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梳理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梳理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梳理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它对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基础知识和概念,面对这些知识点我们有时会感到困惑和不易理解。
因此,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精选难点梳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质点的运动学质点的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它研究了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量的变化规律。
在学习质点的运动学时,有一些难点值得特别注意:(1)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在质点的运动学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和难以理解。
需要我们在学习时认真思考和探索。
(2)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质点运动学问题,它是指物体在一定速度下的竖直抛掷运动。
在学习抛体运动时,需要掌握它的初始速度、竖直方向速度、水平方向速度、最高点高度、最大飞行距离等各种参数,需要进行多次计算和练习。
(3)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质点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运动的过程。
在学习圆周运动时,需要掌握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角速度、线速度等概念,并能够解题。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学习牛顿三定律时,有以下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需要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如在地球上乘坐车辆时,车辆的突然启动或刹车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动力学效果。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受到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即F=ma。
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注意力的矢量和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种对称的力。
高一物理必修1重难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1重难点梳理【一】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分运动的独立性;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运动的等时性;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
高一物理必修1重难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1重难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一物理必修1难不难-难在哪里?
高一物理必修1难不难?难在哪里?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难点必修一物理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2、位移(Ⅱ)3、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Ⅱ)4、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公式、图象(Ⅱ)5、自由落体运动(Ⅱ)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指导:1、理解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掌握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从生活实例中构建起物理模型并运用相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3、比较x-t和v-t图象的异同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题型全覆盖:1、基本概念与规律: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热度:2、运动的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热度:3、追及、相遇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的应用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热度:☆第二章相互作用重点:1、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限度)、会使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Ⅰ)2、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Ⅱ)3、矢量和标量(Ⅰ)4、力的合成与分解(Ⅱ)实验二:研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习指导:1、理解弹力和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并能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
2、全面掌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方法,熟练应用胡克定律。
3、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能对共点力平衡问题进行熟练分析,同时能将此方法迁移到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功与能(高一下)、电磁学(高二)相关问题的分析中。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面临着五个方面困难。
1、模型运用的困难初中教材很少涉及使用物理模型,而一到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物理模型的问题。
如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伏特表、安培表、磁感线、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整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①生活中时间与时刻的区别;②位移的理解。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重点:①速度概念的建立;②对速度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①速度矢量性的理解;②瞬时速度的推导。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重点:①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②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③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休的v-t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①处理纸带的方法;②用描点法绘图。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重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教学难点:①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②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①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②由v-t图象得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①实验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②实验数据的处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的重难点题型包括: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内容,需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进行作图分析。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力与运动的关系,需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碰撞、反冲等现象,需要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重力、弹力做功,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6.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 磁场:磁场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涉及到安培力、洛伦兹力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难点,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要想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多做练习,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汇总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式:(1)t 0v v t a =+ (2)201v t 2x at =+(3)22t 0v =2ax v - (4)()0t v v v 2x t +==平均 外加一个常用推论公式: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2v v v 2t +=易错现象:1、在这些基本公式中,不注意速度和加速度正、负;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公式: ①t v gt = ②21h 2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点】: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情况。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 x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 、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一定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等;3、在计算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能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的一些难点知识点如下:
1. 物理量及其测量:了解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运动的描述: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通过图像、表格等方式描述运
动的方法。
3. 一维运动的规律: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理解
加速度的意义。
4. 合力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的概念和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掌握合力的计算方法。
5. 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
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牛顿第二定律:理解质点的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
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 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8. 力的分析: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分力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物体之间接触力的特点。
9. 力的延伸运用:掌握力的施加和力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理解力的作用时间与作用
距离对功的影响。
10. 雅克比力法:了解雅克比力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应用雅克比力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一些难点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汇总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全]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重难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重难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与位移式(4)平均速度公式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2-x1=x3-x2=……=xn-xn-1=aT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4∶9∶……∶n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易错现象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上升的最大高度(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三、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高1物理必修1难点汇总解析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 ''先整体,后隔离"或 ''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易错现象:(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名称: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A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At的比值.2.公式:a= A v/ A t3.单位:m/s (米每二次方秒)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乂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A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_m/s的速度,A车花了_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Om/s变为_m/s,速度改变了_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二Av/t,其中的△ v是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A车的加速度.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注意: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2.加速度可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学问点归纳高一新生要依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学问穿插多、综合性强,以及考察的学问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欢送大家阅读!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学问点归纳11、牛顿第确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白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提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缘由,而不是维持运动的缘由。
③它是通过抱负试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试验来验证. 2、牛顿其次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违反.公式: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转变、同时消逝.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违反。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争辩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转变,同时消逝,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违反.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靠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行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行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版高中物理重难点梳理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重、难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 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6 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6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2、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3、疑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4、易错点: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的矢量性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1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思想、极限思想处于物理瞬时速度问题,从而利用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
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会处理实验数据。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难点:打点计时器结构认识及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疑点:利用纸带信息求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4、易错点:瞬时速度问题、时间间隔选取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7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贴近科学、技术与社会,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处理实际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2、难点: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3、疑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义4、易错点: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31第1题、P.32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利用图象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速度与时间关系。
利用比值法建立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2、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3、疑点:(1)“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
”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的推导及其应用2、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3、疑点:加速度何时为正何时为负4、易错点:学生可能会把加速度看成等于速度图线的倾角的正切值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3.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1)根据速度图线与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体现了科学的推理方法(2)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则体现了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at2/2.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2、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及其灵活应用.3、疑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下方的面积的数值也等于位移吗?4、易错点:汽车刹车后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求解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3.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思想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的测定重物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3、疑点:各地的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不同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第五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2、难点:“观点—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三、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学要求: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