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合成
第二章配合物的合成
脱掉水后只有乙醇和金属配合形成[Ni(EtOH)6]2+,它 可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ClO4-形成 [Ni(EtOH)6](ClO4)2,后者容易被分离出去。
• 由于HClO4是强氧化剂,易发生爆炸反应,故在分 离中采用MClO4。上述配合物必须在无水介质中合 成,在水溶液中易发生如下反应:
H [Ni(EtOH)6](ClO4)2 2 O
[Ni(H2O)6]2++6EtOH+2ClO4-
•
•
4.[Cr(NH3)6](NO3)3的合成
无水CrCl3可同液氨反应,但主要产物是
[Cr(NH3)5Cl]Cl2,剩下一个内界的Cl-很难被取代。 但是,碱性水解反应比中性水解反应要快得多。 因此,用碱催化液氨溶剂来取代剩下的Cl-是可能 的,此时NH2-是碱,而进场配体是NH3。反应可 能遵循如下机理:
[Cu(acac)2] + py→ [Cu(acac)2py]
2-2 利用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
一、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最常用)
此法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 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去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例如 [Cu(NH3)4]SO4的制备。此法也适用于Ni( Ⅱ)、Co(Ⅱ)、Zn(Ⅱ) 等氨配合物的制备。但不适合于Fe(Ⅲ)、Al(Ⅲ)、Ti(Ⅳ)等氨配合
物的制备。
原因: NH
3
H 2O
NH
4
OH
存在着NH3与OH-对金属离子的竞争。由于Fe(Ⅲ)、Al(Ⅲ)、
Ti(Ⅳ)等的氨配合物稳定性较小,而其氢氧化物很难溶,虽然加
入过量氨水,仍是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因此,需用其他方法来 制备这类配合物。
第二章配合物的合成
4.加入沉淀剂。当制得的配合物是一个阳离
子时,可能需要加入一种合适的阴离子,使它生
成一种难溶盐将其分离。反之,为了沉淀一种配
阴离子,可以加入一种合适的阳离子。
二、对于非经典配合物,通常是共价性的化
合物,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具有较低的熔点和 沸点。也可用上述方法分离,但更常用蒸馏、升华 和色层分离的方法。 重结晶: 若配合物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可采用在沸水中 进行重结晶。也可选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在有机相 中重结晶。
[Cr(en)3]I3 + 3AgCl → 3AgI↓+ [Cr(en)3]Cl3
• 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溶剂是二甲基替甲酰胺 (DMF)(CH3)2NCH利用此溶剂能够以高产 O 率通过下面反应制得cis-[Cr(en)2Cl2]Cl:
[Cr(DMF)3Cl3] + 2en (灰蓝色)
[Co(NH3)5Cl]Cl2 [Co(H2O)6]Cl2+NH3+NH4Cl (紫色) O 活 性 炭 HCl [Co(NH3)6]Cl3 (橙黄色)
[Cu(acac)2] + py→ [Cu(acac)2py]
2-2 利用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
一、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最常用)
此法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 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去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例如 [Cu(NH3)4]SO4的制备。此法也适用于Ni( Ⅱ)、Co(Ⅱ)、Zn(Ⅱ) 等氨配合物的制备。但不适合于Fe(Ⅲ)、Al(Ⅲ)、Ti(Ⅳ)等氨配合
4
2 NMe
3
trans [ SnCl 4 ( NMe 3 ) 2 ]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条件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条件化学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以配体形式存在的化合物。
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合成方法对应着不同的反应条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相应的反应条件。
一、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配位置换反应:该方法是最常见、最常用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反应中,已有的配体会被新的配体取代。
常用的配位置换反应有配体置换反应和配体交换反应等。
2. 配体加成反应:该方法是通过加入新的配体使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增加,从而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
这种反应常用于合成多核配位化合物。
3. 配位加成-消除反应:该方法是通过加入新的配体并消除旧的配体,来换位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
这种反应常用于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同位素。
二、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条件1. 反应温度: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反应温度。
一般来说,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也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合成配位化合物时,要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2. 反应溶剂:反应溶剂对反应速率和产物产率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反应溶剂有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和无机溶剂(如氯化铵溶液等)。
选择合适的反应溶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3. 反应pH值:pH值对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一些反应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配位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要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除了以上所述的反应条件,还有可能会影响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其他因素,如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光照条件等。
在具体的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综上所述,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配位置换反应、配体加成反应和配位加成-消除反应等。
而合成配位化合物时,需要考虑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和反应pH值等反应条件。
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合成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配合物,并通过实验步骤和结果验证合成过程的可行性和成功性。
实验器材和试剂•试剂A:苯乙烯(10 mL)•试剂B:二茂铁(5 g)•试剂C:氯化铜(2 g)•试剂D:三氯化铁(3 g)•试剂E:苯甲酸(5 mL)•反应容器:干燥的三口瓶(50 mL)•搅拌棒:玻璃搅拌棒•试管:干燥的试管(50 mL)•化学药品:酒精,乙醇(100 mL)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试剂溶液1.取一个干燥的三口瓶,将试剂A、试剂B、试剂C、试剂D按照配比加入瓶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2.将试剂E加入干燥的试管中,用酒精溶解。
步骤二:反应过程1.在实验室通风橱中,将试剂溶液从步骤一的三口瓶中转移至干燥的试管中。
2.将试管放入恒温槽中,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80°C,反应时间设定为4小时。
3.在反应过程中,用玻璃搅拌棒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溶液,以保证反应均匀进行。
步骤三:产物分离和纯化1.将反应结束的试管取出恒温槽,冷却至室温。
2.加入适量的乙醇溶液,用于溶解未反应的杂质。
3.将溶液过滤,得到产物的固体。
4.用乙醇反复洗涤固体产物,去除杂质。
5.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干燥,得到纯净的配合物。
实验结果与讨论使用上述实验步骤合成的配合物经过纯化后,得到了纯净的产物。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
此次实验成功合成了预期的配合物,并进一步验证了合成方法的可行性。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反应均匀进行,采用了恒温槽控制温度,并通过搅拌棒搅拌溶液。
通过适当的溶剂选择和纯化步骤,有效地去除了未反应的杂质,得到了纯净的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本合成方法可用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配合物,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同时,本实验也展示了合成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实验提供了参考。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配合物,并通过纯化步骤得到了纯净的产物。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原理;
2.了解配合物的拆分原理及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与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
配合物是指由配体(L)与中心原子(M)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记作[ML]。
配合物的合成是将配体与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
反应条件和试剂。
拆分是将已形成的配合物中的配体与中心原子分离,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
1.配合物的合成:
(1)准备试剂:选择适当的配体(L)和中心原子(M),根据需要准备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
(2)将配体溶解在溶剂中,加热至适当温度;
(3)将中心原子溶解在溶剂中,加热至适当温度;
(4)将配体溶液与中心原子溶液混合,搅拌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
(5)分离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品。
2.配合物的拆分:
(1)将配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加入适当的拆分剂,根据拆分剂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
(3)搅拌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
(4)分离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品。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3.分析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掌握了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拆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注意安全操作。
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与观察分析能力。
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调控
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调控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调控是配位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配合物,可以探索其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控其性质,拓展其应用领域。
一、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配位法、络合反应法、配体置换法等。
直接配位法是指将金属离子与配体直接反应生成配合物。
例如,将铜离子与氨配体反应,可以得到深蓝色的四氨合铜(II)离子。
络合反应法是指在反应溶液中加入配体,通过络合反应生成配合物。
配体置换法是指将金属离子与已有的配体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
这些合成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合成目标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性质调控配合物的性质受到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配位键的影响。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配合物性质的调控。
1. 中心金属离子的选择中心金属离子的选择对配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因此会导致配合物的性质差异。
例如,将铁离子替换为锰离子,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磁性性质的配合物。
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稳定性、光学性质、磁性性质等。
2. 配体的选择配体是配合物中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物质。
不同的配体具有不同的配位能力和空间结构,因此会影响配合物的性质。
例如,选择不同的氮、氧、硫等原子作为配体,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颜色的配合物。
通过选择不同的配体,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稳定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能等。
3. 配位键的调控配位键是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配位键的强弱和性质也会影响配合物的性质。
例如,选择不同的配体,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配位键,如配位键的共价性和离子性。
通过调控配位键的性质,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稳定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能等。
三、配合物的应用配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催化领域,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配合物的制备
配合物的制备一、配合物的概念及意义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一些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催化剂、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1. 直接合成法直接将金属离子和配体在适当条件下混合反应,生成配合物。
例如:FeCl3 + 6H2O + 3NH3 → [Fe(NH3)6]Cl3。
2. 水热法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利用水分子作为配体参与反应。
例如:CuSO4·5H2O + NH4NO3 + H2O → [Cu(H2O)6](NO3)2。
3. 溶剂热法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利用有机分子作为配体参与反应。
例如:Ni(NO3)2·6H2O + 4,4’-bipyridine + C2H5OH →[Ni(bpy)2](NO3)2。
4. 气相沉积法将金属源和有机源混合,在高温下进行气相沉积形成薄膜或纳米颗粒。
例如:Fe(CO)5 + CH3OH → Fe(CH3O)5。
三、配合物制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配体选择选择合适的配体是制备高效、高产率配合物的关键。
一般来说,配体应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较好的溶解性。
2. 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反应过程中氧气和水分的影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
3. 结晶与分离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结晶、沉淀或萃取等方法将目标产物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一步骤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并注意对产物进行干燥和储存。
四、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配合物制备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注重实验细节和安全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得到高质量、高产率的目标产品。
配合物合成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物的制备过程及条件控制。
3. 学习配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检测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在配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新物质。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金属离子:CuSO4·5H2O- 配体:NH3·H2O- 其他试剂:无水乙醇、浓盐酸、蒸馏水等-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试管、滴管、烧瓶、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2.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CuSO4·5H2O,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 用滴管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H3·H2O,边加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当溶液变为深蓝色时,停止加NH3·H2O,继续搅拌一段时间。
4. 将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离心机分离沉淀。
5. 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重复洗涤2-3次。
6. 将沉淀转移至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7. 将溶液转移至水浴锅中加热,观察配合物的颜色变化。
8. 待溶液冷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溶液颜色变化: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形成配合物。
- 配合物的颜色:深蓝色。
- 配合物的吸光度: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计算。
2. 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NH3·H2O与CuSO4·5H2O发生配位反应,形成深蓝色的配合物。
- 配合物的颜色变化与配位反应有关,说明配位键的形成对配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 配合物的吸光度可以作为其浓度的一种表征,用于定量分析。
#### 五、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配体NH3·H2O的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配合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_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NH3 NH3
Pt
NH3 NH3
NH3 NH3
Pt
NH3 Cl
Cl NH3
Pt
NH3 Cl
2)[PtCl(NO2)NH3(MeNH2)] 三种异构体的制备:
Cl Cl Cl Pt Cl 2NO2Cl Cl Pt 2NO2 Cl
Cl Cl
Pt
NO2 Cl
2NH3 a
Cl NH3
Pt
NO2 Cl
MeNH2 MeNH2 b NH3 NH3 d Pt
1)[Cu(H2O)4]SO4.H2O = [CuSO4]+5H2O (加热) 2)2[Co(H2O)6]Cl2 = Co[CoCl4] +12H2O (加热) 粉色 蓝色 变色硅胶的原理(粉红、蓝色)
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
1、金属的氧化
最好的氧化剂是O2或H2O2,不会引入杂质。 例:[Co(NH3)5Cl]Cl2的合成
三、利用催化反应制备配合物
[Co(NH3)6]Cl3的合成(多相催化)
NH3-NH4Cl-H2O
[Co(H2O)6]Cl2
O2、活性炭
[Co(NH3)6]Cl3
四、几何异构体的制备
反位效应 trans effect
在几何图形有对称中心的金属配合物中,配体有使 其反位的另一配体不稳定的效应。
例如,二价铂配合物为平面四边构型, 两条对角线的每对配体互为反位。 在某些配合物内界的取代反应中,取代反应常常发生在 反位效应较大的配体的反位位置上。
五、旋光异构体的制备
旋光异构体的制备:一般是先制备外消旋体,然后进行拆分。 例:[Co(en)3]3+旋光异构体的制备: 在过量乙二胺和催化剂活性炭存在下,对Co(II)盐进行空气氧化, 可制得外消旋[Co(en)3]3+: CoCl2 +3en [Co(en)3]Cl2
配合物合成
配合物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的过程。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和周围的配体组成的复合物,其中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原子结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合物合成方法:
1.直接合成法:将中心原子的盐溶液与配体的溶液混合,在适当的
条件下反应,使中心原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配比。
2.取代反应:通过取代配体上的原子或基团来合成新的配合物。
例
如,可以用一个新的配体取代已存在配合物中的一个配体,形成新的配合物。
3.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中心原子的氧化态,从而
形成不同的配合物。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具有不同电子构型的配合物。
4.模板法:在存在模板分子的情况下,通过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
使中心原子与配体结合形成特定结构的配合物。
模板法可以控制配合物的结构和立体构型。
5.水热/溶剂热合成:在高温高压的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这种
方法可以提供特殊的反应环境,促进配合物的形成。
配合物的合成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配体和中心原子,并且需要对反应进行监控和表征,以确保合成的配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性质。
不同类型的配合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合成方法,因此具体的合成过程会根据目标配合物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配合物的制备方法1、常温溶液挥发法:适用于溶解性好的原料和反应快的体系2、常规加热溶液法:适用于微溶剂原料和反应慢的体系,60—80℃3、水热法:适用于热稳定性高的物质,有利于产生特殊结构的单晶;一般在常规无法培养单晶时使用(120—170℃)有时也可用于晶体预处理(80—110℃)4、扩散法:用于合成难溶性配合物5、溶剂选择:依次顺序[1]水;[2]乙醇;[3]甲醇;[4]水—乙醇;[5]水—甲醇;[6]乙腈;[7]DMF(N,N-二甲基甲酰胺)或DMSO(二甲基亚砜)或DMSO(二甲亚砜);[8]或其他混合溶剂;[9]四氢呋喃水或醇的用量合计200ml左右,可以适当增加,取决于溶解性DMF的用量要小,一般合计10ml,配体和金属盐各用5ml溶解DMF可直接用于配合物的合成,也可在后续用于重结晶原理:利用水热或溶剂热,在高温高压下,是体系经过一个析出晶核,生长成长成单晶的过程,因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发生许多不可预料的反应。
方法: 将原料按组合比例放入高压釜中,选择好溶剂,利用溶剂的沸点选择体系的温度,高压釜密封好后放入烘箱中,调好温度,反应1—4小时均可。
然后,关闭烘箱,冷至室温,打开反应釜,观察情况按如下过程处理:1、没有反应——重新组合比例,调节条件,包括换溶剂,调PH值,加入新组分等。
2、反应但全是粉末,且粉末什么都不溶解,首先从粉末中挑选单晶或晶体,若不成,A:改变条件,换配体或加入新盐,如季铵盐,羧铵盐等;B: 破坏性试验,设法使其反应变成新物质。
3、部分固体,部分在溶液中:首先通过颜色或条件推断两部分的大致组分,是否相同组成,固体挑单晶,溶液挥发培养晶体,若组成不同固体按1或2的方法处理。
4、全部为溶液——旋蒸得到固体,将固体提纯,将主要组成纯化,再根据特点接上述单晶培养方法培养单晶。
在单晶制备时,经常会发现配位一发生,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可以找一根长玻璃管,底下注入盐的溶液,上面加一个纯溶剂缓冲层(第三种溶剂,如苯,正己烷,乙醚等减缓上下两种溶剂的扩散速率可长可短),玻璃管越细,两层间的接触面越小,扩散速度降低,有效避免新手一扩散完就出沉淀的局面。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引言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其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通过合成不同的配合物,可以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本实验旨在合成一种特定的配合物,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氯化铜(CuCl2)- 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铵(NH4Cl)- 乙酸铜(Cu(CH3COO)2)- 氨水(NH3)- 乙醇(C2H5OH)- 蒸馏水2. 实验方法:(1) 合成Cu(NH3)4Cl2:a. 将适量的CuCl2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得到溶液A。
b. 将适量的NH3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得到溶液B。
c. 将溶液B缓慢加入溶液A中,同时搅拌,直至出现深蓝色沉淀。
d. 将沉淀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Cu(NH3)4Cl2。
(2) 合成Cu(NH3)2(CH3COO)2:a. 将适量的Cu(CH3COO)2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得到溶液C。
b. 将适量的NH3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得到溶液D。
c. 将溶液D缓慢加入溶液C中,同时搅拌,直至出现浅蓝色沉淀。
d. 将沉淀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Cu(NH3)2(CH3COO)2。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Cu(NH3)4Cl2的合成:在实验过程中,将CuCl2溶液与NH3溶液缓慢混合后,观察到了深蓝色的沉淀。
这表明CuCl2与NH3发生了配位反应,形成了Cu(NH3)4Cl2配合物。
配合物的颜色变化是由于电子转移引起的。
通过合成Cu(NH3)4Cl2,我们可以推测其结构为四个氨分子和两个氯离子配位于中心的铜离子。
2. Cu(NH3)2(CH3COO)2的合成:在实验过程中,将Cu(CH3COO)2溶液与NH3溶液缓慢混合后,观察到了浅蓝色的沉淀。
这表明Cu(CH3COO)2与NH3发生了配位反应,形成了Cu(NH3)2(CH3COO)2配合物。
通过合成Cu(NH3)2(CH3COO)2,我们可以推测其结构为两个氨分子和两个乙酸根离子配位于中心的铜离子。
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固-气反应的例Biblioteka 有2KCl(s) + TiCl4(g)
2.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的特点: (a). 配位数保持不变; (b). 就取代反应速率而言,配合物可有活性 和惰性之分。 活性配合物: 取代反应进行得很快(速率大);
惰性配合物: 取代反应进行得很慢(速率小)。
5
(1)活性配合物取代反应的例子
△ △
BrF2[RuF6]
[Cr(en)3]Cl3
BrF3 + RuF5
cis-[Cr(en)2Cl2]Cl + en
19
* 对空气敏感配合物的制备 有机金属化合物多数对空气敏感,需要在无氧 的条件下合成。合成操作通常在氮气或氩气气 氛中完成。回流、蒸发、结晶、过滤、洗涤也 需要在干燥和无氧条件下完成。这些操作通常 在充以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进行。 许多研究者使用所谓的Schlenk真空线和 Schlenk烧瓶并配合使用注射器、过滤瓶等特殊 的玻璃仪器。 例如制备(CH3)3NGaH3,[RhCl(C8H14)2]n
(紫色)
[Cr(OH)3(H2O)3]↓
+ 3NH4+
[Cr(OH)3(H2O)3]↓
( 绿色)
+3enH+
这时就应该使用金属无水盐,并在非水介质中 合成。
制备无水金属盐
用简单加热脱水的方法,往往会使金属盐变 成不溶性的氧合物(如MOCl),得不到纯的无水 金属盐。
10
金属盐。 无水氯化物的制备: M(s) +Cl2(g) △ MClx(s) 将水合物与氯化亚碸、二甲氧基丙烷或原甲酸 三乙酯一起加热,可除去结合水,分别发生下 列反应:
[Cu(H2O)4]2+ + 4NH3(aq) [Cu(NH3)4]2+ + 4H2O
《配合物合成》课件
反应条件的控制
按照实验步骤,将试剂和溶剂混合在一起 ,搅拌均匀。
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 间等条件,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中间产物和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产物的表征与检测
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萃 取等,对中间产物和产物进行分离与纯化 。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 共振谱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检测,以验 证其结构与性质。
配合物合成的重要性
总结词
配合物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 要性
详细描述
配合物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们可以 作为催化剂、药物、荧光材料等,对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配合物合成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配合物合成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配合物合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合成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 。目前,配合物合成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配 合物合成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03
配合物合成的实验技术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所 需的试剂、溶剂、催化 剂等,确保其质量和纯
度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仪器准备
检查实验所需仪器是否 齐备,如烧杯、搅拌器 、温度计、真空泵等, 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实验操作人员培训
确保实验操作人员熟悉 实验流程和安全操作规 程,了解可能存在的危
配合物可以作为功能性材 料,如光电器件、磁性材 料和超导材料等,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催化材料
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 用于催化有机反应和无机 反应,提高化学反应的效 率和选择性。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物的制备过程及操作技能。
3. 分析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本实验以氯化铜和氨水为原料,合成[Cu(NH3)4]2+配合物。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沉淀溶解等现象,了解配合物的生成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铜(CuCl2)、氨水(NH3·H2O)、蒸馏水、滴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滤纸、干燥器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子秤、试管、锥形瓶、离心机、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氯化铜溶液:称取0.1g氯化铜,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2. 氨水处理: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3. 沉淀溶解:继续滴加氨水,直至蓝色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透明溶液。
4. 配合物的分离:将深蓝色溶液过滤,收集滤液,并用滤纸吸干滤液中的水分。
5. 干燥:将滤液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固体。
6. 红外光谱分析:对干燥后的固体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氯化铜与氨水反应生成了[Cu(NH3)4]2+配合物。
2. 在滴加氨水过程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透明溶液,说明配合物的生成。
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结构为[Cu(NH3)4]2+。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氨水滴加速度对配合物的生成有较大影响。
滴加速度过快,会导致溶液中出现较多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滴加速度过慢,会导致配合物生成不完全。
2.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Cu(NH3)4]2+配合物。
2.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沉淀溶解等现象,了解了配合物的生成过程。
3. 掌握了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10.10第十二章配合物合成新方法
2. 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类沸石、具有开放骨架结构 化合物的合成中。 3. kresge 等人利用表面活性剂 [(CH3)3N(C16H33)]+ 作为模板剂 , 合成了孔道内部直径为 1.5~10nm 的新型分子筛 ,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 , 为后来 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合成思路。
4. 现在 , 水热反应应用到一般配合物合成中 , 使 水热反应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5. 反应温度不再局限于高温 , 而是从水的沸点100 ℃以上开始均有报道
6. 把这些反应温度相对较低的水热反应称为低温 水热反应(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reaction )。
L2 配体的四个咪唑氮原子 , 以及来自 2 个叠氮根离子的 2 个氮原子配位 , 构成八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 L2 配体连 接两个 Ni, 另外1 个咪唑氮原子不参与与 Ni 的配位 , 从 而形成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配合物。
水热、溶剂热反应的特点: 1.简单易行、快速高效 ( 一般反应时间较短、每 次可同时进行多个反应)、成本低、污染少。 2.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 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 结果 , 难以了解反应过程 , 尽管现在有人设计 出特殊的反应器 , 用来观测反应过程 , 研究反 应机理 ,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 还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 , 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中 , 未参与与金属离子的配位 , 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4. 研究发现模板剂的结构、大小、几何形状以及电荷分 布等都会影响多孔配合物的形成、结构以及孔道的结
构、大小。
5. 合成中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很重要。
二、水热、溶剂热法合成配合物 1.上面介绍的合成反应主要是在常规条件 下 ( 常温或一般加热、常压等 ) 进行的溶 液反应 2. 得到的配合物在水或有机溶剂中都有一 定的溶解度 3. 有些化合物使用上面的合成方法很难奏 效。
配位化学第七章配合物的制备
(2) 取代和交换反应 利用取代和配体交换反应来合成新的配位化合 物也是配合物合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如果将CuS04· 5H20看成是含有[Cu(H2O)4]2+ 配阳离子的配合物,那么式(7.1)的反应实际上 就是一个配体取代(交换)反应。 发生这种配体取代〈交换〉反应的驱动力主要 有浓度差和交换前后配体配位能力的差别等。 浓度差就是加入过量的新配体或者直接使用新 配体作为溶剂来进行取代(交换)反应,这样取代 (交换)反应平衡就会移向右边,使反应得以顺利 完成。
因此 , 一般先由二价钴盐出发制得二价钴的配合 物后,再氧化到三价钴配合物。 [CoII(H20)6]Cl2+10NH3 + 2NH4Cl+H202 →2[CoIII(NH3)6]Cl3 +14H2O (7.15) 上述反应中二价钴被氧化到三价钴的同时,还发 生了配体取代反应。 另外,活性炭在反应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实验证 实没有活性炭存在时,该反应的产物是 [CoIII(NH3)5Cl]CL。
铁氰化钾就是一个常用的氧化剂。 K2[CoII(edta)]+K3[FeIII(CN)6] → K[CoIII(edta)]+K4[FeII(CN)6] 另外 ,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 Pt 、 Pd 、 Au 等贵金属直接与王水反应来制备相应的配 合物。例如: Au+4HCl+HN03 → H[AuIIICL4]+ 2H20+NO 以上反应目前在Pt、Au等贵金属的回收过程 中仍然得到应用。
(3) 加成和消去反应 有些配合物可以通过加成(addition)或消去 (elimination) 反应来合成。 这种加成反应通常伴随着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数 和配位构型的变化,而且多数情况下还同时伴有 金属离子价态的变化。 最为常见的是从四配位的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 的配合物通过加成反应变为五配位的四方锥形 或六配位的八面体形配合物。 代表性的具有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的金属离子 有Ni(II)、Cu(II)、Rh(I)、Ir(I)、Pd(II)、 Pt(II)等。
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无机化学中的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无机化学中,配合物是一种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常是一种或多种具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成配合物的方法1. 直接合成法:直接将金属离子与配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配合物。
例如,将氯化铜与氨水反应,可以得到淡蓝色的四水合氯化铜配合物。
2. 水合反应法:将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水合配合物,然后再与其他配体反应生成目标配合物。
例如,将氯化铜与水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水合物,再与乙二胺反应生成氯化铜乙二胺配合物。
3.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
例如,将铜离子与亚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铜配合物。
4. 气相法:将金属离子和配体在气相条件下反应生成配合物。
例如,将金属蒸气与氨气反应生成金属氨合物。
二、配合物的性质1. 颜色:配合物常常具有鲜艳的颜色,这是由于配体的吸收和反射光的特性导致的。
例如,四水合铜离子呈现淡蓝色,是由于配体中的水分子吸收红光而呈现蓝色。
2. 稳定性: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键的强度。
一般来说,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例如,氯离子和铁离子形成的六氯合铁(III)离子比氯离子和铁离子形成的六氯合铁(II)离子更稳定。
3. 反应性:配合物的反应性主要取决于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的稳定性。
一些配合物在溶液中可以发生配体的置换反应,即原先与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被其他配体取代。
例如,氯化铜二水合物可以发生氨取代反应,生成氯化铜乙二胺配合物。
4. 磁性: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磁性。
根据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位键的类型,配合物可以是顺磁性的、抗磁性的或者发生自旋交叉的。
5. 光谱性质: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对于研究其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技术,可以确定配合物的结构和配位键的类型。
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2+
H2O2
[ (NH3)5Co-NH3]3+
[(NH3)3Pt-NO2
]+
Zn HCl + H2O
[(NH3)3Pt-NH3]2+
CH 3 O Cr O CH 3 C CH O C
CH 3
+ 3
3Br2
Cr O
CBr
+ 3HBr 3
CH 3
H2 N Cu O
CH 2
H2 N
CH C
H C OH O
trans-[PtCl2(NH3)4]2+ + 2SCN[Pt(NH3)4]2+
trans-[Pt(SCN)2(NH3)4]2+ + 2Cl-
c. 配位能力弱的配体取代配位能力强的配体
反应时,取代配体要过量。
d. 配位能力强的配体取代配位能力弱的配体
不需加入过量配体,按化学计量比反应; 控制加入配体的量可得到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Fe(H2O)6]3+(aq) + 3acac-(aq)→[Fe(acac)3](s) + 6H2O
b. 惰性配合物取代反应速度慢。
室温反应缓慢,需加热煮沸,并加大反应物浓度:
K3[RhCl6] + 3K2C2O4→K3[Rh(C2O4)3] + 6KCl [Co(NO2)6]3- + 2en →cis-[Co(en)2(NO2)2]+ + 4NO2[CoCl(NH3)5]Cl2 + 3en→[Co(en)3]Cl3 + 5NH3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锰、炔基、碳烯复体合成锰烯二炔配合物Charles P. Casey *, Trevor L. Dzwiniel, Stefan Kraft, Michael A. Kozee,Douglas R. Powell化学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101大学大道,麦迪逊,威斯康星53706-1322,美国2002年6月20日收稿,2002年8月16日发稿。
理查德·施罗克教授致力于金属卡宾配合物化学的研究,在他60岁生日之际,表彰他的开创性贡献摘要二聚体的炔基碳烯配合物C5H4Me)(CO)2Mn_C(TOL)C_CTOL (10)在65℃下发生反应生成 E -和Z - 烯二炔类配合物[(C5H4Me)(OC)2Mn]2[h2,h2-TOLC_C(TOL)C_C(TOL)C_CTOL] (13)混合物。
炔基配合物10在较高的温度(100℃)下热分解,形成无金属锰的E-和Z-烯二炔TOLC_C(TOL)C_C(TOL)C_CTOL (14-E和14-Z)。
现在试图由无金属1,2 二炔- 双(乙炔)环戊(20)在90℃下热分解合成炔卡宾配合物Cp(OC)2Mn_C(Ph)C_CCH2CH2CH2C_CC(Ph)_Mn(CO)2Cp,却导致环烯二炔类配合物[Cp(OC)2Mn]2[h2,h2-PhC_CC(CH2CH2CH2)_CC_CPh] (19)的生成。
所有权利由2002年Elsevier科学B.V.所保留。
关键词:锰炔卡宾配合物;烯二炔类;锰炔配合物1。
引言杂原子取代炔卡宾配合物如(OC)5M_C(OR)C_CR’,具有高活性,方便,更高收率转换中有效[1]。
尽管有大量的菲舍尔卡宾配合物[2],只有在最近[1,3]Cp(OC)2Re_C(TOL)C_CPh (1) (Cp_h5-C5H5, TOL_4-MeC6H4)在120℃下热解重组成Cp(OC)2Re_C(Ph)C_CTOL (2)的案例中金属转移才被记录下来(图1)[3]。
然而,这个反应的主要产品是E-烯二炔配合物[Cp(OC)2Re]2[h2,h2-TOLC_C(Ph)C_C(Ph)C_CTOL] (3)由远程炔碳[4]在动力学二阶过程中选择性耦合形成的。
与此密切相关二聚体Cp(OC)2Re_C(TOL)在100℃下甲苯溶液中,生成1.2:1的E-和Z-烯烃异构体[Cp(OC)2Re]2[h2,h2-TOLC_C(Me)C_C(Me)C_CTOL]的混合物(图2),这能表明耦合机制没有向E - 烯二炔类复合物偏移。
从总体上看,菲舍尔卡宾配合物耦合成卡宾碳和形成烯烃的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塞拉利昂报道称在钯催化下,(OC)5Cr_C(OEt)C_CPh选择“头-头”二聚耦合得到(E,Z)-PhC_C(OEt)C_C(OEt)C_CPh,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得到的是“尾-尾”或“头-尾”的耦合产品。
最近,我们已经表明,在低于室温时,栓双(炔卡宾)铼配合物Cp(OC)2Re_C(TOL)C_CCH2CH2CH2C_CC(TOL)_Re(CO)2Cp (6),由远程炔碳(图3)耦合[4B],可重新排列成环烯二炔配合物[Cp(OC)2-Re]2[h2,h2-TOLC_CC(CH2CH2CH2)_CC_CTOL] (7)。
在温和的条件下,烯二炔的这种直接合成路线,在有机合成中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然而,这个反应受从铼中释放紧密结合的炔烃困难,以及计量铼反应的费用高所阻碍。
在这里,我们介绍更经济的锰炔卡宾络合物合成和其转换合成锰烯二炔配合物和游离烯二炔的方法。
2.结果与讨论2.1。
锰炔卡宾配合物配合物的合成我们已简单准备了锰炔卡宾络合物[7]和卢甘[8]。
添加乙炔阴离子到锰卡宾配合物生成深棕色到黑色(图4)锰炔卡宾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收益。
CP化合物一般是高度结晶的,而C5H4Me络合物往往是油性。
一个有代表性的过程,深黄色的热敏性锰卡宾配合物[Cp(OC)2Mn_CTOL]_BCl4_ (8)[9]在—35℃能溶解在二氯甲烷中。
从PhC_CLi 和ZnBr2得到PhC_CZnBr,在四氢呋喃中同等数额的PhC_CZnBr加入到卡宾配合物8,溶液变成深红褐色。
缓慢升温至室温后,Cp(OC)2 Mn / C(托尔)C / CPh(9)在制备薄层层析法后44%的产率作为一个红棕色固体被分离出来。
反应的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卡宾配合物8的纯度; 为获得更高的产量,使用新鲜的配合物8。
相关的锰炔卡宾配合物1图1。
(OC),Cp的X-射线晶体结构2MN/(TOL)的C / CPH(9)。
键长(一掳)和角度(8):锰/(1),1.892(2),C(1)/(2),1.423(2),C(2)/℃(3),1.201(3),C(1)/℃(11),1.487(2);锰/(4)1.792(2);锰/(1)/(2),117.6(1);锰/(1)/(11),129.9(1),C(2)/商业(1)/(11),112.4(2),C(1)/(2)/(3),178.1(2),C(2)/(3)/ C(18)175.1(2)商业(1)/锰/(4),95.4(1)商业(1)/锰/(5),90.8(1); c(4)/锰/℃(5),87.9(1)。
(h5-C5H4Me)(CO)2Mn_C(TOL)C_CTOL(10),(h5-C5H4Me)(CO)2Mn_C(Ph)C_CTOL (11), 和(h5-C5H4Me)(CO)2Mn_C(TOL)C_CPh(12)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制备的。
锰炔卡宾配合物的光谱性质与铼类似物类似。
配合物9的碳13的核磁共振光谱包含两个特征峰,一个是在ð234.3处的CO配体和另一个是在ð301.1处的卡宾碳。
红外光谱显示,在1975和1915 cm-1有两处金属羰基峰。
通过缓慢蒸发二氯甲烷/戊烷溶液,可以获得X射线质量晶体。
X射线晶体学证实配合物9(图1) [10].结构的正确。
2.2。
二聚体锰炔卡宾配合物到烯二炔配合物我们发现,轻度加热锰炔卡宾配合物可以得到E-和Z-锰烯二炔的混合物。
0.8M溶液(h5-C5H4Me)(CO)2Mn_/C(TOL)C_/CTOL (10)在甲苯中加热到65℃,保持八个小时,柱层析后热分解产生鲜红色的烯二炔配合物[(h5-C5H4Me)-(OC)2Mn]2[h2,h2-TOLC_/C(TOL)C_/C(TOL)C_/CTOL] (13-E and 13-Z),产量为30%(图5)。
红外光谱显示配合物13只有两个波峰分别在1978年和1915 cm-1处。
然而,氢1在核磁共振光谱中至少显示出六个独立的甲基共振与E-和Z-烯二炔三甲基异构体各有三个甲基共振相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不像二聚体铼炔卡宾配合物2只生成E-烯二炔配合物3,而二聚体锰炔卡宾配合物得到同等数量的锰13E-和13Z-烯二炔类配合物。
一些二聚体像(h5-C5H4Me)(CO)2Mn_/C(Ph)C_/CTOL (11)在室温下像油一样储存超过7天时就会分解。
高浓度的配合物11在油中加速第二动力学速度生成二聚体并且在室温下也可以反应生成二聚体。
相比之下,配合物11的稀溶液则需在甲苯加热中才能二聚。
二聚体混合物很难从配合物11的卡宾配合物中分离出来,因为它们极性相近;然而,少量的二聚体混合物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
这种二聚体的混合物氢1核磁共振频谱显示,至少有8个重叠的甲基共振,表明是几个同分异构体的锰烯二炔配合物的混合物。
每两个甲基共振,将表明是E-和Z-异构体的烯二炔从“尾-尾”和从“头- 头”耦合,每四个甲基共振,将表明是E-和Z-异构体的烯二炔从“头-尾”耦合。
2.3锰烯二炔配合物热分解成烯二炔相对于它的同族元素铼,锰烯二炔配合物受热更不稳定。
100℃时(h5-C5H4Me)(CO)2Mn_C(TOL)C_CTOL (10)在甲苯中热分解生成1:1的E-和Z-烯二炔无金属TOLC_CC(TOL)_C(TOL)C_CTOL (14-E and 14-Z)和少量的(H5-C5H4Me)的三羰基锰(图5)。
在配合物14的质谱中,一个816.2 m/z波峰的存在,明确表明二聚体的形成。
独立的锰烯二炔配合物13在100℃下几个小时候后热分解将导致解络合并且形成游离的的E-和Z-烯二炔14-E和14 – Z(11)。
相对而言,铼烯二炔配合物3和5在120℃时仍稳定。
锰炔卡宾配合物同质异构体11和12在100℃时加热8-12小时可立即热分解生成游离的烯二炔,这取决于质量光谱法(图6)。
有六种可能的烯二炔同分异构体:E- 和Z-PhC_/C(TOL)C_/C(TOL)C_/CPh (15-E 和15-Z) 从配合物11的‘尾-尾’二聚得到,E-和Z-PhC_/C(TOL)C_/C(Ph)C_/CTOL(16-E和16 – Z) 从配合物11和12‘尾-尾‘共轭二聚,和E- 和Z-TOLC_/C(Ph)C_/C(Ph)C_/CTOL(17-E和17 - Z)从配合物12’尾-尾‘二聚体得到。
对称二聚体15和17各有一种甲基组,而交叉二聚体16有两种不同的甲基组,共有八个不同甲基组。
在烯二炔二聚体混合物的氢1核磁共振谱中,11和12的热分解都显示在d2.5 和2.25之间有相同的八个甲基共振,不过是不同的比例,这表明某些区域的选择性聚合。
如果卡宾配合物11没有发生异构化,选择性‘尾-尾‘聚合只会生成15-E和15 – Z,那么应该只能看见两个甲基共振。
如果炔卡宾配合物11和12的异构化速度远远超过二聚体,同样比例的八甲基共振将会从任意一个配合物中得到。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聚合过程中,异构化二聚和区域选择性有速度上的竞争。
假设烯二炔类二聚体甲基共振为具体的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甲基共振,假设:(1)每个反应中的主要产物是E-烯二炔,从初始卡宾配合物‘尾-尾’耦合得到,从相关的铼二聚体配合物2中可以看出来。
(2)从11或12得到的交叉二聚体产品16 -E和16 –Z引起两个等强度的峰。
对于这些配合物,它们的化学位移是:15 - E(D2.429),15 - Z(2.314),16 - E(2.423和2.304),16 - Z(2.360和2.337),17 - E(2.330),17 - Z(2.366)。
根据这些数据,浓度为0.75的11在发生热分解时,生成15,16,17的比例为0.54:0.36:0.10。
较低浓度(0.3M)的卡宾配合物异构体12热分解产生的15,16,17比例是0.20:0.35:0.45,较低初始浓度的12发生第一顺序异构比第二顺序异构的优势大,这造成二聚体具有较少的选择性。
用不同的初始浓度相对相同的异构化和二聚比率k2(二聚)/k1(异构化)=/2.3 M-1.条件下可调节形成二聚产品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