基础,学生在专业英语、日语或者其他外语的基础上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
翻译教学主要以文字翻译为主,重点讲解翻译原理、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听讲和课后练习为主,比较缺乏实践机会。
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翻译软件和资源,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随着翻译行业的不断发展,翻译教学模式也随之改革。
现在的翻译教学课程形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软件和工具的应用:随着翻译软件的不断更新和普及,现在的翻译教学已经开始着重介绍和应用各种翻译软件和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2. 实践性教学:现在的翻译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性教学,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翻译理论和方法,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锻炼翻译能力,包括实时口译、同声传译等。
3. 行业导向教学:现在的翻译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行业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会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翻译专家来讲授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翻译公司、实习翻译公司等方式来了解翻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要求。
4. 多语言翻译教学: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多语言翻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在的翻译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外语翻译,还包括了多语种的翻译教学,比如中英文翻译、中法文翻译等。
2. 大数据驱动的翻译教学:现在的翻译教学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翻译规律和趋势,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了解翻译的规律和特点,提高翻译能力。
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开始进入翻译教学领域,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各种翻译情境,锻炼翻译能力。
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_林记明
2009年4月第25卷第2期外国语文Fo 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 pr.,2009V o.l25N o.2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林记明1穆雷2(11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提要:从词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国际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大课程观的前提下揭示课程包含教学的上下位关系。
课程不仅包括/教育计划0、/预期结果0、/学生经验0等静态内容,还被看作是一段动态的整体教育实践进程。
课程模式是动态的发展模式,教学模式是课程模式中的一个子系统。
由此廓清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教学;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2-0115-05On T ranslation Curricul u m M odel and T eachi ng M odelL I N J i-m ing M U LeiAbstrac t:Th i s paper analyses the m ean i ng s of curricul um and teach i ng fro m pe rspecti ves of e t ym ology and evo l ution,and revea l s t he re l a tionsh i p be t w een the m i n t he contex t o f the deve l op m en t o f the current curr i cul um t heory.Curricu l u m is now consi dered not only as/educa ti on plan0,/expected prospect0,and/student experience0,but a lso as the who le process of a dynam ic educati onal practice,teach i ng inc l uded i nside.T herefore,the re lati onshi p be t w een curr i culu m m ode l and teach-i ng model i n translati on i s m ade clear,wh i ch i s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 f bas i c t heor i e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K ey word s:curricu l u m;teach i ng;curr i cul um m ode;l teaching m ode l一、引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堂/翻译教学研究0课上,有同学在谈到/翻译教学模式0时,提到了某位学者的/翻译课程模式0。
探讨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
探讨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摘要: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意识、思维能力收效甚微。
该文借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认为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
在这一模式中,“互动”贯穿于整个翻译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课内以及课外全程互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互动教学;翻译能力200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要求是“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其中教学模式的单一与陈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探索一条更有效的教学路子。
本文在分析目前翻译教学现状的根底上,探讨了“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旨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翻译能力。
一、翻译教学现状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课程,翻译课程与根底阶段的技能性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学生要想到达翻译课程的要求,除了具备翻译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外,还须有开拓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如何实施翻译教学缺乏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加之对学习者、传授者(教师或学校)、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教师大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重语言知识传授、轻翻译技能培养,其教学步骤大致如下:1、教师课堂讲授翻译理论与技能知识;2、布置一篇满是“陷阱”的文章让学生翻译;3、教师把作业收上来逐一认真批改;4、课堂上逐句讨论学生翻译的文章;5、老师给出一个“正确”的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第25卷 第2期外国语文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A p r.,2009V o l.25 N o.2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林记明1 穆 雷2(1.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提 要:从词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国际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大课程观的前提下揭示课程包含教学的上下位关系。
课程不仅包括“教育计划”、“预期结果”、“学生经验”等静态内容,还被看作是一段动态的整体教育实践进程。
课程模式是动态的发展模式,教学模式是课程模式中的一个子系统。
由此廓清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教学;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2-0115-05O nT r a n s l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 Mo d e l a n dT e a c h i n g Mo d e lL I NJ i-m i n g M UL e iA 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m e a n i n g s o f c u r r i c u l u ma n d t e a c h i n g f r o m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e t y m o l o g y a n d e v o l u t i o n,a n d r e v e a l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 m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t h e o r y.C u r r i c u l u mi s n o w c o n s i d e r e dn o t o n l y a s“e d u c a t i o n p l a n”,“e x p e c t e d p r o s p e c t”,a n d“s t u d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b u t a l s o a s t h e w h o l e p r o c e s s o f ad y n a m i c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t e a c h i n g i n c l u d e d i n s i d e.T h e r e f o r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u r r i c u l u mm o d e l a n d t e a c h-i n g m o d e l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i s m a d e c l e a r,w h i c hi s t h e b a s i s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o f b a s i c t h e o r i e s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K e yw o r d s:c u r r i c u l u m;t e a c h i n g;c u r r i c u l u mm o d e l;t e a c h i n g m o d e l 一、引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堂“翻译教学研究”课上,有同学在谈到“翻译教学模式”时,提到了某位学者的“翻译课程模式”。
讨论中出现的疑问是:“课程模式”是否就是“教学模式”?如果不是,二者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要澄清“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首先要澄清“课程”与“教学”这两个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涵义复杂、歧义很多。
但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必须对这一组概念的涵义有个基本认识。
二、课程与教学的内涵1.课程“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朝。
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钟启泉,2003:227)。
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陈侠,1989:12-13)。
在这里,“课程”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即“学程”。
在西方,课程(c u r r i c u l u 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 p e n s e r)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指“学习的进程(c o u r s e o f s t u d y)”,即“学程”。
可见,在“课程”最早出现的时候,中西概念的内涵是一样的。
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实行,特别是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丁念金,2007:531)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和阶段。
这时的“课程”包括“学程”和“教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获得了极大的丰富。
出现了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教学进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把目标、计划融合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的趋势;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动态交互过程,开始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置于课程的核心,使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的发展资源;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显性课程(m a n i f e s t c u r r i c u l u m)”与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的“隐性课程(h i d d e nc u r r i c u l u m)”或“校外课程”进行互补与整合。
课程涵义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国内外课程理论的最新发展,我们认为,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科、活动和相应的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统一。
课程的本质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进程,它由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教学早在我国殷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教”和“学”。
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壬子卜,弗洒小求,学”。
“教学”连用最早出现在《书经·商书·说命下》:“惟斆(x i a o同`教')学办”(李方,2002:11)。
孔颖达的解释是:“上学为斆;下学者,学习也。
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115也。
”《学记》引用它作为“教学相长”的依据,说明教学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有学的单方向活动。
也就是说,“教学”就是“学习”,通过教人而学,提高自己。
这是我国“教学”最早的语义(韩桂凤,2003:1)。
宋朝欧阳修为胡瑗先生所作墓表中有:“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
”(王策三,1985:86-87)这里的“教学”接近我们今天的涵义。
解放后,随着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著作在我国的翻译介绍,教学内涵又有了变化。
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该学说在中国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
在西方,“教学”由不同的英文词表示。
“教”是t e a c h i n g 和i n s t r u c t i o n;而“学”则是l e a r n i n g。
由于两者在意义上密不可分,所以在英语教育文献中经常见到二者的合成形式(t e a c h i n g-l e a r n i n g)。
英国教育学者史密斯(B.O.S m i t h)曾说:“教学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同学习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1990:233-34)。
由此可见,现在对于“教学”的理解,中西观点基本一致。
我国教育学专著和教材对“教学”的一致意见是:“教学是教师在学校环境中,依据课程所规定的标准、内容和进程,对学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刘要悟,1996: 10)我们认为,该意见客观界定了“教学”的内涵,下文提到的“教学”即采用此定义。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随着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深化,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逐渐派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应该把课程和教学分开来研究。
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B r u n e r)(李方,2002:12)、美国课程论专家蔡斯(R.S.Z a i s)(1976:12)、美国学者坦纳夫妇(D a n-i e l T a n n e r&L a u r e l N.T a n n e r)(1980:30)都持此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课程“指学校教育科目及各科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李方,2002:13);课程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这种观点在中国和前苏联国家长期盛行。
第三种观点认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蓝图和规划,教学就是这种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
也就是把教学看作是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现代课程理论奠基人泰勒(R.W.T y l e r)、美国教育哲学家哈利·布朗迪(H a r r y B r o u d y)和蔡斯。
这种观点在北美较为普遍。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L.S t e n-h o u s e)和瑞典的伦德格伦(U.L v a d g r e n)则认为课程和教学虽相对独立,但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我们认为,要讨论课程和教学的关系,一定要结合当今国际上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以来,学者们深刻意识到了课程的本质在于“课程的研制过程”。
1991年出版的权威性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专门把第三部分的标题列为“课程过程(p r o c e s s e s o f c u r r i c u l u m)”。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实施以来,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从“中央集权”型转变为中央、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型。
也就是说,课程决策,既有全国性和地区性层面的课程编制者的决策,也有学校、班级层面的课程实施者(教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