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10121-郭文伟-I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121-郭文伟-I I

《地史学》课程学习设计-Ⅱ郭文伟

地球科学学院基地班,010121

2014-05-04(日)

目录

第一章地层学和古地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二章历史大地构造

第三章地球早期史和前寒武纪地史

第四章古生代地史

第五章中生代地史

第六章新生代地史

第七章各时代标准地层剖面对比

第八章《地史学》需要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九章采取的学习方式

第十章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一章对课程的建议

第十二章小论文

第一章地层学和古地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1.相:表示同一时期形成的不同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

2.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的原生岩石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3.相分析:根据地层原生岩石和生物特征,推断地层成因。相分析三要素包括材料、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原理(将今论古)。

4.相标志:反应地层形成环境条件的原生沉积特征。包括物

理标志、化学标志、生物标志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组合。

5.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

相区,才能原生地叠加在一起。

7.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成层的岩石(沉积岩、火山岩及其变质岩)泛称为岩层;地层叠覆律又称地层层序律,指在未受强烈构造改变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覆其上,即地层上老下新。

8.地层之间的关系

①地层接触关系类型: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与沉积接触

②海侵超覆与海退超覆

③沉积旋回

9.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①地层划分的方法:构造学方法、岩石学方法、古生物学方法

②地层对比的方法:野外直接追溯对比、岩石相似性对比、古生物对比、地质事件对比、古地磁极性对比、同位素年龄对比。

10.地层单位:

⑴组是基本岩石地层单位,要求具有相同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建组依据有:①具有一定的结构②通常由一种基本层序所构成,可具旋回性③顶、底界限明显④厚度适中

⑵阶是基本时间地层单位。建阶的依据有:①依据生物分类单位为属、种、亚种②根据分布广泛的浮游、游泳生物所建立的阶才有全球等时性意义③阶的界限层型在基本连续沉积序列中最好是海相④界限明显,具有时间意义的明显标志面⑤在1-10Ma间。

第二章历史大地构造

1.定义: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学。

2.2.沉积组合:在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中的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相共生综合体称为沉积组合。特点是①时间长②在一定区域③能反映沉积时的构造环境④有综合特征。

3.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

4.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概念核心:沉积时的构造条件;较长时期;一定的区域范围;综合特征(组分-结构-构造等)

5.构造背景分类:

泥质碳酸盐岩组合泥质复理石组合;蛇绿岩

组合

6.板块构造: 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板块构造的时间模式:分为不同时期:胚胎期、初始期、成熟期、衰退期、残余期、消亡期。

7. 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

①主动大陆边缘-汇聚型边界{

海沟-火山岛弧

②被动大陆边缘-离散型边界,无火山岛弧和海沟,也无地壳俯冲带和消减现象。

8.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1)地缝合线:具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是板块构造的最直接证据;(2)蛇绿岩套: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代表洋壳残片;

(3)混杂堆积: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板块物质的混杂体,是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

(4)双变质带:指板块碰撞俯冲带附近发育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蓝闪石片岩)、高温低压变质带(红柱石、矽线石、兰晶石),它们往往沿缝合线相伴出现各地史时期的演化特征。

第三章地球早期史和前寒武纪地史

1.时间:

2.总体特点:①时限长:46-5.41亿年②地层普遍变质(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③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④生物化石稀少⑤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⑥矿产丰富(Fe、Au、U)。

3.生物史:①生命起源问题:外星来源说、地球发生说②植物的演化:叠层石、微古植物③裸露动物群出现:Ediacara动物群

4.构造史:

①总述: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

②华北板块形成史

③扬子板块形成史:

无肯定的Ar基底→晋宁运动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Pt1零星残留→Pt2以后为原地台(似盖层)发育阶段→Pt3震旦纪出现真正的盖层沉积。

5.震旦纪,即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时间在850-541Ma.主要特征为:

①大型稳定板块已形成,发育稳定成熟的盖层沉积,与寒武系之间无大的构造运动,因而与古生界接近(无机界);

②发育丰富、高级的裸露动物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