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和海底地形(复习)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思维激活我国海岸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捷的海上通道,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国海岸带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海岸类型繁多,分布格局也独具特色。
有关我国海岸带形成的主要因素,你知道多少呢?提示: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地球深部的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二是地球外动力作用过程。
如气候变化(冰期、间冰期)所导致的海平面的变化;光、水、风等风化作用,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风暴、海浪等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削高填低和海岸带侵蚀与淤积变化.三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和改造海岸带地质环境的重要地质营力.在上述三方面地球动力系统的作用下,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集中体现在海岸线的往复变迁,这一变迁是海平面的升降运动、地壳的升降运动、泥沙的输送、沉积与海浪(海流)侵蚀等地质作用过程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主整理一、海岸线和海岸带1.海岸线(1)概念: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____________处时与____________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特点:海面由于____________作用等因素而涨落不定,海岸线的____________也随之迁移。
2.海岸带(1)概念: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其范围由____________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____________是海岸带的主体。
(2)特点:是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带。
(3)影响因素:海岸在发育过程中,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流水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二、不同类型的海岸1.基岩海岸(1)组成:基岩海岸由坚硬的____________组成,又称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课件 精品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B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的成因
• 海底扩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炽热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 央裂谷带涌升 2、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 洋底不断扩张 3、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 递增
珊瑚礁海岸
不同类型的海岸
1、基岸海岸(岩岸) 特点: 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它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 入海的边缘 3、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 深 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 4、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5、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海蚀地貌
分布: 利用: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的浙、闽、 粤、桂、琼、台 天然良港、旅游开发
南沙群岛
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6000米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海岸低洼地带
澳大利亚大堡礁 生物堆积作用形成的 利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一种特殊海岸
避风良港
分布: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南沙群岛、
珊瑚礁(堡礁)
珊瑚礁(环礁)
澳大利亚-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生 物 海 岸
成因
特点
利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 )
海洋地理走进考纲:1. 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海水运动: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6)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3)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5)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7)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国际海洋秩序: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基础回顾:Array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2.海底地形的形成2注: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或融冰(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河流径流注入量,洋流,海域轮廓(开敞—盐度适中,闭塞—盐度升高或降低)。
海岸海底地貌
2、海岸带堆积物
• (1)海滩沉积 海滩沉积包括
砾石、砂和粘土沉积
基岩海岸:砾石 沉积比较发育,形成砾 滩
沙质海岸:以中 、细砂沉积为主,坡度 较大 的海岸带有粗砂沉 积
(2)瀉湖和障壁岛沉积物
• 瀉湖:被沙嘴、沙堤、障壁岛隔离或半隔离的浅海湾,通 常有潮汐口与开阔海域连通。 淡化瀉湖:发育在潮湿气候区,水面高于外海海 面。沉积细的碎屑物质,粉砂、粘土,含有机质; 咸化瀉湖:发育在干旱气候区,水面低于外海
• 水障面壁。岛:以以化细学砂沉和积极为细主砂,为夹主细粒碎屑沉积。
(3)生物堆积物
• 主要发育在生物海岸和泥质海岸。 • 生物海岸带:发育滨海沼泽 • 泥质海岸带:腹足、双壳类等繁盛
三、海岸的演化
• 初期(幼年)阶段:海水 的侵蚀能力很强,海岸坡 度较陡,海岸线弯曲;
• 中期(青年)阶段:海岬 部位波切台不断扩大,海 岸线不断向陆地方向后退 ,海蚀崖高度增加,在波 切台上发育海蚀桥和海蚀 柱,并有少量砂砾堆积物 ;海湾地区海岸线向海推 进,曲率变小;
海面变化的依据
1 现今海面以上的古海面遗迹 如海蚀穴、海蚀崖等等,是过去海岸
线的残存和海洋作用的产物。
2 现今海面以下的古海面遗迹 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如河流相残
余沉积,古河道,水下三角洲和人类 遗迹等等,它们只能说明海面有过升 降,并不代表古海面的绝对高度。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
1 海洋水量的变化 2 洋盆容积的变化 3 海陆位置的相对变化 4 海水物理性质变化 5 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
阳光沙滩成了死亡地狱。
(1)海岸侵蚀地貌 • 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发育在基岩海岸的岩石中。
海蚀穴:形成于海平面附近深度大于宽度的洞穴。 海蚀凹槽:沿着海平面发育向陆地凹入的线状凹槽。 海蚀崖:海蚀过程中,海岸线后退,海岸崩塌形成的悬崖峭壁。 海海蚀蚀拱柱桥::由发海育蚀在作波用切台上,与海蚀崖相连的似拱桥状的地貌。 形成的分布在波切台 上的岩石柱体。 波切台:沿着平均海 平面向陆地延伸并向
人教版选修二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一、单选题读下图,完成1~5题。
1.岩层①—④中,年龄最新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下图,完成1~5题。
2.岩层①—④中,年龄最新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面左图为“某同学在‘谷歌地球’截取的部分区域图”,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区域素描图”,据此完成1~2题。
3.两图中没有出现的海底地形的特征是()A.地形相对平坦B.坡度较缓,深度不大C.狭长而深凹D.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4.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A处是大陆架B.图中B处是海岭C.图中C处是海沟D.图中D处是大陆坡5.有关全球构造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B.海底扩张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D.上述三大学说的提出,说明人类对海底地形已有了科学完整的认识读下图,完成1~5题。
6.岩层①—④中,年龄最新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下图,完成1~5题。
7.岩层①—④中,年龄最新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8.甲处地形为()A.海沟B.大陆坡C.海岭D.大陆架读“某海域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9.地形乙是________形成的()A.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托顶作用下B.新洋壳不断生长,海底不断扩张中C.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洋底下倾、陷落D.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大陆板块受挤隆起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0.只可能出现于热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1.只可能出现于热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由于海面的涨落不定,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阅读“1986年—2006年黄河三角洲河口海岸线的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引起黄河三角洲河口海岸线变迁的因素有()①河流携带泥沙的堆积作用②海浪的侵蚀作用③地壳运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海洋地理知识点
海洋地理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2.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4.发利用的优势。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6.7.8.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结合钓鱼岛、南沙群岛所属权的问题,阐明中国严正扞卫本国海洋权益的立场,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
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
此外,与海洋地理考点内容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复习情景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海洋污染问题,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
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
第一章 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 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海 洋
海岸的分类
通常把海岸分为岩岸和沙岸(包括粉沙淤泥质海岸)。 岩岸(山地海岸) 按海岸带地貌排列方式或其他地貌特称分为:里亚式海岸、 达尔马提亚式海岸、峡湾海岸、断层海岸、喀斯特海岸)
沙岸(大部分属于平原海岸) 三角洲海岸、淤泥堆积平原海岸、潟岸湖、弱谷海岸、三角 湾海岸等。 此外低纬度海区还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泥滩海岸。
(2)海蚀崖 海蚀穴
海蚀崖
❖ 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不断扩大,顶部的基石悬空, 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后退形成陡壁。
❖ 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 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 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 较好地保存。
(3)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海蚀穴
6.深海平原
❖ 深海平原又称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 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沉积物来源 于大陆架,由浊流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 部位。
❖ 沉积物经过波浪的分选作用(粗粒物质上移,西里物质下移) 后,形成由粗粒物质构成的滨岸堤和细粒物质构成的水下堆 积台。
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
❖ 在凹形海岸,海岸与波浪 前进方向的夹角约为45o 但由于海岸方向改变,使 这个夹角增大,大于45o。 这时泥沙流搬运能力减低, 使泥沙流从原来不饱和或 近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或 过饱和,在海岸转折处堆 积形成海滩,称湾顶滩。
4.边缘海沟
❖ 边缘海沟是与大陆坡相邻的狭长深海凹地,通常 与岛弧同时出现,延伸方向也与之一致,横剖面呈 不对称V形,平均坡度5o ~ 7o ,宽数十千米至上百 千米,长可达数千千米,深度往往在6500m以上, 有现代火山活动并且是地震震源所在。
浙江地理选考微专题:海底与海岸地貌
马里亚纳海沟地形 11034 m
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甲处类似的是
A.冰岛
B.日本列岛
C.安第斯山
A
D.阿尔卑斯山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D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BD
珊瑚礁是指造礁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虫常需要生长在22~30℃且 有一定盐度(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的海水中,同时它的光合作用还要求有 充分的光照。读图7,完成13~14题。
13.有关世界珊瑚礁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 是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 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 气候持续性变暖 C. 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 地壳阶段性下沉
海蚀洞
海蚀拱桥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崖1
巴厘岛 情人崖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
断层海岸1
台湾清水断层海岸
• 特点: • 成因: • 利用: • 分布:
基岩海岸
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 遭受海水侵蚀 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10-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方法技巧等高线(或者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大,稀疏说明坡度小。 等深线数值越小,海拔越高,说明海水越浅,在海底地形中属于地势 较高的部分。
-11-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1 2 3 4-5 6 7
1关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C.大陆架即大陡坡 D.大陆坡相对陡峭 解析: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 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答案:D
-12-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1 2 3 4-5 6 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 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C.洋盆地形较为陡峭 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没有山脉、丘陵 解析: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洋盆内部分布着 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答案:A
-3-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 以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 陡峭的斜坡。大陆坡水深一般为200~4 000米。 (二)岛弧和海沟 1.岛弧 (1)位置:大陆坡的前缘。 (2)举例:太平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 (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海岸带
含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范围: 潮上带、潮间带、水下岸坡
主体: 潮间带
海浪 潮汐
流水
4、影响海岸发 育的因素 5、特点
洋流 生物 全球变暖 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海岸线
潮上带
潮间带 水下岸坡
陆
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
什么是海岸线? 海岸带的范围?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1)图中A处地形为________,B处地形是________。 (2)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________(部位),B多分布在大洋 的________(部位)。
(3)图中①②③④为大洋底部形成的四座火山,其年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滩涂养殖
红树林与泥沼 热带、亚热带 相结合的海岸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珊瑚虫的遗骸 和分泌物堆积 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 保护海岸。抵
边缘
抗海浪侵袭
珠三角海岸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南沙群岛
基 岩 海 岸
中国海岸线
杭州湾以北(除 辽东半岛山东半 岛外)比较平直;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由砾石、沙子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 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例1] (2012·江苏高考节选)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 图”。读图回答下题。
[答案] 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 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海沟 洋中脊(2) 边缘 中部 (3)①<②<③<④ 离洋中 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 (4)A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 陆板块下面,拖曳形成的; B是在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 下形成的。
•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成大陆架、大陆坡、 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
海底 地形
大陆架
位置
从低潮线起 向海洋方向 延伸至坡度 显著增大的 地方为止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 脊
大陆架 向外延 伸的 部分
大陆与洋 盆的过渡 地带,分 布于大陆 坡 的前缘
岛弧外缘, 一般是大陆 坡与洋盆的 分界线
-----沿岸多平原
杭州湾以南比较 曲折。
-----沿岸多丘陵, 山地
海蚀柱
海蚀崖
台湾野柳龟基岸海岸
利用方向: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红树林
思考
1.海岸带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 海岸带的区位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交通便利,位置优越;(2)可直接利用海水 (可航运、养殖、发电等);(3)海滨多荒地,征 用、购置土地费用低;(4)海洋自净能力强,废 弃物处置代价小;(5)便于引进国际资本、技术 和经验,便于进入国际市场;(6)适宜定居和旅 游。我国沿海开发地带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滩涂养殖
红树林与泥沼 热带、亚热带 相结合的海岸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珠三角海岸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类型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____________,丙地属于____________,甲处的 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区位条件。 (3)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试分析 其原因。
分布:大陆架宽广的区域,易形成岛弧, 例如亚洲东岸。
大陆架狭窄的区域,易形成海岸山脉, 例如南美洲西岸。
学法指导 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看海岭(大洋 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的位置
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 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碰撞而成。
思考 2.岛弧和海沟为什么常常相伴而生? 【提示】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岛弧 和海沟的平行并存,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 碰撞时,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 如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 相对较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 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入东亚大陆地壳 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同 时,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 物质相互迭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由砾石、沙子 堆积物颗粒较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粗,海滩宽阔
平坦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滩涂养殖
台湾西侧海岸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海 岸 珊瑚礁
海岸
类型
成因
特点
陆地山脉或丘 地势险峻、坡
基岩海岸 陵延伸入海的 陡水深、海岸
边缘
曲折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由砾石、沙子
砂质海岸 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海底地形图
大 陆 架
大
陆 坡
火 山 岛
大
大洋
海
洋中
沟
盆脊
地
大陆隆
思考 1.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 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 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 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 岛弧、洋盆和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 本对称分布。
• 二、海底地形及其形成
3.读下列四种主要海岸带类型图,回答问题。
(1)按照海岸带的分类,甲为________海岸,乙为________海岸,丙为________海岸。 (2)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哪些?在开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丁海岸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功能?
答案:(1)砂质 淤泥质 基岩(2)可以发展滨海旅游、海水浴、冲浪、潜水、垂钓等。 问题:禁止采沙,防止海岸侵蚀;禁止破坏植被、过度捕捞,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禁 止乱抛乱丢,防止海洋污染。(3)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保护渔 业资源;减轻温室效应。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 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一、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线和海岸带
2、海岸线: 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
深度大,地 壳活动相对 稳定,地形 较为平坦
中轴为裂 谷,其两 侧群峰对 峙,内壁 陡峻
地幔物质的 对流向两侧 推开,海底 不断扩张形 成
洋壳在地 幔物质对 流上升的 顶托作用 下形成
海底扩张说
第一讲 海岸和海底地形
2.海底地形的形成 (1)海底扩张学说与洋壳的形成: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其成因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海底扩张 学说的内
容 洋中脊
洋壳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
解 题
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训
练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要 高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 效
凝结形成
洋盆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 形成
目 地理(江苏专版) 录
• (2012·福建高考)“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 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下图示意东 亚部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 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 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 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 件。 (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 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答案:(1)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 多岛屿,有众多的海蚀地貌景观; 海域水浅,光照充足,水生生物多 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2)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 (变暖)等。
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
(2)洋中脊
最长的海底山系
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分布
太平洋—大洋东部
大西洋---大洋中部
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第一讲 海岸和海底地形
(2)板块构造学说与洋壳消亡:
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解释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板块构造学 说部分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大陆板 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 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 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 熔为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