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7《赠刘景文》

合集下载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赠刘景文苏轼古诗赏析

赠刘景文苏轼古诗赏析

赠刘景文苏轼古诗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 一作:正是)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 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 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 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 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 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 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菊花 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 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 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 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 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 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 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 实际上, 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 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 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赠刘景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前言】《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注释】⑴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⑵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⑸菊残:菊花凋谢。

⑹犹:仍然。

⑺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⑻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⑼须记:一定要记住。

⑽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

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

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

”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

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

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导读: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古诗《赠刘景文》

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 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 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 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赠刘景文
苏轼
北宋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就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 橘子绿了的时候。
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 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 花谢了,还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 枝条。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你 要记住,就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 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 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
zèng 赠送
liú 姓刘
qíng gài 擎雨盖
jú 菊花
cán 残枝
yóu 犹有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擎雨盖
荷花பைடு நூலகம்萎
荷尽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叶。

三上古诗《赠刘景文》

三上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qínɡ
cán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hénɡ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写
赠刘盖菊 残君橙

“赠”是左窄右宽结构 的字,右部上宽下窄。

左右结构,左边是 “文”,书写“文”时的 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

左右结构,左边是 “木”,书写时木的最 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 边是登山的“登”。
再读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能看出来?
荷尽:荷花凋谢。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
指的是荷叶。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
秋季节。
荷尽
菊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 还有傲寒的枝条挺立。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色彩明丽 富有生气
复习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 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 家” 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 枯木等。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 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三上古诗赠刘景文考点

三上古诗赠刘景文考点

三上古诗赠刘景文考点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赠刘景文》的考点:
1. 作者:《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2. 理解诗词含义:这首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背诵全诗: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4. 文学常识: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5. 诗词赏析:
- 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用荷花凋谢、菊花残落来衬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以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来点明深秋时节的丰收景象,同时也借此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

6. 诗词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深秋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7. 词语理解:理解“擎雨盖”“傲霜枝”“橙黄橘绿”等词语的含义。

8.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荷花和菊花的残落与橙子和橘子的丰收进行对比,突出了深秋时节的生机与活力。

以上是《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一些考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赠刘景文》赏析(曾刘景文古诗的诗意 古诗意思)

《赠刘景文》赏析(曾刘景文古诗的诗意 古诗意思)

赠刘景文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参考资料:1、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1-1622、孙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6-1773、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13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赏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赏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秋天,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赏析,希望能帮到您!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 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 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 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 ,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 注释](1)擎:举,向上托。

( 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 3)最:一作“正”。

[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 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赠刘景文古诗解析

赠刘景文古诗解析

《赠刘景文》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佳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深情厚谊。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抓住“荷尽”、“菊残”两种植物的特征,以及“已无”、“犹有”两个相对比的词语,表现了秋天景象的萧瑟和凄凉。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以“好景”和“君须记”两个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珍惜秋天的大好时光,不要忘记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同时,用“橙黄橘绿”的描写,表达了希望友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前程似锦、事业有成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

赏析古诗《赠刘景文》

赏析古诗《赠刘景文》

赏析古诗《赠刘景文》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正是一作:最是)一、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二、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三、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赠刘景文》古诗赏析]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赠刘景文》古诗赏析]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赠刘景文》古诗赏析]苏轼《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古诗专项训练】《赠刘景文》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赠刘景文》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赠刘景文》苏轼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叶已经凋残,不能再挺立起来遮风挡雨;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枝条仍然傲视冰霜。

擎:举,向上托举。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初冬时节。

好景:好时光。

橙黄橘绿时:初冬时节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为什么选择枯萎的荷花和凋谢的菊花刘景文,名叫刘季孙,景文是他的字。

这个人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刘平是北宋名将。

所谓“虎父无犬子”,刘景文身上有一股子习武之人的豪爽之气,为人仗义,慷慨大度。

更难得的是,他还博古通今,有一身好学问,特别喜欢收藏一些古书石刻什么的,鉴赏水平很高,他自己那点儿工资基本也都搭在这件事情上了。

这人文武双全,性情又随和,跟苏轼特别对脾气,两个人是好朋友。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曾经花了大力气去治理西湖,当时帮助他一起做这个事情的人,就是刘景文。

苏轼夸奖刘景文是“慷慨奇士”,“奇”是“奇怪”的“奇”,“士”是“士兵”的“士”。

“奇士”指的是品德和才智都特别突出的人,可见刘景文在苏轼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五十三岁了,刘景文也已经五十八岁。

在古代,这俩人都算老头了。

一个老头子给另外一个老头子写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安慰,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虽然是写景,但是重点却不在景色上,而在于精神。

虽然荷叶落尽,菊花凋残,再也没有夏秋时的茂盛与生机,但是,这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没必要感到凄凉忧伤。

你看,那菊花的枝干不是还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吗?苏轼写这两句诗的潜台词就是:老兄弟,别看现在处境艰难,世道不好,只要咱有毅力,够坚强,还是坚持得住的。

诗的后两句,苏轼又发起了一波心灵鸡汤,他对刘景文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们通常认为一年之中景色最美的时候是夏天、是秋天,这两个季节里气候更好,植物也茂盛,哪哪都好看。

古诗赏析《赠刘景文》苏轼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赠刘景文》苏轼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赠刘景文》苏轼唐诗宋词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菊花已经凋谢
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枝:经霜打而不凋谢的花枝。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君:你(刘景文) 最是:正是
最是橙黄橘绿时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你往 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 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刘景文
北宋时,河南开封人。苏轼在杭州当知 府时,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气, 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十分投缘, 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佩服刘景文 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 景文是个“慷慨奇士”。苏轼写这首诗给 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 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 可是还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 施展。
赠刘景文
送 宋. 苏轼
苏轼,字子 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 人。是北宋杰 出的文学家和 书画家。与父 亲苏洵、弟弟 苏辙并称为 “三苏”。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赠刘景文 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叶残败 擎:举,向上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