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案复习课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单元第二单元课时 1 备课人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策略自学阶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找出本课重要时间并指出这是什么时间?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________年6.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反馈阶段一、基础过关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三大改造完成D. “大跃进”运动开始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进行的改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反馈
与 评价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问题: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1954年。公私合营。)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1956年初。)
(3) 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赎买政策。)
引导分析,加深记忆
巩固
拓展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2.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
导 学 过 程
备注栏
自主 学习
复习巩固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基本任务,成就,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内容,意义
自主学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1.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基础
2.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要性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二、公私合营
时间:1954年——1956年
方式:公私合营
创举: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成就:三大改造的结果
达标
检测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随着工业化的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 A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官僚资本 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花园中学八年级下册历史导教学设计班:授课内容第 5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型新授号主李天云核教研使用学目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果。
2.解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意。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 , 使我国确立社会主制度,我国从头民主到社会主。
重点、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学法指自主学小探合作研究学活姓名:教师寄语:历史就像一艘帆船,承载着现代人驶向未来改造的。
3.果:到_________年终,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和的社会主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①了把生料向社会主的;②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史上最深刻的,我国今后入社会主段。
6. 缺点:在社会主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等缺点。
一、自主学,整体感知(认识史)7. :了把生料向社会主的。
本小及正文,写出本学的两个主要是什么?8. 起止: _________年-----_年:( 1)(2)三、合作研究,疑解惑(理解史)二、合作学,成就显现(史)合片、料,文,小合作研究解决以下,并交流收,将正确理解教材正文,侧重基本的知点,并有效信息加以提,注意在本上勾画要行。
点。
研究:以下资料,合所学知回答。
知点一、手工合作化资料一:土地改革后,村基本上是一家一的小,生率低下,1. 合作化的原因:我国__________,若是任其自由展,可能会致村富两极分化。
若是不引民走起来的路,影响生的展,品足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建的需要。
民也有行不不能够改进民的生活,而且村也不能能工的展供应必要的商品、粮食、的要求。
工原料等条件。
2. 方式:把个体民起来,引他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1) 资料一中的“ 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本资料,概括指出引民走3. 目的:走和的社会主道路一条路的原因 ( 答一条即可 ) 。
4. 大要:开始行的原,通渐渐实行。
先后了由、到三个段。
_________年,河南 _________民第一建立生合作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课程标准】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重难点】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难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主学习】一、农业合作化1.背景: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
贫苦农民缺乏和,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农产品满足不了的需要。
农民也有的要求。
2.改造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走道路。
3.原则、阶段:原则;经历了、、三个阶段。
4.高潮: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合作化1.改造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
2.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公私合营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经济。
2.改造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3.完成: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4.创新: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1.时间:年--- 年2.对象:、、。
3.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的转变,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我国从此进入。
5.实质:变为。
6.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合作探究】1.三大改造课题解读。
“三”是三个改造的对象,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改造方式相同,都是参加生产合作社。
农业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是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是实行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八年级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第 5 课三大改造编号5编写审核使用时间2020-2课标讲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理解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要求1.理解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习2.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分析其原因目标3.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重点三大改造的原因、方式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及历史意义一、课前导学知识体系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
( 3)目的:走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4)发展:经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农业生产合作社。
( 5)成果: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易混点: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结果: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
( 2)政策: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国家实行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3)过程:年开始。
( 4)成果:年初,出现的高潮。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1)时间:年。
(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3)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 4)局限性: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知识拓展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现代发生了三次变化:①1840 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③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即社会主义社会 ) 。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导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本质、意义和弊端。
【学习要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本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指引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丰饶的道路。
1955 年,全国掀起的高潮。
3.1956 年,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创举:政策)5.到 1956 年终,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今后进入社会主义 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等弊端。
二、合作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巨大变化。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那么,请你结合本课内容解析一下,社会性质第三次变化应该是什么事件?它引起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类变化?三、随堂演1.新中国建立今后,国家行社会主改造的最主要原由是()A. 小必然致两极分化B.品足不了国家工化建的需要C. 民要求合作化D.民生极性不高2.“ 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大道奔前面⋯⋯”是去的一首老歌的歌,它反响了民激情走上社会主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我国民走上社会主道路是在()A. 中人民共和国宣告建立B.渡期的路宣告以后C.社会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划施早期3.新中国建立今后,国家手工社会主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相似()A. 本主工商B.C.行D.畜牧4.以下哪一种方式使我国本主工商的改造和平、利完成()A. 无充公B.建立股份公司C.建立生合作社D. 行公私合5.社会主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志着我国()①基本了生料私有制向社会主公有制的②社会主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由国工国④开始入社会主初段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6.合文相关内容回答以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 导学案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
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思考,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学习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学习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23-P26,在课本上划出需要填写的答案)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合作化的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方式: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3.目的: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5.结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目的:2.方式:_________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3.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5.时间: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三大改造的意义①(实质)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③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缺点: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缺点8.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年二、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在学案或者作业本上写答案)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分别是什么?三、随堂演练(此部分老师在上课时候会用“问卷星”来让学生们完成)1.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知道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重点难点】1、三大改造的形式。
2、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理解历史大事,学习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知识链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部分新情况:1.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没有能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2.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
租出土地的以富农为最多。
3.高利贷重新出现。
债主全部是中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
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
5%,国家所得税占34。
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了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966年,国家停止发放定息。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①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我国农业然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统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5 课三大改造(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政策。
2.记住三大改造的结果和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我国农业一家一户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我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初级阶段。
7. 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8、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制转变为制●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改造?2、公私合营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哪些城市首批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成果: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果:1956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从1954 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创举:,实现了和平过渡。
成果: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三大改造起止时间:年~年6.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3.阅读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 年1 月25 日)思考: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1、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完全没收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由资本家自已决定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A.自愿互利B.全部没收C.赎买D.劳资两利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6、“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思想感情目标: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课程导入】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这一方式有什么好处?在当时能够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农民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上海市民庆祝信大祥绸布店公私合营【知识网络】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时间:1953——1956年3、形式:组织分散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5、性质:社会主义改造6、阶段:1953年开始1955年高潮1956年结束二、公私合营1、含义:先共同经营,后通过赎买过渡为完全公有制2、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3、时间:1954——19564、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三大改造的结果1、实质: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不足:后期过急、过粗、过快【学习探索】1.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难点预测: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3.政策:________。
4.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______。
(二)三大改造的意义:1、到________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__向社会主义________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
【展示交流】(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学的成果)【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思考讨论,各抒己见)1、我国农业为什么走合作化的道路?2、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3、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展示提升】(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快乐元素】(让落后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真题演练】(2019·江苏宿迁)1.右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2019·甘肃天水)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2019·四川达州)3.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课型:新课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C级)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思维比拼】
1.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3.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重、难点解析】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
“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即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2.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前,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政策,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是在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第三阶段是在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
这种最终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
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
为什么中国政府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呢?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第一、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课堂小结】(B级)
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当堂检测】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学习反思】
【练习巩固】完成填充图册、练习册
年级:五年级学科:生命教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课时一课时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第一课成长的信息
学习目标:掌握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女生身体发生的不同变化。
了解自身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青春期出现的变化,养成用科学的、健康眼光看待事物变化的习惯。
学习难点: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并接纳青春期的到来,感受成长过程中独特的美丽与精彩。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图片,人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个时期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
回想一下,你现在步入了哪个时期,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心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形象的概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时期不同的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并且已经进入青春期。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在我国,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即青春期。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使学生对青春期这个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进入五年级的你们,从步入青春期后你的身体上有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第三页《青春宝典》,总结青春期男生女生生理特征。
小结:在此期间,我们的身体迅速增长,体重也会有所增加。
同时,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1.身体外形的变化(出示挂图)
(1)身高:迅速长高,女生早于男生,男生增长超过女生。
(出示生长曲线图)(2)体重:明显增加,女生早于男生,14岁左右男生超过女生。
(3)肌肉:发育十分迅速,男生肌肉细胞增长比女生快,力量比女生大。
(挂图:青春期男女握力发展对比曲线)
(4)脂肪:有很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育高峰开始,男生的脂肪呈渐进性的减少,显得强健。
女生脂肪增多,日益丰满。
(5)胸围:显著增大,但与身高相比却在其后。
2.内部功能变化
(1)心肺功能
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2)造血功能:
男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有明显增加;女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增加;
白细胞计数随年龄增长略有减少,男女生无明显差异。
(3)运动功能
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明显突增,突增速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