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公路经典案例题分析

合集下载

8二建公路 案例分析题4

8二建公路  案例分析题4

(三)【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山区二级公路,其中有一座21×40m 先简支后连续T 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北岸桥头距隧道出口30m,南岸桥头连接浅挖方路堑,挖方段长约2km,大桥采用双柱式圆形截面实心墩,墩身高10-40m,基础为扩大基础,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

大桥立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事件一: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边坡的稳定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边坡的安全稳定。

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基坑几何尺寸和基底标高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二:施工单位拟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 梁。

施工单位采用了双导梁架桥机法架设梁,其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① 梁体预制及运输、铺设轨道→② 架桥机及导梁拼装→③(D)→④ 架桥机前移至安装跨→⑤ 支顶前支架→⑥(E)→⑦ 吊梁、纵移到位→⑧ 落梁、横移到位→⑨ 安放支座→⑩ 重复第⑤~⑨步,架设下一片梁→ ⑪ 铰缝施工、完成整跨安装→⑫ 架桥机前移至下一跨,直至完成整桥安装。

事件三:为保证架设安全,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了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 梁的专项施工方案,随即安排人员进行了T 梁架设。

事件四: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商的失误,将一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了10 天开始,承包商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及答案】1.根据大桥的地形条件,针对图1 的A、B、C 位置,T 梁预制梁场应设置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答案】T 梁预制场应设置在B 处(南岸路基上)合适。

因为A 离隧道出口过近,不能建设预制场地;C 为桥下位置,且位于施工水位以下;B 在浅挖方路堑地段,是设置T 粱预制场的合适位置。

2.补充事件一中基坑检查内容,改正检查验收方式不妥之处。

【答案】基坑检查还应同时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施工记录与有关试验资料等。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经典案例解析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经典案例解析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经典案例解析在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中,经典案例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和熟悉的内容。

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入解析,考生不仅可以理解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流程和要点,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案例进行详细解析,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案例一:路基处理某公路项目在进行路基处理时,发现路基的软土层较厚,且含有较高的含水量。

请简要分析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

解析:针对该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首先,在施工前对路基的软土层进行地质勘察,了解软土的厚度及含水量等信息,确定处理方案。

其次,可以采取加固软土层的措施,如夯实、加入砂土、预压等,以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土体加固、引入横向支挡等方法,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案例二:管线施工在一次公路工程管线施工中,施工方需要进行既有管道的拆迁和新管道的敷设工作。

请详细描述该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解析:在进行管线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管道勘测,确定拆迁的管道位置和数量,并制定相应的拆除方案。

其次,在拆迁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现有管道免受损坏。

对于新管道的敷设,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方法,并注意施工的精度,确保管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案例三:路面铺装某公路工程的路面需要进行铺装施工,材料选用沥青混凝土。

请分析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解析:在路面铺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而沥青混凝土对温度较敏感,需要注意控制温度范围,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其次,需要合理控制铺装厚度,避免浪费材料或者导致路面不平整。

此外,还需要注意边线、标线等细节的施工,确保路面施工质量。

通过对以上几个经典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中,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更要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学习外,还要注重案例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一、案例背景某地区计划建设一条公路,该公路是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

为确保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实务案例分析,以解决可能浮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案例分析1.项目规划和设计根据地区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确定公路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的主要城市。

通过分析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确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坡度和弯道等设计要求。

同时,考虑到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进行适当的路基加固和桥梁设计。

2.土地征用和拆迁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涉及到农田、居民住宅等。

在征用土地和拆迁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并尽量减少对农田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工程施工公路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开挖、路基填筑、桥梁建设等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的紧凑和质量的可控。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4.质量监控公路建设的质量是保证公路通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环境保护公路建设可能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交通安全公路是车辆和行人交通的重要通道,交通安全是公路建设的重点问题。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信号灯和隔离设施,提高道路的通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交通宣传,提高交通参预者的安全意识。

7.运营管理公路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营管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建立健全的收费管理体系,确保收费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路况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路面损坏和交通事故,保障公路的可持续运营。

三、案例总结通过对二建公路实务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公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理、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公路设计合理和施工质量可控。

xx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与解析

xx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与解析

xx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与解析1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场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定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

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

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

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

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2020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经典案例分析试题解析(五)

2020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经典案例分析试题解析(五)

【案例五】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丘陵区一级公路路基施工任务。

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优化,重点优化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的优化。

技术人员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进行土石方纵向调配。

调配时考虑到技术经济条件,尽量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移挖作填,使路堑和路堤中土石方数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弃方与借方。

全标段路基挖方土质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50000m3,平均运距200m的土方有100000m3,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有80000m3。

K5+630~K5+810的平均挖方深度7m左右,施工单位采用的某一开挖断面示意如图1,要求上下错台同时掘进。

施工准备中,施工单位对拟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试验,以计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通过其他相关试验确定了土的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最大粒径、有害物质含量,最后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

【问题】 1.补充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

2.针对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写出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

3.计算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

(计算结果取整数) 4.根据开挖断面示意图,写出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图中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哪些指标?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是哪种试验?『参考答案』 1.施工方案的优化还应补充: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

2.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

3. 4.横向挖掘法。

暂不开挖土体A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一台阶机械开挖的工作面。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CBR值等。

“标准试验”具体包括土的击实试验和CBR值试验。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1[背景材料]某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

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

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

养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3)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4)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5)钻孔的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1)a.可能发生在10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b.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2)进水,塞管,埋管(3)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4)可采用拔抽抖动导管(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一: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8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

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设计阶段对围岩定级为以Ⅱ/Ⅲ级,施工过程中,围岩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评定。

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

施工单位拟采用新奥法施工。

问题:(1)根据背景材料,围岩详细分级时,在哪些情况下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2)根据背景材料,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是什么?(3)根据背景材料,采用新奥法施工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什么叫新奥法施工?答案:(1)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1)有地下水;2)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3)存在高初始应力。

(2)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掏槽眼一辅助眼一周边眼一底板眼。

辅助眼则应由里向外逐层起爆。

(3)1)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2)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千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下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㈩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下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案例二:某施工单位参加了高速公路所有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投标,并中标承担了交通标志的施工任务,现已拿到了本工程交通标志的.施工图设计问题:1.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哪些内容?2.交通标志主要包括哪些种类?答案:1.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撞设施、隔离栅、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桥梁防抛网、里程标、百米标、公路界碑等。

2.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主要起到提示、诱导、指示等作用。

它主要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主标志以及附设在主标志下的辅助标志。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

二建公路实务案例分析题2)雨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确保施工现场不积水。

②加强对路基、路面的养护,防止水土流失。

③加强对施工机具、设备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④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

⑤加强与监理、业主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问题。

3)雨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以下工作:①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貌。

②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1.以上工作安排及施工要求中,是否存在不妥之处?请逐条说明。

2.针对雨期施工的特殊情况,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参考解析:1.工作安排及施工要求中没有不妥之处。

2.雨期施工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滑坡、塌方等事故。

②加强对施工机具、设备的防潮、防锈措施。

③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防潮、防水措施。

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

组织应合理安排振动压路机的数量和作业顺序,确保每层填筑土的充分压实。

3)施工安全措施:a)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路堤的高度和坡度,避免因填筑过程中出现高差和坡度不合理而导致路基坍塌。

b)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斜坡的稳定性,及时清理斜坡上的杂物和泥土,避免斜坡滑坡。

c)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d)在施工现场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e)在施工现场设置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

问题:1.本路段土质分析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适合用于路基填筑?2.在施工安全措施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如何保证每层填筑土的充分压实?4.应怎样设置施工现场的标志和警示牌?参考解析:1.本路段土质分析结果是粉质土,适合用于路基填筑,因为其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2.应该注意保持斜坡的稳定性,及时清理斜坡上的杂物和泥土,避免斜坡滑坡;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设置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

二建公路:路面工程 案例解析(一)

二建公路:路面工程 案例解析(一)

2019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路面工程背景案例题解析案例一【背景材料】某三级公路,起讫桩号为 K0+000~K5+300,双向两车道,路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此三级公路已发展为重要的旅游支线公路。

通车 10 年后,路面发生局部网状开裂、纵向裂缝等病害。

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采用探地雷达、(C)对水泥混凝土板的脱空和结构层的均匀情况、路面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估。

设计单位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对该路段进行路面改造方案设计。

经专家会讨论,改造路面的结构形式决定采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图事件一:改造路段中的 K1+000~K1+600 为滑坡、落石等不良地质路段,施工单位针对此路段的边坡防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对边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

事件二:施工单位对破碎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 Z 型压路机振动压实 2~3 遍,测标高并进行级配碎石调平,检测平整度。

光轮压路机压实 3~4 遍,压实速度不超过 5km/h。

事件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颗粒粒径满足要求并压实后,施工单位用智能洒布车均匀洒布乳化沥青做透层。

洒布施工中发现局部有花白遗漏现象。

事件四: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装后,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弯沉值、渗透系数、抗滑(含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路面宽度及路面横坡进行了实测。

【问题】1.写出图 3 中A、B 以及背景材料中 C 的名称。

2.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针对不良地质路段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说明事件二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进行压实的主要作用。

4.针对事件三中的花白遗漏处应如何处理?透层油还可选择哪些类型的沥青?5.补充事件四中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验的实测项目。

【解析】一、题目结构(一)背景某三级公路,起讫桩号为 K0+000~K5+300,双向两车道,路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XX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XX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XX(一)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A承包了三级公路K合同段路基工程。

合同段起点K33+000~K45+000,由于工期紧,经业主同意,施工单位A将合同段的涵洞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B,包括49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和3道石拱涵。

施工前,相关单位在内部会审的基础上,对施工图进行综合会审。

图纸经过会审后,会审组织者,及时将会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的建议,做好详细的记录。

盖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有:基坑开挖→工序M→浆砌墙身→现浇板座→吊装盖板→出入口浆砌→工序N→涵洞回填及加固。

施工完后,对盖板涵进行了质检,质量检查项目包括混凝土或砂浆强度、涵底流水面高程、结构尺寸、长度、跨径、顶面高程等。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B发现K38+210拱涵的基础开挖后发现地基很软弱,与设计图纸相差很大,施工单位B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并附上书面意见。

问题:1.施工图进行综合会审一般由哪个单位负责组织?参加单位有哪些?2.盖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中M、N分别是什么?3.对盖板涵的质量检查项目还有哪两项?4.施工单位B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其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二)背景资料:某桥梁工程,合同工期15个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一:项目监理机构对G工作进行验收时发现该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事件二:在第5个月初到第8个月末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使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第8个月末,未完工作尚需作业时间见下表。

施工单位按索赔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工程延期的要求。

相关数据表工作名称CEFGHI尚需作业时间(月)131432可缩短的持续时间(月)0.51.50.521.51缩短持续时间所增加的费用(万元/月)281830261014问题:1.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中关键工作和非关键工作分别有哪些?C 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多少?2.事件一为哪一类质量事故?对于该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该怎么处理?3.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哪些?4.事件二中,逐项分析第8个月未E、F工作的拖后时间及对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并说明理由。

2023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一

2023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一

2023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案例分析(1) (桥梁基础施工措施)1、[背景材料]某桥梁建筑工地旳桩基直径为1.5 m ,桩长25-30m .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粘土、砂砾石、泥岩,承包人配置旳桩基成孔设备有冲抓钻和冲击钻。

施工单位作了详细旳钻孔桩旳施工准备方案,同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了合适旳清孔措施,并采用导管灌注水下砼。

[问题]:选择合适旳钻机类型。

并阐明理由。

简述钻孔桩施工准备要点。

钻孔桩清孔措施有哪些?4、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砼时,导管旳安放应注意哪些事项?[参照答案]:1、根据地质状况及承包人配置%%旳桩基成孔设备,应使用冲击钻。

由于泥岩为较软岩石,冲爪钻不合用,但冲击钻合用。

又由于桩长不小于20米,也应当采用冲击钻。

2、钻孔桩施工准备工作包括: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物,钻机位置处平整扎实,准备场地,同步必须对施工用水、泥浆池位置、动力供应、砂石料场、拌和机位置、钢筋加工场地,施工便道,做统一旳安排。

3、清孔措施有抽浆法、换浆法、淘渣法。

(该工程应当采用淘渣法)4、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① 导管使用前要进行闭水试验,合格旳导管才能使用,② 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不能接触到钢筋笼,以免导管在提高中将钢筋笼提起,③ 导管底部距桩底旳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2023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案例分析(2)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措施)2、[背景材料]某桥梁3# 墩为桩承式构造,承台体积约为180 m3,承台基坑开挖深度为4m,原地面往下地层依次为:0-80cm腐植土,80-290cm粘土,其下为淤泥质土,地下水位处在原地面如下100cm,基坑开挖后边坡失稳,且边坡有渗水,挖至设计标高后,基底土质松软,施工单位对这些不良旳地质现象都作了合适旳处理。

在施工前对承台模板作了详细旳模板设计。

[问题]:当基坑边坡不稳,且出现渗水时,应采用哪些措施处理?本承台底层为松软土质,应采用什么措施以保证承台立模及砼浇筑?承台模板加工、制做、安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参照答案]:1、基坑边坡不稳时,可采用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混凝土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持续墙等。

2020二建《公路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题含解析

2020二建《公路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题含解析

2020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经典案例题经典案例分析题一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42.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

路线右侧濒临花溪河,属于沿溪线,河流的常水位3~4m 深。

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填隙碎石的施I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

现将施I单位对湿法施工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填隙碎石用作底基层时,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②填隙碎石施工时,填隙料应洒水湿润;③在湿法工序中,集料层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宜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④宜用轻型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碾压。

应将湿填隙料及时扫入出现的空隙中。

问题:1.写出施工单位选择的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理由。

2.逐条判断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指出图中A的名称,简述其主要作用。

参考解析:1.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的理由:因为本工程濒临河流,用水方便。

2.①错误。

理由: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63mm。

②错误。

理由:填隙碎石施工时,填隙料应干燥。

③正确。

④错误。

理由:宜用重型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碾压。

应将湿填隙料及时扫入出现的空隙中,必要时,宜再添加新的填隙料。

3.A是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此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

同时,还具有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以及诱导视线的作用。

经典案例分析题二背景资料:承担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某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文件和资料对该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设置了关键点,该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了审核和分析,在具体施工中遇到以下情况:(1)由于第三方的原因,该工程被迫停工,停工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质量进行了检查,均合格,停工15d 后复工,项目经理在未检查的情况下指示继续施I。

(2)在某关键工序施工完毕后,为确保工序合格,由施工人员对其质量进行自检后,达到合格标准,紧接着便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题(共 5题,共 120分,请根据背景材料,按要求作答)(一)某城市道路工程,基层采用水泥稳定士,施工中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

(1)选用初凝时间 3h以下的 P32.5号水泥。

(2)水泥稳定土中的中粒土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10%。

(3)施工最低气温为-5℃。

(4)基层保湿养生不宜小于3h。

(5)基层的压实厚度最多不超过30cm。

在该道路工程面层施工时,已进入冬期,施工项目经理部为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问题】1.水泥稳定土基层宜在哪个季节施工?2.请指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中的技术指标有哪些不妥之处,并改正。

3.当该道路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该项目经理部应做到哪些应对冬期施工的措施案例一:1、水泥稳定土基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2、(1)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下P32.5号水泥不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的P32.5、42.5号水泥。

(3)施工最低温度为-5℃不妥;施工最低温度应为5℃。

(4)基层保湿养生不宜小于3h不妥;应为7d。

(5)基层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不妥,应不超过20cm。

3、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冬期施工措施包括:掺入早强剂;原材料加热;成形后覆盖保温。

(二)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问题】1.根据哪些因素来选择管道的顶进方法?2.普通顶管法宜在哪类土层中采用?3.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建公路经典案例题分析经典案例题一【背景资料】某大桥工程,该大桥桥址位于两山体之间容地,跨越一小河流河流枯水期水深0.5m左右,丰水期水深2m左右,地面以下地层依次为黏土、砂砾强风化砂岩,该桥基础原设计为40根钻孔灌注桩,桩长12.0~13.8m不等。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大桥基础施工时,恰逢河流枯水期且大旱无水。

施工单位考虑现场施工条件、环保、工期等因素影响,提请将原设计大桥基础钻孔灌注桩全部变更为人工挖孔桩。

监理单位与相关部门评估、审定,认为该变更属于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重要工程变更,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下达了工程变更令。

事件二: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人工挖孔柱专项施工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人工挖孔桩施工采用分节现浇C25混凝土护壁支护,每节护壁高度为1m,桩孔混凝土护壁形式及结构如图3所示。

挖孔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层中有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施工单位重新制订了专项工方案。

事件三:桩基础人工挖孔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1)挖孔作业时,至少每2h检测一次有毒有害气体及含氧量,保持通风;孔深大于10m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2)桩孔内设有防水灯泡照明,电压为220V。

(3)桩孔每开挖2m深度浇筑混凝土护壁。

【问题】 1.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变更令之前,须履行哪两个审批程序?2.图3中,混凝土护壁形式属于外齿式还是内齿式?写出构造物A的名称,说明混凝土护壁节段中设置的管孔B的主要作用。

3.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图3中标注的D与H 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事件二中,为防止施工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挖孔施工现场应配备哪些主要的设备、仪器?4.事件三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若错误,予以改正。

5.该大桥挖孔桩修订后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1)一是要报业主批准。

(2)二是要同承包人协商确定变更工程的价格不超过业主批准的范围。

2.(1)内齿式。

(2)护圈。

(3)防止护壁外侧与孔壁间不密实或有空洞,用来进行补浆的。

或者壁后有渗水,排水作用。

(此文仅做参考)3.(1)D不小于1.2m。

H不小于300m m。

(2)气体浓度检测器、通风设施、防毒面罩、氧气瓶。

4.(1)正确。

(2)错误。

改正:桩孔内设有防水灯泡照明,电压为安全电压。

5.(1)需要。

(2)理由:因为挖孔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层中有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所以需要专家论证。

经典案例题二【背景资料】某二级公路的一座隧道,根据施工图设计,起讫桩号K101+109~K101+404,长度295m,其中,明洞10m,Ⅵ级围岩203m,Ⅴ级围岩82m。

根据隧道的围岩级别、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单位提供的数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决定在该隧道中采用如图4所示的工序进行开挖和支护,施工时从进口往出口方向掘进。

图中1~10代表开挖或支护的施工工序,开挖时每循环开挖长度为2m,开挖至K101+259时,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为60m,施工过程中,在K101+244~K101+249处发生塌方,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妥善处理,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问题】 1.图中所示的隧道开挖方式是什么?该隧道采用这种开挖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写出图中施工工序1、2、3、5、6、9、10的名称。

3.指出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的不妥之处或错误做法,并改正。

4.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现场人员的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参考答案】 1.(1)环形预留核心土法(2)合理(3)理由:因为隧道围岩明洞10m,Ⅵ级围岩203m,Ⅴ级围岩82m,围岩较差,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法核心土能保证开挖面稳定,较安全。

2.1上部环形开挖,2上部初期支护,3核心土开挖,5下部左边墙开挖,6下部左边墙初期支护,9仰拱混凝土浇筑,10全断面二次衬砌。

3.(1)错误做法一:开挖时每循环开挖长度为2m。

改正: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0.5~1.0m。

(2)错误做法二:开挖至K101+259时,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为60m。

改正:开挖至K101+259,围岩的级别为Ⅵ级。

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围岩不得超过40m。

4.1小时。

经典案例题三【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的路基工程,路基宽度12m,其中K1+600~K3+050为填方路堤,路段填方需从取土场借方;K1+600~K2+300填方平均高度为1.6m,设计填方数量16200m3;K2+300~K3+050填方平均高度为2.1m,设计填方数量24000m3。

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复查和现场核对,补充了必要现场调查资料,发现该路段原地面下有50c m厚淤泥,设计文件中未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在施工图会审中提出处理意见后,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同意,按路堤坡脚每侧扩宽1m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抛石方量14193m3,要求采用粒径较大的未风化石料进行抛填。

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了取土场位置,并拟定了新的施工便道A、B两个方案,施工便道A方案长度1420m,施工便道B方案长度1310m,最终确定采用A方案,取土场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施工过程中,路堤填筑两侧均加宽超填30cm。

【问题】1.计算K1+600~K3+050路段设计填方量的平均运距。

(单位:m,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2.根据《路基施工技术规范》,K1+600~K3+050路段是否需要进行路堤试验路段施工?说明理由。

3.说明施工单位确定采用施工便道A方案的理由。

4.路堤填筑时,两侧加宽超填30c m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对抛石挤淤的材料还有什么要求?该路段软基处理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5.计算K1+600~K3+050路段加宽超填土方量,并按《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工程量计量规则,计算该路段业主需计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

(单位:m³,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

【参考答案】 1.K1+600~K2+300平均运距:700/2+1420=1770m。

K2+300~K3+050平均运距:750/2+700+1420=2495m。

K1+600~K3+050段平均运距:(1770×16200+2495×24000)/(16200+24000)=2202.84m。

2.(1)需要。

(2)理由:本工程为二级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筑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为特殊地段路基。

3.(1)安全角度:取土场地势陡,施工便道B在其下方,不安全。

(2)经济角度:施工便道,占用耕地,成本较大。

(3)干扰角度:施工便道B,穿越村庄,对其干扰比较大。

(4)其他角度:施工便道A线路高差小,便于车辆运输行驶,而施工便道B线路高差大。

4.(1)作用①:保证路基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作用②: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

(2)未风化石料中0.3m粒径以下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20%。

(3)换填垫层、稳定剂处理。

5.(1)加宽超填土方量(1.6×700×0.3+2.1×750×0.3)×2=1617m3。

(2)业主需计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16200+24000=40200m。

经典案例题四【背景资料】某三级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4+300,双向两车道,里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该路段已成为重要集散公路,路面混凝土出现脱空、错台、局部网状开裂等病害,对该段公路需进行路面改造。

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采用探地雷达、弯沉仪对水泥混凝土板的脱空和结构层的均匀情况、路面承载能力进行了检测评估,设计单位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对该路段进行路面改造方案设计。

经专家会讨论,改造路面采用原水泥混凝土里面进行出之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该改造路段中的K2+000~K3+200经过人口密集的村庄,设计方案在此路段设置隔离栅,建议施工单位隔离栅宜在A 工程完成后尽早实施。

事件二:施工单位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脱空的病害采用钻孔然后用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的方案,具体的工艺包括:①钻孔②制浆③定位④交通控制⑤灌浆⑥B⑦注浆孔封堵。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的原混凝土路面,将病害范围的整体全部凿除,重新夯实路基及基层,对换板部位基层顶面进行清理维护,换板部分基层调平采用碎石,再浇筑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事件四:施工单位对板块脱空病毒进行压浆处理,强度达到要求后,复测压浆板四角的弯沉值,实测弯沉值在0.10~0.18m m 之间。

事件五:施工单位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按试验段摊铺取得数据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应做C试验和D试验。

【问题】1.写出事件一中A的名称,说明设置隔离栅的主要作用。

2.写出事件二中工艺B的内容,并对路面处治的工艺流程进行最优排序。

3.改正事件三中的错误之处。

4.事件四种施工单位复测压浆板四角的弯沉值后,可否判断板块不再脱空?说明理由。

5.写出事件五种C试验、D试验的名称。

【参考答案】1.(1)路基工程。

(2)将公路用地隔离出来,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的设施,同时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人和畜等与公路分离,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营。

2.(1)B弯沉检测(2)排序:③定位→①钻孔→②制浆→⑤灌浆→⑦灌浆孔封堵→④交通控制→⑥弯沉检测。

3.换板部分基层调平均由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一次进行,不再单独选择材料调平。

4.(1)可以判断不再脱空(2)理由:因为实测弯沉值在0.10~0.18mm之间,并未超过0.3m m。

5.C抽提试验;D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顺序可互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