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法及笔法术语

合集下载

书法笔法名称

书法笔法名称

书法笔法名称
1. 中锋:笔尖在笔画中间运行,写出的线条饱满、圆润。

2. 侧锋:笔尖在笔画一侧运行,写出的线条较扁平、锋利。

3. 藏锋:起笔和收笔时将笔尖隐藏在笔画内部,使线条显得含蓄、沉稳。

4. 露锋:起笔和收笔时将笔尖露出在笔画外部,使线条显得活泼、生动。

5. 逆锋:起笔时先向相反方向行笔,再转回正常方向,使线条显得有力、刚健。

6. 顺锋:与逆锋相反,起笔时直接顺着行笔方向,使线条显得流畅、自然。

7. 方笔:笔尖在运行中保持近乎直角的状态,写出的线条方正、刚硬。

8. 圆笔:笔尖在运行中保持圆润的状态,写出的线条柔和、流畅。

9. 提按:在行笔过程中,通过控制笔尖的压力,使线条产生粗细变化。

10. 转折:在笔画的转角处,通过调整笔尖的方向和力度,使转角显得自然、流畅。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1. 用笔法:水墨画的基本用笔法包括点、勾、染、挑、扫等。

点是用笔尖轻轻点出,勾是用笔尖勾勒出线条,染是用笔尖在已经画好的线条上加水墨,挑是用笔尖挑出一部分线条,扫是用笔尖快速扫过纸面。

2. 用墨法:水墨画的墨法包括浓、淡、重、轻、清、浑等。

浓墨指墨量较多,淡墨指墨量较少,重墨指墨色浓重,轻墨指墨色轻柔,清墨指墨色清澈,浑墨指墨色混沌。

3. 用色法:水墨画的色法主要是指对水墨的颜色的运用,如用淡墨画出浅色,用浓墨画出深色。

4. 用水法:水墨画的用水法是指用水的多少、浓淡来调节墨色的深浅和水墨的流动性。

用水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水墨效果,如淋漓、淋漓尽致、淋漓尽致、水墨淋漓等。

5. 用色法:水墨画的用色法主要是指对水墨的颜色的运用,如用淡墨画出浅色,用浓墨画出深色。

书法之用笔技法

书法之用笔技法

书法之用笔技法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玉堂禁经》中谈到了张旭的笔法“九用”,相传为王羲之的秘传笔法,内容如下:一曰顿笔,摧锋骤衄(nǜ)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二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乛”是也。

五曰踆(cún)锋,驻笔下衄是也。

夫有趯(多音字,在此处念tì)者,必先踆之。

六曰衄(nǜ)锋,住锋暗挼(ruó)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此处念yuè)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

八曰按锋,囊锋虚阔,章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笔,侧锋平发。

“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结合它们在起笔、行笔和收笔中的运用,九用可以归类为:起笔三个动作:驭锋、蹲锋、衄(nǜ)锋。

行笔两个动作:趯(yuè)锋、按笔。

收笔三个动作:挫笔、顿笔、揭笔。

最后一个连接动作:踆(cún)锋。

这应该是当时秘传不为人知的核心笔法,如今根据后人总结的基本笔法结合九用,我个人总结了以下笔法作为个人参考:一、用锋法用笔在用锋,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立锋”行笔。

作书是否有“笔力”全看一支笔在你手中能否提得起来,“立”着运使。

清代蒋和说:“(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

”笔锋立得起来而不是偃卧平拖,才杀得入纸,才有“涩势”,写出来的线条如铸如刻,凝重,沉着。

古人所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的比喻不外此理。

“如利镂金,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唐·张怀瑾)。

明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处自束处耳”,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

”这些都是甘苦之言。

“立锋”关健在善于利用笔毫的弹性,因势利导,更关系到功力,功力到时,虽极柔长锋羊毫亦铮铮作弹。

初学者可能开始时体会不到锋端的弹力,锋立不起来,可用薄长如竹蔑一类柔而有弹性之物,做用力压下又竭力撑起的动作,注意力放在尖端上,领会其运动的技巧,再运用到毛笔上,相信不难掌握。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书法领域中,笔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书法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1. 笔锋:指毛笔的尖端部分,它是毛笔的主要用锋部分。

根据笔锋的特点,可以分为锐锋、健锋、刚锋和柔锋等。

2. 运腕:指通过手腕的转动来控制毛笔的运行,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运腕的技巧可以分为提腕、转腕、扭腕、翻腕等。

3. 提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手指对笔杆的上下提按动作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力度,是产生书法线条变化的重要手段。

4. 转折: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锋的转动来改变线条的方向和形状,是实现线条流畅和圆润的关键技巧。

5. 藏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之中,使线条显得含蓄而饱满。

藏锋的技巧可以分为逆锋、回锋、搭锋等。

6. 露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露出在笔画之外,使线条显得挺拔而富有生气。

露锋的技巧可以分为出锋、抢锋、直锋等。

7. 轻扫: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轻轻扫过纸面来产生轻盈和流畅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行草书的动感和流畅感。

8. 重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用力按下笔杆来产生粗重而有力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楷书或隶书的庄重和沉稳。

9. 节奏感: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控制笔速和力量的变化来产生节奏感,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和动感。

10. 笔意:指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变化来表达书法的意境和情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同时,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特点和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书法的魅力。

书法教学术语大全

书法教学术语大全

常见的书法教学术语
1. 笔法:书法中笔画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2. 运笔:书写时笔锋的运动方式,包括提、按、顿、挫、转、折等。

3. 起笔:笔画开始的运笔方式,有藏锋、露锋、方笔、圆笔等不同的方式。

4. 收笔:笔画结束时的运笔方式。

5. 结构:字形和笔画间的组合关系。

6. 布局:作品的整体安排,包括字距、行距、章法等。

7. 临摹: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真迹的模仿和在心中对字帖的再现。

8. 笔力:书法中笔画的力度,可以通过提按、顿挫等运笔方式表现。

9. 姿态:书法中笔画的表现形式,包括斜、曲、直、圆等。

10. 气韵:书法中笔画间的气脉相通,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11. 骨力:书法中笔画间骨架的力度。

12. 墨色:书法中墨的运用,包括浓、淡、枯、湿等变化。

13. 节奏:书法中笔画间的快慢、轻重变化。

14. 意趣:书法中表现出的个人情感和趣味。

15. 笔势:书法中笔画的运动趋势。

16. 提按:书写时利用毛笔的提和按来表现笔画的变化。

17. 转折:书写时改变笔画方向的方式,包括顿笔成方角或圆弧。

18. 藏锋:笔画开始时较暗,不露痕迹。

19. 露锋:笔画开始时显露锋芒,有动态感。

20. 雁尾:某些笔画收尾时的形状,像大雁飞行一样。

怎样练习毛笔字

怎样练习毛笔字

第一节用笔法一、笔法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

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

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

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

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

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

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

“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

这就叫“中锋运笔”。

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

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

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

书法的笔法讲解

书法的笔法讲解

书法的笔法讲解
一、书写前的准备
1.沾墨:调墨要适中,不过稀、不过浓,以便于饱润笔峰。

2.握笔:握笔需放松,以大拇指和食指夹笔为佳。

3.打圈:打圈可以保证笔尖的顺畅,不至于生意。

二、常见笔画
1.横:横拍要清晰、一气呵成,力度均匀。

2.竖:竖可以分为弯勾起笔竖、下笔竖,一笔完成。

3.点:点要有力道,形态清晰准确,迅速准确。

4.提:提笔要轻,不松口,笔尖不得碰地,一气呵成。

5.顿:顿笔要有气势,顿时中顿。

6.撇:撇笔要轻快流畅,撇后要重“收尾”。

三、书写作风
1.真厚:字体要厚实,线条要有韧性和强度。

2.工整:字体要匀称,字形要清晰美观。

3.遒劲:笔意要有锐意,线条要有力与韧。

4.疾行:笔画要跑龙套,姿势要优美成熟。

5.圆润:笔画要园润饱满,舒展度要足够。

四、常见字体
1.楷书:常用于平时的书法练习,笔画工整,结体匀称,书写简单,考究笔画的牢固、紧密。

2.行书:行书是书法体系中的字体之一,是一种既要求书法结构的超越,又注重笔势及速度的一种字体。

行书字体深得工商企业欢迎,其
不仅速度较快,很适宜用于编报单,签发凭证,为企业简报修改及武工资料加盖名章等。

3.草书:草书是一种偏简的书体,主要是要追求画势,特别是笔画的展挥与痕迹,常常是稍稍善识之者才能到达最高境界。

草书虽有草草之意,但在速度方面向行书下乡了,在神韵方面气势磅礴,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1.立笔:画笔笔尖垂直于纸面,用于画直线、竖线、角线等。

2. 悬笔:画笔笔尖离开纸面,用于画曲线、圆弧等。

3. 落笔:画笔笔尖斜着贴在纸面上,用于画斜线、斜弧等。

4. 勾笔:画笔笔尖轻轻勾住纸面,用于勾线、勾勒轮廓等。

5. 抚笔:画笔笔尖轻轻滑过纸面,用于涂色、渲染等。

6. 按笔:画笔笔尖沉重地按在纸面上,用于描绘重物、加强阴影等。

7. 轧笔:画笔笔尖水平滑动,用于描绘平面、弯曲等。

8. 点笔:画笔笔尖轻轻点在纸面上,用于描绘小物件、细节等。

9. 撕笔:画笔笔尖斜着在纸面上拉出线条,用于描绘草木、羽毛等。

10. 抖笔:画笔笔尖快速上下抖动,用于描绘水波、云雾等。

11. 摩笔:画笔笔尖在纸面上来回摩擦,用于描绘纹理、皴擦等。

12. 擦笔:用画笔笔尖轻轻擦拭纸面,去除颜色,用于制造光影效果等。

- 1 -。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笔法术语18种

笔法术语18种

笔法术语18种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

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则的发展和变化。

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

1、运笔之法,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

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

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2、行笔,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3、起笔,指笔画的开始。

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

4、收笔,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

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

5、按笔,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

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后转锋叫“挫”。

6、顺锋,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

7、提笔,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

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

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

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

8、逆锋,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

又称“倒插法”。

9、转锋,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

10、折锋,又有虚折、实折之分。

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

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11、回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

12、出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

13、藏锋,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

书法 笔法

书法 笔法

书法笔法
书法的笔法是指书法创作中用笔的技法和方法,不同的书法风格和字体会有不同的笔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技巧:
1. 点:
点是书法中的最小笔画,也是基本笔画之一。

点的大小、粗细和用笔的轻重都能影响字体的整体效果。

2. 横:
横指水平方向的笔画,长度可短可长,其粗细、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体特征。

3. 竖:
竖指垂直方向的笔画,也可以是书法作品中的主要笔画之一,如“撇捺”等。

4. 捺:
捺是书法中指向右下方的笔画,其轻重、斜度和长度等都能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

5. 提:
提是书法中指向右上方的笔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用于楷书等字体。

6. 钩:
钩是书法中向左上方或左下方的小弧形笔画,常见于楷书、行书等字体。

7. 捺折:
捺折是指捺或钩折叠的笔画,常见于行书或草书中。

8. 挑:
挑是书法中轻柔、微微向上或向外的笔画,常见于行草书中。

这些基本笔画构成了书法中不同字体的基本结构,通过掌握这些笔画的规律和技巧,书法爱好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要想掌握好书法笔法,需要不断练习、模仿优秀作品,并结合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学习。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两大主要技法。

“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通常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中国画用笔可分为线和点两类,人物的衣纹描法、山石的皴法和花叶动物羽毛的勾勒都可算作线。

点苔、点叶、点簇都属于点。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

笔与墨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中国画强调要有笔有墨,两者不可偏废。

白描,中国画中一种表现形式,指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施色彩的绘画,古代也称“白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

白描画法主要用于人物画和双勾花鸟画,这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韵。

白描有单勾、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

先是淡墨全部勾好,再根据需要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叫复勾。

复勾的线,不是按原来的线重勾一遍,而是为了加强物象的质感,使之更有神采。

白描的特点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构图单纯、层次分明,在线的处理上应富有装饰性和节奏感。

十八描,是历代人物画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描绘对象,不同质地衣服的不同质感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描法。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其中可分三大类:铁线描类,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钱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这类描法无粗细变化,在于追求线的单纯性,历代名家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类线描法的渊源演变的痕迹。

兰叶描类,包括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这类描有粗细变化;兰叶描是从丰富的衣纹曲折向背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画史中记载吴道子一人兼擅兰叶、柳叶、枣核诸法,他画的佛教壁画有雕塑般的立体感。

减笔描类,包括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和减笔描。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解释笔力:从字的点画形态中所体现来的“力”的感受,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来理解的,与物理学上的“力“不能混为一谈。

中锋:用笔的关健技法之一。

作书时,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走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

历代书法家多主张写字要做到笔笔中锋,这是因为用中锋行笔,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不是上下左右偏斜,而是向四面渗透,点画就息然显得饱满圆润。

因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正确的执笔、运腕的基础上反复领会。

侧锋:行笔时,笔的锋芒向点画的一侧。

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发毛。

通常书家认为侧锋用笔是不可取的,但在行草书中使用的例子比较常见,只是初学书法都不宜使用此法。

藏锋:笔锋藏在点画之内而不外露。

在起笔和收笔处,凡不露锋芒的皆称为蔵锋。

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力不外露,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就是指的将笔力蕴藏于点画之内的道理,其写法是,起笔处笔毫逆锋入纸,收笔处往来的方向回锋。

露锋:亦称出锋,无论起筆收笔,凡笔的锋芒露出点画外的都称为露锋。

露锋使字的神情外露,增加了字的灵动,同时将字里行间的呼应关系显现出来,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抢笔:又称“空抢”。

行笔至笔画末端,借笔画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然后提笔离纸,这一瞬间的“回力”动作,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挫锋:又称“挫笔”。

运笔时改变行笔方向的动作。

一般的写法是,行笔至转角或出钩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筆方向。

注意停笔、顿笔和转笔是一气呵成的。

太快则交待不清,过慢又疲软失势。

转锋:转锋与折锋相对而言,是写出圆的点画的用笔方法。

所谓“转以成圆”,不露锋芒棱角,转的关健处笔不停驻,担笔暗暗转过,有浑然天成之意。

折锋:折锋与转锋相对而言,是写出点画的用笔方法。

所谓“折以成方”,易显现锋芒棱角,折笔处顿笔稍停,然后改变行笔方向,古人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

又云:“方者,折法也,点画波起止是也”。

六种最基础的笔法及练习方法

六种最基础的笔法及练习方法

六种最基础的笔法及练习方法一、起笔是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有藏锋、露锋之分;1、藏锋就是把起笔的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藏锋写法:落笔后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时继续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反方向时,笔锋下按使笔毫铺开正好达到线条宽度;笔锋右行,书写横向线条;收笔时笔杆上提,用手腕带动笔杆顺时针绕一小圈,提笔。

线条起、止时笔锋的绕行不能涨墨太大。

);2、露锋就是把起笔的尖点显露在点画上面(露锋写法:笔杆移动时,线条将近结束时匀速缓慢上提,直至离开纸面)。

二、行笔就是完成起笔后笔锋运行的过程,一般要用中锋。

中锋就是笔尖的指向与线条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

(中锋行笔方法与隐藏笔锋中的行笔方法相同)三、侧锋是笔锋位于点画一侧边处的笔法,斜向落笔,直接运行,即为侧锋。

线条宽度保持均匀,另一边有锯齿。

四、提按运笔时手臂要稳定。

控制提笔或按笔时笔尖所到达的位置。

中间不得有滞留停顿。

(练习方法:中锋行笔,平稳运行一段后,渐渐将笔提起,使线条逐渐变细,最后离开纸面.笔杆始终保持垂直,速度亦保持不变,线条渐变段长度可以由短变长也可以由长变短。

反复练习。

)五、转笔要用手腕控制,不要用手指控制。

(写法练习:右手执笔,不着纸,小臂不动,用手腕控制笔,在空中顺时针连续旋转;肩、肘、手腕关节均放松,动作连贯、均匀;然后再逆时针连续旋转。

如此反复。

)转笔分为右上、右下、左下、左上四个部位。

控制每一部位转笔运行的原则和对腕部的动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练习方法:线条粗细均匀,用手腕控制笔尖的指向,保持中锋,转弯处行笔速度不变,手腕动作明显而灵活。

连续转笔,实际书写时,线条形状更富有变化,但只要牢牢把握手腕动作与笔锋指向的关系,书写不会有任何困难。

)六、折笔的实质是书写时笔锋着纸的锥面发生了方向的突然改变。

通常是由一面转为相对的另一面。

锥面变换时笔杆一般不上提,动作由手腕控制,迅速、利索,不能停顿.只有使用弹性较好的笔才能出现典型的折笔线条。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执笔法:书法术语,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

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

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

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

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

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

主要有二说。

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

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

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

推、拖、捻、拽,诀尽于此。

”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

”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

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

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书法术语。

①复制法书的技法。

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

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

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藏锋:在书写时将毛笔的锋尖藏于点画之中,追求点画的浑厚圆润。

2. 露锋:与藏锋相反,锋芒毕露,给人以挺拔之感。

3. 逆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向字的反方向推进,使笔画更加饱满。

4. 顺锋:行笔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5. 回锋:笔画收尾时,将笔锋向字的反方向带回,使笔画更加完整有力。

6. 出锋:行笔过程中,笔锋迅速推出,给人以轻盈之感。

7. 按锋:行笔时将笔锋按下,使笔画粗重有力。

8. 提锋:与按锋相反,行笔时将笔锋提起,使笔画轻盈飘逸。

9. 转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纸面上旋转,使笔画更加圆润。

10. 折锋:行笔过程中,突然将笔锋折回,使笔画呈现方折之态。

以上是中国书法中常用的几种笔法,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场景。

通过掌握这些笔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书法的韵味和美感。

书法教程5书法基本笔法

书法教程5书法基本笔法

3、提笔和按笔 、 提笔: 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 笔画变细,叫提笔。但提笔笔锋不能离开 纸面。 撇 按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 笔画变粗,叫按笔。捺 捺
4 疾笔和涩笔: 疾笔和涩笔: 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是指运行速 度较慢。 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 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 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 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楷书基本笔法
一、基本用笔
笔法包括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 笔法包括 方面。 1、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 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 露锋: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 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 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 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藏锋 :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 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 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 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 画内。 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 笔画内。 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 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 感觉。
(3)起笔之截落 起笔之截落
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 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 横落笔,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 横落笔,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
(4)行笔之按笔 行笔之
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 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
(5)行笔之顿笔 行笔之
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3)“重不宜长” 重不宜长”
(4)半包围结构的字,字心要向字框里边靠 半包围结构的字, 不要有下坠、悬空或包不住的感觉。 拢,不要有下坠、悬空或包不住的感觉。 (5)全包围结构的字,字心与字框要相适应, 全包围结构的字,字心与字框要相适应, 切忌框内太空或太挤。 切忌框内太空或太挤。

书法三理:笔法、字法、章法!

书法三理:笔法、字法、章法!

书法三理:笔法、字法、章法!一、笔法之理执笔虚宽且活焉,全身力气注毫端。

勿涂勿扫成于写,有按有提有方圆。

千古中锋神至上,八方使转意为先。

求形求质毋飘滑,讲法讲规讲自然。

笔法之理有两个方面:一是执笔之理:执笔之理在势法之理之中;二是运笔之理:运笔之理主要有逆起、回收,中锋用笔及提按使转等。

1、笔法之理之执笔势法是讲书写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

不论是身法,站、坐、蹲,还是腕法,枕、提、悬,还是指法,二指、撮管、拨镫、五指法。

这些法的产生,基本都是约定俗成的。

其势法之理就是一条,一切都是根据人体生理条件为便于运笔和发力而定的。

如执笔法,一般都用“五指执笔法” 。

擫、押、钩、格、抵,就是根据人的手有五个指头及其生理条件而产生的,说白了,就是执笔中的五个指头的分工。

各干什么,各担任什么任务,使得笔在手中便于运转,便于发力,便于书写,写出所需求之美的书法艺术来。

(1)擫:用大拇指上节端按捺住笔管;(2)押:用食指第一节端压住笔管,使之与大拇指之力齐等抗衡,捏住笔杆,并能搓转其管(3)钩:用中指上节端钩住笔管,能使笔管朝内(下)运动;(4)格:用无名指指端紧贴笔管,顶住中指向内(下)的钩力,使其笔管能向外(上)运动;(5)抵:用小指抵住无名指,起其辅助作用。

这样,五指分工明确、合理,在运笔过程中各司其职,五指合力使得笔杆在手中能上下左右运动自如。

2、运笔之理(1)逆起回收,藏锋之理。

这体现着中国人一种传统的含蓄之美。

在书法技法中有句名言,“无往不复,无垂不收”,此谓“八字真言”。

为何要“逆起”?为何要“回收”?实质这是一种“折回运动”。

a、力学原理所至。

如向上抛物,则要先下(蓄力)然后向上抛(发力);又如打拳,要先缩(蓄力)然后向外伸打(发力);再如转身,右转,须先左然后右,左转,要先右然后左。

只有这样,才会有力量;b、中国人的传统性格修养所至。

中国人讲究含蓄、持重,而禁忌锋芒毕露,火气过胜。

含蓄的性格,必然是含蓄的审美观念。

翰林密论用笔法二十四条

翰林密论用笔法二十四条

翰林密论用笔法二十四条《书法正传》载其(唐李阳冰,字少温)《翰林密论用笔法二十四条》云:“一、‘丶’点法口诀云: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作报答,便以中指挫锋,须收锋在内,按笔收之;又衄(nv,流血)下其笔,含濡(迟滞)其锋,摩轮簇心,然后收笔,填在圆半,《禁经》云:‘点如利钻镂金’是也。

又半蚁法,‘宜’字上用之,为避其旁点,又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矣。

右军云:‘作点皆须磊磊如大石之当衢(qu,大路)’;又‘点不变谓之布基’,贵变通也。

更有打点单以指送笔,似打物之势,甚难用也。

二、‘一’画法口诀云:作横画皆用大指遗之;若作策(挑)法即用名指抬笔上;若作勒(①横,②强制)法,即用中指钩笔涩进,复以中指顿笔,然后以大指遗至尽处:此三势相近,用法不同也。

鳞勒法,须仰收,《禁经》云:‘画如长锥界石’,是也,又紧走仰收,似长舟之截小渚,两头势起,使芒角不失遒(qiu,有力)润,借势不策不鳞勒,稍徐收之,取古劲枯涩,无求铦(tian,利器)利,凡在字上宜用之。

抬笔法,初紧策,中抬锋,轻动微勒,向右按衄,古经云:钟书‘宣示’字长画用。

又‘画不变为布算’,行草法云:‘势须险策,露锋飞动为胜’。

三、‘三’画法口诀云:上潜锋平勒,中背锋仰策,下紧趯(ti,①提,②蹲)覆收,名递相解锋,古经云:《黄庭经》‘三关’字用。

草法:上衂侧(点),中策,下奋笔横飞,递相耸峙,以险利为胜。

四、‘丨’悬针法口诀云:锋须先发,管逐势行,沥(液体滴落)笔紧驭,涩进如锥画石,《禁经》云:‘悬针如长锥缀地’,是也。

又‘契’(契符号)字下,双笔,须一努(同“驽”)一垂,变换用之,三势不同,或垂或趯,或外掠(①撇②轻擦)而中努。

右军云:‘悬针垂露,难为体制’;卫夫人云:‘如万岁之枯藤’,《临池诀》云:‘悬针法,《兰亭》‘年’字,尽其势也。

’张敬玄云:‘‘申’字中画,宜掉笔直审疾抽;‘事’字中画,宜直下笔便挑,不宜停笔。

(3)笔法术语及运笔要领

(3)笔法术语及运笔要领

(3)笔法术语及运笔要领笔法术语笔法的术语很多,学习毛笔字不能对笔法的术语一无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锋、偏锋、侧锋外,下面我们还要对笔法的其他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起笔起笔,也叫落笔、发笔。

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

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藏锋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

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

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

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

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

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

爽利挺拔的感觉。

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

但提笔的程度有个限制,那就是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因为离开纸面就成收笔了。

按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

疾笔和涩笔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

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

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

书写时快慢要得当。

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转与折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点上突然改变方向。

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

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

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运笔方法:运笔要领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

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笔法及笔法术语第一节用笔法一、笔法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

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

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

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

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

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

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

“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

这就叫“中锋运笔”。

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

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

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

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见图6)。

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之谓“金石气”。

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

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路有震颤。

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

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

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

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

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

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

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

“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

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

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

“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三、偏锋运笔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

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见图7)。

偏锋运笔的笔锋一侧的笔画光洁平齐,笔腹一侧枯涩不平。

这种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因其不够完美,教历来被书家视为病笔。

至于说书法家在写行、草书时,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抑或为了加强作品的节奏感而出现的枯湿浓淡,甚至偶而的偏锋,该当别论。

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锋运笔的技法。

四、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

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见图8)。

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也处于中锋运笔与偏锋运笔之间。

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中锋效果;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偏锋效果。

侧锋运笔大量运用于行、草书中,不过,颜真卿的楷书横画常用此法。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

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

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运行过程中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

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这就是笔法。

第二节笔法术语笔法的术语很多,学习毛笔字不能对笔法的术语一无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锋、偏锋、侧锋外,下面我们还要对笔法的其他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起笔起笔,也叫落笔、发笔。

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

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藏锋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

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

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

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

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

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

爽利挺拔的感觉。

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见图9)。

但提笔的程度有个限制,那就是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因为离开纸面就成收笔了。

按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见图9)。

疾笔和涩笔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

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

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

书写时快慢要得当。

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转与折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见图10)。

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

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

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方笔和圆笔方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圆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圆形。

图11中的“二”字,上面一根起笔的地方是方形的,叫方笔;下面一横起笔的地方是圆形的,叫圆笔。

方笔有锋芒、有棱角,容易见骨力,显得刚健果断;圆笔没有锋芒,不露圭角,骨力内涵,显得含蓄柔韧。

一般来说,楷书笔画的起笔要有方有圆,方圆结合,这样才能显得丰富多变。

二书法“三要素”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结构和章法。

结合老年书法教学,谈谈对书法“三要素”的认识。

一、笔法老年朋友习字用笔,因为长年养成了习惯,在用笔上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执笔、用笔方法,故只要在运、行笔过程中方便、自如即可,要尊重老年人的自主选择,不一定非要一一纠正。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那些执笔、用笔不规范的老年人在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到位能力,让其比较不同执、行笔的优劣。

自古习字,首重用笔。

老年朋友在用笔上,因为生理原因动作慢,行笔缓,从气韵上讲是欠缺了些,但从沉稳、雄健和力度上来讲又是一大优点。

老年朋友在经过一段各种字体笔法的训练后,可侧重练习一些用笔随意的字体,如:隶、行、行草等,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学些现代书法笔画的技法等。

总之,所写笔画要苍润、有血有肉、有立体感、有重量感,这需要老年朋友自己悉心揣摩,同时也要着重在笔意的变化上狠下功夫。

二、结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对于书法结构中的“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很精辟,说明了学书者由浅而深、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的客观过程。

大家知道,楷书结构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不失重心,怎样才能不失重心?一种办法是把结构搭配得四平八稳,重心自然不歪不斜,这种办法叫做“平正”。

另一种写法是把结构搭配得更灵活、更巧妙,有正有欹,有轻有重,有展有缩,从动态中求稳妥,从变化中求平正,同样不失重心,这种写法叫做“险正”或“似欹反正”,能使字得更具有情趣与活力,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教授朋友可以将字写得四平八稳,但对于工作了几十年,有相当丰富经验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有极强的心理平衡素质和准确的目测能力,对重心的把握往往要超过年轻人,要适合他们的应该是“险正”、“似欹反正”的写法。

因此在老年人书法的施教过程中,结体以“追险绝”为主,让他们将其丰富的阅历和对现实和自然的深刻认识概括地熔铸在富有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淡和方圆等特点的笔墨结体之中。

三、章法学会了笔法与结构,老年朋友还要解决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问题,即绘画上所称的“经营位置”。

一幅作品书写的字数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绪和格调也不尽相同。

如何通过篇幅中字的大小、疏密、敛放等的处理,使其既能更好地反映出书者的思想感情,又具有高度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感,两者和谐结合,这是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提倡老年书法以“少字数”书法为主,解决章法问题就灵活得多了。

“少字数”书法的字数以四个字左右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较大篇幅内容要轻松得多,减少了思想压力与体力负担。

大篇的诗词,你必须字字斟酌,哪个字写大,哪个字写小,哪里写疏,哪里写密,就算字字都斟酌好了,可往往笔不达意,不是这里未写好,就那里出错,很难保证字字满意,更别说理想效果了。

再说内容多了,字必然要小,老年朋友长时间全神贯注于一个个小字,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时间的综合调配。

而“少字数”书法内容简单,字数少,有兴趣就挥写几幅,无兴趣就搁置一边。

所写作品既随意、又自然,写坏了重来,一不劳心,二不劳力,纯粹是当消遣,寻求一种“执笔将军”的感觉。

况且往往还可偶得喜人的佳作,让你时不时自个儿偷着乐。

常用落款用词一、称谓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