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州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合集下载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发布日期】2010.03.29【实施日期】2010.03.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010年3月29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求对策措施,紧紧围绕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全省“三促进一保持”的中心任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5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4.6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5545.56亿元,增长13.6%。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37.2∶6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29.3%和70.1%。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6亿元,增长7.2%。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607亿元,增长7.5%;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54亿元,增长3.7%。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02.58亿元,增长13.0%。

其中,营业税151.60亿元,增长18.5%;增值税137.51亿元,增长6.8%;企业所得税73.23亿元,下降3.2%;个人所得税38.98亿元,增长10.3%;房产税34.96亿元,增长12.6%。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90.26亿元,增长10.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05亿元,增长14.3%;环境保护支出8.57亿元,增长15.8%;教育支出109.91亿元,增长14.8%。

2009年广东省天气公报

2009年广东省天气公报

2009年广东省气候公报广东省气候中心2010年1月20日『摘要』2009年“温高雨少台风多,局部异常旱涝重”,气候属一般年景。

全省年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530毫米,较常年偏少15%,是1951年以来第13个少雨年。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2、9月全省平均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夏季和秋季高温突出,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27.6天,较常年偏多14.3天,仅比建国以来最多的2003年略少;1月出现霜(冰)冻灾害,11月遭遇重度霜降风。

3月5日全省开汛,较常年偏早40天,仅比最早的1983年晚5天,“龙舟水”期间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

2008年11月中旬至3月初的大范围秋冬连旱以及8月至11月上旬的夏秋连旱,影响严重。

年内共5个热带气旋登陆,较常年偏多;“莫拉菲”是史上7月登陆珠三角最强的台风,“天鹅”创下有记录以来热带气旋停留我省陆地最长时间记录,“巨爵”带来强降水、重创粤西和珠三角。

全省平均灰霾日数2003年以来最少。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省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62人死亡。

1.气温偏高2009年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22.2℃,北部地区20~21.5℃,中南部地区21.5~24℃(图1)。

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图2),阳山年平均气温创新高。

西南部沿海、西北部偏西、中部偏东和东部偏东部分地区较常年正常略高0~0.5℃,其余地区偏高0.5℃~1.5℃以上,偏高中心在珠江口以西地区(图2)。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

2月和8~10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1月和11月较常年偏低1.0℃以上,其余月份正常(图3)。

由于影响我省北方冷空气偏弱、南方暖平流输送偏强,2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0.0℃,较常年同期偏高5.9℃,创历史新高,85个县(市)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表1);受偏强副高和热带气旋下沉气流共同影响,9月高温突出,9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8.4℃,创历史新高,56个县(市)月平均气温创当地历史同期新高。

2010年广州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2010年广州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2010年广州市气候公报分析:胡娅敏签发:吕勇平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2011-1-18【摘要】2010年广州市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暴雨频频强度大、西多东少不均匀,台风虽少影响大,高温天气依旧多”。

全市年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3℃;年降水量2148.4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19%,汛期开汛晚、雨量多,龙舟水偏少;热带气旋登陆少,但对广州影响频繁;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头年尾遭遇寒潮天气过程。

2010年总体气候属较好年景。

一、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偏高2010年,广州市平均气温22.2℃,各区(市)平均气温21.2~22.9℃,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0.3℃,除从化略偏低0.3℃,增城与常年持平外,其余各区(市)均偏高,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0.8℃和0.7℃(图2)。

图1 2010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2010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全市逐月平均气温变化(图3):除4月、6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各月均偏高。

4月,降水过程较多,各区(市)平均气温偏低1.3~2.4℃,其中花都、从化和增城偏低1.9~2.4℃,均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广州偏低1.8℃,居历史同期最低,而增城偏低1.1℃,居历史同期第二位。

而1~3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幅度都在1℃以上,7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其中花都和番禺偏高1.2℃,均居历史同期第三位,广州偏高1.0℃,居历史同期第五位;8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6℃,其中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1.1℃和1.0℃,均居历史同期第五位;9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8℃,其中花都和番禺分别偏高1.3℃和1.2℃,居历史同期第四位。

2010年各区(市)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3℃,出现在8月4日或8月5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6~3.0℃,出现在12月17日。

2、降水偏多2010年广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8.4毫米,较2009年多600毫米。

2009年天气分析快报

2009年天气分析快报

2009年天气分析快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二00九年三月十日2009年冬末初春长江流域低温连阴雨(冻雨)分析快报卫捷孙建华陶诗言赵思雄2009年3月10日2009年2月14日~3月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特别是2月26~27日和3月1~2日,江西和安徽等地出现了大范围冻雨。

此次持续阴雨(冻雨)天气与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过程有类似特点,而且是紧接着历时100余天干旱出现的持续性降水过程。

本快报就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进行初步分析。

1. 雨情与灾情从沿110~120°E 平均的候降水量纬度-时间剖面图(图1a)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2008年11月中旬开始直至2009年2月上中旬,除了2008年12月下旬和2009年1月下旬的两次降水过程,基本上没有大范围明显的降水,形成气象干旱。

2009年2月14日~3月4日,中国东部降水普遍偏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多雨带,降水比历史同期偏多1~2倍(图1b)。

2月26~27日,江西省中北部57个县(市)、安徽部分地区出现冻雨;3月1~2日,安徽省地大别山区及安庆地区发生严重冻雨。

据2月27日不完全统计,江西省仅九江、宜春两市就有一百二十七万余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一点五三亿元人民币。

截至3月2日,此次持续冻雨灾害已经造成安庆市岳西、潜山、桐城、太湖、枞阳5县(市)80.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亿多元。

2. 大尺度环流场图2a给出2009年2月14日~3月3日500 hPa平均高度及其距平场。

亚洲高纬度主要环流系统是乌拉尔山上空的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负距平区,低压中心位于雅库次克海地区。

中国大陆处于乌拉尔山脊前西北气流的控制下,冷空气活动频繁。

北半球沿着20~40°N的纬度带存在波数为6的长定波列,高原~孟加拉湾(90°E)为低压槽,东亚沿海岸(130°E)为弱高压脊控制,出现有利于中国东部降水的“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

2009年8月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气候

2009年8月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气候

概述2010年2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全国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同期(-2.8℃)偏高0.7℃。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6.4毫米)。

2月,新疆、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贵州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广西为次少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云南、贵州等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春节前夕,西北及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春节期间,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下旬东北地区出现雨雪冰冻灾害;江西、湖北部分地区遭受冰雹灾害;大雾影响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

一、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 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6.4毫米)(图1)。

月降水量,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东部和中部、东北中东部及新疆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其中江南大部、华南东北部100~200毫米,江南东部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不足10毫米(图2)。

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大部、西北地区西部和北部、黄淮东南部、江淮、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沿海以及西藏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等地一般偏多3成至1倍,其中东北大部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甘肃西北部、新疆大部、西藏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苏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西南大部、华南西部和北部、江南西部、华北北部以及青海中南部、甘肃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一般偏少3~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图3)。

2月,新疆、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贵州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广西为次少值;上旬,浙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值;下旬,吉林、黑龙江、新疆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次大值,贵州为最小值,四川为次少值(表1)。

图1 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10年)图2 2010年2月全国降水量分布(毫米)图3 2010年2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2.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同期偏高0.7℃(图4)。

广州市2009年鉴

广州市2009年鉴

概况2008年,广州地区交通邮电生产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强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部分生产指标增速有所回落。

(1)客运。

全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55355.34万人次(不含公交、地铁),比上年增长8.16%,增速比上年回落8个百分点;完成客运周转量13752023万人公里,增长6.56%,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铁路客运量834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4439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99%和7.68%;完成公路客运量4235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1860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8.76%和17.92%;完成水路客运量2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3134万人公里,分别下降21.36%和20.75%;完成民航客运量4396.3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56638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77%和0.63%。

此外,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不含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32.5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24%,其中地铁客运量5.9亿人次,增长26%。

这一年春运期间(40天),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60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

(2)货运。

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9436.72万吨,比上年增长7.82%;完成货物周转量24524581万吨公里,下降0.74%,降幅比上年缩小11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铁路货运量6980.20万吨、货物周转量264862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0.47%和增长2.49%,铁路货运量降幅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完成公路货运量33114万吨、货物周转量342282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3.40%和21.95%;完成水路货运量8455.37万吨、货物周转量18294237万吨公里,分别下降4.55%和4.41%;完成民航货运量66.39万吨、货物周转量154982万吨公里,分别下降5.86%和11.48%;完成管道货运量820.76万吨、货物周转量391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5.55%和13.19%。

盘点2009年3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盘点2009年3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字体:大中小】2009-04-01 09:52:45 来源:中国天气网3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消息称,2009年3月,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

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偏高1.4℃。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其中西北大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江汉东部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偏高2~4 ℃。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8.2毫米,较常年同期(27.0毫米)偏多1.2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北部、西藏中部、河北东部、山东大部、贵州东南部、广东大部、海南等地降水量偏多3成~2倍,局部偏多2倍以上;西北中西部大部、东北南部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3~8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

海南3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3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09年3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阴雨天气;月内,冷暖起伏大,前期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旬后期气温偏高明显;江南南部、华南等地气象干旱缓解,云南、内蒙古东南部气象干旱持续;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出现沙尘天气;强对流天气袭击部分省市。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阴雨天气2月14日至3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阴雨天气。

此次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最高气温低、伴随灾害多等特点。

2月14日至3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阴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暴雨。

降水量普遍有50~200毫米,局部超过200毫米。

安徽、上海区域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次大值,降水量之多分别达20年一遇和30年一遇。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日数一般有15~21天,区域平均降水日数为15.9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仅次于1985年的17.0天,其中安徽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大值,浙江为次大值。

2011年广州市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2011年广州市气候公报-广州天气

目录【摘要】 (1)名词解释 (1)一、基本气候概况 (2)1、年气温基本持平,月气温距平起伏明显 (2)2、年降水明显偏少,时空分布不均 (3)3、年日照略偏多 (5)二、主要气候事件 (6)1、暴雨日数少、秋季暴雨猛 (6)2、热带气旋偏少、影响小 (8)3、高温日数多、影响范围广 (10)4、春旱重、夏旱及时解除 (11)5、年初冷空气影响频繁 (11)6、蓝天日增多、灰霾日减少 (12)7、强对流袭击南沙等地 (13)【摘要】2011年广州市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距平起伏,降水明显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前旱后涝;暴雨、台风偏少,高温天气仍多,强对流天气致灾”。

全市年平均气温21.8℃,较常年平均略偏低0.1℃;年降水量1410.1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少2成,汛期开汛晚、雨量少,龙舟水偏少,春季干旱重;热带气旋登陆少,对广州影响小;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初冷空气影响频繁;强对流天气造成人员损失。

2011年广州市总体气候影响属较好年景。

名词解释1、常年――――1971~2000年的统计值。

2、历史――――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3、暴雨――――日雨量50毫米~99.9毫米之间。

(若无特别说明一般包含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即日雨量≥50毫米的降水)4、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249.9毫米之间。

5、特大暴雨――日雨量≥250毫米。

6、高温――――日最高气温≥35℃。

7、大风――――阵风风速≥17.2米/秒。

注:自2011年起,广州气象观测站启用萝岗区水西村新址(原址为五山气象观测站)。

一、基本气候概况1、年气温基本持平,月气温距平起伏明显2011年,全市平均气温21.8℃,各区(市)年平均气温在20.9~22.7℃之间(图1、表1)。

与常年相比,全市平均值略偏低0.1℃,各区(市)年平均气温距平在-0.6~0.5℃之间(图2、表1)。

从全市月平均气温来看,最低为9.8℃(1月),最高为29.4℃(8月)。

2009年广州能见度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09年广州能见度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09年广州能见度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刘永红;冯婷;蔡铭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
【年(卷),期】2012(028)003
【摘要】通过对2009年的广州大气能见度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资料统计,结合定性分析、相关性计算及各时间尺度中物理量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和各因素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整体能见度水平略有提高;24h的降雨量、气温差值较大时,该日的能见度小时均值波动较大;风速、相对湿度与中尺度(24h)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强;降雨量、气温对小尺度(1h、5min)能见度影响显著;相对湿度水平能制约风速对能见度的改善作用.灰霾现象等与能见度水平密切相关.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刘永红;冯婷;蔡铭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3
【相关文献】
1.1980~2009年新疆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史常亮;王忠平;邹昊
2.配水管网中水质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尤作亮;徐洪福;曲志军
3.南昌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王静岚;闫喜凤;何素;刘峰;
4.南昌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王静岚;闫喜凤;何素;刘峰
5.广州城市与郊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变化规律比较 [J], 岳玎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5月7日广州市大暴雨过程分析

2009年5月7日广州市大暴雨过程分析

2009年5月7日广州市大暴雨过程分析摘要使用钦州市气象资料处理与分析系统对2010年5月7日广州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前,西南暖湿急流为大暴雨落区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中层低能中心叠加在低层高能舌上形成了极不稳定的层结,南下的中低层切变线和地南弱冷空气触发了这次大暴雨过程,大暴雨落区发生在低能中心及其向东南方向伸出的低能轴叠加在高能舌上的区域。

高空单站剖面图反映了大暴雨发生前后不稳定能量增加和释放的结果。

关键词大暴雨;过程分析;广东广州;2009年5月7日小区域的暴雨过程预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对形成小区域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热力、动力特征在各种格点场资料中容易被平滑掉[1-4],因此在分析资料时,有必要对高空图资料作离散点与剖面图分析。

笔者使用“钦州市气象资料处理与分析系统”来分析资料并截图。

一般情况下,在有利于发生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最强的降水通常发生在上干下湿、上冷下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层低能轴叠加在低层高能舌的能量最不稳定区域[5-6]。

1天气过程概况2009年5月6—7日广州市及其附近区域发生大暴雨天气过程,过程主要降水发生在6日20:00至7日8:00的12 h内,由于该次过程降雨区域集中、强度大,导致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和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2天气形势6日8:00—20:00,副高呈加强的趋势。

6日20:00,广东境内的500 hPa短波槽东移到广东西部,广州市上空受偏西北气流控制;850、925 hPa低层切线到达广东北部,低空西南急流减弱,广州一带仍为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从形势上看,20:00广东上空的形势是前倾槽的形势,高层有干冷平流,低层有暖湿平流,高层为辐散,低层为辐合的形势,比较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

20:00后因东北冷涡东移,副高加强,低层切变线逐渐原地减弱,地面冷空气则缓慢减弱南下,至7日8:00,500 hPa副高588线在高空槽东移后,迅速北抬在香港以北,850 hPa切变线东段明显减弱,而西段已经变为暖式切变,925 hPa切变线南侧已经由西南风转东南风,地面冷空气在5:00缓慢南下到广东沿海后,8:00也已经减弱北抬。

2009年主要城市各月平均气温

2009年主要城市各月平均气温
-7.3
0.4
11.1
19.1
20.8
大连
-2.5
0.0
3.9
11.6
18.4
21.8
长春
-13.0
-9.1
-2.0
10.2
18.2
19.0
哈尔滨
-16.0
-11.5
-3.9
9.7
18.4
18.9
上海
3.8
8.9
10.6
16.3
21.9
26.2
南京
2.2
7.3
9.8
16.6
21.9
26.6
杭州
4.4
28.3
28.8
27.9
24.0
17.2
15.4
22.2
28.2
29.4
27.7
23.6
13.4
10.3
20.0
24.9
25.0
22.7
17.7
10.7
7.9
16.8
28.9
28.4
26.9
19.6
12.9
9.9
19.0
22.7
23.6
21.5
15.8
9.3
5.5
14.9
21.3
20.6
20.1
18.5
23.8
21.7
16.3
8.6
-4.0
-10.1
8.0
23.1
23.3
17.0
9.9
-3.4
-11.1
7.7
23.3
24.9
20.5
15.5
2.6
-2.2
11.5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200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增长11.5%。

第一产业增加值172.5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4.6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5545.56亿元,增长13.6%。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37.2∶6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29.3%和70.1%。

二、投资1.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9.85亿元,增长22.3%;新增固定资产1564.19亿元,增长23.1%。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90.26亿元,增长27.7%;更新改造投资541.72亿元,增长40.4%;房地产开发投资817.34亿元,增长7.1%。

市属单位(含区、县级市及其他)完成投资2138.73亿元,占80.4%;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521.12亿元,占19.6%。

2.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9亿元,增长1.1倍。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5.32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37.61亿元,增长20.4%,工业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5.75亿元,增长3.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11.04亿元,增长23.4%。

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3∶20.50∶79.37。

三、主要行业1.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350亿元, 增长2.6%。

都市农业总产值1026亿元,增长4.5%。

其中,加工本地农产品产值730亿元,增长5%。

反映都市农业生产水平的特色农业产值和高新技术农产品产值分别达到2.5亿元和39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5%。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

农业产业化产值70亿元,增长4%;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3.6%。

2.工业工业生产增速回升。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06.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4.1%,增长9.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7%。

200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198637200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大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6.02亿元,增长4.9%,对GDP贡献率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70.48亿元,增长8.7%,对GDP贡献率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对GDP 贡献率为49.1%。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3.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19.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2%,民营经济增加值16707.89亿元,增长12.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748元,增长8.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3%,其中食品类下降1.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2%,其中轻工业下降2.7%,重工业下降6.8%;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1.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2%,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6.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9.0%,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下降14.6%,化工原料类下降10.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3.3%。

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现通报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一、2009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情况2009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在2008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有所好转,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酸雨情况有所减轻。

城市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降尘量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

与2008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2%和1.4%,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与2008年持平,月均降尘量下降6.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0.81个百分点。

2009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降水:2009年广州市降水pH值为4.74,比2008年上升0.27pH个单位,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为60.5%,比2008年下降17.3个百分点。

——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有所好转。

饮用水水源:全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单因子评价法)为82.23%,比2008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东部西洲水厂、新塘水厂,南部南洲水厂、沙湾水厂,北部巴江水厂、秀全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西部江村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水质达标率为61.67%,比2008年上升2.22个百分点,主要影响指标为氨氮、粪大肠菌群等生活有机污染指标。

珠江广州河段:2009年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属Ⅳ类,丰水期水质符合Ⅲ类,与2008年相同。

参与评价的23项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汞等19项指标平均浓度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氨氮、溶解氧、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平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其它江河:流溪河从化温泉以上上游段和南沙凫洲水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优良。

流溪河从化温泉至太平段、增江、西福河、东江北干流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名词解释 (1)一、基本气候概况 (2)1.气温偏高 (2)2.降水偏少 (3)3.日照正常 (4)4.风速略小 (4)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4)1.热带气旋多、影响大 (4)2.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 (6)3.秋冬连旱 (9)4.年初霜(冰)冻灾害严重,年尾遭遇强霜降风 (9)5.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10)6.雾、霾日数大幅减少 (11)7.强酸雨发生频率增加 (12)8.雷电灾害与去年相当 (13)9.龙卷风袭击南沙和番禺 (13)【摘要】“台风多、开汛早,高温多、降水少,酸雨增、灰霾降”是2009年广州市主要气候特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22.5℃,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6℃;年降水量1549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15%;寒害偏重,1月霜(冰)冻灾害严重,11月霜降风突出;2月气温异常偏高;入汛前降水严重偏少,秋冬旱情明显;汛期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热带气旋多、影响大;高温日数多创历史纪录;灰霾日数则显著减少;强酸雨出现频率增加。

总体气候属一般年景。

名词解释:1、常年――――1971~2000年的统计值。

2、历史――――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3、站日或站次――全省86个站出现某天气现象总日(次)数。

4、暴雨――――日雨量50毫米~99.9毫米之间。

(若无特别说明,则指日雨量≥50毫米的降水)5、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249.9毫米之间。

6、特大暴雨――日雨量≥250毫米。

7、高温――――日最高气温≥35℃。

8、大风――――阵风风速≥17.2米/秒。

9、灰霾――――日平均能见度<10公里且日平均相对湿度≤90%。

10、落雷――――雷击触及地面或物体的现象。

11、雷电日―――该日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地方落雷1次或以上。

12、落雷总数――全市各地区落雷次数的累积值。

13、落雷密度――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落雷次数。

1图3 2009年广州市逐月平均气温变化图11.920.517.921.925.427.529.229.528.925.317.514.913.414.517.822.125.427.428.528.32723.919.21510152025303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平均气温(℃)2009年常年平均一、 基本气候概况1、 气温偏高2009年,广州全市平均气温22.5℃,各区(市)平均气温21.2~23.1℃,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6℃,各地除从化略偏低0.3℃外,其余均偏高(图2),花都、广州、番禺显著偏高0.9℃以上。

全市平均逐月气温变化(图3):1月份出现严重低温霜(冰)冻天气,全市平均气温显著偏低1.5℃,各区(市)平均气温除花都偏低0.7℃外,其余地区显著偏低1.0℃以上,从化偏低达2.4℃;2月份广州气温异常偏高,全市平均气温达到20.5℃,相当于常年4月上旬的气温水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6.0℃,各区(市)平均气温一致偏高,其中从化、增城偏高5.4~5.8℃,番禺、广州、花都偏高6.1~6.7℃,各区(市)均创当地历史2月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候异常偏暖导致农作物物候提前或出现发育期紊乱;7~9月高温天气突出,10月冷空气活动偏弱,气温持续显著偏高;11月冷空气活跃,气温明显偏低;其余月份气温正常。

图2 2009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花都从化广州增城番禺图1 2009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花都从化广州增城番禺20.52121.52222.52323.5广州市气候公报22009年广州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7.4~38.8℃,除增城出现在8月2日外,其余均出现在7月18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2.9~3.9℃,均出现在1月11日。

2、 降水偏少2009年广州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549毫米,各区(市)年降水量1411~1942毫米,呈东多西少分布格局(图4)。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15%,各区(市)一致偏少1~23%(图5)。

全市平均逐月降水量变化(图6):除3月、6月、11月和12月的降水偏多外,其余月份的降水均偏少;1月、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严重偏少8~9成,广州市出现明显旱情;3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成,提前进入汛期,旱情解除;汛期(4~9月)降水除6月偏多3成外,其余各月均大都偏少1~3成,10月降水更是显著偏少近8成,持续少雨致使局部地区出现秋旱;11月和12月冷空气活跃带来明显降水,旱情解除。

图6 2009年广州市逐月降水量变化图6.61.8168.1137.8199.1388.5161.5206.2131.716.876.454.643.670.398.5226.1311.6298.4243.1226148.17836.234.8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降水量(m m )2009年常年平均Guangzhou Climate Bulletin3图5 2009年广州市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花都从化广州增城番禺0图4 2009年广州市年降水量分布图 花都从化广州增城番禺图7 2009年影响广州热带气旋路径表1 2009年广州市各区(市)气候要素一览表站名 平均气温(℃) 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降水距平 百分率(%) 雨日 (天) 雨日距平 (天) 日照时数 (小时) 日照距平 百分率(%) 花都 23.1 1.1 1411.2 -21.3 128 -29 2060.0 13.0 从化 21.3 -0.3 1489.3 -22.9 136 -21 1474.7 -12.5 广州 23.0 0.9 1472.6 -15.2 128 -21 1671.8 2.7 增城 22.2 0.4 1941.9 -1.3 139 -14 1707.2 -8.6 番禺23.10.91430.4-13.1134-171437.0-20.53、 日照正常2009年广州市各区(市)日照时数1437~2060小时,以花都最多,番禺最少(表1)。

与常年同期相比,从化、增城、番禺年日照时数均略偏少,花都、广州略偏多。

4、 风速略小2009年广州地区年平均风速1.5~2.2米/秒,除花都、从化外,其余各区(市)均较常年偏小0.2米/秒左右。

秋冬季节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平均风速较大,春夏季节主导风向为偏东南风,平均风速较小。

年极大风速13.4米/秒(广州)~22.4米/秒(增城),大风日数:花都5天、从化2天、广州0天、增城3天、番禺4天。

大风天气以7月份出现最多,台风“莫拉菲”影响期间,增城、番禺和广州出现了全年最大风速。

二、 主要气候事件1、 热带气旋多、影响大2009年共5个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省,较常年显著偏多。

其中有4个对广州市有影响,分别是台风“莫拉菲”和“巨爵”、热带风暴“天鹅”和“浪卡”。

(1)“莫拉菲”携狂风暴雨正面袭击 0906号台风“莫拉菲”于7月19日零广州市气候公报4时50分在深圳市大鹏半岛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风速38米/秒。

登陆后,“莫拉菲”向偏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南沙、番禺区(见图7),7时减弱为热带风暴并逐渐远离我市。

“莫拉菲”强度强、发展快、移速快、风雨影响范围广,是1951年以来7月登陆珠江三角洲最强的台风。

受其影响,广州地区出现8~9级大风,阵风11级,南沙出现最大阵风29.2米/秒;18~20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南沙、番禺出现暴雨,广州中大站的最高潮位超警戒达2.07米。

“莫拉菲”带来的狂风暴雨给市民出行、道路交通、航运、市政绿化、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广州市共接到市政绿化抢险信息128宗;广州白云机场55个出港航班延误;南沙区受损农作物面积达32560亩,受损水产养殖面积2879亩,房屋倒塌70间,经济损失3803万元,万顷沙附近水域一艘货轮避风时意外沉没。

(2)“巨爵”引发风暴潮 0915号台风“巨爵”于9月15日早晨7时在台山市北陡镇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巨爵”具有移速快、时间长、影响广、降水强和风暴潮严重的特点。

受其影响,14~16日广州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珠江口附近海面出现80~160厘米风暴潮增水,南沙和番禺沿海以及市区珠江河段普遍出现2.3~2.7米以上20年一遇高潮水位,其中黄埔站出现超50年一遇的2.5米高潮位。

在强降水和风暴潮作用下,广州三元里大道、沙面、天河车陂、萝岗、白云区等地水浸严重(图8),其中白云区黄石西路装饰城由于河水倒灌,百余家商户被淹,水深约50厘米,损失近百万元,萝岗开发区河水漫堤百余亩菜地被淹。

(3)“天鹅”滞留,暴雨倾城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于8月5日6时20分在台山海宴镇沿海地区登陆,其后维持少动并在江门境内停留超过24小时,7日10时进入北部湾,至此,“天鹅”在广东境内停留超过48小时,这是广东省有热带气旋记录以来最长陆地滞留时间。

“天鹅”图8 “巨爵”引发风暴潮,广州水浸严重Guangzhou Climate Bulletin5移动速度慢、路径变化多、影响时间长、累积降水多。

受其影响,8月5~6日广州市出现明显降水过程,伴随有强雷电、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日雨势最强,除花都、从化降中雨外,其他区(市)均降暴雨到大暴雨,番禺、南沙区多个自动站降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暴雨倾城导致广州市“水漫金山”,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图9):市区出现18处水浸,岗顶到中山三院路段马路变成河流;番禺迎宾路被淹200多米、水深达1米,交通中断近5个小时;白云机场43个出港航班延误。

(4)优质台风“浪卡” 0904号热带风暴“浪卡”于6月26日晚上10时50分在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登陆,向偏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大亚湾,27日凌晨1时在大亚湾开发区澳头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

凌晨2时减弱为热带低压。

“浪卡”主要影响广州市的增城和从化,两市分别出现暴雨和大雨的降水过程,由于风雨强度不强,没有造成较大直接灾害损失,是少有的优质台风。

2、 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3月5日,全省开汛,较常年提前1个多月,广州市也基本于3月入汛。

前汛期(4~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25毫米,除增城略偏多1成外,其余各区(市)均偏少1~3成。

5月21日至6月20日“龙舟水”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369毫米,较常年偏多15.9%,属中等年景。

3~9月,除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外,全市还有12次主要降水过程(图10):102030405060703-13-163-314-154-305-155-306-146-297-147-298-138-289-129-27日逐日降水量(毫米)图10 2009年3-9月广州市平均逐日降水图9 “天鹅”暴雨倾城,交通严重受阻广州市气候公报6图11 3月28日傍晚,广州大道水浸(1)3月上旬中期的中~大雨3月5~7日,在高空槽、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广州市出现明显降水、降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