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浙江水利
《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全文)

《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全文)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下面是详细内容。
《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条例所称的饮用水水源,是指用于城乡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山塘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前款所称的集中式供水是指以公共供水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合理布局和调整饮用水水源地及上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相关环境管理的具体工作,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规划及相关水源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对饮用水水资源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卫生、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有关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本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经济补偿力度,促进饮用水水源地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一、引言饮用水源保护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是饮用水源保护的基础工作,对净化水源、防止污染以及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二、术语和定义1.饮用水源:指用于人类直接饮用和生活用水的自然水体或经过处理后供应给人类饮用的水。
2.饮用水源保护区:指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3.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指根据饮用水源的水质、水源地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将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科学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确保划定的区域科学合理。
–综合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综合考虑水质特征、水源环境和用地利用状况等因素。
–可操作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便于管理和实施,确保划定的区域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
2.方法:–水质分级法:根据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的水质分级区,如优质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质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水源环境特征法:根据饮用水源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特征,划分相应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如山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平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用地利用状况法:根据水源地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不同的用地类型区,如农业用地限制区、工业用地限制区等。
四、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界址标志: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设置界址标志,确保区域边界清晰可辨。
–划定标准:根据划分原则和方法,确定不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
–监测点设置:根据饮用水源特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合适的监测点,用于监测水质和环境变化。
–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性规定、环境保护措施等。
2.要求:–科学性要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基于科学数据和可靠的监测手段,确保划定的区域科学可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9/9/18
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 境保护的决定》
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 水水源保护
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饮用 水水源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 本方法。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潮汐河段的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确定方法 1、水域长度 取水口上游: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潮汐河段的 二级保护区上游侧外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边 界的距离大于潮汐落潮最大下泄距离; 取水口下游: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按照下游的 污染水团对取水口影响的频率要求,计算确定二 级保护区下游侧外边界位置。 2、水域宽度 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整个河面。
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 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 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Hale Waihona Puke GB3838-2019 GB5749-2019 GB15618-2019 GB/T14848-9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基本要求
4、水质标准 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 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19)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检 测项目满足表2和表3限值要求。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 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9) Ⅲ类标准,并且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 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
划技术大纲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5.05.28
•【字号】浙环函(2015)182号
•【施行日期】2015.05.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关于印发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
浙环函(2015)182号各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送<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检查的审议意见>的通知》(浙人大常委办〔2014〕4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检查审议意见整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函〔2015〕2号)工作要求,做好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人:省环保厅王静;联系电话:*************;
传真:*************;电子邮件:******************.cn。
附件:《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2015年5月28日。
《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送审稿)》

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高饮用水水源水质,保证饮用水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饮用水水源定义)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是指本省行政区域用于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溪潭、地下水井等生活饮用水地表、地下水源。
本条例所称集中式供水是指饮用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饮用水和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系统向本单位提供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第三条(适用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围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围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评价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围,制定并组织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投入,合理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采取措施推进集约化供水进程,促进经济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第五条(环保部门职责)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围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行使下列职责:(一)贯彻国家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三)负责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四)查处污染饮用水水源的行为和事故;(五)协调和督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有关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一)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饮用水水源地的规划管理;(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先安排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和易地发展用地;(三)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规划和调度水资源,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管网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五)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的管理,负责城镇排污管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以及供水设施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植业、畜禽等动物养殖业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监督管理;(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对饮用水水源污染和水生动物系统保护的监督管理;(八)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和湿地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源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十)公安、农业、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剧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使用、储存的安全管理;(十一)港口和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港区、船舶的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十二)发展改革、经济、财政、工商、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6095028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1.png)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统一我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各地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水资源水保处。
联系人:姚水萍;联系电话:*************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2013年3月27日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下发稿)(浙江省水文局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二)规划思路(三)规划范围(四)基本规定二、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基本要求(二)水质现状评价(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六)水生态状况评价(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三、总体规划(一)基本要求(二)总体规划构架(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四)规划控制指标(五)总体布局及对策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一)基本要求(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一)基本要求(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三)入河排污口整治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一)基本要求(二)污染调查与估算(三)控制措施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一)基本要求(二)控制断面选取(三)计算方法(四)生态用水配置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一)基本要求(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九、地下水资源保护(一)基本要求(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基本要求(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一)基本要求(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一)基本要求(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一)基本要求(二)法规与制度建设(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四)考核评估(五)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一)基本要求(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四)投资需求(五)实施效果分析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基本要求(二)组织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监督考核(五)技术保障(六)协作机制(七)社会参与附表附录附录1 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附录2 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附录3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附录4 全省水资源分区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2.10.26•【字号】浙水农[2012]56号•【施行日期】2012.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2〕56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切实做好我省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工作,如期实现2010年国务院批准《2010— 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中有关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的目标任务,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水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
省政府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重要内容。
据卫生部门监测数据反映,我省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仍然有待提高,个别地区出现了负增长。
农村饮用水水质密切关系到农村群众身体健康,要从事关民生的高度重视水质保障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对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切实履行农村饮用水工作的行业主管职责,认真做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加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建后管理、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等环节监管,实行取水、制水、供水全过程监督。
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是项系统工程,要做好与卫生、环保、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健全水质监测制度、通报制度和报告制度,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目标一致,共同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
三、严格工程建设标准,夯实水质保障基础要优化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按“能集中就集中,能延伸就延伸”的原则,尽量避免建设规模小而散的工程。
(2019.02.0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精品文档25页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1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7 年2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3.7 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4.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表区域。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浙江水利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浙江水利附件2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大纲浙江省水利厅7月目录1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数据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空间参考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数据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图制作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最终定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内业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外业调查与复核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编号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成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5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及设立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设立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6工作安排和组织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工作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组织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经费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XX县(市、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组二○○六年十一月1、任务由来与背景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
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提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的规定,1989年起,部分省市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划分标准,各地保护区划分工作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作用的发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的“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在参考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本规范是《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工作的基础。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先后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对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经专家修改后,国家环保总局发文到各部委、各有关单位及各省市环保局征求意见。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

第三章饮用水水源保护
第十三条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调整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涂改或者擅自移动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
第十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堆放、存贮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邻的公路或者航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的车辆和船舶发生事故污染饮用水水源。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设饮用水备用水源,保障应急状态下的饮用水供应。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治理,安排资金,扶持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促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农村自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相关排污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停产整治等措施;可能威胁下游地区饮用水供水安全的,还应当及时向下游地区通报。
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饮用水水源污染状况、应急措施和恢复供水的信息。
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7•【字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12]304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12〕304号)《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1月17日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供水和使用农村供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供水工程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供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饮用水安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农村供水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卫生、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农村供水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农村供水管理的有关工作,并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
第五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农村供水单位应当制订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中,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供水水源、供水工程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污染水质、破坏或者损坏农村供水工程的违法行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环境保护 2009-11-26 15:13 阅读383 评论0字号:大中小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3.7 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4.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如何划分范围

水源保护区如何划分范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要想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不仅要掌握各行政区域内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还需要摸清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现状。
(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起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2500米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一级保护区:从社区取水点起止上溯至流域分水岭,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还要从家庭做起,让家人了解到破坏水资源的危险,让他们也不破坏水资源。
还要让别人跟你一样保护水资源。
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洗漱、洗菜或洗车时请不要开着水龙头任清水长流,因为一分钟就会浪费10—18升水。
长流水并不比用盆接水洗得干净;一水多用。
洗菜、洗米的水可浇花;洗手和洗过衣服的水可留着擦地、冲厕所;及早维修滴漏的水龙头。
水龙头一分钟滴漏几滴水的话一年就会浪费上吨的水。
清洁剂是水污染的元凶之一请你在清洗餐具时尽量少用洗涤灵,因为大部分洗涤灵是化学产品。
有重厚油污的厨房用具可以用苏打粉加热水来清洗。
这些古老的办法看似过时陈旧,但它既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肥皂的原料来自于植物或动物脂肪,易于生物降解,对水的污染较小,比一般化学配方好得多。
用肥皂洗衣服,不仅会减少水污染,还会对你的健康有益。
不用含磷洗衣粉。
在家中用水要勤俭节约。
洗完菜的水不要倒掉,还可以用来浇水、浇花等。
还要让家长在工作单位上也节约用水。
不要以为工家的水就可以浪费了。
这是不正确节约水的表现。
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划分,余杭区境内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南苕溪:中洪—余杭镇陆域:南:泄洪塘坝北:沿岸纵深2000米东苕溪:汤家渡口—瓶窑陆域:沿岸纵深1000米东苕溪:上纤埠—北窑坞陆域:沿岸纵深500米东苕溪:杭宁高速下游1公里—劳家陡门陆域:沿岸纵深500米杭嘉湖平原河网(喜庵港):博陆镇——桐乡交界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有:南苕溪:汪家埠—中洪陆域:沿岸纵深50米东苕溪:余杭镇—汤家渡口陆域:沿岸纵深1000米东苕溪:瓶窑—上纤埠陆域:沿岸纵深1000米东苕溪:北窑坞—杭宁高速下游1公里陆域:沿岸纵深200米中苕溪:临安—余杭县界—下木桥根据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余杭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划分,在上述区域外,增加以下区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四岭水库:四岭水库全库区陆域:沿岸纵深500米北苕溪支流百丈溪:半山—木桥头陆域:沿岸纵深500米北苕溪支流鸬鸟溪:仙佰坑水库库区陆域:沿岸纵深500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西塘河备用水源:星桥—宫塘陆域:沿岸纵深2000米、宫塘—上纤埠陆域:沿岸纵深500米杭嘉湖平原河网(喜庵港):五杭大桥—桐乡交界陆域:沿岸纵深200米北苕溪:①四岭水库库尾②黄后公路—①羊山湾②双溪陆域:沿岸纵深500米四岭水库:鸬鸟馒头山水库—四岭水库大坝头陆域:沿岸纵深200米北苕溪支流百丈溪:牙山—半山陆域:沿岸纵深200米北苕溪支流鸬鸟溪:安吉山川乡与余杭交界处—仙佰坑水库库头陆域:沿岸纵深200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限期拆除。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饮用水源水域排放污水。
浙江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大纲

附件2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大纲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7月目录1任务 (1)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 (1)2.1数据源 (1)2.2空间参考系统 (1)2.3数据预处理 (1)2.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图制作标准 (2)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法 (4)3.1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4)3.2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43.2.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4)3.2.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5)3.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最终定界 (6)3.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内业流程 (6)3.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外业调查与复核 (6)3.5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编号规则 (6)4成果内容 (7)5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及设立位置 (9)5.1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 (9)5.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设立位置 (9)6工作安排和组织实施 (9)6.1工作安排 (9)6.2 组织实施 (10)7 经费估算 (10)《XX县(市、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大纲 (11)1任务(1)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水利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环发[2015]46号)要求,2016年底前,完成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水源保护区以及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2)在1:10000数字化地形图上完成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初步划定,通过现场勘察复核,确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以高分系列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或者其他空间分辨率优于2m的遥感影像为底图,增强保护范围成果图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浙江水利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浙江水利附件2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大纲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7月目录1任务 (1)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 (1)2.1数据源 (1)2.2空间参考系统 (1)2.3数据预处理 (1)2.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图制作标准 (2)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法 (4)3.1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4)3.2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4)3.2.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4)3.2.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5)3.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最终定界 (6)3.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内业流程 (6)3.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外业调查与复核 (6)3.5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编号规则 (6)4成果内容 (7)5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及设立位置 (9)5.1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 (9)5.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设立位置 (9)6工作安排和组织实施 (9)6.1工作安排 (9)6.2 组织实施 (10)7 经费估算 (10)《XX县(市、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大纲 (11) 1任务(1)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水利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环发[2015]46号)要求,2016年底前,完成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水源保护区以及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2)在1:10000数字化地形图上完成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初步划定,通过现场勘察复核,确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以高分系列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或者其他空间分辨率优于2m的遥感影像为底图,增强保护范围成果图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浙江省各类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

浙江省各类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和指导标准一、浙江省《水法实施办法》中的法定标准(一)大型水库库区的管理范围,为库区已征用的地带;大坝的管理范围,为大坝两端以外不少于100米的地带(或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以及大坝背水坡脚以外l00米至300米的地带。
大型水库的保护范围,为上述管理范围以外50米至100米的地带。
(二)钱塘江海塘(闻家堰以下)的临水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塘身和背水坡脚起20米以内的护塘地(险工地段适当放宽);非临水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塘身和已划定的两侧护塘地。
保护范围为护塘地以外5米至10米的地带。
(三)浙东海塘重要地段的管理范围,为塘身和迎水坡脚以外50米至100米的地带、背水坡脚以外10米至20米的地带。
保护范围为海塘背水坡管理范围以外10米至20米的地带。
(四)省级河段重要堤防的管理范围,为堤身和背水坡脚以外5米至10米的护堤地(险工地段适当放宽)。
保护范围为护堤地以外5米至10米的地带。
二、省水利厅制定的指导标准(一)江河堤防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堤防的管理范围包括堤防及护堤地。
钱塘江、苕溪、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8条河流的干流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段的堤防,自背水坡脚起5至10米宽为护堤地的范围,险工地段护堤地范围适当放宽;保护范围为护堤地以外5至1.0米的地带。
(二)浙东海塘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保护万亩以上耕地或重要城镇的海塘,管理范围为海塘迎水坡脚起50至100米,背水坡脚起10至20米;保护范围为海塘背水坡管理范围以外10至20米。
尚未达到标准的海塘,其管理范围的起点应以设计标准海塘断面的坡脚起算。
(三)中型水库、水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水库库区管理范围,为已征用的土地和山丘地带。
库区设计移民拆迁线以下的范围,不得重新迁入和建房。
水库大坝管理范围,大坝两端不小于100米的水平距离地带,或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大坝背水坡坝脚外100米至300米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大纲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7月目录1任务 (1)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 (1)2.1数据源 (1)2.2空间参考系统 (1)2.3数据预处理 (1)2.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图制作标准 (2)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法 (4)3.1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4)3.2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4)3.2.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4)3.2.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5)3.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最终定界 (6)3.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内业流程 (6)3.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外业调查与复核 (6)3.5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编号规则 (6)4成果内容 (7)5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及设立位置 (9)5.1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内容 (9)5.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警示标志的设立位置 (9)6工作安排和组织实施 (9)6.1工作安排 (9)6.2 组织实施 (10)7 经费估算 (10)《XX县(市、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大纲. 111任务(1)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水利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环发[2015]46号)要求,2016年底前,完成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水源保护区以及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2)在1:10000数字化地形图上完成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初步划定,通过现场勘察复核,确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以高分系列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或者其他空间分辨率优于2m的遥感影像为底图,增强保护范围成果图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3)以县(市、区)为单位,将所辖区域内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的成果表和图整理成册,并编写划定方案。
应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应在县级遥感影像图上点绘水源地的分布情况。
(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市、区)水利局会同环保局向社会公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同时将划定方案报送设区市水利(水务)局、环保局备案。
设区市水利(水务局)将所辖县(市、区)划定方案收集汇总后,统一报送省水利厅。
(5)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应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划定保护范围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应设立警示标志。
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标准2.1数据源(1)遥感影像:时相为2014至2016年空间分辨率优于2m的遥感影像;(2)数字化地形图:行政区域内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矢量格式);(3)行政界线:县界、乡镇界和村界(矢量格式);(4)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数据(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
2.2空间参考系统(1)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2)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3)中央经线120度。
2.3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处理:对各县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水源地专题信息增强、影像融合、影像镶嵌等处理。
遥感影像叠加地形图:遥感影像与地形图叠加,偏差不超过0.5个像元。
2.4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图制作标准参考《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水源保护范围成果图,其制作标准如下(以ArcGIS 软件为例):(1)图页面设置1)底图幅面:A3;2)边界线的页边距:左边距0.5cm,右边距0.5cm;上边距1.0cm,下边距0.5cm;3)图框线的页边距:左边距1.5cm,右边距1.5cm;上边距3.0cm,下边距4.5cm;4)水源保护范围图所占底图幅面面积比例尽可能大,尽量减小空隙。
(2)标题1)字体:宋体,字号25磅;2)格式:居中;3)图名“XX县XX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图”。
(3)等高线1)线型:实线;2)线宽:0.4;3)颜色:R:230 G:152 B:0。
(4)水源保护范围边界线1)线型:实线;2)线宽:2;3)颜色:R:255 G:0 B:0。
(5)水源一级保护区1)线型:实线;2)线宽:2;3)颜色:R:255 G:0 B:197。
(6)水源二级保护区1)线型:实线;2)线宽:2;3)颜色:R:255 G:0 B:0。
(7)村界1)线型:点;2)线宽:1.5;3)颜色:R:0 G:0 B:0。
(8)乡镇界线1)线型:一横三点;2)线宽:2;3)颜色:R:0 G:112 B:255。
(9)县界1)线型:一横一点;2)线宽:3;3)颜色:R:0 G:0 B:0。
(10)村名标注字体:宋体,字号8磅;(11)乡镇名标注字体:宋体,字号15磅;(12)经纬度标注1)经度标注在底部和上部,纬度标注在左侧和右侧;2)采用“度-分-秒”格式,建议采用“Arial narrow”,字号“8磅”。
(13)指北针格式建议采用符号为,大小设置为76,背景设置为白色。
(14)比例尺1)比例一律调整为千的倍数,如1:5000、1:6000、1:10000等,以便量算;2)比例尺条采用“黑白相间比例尺1”,数字字体建议采用10.5磅;3)背景设置为白色。
比例尺式样:(15)制图人等信息栏1)字体:宋体常规,字号14磅;2)下划线“_”长度为15个空格,然后间距2个空格,填写“填图日期”及下划线“_”,字体、长度相同;3)另起一行,填写“复核人”等信息,格式与上同,以此类推。
(16)主要拐点信息及坐标1)拐点形状:圆形2;2)填充颜色:黄色;3)拐点数字大小及字体:10.5磅,Times New Roman;4)拐点坐标信息表:表格内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大小为9磅。
(17)成果图保存与打印在GIS软件输出成果图时保存为PDF格式文件,避免打印变形。
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法3.1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依据《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2012〕304号)和《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环发〔2015〕46号),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方法如下:(1)以小型水库、山塘作为供水水源的,其保护范围为该小型水库、山塘的集水区域;(2)以河道作为供水水源的,其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两岸纵深不小于50米的陆域,具体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确定(不超过集雨范围);(3)以大中型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其保护范围为水库库区的保护范围;(4)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其保护范围为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50米的范围(位于河道附近,河水可通过渗透等方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的水源地,应结合地下水和河道保护范围划定标准,划定其水源保护范围)。
3.2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日供水规模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具体划分方法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已经纳入《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版)的水源保护区,不再另行划分。
3.2.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1、一级保护区(1)水域范围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范围。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
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线为界,保留一定宽度的航道外,规定的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范围即为一级保护区范围;非通航河道:整个河道范围。
(2)陆域范围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米;同时,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
2、二级保护区(1)水域范围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包括汇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得小于200米。
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一级保护区水域向外10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级保护区的水域宽度为防洪堤内的水域。
(2)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
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1000米,具体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确定。
对于流域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级保护区可以是整个集水范围。
3、准保护区根据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需要设置准保护区时,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
3.2.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1、一级保护区(1)水域范围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
小型湖泊、中型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米范围内的区域。
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为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范围。
(2)陆域范围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或一定高程线以下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
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
2、二级保护区:(1)水域范围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
(2)陆域范围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米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米的汇水区域。
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3、准保护区: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
3.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最终定界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为便于开展水源保护范围内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根据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结合水源保护范围的地形、地标、地物特点,最终确定水源保护范围的界线;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分水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标示保护范围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